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沙门氏菌病

第五节沙门氏菌病
第五节沙门氏菌病

第五节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疾病的总称。临诊上多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为特征,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

不同动物的沙门氏菌病都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对人和动物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一些沙门氏菌还能因食品污染而造成食物中毒。

病原沙门氏菌属是由一大群血清上相关的兼性厌氧的无芽孢杆菌组成。引起动物和人致病的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猪副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马流产沙门氏菌、牛病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雏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

该属细菌菌体两端钝园、中等大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伤寒沙门氏菌(鉴别上十分有用)外,都具有周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和凝集细胞。

本菌需氧、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培养18~24h,形成菌落直径可达2~4mm。鸡白痢、鸡伤寒、猪伤寒、甲型副伤寒等沙门氏菌在肉汤琼脂上生长较贫瘠。菌落较小,仅1mm。S型菌落为圆整光滑湿润和半透明。R型菌落表面干燥,无光泽,边缘不整齐。S型菌在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R型则上液清朗,管底有微量沉淀。猪霍乱菌、肠炎菌等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粘液样菌落。在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1d再放于室温1~2d后,可见菌落外围绕一圈粘液块。

绝大多数的沙门氏菌对糖类发酵时均产气,但伤寒和鸡沙门氏菌不产气。一般不发酵乳糖,大多数菌株发酵阿拉伯胶糖、卫矛醇、鼠李糖、蕈糖和木糖,不发酵肌醇的细菌有甲型副伤寒、猪霍乱、猪伤寒、肠炎、鸭沙门氏菌等。雏沙门氏菌多数菌株不发酵麦芽糖。猪副伤寒菌不发酵甘露醇。大部分沙门氏菌产生硫化氢、但甲型副伤寒、猪伤寒不产生。

本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K抗原和菌毛抗原。沙门氏菌血清定型是用O、H和Vi(K抗原的一种)单因子血清作玻板凝结实验来鉴定待检菌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侵袭力,并产生毒力强大的内毒素,细菌死亡后可释放出内毒素,引起宿主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时导致中毒症和休克。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肠毒素,其性质类似于ETEC肠毒素。

本属菌对热、各种消毒药和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在冻土可越冬,在潮湿温暖处可生存4~5周,但干燥的地方可存活8~20周。本菌在60℃15min即可杀死。5%石灰酸、2%烧碱水、0.1%升汞液等于数分钟内即可灭活。对胆盐、亚硒酸盐、亚硫酸钠等的抵抗力强于其他肠道菌,故在含有这类物质的增菌液中仍能生长。

本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随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而越来越低。多数菌株能抵抗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林肯霉类、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但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B等尚有较高敏感性。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人、各种家畜和家禽及其它动物均有易感性,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

2.传染源患病动物及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可由粪、尿、乳、流产的

胎衣、胎儿、羊水、精液排菌。健康动物带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现象很普遍,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结、胆囊,当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活化发生内源性传染,也可反复通过易感动物,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播,野鸟、冷血动物(乌龟、蛇、蜥蜴)、鼠、蜱、蝇都有传播作用。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是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动物。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交配或用患病动物的精液人工授精也可发生感染。此外子宫内也可能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

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发生。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可表现流行性。

5.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较复杂的传染环。传播途径较多,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带菌卵传播。用康复、带菌母鸡产的卵或卵壳污染的卵孵化后,或形成死胚,或孵出病雏鸡。孵化雏鸡在孵化器内可吸入漂浮的细菌,发生呼吸道感染,或通过消化道(粪便带菌)、损伤的皮肤、粘膜、交配感染,经卵育雏感染,耐过鸡直到产卵还带菌,这种带菌卵作种用则能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一、猪沙门氏菌病

猪沙门氏菌病亦称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病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

(一)症状

1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2~4月龄)仔猪,主要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体温升高(41~42℃),拒食,很快死亡,耳根、胸前、腹下等处皮肤出现紫斑,后期见下痢、呼吸困难,咳嗽跛行,经1~4d死亡。发病率低于10%,病死率可达20%~40%;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较多见,病原为一般沙门氏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临诊上多见,似肠型猪瘟,表现体温升高(40.5~41.5℃),畏寒,结膜炎,粘、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角膜可见混浊,溃疡。呈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黄绿色、暗绿、暗棕色,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而死。部分病猪在病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痂状湿疹。病程可持续数周,终至死亡或成僵猪。

(二)病理变化

1.急性型。主要表现败血症的病理变化。皮肤有紫斑,脾肿大,暗蓝色,似橡皮,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肝也有肿大,充血、出血,肝实质有黄灰色细小坏死点;全身粘、浆膜出血,卡它性-出血性胃肠炎。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特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粘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面,有的病例滤泡周围粘膜坏死,稍突出于表面,有纤维素样的渗出物积聚形成隐约而见的轮状环。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灰白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呈絮状肿大,有的有干酪样变。肺常有卡他性肺炎或灰兰色干酪样结节。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

细菌分离鉴定采取脾或肝脏和心血以及骨髓做细菌分离鉴定。值得注意的是亚硒

酸盐和四硫磺酸盐两种培养基对猪霍乱沙门氏菌有毒性,这可能是临床上该菌分离率低的原因之一。

血清学方法可以用凝集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酸溶解的方法,提取特异O 抗原,所获得的抗原成分仅与β群的O因子血清发生反应,用其制备的免疫血清凝集价高达1:6400,在ELISA中为1:6400。稀释血清的OD值最高为1.60。用这种血清以协同凝集试验效果较好。

另外,微量快速细菌生化反应试验法对主要肠道沙门氏菌鉴别效果很好。ELISA和PCR技术也可以用于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四)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平时应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的侵入。加强饲养卫生管理,不可宰杀病猪食用,以免污染环境和引起食物中毒。

2.常发地区可接种弱毒菌苗。仔猪断奶后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可有效的控制本病发生,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促进动物早期建立肠道正常微生态系统,也可有效地防止本病发生。

3.针对病情,对症治疗。发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是抗菌消炎,止泻补液等。常用抗生素,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另外还有呋喃唑酮以及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或磺胺嘧碇(SD)等。常有一定的疗效。用药前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按规定使用,不能滥用防止耐药性产生。不能长期使用,各种药物交替使用为好。不少中草药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考虑使用。

二、牛沙门氏菌病

牛沙门氏菌病又称牛副伤寒。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成年牛、犊牛都可以感染发病,生后1个月前后的犊牛最易感,传播迅速、呈流行性。以发生败血症、毒血症或胃肠炎为特征。

(一)症状

(1)犊牛多数犊牛2~4周龄后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脉搏、呼吸均增数,24h后出现带有血液、粘液的恶臭下痢,脱水、消瘦、死亡,有的出现关节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耐过牛多数发育不良,通常于发病后5~7d死亡,病死率可达50%。

(2)成年牛高热、食欲废绝,脉博濒数,呼吸困难,衰竭,继之出现恶臭、含有粘膜、纤维素絮片的血痢,下痢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多于1~5d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100%。

