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及饮食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及饮食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及饮食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及饮食治疗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李宁

病因

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a )是一种是慢性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类疾病,主要影响青春期女性及年轻妇女。此病多发于中上等经济状况的家庭,病人姐妹中患此病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在病人其它亲属中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也较高。

神经性厌食症是在300多年前,即1689由Richard Morton首次提出的。当时Richard Morton认为这是由悲伤引起的“神经性的痨病”。1874年由William W. Gull爵士给出现在的名称。

20世纪前半叶,对这种疾病的各种观点纷纷出现。Pieere Janet认为厌食症是纯粹的心理上的紊乱。Morris Simmonds 则提出某些病人下丘脑机能不全导致体重的丢失。Berkman的观点则是患者精神因素居第一位,生理上的紊乱居第二位。目前神经性厌食的病因被认为受到遗传,神经内分泌,生理学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但对于这种疾病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没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

发病率及患病死亡率

发病率

在美国,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女性发生率为1/100~200。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在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神经性厌食发病率相似。

种族:白种人的厌食症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白种人。

性别:90%的神经性厌食患者为女性。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发病率为10%,但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发病年龄:虽然这种病的发病年龄在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13~18岁)最为常见,但早发(7~12岁)和晚发(18岁以后)也时有所见。易发人群

许多患者都属于做事一丝不苟,聪明,有强迫倾向的一类人,有很高的成就标准。

神经性厌食具有家族聚集性,在女性第一级亲属的先证者中,其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8倍。

本病在竞技运动员中也较常见。特别是从事体操,芭蕾,花样溜冰和长跑的女运动员。过度的锻炼而同时节食是神经性厌食的明确的危险因素。

患病死亡率

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较高,6~20%的患者最终死于此疾病。

预后

神经性厌食具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特点。人格问题突出,合并抑郁症、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合谐性差等都影响病人的预后。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人少食甚至不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靠进食蔬菜、水果等生存,体重下降很迅速。患者对体重增加有恐惧感而对苗条有着病态的追求。自我体象判断失误严重,虽极消瘦,但仍认为自己太胖。

长期饥饿及体重丢失可导致心动过缓、低血压、体温下降及水肿。

催吐及利尿剂/泻剂的使用可导致电解质异常及低血钾性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电图变化如T波倒置或低平、QT间隔延长和ST段压低。

下丘脑功能异常是神经性厌食发病过程中的另一重要表现,主要反映在丘脑-垂体-性腺轴广泛性紊乱。女性可出现月经稀少以及闭经(如,至少三个月经周期以上的闭经)。如月经尚未来潮的少女常常有月经来潮推迟、乳房不发育。少数病人闭经可先于体重下降,而成为首发症状。

有迹象表明,进食障碍病人存在5-羟色胺功能方面的异常。

发病后普遍存在心理变态及精神异常:脾气变得急躁、焦虑、易激动,喜欢单独活动,与家庭关系紧张,对异性不感兴趣。

患者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否认患病。患者不会主诉厌食或体重下降,通常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就诊的原因要么是被家人带来,要么是因为其他并发症或者主诉其他症状(如浮肿,腹痛,便秘等)。

人格障碍,很多病人存在说谎、作假的行为。

将近40%的病人存在发作性贪食。病人表现为反复出现不可控制的暴饮暴食,发作时无明显饥饿感,食后又自己造成呕吐,尽量吐完所进的食物。

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引发其它问题包括代谢性、内分泌性及神经性紊乱。

神经性厌食症有些可能轻微短暂,但也有病情严重,经久不愈的病例。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可由下列症状作出:

1) 丢失的体重≥原有体重的20%或丢失的体重≥其正常年龄及身高应有的标准体重的15%以上或体重指数(BMI)≤17.5。

2) 对肥胖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且这种恐惧不会因体重下降而消退。

3) 有体象认知障碍,即患者认为自己的体形比实际的要胖。

4) 没有其它医学情形能解释其体重减轻。

5) 闭经(有月经来潮后的女性)。

6) 其它还可能有心情抑郁,社交恐惧,强迫症和人格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厌食症患者有说谎的倾向,很多病人隐瞒自己的减肥节食及使用催吐剂或泻剂的行为,所以患者的主诉往往是靠不住的。有时可以通过亲属来收集相关病情,也可以通过一些评估测试量表来询问患者进行打分。

★查体

★实验室检查

有些厌食症患者实验室指标是正常的。然而,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其所有的重要器官系统都可出现功能失调,但最危险的还是心脏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可有心肌萎缩,房室缩小和心输出量减少,也可出现脱水、代谢性碱中毒和低血钾;患者自行引吐及使用轻泻剂或利尿剂更加重了上述症状。

患者的内分泌改变包括青春期前或青春期早期即有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水平下降、皮质醇分泌增加。

★鉴别诊断

严重病例若出现显著抑郁或其他症状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需要注意。厌食症也可伴发情绪障碍、自杀等,易误诊为抑郁症。在极少数情况下,局灶性肠炎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也会被误诊为神经性厌食症。此外,还需要与吸收不良及恶性疾病及HIV等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鉴别。

当诊断作出后,还可以根据存在或不存在狂吃/催泻的行为来进一步分出亚型。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方式:短期干预以恢复体重,挽救生命;长期治疗以调节心理问题,防止复发。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方式可概括为:短期干预以恢复体重,挽救生命;长期治疗以调节心理问题,防止复发。

治疗

由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通常否认病情,不愿配合治疗,一般在治疗前其病情已持续一段时间,病人体重丢失较多。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需要灵活的方法及现实的目标,同时应是多种模式并重。此外,还需长期随诊。

若体重减少已达严重程度、体重减轻的速度过快或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以下时,当务之急是迅速恢复体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住院治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体重回升或阻止体重继续下降、纠正狂吃、呕吐和/或使用泻剂的行为、评估和治疗潜在的严重内科并发症、处理相关情形(如,严重抑郁、自杀倾向等)。少数病人可能需要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一俟患者的营养、水电解质状况趋于稳定,即应开始恢复期治疗。神经性厌食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恢复期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应与医生及家属共同讨论制定恢复期的维持治疗计划,定时复诊,由医生来指导其下一步的治疗以减少复发。

对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可在门诊继续治疗。由于患者痛恨体重增加、否认患病和作伪行为,使治疗变得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多科联手。恢复期治疗的目标是维持内科及心理上的稳定性,定期称体重、查电解质和生命体征检查,在药物、营养及心理各方面都给予必要的治疗及支持。

营养治疗及管理

神经性厌食的营养不良继发于厌食、拒食等引起的异常饮食量减少,也可由于自发性呕吐、服用泻等因素引起并加重。

营养支持包括:能量补给、营养素的全面补给及必要时的管饲和静脉营养等。

1) 要努力争取患者的合作,医务工作者和营养师在鼓励病人摄取合理的热量的同时应尽力建立亲密的、富于同情心的和稳固的医患关系。以便帮助患者解除顾虑,纠正不良的进食行为

