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一章习题(付答案)

抛体运动习题

一、选择题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速率

B、速度

C、加速度

D、合外力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D.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3、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 t,则它运动时间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或者曲线运动

D、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图1 中的()

6、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位移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上题中图1 中的()

7、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长

B、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

C、雨滴下落着地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D、雨滴着地速度与风速无关

8、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合运动与分运动互不影响

2h / g C 、合运动运动了 3s ,则分运动也运动了 3s D 、合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一定大于分运动速度的大小9、关于抛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体运动的可能是曲线运动,也可能是直线运动B 、任何抛体运动都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C 、斜抛或平抛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都可以看成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0、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可能做 (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曲线运动

11、将一小球从距地面 h 高处,以初速度 v 0 水平抛出,小球落地时速度为 v ,它的竖直分量为 v y ,则下列各式中计算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 t 正确的是( )

A .

B .(v -v 0)/g

C .v y /g

D .2h /v y 12. 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B.上升和下落过程的位移相同

C.从上升到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

D.上升到某一高度时速度与下降到此高度时的速度相同 13. 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 1S 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 4 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四个球( ) A 、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 、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 、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线,相邻两球在空中也是等间距的14.以速度 v 0 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相等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运动时间为

v 0

B 、瞬时速度为 2v

g

2v 2

C 、 水平分位移等于竖直分位移

D 、运动的位移是

g

15.

在高度为 H 的同一位置,向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 A 和 B ,如果 V A >V B ,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球落地时间小于

B 球落地时间 B .A 球射程大于 B 球的射程

C .如果两球在飞行中遇到一堵竖直的墙壁,两球击中墙的高度可能相同

D .在空中飞行的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两球的速度增量总是不同的

16. 在同一高度有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一个水平抛出,另一个自由落下,在它们运动过

程中的每一时刻,有( ) A 、加速度不同,速度相同

B 、加速度相同,速度不同

C 、下落高度相同,位移相同

D 、下落高度不同,位移不同

17. 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①位移 ②加速度 ③平均速度 ④速度的变化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某人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 v1,落地时速度为 v2,不计空气阻力, 图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

19. 把一石头从ft 崖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斜向上抛出,则石头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与下列哪些量

有 关 ( )

A.石头的质量

B.石头初速度的大小

C.石头初速度的仰角

D.石头抛出时的高度

二、实验题

20.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来记录轨

迹,小方格的边长 L=1.25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初速度的为V

0= m/s(g=10m/s 2

),

到达b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b = 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

21、在离地面 15m 的高处,以 1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g 取 10m/s 2)

22、做平抛运动的一小球,经过 2s 刚好垂直落到倾角为 450 的斜面上,求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 0 以及从抛出点到落到斜面上那一点的距离。(g 取 10m/s 2)

23.A 、B 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 h=15m 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 v 0=10m/s .A 球

竖直向下抛出,B 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 g=l0m/s 2

.求:

(1) A 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 A 球落地时,A 、B 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a

b

c

d

24、河宽 300m ,水流速度为 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5m/s ,问(1)以最短时间渡河, 时间为多少?可达对岸的什么位置?(2)以最短航程渡河,船头应向何处?渡河时间又为多少?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C B B C BC ABD BC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CD

C

C

CD

B

B

C

C

BD

20、0.50 m/s,0.71 m/s

21、落地时速度为 20m/s ,方向竖直向下;所用时间为 3s

v 0 = 20m / s s = 20 5m

22、

23.(1)A 球做竖直下抛运动: h = v t + 1

gt 2

将 h = 15m . v = 10m / s 代入,可得:

t = 1s

2

x = v 0t 0

x = 10m

(2)B 球做平抛运动: y = 1 gt

2 将v 0 = 10m / s . t = 1s 代入,可得:

2

y = 5m

此时 A 球与 B 球的距离 L 为: L = 24、 船速为 V 1,水速为 V 2

将 x . y . h 代入,得: L = 10 2m (1) 当船头对准对岸行驶时(并不是到达正对岸),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d/ V 1=300/5=60(s )到达对岸,在出发点下游:S 1= V 2t=3x60=180(m ).