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发生流产(多于6个月)。

取顿挫型者,经24h症状减退,不见下痢,但从粪便中还可排菌数天,发病率可达80%,病死率13%。

(二)病理变化

(1)犊牛多数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性病变见于脾脏及肝脏,脾脏肿大2~3倍,被膜紧张,有出血斑点及坏死灶,肝脏肿大,也可见针尖至针头大坏死结节,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心壁、腹膜及腺胃、小肠和膀胱粘膜有小点出血。慢性型肺呈卡它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关节囊肿大,关节腔中有脓汁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

(2)成年牛主要呈急性粘液性、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的病理变化,特别是回肠和大肠,可见肠壁增厚,粘膜潮红、出血、粘膜坏死、脱落。其它病理变化与同犊牛相似,流产母牛可见到子宫粘膜增厚,绒毛叶坏死,胎盘水肿。

(三)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等不难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可采取初发病的血液和乳或死后的脾、肠系膜淋巴结、胃肠内容物以及流产动物子宫和胎膜等,作沙门氏菌培养鉴定。对隐性感染牛采取凝集试验,其O抗原凝集价在1:80以上,H抗原凝集价1:320以上,为阴性。另外,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可以快速诊断。

(四)防制

平时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做到定期消毒,保持畜舍周边环境及舍内清洁卫生,严防外来牛的移入。牛群一旦发病,首先要消除传染源,对病牛作隔离治疗,检查阳性牛或带菌牛。一般在1~2周内做三次直肠试子的沙门氏菌检查,三次为阳性的为带菌牛。要作好预防治疗。

另外对畜舍进行大消毒,彻底灭鼠,犊牛可以注射疫苗预防。

发现病牛应及时治疗。可应用氯霉素口服10~30mg/kg分3~4次分服(犊牛),成年牛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新霉素对犊牛每天2~3g口服。氨比西林(氯青霉素钠)犊牛口服4~10mg/kg,注射2~7mg/kg,每天一次。重症者可每天2次。痢特灵(呋喃唑酮)5~10mg/kg分2~3次连续用药,不超过2周。

三、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病等引起绵羊和山羊的急性传染病,以下痢和妊娠羊流产为特征。

(一)症状

1.下痢型多见于15~20日龄的羔羊,病羊厌食,体温升高41℃以上,严重下痢,排除大量的灰黄色糊状粪便,污染后躯,迅速出现脱水状态,往往死于败血症或严重脱水。如果母羊群中同时存在羔羊和妊娠羊,则可能出现多种病型,某些病羊可能无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

2.流产型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4~6周。如果不发生产后感染,母羊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或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而且排菌时间很短。部分母羊产死羔或弱羔,而出生时外表正常的羔羊常于2~3周后下痢或死于败血症。母羊的死亡率为10%~15%不等,流产率为10%~75%,甚至更高。

(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呈现败血症的变化,脾脏肿大,有灰色的坏死病灶,脏器充血,急性病例可见胃炎和肠炎,相关淋巴结肿大,肠内系物稀薄,流产胎儿皮下水肿,胸腔有过量的积液,心外膜和肺脏出血,胎盘无明显的肉眼病变。

(三)诊断与防制同牛沙门氏菌病

四兔沙门氏菌病

兔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兔的一种传染病。以腹泻和流产为特征。多发生于妊娠25d至接近临产的母兔和断奶后仔兔。

(一)症状

1.流产型多发生于妊娠后25d至临产的母兔。病兔表现不安,食欲下降或废绝。渴感增加,体温升高至41℃左右并发生流产。阴道流出粘液性化脓性分泌物。病兔流产后多数死亡,流产后未死亡康复的母兔多不易受孕,哺乳仔兔多数被感染突然死亡。发病率高达75%,流产率为70%,致死率为44%。

2.腹泻型多发生于断奶后仔兔和青年兔,病兔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顽固性下痢,消瘦,常于1~7d死亡,仔猪发病率高达92%,致死率为96%。

(二)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可见多个脏器淤血,在胸腔、腹腔积有浆液乃至浆液血样液体。亚急性病例在肝脏有小坏死灶,脾脏肿大、淤血,肠淋巴结水肿。有些病例的肠聚合淋巴滤泡有灶性坏死区,肠粘膜上出现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溃疡。有的病例肠粘膜淤血、出血,粘膜下水肿。

妊娠流产的病兔可见伴有粘膜表面溃疡的化脓性子宫炎。子宫肿大、壁增厚,浆膜和粘膜充血,局部覆盖一层淡黄色纤维素性污秽物。流产的病兔子宫内有木乃伊或液化的胎儿,阴道粘膜充血,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肝有弥漫性或散发性淡黄色针头至芝麻大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2~3倍,呈暗红色。肾有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点。肠淋巴结水肿,粘膜上有溃疡。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取子宫或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内脏器官或有病变的肝脏、血液、直肠棉试子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血清学检验。

1.分离培养将样品接种于SS琼脂平板、HE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37℃下培养24h。同时接种改良亚硒酸盐胱氨酸(SCM)增菌培养液中,培养20h,再接种上述培养基。本病原菌在SS琼脂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菌落中心为黑色。在HE琼脂上呈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中心为黑色。在麦康凯琼脂上呈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光滑,稍隆起的菌落。从每块平板上挑选3个以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是先于斜面划线而后穿刺,37℃培养过夜。沙门氏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斜面部分保持原来颜色的为碱性红色,而垂直部分变为黄色并有黑色的硫化铁存在,产酸产气。在三

S、尿素、KCN、赖氨酸脱糖铁培养基上初步鉴定,符合沙门氏菌特性后,做靛基质、H

2

S、赖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

羧酶生化反应等生化实验。本病原菌的H

2

2.血清学鉴定取培养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制成的乳悬液一滴放玻片上,再加入特异性抗血清做玻板凝集试验。阳性反应者,常于室温下3min内出现凝集颗粒。

3.血清学诊断将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纯培养物,用胜利盐水稀释至每毫升含50亿个细菌,加入福尔马林,终末浓度为0.4%或100℃加热2h杀死细菌,作为诊断抗原。取被检兔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四)防制

本病的预防主要防止妊娠母兔和传染原接触,平时要普查带菌兔,对阳性兔要及时治疗或淘汰。兔舍作好清洁卫生,笼具要经常消毒,消灭鼠和苍蝇。引进种兔要作检疫,并作好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对妊娠母兔,在初期应注射鼠伤寒沙门氏菌灭活疫苗,一年最好接种两次。对仔兔断奶前1周注射一次,能有效的控制本病发生。

兔群一旦发现本病,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立即进行治疗。对妊娠后的母兔一般常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2ml,没日2次,连续3d,有显著效果;内服氯霉素粉,每千克体重20~50mg,每日一次,连续3d,有显著效果。

对急性患兔一般常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2ml,每日2次;内服氯霉素粉,合霉素、土霉素,20~50mg/kg体重,2次/d;内服磺氨二甲基嘧啶,0.2~0.5g/kg体重,1次/d;内服大蒜汁,3次/d,每次1汤匙,连服7d;车前草,鲜竹叶,马齿苋,鱼腥草各15g,煎水拌料喂服,或用其鲜草喂食。

