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答案

化学平衡习题解答

1. 有理想气体反应 2H 2(g) + O 2(g)

2H 2O(g),在2000 K 时,已知反应的71.5510K

=?

(1) 计算H 2和O 2分压各为×104 Pa ,水蒸气分压为×105 Pa 的混合气中,进行上述反应的r m G ?,并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2) 当H 2和O 2的分压仍然分别为×104 Pa 时,欲使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水蒸气的分压最少需要多大? 解:(1) 反应系统的分压比

2222222252H O H

O 243

H O H O (/)(1.0010)101325

1013.25(/)(/)(1.0010)p p p p p Q p p p p p p ''???====''''??

由定温方程

1r m 7

51

1013.25

ln ln ln(/)(8.3142000ln )J mol 1.5510

1.6010J mol p p G RT K RT Q RT Q K --?=-+==????=-??

由r m 0G ?<,可判断此时反应能够自发正向进行。 (2) 欲使正向反应不能自发进行,p Q 至少需与K θ

相等,即

222

2H O

7

H O 1.5510p p p Q

K p p ?==?=

?

所以22

7

43

2142H O 1

1.5510(1.0010)Pa 1.5310Pa 101325

p =????

=?

27H O 1.2410Pa p =?

2. 已知反应CO(g) + H 2O(g)

CO 2(g) + H 2(g)在700℃时K θ = ,(1) 若系统中四种气体

的分压都是×105 Pa ;(2) 若6CO 1.010 Pa p =?,25

H O 5.010Pa p =?,

225CO H ==1.510Pa p p ?;试判断哪个条件下正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解:(1) 由定温方程r m r m ln p G G RT Q ?=?+,知

11r m ln (8.314973.2ln 0.71)kJ mol 2.77 kJ mol G RT K --?==-???=?

∵r m r m ln p G G RT Q ?=?+

=222CO (g)H (g)H

O(g)CO(g)(

)(

)

ln ln

(

)(

)

p p p

p RT K

RT p p p

p

''-+''

= 55

155

1.510 1.510(-8.314973.2ln 0.71+8.314973.2ln )J mol 1.510 1.510

-??????????? = 3

1

2.7710 J mol -??

∴ ?r G m = ×1031 J mol -?> 0 此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2) 当6

CO 1.010 Pa p =?,25H O 5.010Pa p =?,22

5CO H ==1.510Pa p p ?时

?r G m

=551

65

1.510 1.510(-8.314973.2ln 0.71+8.314973.2ln ) J mol 1.010 5.010

-??????????? = -×1031 J mol

-?

∵ ?

r G m =-×

103

1 J mol -?< 0

∴ 此反应可自发正向进行。 3. 已知合成氨反应

1/2 N 2(g) + 3/2 H 2(g)

NH 3(g)

在748 K 、300p p =时K p = ×10-3,当原料气不含惰气时,氨的产率为31%,现若以含氮18%、含氢72%和含惰气10%的原料气进行合成,问其产率为若干?

解:从题给K p 可求出K x ,然后根据反应式引出K x 和氮的平衡浓度的关系,即可求得产率。

21N 2(g) + 2

3

H 2(g) NH 3(g), 惰气

反应前

反应后 - - y

此处y 为平衡时氨的量,系统内物质的总量为各气体(包括惰气)的量总和,即 - + - + y + = 1-y ,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N 0.18-0.5=

1-y x y 2H 0.72-1.51-y x y = 3NH 1-y

x y

=

K x =

3

23

NH 1/23/2N NH .x x x =

1/23/2

(1-)

(0.18-0.5)(0.72-1.5)

y y y y 根据公式K p = K x ν

?p

求K x

K x = K p ν

?-p

= ×10-3(p )-1×300p =

将此值代入上式可求的y = ,即氨的产率为

%1000.2

-10.2

?= 25% 没有惰气存在时氨的产率为31%,可见因惰气的存在使其产率降低了19%(即

19.00.31

0.25

-0.31=)

。 4. 在673 K 、总压为10p 的条件下,氢、氮气的体积比为3:1时,使其通过催化剂。反应到达平衡后,测得生成NH 3的体积百分数为,试计算(1) K 值;(2) 若总压为50p ,NH 3的平衡产率为若干?

解:(1) 3H 2(g) + N 2(g)

2NH 3(g)

平衡时 α33- α-1 α2 α24-=总n

%85.3%100242=?-α

α

解得074.0=α

2

32[

10/]42331[10/][10/]4242p p K p p p p α

ααααα

?-=

--??-- 将074.0=α代入,得41.6410K

-=?

(2)2

432[

50/]42 1.6410331[50/][50/]4242p p K p p p p α

ααααα

-?-==?--??--

解得26.0=α

NH 3的平衡产率为:%2.15%10026

.02426

.02%100242=??-?=?-αα

5. 298 K ,105 Pa 时,有理想气体反应 4HCl(g) + O 2(g)2Cl 2(g) + 2H 2O(g)

求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及平衡常数K p 和K x 。

解:查表可得298 K 时

1f m (HCl, g)95.265 kJ mol G -?=-?;1f m 2(H O, g)228.597 kJ mol G -?=-?

11r m [2(228.597)4(95.265)] kJ mol 76.134 kJ mol G --?=?--?-?=-?

3

13r m 76.13410exp(/)exp() 2.216108.314298

K G RT ?=-?==??

该反应的计量数之差1)14()22(-=+-+=?ν

所以131812.21610()

Pa 2.18710Pa 101325

p K K p ν

?--?===?

135810187.21010187.2?=??=?=?-νp K K p x

6. 合成氨反应

1/2 N 2(g) + 3/2 H 2(g)

NH 3(g)

500K 时K p = ,若反应物N 2与H 2符合化学计量配比,求此温度时,1p ~10p 下的转化

率α。可近似地按理想气体计算。

解:设以1 mol 原料N 2为计算标准,转化率为α。

1/2 N 2(g) + 3/2 H 2(g)

NH 3(g)

平衡时 α-1 α33- α2 αααα242331-=+-+-=总n

30076.024)33(121

2

/32

/1=??

?

