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刘中民:巴勒斯坦建国难在何处

在巴以边界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等核心矛盾未能得到解决之前,巴勒斯坦即使实现…入联?目标,但在巴经济依赖以色列代管税收,没有真正军队保障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难以成为实至名归的真正主权国家。

在利比亚战事进入尾声、叙利亚和也门局势骤然紧张之际,第66届联大在纽约开幕。在本次联大上,巴勒斯坦能否获得联合国的承认,成为联合国的第194个会员国,成为除中东变革之外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问题。

在多数阿拉伯国家陷入严重动荡之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于今年6月宣布,将在本次联大会议上要求联合国承认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为国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并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当前,巴勒斯坦“入联”已经得到了包括阿拉伯联盟、南美以及非洲等多国的支持。按照巴勒斯坦的说法,在联合国全部193个会员国中,已经有140个国家决定支持巴勒斯坦“入联”。

巴勒斯坦之所以在中东乱局愈演愈烈的关口做出“入联”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东乱局使多数阿拉伯国家无暇他顾,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变革,都使巴以和平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巴勒斯坦决定主动出击,以寻求“入联”的方式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的注意力,以避免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被中东乱局所淹没。

当前,国际舆论多认为,巴勒斯坦目前面临三种选择:第一,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入联”申请,但美国若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这一目标无疑将难以实现;第二,巴勒斯坦退而求其次,提请联合国大会将目前的“无投票权观察员实体”升格成“无投票权观察员国”,这一目标只需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投票即可通过,实现的可能性较大;第三,放弃“入联”申请,转而和美国、以色列谈判,以谋取利益。从当前的情况看,美国放弃行使否决权和巴勒斯坦放弃“入联”申请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第二种结局。

在笔者看来,在上述三种可能性之中,无论出现何种结局,巴勒斯坦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真正建国的目标。

巴勒斯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内部围绕建国目标的分歧远未得到解决。

巴勒斯坦追求的建国事业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其建国目标不断变化,直接影响了其建国目标的实现。在奥斯曼帝国晚期至一战前后,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大叙利亚主义”,寄望于融入包括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在内的“大叙利亚”而获独立,但终因英法主导下的叙利亚、黎巴嫩分立而化为泡影,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而酿成巴以争端。

在一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巴勒斯坦又深受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期待巴勒斯坦能成为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而完成民族独立,从而使巴民族解放事业的领导权掌握在埃

及等阿拉伯国家的手中。尽管1947年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存在不公正性,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巴勒斯坦因受其他阿拉伯大国影响选择拒绝巴以分治协议,错失了巴勒斯坦建国的最佳历史机遇。其直接的悲剧性后果是,在多次中东战争中,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规定分配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大量被以色列占领,甚至部分领土一度被阿拉伯国家占领(如约旦兼并约旦河西岸),导致巴勒斯坦目前只能将1967年边界作为建国的领土诉求。即便如此,仍遭到以色列的强烈抵制。

直至20世纪60年代阿拉法特领导巴解组织成立,独立建国才成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目标。但数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巴勒斯坦再无实现迅速建国的可能。由于巴解组织与约旦矛盾激化并酿成“黑九月”事件(约旦于1970年因驱逐巴解组织酿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巴解组织被迫流亡海外,进而失去了本土民族解放运动的真正领导,而这也正是伊斯兰激进势力崛起,并于1988年成立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的重要原因所在。

也正是在哈马斯成立的1988年,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建国。但巴解组织与哈马斯围绕未来建国目标、如何对待以色列等方面的矛盾分歧也由此全面展开。在建国目标上,以法塔赫为主导力量的巴解组织致力于建立世俗、民主和文化多元的现代国家,而哈马斯的斗争目标是在从地中海到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在对待以色列的问题上,巴解组织采取了承认以色列,主张在以色列撤出1967年被占领土的基础上,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建立世俗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务实政策;而哈马斯则拒不承认以色列,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消灭以色列,并在整个巴勒斯坦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长期以来,巴解组织与哈马斯的严重内部分歧与2000年以后以色列的强硬政策相互交织,尤其是2006年巴勒斯坦出现巴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两个政权机构的现实,使中东和平进程和巴勒斯坦建国事业严重受阻。

