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1. 导论

2.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

第一篇总论

3.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

4. 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5.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第二篇

成本核算

第三篇

成本计划与控制

7. 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8. 标准成本法

9. 责任成本制度

第四篇

成本报表与分析

10. 成本报表

11.成本分析

12. 其他行业成本计算

13. 作业成本法

14. 物流成本 15. 质量成本会计

第五篇

成本会计专题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幻灯片9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一)加强成本控制

(二)分清部门责任

(三)提供决策依据

(四)简化成本核算

幻灯片10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

采用标准成本法,必须首先明确成本标准。

按制定标准的水平高低,将标准成本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按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时间,将标准成本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当期标准成本。

幻灯片11

(一)按标准制定水平的高低分类

■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1. 理想标准成本。

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

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

2. 正常标准成本,称可达到标准成本。

它是以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成本。

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幻灯片12

(二)按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时间分类

■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当期标准成本。

1. 基本标准成本。

它是以某一年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

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应用。

2. 当期标准成本。

它是以当期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标准。

这种标准被人们认为从成本控制角度看,比基本标准更为可行。

幻灯片13

■实际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为使标准成本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通常以当期标准和正常标准结合形成的当期正常标准为依据制定标准成本。

幻灯片14

四、标准成本的制定

谁来制定标准成本?由财会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具体的生产经营部门等共同研究制定,尽量吸收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标准的制定。

标准成本计算的一般公式:

标准单位成本

标准单耗(用量标准)

标准单价(价格标准)

×

=

分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

幻灯片15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材料的价格标准

单位产品用量标准

=

×

1. 单位产品用量标准。它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标准用料的数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数量、加工中必要的损耗和允许产生废品所消耗的数量。

2.材料单价标准。包括购价和运杂费等。

幻灯片16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P190)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

小时工资率标准

=

×

■它是计时工资制度下的标准成本计算公式。

1.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它是效率指标,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工作时间,包括加工产品所用工时、必要的辅助工时和允许产生废品所耗用工时。

2. 小时工资率标准。它是一定期间预计工资总额与标准总工时的比率。

幻灯片17

(P190)

一定期间预计支付生产人员工资总额

小时工资率标准

=

标准总工时

标准总工时=预算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代表本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预算总工时,是产能标准工时、该期间有效生产工人工时。

■在计件工资制下。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就

是计件工资单价。

幻灯片18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分配率标准

(P190)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

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标准

1.

=

×

一定期间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其中:

标准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率

=

该期间标准总工时(或机器工时)

(P191)

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标准单位产品工时

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

2.

=

×

其中:

一定期间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标准小时固定

制造费用率

=

该期间标准总工时(或机器工时)

■采用完全成本法,要制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制定这一标准成本。

幻灯片20

●P191[例8-1]某企业计划期的产能标准工时为3000小时,直接人工工资总额为18000元,变动制造费用预

算总额为1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5000元。假定该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的直接人工的定额工时为75小时;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为20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25元。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计算如下:幻灯片21

表8-1 甲产品标准成本表

成本项目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25 元/千克20千克500元

直接人工 6 元/工时75 工时450 元

制造费用 4 元/工时75 工时300 元

固定制造费用 5 元/工时75 工时375 元

单位成本- - 1625 元

幻灯片22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标准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是不利差异、超支差异,用“+”号表示,亦称逆差。

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是有利差异、节约差异,用“-”号表示,亦称顺差。

幻灯片23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计算成本差异,揭示各种成本差异的形成原因和经济责任,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不利差异和对有利差异形成的因素及时总结推广,以巩固成本控制的成果。

幻灯片24

一、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的通用模式

采用差额计算法(连环代替法的简化形式)

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

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

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

其中:

①数量差异= ×(

标准单价

实际投产量

实际单耗

标准单耗

)

×

标准单价

实际投产量

实际单耗

实际单价

②价格差异=

×

(

)

×

幻灯片25

●式中:

●(1)没有考虑产量的变动的影响

实际投产量

本期完工量

期末在产品量(约当量)

期初在产品量(约当量)

=

+

在成本一次投入时,用在产品实际数量;在成本陆续投入时,用在产品约当产量。

(2)

单耗:材料单耗、单位产品工时

单价: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率

(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用上列公式,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有其独特之处。

幻灯片26

标准总成本=标准数量×标准单价

实际总成本=实际数量×实际单价

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

其中:

①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②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投产量下的实际数量和标准数量。

幻灯片27

西方标准成本制度中差异计算与分析的通用模式是:

(1)实际价格AP×实际数量AQ (1)-(2)=价格差

(2)-(3)=数量差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

(2)标准价格SP×实际数量AQ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

(1)-(3)总差异

(3)标准价格SP×标准数量SQ

幻灯片28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 =标准数量×标准单价 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 =实际数量×标准单价 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 幻灯片29

(一)两差异分析 材料用量差异

=(实际消耗量-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输入法)

= 实际购入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输出法)

=实际消耗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幻灯片30

● 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应由采购部门负责。

● 材料用量差异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如由于购进的材料质量不合要求而导致的差异,则应由采购部门

负责。 幻灯片31

● P192[例8-2] 某企业本期生产领用A 种材料520千克,生产甲产品200件,每件的标准用量2.5千克,A

材料每千克标准价格5元。 ● 材料用量差异

● =(520-200×2.5)× 5

● =(200×2.6-200×2.5)× 5=+100(元)(不利)

● P193[例8-3] 某企业购进B 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实际价格为5.8元,标准价格为5.6元。 ● 材料价格差异

=1000×(5.8-5.5)=+200(元) (不利差异) 幻灯片32

● (二)三差异分析

● 某些加工企业如纺织、化学、钢铁、橡胶制品等生产企业中,是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几种材料按一定比

例一起投入生产使用。由于不同原材料的单价不同,如果实际配料结构与标准配料结构发生差异,对直接材料成本会产生影响,就会有直接材料的结构差异或组合差异。 ● 材料数量差异需进一步分成材料结构差异和产出差异。 须先计算标准结构的平均单价和实际结构的平均单价。 幻灯片33

实际耗用材料 总成本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材料标准总成本

西方标准成本制度的差异计算与分析,通常是先 计算价格差异,后计算数量差异;我国却是先计算 数量差异[(2)-(3)],后计算价格差异[(1)

-(2)]。顺序不同,实质一样。

直接材料

总差异

=

∑(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

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之和

标准结构平均

标准单价

=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标准单价)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标准单价

=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实际单价

=

幻灯片34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材料标准耗用总量

×

产出差异 =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

结构差异 =

按标准单价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

按实际用量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

=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

×

价格差异 =

幻灯片35

●P194[例8-4] 某公司生产的甲产品有A、B、C三种材料混合组成,每千克混合材料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的

资料如表8-2所示。

●根据标准,每10kg混合材料应产出甲产品5kg。

●该企业本期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800kg,所耗用混合材料的实际成本(假设本期材料实际购入量全部投入

生产)如表8-3所示。

●要求:根据资料进行直接材料的两差异和三差异分析。

幻灯片36

表8-2 每千克混合材料的标准成本

材料名称价格标准(元/kg)混合用量标准(kg)标准成本(元)

A 4 0.3 1.2

B 3.2 0.5 1.6

C 2 0.2 0.4

合计- 1 3.2

表8-3 混合材料的实际成本

材料名称实际单价(元/kg)混合用量(kg)金额(元)

A 3.8 3300 12540

B 3.5 4850 16975

C 1.8 1850 3330

合计- 10000 32845

幻灯片37

●标准结构的单位产品平均标准单价=3.2×10÷5=6.4

● 1. 总差异。

总差异=32845-(4800×6.4)=2125(元)(超支)

实际产量应耗混合材料的标准数量

4800

50%

=

= 4600×10/5=9600(kg)

标准产出率 = 5kg/10kg =50%

幻灯片38

2. 两差异分析。

B:4850×(3.5-3.2)=+1455(元)

C:1850×(1.8-2)=-370(元)

价格差异合计=-660+1455-370=425 (元)(超支)

(2)材料用量差异:

A:(3300-4800×2×0.3)×4=+1680(元)

B:(4850-4800×2×0.5)×3.2=+160(元)

C:(1850-4800×2×0.2)×2=-140(元)

价格差异合计=1680+160-140=+1700 (元)(超支)

总差异=425+1700=2125

幻灯片39

3. 三差异分析。

实际耗用材料总成本

直接材料

总差异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材料标准总成本

=

= 32845-(4800×6.4)=2125(元)(超支)

幻灯片40

∑(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

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之和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

单价

=

0.3×4+0.5×3.2+0.2×2

1

=

= 3.2(元)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标准单价)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

单价

=

3300×4+4850×3.2+1850×2

10000

=

= 3.242(元)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

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实际单价

=

= 3.2845(元)