??---==-?αααα

νp n p K K n p )()(总

当1p p =时,代入上式得152.0=α 当2p p =时,代入上式得251.0=α 当5p p =时,代入上式得418.0=α 当10p p =时,代入上式得549.0=α

7. 在一个抽空的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在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时的分压力应分别为0.4721p 和0.4420p 。将容器保持在℃,经一定时间后,压力变为常数,且等于0.8497p 。

求反应SO 2Cl 2(g)

SO 2(g) + Cl 2(g)的K 。

解:反应各组分物料衡算如下

SO 2Cl 2(g)

SO 2(g) + Cl 2(g)

反应前 p p

平衡时 p x p p x p p x

平衡时

p

x + [p - p x ]+[

p p x ] = p + p p x = p

p

x = p

+ p - p

=

p

因此,平衡时:

2(SO )0.47210.06260.4095p p p p =-= 2(Cl )0.44020.06260.3776p p p p =-=

22(SO Cl )0.0626p p =

(0.4095/)(0.3776/)0.40950.3776

2.470.0626/0.0626

p p p p K p p ?=

==

8. 20℃时,实验测得下列同位素交换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为

(1) H 2 + D 22HD K (1) = (2) H 2O + D 2O 2HDO K (2) = (3) H 2O + HD

HDO + H 2 K (3) =

试求20℃时反应H 2O + D 2D 2O + H 2的r m G ?及K 。

解:所求反应为(1) - (2) + (3)×2

2132()/11.9K K K K =?= 1r m ln 6.03 kJ mol G RT K -?=-=-?

9. 在250℃及标准压力下,1 mol PCl 5部分解离为PCl 3和Cl 2,达到平衡时通过实验测知混合物的密度为 g·dm -3,试计算PCl 5的离解度α以及解离反应在该温度时的K 和r m G ?。 解: PCl 5(g)

PCl 3(g) + Cl 2(g)

反应前的物质的量n 0 1 0 0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1-α α α 离解前n 0 = 1 密度 d 0 =

0V W =/M RT p =523

314.81013255.208?? 

= g·m -3 现离解 n = 1 + α 密度 d = g / dm 3

而 n n 0=0d d (0d d =0//V W V W =0/

/nRT

W p

n RT W p

=n

n 0)

0d d =n n 0=α+11=859

.4695.2 α =

695

.2695

.2859.4-=

K = K n (p n p

总)?γ

K n =325PCl Cl PCl n n n =αα-12 n 总 = 1+ α

21(1)

p

K p

ααα=-

+ p =p ?γ = 1

=2

2

1αα-=22803

.01803.0-=645.01645.0-=355.0645.0=

又 r m ln G RT K ?=- ∴

-1r m -1

(8.314523ln 1.82)J mol 2603.8 J mol

G ?=-???=-?

10. (1) 写出以下反应的K p 表示式: (a) S(菱形) + O 2(g)SO 2(g) (b) 2SO 2(g) + O 2(g)

2SO 3(g) (c) 1/2N 2(g) + 1/2O 2(g)2NO(g) (d) SO 2(g) + 1/2O 2(g)

SO 3(g)

(2) 计算上述各反应的熵变m S ?并作说明。

(3) 计算上述各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m G ?和K 值,并判断在标准态的条件下反应的方向。 解:(1) (a) 22(SO )

(O )

p p K p =

(b) 23222(SO )

(SO )(O )

p p K p p =

(c) 1/21/222(NO)

(O )(N )p p K p p =

(d) 31/222(SO )

(SO )(O )

p p K p p =

(2) 查表得298 K 时:

S(菱形)

O 2(g) SO 2(g) SO 3(g) N 2(g) NO(g) 11m /J K mol S --?? 1f m /kJ mol G -??

(a)

r m m 2m m 21

1

1

1

(SO )(S)(O )

(248.2231.8205.138) J K mol 11.282 J K mol

S S S S ----?=--=--??=??

(b)

r m m 3m 2m 21111

2(SO )2(SO )(O )

(2256.762248.22205.138)J K mol 188.058 J K mol

S S S S ----?=--=?-?-??=-??

(c)

r m m m 2m 21111

11

(NO)(N )(O )

22

11

(210.761191.61205.138)J K mol 12.387 J K mol 22

S S S S ----?=--=-?-???=??

(d)

r m m 3m 2m 21111

1

(SO )(SO )(O )

21

(256.76248.22205.138)J K mol 94.029 J K mol 2

S S S S ----?=--?=--???=-?? (3) (a)

r m r m 2r m r m 21

1

(SO )(S)(O )

(300.19400)kJ mol 300.194 kJ mol

G G G G --?=?-?-?=---?=-?

52r m

4.410

G K RT

?=-

=? r m 0G ?<,反应正向进行;

(b)

r m r m 3r m 2r m 21

1

2(SO )2(SO )(O )

[2(371.06)2(300.194)0]kJ mol 141.732 kJ mol

G G G G --?=?-?-?=?--?--?=-?

24r m

3.4

10G K

RT

?=-

=? r m 0G ?<,反应正向进行;

(c)

r m r m r m 2r m 211

11

(NO)(N )(O )

22

(86.5500) kJ mol 86.55 kJ mol G G G G --?=?-?-?=--?=? 16r m

6.410G

K RT

-?=-

=? r m 0G ?>,反应不能正向进行;

(d)

r m r m 3r m 2r m 211

1

(SO )(SO )(O )

2

[371.06(300.194)0]kJ mol 70.866 kJ mol G G G G --?=?-?-?=----?=-?

12r m

1.9

10G K RT

?=-

=? r m 0G ?<,反应正向进行。

11. 试根据NH 3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求反应 1/2 N 2(g) + 3/2H 2(g)

NH 3(g)

在2N =3p p ,2H =1p p 和3NH =4p p 时的?r G m 值。 解:查表得1

f m 3(NH )16.45 kJ mol G -?=-?

1r m 16.45 kJ mol G -∴?=-?

r m r m 1

3/21/2ln 4/ 16.45ln 14.4 kJ mol

[/][3/]

p

G G RT Q p p RT p p p p θθθθθθ-?=?+=-+=-? 12. 在容积为 L 的容器中装有等物质的量的PCl 3和Cl 2,于250℃反应。反应PCl 3(g) + Cl 2(g)

PCl 5(g)达平衡时,5PCl =101325 Pa p ,此时反应的0.57K

=。

求:(1) 开始装入的PCl 3和Cl 2的物质的量。(2) PCl 3的平衡转化率。

解:(1) 因为装入的PCl 3和Cl 2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的分压必然相等,设为p 则

2

52

32[(PCl )/]()0.57[(PCl )/][(Cl )/]p p p K p p p p p ===

101.325101.325

134 kPa 0.57

p ?=

=

PCl 5、PCl 3和Cl 2平衡时物质的量由pV=nRT 求得

PCl 5为 101.3255

0.117 mol 8.314523

pV n RT ?=

==? PCl 3、Cl 2为 1345

0.154 mol 8.314523

pV n RT ?===?

