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旁路手术有风险吗

做胃旁路手术有风险吗
做胃旁路手术有风险吗

做胃旁路手术有风险吗

胃转流手术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治愈率达90%以上。但这种手术国内只有几家医院正在开展,做胃旁路手术如何规避风险,选择专业的医院就显得尤为重要。

胃旁路手术有风险吗?

济南糖尿病医院陶世强主任说,胃转流手术,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无复发;术后大部分患者都在出院前血糖恢复正常,停用了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小部分患者康复时间稍长,这主要是看患者术前的胰岛功能损害程度。早治疗的病人,恢复就会更快更彻底。

胃转流手术技术要求不高,本身不是一个大手术,和一般常见的腹部手术差不多,手术过程40分钟左右,没有危险性,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副作用,手术后3天就可以进食,10天左右就可出院。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出院前,血糖即有明显下降,一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并发症也有明显好转,半个月即可康复。一部分患者则需要4个月内,血糖才能恢复正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的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胃旁路手术有哪些效果?

据了解,全球Ⅱ型糖尿病的患者在1.5亿以上,而且其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均不能保证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也不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加重。人们习惯认为,“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是只可药物饮食控制而不可治愈的疾病。”

近年来,经国际和国内多方协作,外科手术(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不仅非常成功,而且有着很好的光明前景。据资料记载,实施胃转流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治愈率达92%,无效率为0%,且未出现不能恢复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为0%。

手术有没有后遗症?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是这个手术在有经验的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手术的并发症风险是很低的,和胆囊切除差不多,手术以后3-6个月进食量和正常人差不多,但是要长期口服多种维生素。以避免脱发等。

胃转流手术有着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胃转流手术,在考虑到哪里做手术之前,患者更应该先了解胃转流手术的适应症,在手术前进行检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才建议考虑胃转流手术治疗。

济南糖尿病医院作为山东首家引进胃转流手术的医院,胃转流手术已经相对成熟,成功率高达92.6%,被治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500名。并特意成立了糖尿病多学科诊疗中心。(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方法与技巧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牟一平, 徐晓武 作者单位:310016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 刊名: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gestive Oncology(Electronic Version) 年,卷(期):2011,03(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Kim JJ;Song KY;Chin HM Totally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ith various types of intracorporeal anastomosis using laparoscopic linear staplers:preliminary experience[外文期刊] 2008(02) 2.Lee WJ;Wang W;Chen TC Totally laparoscopic radical BII gastr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a comparison with open surgery 2008(04) 3.Kinoshita T;Shibasaki H;Oshiro T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y-assisted and total laparoscopic Billroth-I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a report of short-term outcomes 2011(05) 4.Omori T;Oyama T;Mizutani S A simple and safe technique for esophagojejunostomy using the hemi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in laparoscopy-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2009(01) 5.Kinoshita T;Oshiro T;Ito K Intracorporeal circularstapled esophagojejunostomy using hand-sewn purse-string suture after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2010(11) 6.Sakuramoto S;Kikuchi S;Futawatari N Technique of esophagojejunostomy using transoral placement of the pretilted anvil head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2010(05) 7.Kunisaki C;Makino H;Oshima T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orally inserted anvil (OrVil) after laparoscopy-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2011(04) 引证文献(1条) 1.李晓辉.刘特彬.王锦祥OrVil经口抵钉座置入在腹腔镜食管-空肠(残胃)吻合的应用[期刊论文]-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232724.html,/Periodical_xhzlzz201103002.aspx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规范化手术操作指南(2019 完整版)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规范化手术操作指南(2019 完整版)一、背景 据2016年《柳叶刀》杂志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我国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总患病人数已经跃居全球首位,每年因肥胖症和T2DM直接造成死亡的人数分别是22.47万和10万人,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1-3]。 1966年,美国Mason和Ito医生开展了第一例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症[4];1977年Griffen医生将其改良定型为Roux-en-Y胃旁路手术[5];1993年,美国Wittgrove医生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6];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6];2004年,王存川医生在中国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7]。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态肥胖症患者的体重,还能明显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包括T2DM、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一系列合并症,已成为治疗病态肥胖症患者的金标准术式[8-11],其机制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改变食物通道,达到限制食物摄入

