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论文

外交论文
外交论文

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与中

国梦

关键词:中国、新形势、外交、中国梦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能否处理好与邻国以及世界各

国之间的关系,将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否实现以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进步与

发展的好坏。

新形势下,中国必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又要坚守国家领土和安全不

受侵犯这一基本原则。

中国长期以来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始终不渝坚

持下去。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决不

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

利益的苦果。众所周知,中国和一些邻国存在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对这些历史上遗

留下来的复杂问题,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协商谈判的和平手段逐步加以解决。但树欲

静而风不止。一些国家不断挑起争端,导致南海、东海波澜起伏。我们坚持和平解决

争端的立场不动摇,积极创造氛围和条件,推动与有关国家的对话磋商。但任何人都

不应抱有幻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和平稳定犹如空气和阳光,没有和平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

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时代,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国

际上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企业发展和个人

幸福。反之亦然。企盼国家昌盛,渴望天下太平,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中国将坚持通过和平发展方式实现中国梦。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方式。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选择侵略和殖民不仅不

能实现本国梦想,相反却只会葬送梦想,陷本国和他国人民于痛苦的深渊。中

国近代以来曾饱经沧桑,我们深知发展之重要,和平之珍贵,将坚定不移走和

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需要中国有高超的外交艺术,只有搞好策略运筹,才能有效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键阶段,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综合使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手段,合理配置和有效发挥各种外交资源的效用,最大限度地抓住和用好机遇,减少和化解风险挑战。

我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必须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合作伙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加以处理。切实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加强统筹协调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外交工作一盘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利益对外日益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联系互动更加紧密,面临的各种涉外局面日趋复杂,参与对外工作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只有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在外交大棋局的激烈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如果缺乏统筹、各自为政,甚至奉行部门、领域和局部利益至上,就会相互掣肘,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加强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外交无小事,大权在中央。只有不断加强中央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领导、决策、管理、处置等各项功能顺利实施,才能确保中国外交这艘巨轮不会偏离航向,才能确保中央的战略意图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才能确保我国的国家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目前中国正积极运筹与主要大国关系,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

新形势下中国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等领域,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只要我们坚持原则,不懈努力,和谐的外交关系一定会建立,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外交礼仪论文

外交礼仪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谈外交礼仪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素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展示风采,以热情友好的姿态享誉世界。但是近年来礼仪的缺失却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前不久《人民日报》有篇文章,列出了国人在海外的7种劣迹比如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等等。有些行为在国外很难让人理解:比如横穿马路,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国外,这种行为很不雅。外国餐馆上用中文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在引起我们愤慨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使得一个以礼着称的国家变成这样而我们用该做些什么 一礼仪的由来 1礼仪的雏形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有了礼仪的初步形态,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都会自觉保持适当距离。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平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2礼仪的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在西方,“礼”一词,也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达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实是不谋而合。 3国际礼仪的出现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平常生活是这样。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二外交礼仪 在外交活动中,到位的礼仪,会给外交活动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礼仪,也会给双方带来尴尬。外交礼仪既代表国家的形象,又是体现国与国之间外交关 系的一面镜子。例如:1在尼克松访华的复杂外交关系中,外交礼仪体现在从容不迫、不卑不亢上。这一点,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周恩来总理坚持了:“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有礼,不强加于人。”的外交方针,并从中释放出了政治信号。

外交学概论

《外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60字左右,5-6题) 1 外交庇护 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其庇护,根据国际法规定,使馆馆舍享有不可侵犯权,外交庇护就是利用使馆的这种特权,把使馆作为遭到驻在国追捕的公民的避难所。 2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1963年3月4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主持召开关于领事关系的国际会议,并与4月22日通过《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该公约于1967年3月19日生效。该公约对以职业领事官员为馆长的领馆的设立,领事职务等级以及委派领事官员和其他领馆人员的便利,特权和豁免等,作了系统的规定。 3 外交豁免 指一国派驻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受接受国法律规范约束的待遇。外交豁免权的全称是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执行豁免。 4 多边外交 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两国以上的国家通过磋商、协商及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由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磋商,协调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5 外交报复 专指原伤害行为是外交性质的,受害国所采取的报复手段也是外交性质的。如甲国驱逐乙国的外交官,乙国也以驱逐甲国的外交官作为报复,这就是外交报复。 6 外交调研 指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之状况及发展情形,并向派遣国政府具报。外交调研的最高目的是为一国对外决策机构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情况、信息、观点和建议。 7 临时代办 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履行职能时,被委派代理其职位的外交人员称临时代办。临时代办由外交人员中等级最高者担任,他以临时代办的名义履行使馆首长的职能。 8 外交交涉 指主权国家之间,各自通过它们的外交代表机关,在双边或多边国际关系中,就利害相关的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磋商和谈判,以求得适当的或为大家满意的解决办法。 9 领区 领事馆的辖区称为领事区域或领区,是领事馆执行领事事务而设定的区域。领事馆辖区由派遣国和接受国根据需要和互惠原则共同商定,一般限于领事馆所在的城市或省区。 10 主权平等原则 主权是一国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的权利。各个国家,无论其经济、社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都有平等权利和义务,并同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每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自由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同时负有尊重别国主权的义务。 11 使节权 通常指一个国家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的权力。使节权包括接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外交使节的权力,和向他国或国际组织派遣外交使节的权力。使节权是主权的特征和属性。 12 职业领事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把领事官员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即职业领事,也称派任领事或专业领事。一般由