2) 监测病人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正常体重相差的百分比,以制订使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的计划。

3) 了解病史、膳食史、及病人是否服过利尿剂、腹泻剂及其它药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 对病人拒食这种病态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为病人计算热卡、制定食谱。

5) 给以高热量饮食。膳食从低热开始,逐渐增加热量摄入,但要注意缓慢增加,热量摄入要根据年龄而定。治疗开始时每天给予1200~1500Kcal,以每周500~700Kcal的能量递增,最高可达每天3500Kcal左右。

6) 低脂肪和低乳糖饮食有助于减轻胃肠不适。

7) 逐渐增加病人蛋白质的供给,以减轻水肿。

8) 有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

9) 治疗早期慎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一时增加肠道容积,不能耐受。

10)与患者协商制订食谱。选择病人喜好的食物,注意烹调方式及调味,使食物美观精致,味道可口,刺激病人食欲。

11)由于患者长期未能正常食而造成的胃肠蠕动减弱,消化酶活性受抑制等情况,开始进食时,饮食内容一定要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主,并避免选用易胀气食物如牛奶、干豆、硬果、生萝卜等。但要多选用一些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如鱼、鸡、蛋、瘦肉、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12)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逐渐增加饮食进量以保证营养摄入能满足机体消耗,增进营养。万勿操之过急,否则易使患者出现上腹饱胀感而终止进食。

13)计算并记录每日进食量与体重.若能坚持按计划进食或体重有所上升,则给予口头或物质上的奖励;若不按计划执行给予适当处罚。

14) 鼓励病人记录营养日记。内容包括进食时间、地点、食物名称、自我感觉。根据记录帮助患者选用更适合,更富营养的食物,有利于改善病情。

15) 患者形成规律的进餐方式以后可逐渐减少对食物的强调,以减轻其心理压力。通过各种方式使病人恢复正常饮食习惯,让病人相信合理的饮食是通往健康的必由之路。

16) 定期称体重。可每周称三次体重,最好固定在晨起后称量,根据体重情况为患者制定增加体重的方案。如体重增加缓慢,可适当减少患者的活动量,以减少能量消耗。体重增加对患者也是个鼓励。理想的体重增加为每天200-400克,直到恢复到正常体重。

17) 对严重消瘦、顽固拒食或呕吐不能控制者可采用鼻饲;对营养状况极差,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者,可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措施,不宜长期使用。

心理支持及辅导

这是在全面治疗中一个强有力的方面,它是建立在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且需要长时间的实施,这是在恢复期治疗中的关键性元素。包括心理疏导、解释、支持及暗示、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等。

但应注意单独的心理治疗对于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及并发其它疾病的病人是不充分的,需同时给予营养及药物治疗。然而心理治疗及辅导有助于病人摄食。

药物治疗

大量文献提示,药物治疗的价值对于厌食症病人是有限的,这不是唯一的治疗模式。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对于维持体重是有帮助的。

1) 抗焦虑剂:使用抗焦虑剂用来对抗有抑郁、强迫症的病人,以减少摄食焦虑。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类药物经常被用于神经性厌食及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同时这类药物也用来减少厌食症的复发。这类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2) 促胃肠动力剂(Promotility Agents):由于有些病人有胃轻瘫和早饱导致腹胀和腹痛的,可使用促胃肠动力剂以减轻症状、促进食欲。

3) 胰岛素:为增进食欲可采用每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2-8U(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及对胰岛素的反应,由小至大调整到合适的剂量),可连续注射数月至食欲稳定。

4) 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有时用于有长期闭经的病人以减少钙的丢失,但目前证据显示替代疗法对这类患者的益处不大。

案例分析:

患者,女,17岁,学生。因厌食、消瘦、毛发脱落、闭经9个月住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肥胖(自测体重公式为身高cm-105-8kg)影响体型而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主食及肉类,以后只吃蔬菜及零食,还常食后刺激咽部引吐,体重由48kg降至38kg,家人劝阻无效,仍觉太胖,常以大量饮水及几块饼干充饥,逐渐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厌食,食量减少,且停经,阴毛、腋毛及头发脱落,怕冷,便秘,就诊于数家医院,治疗1个月稍有好转,仍然进食很少。常易生气,情感抑郁,身体极虚弱,消瘦明显,多次出现轻生念头。既往体健,学习成绩好,为独生女儿,受父母溺爱,较任性。父母体健,无类似家族史。查体:T36℃,P56/min,R20/min,BP12/6.65kPa,慢性病容,营养较差,身高155cm,体重34kg。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粗糙,毳毛较多,乳房发育不良,阴毛、腋毛稀少,手足冰凉。HR56/min,律齐,心音低钝。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WBC5.9×109/L,血电解质正常,肝功能除总蛋白53.1g/L,白蛋白31.6g/L稍低外其余各值正常。血F8Am、4Pm、0Am 分别为22.83μg/dL、23.04μg/dL、16.04μg/dL,ACTH 8Am、4Pm分别为174.5pg/ml、84.3pg/ml,17-OH12.83mg/24h尿,17-KS 3.6mg/24h尿;M-TSH 1.14mIu/L,TT30.72nmol/L,TT450.36nmol/L,rT3 1.50nmol/L,FT32.00Pmol/L,FT410.57Pmol/L,FSH2mIu/ml,LH<3mIu/ml,PRL20ng/ml,E216Pg/ml,Prog0.9ng/ml,Testo>9ng/dL;GH 14.36ng/ml(正常值1~5ng/ml)。ECG示:窦性心动过缓;EEG、胸

片及蝶鞍片检查无异常,B超:子宫、卵巢缩小。LRH兴奋实验提示下丘脑对LRH无反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治疗上给予:①行为矫正疗法: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苗条身体的标准,讲明要保持身材不一定要节食,过分节食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②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营养配餐。

③抗抑郁剂:舒必利和氟西汀,调节情绪和强迫症状。治疗1个月后食欲有所改善,进食逐步增加,体重由入院时34kg增至38kg,自觉精神好转。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应用LRH泵脉冲式皮下注射LRH,用法为1脉冲/90min,16次/日,每次10μg,经治疗后第二性征改善。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

