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研究综述_王琼英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_王琼英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_王琼英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王琼英 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0062)

摘 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活动方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区别,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乡村旅游 研究对比 发展趋势 研究展望

A bstract:Experts are increasingly rural touris m which is both a traditional and original pattern of tourism.On the base of rural touris m develop ment,this article made a conclusion from some aspects:definition,economy,product,planning,market promotion and so on.Then it compares the study between overseas and domestic,predicts the trend of rural touris m develop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Key words:Rural tourism Comparison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Prospect

随着全球旅游业由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向产品多样化、旅游诉求多元化和开发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既古老又新颖的旅游活动,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宠,广阔的乡村由旅游活动的背景走向旅游活动的前台,乡村生态、乡村风光、乡村民俗、乡村生活等成为了旅游活动的对象物,使旅游活动和产品系列更加丰富,旅游者所获得的体验更加全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聚焦于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旅游现象,推动了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背景

1.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出现了最早的乡村旅游活动。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特点,普及性不强。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先后推出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逐渐盛行开来。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的统计,近7年来一直进行乡村度假的旅游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旅游者占72%,更有15%的旅游者一直到同一个乡村度假。罗马尼亚“农家乐”旅游过去10年来取得很大发展,目前乡村旅游业收入已占到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约20%。日本北海道一带的乡村通过开展“务农”式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成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国内旅游项目之一。

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背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就采用定点方式开展了一些具有乡村旅游性质的政治性接待活动。譬如北京近郊的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天津静海县小靳庄、上海崇明岛等。

国内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

115

王琼英(1982~ ),女,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在读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冯学钢(1962~ ),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效仿,开办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我国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更掀起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高潮。到目前为止,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许多乡村更是摆脱了贫困,据统计贵州全省已有53万多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也有许多地区通过乡村旅游提高了知名度,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四川的龙泉驿、江西的婺源、杭州富阳等等。

3.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分析

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国外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乡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导致农产品过剩现象不断加剧,迫使政府实施限制农产品的政策。同时,农业劳动力需求下降,驱使乡村地区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人口不断下降,必然导致乡村服务业的萧条和乡村社区的衰落。此外,乡村老龄化、治安、卫生与健康、环境等问题也逐步显现。有关乡村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视。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速扩张、旅游活动的快速普及和发展观念的逐步转变,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善乡村经济结构和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虽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维护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重塑乡村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后至21世纪初这一时间段内。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由工业技术时代向高新科技时代、制造经济时代向体验经济时代、大工业社会向自然和谐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理论和学科发展的结果,而这种发展的进一步趋势是乡村旅游研究向生态旅游研究的转变。

在旅游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乡村旅游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目前个人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有关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著作、会议资料等已近200篇次,这很有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当然,在众多的文献中,以欧美地区的专家所著为多,其他部分涉及到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国外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做过回顾,主要体现于论文中的综述或是著作中的导言等,如匈牙利学者Tamara R tz-L szlóPuczkó的《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国Peter Williams,Margaret Paridaen, Karim Dossa and Marcie Dumais等的《Agritourism Mar ket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Status Report》,以及Richard Sharpley和Julia Sharpley所著的《Rural Tourism》等。但由于各自的写作立足点不同,因此综述的内容体系并不完整。对此,我国何景明教授花费较大的精力对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形成了较完善的综述体系。本文主要就遗漏的方面对国外研究内容进行了相关总结。

1.乡村旅游的概念

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较典型的定义是英国Gannon和Bram well&Lane分别做出的。前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农民或乡村居民出于经济目的,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而提供的广泛的活动、服务和令人愉快事物的统称。后二者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事实上,国外学者对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Agrotourism/Agritourism(农业旅游)、Farm Tourism(农庄旅游)、Village Tourism(村庄旅游)等常常混用,而且乡村旅游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含义。在芬兰,它通常意味着乡下地区对游客提供小木屋出租或餐饮服务;匈牙利,Villa ge Tourism仅仅指村庄范围内所提供的活动和服务;斯洛文尼亚,最主要的乡村旅游形式是在家庭农场游览,游客可以选择在农民家庭居住或住宿在

