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血型系统简表

(完整版)生物高考遗传学试题汇编

1.(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 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 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2.(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 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①BbRR BbRr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③80%

血型与性格(详细篇)

血型与性格的联系 (1)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是由德国科学家兰德斯泰纳于1901年发现的。这一发现引发了医疗学的一场革命。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继而发现了Aw、Q、E、T、M等数十种血型系统。不仅如此,人们还在动植物,甚至细苗身上发现了血型的痕迹。经测定:日本猴子就以B型为主,其余为0型;黑猩猩以A型居多,其余为0型;而 猩猩只有A型、B型、AB型而没有O型。此外,科学家还发现:结核苗为B型,志贺氏痢疾杆菌为O型。 人类的血型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突变的可能。人们发现,A型白血病患者有转为0型的可能;某些非8型的癌症患者晚期会变为D型血,A型患者会变为AB型血。这种在医学上称为“后天性8型”的现象已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2)血型的概念—— 血型是指血液的类型。它是由血液中含有的物质成分决定的。最常见的血型有4种:o型、A型、B型及AB型。它们之中部存在着基本的o型物质、所以部能够接受o型血,0型人也就成为了万能输血者。朋型中不仅存在0型,同时也存在A、8型物质,因此能够接受任何一种血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A型、B型由于所含血型物质的化学成分以及结构迥异,而不能成为互为输血者,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把0型比作一张白纸,A型、B型、朋型就如同白纸上增加的3种颜色,它们有共同的底色(白色),坝型就是A、8两种色彩的重叠、混合。 (3)血型的遗传规律—— 根据四种血型都具有o型物质这一特点,我们认识到所谓的A型,实际上也可称为肋型2B型则为肋型。但即便是朋型和肋型,它们的血型物质比例也不尽相同。当0型物质较少时,其血型更倾向于从型和BB型,因此,更伦当地说血型应该是六种,纫分的话甚至是无穷无尽的,这也许是同血型的人亦存在个性差异的缘由吧!但为了便于研究和从整体上把握.我们还是把它们统称为A型、B型。 经过以上说明,我们基本上能够辈握血型遗传的规律。父母没有o型而子女却出现o型的情况,往往令人们迷惑不解。这是因为人型或B型父母实际属于A0型或D0型,0型遗传因子的自由结合就会出现0型孩子。所以我们可以理解A型父和D型母可以生出四种血型的孩子的原因。当然,任何规律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意外,但对于血型,概率仅有几万分之一。 (4)血型的地理分布—— O型血人遍布世界各地,在欧美、非洲比例最大。 A型血人大多分布于欧洲中、北部,日本,中国南部等山林地带。 B型血人大多分布于亚洲中央大草原、印度、中国北方,朝鲜。 AB血人作为派生血型多分布于A、B型族群的过渡地区。 血型的种族分布: O型族群——以0型为主导的族群。性格特征同0型人基本一致,表现为:热情,开放,自信,固执,冲动,个人主义,团伙意识,祟尚力量、反叛精神。 代表民族:拉丁人、非洲黑人、美国人 A型族群——以A型为主导的族群。性格特征同A型人基本一致,表现为:含蓄,好静,保守,协作,完美主义作风,团结,顽强的民族性。 代表民族:B耳曼民族、大和民族、希腊人、湖南人