所以原来放入系统PCl 3和Cl 2的物质的量 + = mol (2) PCl 3的平衡转化率为:

%2.43%100271

.0117

.0=? 13. 某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放入 g N 2O 4气体,此化合物在298 K 时部分解离。实验测得,在标准压力下,容器的体积为 dm 3。求N 2O 4的解离度α以及解离反应的K 和r m G ?。 解:N 2O 4解离反应为

N 2O 4

2NO 2

设反应前的物质的量: n 0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n (1-α) 2n α

其中α为N 2O 4的解离度。N 2O 4的摩尔质量M = g·mol -1。所以反应前N 2O 4的物质的量 n =

.92564

.1= mol 解离平衡时系统内总的物质的量为 n 总= n (1-α) + 2n α= n (1 +α)

设系统内均为理想气体,由其状态方程 pV = n 总RT = n (1 +α)RT

所以,N 2O 4的解离度

α= 1-nRT

pV

=

1298314.8017.010485.01013253-????-= K n =

2

24

2

NO

N O n n = )

1()2(2

αα-n n = αα-142n

K = K n (p n p

总)?γ = αα-142

n ·)1(1α+n = 2

214αα- = 2

2

)

176.0(1)167.0(4-?= -1r m ln (8.314298ln 0.115) J mol G RT K ?=-=-???

= ×103 J·mol -1 查表可得,298 K 时

-1f m 2(NO , g)51.84 J mol G ?=? -1

f m 24(N O , g) = 98.286 J mol G ??

由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可计算解离反应的

-1

r m 251.84-98.286-5.394 kJ mol G ?=?=?

由标准平衡常数算得的r m G ?与此值吻合较好。 14. A+B

C+D 反应,开始时用A 与B 均为1 mol ,在25℃下,反应达平衡时,A 与

B 的量各为1/3 mol 。

(1) 求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2) 若开始用1 mol A 与2 mol B ; (3) 若开始用A 与B 各1 mol 及 mol C ; (4) 若开始用1 mol C 与2 mol D ; 分别求反应达平衡时C 的摩尔数。 解:(1) A + B

C + D

平衡时

31 31 32 3

2 223341133

p K K ?===? (2) A + B

C + D

平衡时 n -1 n -2 n n

4)

2)(1(2

=--n n n 解得0.845 mol n =

反应达平衡时C 的摩尔数为mol ;

(3) A + B

C + D

平衡时 n -1 n -1 n +5.0 n

4)1()

5.0(2

=-+n n n 解得0.596 mol n =

反应达平衡时C 的摩尔数为 + = mol ; (4) A + B

C + D

平衡时 n n n -1 n -2

4)

2)(1(2

=--n n n 解得0.457 mol n =

反应达平衡时C 的摩尔数为1 - = mol

15. 五氯化磷分解反应PCl 5(g)

PCl 3(g) + Cl 2(g) 在200℃时反应的K p = ,计算

(1) 200℃、1p 下,PCl 5的离解度;

(2) 组成1:5的PCl 5与Cl 2的混合物,在200℃、1p 下,PCl 5的离解度。

解:(1) 此反应的1=?ν,取起始时1 mol PCl 5为系统,解离度为α,其平衡时的组成为

PCl 5(g)

PCl 3(g) + Cl 2(g)

物质的量 α-1 α α α+=1总n 物质的分数

αα+-11 αα+1 α

α

+1 2

22

0.3081111x p p K K p p ν

αααααα-??? ???

?+??====

?

--????

?+??

%5.48=∴α

(2) 组成1:5的PCl 5与Cl 2的混合物

PCl 5(g)

PCl 3(g) + Cl 2(g)

物质的量 α-1 α 5+α α+=6总n 物质的分数

αα+-61 αα+6 α

α

++65 22

50.3085661656x p p K K p p ν

αααααααααα-?+???? ?????

?+++????==== ?

---???? ?+??

%8.26=∴α

16. 已知1000 K 时生成水煤气的反应

C(s) + H 2O(g)

H 2(g) + CO(g)

在1p 下的平衡转化率α = 。求:(1) 平衡常数K ;(2) 在1.1p 下的平衡转化率α。 解:(1) 设起始H 2O(g)为1 mol 。

C(s) + H 2O(g)

H 2(g) + CO(g)

平衡时 844.1=总n

0.8440.844

[

/][/]1.844 1.844 2.480.156

/1.844

p p p p K p p ?==

(2) C(s) + H 2O(g)

H 2(g) + CO(g)

平衡时 α-1 α α α+=1总n

[ 1.1/][ 1.1/]11 2.481 1.1/1p p p p K p p αα

ααα

α

???++==-?+

解得832.0=α

17. 已知45℃时,N 2O 42NO 2反应的K p = ,求总压为10p 时, N 2O 4的解离度为若

干?此时反应的K x 为多少?

解:本题可以利用K x 计算压力对这一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设平衡时N 2O 4的离解度为α

根据反应式 N 2O 4 2NO 2

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αα+1-1 α

α

+12 据此得 K x = 2

2

14αα-

根据K p = K x ν

?p

可得:在10p 时,K x = K p 1

-p = p (10p )-1 =

将10p 的K x 值代入式K x = 2

2

14αα-得α= ,即%。

18. 773 K 时反应CO(g) + H 2O(g)

H 2(g) + CO 2(g)的平衡常数K c = 9,如果反应开始时

CO 和H 2O 的浓度都是 mol/L ,计算CO 的最大转化率。如果开始时H 2O 的浓度增大为 mol/L ,其他条件不变,计算CO 的最大转化率。 解:反应开始时CO 和H 2O 的浓度都是 mol/L , CO(g) + H 2O(g)

H 2(g) + CO 2(g)

平衡时 α-02.0 α-02.0 α α

9)

02.0)(02.0(=--?=

ααα

αc K

解得015.0=α CO 的最大转化率为:

%75%10002

.0015

.0=? 如果开始时H 2O 的浓度增大为 mol/L ,其他条件不变, CO(g) + H 2O(g)

H 2(g) + CO 2(g)

平衡时 α-02.0 α-08.0 α α

9)

08.0)(02.0(=--?=

ααα

αc K

解得019.0=α

CO 的最大转化率为:

%95%10002

.0019

.0=? 19. 在标准压力和250℃时,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CO 及H 2合成甲醇,反应为 CO(g) + 2 H 2(g)CH 3OH(g)

试求算平衡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设反应热不随温度而变。) 解:查表得298 K 时:

CO(g) CH 3OH(g)

1f m /kJ mol H -?? 1f m /kJ mol G -??

r m (298 K)24.61 kJ mol G ?=-?