讨论神经性厌食症为一种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的心身症,病因尚不清楚。其临床主要特点是特殊的精神心理变态、躯干印象障碍、自我造成的进食过少,严重的营养不良和体重丢失以及闭经。按照1972年Feighner提出的诊断标准[1],本例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患者出现的怕冷、便秘、皮肤粗糙、心动过缓等类似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而TT4、FT4及TSH水平在正常范围,TT3、FT4偏低,rT3偏高,考虑为低T3综合征,是机体在能量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减少耗氧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FSH、LH、E2基础水平明显降低,F节律紊乱是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逐渐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低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的亢进,由于组织反应下调,因而无皮质醇增多的临床表现。GH水平增高可能与生长介素C产生减少有关[1]。模仿生理脉冲式释放LRH给药是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最合理的方法,长期替代治疗可使患者LH脉冲恢复正常,LH、FSH、E2水平达到正常水平[2]。应用脉冲式皮下注射LRH,调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可促进排卵和恢复月经,维持女性性征,防止生殖器萎缩。本例应用LRH泵治疗后,第二性征改善,但尚未见来月经,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索。除此之外,帮助解决与厌食有关的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一定意义[3]。

青少年的貪食症

醫學報導指出肥胖是疾病之源、媒體廣告強調窈窕代表自信美、流行偶像名星個個骨瘦如柴。這樣的組合形成一股強大的流行趨勢,讓正處於身、心發展重要時期的青少年,對"何謂標準體重"及"正確的控制體重"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因此在過度懼怕肥胖又因無法拒絕美食的心態下,往往在暴飲暴食後,利用各種不良的方式,如:自我催吐,服用瀉藥等不良的方式清除(purging)已食入的食物,企圖阻止這些已吃入的食物造成體重的上升,這種飲食障礙就稱為貪食症(Bulimia)。貪食症的的發生會對身體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其不良的生理效應包括: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低血鉀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喪命,其它相關併發症有:因不斷嘔吐腐蝕琺瑯質而導致口腔牙齦的感染。

造成貪食症的原因,並不只是因上述社會風潮流行"拒絕肥胖、窈窕唯美"的概念而驅使其嚴格控制飲食,貪食症的形成與心理、家庭皆有極大的相關性。就心理層面而言,青少年認為"瘦才是美、因此我絕對不能變胖,我一定要保持比標準體重還輕的體重才是美麗的"這種觀念是源自其對身體形像的扭曲,所以非常執著的控制飲食,但有些時後又無法抑制口腹之慾,因此產生了貪食的症狀。除此之外,有學者認為貪食症是一種學習的行為,它是用來處理壓力及不愉快感覺的一種方式,但長時間暴飲暴食後就清除的行為,並沒有發揮解除心理壓力的功能,反而使這種貪食症的行為變成處理焦慮不安、寂寞

和生氣的不當方式。另外也有專家指出貪食症的形成與早期和家人相處的行為有關,因為有許多貪食症患者,父母婚姻並不和諧,父母相互攻訐,家庭成員凝聚力差,患者感受到被忽視、遺棄,因此其藉由飲食發洩心中之情緒。

在台灣患有貪食症的青少年也不少,但有幾個因子阻礙了調查包括:貪食症者沒有明顯的外在症狀,因此病人隱藏了貪食的事實。而且其一向把貪食當作是秘密。僅管能加以證明是否患有貪食的證據相當稀少,但卻有相當強的形式出現以作為診斷標準,例如:患者患者會在一段時間內快速進食大量食物,並在狂飲後反覆試圖以嚴格的節食、嘔吐或服用輕瀉劑、利尿劑來降低體重。貪食者不像厭食症者,貪食者可能仍有正常的體重甚至高於理想體重。

貪食症的治療通常是以門診的方式為基礎,以營養師的立場而言希望藉由下列方法來改善貪食症的問題。第一個目標是:藉著幫助患者控制其進食的行為,改變其對飲食的態度,首先是要求患者記錄二十四小時所有進食的食物、地點及進食的感覺,這樣的方法使病患能正確的描述他的食物攝取狀況,並且激勵其進食。接下來同意病患坐在餐桌前,與大家一起進食,然而這個進食模式,是在特殊的時間及地點進行的。熱量平均分配在三餐中,但有一些病人會抗議指出,不想吃早餐,或者是想把早餐的熱量平均分配在中餐及晚餐中,但進食的正常常是為了預防在稍後饑餓感增強而造成暴飲暴食,因此熱量還是要平均分配在三餐中。另一個步驟是減少食物的可利用率:食物只能儲存在廚房中,使之不容易取得,同樣的當病患想進食時,可做一些比較輕鬆的運動,就像散步、拜訪朋友、或者是一些能延緩進食的活動。第二個目標是去修正病人對自己或是食物的不正當態度。典型的貪食症患者有"不好、壞的"或會變胖的食物表,其會將這些食物排出他的飲食中,當他吃這些食物時,會感到心虛,而放棄控制,接下來就開始暴飲暴食。為了修正病患這種不吃時就不吃任何食物,想吃時又吃入一大堆的飲食習慣,因此須鼓勵患者將這些食物少量並逐漸加入飲食中,當允許自己吃它時,這個食物就失去它的意義,同時對自己的要求就減少了。貪食症者本身也須要去學習,當他們感到沮喪不高興或是生氣時,食物只是安慰劑。因此可利用諮詢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不愉快及沮喪的情緒。此外營養師也應建議病人接受一個比理想體重高的重量。但如果病患發生藥物的併發症,或是身體不適應的惰形,或有自殺的悆頭,此時就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照顧。

雖然目前並無實際的統計數據指出,台灣地區有多少青少年患有貪食症,但為預防可能日漸嚴重之青少年貪食症,在此針對政府、社會大眾,父母、提出幾種辦法,希望能對預防可能日益升高的青少年貪食症的問題有所助益。在政府方面;應提供各種適當的遊憩場所讓青少年有正當的場所發洩過多的精力,設立更多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使青少年在有需要時都能得到適當的心理及生活上問題解決的指導。並且在國中及高中的健康教育教材中編列有關飲食與營養之的課程。讓使青少年對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有清楚的瞭解,並自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社會方面,大眾傳播應該認清對社會的責任,審慎選擇傳播的內容:記得有一次在觀賞綜藝節目時,主持人詢問一位美麗又性感的女星如何維持苗條的身材時,該女星回答是:「吃完食物時利利用手指頭自我催吐,避免體重上升」。這一段問答深深的影響急欲維持窈窕身材的青春期少年,進而仿效此種不良的方法來維持體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給子女適切的關心,勿過度的要求自己的子女,應該依照子女的性向給予適當的輔助,讓他們都能依照自己意願有良好

的發展。而不是苛責或冷淡對待子女,並且撥出時間與子女談心,以瞭解子女的內心世界。平日也應觀察子女的飲食習憒,若有偏食或有不正常的飲食型式應紿予適度的糾正,但不要過度的責備。若父母自身覺的營養知識不足,可向營養師詢問。在個人方面應該認知健康是自我的責任,窈窕的身段並不一定只能利用節食才能達到。影響體重的因素非常多,攝取過多的熱量只是因素之一,遺傳、內分泌、年齡、相關的運動不當,都也是體重上升的因素。想要減輕體重,但又不影響身體健康的正確方法,應該是適當的熱量攝取並且配合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才是最正確的。