五、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禽类的传染病。包括三种:鸡

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三种不同的疾病。

(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种年龄鸡都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有的表现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为主。

1.症状不同日龄的鸡发生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雏鸡潜伏期4~5d。若由带菌蛋孵化时,在孵化期内常发生死亡,或孵出不能出壳的弱胚,或出壳后1~2d即死亡的弱雏。出壳后感染雏鸡,在孵出后3~5d开始发病死亡。到2~3周龄时达到发病和死亡高峰。病雏怕冷,身体蜷缩如球状,常成堆的拥挤在一起,特别喜在热源周围;有的尖声鸣叫,两翅下垂,绒毛松乱,精神委顿,眼半闭,嗜眠,不食或少食。病雏出现下痢,排出一种白色、浆糊状的稀粪。有时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粘着白色、干结成石灰样的粪便,常称为“糊屁股”。由于干结粪便封住泄殖腔,每当排粪时常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多数病雏表现呼吸困难症状,伸颈张口。病程4~7d,污染严重种鸡的后代雏鸡白痢的死亡率可达20%~30%。3周龄以上的病雏一般较少死亡,但这样的雏鸡发育迟缓,成为带菌或慢性病鸡。

青年鸡(育成鸡)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本病常突然发生,全群鸡食欲精神无明显变化,但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者,常突然死亡,每天都有鸡死亡,数量不一。病程较长,可达20~30d,死亡率可达10%~20%。

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或慢性经过。在鸡群内不断散播病原菌,扩大传染,不被人们察觉。只可感到母鸡产卵量与受精率下降,孵化率减低。有的感染鸡,可因卵黄性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但成年鸡也有急性爆发的病例,要引起重视。

2.病理变化

雏鸡白痢剖检可见肝肿大和淤血,间有出血,胆囊充盈多量胆汁,肺充血或出血。卵黄吸收不全,卵黄囊皱缩,内容物稀薄呈油脂状,或淡黄色豆腐渣一样。在肝、肺、心肌有灰褐色或灰白色坏死灶褐结节,致使心脏增大变形;有的病雏在肌胃、盲肠、大肠粘膜上亦见坏死和结节,盲肠中有灰白色干酪样物,堵塞于肠腔内。脾肿大或见坏死点;肾肿大、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育成鸡白痢突出的变化是肝破裂,腹腔内见有凝血块。脾脏肿大,心包增厚,心肌可见有数量不一黄色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在肌胃上也可见到类似的病变。肠道呈卡他性炎。

成年母鸡白痢最常见的变化是卵子形状和颜色的改变。卵子失去正常的金黄色,变得晦暗无光泽,呈灰色、褐色、淡青或墨绿色。同时,卵子形状皱缩不整齐(扁的、椭圆形、凹凸不平的),卵膜变厚、质实,切开时,或见内容物变成油脂样或豆腐渣一样。有时还可以看到,鸡卵掉在腹腔内,为炎性组织所包埋,切开呈均匀的淡黄色或污秽黄褐色,易引起腹膜炎,即常称的卵黄腹膜炎。有时还可看到,卵黄堵塞在输卵管内,从而引起腹膜炎和肠管粘连。同时,还常见有心包炎、心囊积液、混浊、心包膜增厚而混浊,甚至与心肌粘连。

成年公鸡白痢主要是睾丸炎,睾丸有小脓肿,输精管增粗,内有渗出物。

3.诊断

(1)细菌学诊断雏鸡用凝集反应很难检出。成年鸡通常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因此必须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才能作出肯定的诊断。

取肝、心血、肺、卵黄囊、肠和胆汁等病料制成乳剂,取其上清液或液体样品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加有有葡萄糖或血清)或麦康盖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后可见细小、透明、圆形和光滑的菌落,培养基不变色(大肠杆菌则为红色菌落)。也可用含有亚硫

酸钠的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然后再做生化鉴定。

(2)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特别是全血玻板快速凝集反应。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较快,结果准确,可以在鸡场现场进行,易为基层兽医采用,其操作方法如下:

用玻璃滴管吸取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凝集抗原一滴(约0.05ml),滴在洁净的普通的玻璃板上。再用注射针头刺破被检鸡只翅膀内侧的静脉血管或冠尖,使血液流出,以金属环(直径4.5mm)沾取一满环(约0.02ml),混入诊断抗原内,随即使之充分混合,使散开至直径约2cm,并时时摇晃玻璃,使抗原与血液不断在玻璃上摇动,并随时观察反应。如果抗原与血液混合后在2min内出现片状或成较大的颗粒凝集,即为阳性反应。在2min内不出现凝集或出现均匀一致的微小颗粒,或在边缘处由于临干前出现絮状者,判为阴性反应。

做凝集反应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①鸡白痢诊断抗原是一种悬浮液,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②做玻板凝集试验时应在20℃以上温度下进行避免大风和日光曝晒。冬天可用制成的反应箱,在玻板下安装一只25W灯泡,使玻板温暖。

③采血用的针头每用一次必须另换针头,才能采取第二只鸡的血液,要求一只鸡用一个针头,用过的针头消毒后才能使用。

④诊断液一般适用于产蛋母鸡或1年以上的公鸡,幼鸡因抗体滴度较低不适用。此外,本试验主要用于检出鸡群中带菌鸡,而不能作为诊断本病的唯一依据。因为患有鸡伤寒和鸡副伤寒的病鸡,对鸡白痢抗原都有交叉的阳性反应,但因三者在防治措施上都相似,只要是出现阳性反应即为带菌鸡,都应加以淘汰,不能留做种用。

(3)卵黄凝集反应或卵黄琼脂沉淀反应为了避免采血抓鸡的应激因素影响母鸡产卵或食欲,可用鸡卵进行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有一定诊断价值。

(4)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鸡球虫病、鸡伤寒、鸡副伤寒、曲霉菌病区别。鸡球虫病主要侵害3周龄至2~3月龄以内的鸡,有血性下痢,用小肠或盲肠病变部刮取粘膜做显微镜检查,可以见到球虫卵囊。与鸡伤寒和鸡副伤寒的鉴别,主要以细菌学检查为主。曲霉菌病的区分见前。

4防制

防制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杜绝病原体的传入,积极净化和培育无白痢病的种鸡群,具体措施如下:

①坚持自繁自养,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种鸡群,初生雏要从清净孵化场引入,确保种鸡蛋不被感染。饲槽每天清洗,保持饮水器清洁并定期消毒,防止野鸟,老鼠入侵。

②有计划地在成鸡群中进行鸡白痢的检疫。应用全血玻板凝集反应法净化鸡群,在120~140日龄上笼时对种鸡进行检疫,在产蛋高峰后再检疫一次,将阳性及可疑反应鸡全部淘汰。鸡舍、地面和饲养管理用具彻底消毒。种鸡场应该将检疫工作作为制度坚持下去。