116

旅馆中;荷兰,乡村旅游产品尤其意谓在农场上的野营,而大多数农场服务往往与道路联系在一起,如骑脚踏车、徒步或骑马等;在希腊,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传统布置的房间和家庭自制的传统早餐。

2.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

除了何景明教授在《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一文中所提及的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几方面外,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从经济角度对乡村旅游的研究。Davis W.P.and J.C.Turner通过对旅游经济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庄旅游和娱乐业对英国经济的推动作用。Fo wler J.E.分析了爱尔兰农庄假日经济的作用。Gill G.A.从正反两方面对农村社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Palminkoski U、E mba-cher Hans、Hjalager A.M.等都基于各自的实践对乡村旅游经济性进行了研究。

(2)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研究。Dernoi L.A.对加拿大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Embacher Hans基于产业升级的角度对澳大利亚的乡村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从战略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Friesen, John从个案出发,对滑铁卢近郊农场旅游的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Hja-lager A.M.和Johnson G.从产业多样化、Reid D.G.,A.M.Fuller,K.M.Ha ywood和J.Bry-den从乡村文化和娱乐整合、Wrathal James E.基于乡村假日和节庆等方面对此分别予以探讨。

(3)乡村旅游合作开发的研究。Gasson R.基于农业产业多样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进行合作开发进行了理性分析。Ipson Gordon 则从古镇复苏角度进一步关注当地政府与投资商的合作开发问题。Moulin Claude M.从乡村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方面对合作开发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认识。Duckworth Barbara、Prescott M.和P. W.Williams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合作与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4)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研究。Pearce, Phillip L.从发展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提出了认识,并对市场营销问题作了一定的论述。Potthoff H.基于乡村旅游使用器具和媒介上对具体的市场营销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美国俄勒冈州农业局出版的《农庄和农场娱乐资源手册》中对市场营销作了一定的规定和阐释。Evans N.J.和B. W.Llbery、Aarts D.、Williams P.W.等也从广告、管理、意象策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5)乡村旅游的冲突管理研究。在1991年撰写的报告中,Klejdzinski M.对乡村旅游中发生的各种旅游地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农村居民与开发管理公司之间的冲突进行了统计与描述,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Ryan,Lera 也从经济利益导致乡村旅游中发生的冲突进行了分析研究。Huang Yueh-Huang和William P.Stew-art主要从博弈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冲突进行了分析。

除上述以外,Clark J.还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市场结构与市场趋势, B ontron J.C.et al.对乡村旅游的就业问题, Gilbert D.和L.Tung基于公共组织关系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规划,Le wis J.B.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三、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伴随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发展探讨比国外要晚,研究内容也相对狭窄。从研究时间来看,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实证或个案研究。

1.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和专家对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概念界定。由于乡村旅游的概念是研究的基础,而出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各专家学者的论述也有所差异,形成了众说纷纭的状况。何景明和李立华对此综述为四大类型;查芳在《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一文中更是详细列出了11个较具典型的定义;肖佑兴等则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较全面和综合的探讨。

(2)发展动因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因,甘巧林和陈忠暖从乡村非农化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我国主要在于促进

11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黄洁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何红则基于旅游者的绿色和休闲需求,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演进关系。

(3)乡村旅游的经济性分析。李慧欣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张清和陈智文主要讨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意义;张成君和陈忠萍基于农村经济系统角度,认为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农村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提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几种新举措。

(4)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陈绍友认为乡村旅游实现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着力点,并提出了发展重庆乡村旅游的对策。王旭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的反贫困提供了一条现实之路。王云才以国际研究为背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6个领域的政策经验借鉴。

(5)乡村旅游的属性特征分析。乌恩等对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相关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李伟关注于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高曾伟和王志民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特性进行了综合阐述;潘秋玲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6)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探讨。由于规划与开发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最终成果,因此,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关注也是最多的。其中,对规划与开发探讨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开发模式探讨。如郑群明和钟林生的《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程道品和梅虎的《桂林市郊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王德静的《略论我国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等。第二,针对存在问题的开发对策探讨。如陈文君的《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韩丽和段致辉的《乡村旅游开发初探》,张利民的《乡村旅游开发刍议》,文军和唐代剑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等。第三,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如方增福的《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王莉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初探》,熊凯的《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等。