当前,在埃及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内部虽然实现了和解,但巴民族权力机构与哈马斯的矛盾依然存在,其最根本的分歧仍然在于国家性质、对待以色列的态度等核心问题上。因此,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尽管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和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等因素构成了阻碍巴建国的重要外部因素,但对于内部分裂的巴勒斯坦而言,尽早实现内部和解,统一建国的目标,无疑是巴实现建国目标的必要前提。

在巴以边界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等核心矛盾未能得到解决之前,巴勒斯坦即使实现“入联”目标,但在巴经济依赖以色列代管税收,没有真正军队保障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难以成为实至名归的真正主权国家。

在某种程度上,外部世界很难理解边界问题、难民问题和耶路撒冷问题以及对以色列的经济依赖对于巴勒斯坦建国构成的重重障碍。这也正是巴勒斯坦内部仍然有人主张采取“一国方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统一的双民族国家),实现巴以和平的原因所在。

因此,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或许能够满足巴勒斯坦民族的自尊心,但却无法在短期真正摆脱灾难性的民族命运。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序号:23 姓名:张兆龙学号:200913501143 题目: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 时间:2010年11月29日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 耶路撒冷问题牵涉到宗教、民族、政治、国家利益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同时涉及到宗教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理论等多种学科。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被其信徒敬仰、膜拜。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伴随着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冲突不断,双方都坚持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流血冲突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耶路撒冷一“和平之城"不再和平。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则置于联合国有效管制之下。如今巴勒斯坦已经默认以色列的建国,而耶路撒冷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东耶路撒冷之争。 如果说巴以冲突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的话,那么巴勒斯坦问题的死结则在于耶城。耶城问题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道棘手难题。耶路撒冷问题有着悠远、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先后留下了希伯来国、亚述王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公元前1l世纪,大卫王将耶城定为古以色列国都,大卫之子所罗门在耶城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第一圣殿的竣工奠定了耶城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自7世纪起,穆斯林控制耶城长达1000多年。1193年阿拉伯人萨拉丁收复了耶城,但在1517~1917年又沦落土耳其人手中。1917年,英国取得委任统治后,耶城成为巴勒斯坦的首府,巴终于有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性机会。但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因欧洲出现反犹排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陆续涌入巴勒斯坦。巴人对此深恶痛绝,表示要“犹太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从此,阿以对耶城的争夺日益加剧。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同日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城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约以分治局面。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控制的耶城东区被以色列鲸吞,以自此实现了对整个耶城的控制。1980年7月30日,以宣布耶城为其“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未予承认。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将耶城定为首都。以色列对此坚决否定,一再强调只有以色列才对耶城拥有主权。耶城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巴以矛盾的焦点。围绕耶城问题,40多年来阿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尤其以色列几乎毫不退让。以色列认为,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国的首都。尽管千百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但一直没有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自前1l世纪大卫定都耶城以来,该城一直断断续续属于他们,从来就不曾是任何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因而,他们对该城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阿拉伯人认为,现代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是耶城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因巴勒斯坦一词意为“腓尼斯丁人的土地”,而他们就是古代腓尼斯丁人的后裔,并进而对以色列所宣称对耶城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自7世纪到一战(十字军时代除外),耶城一直在阿拉伯穆斯林手中,而现在以色列却“反客为主”,显然毫无道理。虽然阿拉伯内部矛盾重重,但在耶城问题上极为团结。目前,巴在耶城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巴可以在耶城全部主权问题上做些适当让步,但绝不放弃耶城尤其是东耶。 在耶城问题上,以色列同国际社会的矛盾很深。由于以长期一直奉行“非犹太人说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犹太人做什么”的哲学,拒不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对此,联合国曾多次指出,如果以不遵守,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有效措施”。此外,《联合国宪章》亦授权安理会在遇有“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时,采取集体行动,