③坚持孵化消毒工作。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凝集反应阴性的母鸡和公鸡。种蛋在入库及入孵之前用甲醛熏蒸消毒。每次孵化前将孵化器、蛋盘彻底清理和洗刷干净,如残留的粪便、绒毛、蛋壳碎片等,然后用甲醛熏蒸消毒。

④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育雏室、食槽、饮水器经常保持清洁干净,温、湿度要保持恒定,垫草勤晒勤换,雏群不要过大或过分拥挤,饲料要配合适当,饲养密度适宜。鸡舍及一切用具药经常清洗消毒,做好鸡场的环境卫生,鸡粪要经常清扫,集中堆肥。病死鸡尸体焚烧或深埋。

⑤加强药物预防。出壳后用0.01%呋喃唑酮喷雾,紫外灯照射育雏室,0.01%高锰酸钾饮水1-2d,易感期,0.02%呋喃唑酮饮水或加入饲料中,有利于控制白痢的发生。但长期使用,有些鸡白痢菌株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影响效果,如发现无防治效果的必须更换药物。

⑥治疗。发生该病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用于防治。呋喃唑酮(痢特灵)按饲料0.04%比例,即每5kg饲料加2 g药物用作治疗,按0.02%比例作预防。或在饮水中添加0.01%~0.02%,连续喂5~7d。应用时必须剂量准确和匀,以防中毒;土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2%比例拌入饲料,连喂7d。氯霉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2%,连喂3~4d;链霉素按0.1%~0.2%比例加入饮水,连用3~4d;强力霉素50mg/kg饮水,连用3d;在病雏的饲料中添加0.5%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用抗菌素增效剂(TMP)与磺胺1:5配合剂,按0.02%加入饲料中喂服,连用5~7d;氟哌酸或喹诺酮类第三代产品,如恩诺沙星等药物,按使用说明书剂量有较好疗效;微生物制剂调痢生每只鸡按20~30mg,混入饲料或饮水中,每日1次,连用3d。不能同时使用抗菌药物;促菌生每片含活菌5亿,治疗时每鸡0.25~0.5亿,每日2次,有一定效果,不能与抗菌药同时用。

(二)禽伤寒

禽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禽的一种败血性传染。主要发生于青年鸡和成年鸡,鸡、火鸡、珠鸡、孔雀、鹌鹑以及鸭可以自然感染,但鹅、鸽有抵抗力。一般呈散发。

1.症状潜伏期一般是4~5d。

青年鸡和成年鸡的急性病例突然停食,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排出黄绿色稀粪,由于发生严重溶血性贫血,冠和肉鬃苍白皱缩。体温升高1~3℃。病鸡迅速死亡,一般病程4~10d。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发生贫血,渐进性消瘦,病死率较低。雏鸡雏鸭发病时,症状与白痢相似。

2.病理变化急性病例不见明显病变。病程稍长的可见肝、脾和肾充血肿大。亚急性、慢性病例,肝肿大呈青铜色为其特征。肝和心脏有灰白色的粟粒状坏死灶,心包炎,公鸡发生睾丸炎并有病灶,小鸡的肺、心脏和肌肉可见灰白色病灶。雏鸭可见心包膜出血,脾轻度肿大,肺及肠呈卡他性炎症。

(三)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禽的一种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各种禽类都可感染,以火鸡和鸡为最常见。常于孵出后2周内发病,6~10月龄损失最大。1月龄以上的家禽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鸡呈隐性或慢性经过。

本病对人危害较大,人吃了病禽和带菌禽类未经充分煮熟的肉、蛋产品,易发生食物中毒。

1.症状经带菌蛋感染或出壳的雏禽在孵化器内感染发病后,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为亚急性经过。

各种幼禽副伤寒的症状大体与鸡白痢相似。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呆立、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不振或拒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周围粘有稀粪,怕冷,相互拥挤一偶。

雏鸡见有颤抖、喘气及眼脸浮肿,常猝然倒地死亡。

成年禽一般为慢性带菌者,常不见症状,急性病例极少见,有时出现水样下痢,失水,精神不振,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

2.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雏鸡见不到明显的病变。病程稍长的消瘦,失水,卵黄凝固,肝、脾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或针尖状坏死,肾有充血,心包炎及心包粘连。雏鸡出血性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

成年禽急性型可见肝、脾、肾充血肿胀,有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见心包炎、腹膜炎。产卵鸡可见到输卵管的坏死和增生,卵巢发生坏死,往往形成腹膜炎。

慢性型和肠道带菌者一般无明显病变,但有的可见肠道坏死性溃疡,肝、脾或肾肿大,心脏有结节,卵子变形。

3.诊断与防制参照鸡白痢病。

沙门氏菌控制措施

沙门氏菌 命名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形态 菌体大小(0.6?0.9)X&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离培养常采用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 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吲 哚,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和卫芽糖,大多产酸产气,少数只产酸不产气。VP试验阴性,有赖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为50?53%。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 C 1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钟死亡。 沙门氏菌属也是嗜温性细菌,在中等温度,中性pH,低盐和高水活度条件下生长 最佳。生长最低水活度为0.94。兼性厌氧,对中等加热敏感。同样,该菌属能适应酸性环境。

分类 本属菌按生化反应分为4个亚属。亚属I是生化反应典型的和最常见的沙门 氏菌;亚属H和W是生化反应不典型的沙门氏菌;亚属皿是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造成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饲料原料的污染,特别是含肉的原料; (2)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由设备和环境带来的污染; (3)原料及成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4)饲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5)包装材料的卫生状况差,带来的污染; (6)成品的保管不规范,引起的污染。 控制措施及控制标准 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及原料中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对控制饲料中沙门氏菌属污染,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人类对相类似药物产图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诊断与治疗

