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和它们的决定因素及区别。重点与难点是音调、响度、音色的决定因素及区别。

首先以音乐课时唱的调不同引出音调。让学生知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然后让学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首先用橡皮筋两根,一根紧一根松。让学生拨动这两根,看振动情况及听音调的高低。可以得出结论:橡皮筋紧时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再用尺子探究音调,能够得出尺子伸出桌面短时,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伸出长时,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学习响度时以我们平常说话和听音乐为例,引出响度。让学生知道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然后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在鼓面上放些碎纸片,用不同的力去敲击。看纸片振动幅度及听到声音的响度。得出结论:响度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响。结合生活让学生知道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也越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调和响度,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例。如老鼠和牛,男生和女生,女高音为男低音伴唱等为例,说明音调和响度。

最后以我们打电话能够听出是谁为例引出音色,及我们平常能够区分那一种声音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为例再次引出音色。并让

学生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由材料和形状决定。以生活中买西瓜和瓷器为例说明,辨别好坏都是听音色。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并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

八年级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 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 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

乐音的三个特征

兆麟初级中学初二学年物理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音的三个特征 3-2-1 新授课 1 付英姿 9.23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知道音调、响度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预习导学 〉〉〉〉〉 1.物理学角度:乐音是 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 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 、 。 3.音调是指乐音的 ,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频率 ,音调 ;频率 ,音调 。 4.声音的大小叫 ,又叫 ,它反映了 的大小。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①声源的 :振幅 ,响度 ;振幅 ,响度 。②人与声源的 :距离 ,响度 ;距离 ,响度 。 5.听诊器、喇叭能减小声音的 、增大声音的 。 6.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 ,也叫 。 合作研讨 〉〉〉〉〉 1. 实验: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外长度不同的尺子。通过实验 现象,总结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2. 实验:用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外长度相同的尺子;大声说话、小声说话,感受声带的振动。通过 实验现象,总结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3. 观察课本44页图3-2-5和图3-2-6,总结声波的图形是怎样反映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 4. 列举生活中实例,总结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声音响度的方法。 跟踪训练 〉〉〉〉〉 课本45页《发展空间》 当堂检测 〉〉〉〉〉 1. 使用医用听诊器可以( ) A .使振幅增大 B .改变发声频率,使音调变高 C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 .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2.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 .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3. 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唱歌的同学,声带都在振动 B .歌声洪亮时,声音的响度大 C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D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4. 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B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 .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 .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作业 〉〉〉〉〉 备注 〉〉〉〉〉

乐音的三大特性

乐音的三大特性课后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些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6、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7、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出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9、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10、若某一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听不到声音,而猫狗却竖起耳朵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A.在振动的声源周围没有介质 B.振动的声源离人太远C.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调太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D.声源振动的振幅太小1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12、在几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敲出“1、2、3......”的音阶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瓶及水振动,水的高度 B. 瓶及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13、乐音有三个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

乐音的三特征教案

乐音的三特征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 教学过程: 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无调不成曲,我们既然已经能用它改变音调,老师这有一首你们儿时熟悉的歌曲的谱子,谁来试着敲出来?听出来了的同学把歌名说出来或哼出来,好吗?(请一位识谱能力强的学生上来演示) 学生:好像是“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老师:××同学演奏的曲子好听吗? (学生的评价不一,众说纷纭)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并说说听过之后的感觉。

(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清晨雅琴”) 学生:很动听,很悦耳,太美了。 老师:这种悦耳的声音就称为乐音。 (边说边同时板书)(再次敲击水琴的1和ī) 老师:这两个音有何区别? 学生:第一个更低,第二个更高。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第二节乐音的三特征,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是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现音调变了,且尺面伸出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利用套在盒子上的橡皮筋,用笔将橡皮筋垫高,弹拨橡皮筋。两次实验改变笔所垫位置,保证用力的大

小。我们发现,被弹拨的橡皮筋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们用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第一次慢慢划,第二次快速划,发现音调也变了。且划得越快,音调越高。老师:同学们的方案设计真不错。大家再按刚才交流的方案进行实验,请注意观察,我们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来改变音调的?(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 学生: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其它组受到启发,也都得出类似结论) 老师:我也准备了一种方案来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老师展示一部自行车,并将它倒置在桌子上,请三位同学帮忙,其中一位扶住车子,以免车打下,另一位同学a将一张硬纸片用相同的力压在轮胎上,第三位同学b转动车踏板,并且逐渐加快车轮的转速,请大家听声音的变化。) 板书:音调的决定因素: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老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老师: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不是,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