3300×3.8+4850×3.5+1850×1.8

10000

=

幻灯片41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材料标准耗用总量

×

产出差异 =

= (10000-4800×2)×3.2 =+1280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

结构差异 =

= 10000×(3.242-3.2)

= 32420-10000×3.2=+420 (超支)

材料实际耗用总量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单价

×

价格差异 =

= 10000×(3.2845-3.242)= 425 (超支)

总差异= 1280 +420+425 = 2125(超支)

幻灯片42

总差异= 1280 +420+425 = 2125(超支)

幻灯片42

三、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差异,是实际产量的实际直接人工与标准直接人工之间的差额。

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实际工资率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总成本差异=实际直接人工总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总成本

其中:实际投产量=完工产品量 +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幻灯片43

●直接人工差异分析的方式有两差异分析、三差异分析。

●(一)两差异分析

人工效率差异=

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时

×

×

=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

实际工资率

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

×

×

工资率差异=

=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幻灯片44

●工资率差异应由安排工人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

●人工效率差异应根据具体原因来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

幻灯片45

(二)三差异分析

将人工效率差异分解为人工结构差异和人工产出差异。

其产生是由于在企业中一种产品往往要由不同等级的工人来完成,而不同工资等级的小时工资率是不同的。在一定量的总工时中,不同等级的工人完成工时所占比重的变化,也会发生成本差异。

幻灯片46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直接人工标准总成本直接人工

总差异

=

∑(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之和

标准结构平均

标准工资率

=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标准工资率

=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实际工资率

=

幻灯片47

实际工时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时

×

产出差异 =

实际工时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

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的实际混合成本 按实际工时计算的标准混合成本

=

实际工时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

×

幻灯片48

● P196-198 [例8-7]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的每个工时的人工混合成本的比例及其标准成本资料如表8-4所示。 ● 本期甲产品实际产量为4800千克。所耗用的混合人工的实际成本如表8-5所示。 ●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人工差异额。 幻灯片49

表8-4 每工时混合人工的标准成本

工资等级 工资率标准(元/小

时)

混合用量标准(小时)

金额(元)

6级 10 0.3 3 5级 8 0.5 4 3级 5 0.2 1 合计

-

1

8

表8-5 混合人工的实际成本

工资等级 实际工资率(元/小

时)

实际用量(小时)

金额(元) 6级 10.25 600 6150 5级 7.95 1080 8586 3级 5.25 440 2310 合计

-

2120

17046

幻灯片50

1. 计算直接人工总差异。

实际耗用的人工总成本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人工标准成本

结构差异 =

工资率差异 =

差异总额=

= 17046-(3.2 × 4800)= +1686(元)

幻灯片51

2. 两差异分析。

(1)计算各等级人工工资率差异:

6级:600×(10.25-10)= +150(元)

5级:1080×(7.95-8)= -54(元)

3级:440×(5.25-5)= +110(元)

工资率差异合计=150-54+110=+206 (元)(超支)

(2)计算各等级人工的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4800/2.5=1920(小时)

6级:(600-1920×0.3)×10=+240(元)

5级:(1080-1920×0.5)×8=+960(元)

3级:(440-1920×0.2)×5=+280(元)

效率差异合计= 240+960+280= +1480 (元)(超支)

总差异=206+1480= +1686

幻灯片52

3. 三差异分析。

实际直接人工总成本

直接人工

总差异

按实际产量计算的直接人工标准总成本

=

= 17046-(3.2 × 4800)= +1686(元)

幻灯片53

∑(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之和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

资率

=

10×0.3+8×0.5+5×0.2

1

=

= 8(元)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

=

2120

=

≈ 7.943396(元)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

实际结构平均

实际工资率

=

600×10.25+1080×7.95+440×5.25

2120

=

≈ 8.040566(元)

幻灯片54

实际工时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时

×

产出差异 =

=(2120-4800/250%)×8

=(2120-1920)×8 = +1600

实际工时

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

结构差异 =

= 2120×(7.943396-8)

= 16840-2120×8 = -120 (节约)

实际工时

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结构平均实际工资率

×

幻灯片55

四、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费用率 =标准工时×标准费用率

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位产品工时×实际费用率 =实际工时×实际费用率

总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其中:实际投产量=完工产品量 +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其中: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费用率

开支差异=实际工时×(实际费用率-标准费用率) 幻灯片56

P198 例:某企业本月份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如表8-6所示。 表8-6 变动制造费用弹性预算表