沙门氏菌病 临床上沙门氏菌多感染雏鸡、产蛋鸡、乌鸡、 信鸽、肉鸽等,下面仅针对一例肉鸡沙门氏菌感 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等做下分析。 1主述 山东某养殖户饲养8000只13 日龄肉 雏鸡,大群出现采食量逐渐下降,发病鸡只表现 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杂乱,食欲不振或废绝,闭 目。体温明显升高,饥渴,排黄绿色和白色稀粪,水样下痢.沾污肛门周围羽毛,鸡群发病率约10%,每日死亡30只左右,呈递增趋势,遂来笔 者处救治。 2剖检症状 心脏、气管、肺脏、肌胃、肝脏、盲肠有好多针 尖大白色结节,气囊稍有混浊,脾、肾肿大,盲肠内有黄白色干酪物。直肠内有白色稀便等。 3实验室诊断 3.1培养特性鉴定 将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平板、血平 板和麦康凯平板,置普通温箱和烛缸中,37℃培 养24小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 发现在有氧和厌氧的培养条件下,分离菌所接的 营养肉汤都均匀混浊,试管底部有少许白色沉 淀,振摇后呈螺旋状上升;普通平板上均长出半 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血平板上菌长出灰白色、直径为1~2 毫米、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且 细菌生长部位的血平板呈黑色:麦康凯平板上均 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稍许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 3.2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纸片试验法,将分离菌营养肉汤 培养物涂布于血平板,选取几种常用药物的药敏 试纸片贴于所涂血平板,置37℃培养24小时后观 察试验结果。其中高度敏感:氟苯尼考、丁胺卡那 霉素、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头孢类;低度敏感:红霉素、四环素。 4诊断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将从该病死鸡分离到的 细菌鉴定为沙门氏菌。 5治疗方案 5.1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可通过消毒来 控制此病。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1) 2.小鹅流行性感冒。 (1) 3.曲霉菌病。 (1) 4.鹅卵黄性腹膜炎。 (2) 5.鹅出败病。 (2) 6.绦虫病: (3) 7.鹅口疮。 (3) 8.鹅球虫病。 (3) 9.鹅裂口线虫病。 (4) 10.鹅链球菌病。 (4) 11.禽霍乱 (4) 12.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5) 13.副伤寒 (6) 14.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6) 15.软骨病。 (7)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防治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防治 胡丽巍 (山东潍坊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在规模化规范化猪场日益发展迅速的前景下,仔猪副伤寒制约了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产房,能直接导致前期的努力工作成为泡影,是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本文通过对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特点、原因入手,通过调查取证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阐述了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猪沙门氏菌病;流行特点;临床变化;预防治疗措施 病原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在屠宰的时候,猪只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病原引起本病的细菌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孔清道夫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此外还有都柏林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是一群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可运动,有周鞭毛的兼性厌氧杆菌,没有荚膜,不形成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无色。本属细菌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这些病原细菌当中霍乱沙门氏菌S. choleraesuis和都柏林沙门氏菌沙门氏菌S. derby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猪可携带病原很长时间。其中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会引发母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抑郁、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和腹泻),但很少引起人类的疾病。然而猪当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这种沙门氏菌有时会导致仔猪腹泻,更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原因。该沙门氏菌的有些毒株具有多种抗药性。如果确诊猪群中感染了这种病原,就应采取必要卫生措施,以防工作人员被感染。猪体内还常会检到一些以其它动物为宿主的沙门氏菌,但这些细菌不会导致发

鸡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鸡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近期很多网友进了鸡,然而不容忽视的开口药。那么开口药主要是防治什么呢?沙门氏菌是我们养鸡朋友首当其冲需要防治的,无论是养蛋鸡还是肉鸡,那么沙门氏菌在兽药市场上很多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免疫方案,可通过种蛋用卫可消毒来控制此病。那么我们养鸡人将如何面对不能控制种蛋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 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本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亦可感染,周的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1、鸡白痢 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 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囊症状,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个别鸡会出现关节炎,瘸摊现象。 病理变化:一周以内的病雏鸡可以看见脐环愈合不良,一周以上肝脏会出现肿大、在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会出现黄色结节;心脏有灰白色肉芽肿;有时盲肠还会出现柱状“肠心”。另外,病鸡可能还会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的现象。 2、禽伤寒 潜伏期一般为4-5 天。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 -3 ℃,病鸡可迅速死亡,

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大多无明显病变或很轻微。急性发病雏鸡最常见是肝脏肿大成铜绿色,有栗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肿大并常有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会出现粘联,肺脏和肌胃也会出现灰白色坏死灶。 3、禽副伤寒 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约1-4 天。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 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雏鸡一般出壳感染后数天发病死亡。 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散布点状或条纹状出血或灰白色坏死灶,肺部坏死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表面有斑点坏死灶,心包炎气囊炎,鼻窦炎,肠炎,盲肠出现栓子样病理变化。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 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在屠宰的时候,猪只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霍乱沙门氏菌S. choleraesuis和德比沙门氏菌S. derby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猪可携带病原很长时间。其中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会引发母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抑郁、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和腹泻),但很少引起人类的疾病。然而猪当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这种沙门氏菌有时会导致仔猪腹泻,更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原因。该沙门氏菌的有些毒株具有多种抗药性。如果确诊猪群中感染了这种病原,就应采取必要卫生措施,以防工作人员被感染。猪体内还常会检到一些以其它动物为宿主的沙门氏菌,但这些细菌不会导致发病。 发病与否与病原剂量有关,病原数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引发临床症状。 需要注意,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这种病菌常可在猪身上检出。任何日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病,8周龄以上生长猪更常见。典型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通常发生在12~14周龄阶段。 症状 断奶猪与生长猪 ?霍乱沙门氏菌会导致急性败血病和肺炎,表现发烧、厌食、呼吸困难、抑郁、咳嗽和生长缓慢等病症。 ?肢体末端(鼻、蹄、尾等部位)皮肤变蓝。 ?下痢恶臭,有时带血。这是个常见的典型症状。 ?肝脏受损时会表现黄疸,关节受损时会表现跛行。 ?患脑膜炎后会表现神经症状。 ?若不治疗,死亡率会上升。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造成腹泻。 仔猪 ?仔猪通常可从初乳当中获得母源免疫,少见发病。 母猪 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下列症状: ?体温升高。 ?精神抑郁。 ?食欲减退。 ?耳部、鼻吻部及尾部充血(皮肤变红)。 ?肺炎。 ?咳嗽。