日漸嚴重的青少年問題,不僅只是報章媒體所批露的犯罪案件逐年上升而已,各種與飲食相關的障礙也越來越多。犯罪案件的發生、貪食症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環境有極大的相關性,因此解決青少年日益嚴重之社問問題,須藉由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擁有真正的健康。

母猪厌食症的处理方法

母猪厌食症的处理方法 妊娠母猪或者是产后母猪往往会出现厌食的情况,此时病猪表现为:体温正常,不吃,精神良好或稍萎靡,多数伴有便秘。在这时候猪场兽医多数是企图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结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接连注射7天以上也不会好转,过多的注射针剂以后还可能造成妊娠母猪胎死腹中的后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护理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下面介绍雏鹰猪场治疗中实际有效的处理方法。 1.将麸皮两把,白糖小把(约1两),加2-3倍冷水(20-25℃),搅拌数分钟,待麸皮多数沉底、白糖完全溶化即可。将泡好的麸皮水用脸盆盛好,放于猪嘴边,让其舔食。如果病猪开始舔食,往往会逐步恢复食欲。在病猪食欲恢复过程中可以逐步少量往麸皮中添加饲料,直到病猪食欲恢复。 2.有的病猪厌食严重,上面的方法往往不能引起病猪食欲,这时候需要用一些青饲料来来诱食。多数猪场也知道添加青饲料可以促进病猪食欲,但是由于人员、青料来源、制度等原因,使得这个方法在猪场很难实行;同时因为不懂得怎么添加,使得添加效果大打折扣。本方法贵在坚持,一般3天可以明显提高病猪食欲。 2.1给病猪添加青饲料首选鲜嫩多汁、大叶植物,比如麦菜类的叶子。西瓜皮汁水含量丰富,却因为太硬,往往病猪不喜欢。 2.2青饲料不能采来直接仍到猪前面,这对那些厌食严重的猪往往不起作用。最好是青饲料采来后马上浸泡在冷水里(水中最好加5%白糖),用脸盆装好连水一起放在母猪嘴边。一次不能放太多,多了病猪反而不吃,每次有3-5片叶子就可以了,吃完再加。 2.3如果是定位栏母猪病了,要将青饲料仍在病猪栏料槽正中,同时再各仍几片靠近两边邻近的栏位,使得邻近母猪可以艰难的吃到青饲料,给病猪造成一个抢食的场面,激发病猪食欲。 3.如果通过以上两个方法效果不佳,可以每天分两边分别注射5毫升复合VB 和4毫升VC 1次,直到病猪食欲恢复。 4.给便秘严重的病猪用肥皂水灌肠,促使宿便排出。 5.高温季节母猪厌食症发生率高,建议可以采用母猪专用的针对厌食便秘无乳的微生态制剂。

厌食症治疗病例一则

厌食症治疗病例一则 【疾病知识】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 本病例是一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住院调理的前后过程,供参考。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入院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兰某,女,43岁,因“厌食、体重急剧下降3年余。”于2012-06-08入院。 病程描述:患者于3年前因退休和孩子高考失利向自感压力过大,每天睡眠差,进食少量食物,或者几乎就不吃任何食物,1年后出现体重明显骤降,由原来的50Kg降至30Kg,并出现经常性晕倒、月经不规则,去年1月份开始出现吃饭后恶心呕吐,遂与家人前往当地医院诊治,行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行护胃治疗个月后,症状好转出院,饮食少量食物后无恶心呕吐,但体重未增加。 患者去年12月份出现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诊断为低蛋白血症;3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睡眠差,对食物都没有食欲,每次少量迸食后会有轻微不适,发育正常,营养不良,两年未来月经,体重为30kg。身高160cm,BMI=11.7kg/m2,经常失眠,有中度抑郁症,经常有疲劳感,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 初步诊断:神经性厌食症 鉴别诊断:1、正常节食正常节食体重虽然减轻,但食欲正常,无体像障碍和内分泌紊乱。2、躯体疾病所致体重减轻很多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明显的的体重减轻,通过相关检查可以鉴别。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入院调理病程记录

调理第一天,患者一般情况同入院,情绪较稳定。入院后检查治疗较配合。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检查示:总蛋白49g/L,白蛋白34. 2g/L,血常规示:白细胞2.l*l0 g/L,血红蛋白9lg/L,红细胞2.78*10g/L,红细胞压积26.8%。心理精神评估提示中度抑郁症。患者病程3年余。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详细了解病情后表示:病人病史不长,体重急剧下降,生化和常规检查明显异常,考虑重度营养不良,首先明确病因诊断,排除慢性疾病的可能。遵嘱执行,继观病情变化。 调理第三天,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较前增加,饮食后未述明显不适,情绪较稳定,大小便正常,查体同入院。入院后检查治疗较配合。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明显异常。心理精神评估提示中度抑郁症。患者病程3年余。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详细了解病情后表示:病人生化检查明显异常,体重指数为11.7,考虑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有经常性晕倒病史,考虑贫血和低蛋白所致,应先对症营养治疗,并排除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可能。遵嘱执行,继观病情变化。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出院时的病情记录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体温正常,,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记忆稍差。理解力无异常。患者自述无其他明显不适,大量饮食后无明显不适。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入院时,身体消瘦,体重较轻,饮食量较少,血常规示血象较低,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可以排除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经过营养等积极治疗,现饮食量已明显增加,病情已基本稳定。可以出院。遵嘱执行,将出院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家属,拟于今日出院。 【知识小链接】轻度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调理,但是重度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必要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的是“3+X”全息导航技术治疗重度的神经型厌食症。 解析:“3+X”全息导航治疗技术:“3+x”是针对情绪、情感调节中枢-边缘系统而言的,“3”代表三个经典的精神外科手术靶点,即:扣带回、内囊前肢、杏仁核,它们是情绪、情感调节环路中最重要的三个节点,基于亚核团理论、精神病发病机制中的递质调控学说、受体功能亢进学说,以及以往的临床实践,选择性地部分毁损阻断,能有效控制症状;“X”代表根据患者核心症状,再选择其它相应靶点,补充毁损阻断,以达到最佳疗效,复发率低于5%。