2.乡村旅游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

基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开发中的实践经验,国内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从时间段来看,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具体乡村旅游点建设的案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更偏重于从大尺度范围内对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更广泛。

国内最早进行乡村旅游实证研究的是卢云亭和刘军萍,他们在《观光农业》一书中系统地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产生动因、属性特征等方面作了理论探讨,并对北京半壁山雁栖乡间情趣园等5个城郊农业地进行旅游规划。1996年,陈传康等在《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可将农业旅游资源移植到城郊,以主题公园的形式进行乡村旅游开发。1997年,陈传康、骆静珊等在《安宁旅游开发规划》中规划了安宁“农家乐”旅游。傅志军和葛永刚以陕西省岐山县北郭村为例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蒙睿等在城镇不平衡发展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何景明等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此外,杨建翠、李太平、任虹、徐勤飞、李肇荣等分别对成都、南京、昆明、青岛和阳朔等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四、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理论研究成果的概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旅游研究是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研究上也往往受相关学科理论及自身旅游发展程度的影响,因此,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

1.就其研究领域和层次来看,国外的研究领域及内容要比国内宽泛得多。由于国外的乡村旅游活动起步较早,因而其研究领域较宽、研究内容较广、研究更深入。关于乡村旅游,国外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从概念到乡村旅游自身的特质、发展的动因及意义,从发展的模式到开发方向及与之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体系现已经相对比较完整,多元化研究的方向已经比较明显。而国内的研究内容相对狭窄一些。主要关注的仍是乡村旅游自身概念、内涵、特质及开发模式和方向的研究,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自身资源的特性来研究,而很少从旅游者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及环境保护学方面进行研究,可以

118

说是比国外研究要低一个层次。

2.就其研究方法来看,何景明教授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总结为“主要是运用社会学和旅游学研究的方法,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图表法、比较法和综合法等为主”。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方法要比国外单调得多,如今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仍主要依赖传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至于调查法和统计法在国内的乡村旅游研究中涉及很少,现今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的数据还非常不全面。

3.就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情况来看,国外的乡村旅游研究非常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各个要素的研究中注重实际应用情况,注重对许多细节内容的研究。如在外国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食宿方面的研究,专门有研究乡村住所、家庭旅馆和乡村餐厅以及乡村旅游信息等的建设问题,涵盖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方方面面。而在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中大多都是宏观的构想,综合性的陈述,相对缺乏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之所以会与国外的研究存在这些差异,也是与我国乡村特色与旅游发展的独特实际和实践经验所决定的。所以,为尽快完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体系,还必须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的理论深度。

五、对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展望

1.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心灵回归的精神家园,是旅游业中日渐绽放的奇葩,是至今保存得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而且还是实现落后农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乡村旅游必将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扩展和旅游内容的不断更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旅游活动,也必会不断地改变其方式和内容,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重要而流行的旅游方式。同时乡村旅游也会与各种旅游方式相互结合,共同谋求最佳利益,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前进。

2.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对比,以及对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展望,笔者认为,今后的乡村旅游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各要素和各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从乡村旅游者、旅游资源、经营管理、产品项目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定位与营销以及体现在乡村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研究。各个部分研究的完善与发展必然会对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2)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利益相关者和各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政府、开发经营者、居民、旅游者,如何使这几者之间实现利益均衡,实现各自的价值最大化也可以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另外,乡村旅游与资源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含有自然生态环境还有人文环境的保护,如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乡村旅游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3)对乡村旅游和各专题旅游项目结合的研究。21世纪的旅游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各样的专题旅游和特色旅游逐渐升温,与传统的旅游方式形成对立格局。在这些专题旅游中,乡村旅游就是其中很重要很具有活力的一种,与此同时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民俗旅游等也异军突起,并且与乡村旅游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许多的重合。如何让乡村旅游与这些专题旅游、特色旅游和传统的观光旅游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Gannon,in te Kloeze,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1994.

2.Bram well B.,Lane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

3.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

刊》,2003年第1期。

4.Davis W.P.and J.C.Turner(1992).Farm tourism and

recre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In A.Ton,A.J.M.