项目 每小时耗费 机器工作小时

8000

9000 10000 11000 间接人工(元) 1.5 12000 13500 15000 16500 润滑剂(元) 1 8000 9000 10000 11000 动力(元) 0.5 4000 4500 5000 5500 合计

3

24000

27000

30000

33000

幻灯片57

● 该月份正常工作量应完成10000机器小时,应完成产量5000件(每件产品需用2机器小时)。本月月初在

产品10件,完工产品4595件,月末在产品20件,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实际耗用9000 机器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7400元,其中:间接人工14000元,润滑剂8000元,动力费4800元。 ●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本月投产量=4595+(20-10)×50%=4600(件) 幻灯片58

标准总成本:4600×2×3= 27600

实际总成本:4600 × × = 27400 总差异:27400 -27600 = -200 工资率差异 =

=2120×(8.040566-7.943396)≈ 206

总差异= 1600-120 + 206 = 1686(超支)

9000 4600

27400 9000

● 效率差异=4600×( -2)×3=-600

● 开支差异=4600× ×( -3)=+400

幻灯片59

表8-7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表 明细项目

实际发生额 按标准工时计算 按实际工时计算 差异合计

效率差异

开支差异

(1)

(2) (3) (1)-(2) (3)-(2) (1)-(3) 间接人工 14000 13800 13500 +200 -300 +500 润滑剂 8600 9200 9000 -600 -200 -400 动力 4800 4600 4500 +200 -100 +300 合计

27400

27600

27000

-200

-600

+400

幻灯片60

● 五、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与 ● 分析

●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实际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 ● 两种方法:两差异法(两分法)和三差异法(三分法)。 ● 两差异法(两分法),将总差异分为预算差异和产量(产能)差异。

三差异法(三分法)将总差异分为开支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 幻灯片61 1. 两差异法

预 算 差异 (价差)

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

(1) = -

9000 4600

9000 4600

27400 9000

4600×2×3

9000×3

(产能差异、量差)

(2)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标准单位产品工时

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

预算总产量

实际总产量

×

×

=(

(3)

实际产量实际发生额

实际产量标准发生额

总差异 =

= (1)+(2)

= 实际-预算 + 预算-标准

价差

量差

幻灯片62

●P200 [例8-8] 某企业本月份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50000元,生产C产品,每件标准工时4小时,月生

产能力为2500件,预计应完成机器工时10000小时;本月月初在产品20件,完工产品2405件,月末在产品10件,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实际耗用9640机器小时,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49500元,计算与分析有关差异及总差异。

●本月投产量=2405+(10-20)×50%=2400(件)

● 1. 预算差异=49500-50000=-500

● 1

● 2. 产能差异=(2500-2400)×4× = +2000

3. 总差异=49500-2400×4×5 = +1500

50000

10000

幻灯片63

2. 三差异法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开支差异

(预算差异、价差)

(1)

(2)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预算(产能)总工时

实际总工时

标准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率

=(

×

标准单位产品工时

实际投产量

实际单位产品工时

效率差异

(3)

标准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率

=

×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总差异 =

= (1)+(2)+(3)

量差

幻灯片64

例:沿用前例的资料

(1)预算差异 = 49500-50000 = -500

(2)能力差异 = ( 10000-9640 ) ×5 = +1800

(3)效率差异 = 2400×(-4)×5= +200

总差异 = 49500-2400×4×5

= -500 + 1800 +200= +1500

2000

9640

2400

幻灯片65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一、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置

在标准成本法下,要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和成本差异账户。

1.按大的成本项目设置差异账户。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账户。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不设置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账户。

标准成本法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1. 导论 2.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 第一篇总论 3.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 4. 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5.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6.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第二篇 成本核算 第三篇 成本计划与控制 7. 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8. 标准成本法 9. 责任成本制度 第四篇 成本报表与分析 10. 成本报表 11.成本分析