量和小肠吸收减少的作用,并改变营养物质代谢和胃肠道激素调节,而获得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等临床效果[12,13]。 但针对LRYGB标准术式,目前仍缺少相应的规范手术操作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Surgery,CSMBS)于2018年9月发起编写国内首版《腹腔镜胃旁路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旨在规范化、标准化肥胖与代谢病外科领域LRYGB手术操作,以期为该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手术操作参考,以便更好地推广和普及肥胖与代谢病和LRYGB手术。 二、LRYGB手术推荐适应证 LRYGB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参照“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14]中所描述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但以下情况,优先推荐LRYGB: (1)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症,尤其是在应用抑酸剂后症状不缓解或者缓解不明显者; (2)合并有T2DM,尤其是病史较长或者胰岛功能较差的肥胖症患者; (3)以治疗T2DM为首要目的的患者;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完整版)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完整版) 一、背景 中国肥胖症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症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1,2]。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等方法对部分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可以明显减轻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以及改善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3-5]。其手术方式是通过沿胃小弯侧制作一个袖状或管状胃,利用其容量限制作用和胃的内分泌调节机制达到减重、缓解或治疗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效果。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最先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的一部分,作为BPD-DS的一期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后临床证据表明,大部分患者无需二期手术,也能达到良好的减重和缓解合并症的效果,且袖状胃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一系列优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减重术式[6]。我国大陆地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陆续开展[7-10],目前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医院逐年增加,例数也逐年增多,目前例数已超过腹腔镜胃旁,占国内减重手术总量的60%左右,但仍缺少相应的规范手术操作指南[11]。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8年9月组织编写首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操作指南(2018版)》,旨在对国内减重代谢领域的腹腔镜袖状胃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为该领域的临床医生们提供标准规范手术操作步骤。 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步骤 第一步:体位布局、套管穿刺 体位布局:患者仰卧,根据医生习惯,可采取分腿位或并腿仰卧位,术者站在相应不同的位置。如果采用分腿“大字位”,术者站立于患者两腿之间,扶镜手站立于患者右侧,另一助手站立于患者左侧,器械护士位于左下肢外前方,主监视器置于患者头侧,另一监视器置于患者右侧(非必备)。如果采用并腿仰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右侧,助手和扶镜手站立于患者左侧,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建议至少两台监视器,均置于患者头侧,一台偏左侧供主刀术者用,另一台偏右侧供助手及扶镜手用。摆好体位后,双下肢使用间歇加压泵或者弹力袜/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图1)。 套管穿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包括身高、腹壁厚度、术者站位和操作习惯等情况、腹腔镜管的长度等,可在脐部用尖刀切开一1 cm纵切口,两位助手用两把巾钳在切口两侧提起腹壁,穿刺置入气腹针,确保气腹针

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 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肥胖合并T2DM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行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A组,将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糖、血脂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空腹血糖、BMI、餐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HbAlc、Hb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合并T2DM患者,行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标签:腹腔镜胃旁路术;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社会健康问题[1]。T2DM发病与肥胖症密切相关,有90%以上的T2DM患者存在肥胖或超重[2]。减重手术可有效治疗肥胖合并T2DM,但当前对于减重手术方法还存在争议。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均为常见减重手术,该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于肥胖合并T2DM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收治的肥胖合并T2DM患者42例,患者体重指数(BMI)均≥28.0 kg/m2;T2DM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诊断标准[3]确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两种手术优缺点后,由患者及家属自行选择手术方式,排除甲状腺、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行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41.26±8.59)岁;将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40.83±9.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常规建立气腹,采用4孔或5孔法操作,术中断离肝胃韧带,分离胃后壁,采用直线分割缝合器对胃底部横行切断,留一个容积约为15~25 mL的

成人肥胖的手术治疗(综述)