Ali and B.Paik(Eds.),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gri-tourism Industry”,1992.

5.Fowler J.E.Farm holidays in Ireland,Touris m Recreation

Research,1991.

119

6.Gill,G.A.The effects of“on farm touris m”on the rural

community and on farmin g in the United Kingdom,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1991.

7.Dernoi L.A.Canadian country vacations:The Farm and

Rural Touris m in Canada,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1991.

8.Embacher Hans.M arketing for Agritourism in Austria:Stra-

tegy and Realization in a Highl y Developed Tourist Destina-tion,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 m,1994.

9.Friesen,John.Farm Touris m:Inventory and Discussion on

the 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Waterloo,TTRA Conference, 1995.

10.Gasson R.Farm Diversifi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8.

11.Ips on Gordon.A Small Town Revival Through Tourism:

Jamesport,Missouri,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1989.

12.Moulin,Claude M.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 m Develop-

ment in Canada,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1991. 13.Pearce,Phillip L.Farm Touris m in New Zealand:A Social

Situation Anal y s is,Annals of Touris m Research,1990. 14.Potthoff H.Facilities Offered In Agriculture For Leisure

Time and Tourism(German y),Touris m Recreation Re-search,1991.

15.Klejdzinski M.Report on Tourism and Agricultur”.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1991.

16.Ryan,Lera.Agritourism: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Rural

Ontario,1995.

17.Huang Yueh-Huang&William P.Stewart.Rural Tourism

Develop ment:Shiftin g Basis of Community Solidarity,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6.

18.Clark J.Marketing structures for farm tourism:beyond the

individual provider of rural tourism.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9.

19.Bontron J.C.et al.Touris m:a potential source of rural

employment.Rural employ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Wallingford,UK:C AB International,1997.

20.Gilbert D.&L.Tung.Public organisations and rural mar-

keting planning in England and Wales,Tourism Manage-ment,1990.

21.Lewis J.B.A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Tourism

Analysis,1998.22.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

23.查芳:“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J],《安康

师专学报》,2004年第16期。

24.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

型”[J],《旅游科学》,2001年第3期。

25.甘巧林、陈忠暖:“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

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6.李慧欣:“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学思考”[J],《华中

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7.张清、陈志文:“吉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8.张成君、陈忠萍:“论拓展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空

间”[J],《经济师》,2001年第7期。

29.陈绍友:“发展乡村旅游与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战

略”[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30.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

[J],《旅游学刊》,2002年第4期。

31.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

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2.高曾伟、王志民:“论乡村旅游资源”[J],《镇江高

等专科学报》,2001年第1期。

33.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

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第2期。

34.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

社,1995年。

35.陈传康:《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M],同济大学出

版社,1992年。

36.陈传康、骆静珊等:“安宁市旅游开发规划”[J],

《规划报告》,1997年。

37.傅志军、葛永刚:“乡村旅游研究”[J],《忻州师范

学院学报》,2001年。

38.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

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年第2期。

39.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

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年第7期。

40.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

[J],《农业经济》。

120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中外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题综述

中外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题综述 : 1、引言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返回原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重组和农业危机严重减少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第一次尝试构建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将 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学术界有关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开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呈现出 多样化的特点。为了更系统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后 出版的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在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研究主题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出未来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继针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最早和最成功的区域。欧盟专门针对欧洲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欧盟第五框架协议,该协议提出了欧洲综合乡村旅游管理方针,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大力的支持。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制定法规和政策把乡村旅游作为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宣传和促销是葡萄牙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西班牙通过170多个乡村旅游协会之间信息、技术、培训、管理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美洲的乡村旅游发展极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重视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在各个主要乡村社区向旅游者提供乡村自助游的宣传手册;墨西哥由于可进入性差,同时受一些在墨西哥旅行危险的宣传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缓慢;阿根廷政府推出的“南美土著部落”、“马背上的阿根廷”等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南非国家白皮书中明确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南非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南非的很多自然资源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社区均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的观赏和博彩业等乡村旅游活动来提高社区生活水平。亚洲乡村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国国家旅游局坚持推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各种业态;日本各地观光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的服务设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