12. 其他行业成本计算 13. 作业成本法 14. 物流成本15. 质量成本会计 16. 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第五篇 成本会计专题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中,当材料节约时应() A借记有关差异账户B贷记有关原材料账户C贷记有关成本账户D贷记有关差异账户2、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公式() A材料用量差×实际价格B材料用量差×标准价格 C材料价格差×实际用量D材料价格差×标准用量 3.由于实耗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引起的工资成本差异,称为() A.人工效率差异B.工资率差异 C.生产成本差异D.生产能力差异 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分析类似于()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材料成本差异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5.在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时,其中的数量标准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而价格标准则是指() A.销售量标准 B.制造费用预算标准C.生产状况标准 D.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6.人工效率差异账户的借方余额表明() A. 标准工时超过实耗工时 B. 实耗工时超过标准工时 C.标准工资率和标准工时超过实际工资率和实耗工时 D.实际工资率和实耗工时超过标准工资率和标准工时 7、下列不影响人工效率差异的因素是() A、实际工资率 B、标准工资率 C、实际工时 D、标准工时 8、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称为() A、开支差异 B、效率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D、能量差异 9、一经选定作为标准成本,多年保持不变,称为() A、理想的标准成本 B、基本的标准成本 C、正常的标准成本 D、不属于标准成本 10、如果标准工时为80小时,实耗100小时,标准工资率每小时5元,实际工资率每小时3元,则人工效率差异应为() A、100元(有利差异) B、200元(有利差异) C、100元(不利差异) D、60元(不利差异) 11、一般说来,应对直接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劳动人事部门 D.计划部门 12、如果直接人工实际工资率超过了标准工资率,但实际耗用工时低于标准工时,则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的性质是()。 A.效率差异为有利;工资率差异为不利B.效率差异为有利;工资率差异为有利 C.效率差异为不利;工资率差异为不利D.效率差异为不利;工资率差异为有利 二、多项选择题 1.产品标准成本的构成包括()。 A.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C.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D.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E.标准工时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成本管理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试题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第一部分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重点内容回顾】 分类标准类别制定思路说明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理想标准成本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 想价格、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 能力利用水平 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不宜作为考核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 考虑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损耗和低效率 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 按适用期现行标准成本 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 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 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基本标准成本 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 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 标准成本 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 化 【典型题目演练】 【2016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修订产品基本标准成本的情况有()。 A.产品生产能量利用程度显著提升 B.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改进 C.产品主要材料价格发生重要变化 D.产品物理结构设计出现重大改变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以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因此选项CD是答案;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因此选项AB不是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中,不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有()。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 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D.工资调整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所以选项A是重要原材料价格的重要变化,选项D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是需要修订的。选项BC不需要修订。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 B.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经常在制定标准成本时被采用的是()。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2.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差异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称为() A.效率差异 B.耗费差异 C.闲置差异 D.能量差异 3.在日常实施成本全面控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作为控制重点,该项成本控制原则是指()。 A.全面控制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C.讲求效益原则 D.例外管理原则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前提和关键的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 C.成本差异的分析 D.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5.根据一般应该发生的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A.理想标准成本 B.稳定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6.与预算成本不同,标准成本是一种()。 A.总额的概念B.单位成本的概念 C.历史成本D.实际成本 7.无论是哪个成本项目,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都需要分别确定两个标准,两者相乘即为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这两个标准是()。 A.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 B.价格标准和质量标准 C.历史标准和用量标准 D.历史标准和质量标准 8.成本差异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A.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B.纯差异和混合差异 C.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D.可控差异和不可控差异

9.由于特定成本项目的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导致的成本差异称为()。 A.价格差异 B.价格差 C.数量差异 D.用量差 10.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 A.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B.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 C.预算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 D.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差 11.标准成本法下,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期末结转时,本月发生的各成本差异,应转入()。 A.生产成本科目 B.产成品科目 C.产品销售成本科目 D.管理费用科目 12.某企业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其中A材料价格标准为3元/千克,数量标准为5元/件,B 材料价格标准为4元/千克,数量标准为10元/件,则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A.15元 B.40元 C.55元 D.65元 13.下列变动成本差异,无法从生产过程中找到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直接人工耗费差异 14.固定制造费用的的能量差异应()。 A.质量控制部门 B.相关管理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15.材料价格差异一般由()负责。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工程技术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向不利方向转化。 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E.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下列各项中,能够造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是()。

财务管理章节练习_第14章标准成本法

章节练习_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其中的“标准成本”的含义是()。 A、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 B、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C、预算产量的标准成本 D、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 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称为()。 A、理想标准成本 B、现行标准成本 C、基本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3、 依据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4、 甲公司制定成本标准时采用基本标准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B、操作技术改进,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 C、市场需求增加,机器设备的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D、技术研发改善了产品性能,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 5、 甲公司是一家日用品生产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按正常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下一年度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为10元/公斤,运输费为2元/公斤,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为3%,原材料入库后的储存成本为1元/公斤,该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为()元。 A、 B、 C、 D、13 6、 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 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7、 二因素分析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在三因素分析法中被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一、标准成本及其种类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特点] 1.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用科学方法制定的。 2.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1.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闲置等因素,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它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当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时,它可以在较长一段时期采用。 3.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它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