叙利亚难民原因解析叙利亚难民产生的五大原因

叙利亚难民原因解析叙利亚难民产生的五大原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叙利亚难民原因解析叙利亚难民产生的五大原因叙利亚难民问题引起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叙利亚难民原因是什么,叙利亚为什么有这么多难民?叙利亚难民的产生有多重原因,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已经有超过400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是25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此外,叙利亚国内还有760万人流离失所。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7月9日报道称,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时说:“这是一代人在一次冲突中出现的最大规模难民潮。” 最新数据显示,考虑到仅在10个月前的2016年8月底,联

合国统计的叙利亚难民人数还只有300万,可以说难民潮是在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他们当中很多人处于绝望的境地。2016年头6个月试图通过地中海前往欧洲的万名难民中,三分之一来自叙利亚,很多人通过蛇头冒着生命危险偷渡。但古特雷斯表示,绝大多数叙利亚人仍留在当地。 报道称,土耳其境内的180多万叙利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其次是黎巴嫩,有117万;约旦、伊拉克和埃及分别接纳了万、25万和万叙利亚难民,还有万人可能在北非地区安了新家,申请到欧洲避难的叙利亚人在27万左右。 报道称,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表示,今年将需要大约55亿美元来进行人道和发展援助,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避免该地区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出现不稳定局势。然而,到6月底为止只有24%的资金到位。 叙利亚难民产生的原因: 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

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经垂涎已久,这次叙利亚国内反对派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给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石油等资源。 一.经济原因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主要能源石油大部分进口自中东地区。叙利亚频临地中海,地中海是世界上重要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之一,南北美和西北欧重要的石油进口航线,进一步巩固对地中海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控制,控制海上生命线可以进一步维护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政治原因 1 叙利亚问题其实也是以美国为首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在美国眼中,大马士革和德黑兰像是“双城记”,是中东坚定反美的最后堡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5.3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课堂互动 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 (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 (1)英国的“分而治之” ①背景:一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奥斯曼帝国,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②概况: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2)主权问题:①联合国决议:英国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教材互补]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症结所在。(岳麓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认为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行将结束。一些阿拉伯人准备武力赶走犹太复国主义者,犹太人则加紧建立犹太国的工作。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英国无力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便把此问题提交给联合国。(人民版) [简要图示]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思考 (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的战略因素是什么? (2)美国插手该地区事务对中东局势有什么影响? 答案(1)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2)美苏两国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叙利亚难民潮引发的感想------2016

叙利亚难民潮引发的收容问题 李乐 (十四师皮山农场和田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5156) 摘要:2015是动荡的一年,世界“浪漫之都”巴黎两度受到恐怖袭击,“伊斯兰国”在局势动荡的叙利亚迅速蔓延扩张。随之,百万叙利亚难民迅速涌入欧洲。当今的欧盟面对二战以来日益严重的难民收容问题,令人堪忧。 关键字:巴黎;伊斯兰国;叙利亚;难民潮;收容 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叙利亚难民已超过200万,境内还有425万人流离失所。欧洲正遭遇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 收纳难民,不同于收容所,不是福利院,也不只是简单的人道行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方方面面,而难民能否顺利融入,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乃至民间慈善机构也是种种挑战。在谈恐袭色变的欧盟,极右派分子在策动一场场恶意报复行为,极端民粹党派更是将难民的威胁刻意夸大,以此捞取政治资本。 1.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原因 1.1为什么2015年叙利亚人难民问题变得如此严重? 第一,从客观条件看,叙利亚战争爆发之初,土耳其、约旦、沙特是叙利亚人的首选避难所。2011年到2013年之间,欧盟、美国也