遗传学在法医物证鉴定上的应用

遗传学在法医物证鉴定上的应用 陈倩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这门科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也愈来愈 广泛。遗传学应用于法医物证鉴定工作上,在一定程度上给司法工作提供了处理、侦破案件的科学 依据。本文从血型鉴定、DNA分析技术、肤纹三方面简述遗传学在法医工作上的应用。 关键词:遗传学;物证鉴定;血型;DNA分型技术;肤纹 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有关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医物证鉴定俗称人体物证鉴定,是指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其中遗传学知识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 生物遗传的原理和规律,在法医学的亲权鉴定和个人鉴定等方面,有着它特殊的重要意义。人的遗传性状,都是由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决定的。一般来说,决定人的每一种遗传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来自父方,一个是来自母方,因此,子女的身材、相貌、行为、性格、肤纹、血型等性状,都与其父母有着或多或少相似的地方,这都是遵循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所以,在司法工作中,对于各种案件,诸如谋杀案、强奸案、拐骗案、遗产继承案、失踪案、弃养案、以及怀疑医院错换婴儿案等,做一下亲权鉴定和个人鉴定,为处理和侦破这些案件提供充分和科学依据。 1血型鉴定在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在亲权鉴定或个人鉴定中,最常采取的是血型检验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血液的个体特征。每一个人的血型都与其亲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识别亲权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用来鉴定亲生子女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系统、MN系统和Rh系统等红细胞血型,还有白细胞HLA系统等。 1.1ABO血型系统 在血型鉴定中,最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遗传在遗传学上是一种共显性遗传,受第9号染色体上的三个等位基因I A、I B、i控制的[1]。每个人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具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各一个。这三个等位基因,可随机产生6种基因组合。在这6种基因型中,I A、I B对i均为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I A、I B为共显性基因。所以ABO血型和表现型就只有A、B、AB和O血型了。其基因型和血型对照见表1。 表1 ABO血型和基因型对照表[1] 表现型(血型)基因型 AB I A I B A I A I A、I A i B I B I B、I B i O ii 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原理,我们在已知双亲血型的情况下,就可以估计出子女可能的血型和不可能的血型(见表2)。 表2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ABO血型遗传的关系 双亲血型A×A A×O A×B A×AB B×B B×O B×AB AB×O AB×AB O×O 子女可能的血型A、O A、O A、B、 AB、O AB、A、 B B、O B、O A、B、 AB A、B A、 B、AB O 子女不可能的血型B、AB B、AB ——O A、 AB A、AB O A B、O O A、B、 AB 1.2MN血型系统 MN血型的遗传也是一个共显性遗传,它是由4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M和N控制的,这两个基因是共显性基因[1],可以组合成三种基因型MM、MN、NN,分别产生三种表现型血型,即M、MN、N血型。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MN血型也是可以遗传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型遗传关系见表3。 表3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MN血型遗传关系 父母的血型M×MM×NN×NMN×MMN×NMN×MN 子女可能的血型MMNNM、MNMN、NM、N、MN

血型的发现

血型的发现

血型的发现(输血的变迁)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历史上的第一次输血是英国人罗维尔在1665年进行的。他把一条失血过多濒于死亡的狗的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静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失血的狗逐渐从濒死状态恢复过来。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失血的狗逐渐从濒死状态恢复过来第次给人体输血是1667年6月15日,法国国王的御医丹 第一次给人体输血是 尼斯将一只羊羔的血输入一个15岁的男孩体内,这个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此后他又进行了多次输血试验,也安然无恙。但他在1668年的一次试验中,却以失败而告终。他给一名患者输动物血,第一次输血后病人病情有所好转;第二次输血后,病人出现发热、腹痛、大汗、血尿等症状,第二次输血后病人出现发热腹痛大汗血尿等症状第三次输血后病人死亡。死者妻子告丹尼斯犯有杀人罪,为此,法国议会特别制定法律:不许再进行输血。此后,输血实验中止了150年。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是第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是这一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1868年生于奥地利 首都维也纳。维也纳 首都维也纳维也纳 大学医学院毕业后, 继续留校,学习化学。 1900年发现A、B、 O3种血型。1919年 在荷兰巴库的所医 在荷兰巴库的一所医 院工作。1922年赴美, 受聘于洛克菲勒研究 所。1930年获诺贝尔 生理学医学奖。1943 年逝世。 年逝世 卡尔·兰德斯坦纳 (Karl·Landsteiner)