神经性厌食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的心理治疗 -------介入时机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专家张凯 神经性厌食多见于未成年女性,以面容憔悴,皮肤干燥或毛发脱落,体重减轻,闭经等为特征的进食障碍。部分患者,由于没能达到预期的体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以及家人的责怪等使自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生活懒散,缺乏责任感,旷课,满口脏话谎言,或出现暴力倾向,冲动性行为,吸烟饮酒等品行问题。另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厌世轻生,自伤自残等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是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疗法之一,通过努力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增进相互了解,改善家庭关系等来调整其异常的摄食行为,对神经性厌食有一定疗效。现在谈谈心理治疗介入时机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理治疗介入时机 神经性厌食有限制型和贪食-泻出型两种类型。因为此病是一种异常的禁欲病态,与精神活性物质的脱毒不同,很容易让节食转为过食。而惧怕体重增加的心理又驱使患者使用催吐等方法,由限制型转为贪食-泻出型,使贪食-泻出型患者出现增多的趋势。过度节制饮食或滥用催吐泻下等方法导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引起内分泌以及参与摄食行为调节的神经传导递质和激素分泌异常,这些体液性信号作用于下丘脑摄食调节中枢,加重异常的摄食行为,同时由于神经传导递质的改变,精神状态也受到影响。有学者称此为恶性循环(Circular interaction)。那些起初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或单纯为了瘦身采取的异常摄食行为,发展到此时患者也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发展到类似强迫行为的程度。神经性厌食的疗效不理想,易反复发作等,也与这个恶性循环不无关联。 当发展到恶性循环阶段,单用心理治疗效果也许就不太理想了。此时可以在用抗抑郁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物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之后介入心理治疗。选择抗抑郁药是因为神经性厌食与抑郁症关系较密切,二者神经内分泌学及神经传导递质的异常变化相类似,有学者将神经性厌食划为情感障碍的一个亚型,神经性厌食患者的29%-68%并发情感障碍,抗抑郁药物对神经性厌食有一定疗效。 心理治疗介入的时机以用抗抑郁药后情绪转好时为佳。过早的心理介入因为有上述恶性循环的存在,不易奏效。而无效的心理治疗让患者失去对心理治疗的信心。介入过晚,由于其认知方式等得不到纠正,有可能出现反复同样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在患者情绪好转时介入心理治疗,因其情绪转佳,精神运动水平恢复,使得容易与其沟通,也就提高了心理治疗的疗效。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急于下结论;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关系不睦还是学习成绩下降,是认知的偏执还是情感的纠葛,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对于体像障碍明显,否认患病和作伪行为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识别。不要急于下结论,错误的结论会让患者认为“医生根本不理解我”而丧失对医生的信赖,而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来说,重建信赖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不施加压力;包括不要提出过高的期待,不要规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如几个月体重恢复到多少等。不要提及患者曾经有过的辉煌,“看你那时候全班成绩第一”,“当时你身体多棒呀”等,这些都有可能加大其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反复。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注意语言的选择;这些患者对与饮食有关的谈话内容十分敏感,沟通时特别要注意语言的选择,特别是提到与体重,肥胖,进食有关的话题时,尤其应引起注意。无论在治疗的那个阶段,做得不好,有可能前功尽弃。如当患者食量逐渐恢复时,不说“你吃得真多”而是说“你恢复

青少年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青少年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导语:很多青少年都出现了身材矮小的情况,这主要由于就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就是很多青少年最近都出现了厌食症,不想吃各种东西,这种现象 很多青少年都出现了身材矮小的情况,这主要由于就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营养不良,就是很多青少年最近都出现了厌食症,不想吃各种东西,这种现象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我们青少年正常的身体健康发育,一定要尽量的避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青少年厌食症的治疗方法吧。 1.平时吃些山楂等酸性食物,促进胃肠运作;买些健胃药,适量服用。厌食症的诊治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必须入院接受心理医生、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的观察及诊治,再配合行为治疗,使到病人的体重渐渐回升。若是病情还不太严重,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也有可能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患者如果仍处于发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损坏,可能在病情好转之后,功能还无法恢复正常,会影响到生理发育和成长。患者是否能康复,也必须视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疗程则因人而异,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很严重才上门找医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厌食症,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病情已不轻。 2.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采用的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从设备和技术上来讲均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准。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通俗的讲就是药物、电休克、心理等内科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者是服药后副作用过于严重,患者无法耐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1)

论文·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00083)孔庆梅张大荣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BMI)的特点及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进食障 碍调查问卷(EDI-1)对30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计算EDI-1量表分、BMI。 结果:根据期望BMI和目前BMI的差值,厌食症患者可分为追求更瘦组和不追求更瘦组。不追求更瘦组的 目前BMI最低,追求更瘦组的目前BMI次之,正常对照组目前BMI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F=54·15,P< 0·01);两病例组间期望BMI没有差异(P>0·05),但都低于正常对照组。追求更瘦组EDI-1量表总分最 高、不追求更瘦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重过低的厌食症患者可能希望 体重增加。但无论患者是否希望体重增加,期望体重指数都低于正常,实际上都是怕胖的。追求更瘦的患者 可能预后较差,这可能与患者较严重的认知偏差以及某些心理特征有关。 【关键词】精神病学神经性厌食症病例对照研究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of Anorexia Nervosa KONG Qingmei &ZHANG Darong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Beijing University, 10008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MI of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and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clinical features·Methods: 30 femalewhometthe criteria of anorexia nervosa of ICD-10 and 30 normal controlswere eval- uated with the EDI-1·The current BMI, expected BMI, pre-morbid highest BMI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control·Results: The current BMI and expected BMI of anorexia nervosa group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r- mal controls (P<0·01)·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pected BMI and current BMI, anorexia nervosa group was divided intotwo subgroups: expecting lowerweight and not expecting lowerweight·The current BMI of the subgroup expecting lowerweight was just below normal limit, about 17·The current BMI of the subgroup not expecting lowerweight had already been far belownormal, about 15·The subgroup expecting lowerweight presented smaller age of onset and longer duration than the subgroup not expecting lowerweight (P<0·05)·Conclusion: Patientswith very lowbodyweightmay be not so eager as those with relatively normal weight in seeking for more weight loss, but their expected BMI is still lower than normal· 【Key Words】psychiatry anorexia nervosa case-control studies body mass index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曾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及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是以古怪的进食状态为特点的常见综合征。AN及BN是同一种慢性进食障碍的2种不同临床表现的疾病。虽然这两个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些特点指出了2种疾病的病因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恐惧肥胖。因此,这些患者把这种摄食作为他们生活中的焦点。 AN和BN 2种病的主要特点是某些青少年的特殊的心理变态,以瘦为美的躯体形象障碍,而采取拒食、导吐、腹泻方法减少体重,使自体出现极度地营养不良和消瘦、闭经甚至死亡。AN患者严格地控制食物的摄取,BN患者则失去对进食的控制,以至于以拒食、导吐来补偿。 1症状体征 1.神经性厌食