乐音的三个特征(提高)知识讲解

乐音的三个特征(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乐音的三个特征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 1.乐音: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音调:物理学中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要点诠释: 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要点二、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2.振幅: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到声源的距离。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 1.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特有的声音特色。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时,它们的波形不同。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形状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乐音的特性

1.2声音的特征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 (1)课标要求:了解音乐的特征 (2)物理方法: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在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大小的因素时,要控制每次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或拨尺子的力度要相同。 (3)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与音乐联系较大,课前可与音乐教师联系。 2、学情分析 通过音乐课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声音有大小和高低之分,但由于生活中人们常将声音大说成声音高,学生也就很容易将音调和响度混淆,另外小学科学课中是把“响度”称为“音量”,也没有介绍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清音调和响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控制每次按尺子的力度要相同,让学生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2)通过介绍我国的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名族文明史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四、教学过程 复习知识: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什么,那么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 师:好,请——回答一下 生:…… 师: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 师:我们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

乐音的三个特征

课时计划 第7周星期一第一节2015年10月12日课题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声波图进行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认识与区分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具PPT课件、尺子、梳子、啤酒瓶教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 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__________叫声的介质。_____不能传声。 3.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 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Hz 的声音.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 二、情境导入 1.猜一猜:听声音猜测是什么动物在叫;提问为什么这些声音有大有小,有尖有粗? 2.找一找:学生带着上述疑问自学课本42至45页,找到答案完成表格。 3.引导学生根据波形图区分频率与振幅 4.重难点突破: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三、练习巩固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决定的。________ 音调越高;________ 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有关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 ,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用话筒说话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5、“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都不正确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的叫声响度大.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P43“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图3-2-2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一是从内容看:本节所出现的知识点几乎涵盖了本章所有知识,涵盖范围广泛;二是从教材的前后联系看:本节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又是下一节内容的前提;三是纵观整个初中物理教材:整个初中阶段的声学知识只有这一章,声学内容本来就是有限的,四是对历年我市中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考涉及到的声学知识,该节内容出现的频率最高,比重也最大,五是该节内容都是日常生活生产中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现象,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其音色也不同 (3)了解乐音三要素在声波图形中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师生互动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体会到物理知识不仅凭借感官,还需借助器材;而且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就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究很好的器材,因而让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的态度。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音调及响度概念是本节课重点内容,从前后知识点联系来看,音调和响度不只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而且影响着后面内容的学习。因而确定为重点。 难点分析:音色,该知识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以形成原因上作为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领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因而确定其为难点。 四、教法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选取的物理情景一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二是物理情景要能够涵盖本节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知识点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其次要尽可能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他们感觉到物理很亲切。 第三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探究结论教师也不要仓促给出,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领悟、归纳,这有利于锻炼学生

3.2《乐音的三个特性》习题 1

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调和响度 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6.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 A.发声体的频率越来越高 B.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 C.汽车加大了油门 D.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近,响度越来越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很容易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B.将吉他的弦线拉紧或放松,可以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色 C.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主要根据不同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

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9.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足()A.音色和音调B.音色 C.响度D.响度和音调 10.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_____.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人类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苍蝇发出的声音. 11.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提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12.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 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图和_______ 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图. 13.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叫响度.收 音机音量开关开得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 说明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________________有关;离收 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跟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4.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5.我们很容易区分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庆中张秀金 一、课标要求 《科学》课程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着眼与科学的发展性,由此提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即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此目标贯穿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整个教学当中。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发挥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 1、教学理念(新课程)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理论 突出科学探究,不只是为了满足外在的需要,更重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⑵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各是由什么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做有关乐音三个特征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⑴体验到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和响度 教学难点: 音色 教学用具: 纸条、刻度尺、乒乓球、细绳、鼓、纸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陶笛演奏《枉凝眉》片段,像这样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不同,为了将它们区分开,我们就需要找出它们的特征。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乐音具有三大特征,通过这三大特征,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它们区分开了。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三大特征吧。 二、新课教学: (一)、音调 1、学生体验:键盘上音调的变化。 2、学生体验:音调素材 结论: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