血型遗传介绍

血型遗传介绍 什么是血型遗传 血型是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 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人类的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 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但有这种血型的人极少。 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性细胞相结合时,可以在细胞核染色体中搭配成对,进而将血型遗传特性传给子代。 不同的血型有不同的遗传基因: A型血的遗传基因可以是两性的A与A结合成AA,也可能是一性的A基因与另一性的O 结合成AO,但不管AA还是AO,所表现出来的血型,都是A型,而O为隐形遗传基因,不能表现出来。 B型血的遗传基因与A型血相似,有的为BB、有的为BO,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B型。 AB型与O型血遗传基因都与所表现的血型一致,AB型的为AB,O型的为OO。 由此可知,凡父、母是A或B型血者,其子女可能是A型或B型,但也可能是O型,因为A型或B型都含隐性遗传基因O,当父遗传基因中的O与母遗传基因中的O相结合成OO时,则表现为O型。 ABO血型遗传的关系 ABO血型是由A、B和O三种血型基因所决定,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由于A、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所以第9对染色体只要一条带A基因,无论另一条染色体相应位点上是A和O型基因,都表现为A型血。O型血则必须是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都同样是O基因。如果第9对染色体上一条带A基因,另一条带B基因,就表现为AB型血。根据这个道理,一对配偶如果男方为A型血,女方为O型血,那么他们子女的血型遗传可能有两种

人类ABO血型及单基因性状分析解读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School of Life science 成绩教师 Score Instructor 人类ABO血型及部分单基因性状分析 Analysis of human ABO blood group and single gene traits 摘要:人类群体遗传学着重于实际调查,即对各个人群的各种性状与遗传标记进行调查,调查一般以取样方式进行。文章对滨州学院在校学生的拇指类型、食环指类型、通贯纹、卷舌、耳垂五对性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分析其遗传方式。 关键词:人类性状、性状调查、性状分析 Abstract:Human population genetics focuses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that is, to all people of various traits and genetic markers to investigate, in general survey sampling way.Articles of binzhou college students thumb type, ring type, tong injection lines, retroflex, the earlobe five traits for the sampling, analysis its genetic way. Key words:Human traits、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character analysis 前言: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 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 有的是生理特征( 如人的ABO 血型) , 有的是行为方式, 等等。人类群体遗传学, 就是研究人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的科学。它着重于实际调查, 即对各个人群的各种性状与遗传标记进行调查。调查一般都是以抽样方式进行的, 当然, 在抽样时应使所取样本具有最大的代表性。体质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是从人体测量学指标、肤色等外部的多基因遗传性状开始的, 后来才主要转到单基因遗传的标记。过去, 主要是用免疫化学和电泳等方法分析基因的产物( 蛋白质、酶等) , 根据表型的频率计算该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 通常称等位基因频率 为基因频率) 。现在, 对一部分结构基因和非编码序列, 已可用DNA 测序, 通过先用内切酶切然后进行电泳等方法, 直接研究某一个体中某一DNA 片段中核苷 酸的变异。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不同群体同 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 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 3.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

血型测试和DNA亲子鉴定区别

血型测试和DNA亲子鉴定区别 1.原理: (1)、DNA亲子鉴定就是利用法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2)、血型测试原理: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A+A→A、O; A+B→A、B、O、AB; A+O →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AB。 因此,根据上述血型遗传规律表,如果丈夫和妻子的血型是“A”型和“B”型,则小宝宝的血型除了“A”或“B”型外,还会有“O”或“AB”型。 2.接下来,为您具体分析DNA亲子鉴定和血型测试亲子鉴定的区别:(1)血型测试:通过血型的检测来确认亲子关系。DNA鉴定中心专家表示:孟德尔遗传定律认为,人类的血型按照遗传基因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这就是血型测试亲子关系的原理。 (2)DNA亲子鉴定:利用Y染色体的比对,来确认亲子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是有23对染色体。而每个人的原子染色体一半遗传至生父,一半则是出自生母。 3.DNA鉴定的技术优势:血型测试要求被测试的小孩儿至少6个月以上,因为血型测试需要大量的血液进行鉴定。而DNA亲子鉴定。不仅运用于产后,产前做DNA亲子鉴定也是可以的。而且需要抽取的血也非常少,只要3滴米粒大的血滴就可以了,还可以选择头发、指甲、唾液、口腔黏膜等无伤害的检材,对胎儿和孕妇都非常安全和方便。 4.检测周期短:血型测试,要求检测的血型系统越多,会增加鉴定的准

人类血型系统

血Rh血型系统(Rhesus monkeys),意为恒河猴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血型为阳性的人在接受Rh血型为阴性的血液后血液会发生凝聚。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 目录 ?1血型分类 ?2稀有血型 ?3如何遗传 ?4血型意义 ?5自我保护 ?6系统简介 ?7抗体特征 1血型分类 根据Rh因子的有无可以区分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血型,这种血型系统成为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备注:输血时,RH和ABO血型都要检验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2稀有血型 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百分之五;蒙古族