(三)标准成本的作用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可以为企业实施例外管理提供依据 ◆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 ◆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组成,因而应按照这些成本项目的特点分别制定其标准成本。其基本形式是数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从而得到各有关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可以分别根据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以及制造费用的标准工时和标准分配率来具体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最好满足这样的要求:标准成本的实现既非轻而易举的,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标准成本也应做相应的修订。 制定标准成本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标准先进 标准成本应制定在较为先进的水平上,以激励职工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2.考虑未来 制定标准成本不仅要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还应预测未来经济情况及其他各有关因素的变动。 3.多方参与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不仅需要管理者参与,还应让标准成本的执行者参与,以充分发挥标准成本的激励作用。 (1)直接材料标准的制定 材料数量标准:应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生产中必要的损耗、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废品所需用的材料等,应根据设计的要求正确地确定,按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2020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试题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含答案解析)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2.下列情况中,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是()。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 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 3.在确定直接人工正常标准成本时,标准工时不包括()。 A.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时间 B.必要的工间休息 C.每日例行设备调整时间 D.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用的工时 4.甲公司是制造业企业,生产A产品,基本生产工人人数为20人,生产工人每月工作2 5.5天,每天工作8小时,出勤率为98%,生产工人平均总月薪36000元,该产品的理想的作业时间为1.5小时,设备调整时间为0.3小时,工间休息0.1小时,其他必要间歇0.1小时。单位产品直接人

工标准成本是()元。 A.20 B.18 C.36 D.9 5.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是()。 A.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B.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C.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6.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 B.(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7.某公司只生产销售A产品,A产品本月实际生产800件,实际使用工时1600小时,支付工资8000元;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是12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3小时。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为()元。 A.3200 B.-1600 C.1600 D.-3200 8.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件,企业生产能量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5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该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A.100 B.150 C.200 D.300

第十章 标准成本法

第十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2.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 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 以上任何两种差异 3. 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B.重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化 C.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变化 D.市场变化导致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4. 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A.采购数量 B.入库数量 C.领用数量 D.耗用数量 5.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6. 标准成本是一种()。 A.机会成本 B.历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预计成本 7. 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是()。 A. 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 B. 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 C. 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 D.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脱离预算金额而形成的差异 8. 本月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该产品A 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标准价格为45元,其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 A.360000元 B.320000元 C.200000元 D.-160000元 9. 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A.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B.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产生后,很快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前苏联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额(成本)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前苏联引入定额(成本)法。 幻灯片8 一般认为,标准成本法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幻灯片9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一)加强成本控制 (二)分清部门责任

{推荐}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 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二)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三)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四)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内容 历年考情分析: 本章论述了广义的收益分配与管理,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近3年的考试平均分为16分,本章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第一节收益与分配管理概述 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讨论对企业收入和净收益的广义分配。 【2010单选】企业的收益分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收益分配的是()。 A.企业收入的分配 B.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C.企业产品成本的分配 D.企业职工薪酬的分配 【答案】B 【解析】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一、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 1、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 2、企业再生产的条件、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措施 3、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收益分配的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的原则。 三、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 (一)收入管理 (二)成本费用管理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会计——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 1.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指单位()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 实际人工工时 B 定额人工工时 C 预算人工工时 D 正常人工工时 2.计算数量差异要以()为基础。 A 标准价格 B 实际价格 C 标准成本 D 实际成本 3.材料价格差异通常由()负责。 A 财务部门 B 人事部门 C 生产部门 D 采购部门 4.递延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 A 标准成本 B 定额成本 C 实际成本 D 计划成本 5.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叫做固定制造费用()。 A 开支差异 B 效率差异 C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D 数量差异 二、多项选择 1.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A 理想标准成本 B 正常标准成本 C 现实标准成本 D 定额成本 E 历史成本 2.构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本因素有()。 A 效率差异 B 耗用差异 C 用量差异 D 价格差异 E 时间差异 3.影响人工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 A 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 B 生产工艺过程 C 原材的质量 D 设备的状况 E 资金状况 4.成本差异按成本的构成可以分为()。 A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B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C 价格差异 D 数量差异 E 制造费用差异 5.为了分别核算不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账户。 A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B固定制造费用数量差异C固定制造费用价格差异 D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E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三、计算分析题 1.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1000件,耗用A材料90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2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210元,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10千克A材料。 要求: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 2.中盛公司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5000元,预算工时为2000小时,实际耗用工时14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5600元,标准工时为2100小时。 要求: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3.利用前两题的计算结果,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成本管理会计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案例题 1、实际成本法下利润表 2009年4 月单位:元主营业务收入 1 020 000 主营业务成本 期初存货82350 加:本月生产费用1136000 减:期末存货366350 852 000 毛利168000 实际成本法下的资产负债表 2009 年4 月30日单位:元原材料56000 应付账款593600 产成品366350 实收资本100000 其他资产1039250 留存收益768000 合计1461600 合计1461600 标准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2009 年6 月单位:元主营业务收入 1 020 000 主营业务成本 期初存货81740 加:本月生产1072000 减:期末349740 804000 毛利216 000 加: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400(F)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25000(F)27 400 减:材料数量差异30000(U) 材料价格差异35000 (U) 人工效率差异15000(U) 工资率差异8250 (U)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900(U)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2250(U) (91400) 152000