给这些难民接收国拨了一些款,但2014年开始,这些国家接收的难民已经趋于饱和,所以叙利亚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第二,就是主观层面了。叙利亚内战开始时,叙利亚人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所以选择就近避难。现在,他们判断这场内战不会结束,可能免不了经历漂泊的磨难,那还不如另寻出路。于是,欧洲自然是最理想的出路,欧洲离叙利亚又近。还有一点,逃亡的难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叙利亚反对派,他们是阿萨德政府情报机关追捕的对象。 其实,难民问题是中东一个沉重的议题,所以大家都很敏感,要知道1948年到1967年,巴勒斯坦人始终都处在流亡状态。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叙利亚人也有所预知吧。 1.2叙利亚局势近期会好起来吗? 不会,叙利亚已经跟伊拉克一样了,原先的版图都已经瓦解了。现在,叙利亚内部基本都被武装部队控制了。这些武装部队表面上很团结,为了推翻阿萨德而战,但实际上各谋其利,内部斗争频繁,是地区矛盾的制造者。还有,叙利亚经济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失业现象非常严重,叙利亚人留在国内也是面临巨大的失业压力。要知道,叙利亚内战造成至少700多万人口迁移。这数据是保守估计,但已经占到了叙利亚总人口的一半。 1.3作者个人观点 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由于战略位置重要,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虎视眈眈,而且,中东极度缺水,宗教种族矛盾尖锐,导致内部四分五裂,再加美国的插手,战争持续不断。战争的爆发,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考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1.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到世界各地; 7世纪时,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3. 巴以冲突不断: 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中东战争、巴以冲突不断,阿拉伯国家至今也未建立起来。 例题1现代犹太民族的复国运动开始于() A.一战后 B.二战后 C.工业革命之后 D.伊斯兰教兴起时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答案A。 例题2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定是由什么大会决定的()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联合国大会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答案D。 1.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 A.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B.英吉利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C.犹太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之间 D.美利坚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2.建立色列国家的民族是() A.犹太民族 B.阿拉伯民族 C.央格鲁撒克逊民族 D.法兰西民族 3.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犹太人建立国家的矛盾 B.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C.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D.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解决了这一难题 4. 犹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状况出现在()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56年

叙利亚难民原因 解析叙利亚难民产生的五大原因

叙利亚难民原因解析叙利亚难民产生的五大原因叙利亚难民问题引起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叙利亚难民原因是什么,叙利亚为什么有这么多难民?叙利亚难民的产生有多重原因,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已经有超过400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是25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此外,叙利亚国内还有760万人流离失所。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7月9日报道称,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时说:“这是一代人在一次冲突中出现的最大规模难民潮。” 最新数据显示,考虑到仅在10个月前的2014年8月底,联合国统计的叙利亚难民人数还只有300万,可以说难民潮是在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他们当中很多人处于绝望的境地。2015年头6个月试图通过地中海前往欧洲的13.7万名难民中,三分之一来自叙利亚,很多人通过蛇头冒着生命危险偷渡。但古特雷斯表示,绝大多数叙利亚人仍留在当地。 报道称,土耳其境内的180多万叙利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其次是黎巴嫩,有117万;约旦、伊拉克和埃及分别接纳了62.9万、25万和13.2万叙利亚难民,还有2.4万人可能在北非地区安了新家,申请到欧洲避难的叙利亚人在27万左右。 报道称,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表示,今年将需要大约55亿美元来进行人道和发展援助,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避免该地区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出现不稳定局势。然而,到6月底为止只有24%的资金到位。 叙利亚难民产生的原因: 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经垂涎已久,这次叙利亚国内反对派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给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石油等资源。 一.经济原因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主要能源石油大部分进口自中东地区。叙利亚频临地中海,地中海是世界上重要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之一,南北美和西北欧重要的石油进口航线,进一步巩固对地中海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控制,控制海上生命线可以进一步维护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