教学课题 《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这一章的第二节,在上一节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频率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开篇便提出了乐音的三个特征,然后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去了解乐音的三特征在声源振动上的本质差别。教材在本节的最后介绍了示波器,说明科学探究不仅要依靠感官更要借助仪器。本节中引入了一种继控制变量法以后的另一种科学探究方法——转化法。体现了教材对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视。 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都对物理这门新课程充满了好奇。渴望用物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知识经验的获取多来自于感官体验,对物理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不了解。如何保护并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科学探究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响度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还与人耳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了解“转换法”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略音乐和物理的学科交融。 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及成因: 教学重难点: 响度与音调在声源振动上的区别。 成因分析: 响度和音调可以用耳朵分辨,但它们在声源振动上的区别却是不明显的,学生对眼睛看不到的区别理解难度较大。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有机的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体验掌握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学法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听一听,做一做,比一比,赏一赏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 教学设计的五大环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2015?济南模拟)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小选手们即使被蒙着双眼,也很容易通过声音辨别出父亲,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 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3.(2016?增城区一模)把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图中() 4. 机场附近的飞鸟对起落的飞机会构成巨大的威胁,某机场的工作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它们录制了飞鸟的天敌的鸣叫声,然后在机场附近利用扩音设备播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使效果更好,工作人员又调大了播放的声音的音量。他们改变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频率 5.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6.(2015?河东区一模)区分女高音与女中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二、填空 7. 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图是噪声的波形。

8. 乐音的三要素是指、、,“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大,“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高。 9.(2016?从化区模拟)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了1500次,则频率是 Hz;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是8Hz,则它每秒振动次;若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则人能听到苍蝇还是蝴蝶飞来飞去的声音?。 10. 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大。 11.(2014秋?海陵区期中)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B.宋祖英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宋祖英的歌声的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高。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 12. 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没有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为什么那个盒子能驱蚊? 13.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请回答: (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 (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 14. 课题一: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乐音的三个特性》教学设计

2.乐音的三个特性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作用 《乐音的三个特性》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从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1节有关声现象课的学习,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了解,他们1.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深厚的兴趣。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2.但由于本节课一是内容较多,不仅有乐音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3.二是探究能力要求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数据处理(设计表格)上具有一定的困难;4.三是对乐音的特性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往往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1)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2)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 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稍许容易接受一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

可对于音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可视作一个难点。此外,学生对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音的响度(大小)概念也易混淆,这也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多感知。 三、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音叉锤。 教师用器材: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话筒、示波器、放音机、录音带、吉它、口琴、笛子。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带 播放不同乐曲和动物的叫声,使学生通过听,分辨不同声音,从而引入声音的特性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说明声音有三个要素。 (二)、探究 1.音调以及影响因素 播放蚊子和牛的叫声,说明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并进入活动和探究实验。 活动: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演示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有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1:选择钢尺做这样一个实验 老师引导下设计表格:

乐音三特征练习题

乐音三特征练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乐音三特征练习题 一、填空 1.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和“低”是指;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3.人们通常说男子说话时嗓门比较大,是指声音的大,由此可知男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较大。 4.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建筑师利用声音的造成的音响效果。 5.人们能听出暖水瓶是否灌满是根据不同,能听出不同乐器声是根据不同。 二、选择 1.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翅振动的声音就能判断蜜蜂是刚飞出蜂巢采蜜还是采蜜归来这是因为 A.蜜蜂翅振动的响度不同B. 蜜蜂翅振动的音色不同 C.蜜蜂翅振动的音调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6.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7.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8.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

[指导]3-1[1].什么是声音、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指导]3-1[1].什么是声音、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章声 1 什么是声音 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二. 重点、难点: 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2.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4. 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5. 知道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三. 知识点分析: (一)什么是声音, 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发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的传播: 1) 声波: 2) 介质: 3) 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真空不传声。 4) 声速:

5)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6)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人耳接受到声波引起听觉。 3. 人耳的听声能力: (1)频率: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赫兹(Hz) (2)次声:低于20Hz的声 (3)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 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2. 响度: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3. 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典型例题】 例1.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次响声。 讲解:在敲击铁管的过程中,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因而发生的声音通过铁管、水、空气三种介质传播。但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因而听到三次声音。先听见的是铁管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正确答案:三。 考点分析:(1)声音可以以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介质传播出去;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比液体和气体快。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3.2 teaching design of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sounds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 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 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 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 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 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 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 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 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 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 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

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