4(298 K) 2.06210K =? 1r m (298 K)90.65 kJ mol H -?=-?

r m

(523 K)1

1ln

(298 K)298523H K K R

???=

?- ???

3(523 K) 3.0010K -=?

CO(g) + 2 H 2(g)

CH 3OH(g)

平衡时 n -1 )1(2n - n

32i

n n =-∑

()

()()

2

2

3

32/41x x n n K K p p K n --===

-

因K 很小,n 很小,所以上式可简化为:

39 3.00104

n

K -=

=? 31034.1-?=n

混合物中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431045.43

1034.1--?=?=x

20. 已知反应2SO 3(g)2SO 2(g) + O 2(g)在1000 K 时,K = 。试求算在该温度及标准压力时,SO 3的解离度;欲使SO 3的解离度降低到20%,系统总压力应控制为多少? 解: 2SO 3(g)

2SO 2(g) + O 2(g)

平衡时 )1(2α- α2 α

∑+=α2n

()

3

2

24/0.2904(1)(2)

x x K K p p K ααα-====-+

以尝试法解得:539.0=α

当解离度0.20 α=时:

()()3

0.290/ 5.6810/x K K p p

p p -===?

65.1110Pa p =?

21. 反应N 2O 4(g)

2NO 2(g)在60℃时K θ = 。试求算在60℃及标准压力时

(1) 纯N 2O 4气体的解离度;

(2) 1 mol N 2O 4与2 mol 惰性气体中,N 2O 4的解离度;

(3) 当反应系统的总压力为106 Pa 时,纯N 2O 4的解离度又为若干? 解:(1) N 2O 4(g)

2NO 2(g)

α-1 α2

α+=∑1i

n

()2

2

4/ 1.33(1)x x K K p p K αα====-

50.0=α

(2)α+=∑3i n

()2

4/ 1.33(1)(3)

x x K K p p K ααα====-+

03242=-+αα 652.0=α

(3) ()2

24/ 1.33(1)(/)

x K K p p p p αα==

=- 181.0=α

22. 630 K 时反应2HgO(s)

2Hg(g) + O 2(g)的1

r m 44.3 kJ mol G -?=-?,试求算此温度

时反应的K 及HgO(s)的分解压。若反应开始前容器中已有105 Pa 的O 2,试求算630 K 达到平衡时与HgO 固相共存的气相中Hg(g)的分压。 解:4r m exp(/) 2.1210K

G RT -=-?=?

32333422()(Hg)(O )()4(O )() 2.1210p K K p p p p p p ----====?

2(O ) 3.80 kPa p =

2()3(O )11.4 kPa p p ==分解

反应开始前容器中已有105 Pa 的O 2时:

425322.1210(Hg)[10(O )]()K p p p --=?=+

解得(Hg) 1.49 kPa p =

23. 若将NH 4I 固体迅速加热到375℃,则按下式分解

NH 4I(s) NH 3(g) + HI(g) 分解压力为×104 Pa 。若将反应混合物在375℃时维持一段时间,则HI 进一步按下式解离 2HI(g)

H 2(g) + I 2(g)

该反应的K 为。试求算反应系统的最终压力为多少?

解:取n mol NH 4I 固体起始反应,设系统达到平衡时,含x mol NH 3(g)和y mol HI(g),则平衡组成为

(1) NH 4I(s) NH 3(g) + HI(g) n-x x y (2) 2 HI(g) H 2(g) + I 2(g)

y

21(x-y ) 2

1

(x-y ) 平衡时系统中气相总物质的量 n 总= x + y +

21(x - y )+2

1

(x - y )= 2x mol 由反应(1)的分解压可得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K =

41(p p )2 = 412

4

3.6710101325??

? ???

= 设平衡时反应系统的最终压力为p ,则 3(NH )(1)p K p =

.(HI)p p = (x x 2)(x y

2)(p p

)2 =

x y 4(p p

)2

= (2)n

K K ==

()[]2

2

2

1y y x -=()2

2

4y y x -=

由(2)K 式可解得x = ,然后代入(1)K 式解之可得: p = ×104 Pa

同时反应必须同时达到平衡。

24. 某合成氨厂用的氢气是由天然气CH 4与H 2O(g)反应而来,其反应为

CH 4(g) + H 2O(g)

CO(g) + 3H 2(g)

已知此反应在1000 K 进行,此时K = 。如果起始时CH 4与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试求算欲使CH 4的转化率为78%,反应系统的压力应为多少? 解:CH 4(g) + H 2O(g)

CO(g) + 3H 2(g)

x -1 x -2 x x 3

x n

i

+=∑1

()

3

2

222725.56/(/)(1)(2)(32)

x x K K p p

p p x x x ===?--+ 当78.0=x 时,解得: p = ×105 Pa

25. 将固体NH 4HS 放在25℃的抽空容器中,求NH 4HS 分解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为多少?如果容器中原来已盛有H 2S 气体,其压力为×104 Pa ,则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力又将是多少?

解:NH 4HS 的分解反应为 NH 4HS(s)

NH 3(g) + H 2S(g)

查表可得,298K 时

f m G ?(NH 4HS, s)= kJ·mol -1 f m G ?(H 2S, g)= kJ·mol -1 f m G ?(NH 3, g)= kJ·mol -1 所以,分解反应的

r m G ?=[--] kJ·mol -1= kJ·mol -1

由r m ln G RT K ?=-知

K = exp(

298

314.81051.53

??-) = 如果反应起始时,只有NH 4HS 一种固体物质而没有气体,当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 p (NH 3) = p (H 2S) 此分解反应的分解压为

p = p (NH 3) + p (H 2S) 所以达到平衡时,p (NH 3) = p (H 2S) =

2

1p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分解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K

=

32(NH )(H S)p p p p ?

=412

()p p

p =()

1/2

4K

p ? = [(4×1/2×101325] Pa = ×104 Pa

如果原容器中已有×104 Pa 的H 2S 气体,设平衡时p (NH 3) = x 则p (H 2S) = x + ×104 Pa

此时温度仍然是298 K ,K θ不变,所以 32(NH )(H S)p p K

p p =?

=x p

·4( 4.0010)

x p +?=

即 x 2 + ×104x - ×109 = 0 解得 x = ×104 Pa p (NH 3) = x = ×104 Pa

p (H 2S)= x + ×104 Pa = ×104+×104)Pa = ×104 Pa

此时容器内的总压力应为

p = p (NH 3) + p (H 2S) = ×104 Pa + ×104 Pa = ×104 Pa

26. 试利用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数据,求算298 K 时,欲使反应

KCl(s) +

2

3

O 2(g)KClO 3(s)

得以进行,最少需要氧的分压为多少?