血型遗传报告

常见血型和罕见血型的遗传 一.简介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同种异型(或表型)抗原关系进行分类的组合。红细胞抗原决定簇可引起同种异型免疫应答,也可引起异种免疫应答。每一个血型系统都是独立遗传的,控制一个血型系统的遗传基因大多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二.ABO血型系统 1.简介 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其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如表1所示。 ABO血型由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遗传。其中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染色体上基因内容的组合(基因型或遗传型)与红细胞上表现的抗原(表型)关系如表2所示。 O型红细胞上虽然没有A和B抗原,但有H抗原。H抗原也是A和B抗原的基础。ABH抗原不但表现在红细胞上,而且可以在体液中游离存在。80%的人在唾液中含有ABH抗原,这种人称为分泌型者;在唾液中没有ABH抗原的人称为非分泌型者。分泌能力也受遗传的控制。 ABO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不同,具有“天然”的抗体,(如图1)例如,A型者有抗B抗体,B型者有抗A抗体,O型者有抗A抗B抗体。这种抗体是因出生后接受自然环境中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原性物质的隐性免疫作用而产生的。

图1 2.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控制人类的ABO血型的遗传基因有3个:I A、I B、i。其中,I A和I B对i为显性,I A、I B间无显隐性关系。 也就是说: A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 A I A或I A i; B型血的基因组成可以是I B I B或I B i; AB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 A I B; O型血的基因组成是ii。 3.血型遗传 (2)各种ABO配偶所生子女血型以及概率:

实验一 人类ABO血型鉴定

实验一人类血型与血型鉴定2011.03.09 一实验原理: 1.血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业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敢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1901年Landsteiner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其次Rh血型系统。 2.ABO血型系统: 人类ABO血型抗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 或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A、B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糖蛋白上所含的糖链。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凝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所谓A型指红细胞膜上只存在A抗原,其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凝集素),B型指红细胞膜上只存在B抗原,其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 AB型指红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其血清中没有抗A或抗B抗体,O型则红细胞膜上没有A和B抗原,血清中同时存在抗A抗B抗体。 3.ABO血型的鉴定: 血型鉴定可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确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即血清试验,用已知抗A、抗B分型血清来确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即细胞试验,是用已知A 二操 1.待检红细胞的制备:用75%酒精棉球消毒消毒无名指指端的皮肤或耳垂,待酒精干后,用无菌采血针刺破表皮,用毛细采血管取血一滴,放入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小离心管中,混匀,制成待测红细胞悬液(约2%)。 2.取清洁载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两格,表明A、B。 3.将抗A、抗B血清各一滴分别滴在A、B格内。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第十二章 免疫遗传学 一)选择题( A 型选择题) 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 ABO 抗原者的基因型是 。 A .i/i B .I B /I B C .Se/se D .se/se E .I A /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 基因为无效基因。 A .I A B .I B C .i D .Se E .H 3. Rh 血型的特点是 。 A .具有天然抗体 B .无天然抗体 C .具有 8 种抗体 D .具有 3 种抗体 E .由 3 个基因编码。 4. Rh 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 。 A .Rh 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进入母体 B .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 C .母体具有足量的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 D .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5. HLA-A 、HLA-B 和 HLA-C 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 编码 A .HLA-E B .HLA-F C . HLA-G D .β2微球蛋白基因 E . HLA -Ⅱ类基因 6. HLA-L 、 HLA-H 、 HLA-J 和 HLA-X 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而无表达产物,它们被称 为。 A .假基因 B .非经典基因 C .MIC 基因 D .补体基因 E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D .单一型 E .单位点 8.同胞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7.在同一染色体上 HLA 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 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 A .单倍体 B .单倍型 .单体型