(1)心理变态及精神异常:①AN患者多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此表现令人费解。②自我体像判断障碍,以致判断严重失误。虽然体形已很消瘦,但仍觉得自己体形在继续发胖。 ③性格孤僻,精神抑郁,不信任别人,难以与人交往,情绪低落,往往有自杀倾向。④精力与体重下降程度不相称,虽极度消瘦仍能坚持日常工作。 (2)厌食:日进食量≤150g,严重者仅以少量的蔬菜或菜汤度日,AN患者在整个病程中表现失去食欲、无饥饿感,或拒绝、忽视饥饿感;严格地控制自己食物的摄取,以尽量限制热量的摄入。其实,AN患者不时地控制饮食,已在此病发作前1年就发生了。 (3)消瘦:在发病后数月内体重下降,多在标准体重15%以下。AN患者还参加超重的运动,更有助于体重的下降。部分病人可发展成恶病质。若合并发作性贪食者,体重也可正常或偏胖。

(7)可伴有低血糖、多尿:抵抗力明显降低,常伴发感染。 2.神经性贪食 (1)贪食:BN这个术语包含着极度饥饿感、贪婪的食欲,对多食行为具有不可被冲击的力量。通常也发生在AN的女性中,在短时间内可怕地摄取大量的食物,食后又以多种方式导吐,呕吐出大量的胃内容物的一种综合征。BN 患者要满足饥饿感就不停地吃,平均1~2h吃1次,每次可获热量4810kJ(1150kCal)。每天食物大量地被消化,可摄取热量高达 20920kJ(5000kCal)。在病程中,平均每天热量获得14230kJ(3400kCal)。主要食物为冰激凌、面包、薯片、糕点、果仁及软饮料等。通常1顿饭1种食物。经常一个人晚上到外边吃,通常都是暴饮暴食高热量食品,BN者暴食后经常用牙刷、手指等物引吐。部分BN者用吐根,吐根可引起肌病和心血管病。这些患者恐惧肥胖,将引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方式,直到都

儿科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等慢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1)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较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食欲降低,食量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的1/2。(2)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3)应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疾;排除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二)证候诊断 1.脾虚食积证:食少,纳呆,懒言,面色萎黄,大便不实,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

力。 2.脾胃不和证: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常伴有嗳气泛恶,脘腹饱胀,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濡缓或滑数。 3.脾胃阴虚证:食少、纳呆,口舌干燥,喜冷饮。面色黄无光泽,皮肤干燥,便秘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数。 4.脾虚肝旺证:厌食或拒食,性燥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食积证 治法:健脾消食。推荐方药: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等。经验方加减:佛手、山楂、麦芽、苍术、石菖蒲、白术、九香虫、党参等。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等。 2.脾胃不和证治法:运脾开胃。推荐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陈皮、枳壳、藿香、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等。中成药:小儿胃宝丸、小儿香橘丸、小儿消食片等。 3.脾胃阴虚证治法:滋脾养胃。推荐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等。经验方加减:苍术、乌梅、鸡内金、茯苓、槟榔、甘草、沙参、麦冬、石斛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长夏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临床尤以1~6岁小儿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农村为高。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较好。但病情迁延不愈,可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症,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而转化为疳证。 本病多见于中医文献所载“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恶食”等病证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厌食的原因,一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酶的活力降低所致;二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及各种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所致。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所引起。其病位在脾胃。盖胃司受,脾主运化。脾胃调和,则知饥欲食,食而能化。诚如《灵枢·脉度》所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若喂养不当、他病伤脾、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等损伤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而成厌食。 1.1喂养失当 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知自节。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婴幼儿未按期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高营

养饮食,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能力;或过于溺爱,纵其所好,恣意零食、偏食、冷食;或饥饱无度;或滥服滋补之品,均可损伤脾胃,产生厌食。诚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1.2他病伤脾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若罹患他病,误用攻伐,峻加消导;或过用苦寒之品损脾伤阳;或过食香燥、辛辣之品而耗胃阴;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均可致受纳运化失常,形成厌食。 1.3先天不足 是部分患儿厌食的原因。患儿胎禀怯弱,元气不足,脾胃薄弱,往往生后即表现不欲吮乳。若加之后天失于及时调理,则脾胃益虚,食欲难以增进。 1.4情志失调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失于调护,卒受惊吓或打骂;或所欲不遂;或环境突变等,均可致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而形成厌食。 2 辨证论治 本病应以脏腑辨证为纲,紧紧围绕脾胃加以辨证。根据发病原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证候特点等区别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之不同证型。本病总由脾失健运所致,治疗当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 2.1脾失健运

厌食症的治疗

治疗 由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通常否认病情,不愿配合治疗,一般在治疗前其病情已持续一段时间,病人体重丢失较多。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需要灵活的方法及现实的目标,同时应是多种模式并重。此外,还需长期随诊。 若体重减少已达严重程度、体重减轻的速度过快或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以下时,当务之急是迅速恢复体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住院治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体重回升或阻止体重继续下降、纠正狂吃、呕吐和/或使用泻剂的行为、评估和治疗潜在的严重内科并发症、处理相关情形(如,严重抑郁、自杀倾向等)。少数病人可能需要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一俟患者的营养、水电解质状况趋于稳定,即应开始恢复期治疗。神经性厌食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恢复期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应与医生及家属共同讨论制定恢复期的维持治疗计划,定时复诊,由医生来指导其下一步的治疗以减少复发。 对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可在门诊继续治疗。由于患者痛恨体重增加、否认患病和作伪行为,使治疗变得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多科联手。恢复期治疗的目标是维持内科及心理上的稳定性,定期称体重、查电解质和生命体征检查,在药物、营养及心理各方面都给予必要的治疗及支持。 营养治疗及管理 神经性厌食的营养不良继发于厌食、拒食等引起的异常饮食量减少,也可由于自发性呕吐、服用泻等因素引起并加重。 营养支持包括:能量补给、营养素的全面补给及必要时的管饲和静脉营养等。

1) 要努力争取患者的合作,医务工作者和营养师在鼓励病人摄取合理的热量的同时应尽力建立亲密的、富于同情心的和稳固的医患关系。以便帮助患者解除顾虑,纠正不良的进食行为。 2) 监测病人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正常体重相差的百分比,以制订使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的计划。 3) 了解病史、膳食史、及病人是否服过利尿剂、腹泻剂及其它药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 对病人拒食这种病态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为病人计算热卡、制定食谱。 5) 给以高热量饮食。膳食从低热开始,逐渐增加热量摄入,但要注意缓慢增加,热量摄入要根据年龄而定。治疗开始时每天给予1200~1500Kcal,以每周500~700Kcal的能量递增,最高可达每天3500Kcal左右。 6) 低脂肪和低乳糖饮食有助于减轻胃肠不适。 7) 逐渐增加病人蛋白质的供给,以减轻水肿。 8) 有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 9) 治疗早期慎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一时增加肠道容积,不能耐受。 10)与患者协商制订食谱。选择病人喜好的食物,注意烹调方式及调味,使食物美观精致,味道可口,刺激病人食欲。