解:查表得298 K 时,1

f m (KCl, s)408.32 kJ mol G -?=-?

1f m 3(KClO , s)289.91 kJ mol G -?=-?

1r m f m 3f m (KClO , s)(KCl, s)118.41 kJ mol G G G -?=?-?=? 213/2r m 2exp(/) 1.7510[(O )/]K G RT p p --=-?=?=

解得:18

2(O ) 6.9810Pa p =?

27. 实验测知Ag 2O(s)在445℃时的分解压为×107 Pa ,试求算该温度时Ag 2O(s)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r m G ?。 解:Ag 2O(s)

2Ag(s) + 1/2O 2(g)

1/22[()/]14.4K p O p ==

1f m 2r m (Ag O, s)ln 15.9 kJ mol G G RT K -?=-?==?

28. 反应NH 4HS(s)NH 3(g) + H 2S(g)的-1

r m 94 kJ mol H ?=?, ?C p = 0, 298 K 时

NH 4HS(s)的分解压为×104 Pa ,(1) 试计算308 K 时,NH 4HS(s)的分解压;(2) 若将各为 mol 的H 2S(g)和NH 3(g)放入20 dm 3容器中,试计算308 K 时生成NH 4HS(s)为多少? 解:(1) 2

2321(NH )(H S)()9.00102p p p K p p p

-=

?==? 2r m 11

1ln

298308K H K R ???=- ???

2

20.308(

)2p K p

== 解得 p = ×105 Pa

(2) 53

1.12102010()0.88 mol 8.314308

pV n RT -???===?总 32(NH )(H S)0.44 mol n n == 4(NH HS)0.60.440.16 mol n =-=

29.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为

CaCO 3(s)CaO(s)+ CO 2(g)

要使该反应以一定速度进行,所需最低温度为若干?(假定该反应的?C p = 0) 解:查表得298 K 时:

CaCO 3(s)

CaO(s) CO 2(g) 1f m /kJ mol H -?? 1f m /kJ mol G -??

11r m (298 K)(604.2394.41128.8)kJ mol 130.2 kJ mol G --?=--+?=?

23(298 K) 1.5210K -=?

11r m (298 K)(635.5393.51206.9)kJ mol 177.9 kJ mol H --?=--+?=?

由于?C p = 0,故r m H ?不随温度变化。设分解温度为T 2,则2()1K T =。

()

()

2r m

211ln

298 K 298K T H K

R

T ??

?=

- ???

解得:21112 K T =

30. 在高温下,水蒸气通过灼热煤层反应生成水煤气,

C(s) + H 2O(g)

H 2(g) + CO(g)

已知在1000 K 及1200 K 时,K 分别为及。 (1) 求算该反应在此温度范围内的r m H ?; (2) 求算1100 K 时该反应的K 。 解:(1) ()()

r m

1200 K 1

1ln

2.721000 K 10001200K H K

R ???=-= ???

r m H ?=×105 J·mol -1

(2) 51.361011ln (1100 K)ln 2.472 2.39210001100K R ???

=-+= ???

(1100 K)10.94K =

31.若将空气加热至2500 K ,则有反应

1/2 N 2(g) + 1/2 O 2(g)

NO(g)

试计算该温度下空气中NO 的物质的量分数。假定空气中所含O 2及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298 K 时NO(g)的f m G ?= kJ·mol -1,f m H ?= kJ·mol -1,设反应的?C p = 0。

解:31

r m (298 K)exp(/) 4.05610K G RT -=-?=?

()()r m 2500 K 11ln

298 K 2982500K H K R ???

=- ???

解得:3

(2500 K) 3.24910K -=?

N 2(g) + O 2(g)

2NO(g)

平衡时 x -792.0 x -208.0 x 2

)

208.0)(792.0(42x x x K K x --==θ

因(2500 K)K 很小,所以上式可简化为:

2

3

4(2500 K) 3.249100.2080.792

x K -=?≈?

012.0=x

则空气中NO 的摩尔分数为。

32. 潮湿的Ag 2CO 3需要在110℃的温度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去水。试计算空气中应含CO 2的分压为多少才能防止Ag 2CO 3的分解? 解:查表得298 K 时:

Ag 2CO 3(s)

Ag 2O(s)

CO 2(g) 1f m /kJ mol H -?? 1f m /kJ mol G -??

1r m (298 K)31.963 kJ mol G -?=?

r m (298 K)

ln (298 K)12.89298

G K R -?=

=-?

1r m (298 K)82.058 kJ mol H -?=?

()()3383 K 82.0581011ln 7.35298 K 298383K K

R ???=-= ???

解得:

32(383 K) 3.9310(CO )/K p p -=?=

2(CO )393 Pa p =

即空气中CO 2的分压为393 Pa 才能防止Ag 2CO 3的分解。

智慧树知到《简明物理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简明物理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下述内容不属于物理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量和充电时间研究 B:冬季燃烧天然气取暖 C:新型洗涤用品的研究 D:核反应堆发电 答案:核反应堆发电 2、下述研究思路不属于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A:从简单问题开始研究到研究复杂问题 B: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 C: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过程 D:直接从最难的问题开始研究 答案:直接从最难的问题开始研究 第一章 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理想气体等温过程,DT=0,故Q=0 B:理想气体氧气和氢气等容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ΔU= C:理想气体等容过程,ΔH= D: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γ=常数 答案:理想气体等容过程,ΔH= 2、H2和O2以2:1的摩尔比在绝热钢瓶中反应生成H2O,此过程中下面哪个表示式是正确的()

A:DH=0 B:DH<0 C:Q<0 D:DU=0 答案:DU=0 3、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和恒温可逆压缩,使其终态都达到体积V2,则两过程作的功的绝对值应有() A:绝热可逆压缩功大于恒温可逆压缩功 B:绝热可逆压缩功等于恒温可逆压缩功 C:绝热可逆压缩功小于恒温可逆压缩功 D:无确定关系 答案:绝热可逆压缩功大于恒温可逆压缩功 4、理想气体向真空容器中膨胀,以所有的气体作为研究体系,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膨胀所做的体积功() A:W>0 B:W=0 C:W<0 D:无法计算 答案:W=0 5、化学反应A→B,A→C的焓变分别为ΔrH1和ΔrH2,那么化学反应B→C的焓变ΔrH3为() A:ΔrH3=ΔrH1+ΔrH2 B:ΔrH3=ΔrH1-ΔrH2 C:ΔrH3=-ΔrH1+ΔrH2