兔 病 大 全

兔病大全 搞好养兔业的关键要把好兔腹泻关引起家兔腹泻的原因复杂,发生后不易治疗,如何预防家兔发生腹泻是养好家兔的重要一环。下面就笔者近年来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商榷,以求抛砖引玉。 一、引起腹泻的原因 任何一种影响消化机能的因素都可引起家兔腹泻。 1、应激。如长途运输,环境改变,仔兔断奶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2、温湿度。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季,尤其5-6月份的高温高湿天气,细菌繁殖快速,饲料易变质,极易引起家兔腹泻。 3、饲料及饲养管理条件。饲料品质不好或饲养管理不当,本身就可以引起原发性腹泻,还可以继发病原菌引起的腹泻。 4、遗传因素。家兔的品种不同,腹泻引起的死亡率也不同,如毛用兔比肉用兔抵抗力差,纯种兔的死亡率高于杂交兔。 5、病原微生物。引起家兔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泰泽氏菌、兔瘟病毒、球虫、衣原体等等。 二、几种常见腹泻病的诊治 1、魏氏梭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小兔易感,体温一般偏低,急性下痢呈水泻,有特殊腥臭味,剖检胃有溃疡,胃粘膜脱落、肠膨气、积水、大肠浆膜出血。用抗菌素、磺胺类药治疗无效,用高免血清结合抗菌素或磺胺类药加人工补液等综合治疗可以收到良效。 2、沙门氏菌病。孕兔及幼兔好发,体温高,拉乳白色稀粪,剖检见胸腹腔积液、肠粘膜有黄色小线节,化脓性子宫炎,抗生素有一定疗效。 3、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小兔只均易感,病兔体温正常或略低,糊状稀粪或透明液胶冻样粪便,剖检见胃积水,空肠和直肠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物,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4、球虫病。断奶前后幼兔易感,高温高湿天气好发,病兔体温正常,先便秘后拉稀,怀孕兔流产,被毛粗乱,身体消瘦,粘膜苍白,肝有黄色小结节,肠粘膜有坚硬白点和化脓性坏死灶,用抗球虫药治疗有效。 5、泰泽氏病。多发于6-12周龄幼兔,体温正常,急性水泻,喂什么颜色饲料拉什么颜色水粪,剖检见心、肝脏有针尖状或环状坏死灶,无特效药。 6、肠源性毒血症。好发于4-8周龄幼兔,体温正常,急剧下痢,剖检见急性肠炎,胃内积水,盲肠扩大,粘膜上有弥漫性出血,用广谱抗生素和采用饥饿疗法有一定作用。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己发现1800种以上。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这些统称为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目前已经发现1800种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和肠炎杆菌。 此菌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猪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等疾病。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沙门氏菌或食用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近日美国多地暴发疑似由生鸡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至少42%患者已入院治疗。数据显示,已有18个州的278人感染具有耐药性的海德堡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肠胃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通常源于奶制品、禽产品和肉产品;鸡肉和鸡蛋尤其是高风险食品。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通常是肠胃出现问题,包括恶心、腹部绞痛、呕吐和腹泻,一般最多持续7天。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沙门氏菌感染将导致生命危险。 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三方圆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详细阐明了沙门氏菌的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对近年来沙门氏菌的检测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传统方法;免疫;分子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之一,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由此类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称为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属于偏嗜性沙门氏菌,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或者更高。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除初生动物,人畜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污染肉蛋产品,同时它们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增加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生产力等,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供参考。 1 传统的检测方法(国标法) 常规检验技术基本特征与步骤:沙门氏菌常规检验技术具有以下3项特征:常规方法是编入国标方法或国际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是检验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敏感性的参照;常规方法最终将能分离到细菌纯培养物;常规方法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有一定的灵敏性。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标准方法也处于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中。 常规检验包括以下5个基本步骤:前增菌和增菌;分离纯培养物;属和种的鉴定;血清学分型;菌型的判定和结果报告。在具体实践中用此方法检测畜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样品采取不同的检测步骤。 虽然该方法鉴定结果准确可靠,但由于沙门氏菌血清型繁多,生化特性各异,检验程序复杂,耗时长,至少需要4~7d才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1,2]。 2 免疫学标记检测方法 免疫标记技术就是将已知抗体或者抗原上标记上易显示的物质(标记分子),通过检测标记物反映有无抗原抗体反应,从而间接检测出微量的抗原或者抗体。 所谓的标记分子是那些即使在超微量时也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检测出来,高敏感性的标记分子主要有突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3种。免疫标记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光镜或电镜技术结合后,能对待检物质做精细定位,为临床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此建立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免疫酶标记技术,使用较多的如酶

鹅沙门氏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鹅沙门氏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本病又称鹅副伤寒,是各种家禽都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危 害幼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表现为腹泻、结膜炎和消瘦等 症状,成年鹅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一、病原病原为多种沙门氏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该病病原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失去致病性,普通消毒药能很快使之灭活。但 该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中能生存很长时间,最多达280天之久;该菌毒素较耐热,75℃1小时仍不能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外源性感染的传染源, 同时本菌又是条件致病菌,在健康鹅消化道中都有存在,当机 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污染的种蛋的垂直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呼吸道 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及鹅舍环境等都是本 病的传播媒介。各种应激因素,如不良的环境、不利的天气、 长途运输等都是促使本病发生的诱因。 三、症状与病变经蛋垂直传染的雏鹅,在出壳后数日内很快死

亡,无明显症状。出壳后感染的雏鹅,表现食欲不振、口渴、 腹泻,呈稀粥样或水样,常混有气泡,呈黄绿色;肛门周围被 粪便污染,干涸后封闭泄殖腔,导致排粪困难;眼结膜发炎、 流泪、眼睑水肿、半开半闭;鼻流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腿软、呆立、嗜睡、缩颈闭目、翅膀下垂、羽毛蓬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多在病后2—5天内死亡。成年鹅无明显症状, 呈隐性经过。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充血、表面色泽不均,呈黄色斑点,肝实质内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灶(副伤寒结节);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肠粘膜充血、出血、淋巴滤泡肿胀,常 突出于肠粘膜表面,盲肠内有白色豆腐样物;有时有卵巢、输 卵管、腹膜的炎性变化。 四、诊断本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及病变,经临床和剖检检查只有 初步怀疑本病,确诊只能做病原学检查。 五、防制预防本病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持种鹅健康,慢性病鹅必 须淘汰。孵化前对种蛋和孵化器进行严格消毒。雏鹅与成年鹅 分开饲养,并做好卫生消毒及饲养管理工作。 对有发病的雏鹅群可进行药物治疗和预防,常用药物有:①氯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生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

兔的病理性解剖

兔的病理学解剖 川农大,动医11级1班,欧阳寒冰临床诊断尚不能确诊的疾病,必须对病兔或尸体进行解剖,进行病理学诊断,再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对疾病作出确诊。 一、剖检技术 1、剖检前准备 (1)器械准备常用的剖检器械有解剖刀,外科剪、镊子、骨钳、骨剪、载玻片、搪瓷盘等。如需进行微生物检查,需准备灭菌培养皿、灭菌试管、培养基、接种棒、酒精灯。剖检人员还应准备工作服、手套、胶靴等。 (2)药品准备待解剖兔外部检查之后,为了防止剖检过程中兔毛飞扬,可用3%~5%来苏水(或石碳酸、臭药水)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或0.05%洗必泰等消毒液侵泡尸体。组织固定液用10%甲醛或95%酒精。剖检人员的消毒用药为3%碘酊、2%硼酸、70%酒精等。 (3)记录表格及设备准备病死兔剖检记录表格,对剖检情况作出详细记录。有条件的土场应准备数码照相机或摄像机,在裒辑那过程中对尸体、病变组织进行拍摄,以便为诊断时观察。 2、剖检地点剖检最好在专门的剖检室(或兽医室等封闭场所)进行,便于清洗和消毒。如现场剖检,应选择远离兔舍和水源的场所进行。 3、剖检术式及步骤取仰卧式,腹部向上,置于搪瓷盘内或