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文献综述 [前言]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的自然环境或人文风情的吸引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游憩活动。简单地说,乡村旅游就是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创新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及问题,以现代旅游营销理论为指导,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策略 [主题]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逐渐兴盛起来。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置身激烈竞争旋涡中的人的精神不堪重负,人们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远离城市、远离污染、远离竞争、回归自然、寻找休闲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人们生活的急切需求,愈来愈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浪。21世纪初,国家旅游局又推出各主题年活动,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正是因为乡村旅游对于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旅游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的主题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的口号是和谐城乡游,这些都大大地推进了乡村游,己经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二、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 区官网为例-旅游管理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研究对象,归纳网页中呈现的资讯内容,并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丰富景区网站信息,注重信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及时处理信息;优化网站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体验要素等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旅游网站数量的增长也引起了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从国外来看,最早的旅游网站研究者是Hanna和Millar,他们提出了基于万维网的旅游服务的发展,并就网页设计、管理问题和信息内容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后学者们多从管理和营销的质量、效果和作用意义等方面对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网站和旅游皮肤网站进行了评估研究。在国内,旅游网站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对旅游网站建设的技术探讨、旅游网站的评价指标与应用,以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与评价等—,网站类别涵盖了综合旅游网站、饭店、电子商务网站等,相比之下,有关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却较少,截至2014年5月,在CNKI上以景区网站为主题只能搜到71篇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网站功能与信息受众行为的关系、景区网站发展研究及功能评价三方面。而在景区网站所提供的资讯内容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

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在查询网页时发现,在首批66个5A级景区中,57个景区有自己的官网,7家没有官网,正在维护与建设中的有2家。因此本研究将以57家5A级景区官网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站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共整理出34个类目和四大功能模块。 三、研究结果 (一)信息提供功能 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景区网页中往往会设计在一个板块中,其中餐饮、酒店、娱乐、购物和旅行社信息的介绍会相对简洁,个别网站会提供酒店和旅行社的链接,而交通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本地包车、公交等信息,常配有电子地图做辅助,另外还提供航班、火车的时刻查询服务,甚至是购票服务;讲解服务信息主要包括景区导游员简介、讲解线路及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主,视频和背景音乐为辅;目前的景区概述已不仅仅包括景区的组织机构和基本介绍,如太阳岛、云台山等景区把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相关制度和景区荣誉也融入到了此部分内容;新闻板块是景区动态的展示阵地,主要包括景区和业界两方面新闻;保护与研究包括保护管理条例、申报程序、研究专著等资讯。研究发现,遗产类景区如故宫、云冈石窟、伪满皇宫等更加注重此部分内容,中山陵景区更是把规划与保护的汇报资料放在了这个板块;景区文化主要包含名人、传说、诗词、民俗等方面,除主题公园类景区外,其他景区都设置了多个板块来渗透此方面信息,另外,云冈石窟把礼佛仪式等内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从古至今中国人注重农业的发展,可谓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而农村的进步势必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乡村旅游是一种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是国内的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1 关于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 1.1 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乡村旅游起步相对比较晚,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具体案例分析法和理论研究两大类,研究分别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研究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通常是采用实地走访或是分析比较普遍典型的例子的方式。如张雯,张广胜采用实地调研法,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某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村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旅游地数量、建设区域、投资规模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几块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现村的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指出了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显示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乡村旅游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总结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四川省成都市的某个农村,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陈景同样选用了案例分析法,他以浙江省金华市典型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在开发模式、管理方法、产品结构、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通过走访的方式搜集相关一手材料,通过选取该地区典型的村庄进行调查研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金华的乡村旅游进行总体分类和分析,得出该地区发展的特色。通过分析影响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当地特征,最后提出恰当可行的建议,为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 6 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tourismmanagement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Industry” tourism has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the world,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resources, land resources,biodiversity resources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peculiarnatural and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 sresearchesonthe concept aboutwetlands、theresources of wetlands to urism andthe examples of wetlandstourism exploitation.Onthe basis of that, we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思考|THINK 030 W ORLD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 文/谢冽钟永德 摘要: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标准的概念,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内容、领域、主要成果等,提出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 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 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传统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很 多,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操作层面成果,对 传统的观法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 而,国内外对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不仅缺 乏系统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 国内有关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则处于起步 阶段。