物理化学相平衡例题

相平衡例题 例2 系统中有C(s), H 2O(g), CO 2(g), CO(g), H 2(g)共存,C=? 答:系统中有反应:(1)C(s)+H 2O(g)?CO(g)+H 2(g) (2)C(s)+CO 2(g) ?2CO(g) (3)CO(g)+H 2O(g) ?CO 2(g)+H 2(g) 其中S=5,独立化学平衡数R ≠3=2, ∴C=5–2=3注意:系统确定后,其组分数是确定的,物种数有一定随意性。 例1NH 4Cl(s)=NH 3(g) + HCl(g) C= S –R –R ’ S=3 R =1 K p = P (NH 3) ×P (HCl ) R ′=1 P (NH 3)=P (HCl ) C=1 若体系中已有H C l (g), 则C =?R`=0 C=2例3NH 4HS(s) 和任意量的NH 3(g) 及H 2S(g) 达平衡 时有: (A) C = 2,P = 2,f = 2;(B) C = 1,P = 2,f = 1 (C) C = 2,P = 3,f = 2;(D) C = 3,P = 2,f = 3(A)1000K 下,NH 3、H 2、N 2三气平衡F=? S =3,R =1 (2NH 3=3H 2+N 2),P =1 F = C -P +1=2 (p 、x NH3、x H2或x N2其中之二) (1)、冰水共存时F =? C =1,P =2(冰、水), F = 1-2+2=1 (T 或p )f = C –P + 2

指出含有CaCO 3(s) 、CaO(s) 、CO 2(g)的体系与CO 2(g)和N 2(g)的混合物达渗透平衡时的物种数、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 例4. 答:S = 4 , R = 1, R ′= 0 CaCO 3(s) = CaO(s) + CO 2(g) C = 3 , P = 4 f = C –P + 3 = 3 –4 + 3 = 2 ※注意:相律 f = C –P + 2 (体系各处的压力均相等,公式中的2表示温度和压力)而在此题渗透平衡中P 1 ≠P 2 ,所以相律应写为: f = C –P + 3 例5 Na 2CO 3有三种含水盐:N a 2C O 3?H 2O , N a 2C O 3?7H 2O , N a 2C O 3?10H 2O (1)p θ下,与N a 2C O 3(aq)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2)30℃时,可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解:系统由N a 2C O 3和H 2O 构成, C =2若S =5, 但存在三个平衡关系: R =3, N a 2C O 3+xH 2O = N a 2C O 3.xH 2O ∴C =2 1) 指定p θ, f = 2 –P + 1= 3 –P , f = 0, P = 3 ∴P 最多为3,与Na 2CO 3(aq)和冰(s)与共存的盐只有一种。 2) 指定30℃, f = 3 –P , f = 0, P = 3 ∴P 最多为3, ∴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2种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配南大傅献彩)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 一、填空题 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 ·4H 2O 。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 2SO 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 2SO 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 2.Na +、H +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 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而不是H 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其胶团结构式为 。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 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 极方向流动。 5. 反应 A ?→?1k B (Ⅰ) ; A ?→?2 k D (Ⅱ)。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 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 及p ?)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 -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 -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为γ0–γ =A + B ln c(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与浓度c的关系为。 1O2(g) ═ H2O(l) 的8.298.2K、101.325kPa下,反应H2(g) + 2 (?r G m–?r F m)/ J·mol-1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1O2(g) ═ H2O(g),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2(g) + 2 在反应自发进行。问此变化中下述各量哪些为零,哪些大于零,哪些小于零?Q,W,?U,?H,?S和?F。 3.对单组分体系相变,将克拉贝龙方程演化为克-克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5.为什么说,热化学实验数据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基础? 三、计算题 1.苯在正常沸点353K下的?vap H m?= 30.77 kJ·mol-1,今将353K及p?下的1molC6H6(l)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物理化学习题第四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习题第四章 化学平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定温式的各种形式,并会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形式和计算方法。 3.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 与r m G ?在数值上的联系,熟练用热力学方法计算r m G ?,从而获得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 4.了解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f m G ?的定义和它的应用。 5.掌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记住van ’t Hoff 公式及其应用。 6.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把本章放在多组分系统之后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多组分系统中介绍的化学势的概念和各种表示方式,来导出化学反应定温式,从而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本章又用到了反应进度的概念,不过其值处在0 1 mol -的区间之内。因为在利用化学势的表示式来计算反应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时,是将化学势看作为一个定值,也就是在有限的反应系统中,化学进度为d ξ,如果在一个很大的系统中, 1 mol ξ=。 严格讲,标准平衡常数应该用绝对活度来定义,由于本教材没有介绍绝对活度的概念,所以利用标准态化学势来对标准平衡常数下定义,其含义是一样的。从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可知,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化学势一样,都仅是温度的函数,因为压力已指定为标准压力。对于液相反应系统,标准平衡常数有其相应的形式。对于复相化学反应,因为纯的凝聚态物质本身就作为标准态,它的化学势就是标准态化学势,已经归入r m G ?中,所以在计算标准平衡常数时,只与气体物质的压力有关。 学习化学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知道如何计算平衡常数,了解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能找到一个经济合理的反应条件,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服务。而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各种浓度表示式和各种平衡常数表示式之间的换算,否则会把自己搞糊涂了,反而没抓住主要内容。 由于标准平衡常数与r m G ?在数值上有联系,r m ln p G RT K ?=-,所以有了r m G ?的值,就可以计算p K 的值。定义了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f m G ?,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篇一:网《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相关练习题及 答案】 txt>一、判断题: 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 (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 (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

物理化学相平衡练习题

相平衡题 一、判断题: 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 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C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 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C (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C (A) V m(l) = V m(s) ;(B)V m(l)>V m(s) ; (C) V m(l)<V m(s) ;(D)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C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C) 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D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B (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简明物理化学》第二章答案