2020中国外交政策论文1500字

2020中国外交政策论文1500字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包含了中国近期以及远期的战略谋划。近 但由于“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各国之间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差异巨大,国内风险、跨境 威胁和大国博弈等问题,尽管“一带一路”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潜力,但仍有可能受到严重干扰。中国应正确看待“一带一路”,不要过 于乐观期待,而应充分思考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清醒地认识到 自身国力的限度与边界,注意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加强各领域的合作,积极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海外利 益保护网络,并借助各种双多边机制为沿线节点国家政治危机和重 大地区问题提供中国力所能及的帮助与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 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 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 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 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 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 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 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新中国外交论文

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摘要:谈判,作为以和平手段面对面进行利益协调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谈判争取到最大利益也成为人们普遍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谈判技巧的书纷纷问世,但多把目光集中在经贸领域,对外交谈判几乎无人问津本文选择中美建交谈判作为案例,从学术角度研究当代中国人在外交谈判中的表现和行为方式,把握中国老一辈外交家们与大国交往的谈判风采,并希望能为中国新一代投身外交事业的官员们提供某种借鉴或参考,使他们在实践中赢得谈判的胜利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勾勒出当代中国人开展谈判的种种背景因素,以便进一步理解中国人在谈判中的具体表现这些背景因素主要有中国人的谈判观及其在外交中的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独立自主与平等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第二章回顾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历程不同于一般的中美关系史,本章突出“谈判”,从美国方面解密的这段时期的官方谈判记录、中国有关媒体报道、公开的中国文件,以及中美两国政府官员回忆录中汲取材料,加以提炼和概括,以展现当代中国的外交谈判风采 关键词:中美建交谈判中国外交 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 王国权,1957年起先后任中国驻民主德国、波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大使。1964年7月初,他偕夫人常玉林踏上北京—莫斯科直达列车,7月11日抵达波兰首都华沙,开始了他一身二任的外交生涯:既任我国驻波兰大使,又兼中美华沙谈判首席代表,接替已回国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炳南的职务,与当时称霸世界的美国代表展开唇枪舌剑的交锋。驳斥美国大使对侵略政策的辩护。以下是王国权关于中美外交过程的回忆,也是中美外交过程的最为真实的再现。 我到华沙半个月后,按预定协议,中美第121次会谈就要正式开始了。那是1964年7月29日上午,我和助手林平、李连璧、钱永年和叶维贤走进了位于华沙市中心古色古香的梅希里维茨宫。中美谈判的特殊性在于:两国互不承认却互派大使在第三国谈判。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颇为奇特的,也是国际关系中的新创造。这一会谈是中美之间就有关问题申述各自看法、立场、观点的有效渠道。中美华沙谈判前后持续15年之久,前9年由王炳南大使担任首席代表,共谈了120次;我从第121次继续谈判到最后一次即1967年3月的第133次为止。此后,我被“文革”造反派揪回国内“审查”。中美建交后,华沙谈判随之成为历史。第121次谈判美方代表是柯约翰大使。我们在波兰外交部礼宾司长引荐下,在竖有中美双方小旗的谈判桌前相对而坐。柯约翰一字一句地照念他预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内容大致是为美国在印度支那和远东的侵略政策辩护,给他们插手越南、缅甸、柬埔寨的侵略行动戴上和平、义务的面具和花环,美化自己,反倒说我们支持越南、柬埔寨人民反侵略斗争是推行共产主义化。我当即斥问道:“大使先生,你说美国在东南亚的行为是为了尽某种义务,请问那是什么义务?又是谁赋予美国政府这种义务呢?这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与柯约翰是头一次交锋,我的反问引来他的凝视。我判断,美国也在摸我这个继任谈判者的底。柯约翰继续说:“我们的声明和照会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安全和利益。对世界事务,我们美国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立刻批驳说:“大使先生,难道美国把军舰和飞机派到我国台湾省和台湾海峡也基于这种考虑?众所周知,美国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远隔浩瀚太平洋万里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会影响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安全呢?恐怕台湾海峡的巨浪也拍不着美国的西海岸吧?倒是你们