9.父子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 D .缺乏 γ球蛋白 E .细胞免疫缺陷 14.HLA 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E .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区域 15.HLA - I 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 D .5组基因 E 17. I A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 A. D- 半乳糖转移酶 B. L- 岩藻糖转移酶 C. 胸苷激酶 D. 乳糖转移酶 E. N- 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A . 0 B .1/4 C . 1/2 .3/4 .1 B . 1/4 C .1/2 D .3/4 .1 A .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B .补体基因 HLA 基因 D .红细胞抗原基因 .21-羟化酶基因 11.ABO 抗原的决定与下列 基因无关 A .MIC B .I A I B i I B .Se 12.Rh 血型系统由 基因编码。 A . hsp70 B .RHD C .I A I B i .MIC E . Se 13.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由 原因造成。 A .HLA 不相容 .ABO 血型不相容 .Rh 血型不相容 A . 是人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B . 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的区域 C . 是最富有多态性的一个区域 A .1 个基因位点 .2 个基因位点 D .4 个基因位点 .5 个基因位点 16. ABO 抗原物质由 基因所编码 A .2 组基因 B .4 组基因

血型遗传规律表

血型遗传规律表 血型是根据人的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阴性血型、MNSSU血型、P型血、和D缺失型血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 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A 、B 、O 和AB 四种。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人类细胞中共有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人们常说的DNA。DNA 可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都具有专一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一对染色体中两条单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 小片段,称为等位基因。

很全的血型知识介绍

血型知识 血型的分布: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 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子女与双亲之间血型遗传关系 父母双亲血型O+O子女血型可能有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AB、B 父母双亲血型O+A子女血型可能有A、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B、B 母双亲血型O+B子女血型可能有B、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AB 父母双亲血型O+AB子女血型可能有A、B子女血型不可能有O、AB 父母双亲血型A+A子女血型可能有A、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B、B 父母双亲血型A+B子女血型可能有AB、B、A、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 父母双亲血型A+AB子女血型可能有A、B、AB子女血型不可能有O 父母双亲血型B+B子女血型可能有B、O子女血型不可能有A、AB 父母双亲血型B+AB子女血型可能有B、A、AB [/B]子女血型不可能有O 父母双亲血型AB+AB子女血型可能有AB、A、B子女血型不可能有O 从血型分析你适合做的职业 ************************************************

人类血型与遗传

人类血型与遗传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亡.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 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 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 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

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是1900年由奥地利的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后来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控 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 Rh血型系统 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

abo系统血型介绍

abo系统血型介绍 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最多而常见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再次为MN及MNSs血型系统。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在两性性细胞相结合时,可以在细胞核染色体中搭配成对,进而将血型遗传特性传给子代。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我们可以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而A、B、O三种血型抗原的糖链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糖链末端的糖基有所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胺;B型血为半乳糖;AB型两种糖基都有,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abo系统血型系统的遗传 A型血的遗传基因可以是两性的A与A结合成AA,也可能是一性的A基因与另一性的O结合成AO,但不管AA还是AO,所表现出来的血型,都是A 型,而O为隐形遗传基因,不能表现出来。B型血的遗传基因与A型血相似,有的为BB、有的为BO、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B。AB型与O型血遗传基因都与所表现的血型一致,AB型的为AB,O型的为OO。 由此可知,凡父、母是A或B型血者,其子女可能是A型或B型,但也可能是O型,因为A型或B型都含隐性遗传基因O,当父遗传基因中的O与母遗传基因中的O相结合成OO时,则表现为O型。父母血型的各种遗传基因在两性结合时都要发生重组合,重组和后形成子女的各种血型。子女与父母血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不一定相同。例如:ABO血型及其相应的遗传式:血型或表现式,遗传式或基因型 A型:AA、AO;B型:BB、BO;O型OO;AB 型AB 即表现式:A,B,O和AB;遗传式:AA,AO,BB,BO,OO和AB。 abo系统血型系统跟RH血型有什么区别 Rh血型系统,主要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有无“RhD抗原”:Rh+,称作“Rh阳性”、“Rh显性”,表示人类红细胞有“RhD抗原”;Rh血型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第一次输血时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但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