中东问题研究资料

注意事项: 1.本次为闭卷考试,请大家认真复习。 2.指南只是给出了复习的基本提示,答题时还需大家补充相关知识才算完整,尤其请结合当前的中东问题发展情况和生动事例,以努力获取高分。祝各位复习愉快。 中东:作为欧洲人的一种地理、文化、政治概念,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的大片地区,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最早被英国的印度事务部于19世纪50年代使用。狭义的中东仅指阿拉伯半岛及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塞浦路斯、阿富汗等18国;广义的中东还包括北非的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6国,共计24国。 阿拉伯国家:中东24国中,除了以色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阿富汗等5国外,其余19国都是阿拉伯人占主体的国家,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也都是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 东方问题: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贝尔福宣言: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不顾先前“英国已经答应为巴勒斯坦之成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作出准备”的承诺,致信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爵士,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国赞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的著名宣言,它也被看作是导向建立以色列国进程的最初起源。 塔木德: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殷被罗马帝国摧毁后,犹太人开始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为确保自身的民族特性不在流散过程中消失,犹太人认为需要保护摩西五经的传统,使其内容深入每个人的心里,这就需要有人来讲解摩西五经的内容,以便适应流散到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这些学者的言论被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到公元2世纪末,一位名叫犹大·哈·纳西的人将上几辈学者的言论收集在一起,编辑了6卷名为《密西拿》(意为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系列的经书。随后到公元5世纪期间,《密西拿》被生活在以色列和巴比伦的犹太拉比们传诵、研究和讨论,他们对它的解释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被收入《革马拉》(意为解释)中。上述两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塔木德》(犹太口传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律法、信仰、思想、典章生活、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应遵行的准则,成为仅次于《希伯来圣经》的重要典籍。 圣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及其所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记录。穆罕默德生前,除宣布启示外,随时随地就伊斯兰教义、教制、律例和有关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或做出解释,以及他实践天启的举止行动、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经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传述,构成哈迪斯(意为言论、传述)的基本内容。其内容无论是有关教法、教义,还是社会问题的论证,都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默示天启”。通过《圣训》汇集,穆斯林大致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对伊斯兰教以后的发展,以及穆斯林的思想感情、日常言行和生活方式产生很大影响。收集《圣训》的活动到9世纪下半叶时,出现了六大圣训集,被逊尼派奉为权威的圣训实录,与《古兰经》同为教义、教法、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 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 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

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8.2%。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 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 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 鉴于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积淀和发展,许多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历史久远,几乎无法得以解决。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

难民的定义

为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是我们的责任”[来源: | 发布日期:2007-06-15 | 浏览(389)人次 | 投稿 | 收藏 ] 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田建明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难民这个群体的悲惨命运却又在时刻牵动着世人的心,难民问题也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之一。 当前全球难民的基本情况如何?在难民的国际保护上,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又面临哪些挑战呢?在即将到来的6月20日“世界难民日”前夕,本报记者对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地区代表王若鹏先生进行了专访—— “事实上,人们通常对难民的理解,并不符合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这个概念的解释。” 记者:现在关于难民问题的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难民”这个概念本身进行界定。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王若鹏:21世纪,是一个人类流动性迅速增强的世纪。人类流动性增强的原因主要有贫穷、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以及战争和迫害3个方面。我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把这3种受害者混合起来,统称为“难民”。事实上,人们通常对难民的理解,并不符合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这个概念的解释。 根据1951年的《日内瓦难民公约》,难民是指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其种族、宗教、国籍、政治见解或隶属于某一特殊团体遭到迫害,因而逃离了他(她)的本国,并由于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回国的人。 关于难民问题的地区性的解决办法,如1969年《非洲统一组织难民公约》和1984年在拉丁美洲通过的《喀他赫纳宣言》扩大了以上关于难民的定义,包括逃离了战争或国内冲突的人。这个扩展的定义正在为大多数国家广泛承认。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我上面提到的最后这个群体,也就是逃离战争和迫害的人们。 “联合国难民署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为难民提供国际保护”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联合国难民署的主要工作。 王若鹏:联合国难民署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难民提供国际保护,确保这些难民的基本人权受到尊重。这包括帮助他们寻求庇护;确保没有人不情愿地回到

埃及面对巴以问题的立场

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在历史上,古代犹太人曾居住在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后因外族入侵和迫害,犹太人陆续迁离。阿拉伯人在这里世代定居。一战后,占领这一地区的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结柬。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以色列很快因此而建国,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大片原定划给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土地。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离开家园,流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至今没有建立起来。以色列又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巴以争端包括领土和水资源问题。中东和平不能真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大国为维护本国利益,插手、干涉巴以争端,并偏袒以方。美国支持以色列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维持力量平衡。中国主张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为基础,要求双方切实履行已达成的协议,使和平进程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选择,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 1947年,英国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其中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20世纪50年代都成为共和国。但这一方案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留下了后患,这对南亚次大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独立后,印巴关系一直很紧张,并于1971年发生了印巴战争。1972年6月,印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东巴基斯坦分离,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大小冲突愈演愈烈,在一些地区甚至爆发了局部战争。如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了地区性战争和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2003年3月19日,美英等国撇开联合国,采取单边行动,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遭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首先,埃及是阿以冲突的重要当事国,对以巴冲突欲罢不能。历史上,埃及曾倾举国之力,为巴勒斯坦事业而战,结果是自己的领土(西奈)沦失,国家几乎崩溃。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作出惊人之举,抛开阿拉伯兄弟,突访耶路撒冷,最后实现埃以和平,收回西奈。但在阿盟看来,萨达特此举简直是“大逆不道”,埃及因此被阿盟开除成员国资格达10年之久。也正因为这段历史,埃及对巴勒斯坦有一种“负罪”感。在最近持续4年的以巴冲突过程中,埃及虽也一直居中调解,无奈以巴积怨太深,大多无功而返。阿拉法特去世,以巴冲突处于一个转