浅谈外事礼仪论文大学论文

浅谈外事礼仪 组员:王欢, 卢东宁,代晓梅

目录 1.基本要求 (3) 1.1 慎重许诺 (3) 1.2 严守约定 (3) 2.尊重国际惯例 (3) 2.1 不必过谦 (3) 2.2 女士优先 (4) 3.个人形象 (4) 3.1 化妆 (4) 3.2 仪容 (4) 4.接触与交谈 4.1善于提问,虚心求教 (5) 4.2 机智与幽默 (5) 4.3 中外习惯差异 (6) 5.各国礼仪 5.1德国 (6) 5.2 法国 (6) 5.3其他国家 (7) 6.口译礼仪须知 (7) 6.1着装 (7) 6.2守时 (7) 6.3见面礼节 (8)

浅谈外事礼仪 1.基本要求 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1.1 慎重许诺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1.2 严守约定 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2.尊重国际惯例 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2.1 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外交学概论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 一、外交本质 广义: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活动 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 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 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 狭义: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 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 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二、外交定义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外交六要素 1.外交主体:一切外交行为中的行为者。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外交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外交活动中的核心部分。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外交主体。 2.外交客体:外交行为的对象。 3.外交基础:实际上指的是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 4.外交目的:指宏观的外交根本目标,外交总体的基本的意图。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主权是外交的根本目的。 5.外交方式:在外交活动中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具体方法。 6.外交范围:指定义外交时的具体涉及面。 第二章外交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对外交的制约 国内政治影响:1.统治阶级掌控本国外交 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 3.政局稳定牵制本国外交 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 国际政治影响:1.全球政治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外交 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外交 意识形态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 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标 3.意识形态涉及外交决策(影响决策者、决策模式、社会舆论) 军事制约因素:1.军事实力奠定外交后盾 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 3.军事行动波及外交行动 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交往 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的制约 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是外交的主题(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外交活动往往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篇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急需, [ 标签:中国外交,论文 ] 匿名回答:1 人气:311 解决时间:2009-11-02 11:11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以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为内涵,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底线,采取了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外交思路。在外交实践中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的外交工作,在民间一度被误解为只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老百姓似乎无关。但现在我们看到,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外交部不仅有了对外“开放日”,老百姓可以走进神秘的大厦去参观。而且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已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阅;外交部长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工作朝着“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方向迈进的

外交礼仪中的玄机

外交礼仪中的玄机 外交礼仪中的玄 涉外交际礼仪,也称外交礼仪,是指在长期的涉外交往中形成的国家或个人应遵行的行为规范。当今国际社会上通用的外交礼仪规范大部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国际交往习惯,甚至有些外交礼仪被写进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关于国旗、位序等有关条款。 外交礼宾是一项古老的事业,自国家产生以及国与国开始交往,就出现了一定的礼宾形式。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外礼宾做法,彼此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历史上的千百年间,是以实力论资排辈的。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盟会,弱小诸侯没有资格与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竟然没有真正的发言权。二战以后,国家主权平等才成为共识,外交礼宾上的“实力”原则,逐渐被抛弃。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各国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不论形式,还是规模,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外交实践中的礼宾往往通过多种形式加以体现,如迎送、会见、各种形式的宴请、招待会和晚会,为不同目的举行的仪式、庆贺、慰问、吊唁以至日常交往见面和谈话时的称呼、礼节和服饰等等。随着频繁的国际交往,外交礼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是在褪去神秘的面纱之后,在国际通用的礼仪背后,外交礼仪依旧是担任着传达一国政治信号的重要使命。 一、迎来送往体现一国态度 迎来送往是国家间元首和政府首脑需要举行的日常交往活动。许多国家形成带有各国特点的较为固定的做法,譬如我国现在的做法是派出部长级的陪同团团长到机场或车站迎接,同日或次日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或东门内大厅由主席或总理主持正式欢迎仪式。美国的做法是在白宫南草坪由总统主持欢迎仪式对十其他级别的来访者都应组织规格相当的迎送出席国际会议的代表主要由东道国组织迎送;参加国际组织常会的代表(如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代表)由有关国际组织的‘礼宾部门安排迎送’。 迎来送往,先冷后热,或先热后冷,或保持恒温都反映主宾之间的关系和一国的态度。建国初期,我国与朝鲜关系较为密切。为了在外交活动中展现中朝两国间的友谊,周恩来总理在1965年应邀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周年纪念活动,当金日成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抵达雅加达时,周总理本人作为客人也赴机场迎接,本文由论文联盟 https://www.360docs.net/doc/d0883085.html,收集整理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友好。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美方由卡特总统亲自在白宫南草坪主持欢迎仪式,这是

