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篇一」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2)1000V以下的叫低

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 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U1=U2==Un=U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篇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上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听力的效率决定了听力学习的基本情况,为了提高听力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 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 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 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篇一」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2)1000V以下的叫低 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 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详细,值得收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1.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2.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力的示意图: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大小) 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注意:三“标”一“线” 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 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_作用点。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符号和大小 2. 力(F) 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第一节力的知识点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法)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三要素: 单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受力(转换法) 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模型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 一、形(形状或体积)变: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 变,不受力时,又恢复 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区别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反抗作用力的力) 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简言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3.弹力三要素 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同一物 体而言,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 力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 拉力: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 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被 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2)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 测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 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眼睛观察 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5 )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弹力与弹性的区别:弹力是力,单位N,弹性是物体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力知识点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 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杠杆——认识杠杆

《杠杆》教案 ——认识杠杆 一、目标确定依据: 1、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2.2.6) 2、教材分析:《杠杆》这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力学知识的继续研究,是从机械方面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受力平衡等知识的。本节课有杠杆的认识、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两部分组成,我把本节课分成了两个课时来进行,这次我讲的是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杠杆。本课时的内容可以说是比较枯燥,不像有的课时可以创新玩花样、可以设计有趣实验或者可以通过探究合作来体现物理这门课的特色。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分类、杠杆应用的基础,所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意义重大,必须夯实这个基础知识。 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章学习了一些关于力的基础知识和力的应用知识,本节课是在机械方面继续关于力的知识学习。机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机械其实有很多可以抽象成杠杆,只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杠杆内容是从学科方面来学习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多用心、多动手才能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并用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和分析知道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

是什么。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动手练习能够正确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尤其是力臂的画法。 三、评价任务:1、通过对撬棍、跷跷板、压水机应用时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概念。 2、通过对最简单的撬棍这个杠杆分析能够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画杠杆的五要素,尤其是力臂的画法。。 四、学习重点:认识杠杆、杠杆的五要素 学习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简单介绍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力的基础知识和它的一些应用,例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压强、浮力的知识。本节课学习的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力的应用:(1)展示撬地球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图片内容并提出问题:这是谁说的话?他用什么来撬动地球呢?(2)展示金字塔的图片提出这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其建设过程是很艰难的,用放大的图片展示要用一人高的巨大石头来建金字塔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 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电压表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 (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 (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 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 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

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 物体间是否直接;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 看(量程) 认(分度值和单位) 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

第七章力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 第二节弹力:两课时 第三节重力:两课时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学生:30把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全册书所有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一、公式 1、速度公式 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v 表示速度,国际制单位:m/s. s 表示路程,国际制单位:m. t 表示时间,国际制单位:s. 变形公式:s vt =,s t v =. 2、密度公式 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表示密度,国际制单位:kg/m 3 . m 表示质量,国际制单位:kg. V 表示体积,国际制单位:m 3. 变形公式:m V ρ=,m V ρ =. 3、重力公式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G 表示重力,国际制单位:N . m 表示质量,国际制单位:kg. 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 变形公式:G m g =. 4、压强公式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p 表示压强,国际制单位:Pa . F 表示物体受到的压力,国际制单位:N. S 表示受力面积,国际制单位:m 2. 变形公式:F pS =,F S p =. 5、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p 表示压强,国际制单位:Pa. ρ表示液体的密度,国际制单位:kg/m 3. 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 h 表示所在位置的深度(所在位置到液面的的距离),国际制单位:m .

物理复习资料 第 2 页/共 5页 变形公式:p gh ρ= ,p h g ρ=. 6、浮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F 浮表示浮力,国际制单位:N . G 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国际制单位:N. 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国际制单位:kg/m 3. 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 V 排表示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国际制单位:m 3 . 变形公式:F gV ρ=浮液排,F V g ρ=浮 排液 . 7、浮力公式(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F 浮表示浮力,国际制单位:N . F 下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F 上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变形公式:F F F =-下浮上,F F F =+下浮上. 8、浮力公式(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有一个示数(即物体自身的重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当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由物体受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值,就是浮力的大小。 或F 浮表示浮力大小,国际制单位:N . F 空表示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液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G 表示物体的重力。 F 示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形公式:F G F =-示浮,G F F =+示 浮. 9、浮力公式(状态法) 漂浮或悬浮:漂浮在液面上或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重力大小相等。 沉底:沉到底部的物体,处于静止,受力平衡;向上的力有浮力和支持力,向下的力是重力。 F 浮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国际制单位:N . G 表示物体的重力,国际制单位:N . F 支表示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国际制单位:N . 沉底时的变形公式:F G F =-浮支, F G F =-浮支. 10、功公式 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表示功,国际制单位:J. F 表示力,国际制单位:N. s 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国际制单位:m . 变形公式:W F s = ,W s F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了解的测量工具, 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重视观察的环节.对于“长 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 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身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身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 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7.1 力 (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 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同时存在。 2) 单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 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用力推小车,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压缩弹簧,弹簧发生形变;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XXX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 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称为力的示意图。 7.2 弹力 1) 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并能自动恢复原来形 状的特性称为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且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塑性。

2)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例 如压力、支持力和拉力。 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称为弹簧测力计。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其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需要校零指针;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 数后减去起始和末尾测量力时的示数,才能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 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1、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方向向下垂直于地面。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²。 2、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有关。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乘以静摩擦系数,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乘以动摩擦系数。 3、空气阻力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物体形状、空气密度等因素有关。当物

体的速度增大时,空气阻力也会增大,当物体的速度很大时,空气阻力会达到一个极限值,称为终端速度。 八年级物理总复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XXX,简称N。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物 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且它 们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 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二、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做弹力,弹 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3.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1.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2.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力的示意图: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大小) 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注意:三“标”一“线” 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 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_作用点。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符号和大小 2. 力(F) 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第一节力的知识点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法)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三要素: 单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受力(转换法) 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模型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 一、形(形状或体积)变: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区别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 (反抗作用力的力) 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简言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3.弹力三要素 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同一物 体而言,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力 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 拉力: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 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2)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 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 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5)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力的大小) 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注意:三“标”一“线” 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_作用点。 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符号和大小 2. 力 (F)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第一节力的知识点 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三要素:单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受力(转换法) 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模型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 _____,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四、力的示意图画出题中的力的示意图:用75N 的力推箱子.1、确定受力物体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F 1、F 2、F 3。 F=75N 注意:三“标”一“线”方向作用点符号和大小长2、找出作用点带箭头 的线段 例: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F 注意:作用点须画在受力物体上F 施力物体作用力受力物体反作用力A 物体B 物体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 一、形(形状或体积)变: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区别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 (反抗作用力的力) 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简言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3.弹力三要素 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同一物 体而言,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 力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 拉力: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 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被 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2)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 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 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 测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 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5)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弹力与弹性的区别:弹力是力,单位N ,弹性是物体的性质。 三、弹簧测力计2.原理:在弹性限度 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收 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刻度盘指针挂钩 3.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 钩等组成。(转换法)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