标准成本法下的资产负债表 2009 年4 月30日单位:元原材料56000* 应付账款593600 产成品349740 实收资本100000 其他资产1039250 留存收益750390** 合计1444990 合计1444990 * 该金额包括1000元未摊销到产品成本中去的材料价格差异。 ** 注意因为期初产成品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期初留存收益也需要调整。 材料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80000×4-350000)×1=30000元(U) 价格差异=(1-1.1)×360000=36000 元(U) 人工成本差异: 人工效率差异:(80000×2-165000)×3=15000(U) 工资率差异:(3-3.05)×165000=8250( U)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效率差异=(80000×1.5-116000)×0.6=2400(F) 耗费差异=(0.6-0.60775862)×116000=900(U)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产量差异=(80000-70000)×2.5=25000 (F) 预算差异= 175000-177250=2250(U) 2、在实际成本法下,该公司的利润为168000元,而在标准成本计算法下,该公司的利润为152000 元,相差16000元,其原因是因为本期产生的差异全部在本期利润表中扣除,如果将本期发生的总差异64000 元在销售产品与未销售产品之间分配,即本期销售60000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差异为48000元( (64000÷80000)×60000)。而16000元的差异正是48000 元与64000 元之间的差异。 3 标准成本法比较好,有利于揭示和分析各项差异。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中,()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A.依法分配原则 B.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C.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D.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2.销售预测的非数量分析法不包括()。 A.函询调查法 B.推销员法 C.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D.趋势预测分析法 3.通常情况下,下列成本不可以作为定价基础的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制造成本 D.完全成本 4.处于企业成本与费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重点内容的是()。 A.厂部的成本费用管理 B.班组的成本费用管理 C.车间的成本费用管理 D.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管理 5.以下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广告费用 B.职工培训费 C.直接材料 D.房屋租金 6.本月生产甲产品1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20元。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2.5公斤,标准价格为每公斤18元,其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元。 A.-9000 B.-10000 C.90000 D.10000 7.某企业本月预计生产A产品10400件,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元,其中A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以下计算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2800元的超支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43200元的超支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46000元的超支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43200元的节约差异 8.以下不属于流程价值分析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作业 B.改进作业 C.增加高效率增值作业的比率 D.消除非增值作业 9.某企业内部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4000件,单位成本200元,实际产量4500件,成本160元,则该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节约率为()。 A.20% B.11.1% C.9.8% D.10.1% 10.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A.股东因素 B.公司因素 C.法律因素 D.债务契约因素 11.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2.以下关于企业公司收益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也可以分配利润 B.企业在提取公积金前向股东分配利润 C.公司的初创阶段和衰退阶段都适合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D.只要有盈余就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13.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以上任何两种差异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练习题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准成本与预算成本的不同点在于()。 A、是一种总额的概念 B、是一种单位的概念 C、是预算总成本 D、是一种计划成本 2、在标准成本控制下的成本差异是指()。 A、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B、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C、预算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D、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3、某公司全年需甲材料50000千克,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25元,单位材料年均变动性储存成本10元,则经济批量为()。 A、400千克 B、500千克 C、600千克 D、700千克 4、企业某部件的年需要量为72000个,其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4元,平均每次订货成本为40元,则该部件的经济采购批量为()。 A、1200 B、120 C、849 D、85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前提和关键的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分析 C、成本差异的计算 D、成本差异帐务处理 6、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预算差异 B、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立简单条件下的采购经济批量控制模型必备条件的是()。 A、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 B、不存在商业折扣 C、一批内不存在分次到货 D、不生产多品种 8、标准成本控制的重点是()。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C、成本控制 D、成本差异帐务处理