脾胃病科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 厌食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思饮食,见食而烦,甚则拒食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病证。严重者恶闻食臭,见食物则恶心欲呕,故又称恶食。临床所谓之纳呆、纳差、食欲不振、不思食、不知饥等皆属本病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及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001年)。 神经性厌食症诊断包括: (1)年龄不限; (2)常因精神刺激或学习、工作压力过大而发病; (3)体重减轻20%以上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15%以上; (4)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而引起的厌食; (5)少数患者唯恐长胖特意控制饮食,宁愿挨饿瘦,致使体形消瘦、厌食纳差者。 (二)证候诊断 1.肝脾不调证:不思饮食,脘胁胀满或痛,嗳气频频,精神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2.饮食积滞证:厌食、恶闻食臭,或呕吐食物,嗳气酸腐,脘腹胀满,或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 3.湿浊内阻证:不思饮食,厌油腻,脘腹痞闷,周身倦怠,大便溏而不爽。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4.脾阴不足证:纳差少饥或饥不欲食,胃脘嘈杂,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或细数。 5.脾胃气虚证:不思饮食,少食即胀,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甚则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而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脾不调证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红曲、生姜、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木香顺气丸等。 2.饮食积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开胃。 推荐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茯苓、黄芩、黄连、白术、熟大黄、神曲、红曲、甘草等。 中成药:保和丸等。 3.湿浊内阻证 治法:芳香化浊,理气和中。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大腹皮、炒苍术、陈皮、茯苓、厚朴、半夏曲、白芷、桔梗、大枣、生姜、甘草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丸)等。 4.脾阴不足证 治法:甘淡益阴,滋脾健运。 推荐方药:益脾汤加减。淮山药、太子参、莲米、薏苡仁、芡实、白扁豆、茯苓、白术、桔梗、石斛、稻芽、炙甘草等。 5.脾胃气虚证 治法:补气和中,健脾开胃。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二)针灸疗法 1.针刺法:实者用泻法,虚者用补法,可取上脘、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若寒中伤饱,食谷不化,刺上脘、中脘;不饥不食,刺然谷,见血立饥;饥不能食,脾胃气虚,取中级、足三里、三阴交。 2.灸法:脾肾两虚,纳少腹胀,灸中脘。 (三)推拿疗法 1.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 2.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法。 3.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腑,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时间约10分钟。

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饮食的重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人体营养吸收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小儿厌食症的出现,会严重地影响小儿的正常的生长发育,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出现? 小儿厌食症原因有哪些 1、辅食添加不及时 小儿6-7个月是对食物质地敏感期。有的家长添加辅食过早或过晚,则容易导致小儿发生厌食症发生。 2、生病 小儿出现发热、感冒、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影响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容易出现胃口不好,不过这是暂时的。此外,孩子患儿肠胃炎、消化道溃疡、蛔虫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时也会影响胃口。 3、药物影响 有时孩子生病吃太多药物也会引起食欲不振。那句玩笑话光吃药就吃饱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倒还有点道理。此外,阿奇霉素及硫酸亚铁常常会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下降。 4、缺乏缺锌等微量元素 缺锌影响舌头味蕾细胞的敏感性,影响胃肠道消化酶的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患缺铁性贫血时,也可能引起孩子食欲不好。 5、气候变化 天气炎热时,胃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很容易出现小儿厌食症的

出现。有时候休息不好也会影响宝宝胃口。 6、饮食习惯不好 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容易溺爱,导致孩子饮食没有节制,吃太多含糖分、蛋白质过高的食物,从而影响了食欲。饮食没有规律,导致该吃饭时没有胃口,不到吃饭时间又饿了,破坏了胃肠道消化消化吸收的正常规律。 7、家庭、环境因素 如果家长常常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评论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个食物不好看,那个食物不好吃,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发生厌食挑食。 家庭暴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或者漠不关心,都可能影响孩子大脑的进食中枢,导致神经性厌食。 与此相通的是,国外做过动物进食相关试验,每到小狗进食时间给予一次电刺激,久而久之,即使停止电刺激,小狗到进食时间也不会去觅食。 所以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儿食欲关系密切。 8、精神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厌食症属于精神问题引起。如出现神经性厌食、自闭症、悲观、焦虑等情绪,也会食欲下降。 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肥儿丸 适应症: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痛等。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

病例28-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完稿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的护理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种以病态的对肥胖的恐惧、体像障碍(body-image disorder)、过分追求苗条为特点的一种进食障碍,其表现涉及生理、行为及心理活动各个方面。此类病人大多数为年轻女性,起病年龄通常在10~30岁之间,其中85%左右在13~20岁之间起病,高峰年龄为17~18岁。病人一般开始时只是普通的节食,之后出现失控,其核心的心理特征是特有的关于体型和体重的超价观念。病人可能对自己的身体有歪曲的体象,即使体重过低仍认为自己太胖。为了追求苗条,病人可能采取节食、禁食、引吐、过度运动、滥用泻药等方式。 【病例】病人HY,女性,16岁,高一学生,持续节食,伴频繁暴食并引吐、消瘦、频繁晕厥、闭经、成绩下降、社交退缩、情绪低落,持续1年余。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据病人家属介绍,病人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在上小学时,病人体型较胖,曾被班里的男同学取笑,为此气恼,但从未向家人和老师提及,仅对自己的好朋友哭诉过。到了初二时,病人的发育速度较快,体重(75Kg)和身高(170cm)明显增加,出现第二性征、初潮,班里的男同学给起了“傻大个”的外号,为此经常哭泣,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从前五名下降至十八名。病人上网搜索减肥方法,开始每日节食,早饭不吃,晚上仅吃一个苹果,不吃薯片、肉类(尤其是肥肉),其间偶尔出现几次暴饮暴食,进食后自行催吐,每天下课后在学校坚持跑5000米。持续一年后,病人体型明显改善,体重降至55Kg,身高长到172cm,班中同学对其刮目相看,部分女同学也开始效仿,病人为此感到骄傲,此时病人的成绩也有所提升(升至前十名)。进入初三后,学习压力开始增加,病人依旧节食并坚持长跑,体重降至48Kg(身高173cm)。偶尔在上课时出现晕厥,出现闭经,记忆力下降,学习吃力,家人曾带病人在综合性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医生建议增加营养摄入,停止节食。病人对医生的建议并不在意,诉对自己的体型并不满意,认为再瘦一点更好,坚持自己的减肥计划,家人并未在意。初中升高中考试,病人只考了520分,只能上周边一般的高中,病人为此情绪低落,自责,每日哭泣,不愿意见人,拒绝进食,家人反复劝说下能进食一点,待家人离开便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类。 病因 AN的病因学复杂,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征,比如低自尊、完美主义、刻板固执、敏感多虑、胆怯退缩、自尊心强、自我中心、不合群、不能坚持己见、犹豫不决等,对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临床资料证实,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生活遭受挫折,压力过大,新环境适应不良,家庭不和睦,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导致精神情绪抑制因素与AN有关。临床表现 1.心理和行为障碍 主要包括追求病理性苗条和多种认知歪曲症状。 AN患者并非真正厌食,而是为了达到所谓的“苗条”而忍饥挨饿,其食欲一直存在。患者为控制体重、保持苗条的体形而开始节食或减肥。还有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进行过度体育锻炼,滥用泻药、减肥药等。AN患者存在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