(2) 由于 V 1>V 2,所以船可以垂直到正对岸,设船头与河岸夹角为 a ,则有:Cosa=

V 2/V 1=3/5,

a =arccos(3/5).渡河时间:t′=d/V 合=d/( V 1sina)=75(s )

x 2 + (h - y )2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图1的四个图中,各运动物体不能.. 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 B .研究书本在桌面上移动L 的距离所需的时 间 C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 D .研究子弹头射过扑克牌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 .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 D .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3.以下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播 B .20XX 年10月24日18时5分5秒“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C .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 D .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9分26秒时攻入一球 4.上体育课时,某同学沿着半径为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 = 4t —2t 2,s 和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质点的 A .4m/s 和2m/s 2 B .4m/s 和—4m/s 2 A B C D 图1

C.4m/s 和4m/s2 D.4m/s 和0 6.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A.- 200m/s2B.200m/ s2C.- 100m/ s2 D .100m/ s2 7.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8.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9.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出发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改作以t时刻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2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 4 at B. 4 3 at C.3at D. 1 2 at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图2

必修2第二章《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题

必修2第二章《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1-1.2.4)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别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异面; B. 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 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相交; 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 2.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3.空间四边形ABCD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C与BD所成角为 A、0 90 60 D、0 30 B、0 45 C、0 4. 给出下列命题: (1)直线a与平面α不平行,则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 (2)直线a与平面α不垂直,则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垂直;

(3)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则过a 的任何平面与b 都不垂直; (4)若直线a 和b 共面,直线b 和c 共面,则a 和c 共面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 1 (C )2 (D )3 5.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与对角线AC 1异面的棱有( )条 A 3 B 4 C 6 D 8 6. 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 ,若PA=PB=PC ,则点O 是Δ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7.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 C 1—B D —C 的大小为( ) (A )300 (B )450 (C )600 (D )900 8.直线a,b,c 及平面α,β,γ,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α,b ?α,c ⊥a, c ⊥b 则c ⊥α B 、若b ?α, a//b 则 a//α C 、若a//α,α∩β=b 则a//b D 、若a ⊥α, b ⊥α 则a//b 9.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 B.直线a//α,a//β 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 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 10、 a, b 是异面直线,下面四个命题: ①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b ; ②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垂直于b ; A B C D A B C D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

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新课标高一物理同步测试(1)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 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

立体几何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 .圆锥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平行于圆台底面的平面截圆台截面是圆面 D .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 2. 下列四个几何体中,每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如右图所示的直观图,其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 3 B . 2 23 C . 6 D .. 32 4、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 1和V 2,则V 1:V 2是:( ) A. 1:3 B. 1:1 C. 2:1 D. 3:1 5、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 A.8:27 B. 2:3 C.4:9 D. 2:9 6、,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则,a 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平行或异面 .B 相交或平行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7、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① 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 //,,//a b a b αβαβ???。 ①正方体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4A .3B .2C .1D 8. 如右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 面积为( ) .(不考虑接触点) A. π 4π C. 32π+ D. 18+π 9.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AC 与B 1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10.如图,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A 、B 、C 为其上的三个点,则在正方体盒子中, ∠ABC 等于 ( ) A .45° B .60° C .90° D .120°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A ) 283π- (B )83π - (C )82π- (D )23π 1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 cm ,点E 在AD 上,且AE =1 3 AD , 点F 在BC 上,且BF =1 3 BC ,把正方形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 -BD -C 后,则EF = ( ) A .27 cm B .215 cm C . 2 6 cm D .6 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在一个直径为2cm 的球面上.如果正 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cm ,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cm 2 . 正 视 侧视 俯视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化学下期中模拟试卷解析及答案一