解剖台上,四脚分开固定,腹部用消毒药消毒。 第一步,沿腹中线上起下颌部下至耻骨缝处切开皮肤,再沿中线切口向每条腿切开,然后分离皮肤。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及病变。 第二步,沿腹白线切开腹壁,用镊子挑起腹肌防止刺破肠管。检查腹水的颜色、多少和清浊度。 第三步,打开腹腔后,依次检查腹膜、肝、胆囊、胃、脾脏、肠道、胰、肠系膜、淋巴结、肾脏、膀胱和生殖器官。 第四步,用骨剪剪断两侧肋骨,朐骨。拿掉前胸廓,使胸腔暴露后,依次检查心、肺、胸膜、上呼吸道及肋骨。 第五步,必要时,打开口腔,鼻腔及脑作检查。检查颅腔时,可在枕骨与第一颈椎的关节处断头,将头与尸体分开,把头放在解剖盘上。以两内眼角连成一条线,在此直线两端向枕骨大孔各连1条线,用外科刀沿此3条直线破坏骨组织,拨开头盖骨,再钝性破坏环骨与硬膜连接的组织,去掉头盖骨,用镊子提起脑膜,用剪刀剪开,即可检查颅腔液体的数量、颜色及脑膜的状况。 4、剖检的注意事项 第一,剖检要尽早进行。因为家兔死亡后,尸体还会发生变化,过久会发生尸体腐败,从而掩盖其原来的病变,造成识别困难。另外,剖检应尽量在自然光下进行。在人工光源下,病变器官的色泽不易判断。 第二,剖检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病史调查、发病经过、治疗过程、免疫预防情况等。并认真做好剖检尸体前准备,了解其营养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 一、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鸡只表现为尖叫、脱水、关节肿、鸡冠萎缩,有时呼吸困难拉白色稀便、水样便;解剖可见卵黄吸收不良、青铜肝、肝脏白色坏死点、盲肠栓子、尿酸盐沉积、白痢结节。 二、禽沙门氏菌病的症状 1、鸡白痢 精神萎顿,缩颈昏睡打堆拥挤。脱水,排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病主要经卵传播,如种鸡场白痢净化不好,雏鸡在胚胎期即感染出壳雏多衰弱并成为传染源散播病原,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每日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死亡持续至28天以后停止。 解剖: 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肾有尿酸盐沉积,心脏、肺脏、肠道有白色白痢结节盲肠有奶酪样栓子。 2、禽副伤寒 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约1-4天。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本病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禽,可造成雏鸡、雏鸭和雏鹅的大批死亡,致死率10%~20%成禽则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解剖:

卵黄吸收不良,肠腔干酪样物质堵塞,肝脏白色坏死点肝脏黄染或淤血。 3、禽伤寒 潜伏期一般为4-5天。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 -3 ℃,病鸡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三、如何预防沙门氏菌病 1、用药期间场地、笼舍每日消毒。 2、雏鸡发病,提高鸡舍内温度,尽量减少各种应激,改善通风及 饲养密度保持舍内干燥,切勿潮湿。 3、若解剖肾脏尿酸盐结晶严重,可在饲料中添加玉米,以降低饲 料蛋白含量。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幼雏鸡沙门氏菌是通过种蛋或孵化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多发和常发传染病,该病在目前南方某些地区的幼雏中有加重的趋势。个别养殖户的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以上。在目前鸡价行情看好的今日,又给养鸡业埋下了什么隐患呢? 幼雏鸡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天~3天,目前这种死亡现象延迟到了4日龄后,病雏鸡精神委顿,缩头颈,闭眼昏睡,绒毛松乱,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8日龄~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羽毛干燥,松乱。种雏鸡在成年后带菌较多,未经药物处理鸡白痢阳性率高,可达30%。此种蛋孵化的雏鸡容易发生鸡白痢。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消瘦,排绿色或白色稀粪,产蛋率下降或个别鸡产蛋停止,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降低,个别鸡突然死亡。 一、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剖检变化 1、沙门氏菌病死雏鸡:皮肤干燥,鸡爪干瘪,肝脏略肿,且有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脾脏肿大,小肠、直肠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肛门上粘有粪便,个别鸡肾肿大。 2、沙门氏菌病死成年鸡:肝脏肿大,有的破裂,有白色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肝脏破裂,鸡出现腹腔积血,卵巢萎缩,变形,有时发生腹膜炎和心包炎。 二、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接种培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手段确诊所分离细菌为沙门氏菌。 三、幼雏鸡沙门氏菌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1、净化种鸡群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因此公鸡的沙门氏菌净化尤为重要。出壳雏鸡用敏感药物预防性加药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淘汰阳性鸡,公鸡每次要全部检疫。 2、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3、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情况下,都可诱发该病。应减少应激因素,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电解多维。

鹅常见病

鹅常见病 一、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一般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一)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一部分鹅会自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肠粘膜充血、出 血等败血症现象。死于急性或亚急性型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的带状假膜,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使后段小肠状如香肠。 (三)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又叫出败。是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多发生于秋季在鹅性成熟时期,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在疫区每年都会发生。 (一)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二)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急性型、慢性型心外膜、心冠沟处有出血点,肠道有充血、出血。 (三)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由于小鹅抗病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 (一)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