人类血型的发现

1900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工作的兰茨坦纳正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的溶血素,这些溶血素能溶解正常人的红细胞。可是研究结果表明,溶血素与发热病人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他却注意到正常人血清中存在一种凝集素,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于是他想到了输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是不是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与红细胞发生凝集的缘故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实。 于是他召集来实验室里的五位同事,同他们谈了自己的设想,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作一次实验。同事们很支持他。于是他小心地从每个人的静脉里抽取了一小管血液,再抽出自己的血,然后把它分离成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清和鲜红色的红细胞盐水悬液两部分。接着,他把来自同一个人的血清,分别滴在6个载玻片上,又把从每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有几个载玻片上的血清滴入红细胞后,呈现均匀的淡红色;而另几个载玻片上的红细胞却凝结成絮团状,红色的凝集块散布在淡黄色的血清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点意思。再看看第二个人的情况。兰茨坦纳又把第二个人的血清一一滴在6个载玻片上,再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血清上,结果,同样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况。 兰茨坦纳把凡是滴入红细胞后出现絮状凝集团的,用“+”号表示,不出现凝集团的,用“-”号表示。当他把六个人的血清按照同样的方法试验一遍后,就得出了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这张著名的表格,包含着现代血液分型的一些基本原理,又被称为“棋盘法”: (表格中的外文字母为各实验者的代号) 兰茨坦纳对这张表格着了迷,一连几天,他对这张表格凝神思考,苦苦分析。他发现:每个人的血清和自己的红细胞相遇,都不会发生凝集;而不同人的红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相遇,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产生凝集,那絮状团块就

父母的血型是如何遗传给孩子的

父母的血型是如何遗传给孩子的? 王卫康 有一对夫妇两人血型都是B型,以为自己的孩子血型也一定是B型。可是一次化验的结果却令他们很不理解,他们的孩子血型竟然是O型。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血型遗传的规律。 人类血液的类型叫血型,血型有ABO血型、RH血型等多种,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型都是指ABO血型。ABO血型系统共有A、B、O、AB四种血型。四种血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红细胞上所含的抗原不同,如果含有A抗原,就是A型,含有B抗原,就是B型,A、B两种抗原均有者为AB型,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型是先天遗传而得的,ABO 血型的遗传是由A、B、O三种血型基因所决定的,其中A和B两个遗传基因是显形的,O基因是隐性的。不同血型者ABO基因组成如下: 不同血型人染色体基因组成表 根据遗传学规律,人体细胞的23对(46条)染色体中有一半(23条)来自父方,另一半(23条)来自母方,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两条染色体上。在精、卵细胞结合时,父属第9对染色体中的1条和母属的第9对染色体中的1条配双成对,组成子女的第9对染色体,子女血型取决于其接受了父母的那一条染色体。若父母两人的血型一人为A,另一方为B,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双方的显形基因,孩子的血型为AB型;如果接受了一方显形的A或B和另一方的O,那么孩子的血型就是A或B;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双方的隐性基因O,孩子的血型就是O 型。所以A型血的人和B型血的人结婚后,他们所生的孩子血型就有A、B、O、AB四种可能。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个孩子就是接受了父母双方的隐性基因O,因此表现为O型血,符合正常的遗传规律。