体重,坚持认为自己非常肥胖。AN患者对自身胃肠刺激、躯体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亦缺乏正确的认识,患者拒绝求医和治疗。 此外,AN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 2.生理障碍 AN患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能量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其营养不良导致的躯体并发症累及到全身各个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很多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大脑的肿瘤或癌症,可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应通过相关检查予以排除引起体重减轻的躯体疾病。AN患者普遍存在内分泌紊乱,应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原发内分泌疾病。 2.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往往有食欲减退的特点,而AN患者食欲正常并且会有饥饿感,只有在严重阶段AN患者才有食欲减退;在抑郁症,病人没有AN患者强烈的肥胖恐惧或体像障碍。 3.神经性贪食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症病因: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20%): 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 引起厌食。 药物影响(20%):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15%): 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气候影响(10%): 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10%): 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 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10%): 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 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 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 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 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 小儿厌食症的西医治疗方法: 1、除了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可给 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或者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 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可以促进食欲增加。 2、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3、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剂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4、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对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 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 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服用剂量:每次0、3mg/kg,3次/d 口服。疗程4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一般不用激素疗法,但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也可考虑应用,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临床的参考方案如下①泼尼 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②小剂量胰岛素,用 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 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6、国外治疗用药方案: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来改善患儿的 情绪,提高对进食的兴趣。参考剂量:12、5~25mg/kg,口服,每 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 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也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神经性厌食症怎么治疗-这四种方法见效快!

神经性厌食症怎么治疗?这四种方法见效快! 神经性厌食症是厌食症的一种,要想此病及时得到治疗,患者们选择的方法不少,其中激发并维持患者的治疗动机、恢复体重,逆转营养不良、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相结合综合性治疗等效果都不错。 ★ 1.激发并维持患者的治疗动机。 ★ 2.恢复体重,逆转营养不良 门诊、日间医院和住院都能使患者体重恢复,凡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需住入综合性医院或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后应继续门诊治疗。 ★3.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相结合综合性治疗,并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对体形和体重的过度评价、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一般的心理社会功能进行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支持治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自我关怀小组和支持性小组。 (1)支持治疗 目的是挽救生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给予足够维持生命的能量,消除水肿,解除对生命的威胁。 (2)营养治疗 目的是恢复正常的体重。营养治疗特别是饮食的摄入应从小量开始,随着生理功能的适应和恢复,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初始阶段给予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根据不同的病情也可选

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等。保证足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促使机体功能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恢复其正常的体重水平。 (3)药物治疗 在AN疾病的不同阶段对药物的要求不同,急性治疗期主要强调快速而有效的体重增加,而维持治疗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复发。目前的药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缓解强迫(如氟西汀)、改善抑郁心境(各种抗抑郁药)、减轻某些躯体症状如胃排空延迟(西沙必利和甲氧氯普胺)及治疗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超价观念或近妄想性信念(选用抗精神病药)达到进食和增重的目的。近年来发现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可预防AN复发。 (4)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对 18岁以上起病的慢性成年AN患者疗效较好,具体内容包括:

神经性厌食症中医治疗最牛根治方

神经性厌食症中医治疗最牛根治方 神经性厌食症中医治疗最牛根治方; 厌食多因娇生惯养,脾胃气虚,或因情志不畅,惧怕肥胖而节食等,日久而成。 一般起病年龄为10—30岁,大多数为15—23岁,偶有在童年或50岁以后起病的报道。两性均可罹患,但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10—20倍。 辨证论治。(1)肝郁脾虚型:主证:食欲不振,拒食,便溏,月经不调或无月经,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细;烦闷,难入睡或失眠,多疑,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思虑。 肝郁脾虚型: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化痰为主。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白芍12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生姜三片、薄荷2g、川芎12g、益母草15g)。 (2)心脾两虚型:主证:心悸,乏力,拒食,腹胀或便溏;舌质淡,舌边尖有齿痕,舌苔薄,脉沉细;多思多虑,精神不振,失眠或多梦,惊恐不安。心脾两虚型:治法:养心健脾,气血双补为主。 方药:人参归脾汤加减:人参12g、黄芪15g、白术12g、远志12g、木香10g、炒枣仁15g、当归15g、桂元12g、益母草12g、甘草6g。

(3)肝肾阴虚型:主证:心悸,耳鸣,腰酸腿软,无月经,舌边尖红,脉细数或沉细。 肝肾阴虚型:治法:以滋肾阴,清相火为主。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2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2g、泽泻12g、益母草15g、枸杞子15g、菊花6g。 单方验方:(1)山楂肉1209,水煮食之,并饮其汁。(2)鸡内金、干葛为末等分,面糊丸,梧子大,50丸/次。(3)莱菔子10g,炒,研末与米同煮为粥,服食。 针灸疗法:(1)取然骨刺血,或取章门、期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平补平泻。(2)灸中脘、足三里等穴。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什么病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什么病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什么病 文/邸晓兰 作者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但不是精神病。表现为进食行为异常,通常为神经性厌食或贪食,或二者交替出现。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妇女。 神经性厌食的病人自己有意造成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这种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多在13~25岁期间发病,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这种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有些差异,以欧美等西方国家报道的患病率最高。在各种不同年龄及人群中患病率也不相同,我国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在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城市,患病人数明显增加,这些病人多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病程最短则半年,长则5年以上,表明仍有大量的病人没有来就诊。 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症状是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闻“胖”色变。尽管该病名称为厌食症,但此类病人并非没有食欲,或更确切地讲不是“吃不下饭”,而是不敢吃。到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人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常呈现出憔悴,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这种状态在医学上称为病人存在体像障碍,他们即使已很消瘦,但

病人的眼中仍感很胖。病人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本症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 神经性贪食的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本症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有时神经性厌食或贪食可继发于抑郁症或强迫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 厌食症诊断标准 (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l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 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 (4)常可有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个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