1. 2mol 298K,5dm3的He (g ),经过下列可逆变化: (1) 等温压缩到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2) 再等容冷却到初始的压力。 求此过程的Q W U H S ???、、、和。已知=),(,g He C m p 20.8J?K-1?mol -1。 解:体系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W =W 1+W 2=n RT ln 1 2V V +0=2×8.314×298×l n0.5=-3435(J ) Q=Q 1+Q 2=W 1+ΔU 2=-3435+nm v C ,ΔT=-3435+n m v C ,(298-298/2) =-3435+(-3716)=-7151(J) ΔU=ΔU 1+ΔU2=ΔU2=-3716(J) ΔS=ΔS 1+ΔS2=n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2×8.314×ln0.5+2×1.5×8.314ln 0.5 =-2818(1-?K J ) 2. 10mol 理想气体从40℃冷却到20℃,同时体积从250dm 3 变化到50dm 3。已知该气体的 m p C ,=29.20J?K-1?mol -1,求S ?。 解:假设体系发生如下两个可逆变化过程 250dm 3 等温 50dm 3 等容 50d m3 40℃ ΔS1 40℃ ΔS 2 20℃ ΔS=ΔS 1+ΔS 2=n Rln 12V V +? 21,T T m v T dT nC =10Rln 250 50+10×(29.20-8.314)×ln 4015.2732015.273++ =-147.6(1-?K J ) 3. 2mol 某理想气体(m p C ,=29.36 J ?K -1?mol -1)在绝热条件下由273.2K,1.0MPa 膨胀到 203.6K,0.1MPa 求该过程的Q W U H S ???、、、和。 解:273.2K 绝热 203.6K 1.0MPa 膨胀 0.1MPa 等温压缩 等容冷却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物理化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 G m 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 的 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m r G ?= -RT ln K ,所以m r G ?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m r G ?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 G m >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 G m 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m r G ?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化 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 G 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 G m < 0时,若值越小,自发进行反应 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 G m 若大于零,则K 一定小于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当p A = p B = p C 时,m r G ?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 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可 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 K = f (T ),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m r G ?。 16.温度T 时,若K = l ,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 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 B ν),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化学反应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 f ≠ 0)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 ~ξ”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 上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K RT G ln m r -=?,那么,为什么反应的 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3.欲使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最大,反应物的投料比一般为多大? 24.对于计量系数?ν =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哪些因素变化不改变平衡点? 25.平衡常数 K = 1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反应,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26.在空气中金属不被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27.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212℃、p 容器中达到平衡,PCl 5 离解度为0.5, 反应的m r H ?= 88 kJ·mol -1,以下情况下,PCl 5的离解度如何变化: (A)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来增加压力; (B) 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 2气来增加总压力; (B) 升高温度; (D) 加入催化剂。 28.对于复分解反应,如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容易进行到底,试以化学平衡理论 分析其道理? 29.2HgO(s) = 2Hg(g) + O 2(g),在反应温度下及p = 101.325kPa 时,K = 4×10-3,试问 HgO(s) 的分解压力多大?当达到分解温度时,与HgO(s) 平衡的p Hg 有多大?若在标 准状态下反应,体系的总压力是多少? 30.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在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逸度 系数均为1),当压力增大到500kPa 时,各物质的逸度系数分别为:γ (CO 2) = 1.09, γ (H 2) = 1.10,γ (CO) = 1.23,γ (H 2O) = 0.77,问这时平衡点向何方移动? 31.反应CaCO 3(s) = CaO(s) + CO 2(g) 在常温常压下的分解压力并不等于零,那么古代大 理石建筑物何以能够保留至今而不倒?

简明物理化学第二版答案讲解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解答 1. 1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恒容下从 25℃升温至 100℃,(2)绝热自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恒压下冷却至25℃。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W、?U及?H。 解:将三个过程中Q、?U及W的变化值列表如下: 过程Q?U W (1)C V ,m (T 1末 ?T 1初 )C V ,m (T 1末 ?T 1初 ) (2)000 (3)C p,m(T3末?T3初) C v,m (T 3末 ?T 3初 ) p(V3末?V3初) 则对整个过程: T= T=298.15K T= T= 373.15K 1初3末1末3初 Q =nC v,m(T1末-T1初)+0+ nC p,m(T3末-T3初) =nR(T3末?T3初) =[1×8.314×(-75)]J=-623.55J ?U=nC v,m(T1末-T1初)+0+nC v,m(T3末-T3初)=0 W =- p(V3末?V3初)=-nR(T3末?T3初) =-[1×8.314×(-75)]J=623.55J 因为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所以?H=0 2.0.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 400K、101.325kPa,经下列两途径到达相同的终态: (1)恒温可逆膨胀到10dm3,再恒容升温至610K; (2) 绝热自由膨胀到6.56dm3,再恒压加热至610K。 分别求两途径的Q、W、?U及?H。若只知始态和终态,能否求出两途径的?U及?H? 解:(1)始态体积V1=nRT1/p1=(0.1×8.314×400/101325)dm3=32.8dm3 W =W恒温+W恒容=nRT ln V V2+0 1 =(0.1×8.314×400×ln3210 .8+0)J =370.7J ?U=nC V,m(T2?T1)=[0.1×3 2 ×8.314 ×(610?400) ]J=261.9J 1

物理化学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畅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 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 (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 (A) V m(l) = V m(s) ;(B) V m(l)>V m(s) ; (C) V m(l)<V m(s) ;(D) 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C) 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7.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无固体I2存在),此体 系的自由度为: (A) 1 ;(B) 2 ;(C) 3 ;(D) 0 。 8.NaCl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 (A) f = 1 ;(B) f = 2 ;(C) f = 3 ;(D) f = 4 。 9.对于下列平衡系统:①高温下水被分解;②同①,同时通入一些H2(g) 和O2(g);③H2和O2同时溶于水中,其组元数K和自由度数f的值完全正确的是: (A) ①K = 1,f = 1 ②K = 2,f = 2 ③K = 3,f = 3 ; (B) ①K = 2,f = 2 ②K = 3,f = 3 ③K = 1,f = 1 ; (C) ①K = 3,f = 3 ②K = 1,f = 1 ③K = 2,f = 2 ; (D) ①K = 1,f = 2 ②K = 2,f = 3 ③K = 3,f = 3 。 10.在下列体系中自由度f = 2的体系是:

物理化学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i = N,∑ni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A、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C.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i =(N/q)·gi·exp( -εi/kT)的说法:(1) n i是第i 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εi 值越小,ni 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i = 2gj,则εj 和εi 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εj/2kT) B. 2exp(- εj/2kT) C. ( -εj/kT) D. 2exp( 2ε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 A. S、G、F、C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C ) A.Θv 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 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11.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A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D 12.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 /(4mV2/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A. 1 B. 3 C. 6 D. 2 C 的转动惯量J = ×10 -47 kg·m2 ,则O2 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 A. 10 K B. 5 K C. K D. 8 K C ; 14.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C 15.在相同条件下,对于He 与Ne 单原子分子,近似认为它们的电子配分函数 相同且等于1,则He 与Ne 单原子分子的摩尔熵是:( ) A. Sm(He) > Sm (Ne) B. Sm (He) = Sm (Ne) C. Sm (He) < S m(Ne) D. 以上答案均不成立C 二、判断题 1.玻耳兹曼熵定理一般不适用于单个粒子。(√) 2.玻耳兹曼分布是最概然分布,但不是平衡分布。(×) 3.并不是所有配分函数都无量纲。(×) 4.在分子运动的各配分函数中平均配分函数与压力有关。(√) - 5.粒子的配分函数q 是粒子的简并度和玻耳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6.对热力学性质(U、V、N)确定的体系,体系中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一定。(×) 7.理想气体的混合物属于独立粒子体系。(√)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下面的叙述中违背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B) 增加压力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C)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减少的方向移动 (D) 降低压力平衡向增加分子数的方向移动 答案:C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增大的方向移动 2.要使一个化学反应系统在发生反应后焓值不变,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B) 内能和体积都不变 (C) 孤立系统 (D) 内能, 压力与体积的乘积都不变 答案:D 。因ΔH =ΔU +Δ(pV ) 3.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r G m ? = 5kJ ·mol -1 时,该反应能否进行?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 答案:C 。应该用?r G m 判断而不是?r G m ? 。 4.已知反应 2NH 3 = N 2 +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 2 + 3/2 H 2 =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答案:C 。 5.反应 2C(s) + O 2(g) ←→ 2CO(g),其?r G m ? /(J ·mol -1 ) = -232600 - 167.7T /K ,若温度升高,则: (A) ?r G m ? 变负,反应更完全 (B) K p ? 变大,反应更完全 (C) K p ? 变小,反应更不完全 (D )无法判断 答案:C 6.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p 变化时 (A) 对K f ? 无影响 (B) 对K r 无影响 (C) 对K p ? 无影响 (D) 对K f ? 、K r 、K p ? 均无影响 答案:A 。理想气体的K p ? 不受压力的影响而真实气体的K p ? 将随压力而变。 7.理想气体反应CO(g)+2H 2(g) = CH 3OH(g)的?r G m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r G m ? = -21660+52.92T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K (C) 必须低于409.3K (D) 必须等于409.3K 答案:C 8.某化学反应在298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 p ?将是: (A)K p ?= 0 (B) K p ? < 0 (C) K p Θ > 1 (D) 0 < K p ? < 1 答案:C 。根据ln r m p G RT K ?=-$ $ 。 9.25℃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kPa, 此时液态水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f G m ?为- 237.19kJ ·mol -1 ,则水蒸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 (A) -245.76kJ ·mol -1 (B) -229.34kJ ·mol -1 (C) -245.04kJ ·mol -1 (D) - 228.60kJ ·mol -1 答案:D 。可以设计使25℃的液态水变为3.168kPa 的水蒸气,此为恒温恒压可逆相变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第七章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 用Pb(s)电极电解Pb(NO3)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每1g水中含有Pb(NO3)21.66×10-2g。 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7.4已知25℃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7.525℃时将电导率为的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的溶液,测得电阻为。利用表7.3.2中的数据计算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 解:查表知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因此,

7.7已知25℃时水的离子积,、和的分别等于,和。求25℃时纯水的电导率。 解: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纯水的电导率 7.10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 (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25℃时该反应的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 解:(1)电池反应为 (2)25℃时

因此, 7.20在电池中,进行如下两个电池反应: 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两个电池反应的。 解: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计量式无关,因此 7.13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池反应。应用表7.7.1的数据计算25℃时各电池的电动势、各电池反应的摩尔Gibbs函数变及标准平衡常数,并指明的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1)电池反应

物理化学-相平衡习题汇总

第5章 相平衡 复习、讨论 基本内容: ? 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气相、液相、固相 ? 相数:体系内相的数目Φ≥1 ? 相图:描述多相体系状态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图 形 ? 均相体系:只有一相的体系Φ=1 ? 多相体系:含多相的体系Φ>1 ? 凝聚体系:没有(或不考虑)气相的体系 ? 物系点:相图中表示体系总组成的点 ? 相点:表示某一个相的组成的点 ? 液相线:相图中表示液相组成与蒸气压关系的曲线 ? 气相线:相图中表示气相组成与蒸气压关系的曲线 ? 步冷曲线:冷却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T-t ? 独立组分数:C = S - R - R',S 为物种数,R 为体系中各物种之间独立的化学 平衡关系式个数,R’为浓度和电中性限制条件的数目。对于浓度限制条件,必须是某个相中的几种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时才能作为限制条件。C=1单组分体系,C=2二组分体系。若没有化学变化:C=S ;含单质的体系且R ’=0:C=N ;含单质的体系且S>N :R = S – N 。 ? 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状态所需要的独立强度变量的数目f ≥0 ? 最低(高)恒沸点:对拉乌尔定律正(负)偏差很大的双液系的T —x 图上 的最低(高)点。恒沸点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相同,具有纯物质的性质,一定压力下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定值(f*=C-Φ+1=1-2+1=0)。 ? 最低(高)恒沸混合物:最低(高)恒沸点对应的混合物。恒沸物是混合物 而不是化合物 ? 会溶温度(临界溶解温度):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上的最低点或最高点 ? 转熔温度:不稳定化合物分解对应的温度 ? 共轭层: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上的帽形区内溶液为两层 ? 相律:平衡体系中相数、独立组分数与变量数之间的关系f = C - Φ + n ? 杠杆规则:液相的物质的量乘以物系点到液相点的距离,等于气相的物质的 量乘以物系点到气相点的距离。B n B B n n l ×(X B -x B )=n g ×(y B -X B ) 单组分体系相图(p-T):水、CO 2、C 二组分体系相图(T-x):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学期)每章典型例题.doc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1mol, T 1=27℃, p 1=101325Pa ,V 1)→(1mol, T 2=27℃, p 2=p 外=?,V 2=?) →(1mol,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 例题2 计算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的△H 、△S 、△G 。已知θ)(,,2l O H m p C ,θ )(,,2s O H m p C 及 水在 θ p ,0℃的凝固焓θm con H ?。 解题思路: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θp ,0℃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p 2O (s ,1 mol ,-5℃,θp ) ↓△H 2,△S 2, △G 2 ↑△H 4,△S 4, △G 4 H 2O (l ,1 mol , 0℃,θ p H 2O (s ,1 mol ,0℃,θ p ) △H 1=△H 2+△H 3+△H 4=θ)(,,2l O H m p C (273K-268K )+θ m con H ?+θ )(,,2s O H m p C (268k-273K) △S 1=△S 2+△S 3+△S 4=θ)(,,2l O H m p C ln(273/268)+ θm con H ?/273+θ )(,,2s O H m p C ln(268/273) △G 1=△H 1-T 1△S 1 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 、- 393.51 kJ·mol - 1,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 1,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