外交学概论

外交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外交学概论 第一节外交的界定 一、外交的本质 1、广义的外交“外交”的出处;“外交”的正式出现;经典解释;广义的外交及其特性。 2、狭义的外交的实质;经典释义;狭义外交及其共性;广义外交与狭义之比较研究。 3、外交的本质:广义外交的本质;狭义外交的本质。 二、外交的定义 l、外交的主体定义:学术界的共识;实际运作与特殊情况。 2、外交的客体定义:国际组织对原有定义的改变:外交实体的定义。 3、外交的基础一般定义:本书中的定义;外交惯例的作用。 4、外交的目的定义:外交的目的;国家利益定义及其重要性。 5、外交的方式经典解释:外交方式的内涵;和平的外交方式的多样性。 6、外交的范围外交的范围及其内涵:本书的界定。 第二节外交的发展 一、外交的萌芽 1、萌芽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与外交理论的空白;外交范围较为狭小;外交辅助对外战争;外交谋略倍受重视。 2、贡献使节制度:结盟制度:外交方式。 二、外交的形成 l、形成时期的特点外交制度基本形成:外交理论争相问世:外交范围有所扩大:秘密外交与强权外交成为外交的主旋律。 2、贡献外交人员职业化:外交行为规范化;外交活动集团化。 三、外交的定型 1、定型时期的特点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新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科技革命影响历史进程。 2、贡献外交范围扩大化;外交方式多样化;外交决策民主化;使节作用的淡化。 第三节外交学研究 一、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l、外交学的定位外交学的定位及研究对象;有关外交学研究对象的不正确认识:对“外交”的界定。 2、外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法学;交际学;外交史。 二、外交学的研究范围 1、现行的外交学研究范围以外交理论外交实务外交过程外交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围。 2、外交学范围的重新确定现行研究范围的片面之处;重新确定时的重点考虑因素:重新确定后的内容。 三、外交学的研究方法 1、阶级研究法定义:重要意义:正确态度。 2、经济研究法定义;经济研究法与阶级研究法的关系;正确态度。 3、比较研究方法定义;形式;正确态度。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00字论文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 落实“中国化”或“中国特色”。为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当代外交实践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以奠定牢固的实践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外交历史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和出发点,以中国外交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为素材。在总结外交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倡导中国式外交理念和价值观,这是实现外交学中国化的民族文化基础。 在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必须落实“系统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按照系统方法来全面地总结外交实践经验,构建完整的而不是片断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系统化还要求我们在大力发掘中国优秀思想宝库的同时,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开放性,充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外交学的积极成果,使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内涵更加深厚丰富。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必须符合“科学化”的要求,理论概念和范畴要十分严谨,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解释现象,预测未来,指导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构建,在研究程序上至少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念操作化、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外交学应当是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外包括西方的外交学著作还是中国已经面世的外交理论体系,多数更加注重的是外交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缺少高度的学理性、科学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格局。现阶段,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个国家利益集团的斗争暗流涌动,中国的外交布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特别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更是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要始终不渝地走好和平发展这条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要切实地维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会屈服于任何的外来压力。可以说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中国在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同美俄领导人会晤,为中国同美俄的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理念,抛弃冷战思维。中国同美俄等大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合作,开放合作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崛起中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往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永远行不通的,中国经济已然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但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与其他大国开展外交关系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就一定有信心赢得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其次,在与周边的外交关系上,中国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并不平静,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是目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导致周边地区的不安,“中国威胁论”依然在某些周边国家盛行。加之某些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挑拨,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能否和平发展还存有疑虑。然而,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方针,诚心诚意地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夯实睦邻关系的社会基础,终有一天会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

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研究

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研究 外交礼仪是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和环节,在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的推进下,作为国家间交往规范的外交礼仪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需求。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大地就已经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行为体与国际体系,诸侯国间频繁的交往促成了中国早期的外交礼仪和规范的产生,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中的重要成就,也是世界外交史中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论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先秦时期有关国家间外交礼仪的著作《仪礼》、《左传》以及其他传世文献的研读,以期提炼出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规范和原则,及其具有当代价值的精髓部分,从而得出有益启示,“以古为镜”,服务于当代中国外交。论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在对“礼”、“仪”、“礼仪”和“外交礼仪”这些概念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对文中所设立的“先秦”这一时间段进行界定,即诸侯林立,外交活动丰富活跃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第三部分从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外交礼仪的主要内容,外交礼仪所体现出的外交原则、惯例和机构设置,外交礼仪的变迁四个方面对先秦时期国家间的外交礼仪进行论析,详细阐述了构成先秦时期外交礼仪的四要素“朝、聘、会、盟”的具体仪节、特点及其演变。 第四部分对先秦时期外交礼仪所具有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通过与当代外交原则和惯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清晰、更深刻的体现出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对中国外交礼仪文化的影响,和当代外交对我国古代外交的吸收与继承。