一、生态旅游标准的概述目前在国外业界和学术界探讨生态旅游有关问题的学术文章中,生态旅游的标准分别以广义和狭义的形式与规范、原则、策略和认证同时出现。狭义的概念是指认证项目中的评估标准,如绿色环球21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0。相比狭义的概念而言,生态旅游标准更多时候是指广义的标准。广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包含两大类:生态旅游规范与生态旅游认证,它们之间的共性不仅在于都是生态旅游的相关准则,而且从国外遵循的方式来说,都是参与者自愿性的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要求。它们 的区别在于认证是一个如何遵循标准的动 态的过程,而规范是一些成文的标准。 二、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 (一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世界旅游组织为进一步探讨旅游业贯彻51992年里约地球会议环境标准6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12条原则、以及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等执行可持续旅游的9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三个基本方法:制定新的规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导向的自愿性的法规体系。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U 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 CN、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 IES等,都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导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生态旅游管理框架、一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标准的实践上。 11生态旅游标准 Dr iml,Connllo n 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可持续旅游的生态经济标准,并以 大堤礁和热带湿地世界遗产地为案例阐述 了可持续旅游和保护区的定义、可持续旅

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 引言 [摘要]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观鸟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荚国已将其列入全国休闲产业调查的对象。本文通过介绍观鸟旅游概念、涉及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成功的案例,以及与环境保护关系,解析中国观鸟旅游者行为研究现状,为中国观鸟旅游相关利益者例如旅游管理部门、当地杜区、旅行社和旅游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观鸟旅游,建议 1、引言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1992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生态旅游是一种在自然区域负责任的旅游方式,通过可持续的、低影响的、低投入的、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同时使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观鸟活动最早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并且已经成为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正如塞克斯哥路(Sekercioslu)所说:“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凭鸟的呜叫或飞行的姿势,鉴定鸟的种类,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负作用最小,但是却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享受自然,野生动物相关旅游是指旅游者到目的地观赏野生动物,例如观鸟。由表1 可见野生动物旅游者几乎占到了整个国际旅游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都有近千万的观鸟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理想的观鸟目的地。目前,中国的香港、台湾观鸟活动的发展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有很多爱好者和会员,但在内地,把观鸟作为一项活动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总体来说,观鸟旅游学术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 2、国外观鸟旅游研究 “观鸟是你一生走人大自然的门票!”(“Bird watching is your lifetime ticket to the the ater of nature!”)这句西方谚语足以说明观鸟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对观鸟和观鸟旅游研究最多的却是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的全国范围的观鸟旅游相关研究是最具代表性的。 2.1、观鸟旅游相关概念及界定 观鸟在美国学术界用Birdwatching,在民间通俗用法是Birding,是指借助望远镜等光学工具,观察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而在旅行社界则用Birding tour或者Birdwatching t our表示观鸟旅游。Bird- oriented ecotourism,Birdwatching related travel则翻译成观鸟生态旅游或者观鸟相关的生态旅游,这种译法更加确切,例如与观鸟活动相关的旅游者,拍摄鸟类图片的旅游者和出游同时顺便观鸟的游客。 观鸟者到底如何定义呢?美国国家调查报告将其定义为:到离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出游、主要目的是观鸟,并且是近距离观察或者鉴赏鸟类。因此如果一个人偶然看到鸟类并不是观鸟者,去动物园观看饲养的鸟类也不算观鸟。庭院观鸟或者在家附近观鸟是最普遍的形式。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张学习 摘要 我国乡村旅游从起源到发展至今,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中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评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关键字:乡村旅游;研究热点 Abstract Scholar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rural tourism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the origin of rural tourism till now.Through combing domestic rural tourism research status, from rural tourists, in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in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market,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tourism. Keywords: Rural tourism;Research focus 伴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也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人们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研究如火如茶,无孔不入。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的梳理发现,乡村旅游研究已经进入深层次领域,在早期关于概念、产品、模式、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如今的乡村旅游研究涉及面广且有相当的深度。 一、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