9、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标准成本是()。 A、理想标准成本 B、宽松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10、下列属于用量标准的是()。 A、材料消耗量 B、小时工资率 C、原材料价格 D、小时制造费用 11、与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批次成正比的成本是()。 A、调整准备成本 B、单位储存成本 C、缺货成本 D、储存成本 12、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分析计算各成本项目价格差异的用量基础是()。 A、标准产量下的标准用量 B、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 C、标准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D、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采购经济批量控制必须考虑的相关成本有()。 A、变动性订货成本 B、变动性储存成本 C、准备成本 D、订货成本 E、储存成本 2、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C、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D、成本差异的分配 E、成本预算的编制 3、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分解为()。 A、开支差异 B、生产能力差异 C、效率差异 D、预算差异 E、能量差异 4、在实务中,贯彻成本控制的例外管理原则时,确定“例外”的标志有()。 A、重要性 B、一贯性 C、可控性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收益和分配管理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A.对企业的收入进行分配B.对企业的净利润进行分配C.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 D.以上三者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5000件,目标利润总额为1000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256250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根据上述资料,运用目标利润法测算的单位甲产品的价格应为( )元。A.71.25 B.75C.80.25 D.81.5 【正确答案】B 3.按照边际分析定价法,当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均可微时()。A.边际利润为0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B.边际利润大于0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C.边际利润最大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D.边际利润为1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按照微分极值原理,如果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边际利润等于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么,利润将达到最大值。此时的价格就是最优销售价格。 4.企业在销售某种产品时标明“原价300元,现促销价180元”,这属于()。 A.折让定价 B.双位定价 C.尾数定价 D.声望定价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双位定价,是指在向市场以挂牌价格销售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价来促销的一种定价方法。比如:某产品标明“原价158元,现促销价99元”。 5.成本按其性态可划分为( )。A.约束成本和酌量成本B.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C.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D.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和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性态通常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6.下列属于半固定成本的是()。A.固定电话座机费B.职工的基本工资C.检验员工资D.累进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成本项目就属于这一类。选项A属于半变动成本,选项B 属于延期变动成本,选项D属于曲线变动成本。 7.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账户分析法 C.工业工程法 D.合同确认法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8.利用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和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和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和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选项A是三差异分析法下产量差异,选项C是三差异分析法下效率差异,选项D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耗费差异。 9.作业成本管理中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的途径属于()。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减少 D.作业共享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作业减少,是指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因此本题应选C。 10.某公司某部门的有关数据为:销售收入5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30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

2020注会cpa财务成本管理章节考点试题:标准成本法含答案

2020注会cpa财务成本管理章节考点试题:标准成本法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若人工效率差异为1500元,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则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元。 A、300 B、200 C、150 D、450 2、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标准成本系统中,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指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市价

B、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C、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则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D、利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时,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根据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3、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各成本差异的计算式子,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实际产量×单位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C、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D、材料价格差异 5、本月生产甲产品1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000公斤,A材料实际价格为每公斤20元。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2.5公斤,标准价格为每公斤18元,其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元。 A、-9000 B、-4000

注册会计师_财务管理(2020)_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

历年考试情况 本章是考试中较为重要的章节,内容独立性较强。主要考核标准成本的种类、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等内容。考试形式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也有涉及。考试分值预计5分左右。 知识点考核年份 标准成本种类2012、2014、2016、2018 标准成本制定2013、2014、2015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2012、2014、2016、2019 变动成本差异责任归属2013、2014、2015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2012、2013、2015、2016、2017、2018、2019 本章知识体系 【知识点】标准成本的概念和种类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项目相关说明 标准成本概念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是一种应该发生的成本 标准成本用途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以及存货和销货成本的计价 【提示】标准成本与估计成本都是预计成本,但是估计成本主要体现可能性,确定产品销售价格时使用。 标准成本具体有两种含义: 1.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2.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提示】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 【例题·多选题】(2018年)下列各项中,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有()。 A.生产工艺变化 B.产品物理结构变化 C.需求导致价格变化 D.重要原材料价格变化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生产的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予以修订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例题·多选题】(2014年)甲公司制定产品标准成本时采用现行标准成本。下列情况中,需要修订现行标准成本的有()。 A.季节原因导致材料价格上升 B.订单增加导致设备利用率提高 C.采用新工艺导致生产效率提高 D.工资调整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在这些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