中国外交 论文

当前国际局势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完整版)外交学概论整理

小马哥背死你(八) 一.外交与外事的关系(简答) 1.广义外交与广义外事 广义外交: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它们的领导下的半官方非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个人,通过会谈、谈判、访问,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广义外事:外事是中央政府、政党、议会、军队、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往活动。 关系:广义外交是广义外事的一部分。广义外事中不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称为外交。 2.狭义外交与狭义外事 狭义外交:外交是谈判的艺术。 狭义外事: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团体、个人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对外工作。 二.外交与武力的关系(简答) 1.武力是外交的后盾: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对另一国的谈判立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2.外交涉及武力的非暴力使用:包括武力威慑和武力威胁。这两者都不涉及武力的直接使用,而是通过表达使用武力的决心来增强本国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地位。 3.使用武力的全过程都需要外交:之前寻找盟友孤立对手,之中寻求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之后落实战后安排。 三.外交团(名解) 1.由同驻一国的所有外国外交官所组成 要求:由外交代表人员组成,不是由外交代表机关组成。 不包括使馆一般工作人员 不包括驻在国本国的外交官 不包括驻在国其他城市的领事官 (有些国家包括外交官的配偶和子女,有些国家只包括馆长)

四.政治庇护(名解) 请求整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请求准许居留。 给予政治庇护:他国接受上述逃亡者,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五.外交庇护(名解) 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 无论题目是外交庇护还是政治庇护,两个都要回答 六.人权的国际保护(简答) 1.人权的内涵:包括西方国家强调的“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2.为什么要保护人权:有些国家不能保护人权:战争、国力不足 有些国家不愿保护人权:种族歧视、屠杀 3.谁来保护人权:大国、邻国、国际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会) 七.全球化时代的外交 1.主客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数量增加;客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个人数量增加。 2.议程多样化:当今外交需要适应国家本质从领土国家向福利国家、从民族国家向世界国家的转变。任何一国都需要与国际社会一起努力,为解决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内、地区和全球化问题作出贡献,比如解决各种国内和国际冲突,防止大规模武器扩张,克服全球人口爆炸,毒品等问题。 3.国际制度时代:①当今外交日益受到国际组织的规范与制约 ②当今外交日益在国际制度中展开,催生一个多边外交大发展时代 ③当今外交日益围绕国际制度的创建和改革而进行 4.信息与科技革命时代:交通及通讯技术进步使得传统外交地位下降,首脑外交流行,穿梭外交、多变外交勃兴,催生公众外交的新现象。外交节奏加快。 5.民主化时代:①国内政治的民主化赋予了民众以及通过他们的议会代表一定外交权限。 ②现代交通及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民众日益见多识广,民众有可能对外 交事务有通盘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 ③一国外交政策的实施需要国民的理解与支持。 八.当代外交机关 1.当代外交机关包括专职外交执行机关、外交决策机关、常驻建交国的外交代表机关、常驻国际组织的外交代表机关、外交部门、外事部门以及领事部门 (2.外交决策机关:即一国最高决策机关,负责外交的决策与) 3.外交部门:一般叫外交部,具体负责外交政策的执行

关于中国外交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论文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80年代,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到现在,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80年代的三大任务。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就一直被确定为争取世界和平,中国更加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升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并称其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三、建国初期,中国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朗,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则突出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化上。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风格有了切实的变化,更具务实性。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客观估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国际局势变化微妙,当下的国际是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为主轴的,各国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着竞争与合作。在利益之间的竞争中,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利益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攻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地位。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要想在国际潮流中站稳脚就必须发展强大的经济实体,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才能使自立于强国之林。 关键词: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对多极化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仍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地区之间特别是中东地区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核危机的存在这一切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依然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国际社会的安全。目前的国际热点不少,而且有增多之势,如非洲之角形势、伊朗—美国关系、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在东欧几个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等。 大国关系的调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磋商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共识和利益汇合点增多了,共同利益也相应拓宽了。各大国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同时还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经济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内容。因此,大国关系的调整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