2013年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化学下期中模拟试卷解析及答案一_试 题解析_试卷解析_高 高一下期中模拟试题一 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表明R元素属于ⅦA族元素 C.若M+ 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M<R D.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2.依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酸性:H2SiO3>H2CO3B.热稳定性:H2Se>H2S>H2O C.碱性:CsOH>Ca(OH)2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 >M 3.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4月1曰发布,内地除西藏外都检测到,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已知铯(Cs)是钠的同族元素,据此,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位素X K b1. Co m B .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C .与的中子数相同 D.单质铯的金属性比单质钠弱 4.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B.微粒的半径:Cl-> Na+ > Mg2+ > Al3+ 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 > CH3COOH > NaHCO3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 Fe(OH)3胶体> FeCl3溶液 5.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注△H小于0是放热反应,△H大于0是吸热反应) ①I2(g) + H2(g)2HI(g)△H =-9.48 kJ·mol-1 ②I2(s) + H2(g)2HI(g)△H = +26.4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课标第一网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 = I2(g)△H= +17.00 kJ·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 I2(g)中通入1 mol 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B.铁粉溶于稀硫酸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D.碳酸钙分解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一的小 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D.Cl与I同属于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 8.(浙江高考)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9.(北京高考)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C.还原性:As3->S2->C1-D.酸性:H3AsO4>H2SO4>H3PO4 10.(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w W w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 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 W C.原子半径:T > Q > 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11.(广东高考)图7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 应 12.(四川高考)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 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新|课| 标|第|一| 网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1级高一物理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注意三涂、两写)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5分,选不全得3分,不选或多选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速率B.速度C.路程D.加速度 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3.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 B.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质量的大小判断 C.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判断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 4.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D.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5.足球守门员在发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出,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则足球的加速度为() A、100m/s2 B、10m/s2 C、1m/s2 D、50m/s2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一举拿下了8枚金牌并刷新了7项世界纪录,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水立方”的泳池长50m,在100米蝶泳中,测得菲尔普斯游完全程的时间为 50.58s,则他所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将运动员看成质点)分别是()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1

1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 m ⊥ n ②α⊥β ③ m ⊥β ④ n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如图,PA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BC,求证AB ⊥BC 16.在三棱锥S-ABC 中,已知AB=AC,O 是BC 的中点,平面SAO ⊥平面ABC,求证:∠SAB=∠SAC 17.如图,PA ⊥平面ABC ,AE ⊥PB ,AB ⊥BC ,AF ⊥PC,PA=AB=BC=2(1)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3)求三棱锥P —AEF 的体积.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A B α? B 、AB α? 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 D 、11AC 与1BC 成60 角 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l ∥a B 、l 与a 异面 C 、l 与a 相交 D 、l 与a 没有公共点 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 B 、2 C 、3 D 、4 7、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 23 B 、76 C 、45 D 、56 A B O C S P A B C A B C P E F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2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 D.路程 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4.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6. 飞机在跑道上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2 t4 t 72 x- =,位移x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若以飞机刚着陆(t=0)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初速度(t=0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2s/ m 8 ,s/ m 72- B. 2s/ m 8,s/ m 72 - C. 2s/ m 4 ,s/ m 36- D. 2s/ m 4,s/ m 36 - 7.如图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末速度为v t,在时 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v,则 A.) ( 2 1 0t v v v+ < - B.) ( 2 1 0t v v v+ = - C.) ( 2 1 0t v v v+ > - D.无法确定 8、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5.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SO2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臭氧空洞(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

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的Zn 2+ 浓度增大 C .溶液中的SO 24浓度增大 D .溶液的密度增大 8.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 +2OH - -2e - =ZnO +H 2O 石墨:O 2+2H 2O +4e - =4OH - 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 A .负极,并被氧化 B .负极,并被还原 C .正极,并被氧化 D .正极,并被还原 10.X 、Y 、Z 都是金属,把X 浸入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表面有Z 析出,X 与Y 组成原电池时,Y 为负极。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 >Y >Z B .X >Z >Y C .Y >X >Z D .Y >Z >X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电池的放电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 .化学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C .燃料电池两极板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常是将空气通向正极 12.在反应:C +CO 2 2CO 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 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 2+2NiO (OH ) 2Ni (OH )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 .NiO (OH ) B .Ni (OH )2 C .H 2 D .H 2和NiO (OH )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放电 充电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 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6.2% 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3~5题。 3.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 4.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5.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6题。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8.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9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 B.在发展中国家暴露得最早 C.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D.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0~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