论难民问题

论难民问题① 李少军 【提要】 直到本世纪,国际社会才有了明确的难民界定和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按照联合国的说法,难民是指那些有正当理由害怕受到迫害,诸如基于种族、宗教、民族或政治观点等原因,离开原籍国,因而不能或不愿受到其原籍国保护的人。难民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其中版图变更、种族冲突是比较突出的因素。面对当代严重的难民问题,联合国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性解决”。 【作者简介】 李少军,1950年10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732) 难民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性问题。上溯到圣经时代,受奴役的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就构成了一个“难民”的问题。在中世纪,异族的征服,宗教间的不宽容,都曾造成了大批“难民”。15世纪摩尔人和犹太人被赶出西班牙,就是一个著名事例。近代以来,不断发生的战争与革命,也往往有难民问题相伴随。17世纪英国清教徒为寻求宗教自由逃往新大陆,法国大革命期间贵族逃往国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算是“难民”问题。当然,象这样使用的“难民”说法,不过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在当时无论如何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难民”概念的。 “难民”正式成为一个明确的国际政治术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全力解决的问题,乃是现代的事情。一直到本世纪,难民的地位才有了国际公约的明确规定,在国际范围才有了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常设机构。 一、难民问题的严重性 有人认为20世纪是“全面战争的时代”,因而也造成了一个“难民的时代”。这样说是有道理的。的确,两次世界大战再加上无数次局部战争,累计造成了多达数千万的难民。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难民问题还比较短暂,战后这些人很快就返回家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难民问题就严重多了。战争期间,在欧洲估计有700万犹太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被迫逃离他们的国家,有多达1200万人流离失所。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迫使6000万人逃离家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70年代末,尽管世界难民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据统计,1963年全球难民人数为130万。1979年,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前,全世界的难民人数为570万。②然而,进入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世界不稳定地区不断增多,全球的难民人数也急剧增长。 据估计,1991年全世界的难民达到了1600万。从地理上来讲,流落于西亚、南亚、北非、中东的难民有760万;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540万;在欧洲、北美有240万;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120万;在亚洲其他国家及大洋洲有64万。③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数字, 1993年,与难民署工作有关系的人口是2300万人,分布于143个国家,其中包括1640万难民,366万流离失所人口,主要是战争受害者。在难民中,有近40%在非洲, 30%在亚洲。流离失所者主要在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地区。其中最受联合国关注的地区是波黑,那里有270万战争受害者需要联合国救援。1994年,与联合国难民署工作有关系的人口达到2741万人,其中包括难民1448万,已回国者398万,国内流离失所者542万,其他受关心者352万。④ ①本文的写作得益于1995年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副保护官员季欣(Mireille Girard)女士赠送给我的一批很好的资料。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来自于她的讲解。 ②亚当·克热明斯基:《悲惨的20世纪——难民的世纪》,波兰《政治》周刊,1995年11月8日。 ③“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 er fo r Refugees, Th e,”M icrosoft Encarta,1994. ④UN HC R Information Paper,1994.