父母与子女可能血型表

植物群体与数量遗传学课程练习题库

《动物群体与数量遗传学》课程练习题库 第一部分总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总练习题 1.在小鼠群体中,A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1和A2)。研究表明在这个群体中有384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1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26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2A2。问该群体中这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2.在实验室里的一个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4%的果蝇体色为黑色(黑色即常染色体隐性基因b 决定),96%为棕色(正常体色,B基因决定)。如果这个群体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B、b的等位基因频率是多少?BB和Bb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3.一个随机交配的隔离的野生鸡群,三种羽色鸡的比例为黑羽490只:灰羽420只:白羽90只。试对此比例加以解释。 4.一个基因型频率为D=0.38,H=0.12,R=0.50群体达到遗传平衡时,其基因型频率如何?为什么? 5.MN血型的基因频率,白人是L M=0.54,L N=0.46;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是L M=0.18,L N=0.82。假如对白人的男性与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结婚所生的1000个后代进行调查,可望M型、MN型、N型各有多少人? 6.苯酮尿症是在隐性基因纯合体中表现出来的遗传病。以万分之一的比例产生苯酮尿症后代的群体里,以杂合状态保持该基因的人(带基因者)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在2万人中有1人的群体里,其出现率又是多少? 7.已知牛角的有无由一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无角(P)为显性,有角(p)为隐性。计算一个无角个体占78%的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 8.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牛群中,无角牛比率为64%,其余的都是有角牛。问: (1)该牛群中无角基因频率和有角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2)牛群中有多大比率的纯合无角牛和杂合牛? (3)如果从此代开始淘汰所有的有角牛,那么,在第5世代还会出现多人比率的有角牛? 9.芦花基因B和非芦花基因b是二对位于鸡的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已如某鸡群的母鸡中非芦花鸡的比率为1/1000。试计算母鸡群中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 10.就与人的Rh血型有关的等位基因D、d来看,DD、Dd都是阳性,dd是Rh阴性。日本人的Rh 阴性的频率是1%,白人是16%,对这两个群体试作下列计算: 1)D、d两基因的频率。 2)Rh阳性个体中DD与Dd的比例。 3)双亲的一方为Rh阳性,另一方为Rh阴性时,Rh阴性的孩子出生的概率。 4)双亲都是Rh阳性时,Rh阴性的后代出生的概率。 11.以日本人群体血型遗传的基因频率作为i=0.55,I A=0.28,I B=0.17计算时,下面的概率各约占百分之几? 1)A型人中I A i杂合体的概率。 2)A型人彼此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3)B型与O型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4)A型与B型结婚时,出生O型后代的概率。

血型与民族

血型与民族 如果说民族性、国民性是由血型分布的不同决定的,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气候风土、历史传统以及和周围国家的关系等,无疑对它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组织的结构方式等方面,似乎的确可以看到由于血型分布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征。 先从极端的例子说起。世界上只有O型血型的民族,是北美印第安人和南美印第安人。 虽然由于近年来的通婚混血,美洲印第安人已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O型民族,但是据美国人类学家施奈特报告,纯印第安人有92.3%是O型。还有不少人类学者认为,在白人侵入以前,印第安人可能全都是O型。南美的印加帝国,就是O 型单一的国家。 无论是北美印第安人还是南美印第安人,都是有高度集团性的民族。但是这种集团规模很小,难以真正扩张。美洲印第安人虽然在美洲大陆居住了1万年以上,但最终也未建立统一的国家,至今仍分为许多小部族。 为了使小集团走向有组织的大社会,A型是必不可少的。 A型和O型几乎各半、B型和AB型接近于零的是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古代欧洲人似乎也是A型和O型民族。被称为“古代的幸存者”、居住在比利牛斯深山中的巴斯克人,基本都是A型和O型。这种巴斯克人社会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单位制,长幼之序也十分严格。 缺乏灵活性,导致技术文明发展的迟缓,这是A型+O型社会的特征。在澳 大利亚居住达两万多年的土著人,直到300年前被英国人发现时,还完全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 欧洲社会也不曾独自创造人类文明。欧洲文明是在吸收中东和北非以及B 型居多的伊斯兰国家文明的基础上开花结果的。O型长于学习,A型长于应用改良,因此,A型+O型社会一旦接触到其他文明,就会焕然一新。 欧洲社会至今仍然是A型+O型社会,与日本相比,O型的比例要高一些。美国O型占46%,A型占40%;英国O型占47%,A型占42%。美国人崇尚自我意志、竞争和坦率等等,多与这种O型气质有关。 日本是A型为主的国家,但它又与欧美不同,B型和AB型占有相当比例, 给A型中心社会以影响。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中是罕见的。如果A型掌握主导权,那么即使在同样的A型+O型的社会中,也会表现为强烈的集团归属感、重视原则、抑制个性、尊重规律、富于牺牲精神和坚持不懈等A型品质。 欧美以A型居多的国家是德国,A型占45%,O型占41%的德国人,其踏实、精细和周密的国民性与日本人的确非常相近。完美主义和对集团规范一丝不苟的A型社会,极易产生独裁者,为了所属集团的利益,甚至不惜采取残暴的行为。 纳粹对犹太人的虐杀和日本兵在中国大陆的暴行,都清楚地表明了A型社会一旦走入歧途时的可怕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