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研究

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03T16:23:20.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敏 [导读] 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引起伤寒,一种以发热,肠穿孔,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6, 7]。 张敏 (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检验科 611530) 【摘要】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导致伤寒及胃肠炎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病原菌。沙门氏菌通过自身的毒力基因编码一系列的毒力因子以达到其感染宿主的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目前已经建立鼠,牛,线虫等动物模型。通过这些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沙门氏菌主要利用其毒力岛1和毒力岛2编码的三型分泌系统分泌效应蛋白。这些效应蛋白改变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促进沙门氏菌入侵宿主细胞,并有助于其在宿主细胞的存活和复制。另一方面,宿主的遗传学和抵抗力也影响沙门氏菌感染的易感性。本文主要关注沙门氏菌感染后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实验室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054-04 1.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的胞内细菌[1-3],有两个种属,即邦戈沙门氏菌(S. bongori)和肠道沙门氏菌(S. enterica)。邦戈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爬行动物,很少引起温血动物的感染[4]。肠道沙门氏菌有两千多个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引起严重的感染[5]。 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引起伤寒,一种以发热,肠穿孔,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6, 7]。伤寒沙门氏菌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只引起人类疾病并不感染其它动物[8]。它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食物或者水被细菌感染[9-11]。如果没有并发症的发生,这种疾病通常会在4个月后痊愈。它多发于亚洲,非洲和南美[7]。 肠炎沙门氏菌(S. Enteritidi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 rium)引起胃肠炎或者食物中毒,一种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特点的自限性疾病[12, 13]。急性肠炎的特点是由于肠多核白细胞(PMN)的聚集从而导致的粘膜水肿和感染[13]。症状发生在食用了细菌感染的禽类或者蛋类6-72小时后,最长一周,然后自发的恢复。在北美,肠炎沙门氏菌(S. Enteritidis)是食物传播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无免疫应答者和婴幼儿是严重肠炎的易感人群,导致系统感染甚至死亡[14]。与有宿主特异性的伤寒沙门氏菌不同,肠炎沙门氏菌(S. Enteritidi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没有宿主特异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可以引起肠炎[15]。 2.沙门氏菌毒力影响因素 沙门氏菌的致病性主要与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的编码致病相关基因的特定区域-致病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相关[16]。致病岛是染色体上不连续的致病基因。革兰氏阴性菌的共同特点是致病岛编码毒力因子以及调节和分泌毒力因子的装置。目前,已在沙门氏菌中发现了5个致病岛,即SPI-l~SPI-5。其中SPI1和SPI2和致病性密切相关,SPI1和SPI2基因的突变严重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宿主的能力。SPI1和SPI2各自编码不同的Ⅲ型分泌系统,TTSS1(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1)和TTSS2(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2)[16]。TTSS是分子注射器,把毒力蛋白即效应蛋白直接注入到宿主细胞,影响细胞功能,促进感染的发生[17]。每个Ⅲ型分泌系统在感染的不同阶段转运一系列效应蛋白以改变宿主细胞的途径。两个Ⅲ型分泌系统在感染的不同阶段都发挥关键作用[18, 19]。 2.1沙门氏菌毒力岛1(SPI1) 所有的邦戈沙门氏菌(S. bongori)和肠道沙门氏菌(S. enterica)都有毒力岛1[20],目前发现无论是系统性疾病还是感染性腹泻毒力岛1在沙门氏菌感染的小肠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21, 22]。所以有学者认为获得了毒力岛1使得沙门氏菌成为肠道病原菌。在鼠的伤寒模型中,毒力岛1突变使得经口腔的感染减轻但是并不影响系统感染[23]。经过口腔感染沙门氏菌,毒力岛1在其入侵上皮细胞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毒力岛1是40KB的DNA区域编码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和调节蛋白[24]。大部分毒力岛1的基因在类似于小肠环境的条件下表达,一旦沙门氏菌在细胞内的膜性结构中存活复制,毒力岛1的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由位于毒力岛1区域的调节子控制,分别为HilA, HilC, HilD, InvF, and SprB[22, 25, 26]。HilA的作用非常重要,删除HilA的沙门氏菌表型与与删除整个毒力岛1相似[27]。毒力岛1 的调节子也可以调控毒力岛2.比如HilA结合并抑制启动子ssaH,其为毒力岛2的编码基因。HilD结合并激活ssrAB启动子,其为毒力岛2主要的调节基因。双组份系统PhoP/Q在毒力岛1 和毒力岛2的调节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毒力岛1的效应蛋白影响宿主的一系列功能,比如细胞骨架的重排促进沙门氏菌入侵上皮细胞[28-33];中性粒细胞的募集[13, 15, 34-36]。在牛的胃肠炎模型中,很多毒力岛1的效应蛋白通过诱导自身或者宿主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多核白细胞的迁移和液体的聚集。沙门氏菌入侵宿主细胞后毒力岛1分泌的效应蛋白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37]。毒力岛1分泌的一些效应蛋白,像SopB,SopD和SopE存在于很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中。最近有研究表明,在鼠的感染模型中发现沙门氏菌感染的后期仍有SopB,SopD,SopE和SipA的表达分泌[37]。这表明这些毒力岛1表达分泌的效应蛋白在感染后期可能也发挥作用。但是具体作用和机制还不清楚。 2.2沙门氏菌毒力岛2(SPI2) 毒力岛2只存在于肠道沙门氏菌(S. enterica),而邦戈沙门氏菌(S. bongori)是没有毒力岛2的[38]。学者认为获得毒力岛2的是沙门氏菌进化为系统性细菌和细胞内细菌的关键一步。在鼠伤寒的动物模型中,毒力岛2的突变严重影响它的毒力,使其不能在器官内增殖[39]。因此,毒力岛2与沙门氏菌在细胞内复制和系统性感染相关[40]。毒力岛2的突变降低沙门氏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可能是由于其不能形成膜性结构(SCV)。这个膜性结构是沙门氏菌存活和复制的一个细胞内小泡[41]。毒力岛2抑制抗原递呈,抑制DC细胞激活T细胞,因此它可以逃避内源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追杀[42]。 最近有研究表明在链霉素预处理的鼠模型中,毒力岛2在沙门氏菌入侵上皮细胞阶段也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在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和胃肠炎中,毒力岛2也有一定作用。毒力岛2的基因位于沙门氏菌染色体40-kb的两个不同区域,可能是通过两次独立的事件获得。大的区域编码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三型分泌系统装置,调节因子,效应蛋白等。双组份系统SsrAB调节毒力岛2的基因,是激活毒力岛2转录的调节因子[43, 44]。PhoP/Q和OmpR/Z也在毒力岛2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45]。 经过毒力岛2编码的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蛋白由转运子和效应蛋白组成。SseBCD与毒力岛2效应蛋白转运到宿主细胞相关[46]。有研究

家兔的一般解剖程序及提示病

兔病解剖检查程序 1、病理剖检方法 取仰卧式,腹部向上,置于搪瓷盘内或解剖台上,四脚分开固定,腹部用消毒药消毒。沿腹中线上起下颌部下至耻骨缝处切开皮肤,再沿中线切口向每条腿切开,然后分离皮肤。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及病变。沿腹白线切开腹壁,用镊子挑起腹肌防止刺破肠管。检查腹水的颜色、多少和清浊度。打开腹腔后,依次检查腹膜、肝、胆囊、胃、脾脏、肠道、胰、肠系膜、淋巴结、肾脏、膀胱和生殖器官。用骨剪剪断两侧肋骨,朐骨。拿掉前胸廓,使胸腔暴露后,依次检查心、肺、胸膜、上呼吸道及肋骨。必要时,打开口腔,鼻腔及脑作检查。 1、兔的解剖 (1)将已处死的家兔腹面朝上置于解剖盘上,用水湿润腹中线的毛,用解剖剪在腹部开一V形小口,再向后将皮肤剪开至泄殖孔前缘,向前剪开皮肤至下颌,然后用镊子提起皮肤,用解剖刀向左右两侧剥离皮肤与皮下肌肉。 (2)用镊子提起腹壁,用解剖剪剪开一小口,再沿腹中线剪开腹壁(向前至胸骨剑突,向后至泄殖孔前缘),用骨剪剪断胸骨骨侧的肋骨,移去胸骨,打开腹腔。 (3)将内脏的各系统(消化系统:口腔、食管、嗉囊、由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肝脏、胆管以及胰脏。循环系统:心脏、脾脏以及血管等。呼吸系统:肺脏、气管、支气管、鼻、气囊等。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泄殖腔。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取出观察有无病变的发生。 2、检查内容及提示相应疾病 (1)外部检查在剥皮之前检查尸体的外表状态。检查内容包括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营养状况以及被毛、皮肤、天然孔、可视粘膜等参照上面检查方法),注意有无异常,同时注意尸体变化(尸冷、尸僵、有无腐败等),以判定死亡的时问、体位。若体表脱毛、结痂提示疥螨病、皮肤毛癣菌;体毛污染提示由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引起的拉稀。 (2)皮下检查主要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炎性渗出、化脓、坏死、色泽等。④皮下出血提示兔病毒性出血症;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提示兔链球菌病;皮下水肿,可提示粘液瘤病;颈前淋巴结肿大或水肿提示李氏杆菌病。②皮下化脓病灶提示葡萄球菌病、兔痘、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乳房和腹部皮下结缔组织化脓,脓汁乳白色或淡黄色油状,则提示化脓性乳房炎。⑧皮下脂肪、肌肉及粘膜黄染提示肝片吸虫病。 (3)上呼吸道检查主要查鼻腔、喉头粘膜及气管环间是否有炎性分泌物、充血和出血。①鼻腔内有白色粘稠的分泌物提示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等;鼻腔出血提示中毒、中暑、兔病毒性出血症等。②鼻腔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则提示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兔痘、绿脓杆菌病等。③喉头、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