巴勒斯坦能建国吗

巴勒斯坦能建国吗? 今年6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正式宣布,将于9月要求联合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给予巴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关注中东局势的读者不禁会问,巴勒斯坦不是在1988年就已宣布建国了吗?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又提出建国?此次建国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困难?将产生什么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巴勒斯坦走过的建国之路说起。 漫漫建国之路 回顾历史,巴勒斯坦人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建国之路。早期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先是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后又受英国委任统治,一直是大国政治的牺牲品,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1947年11月,在大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分治决议(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提供了建国机会。但根据决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分到的领土远远少于其人口比例份额,而“外来的”犹太人却分到了远高于其人口比例的土地,因而他们强烈反对这一决议。此后爆发的几次阿以战争不但未将犹太人赶入地中海,反而失去了分治决议中划给阿拉伯人的大片领土,加上埃及、约旦等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瓜分”,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终难逃夭折的命运。 1973年第四次阿以战争后,阿以冲突进入政治解决时期。1974年10月举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做出了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惟一合法代表”的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人拥有“取得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权利”的3236号决议,以及邀请巴解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的第3237号决议,从而确立了巴解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合法代表性。1976年11月,第31届联大通过关于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计划,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提供了法律依据。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在阿尔及尔公布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国,并得到130多个国家“事实承认”。然而,由于巴解组织建国计划中的临时政府并未成立,更没有对巴领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行使有效管理,特别是始终没有得到联合国正式成员资格,从而无法获取国际社会的“法律承认”。因此,1988年宣布成立的巴勒斯坦国只是

-中东问题原因背景及思考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一、中东问题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之后,在华盛顿签定了原则宣言。它标志着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但是在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巴以局势再次恶化。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选举中高票当选总理后,开始镇压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大大发展铁拳政策。 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路线图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激进组织曾单方面宣布停火3个月。但是8月21号,哈马斯三号人物阿布.沙纳布遭以军“定点清除”,巴激进组织中止了停火。随着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中东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其后中东局面几经风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先后更换政府,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病逝更是为中东问题平添愁云。近来,国际风云重心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得影响,而偏离了中东地区;稍显平静的表象下面其实依然暗潮涌动,重启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生命力依然面临考验,中东和平何时能够真正实现依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二、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下面从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及其相关的国际因素分析其成因。 巴勒斯坦因素 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弱势一方------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和民族利益积极为实现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但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依然在中东和平之路上举步唯艰。下面分析一下其原因: 巴勒斯坦方面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承认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另一部分是激进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组织。面对以色列军队频频的出击,巴民族权力机构也无能为力.阿拉法特去世后,整个中东的局势更加的复杂.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是在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打压政策下,被迫做出的强烈反应。但这些做法给以色列单方面行动和强硬政策提供了借口,随着巴民族权力机构威信的下降,这些激进组织的力量就更难控制。频繁制造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形势。本来其反抗压迫无可厚非,但其斗争方式恶化了巴以局势,“把大多数以色列人推入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右翼阵营,使巴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道义优势,这为以色列宗教、民族沙文主义力量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换来的是以色列更加强硬的政策,恶化了巴以局势。 以色列因素 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中东问题上不应过于追究以色列的责任(个人观点,不同意的也无须抗辩),所以以色列因素就略写了。

阿以冲突问题

第一节阿以冲突问题 一、阿以冲突由来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三、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 一、阿以冲突的由来 (一)中东简介 “中东”是欧洲殖民时代出现的“近东”、“中东”、“远东”系列概念中的一个,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中东总人口的70%。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中东是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都将该地区的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 (二)阿以冲突 1. 阿以冲突是以中东冲突为核心 长期以来,中东冲突不断,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简称阿以冲突,是中东冲突的核心。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2.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

阿以冲突包括巴以冲突,埃以冲突,约以冲突,黎以冲突等,其中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在于以色列不允许在其控制范围内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问题。 (三)阿以冲突的由来 1.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迦南人(属于阿拉伯人)在该地区建国; 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征服迦南人,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 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 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南部的犹太国和北部的以色列两个国家;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

明夷济解读:1967年巴以边界

明夷济解读:以色列1967年边界 2011/05/23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国家。按理说,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以及面积。可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尽管可以找到以色列的位置,但是以色列究竟有多大面积,国界线在哪儿,在地图上始终找不到。大多数地图还是按照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领土,要不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停火线。事实是,如果把停火线当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界线,那么就根本无法去理解巴以问题。如果双方都认为这条停火线是合法的化,巴以问题就不算什么死结。 美国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中东政策,想迫使以色列退回1967年的边界,从而换取中东地区,至少是伊朗以西,埃及以东中东地区的和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程。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给奥巴马任何面子,声称以色列绝不会退回1967年边界。那么1967年边界,到底在哪儿?为什么以色列在领土上决不让步?

(与中国出版地图不同的是,谷歌地图上没有出现那个1947年混乱地边界,而是出现了1967年边界。黄线内的戈兰高地,还被以色列占领,中国地图根本没有标注) 一、巴勒斯坦?根本不是一个国家,顶多是以色列国的自治地区 曾经听说过巴勒斯坦建国了,可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在哪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在哪儿?阿拉伯人说巴勒斯坦的首都是东耶路撒冷,可犹太人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远不可分割的首都,事实上无论在军事上还是行政上都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至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鬼才知道在哪儿,反正停火线不是;联合国181决议的边界线早被废弃。 巴勒斯坦地区领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加沙、以色列区和约旦河西岸。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浅谈巴勒斯坦的国民教育体系及特征

研 训浅谈巴勒斯坦的国民教育体系及特征 巴勒斯坦国土面积为6004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为286万(加上以色列管治的东耶路撒冷的36万,共322万),其中41%为难民。0~18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56%,是个比较年轻的国家。巴勒斯坦国民教育体系指的是由巴勒斯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部管理的加沙及西岸地区的教育系统。相对于该地区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其国民入学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根据2014年的调查显示,60%的10到24岁的人群享有教育优先权,青少年(15到24岁)识字率为92.2%,全国国民总体识字率为91.1%。教育体制是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5年。巴勒斯坦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加沙伊斯兰大学、巴勒斯坦大学、巴勒斯坦理工大学等等。 在巴勒斯坦,12年制的义务教育有三类学校。第一类是公办学校,所有适龄巴勒斯坦人都可以有机会接受12年制义务教育,只要付一些书本费。第二类是私立学校,这类学校因学校声誉和软硬件不同收费也高低不同。第三类则是由联合国捐助的难民子弟学校,有难民身份的巴勒斯坦 人的孩子能够就读于此,所有 费用全免。三类学校各有特 色,给巴勒斯坦人提供的选择 余地相当大。而某些私立学校 因为历史悠久且学生未来发 展良好,需要预约,排队等待 学校老师来家里家访,对家长 和家庭进行全面综合考量,注 重孩子的自由度和创造性发 挥。所有著名的私立学校几乎 不会扩招,每年的招生人数相 对固定。这也把更多机会给了 刚成立不久新的私立学校,只 要认真经营和注重教学质量, 自然就能得到生源。三类学校 中,唯有联合国办的学校不太 稳定。这和联合国给予巴勒斯 坦的经费有关。学校不能全年 正常教学,时常放假,因为经 费短缺,有的不能正常运营。 然而,在此情况下,联合国学 校所覆盖的难民营的文盲率 依然非常低。因为联合国学校 的存在,所有难民营的孩子们 有了走进课堂接受教育的机 会。 巴勒斯坦教育有三大特 征,第一文盲率比较低。2017 年,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就文 盲率发布了一项统计报告,得 出的结论是:巴勒斯坦是全世 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2017年,巴勒斯坦城市的文 盲率为3.1%,乡村文盲率为 4.8%,而难民营文盲率为 3.3%。第二是教育质量比较 高。巴勒斯坦从1968年起就 一直实行10年的免费义务基 础教育制度。幼儿园入学率高 于除以色列和叙利亚以外的 周边国家,95%的适龄青少年 能读完10年级。平均每10万 人有一所大学,具有高中以上 文凭者占36%;每万人口中在 校大学生(90%为本科)人数 为240人,在读研究生为25 人,大学毛入学率为31%,高 中的毛入学率为57%;学校的 师资水平很高,中学教师中有 学士学位以上者占96%(其中 硕士以上者占45%),大学教 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4%,有 硕士学位者占43%。第三是社 会教育比较发达。巴勒斯坦拥 有10座博物馆,80座社会公 共图书馆,341个体育俱乐部 和30个青年中心,还有371 家慈善机构及17座清真寺。 (文/徐辉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 0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