编者按:本文中,来自西雅图健康研究院的David E Arteburn 和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的Anita PC ourcoulas 详细介绍了减肥手术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相关全文在线发表于8 月27 日的BMJ 杂志。 前言 过去二十年来,尽管全球肥胖流行愈演愈烈,但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却趑趄不前,特别是对重度肥胖患者的治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减肥手术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证据也不断增多,在手术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研究中,也有诸多重要的短期和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不断出现。由于减肥手术风险与获益并存,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减肥手术和共享决策过程,以指导患者及其临床医师。 肥胖的流行概况 根据全美代表性的样本估计,2009-2010 年美国成人中肥胖者(BMI≥30)占35.5%,BMI≥35 者占15.5%,重度肥胖者(BMI≥40)占6.3%。 其它国家仍然缺乏重度肥胖的患病数据,但英国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英有1.7% 男性和3.1% 女性的BMI≥40;2005 年瑞典有1.3% 男性的BMI≥35;2006 年澳大利亚有8.1% 成人的B MI≥35。 2011 年,估计全球共有340768 台减肥手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Roux-en-Y 胃旁路手术(46.6%)、垂直袖状胃切除术(27.8%)、可调式胃束带手术(17.8%)、胆胰十二指肠转流术(2.2%)。其中手术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共101645 例),随后为巴西(65000 例)、法国(27648 例)、墨西哥(19000 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2000 例)及英国(12000 例),而2011 年其它国家均未达到10000 例或以上。 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重度肥胖(定义为BMI≥35 伴随疾病或BMI≥40 无伴发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可引起大量致残、早发死亡,影响生活质量,还可大量增加医疗支出。此外,重度肥胖成人还过多地饱受各种慢性疾病摧残,如2 型糖尿病(28%)、重度抑郁(7%)、冠心病(14-19%)和骨关节炎(10-17%)。 肥胖的治疗方法 重度肥胖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数十年来,有关减肥研究的证据显示,在改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对重度肥胖患者经常无效。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减肥手术可持续减轻体重、改善伴随疾病和延长生存期。第一例减肥手术开展于50 余年前,但在过去的20 年间,由于重度肥胖的明显增加以及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美国减肥手术的数量每年增加20 倍。近期减肥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得益于手术量的增加、腹腔镜技术的转变和低风险可调节胃束带手术的增加。近期,美国指南推荐以下人群可以考虑减肥手术:BMI≥40,非外科治疗效果不佳;BMI≥35,伴随肥胖相关的严重疾病。 减肥手术的分类及其体重下降机制 过去50 年,减肥手术已发生明显变化。现在手术经常根据其假定的机制效应使用解剖学术语进行描述,使用诸如“胃限制”或“小肠旁路”等短语使之易于理解,但近期的基础科学研

胃穿孔术后护理

胃穿孔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腹痛、病情危重,多数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加之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体贴关心患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到位,减轻其痛苦。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 术后监护 (1)术后置患者于监护室,妥善安置患者。主管护士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对腹腔引流管、胃管、氧气管、输液管妥善固定。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平卧4~6h,若为全麻在患者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h重点监测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并防止膈下脓肿,减轻腹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疼痛。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是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后3h内每30min 测量1次,然后改为1h测量1次。4~6h后若平稳改为4h测1次。 胃肠减压的护理 (1)密切观察胃管引流的颜色及性质,记录24h引流量。胃大部切除术后多在当天有陈旧性血液自胃管流出,24~48h内自行停止转变为草绿色胃液。 (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排空状态,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观察胃管是否通畅,发现胃管内有凝血块或食物堵塞时及时用注射器抽出,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胃管致其通畅。 (3)留置胃管期间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有利于痰液排出,并可减轻插管引起咽部不适。 (4)做好健康指导。主管护士应仔细讲解胃管的作用及留置的时间,取得患者的合作。防止其自行拔管,防止重复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良后果。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腹腔内出血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症状,伴有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等腹膜刺激征。因此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腹部变化。 (2)感染:饱餐后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而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第4~5天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伤口换药,约2周后愈合。 (3)吻合口梗阻: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患者拔除胃管或进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有胆汁液体。本组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梗阻,碘剂造影显示胃空肠吻合口狭窄,考虑炎性水肿。经禁食、输液等保守治疗后水肿消失自行缓解。 术前肠梗阻护理:(1)心理护理:发生粘连性肠梗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发生粘

解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

解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 减肥手术 胃旁路手术 袖状胃手术 胃束带手术 减肥原理 不切除胃肠。将胃分成大小两部分,装食物的那部分胃容量10-20ml;旷置一段小肠,重新排列小肠的位置。双管齐下,进而减肥。 又名“香蕉胃”或“管状胃”,将原本袋状的胃部切除大部分,胃部变成管状,减少食量而达到减重的效果。 通过腹腔镜手术将一条硅胶制环形带束缚在胃上部,可以通过注水调节束带松紧,进而起到调节饮食的目的。 适用人群 BMI超过40;BMI在28-40之间,合并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2种以上代谢性疾病;BMI小于28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人及家属需了解手术的未知性。 BMI超过28且小于35,血糖升高;BMI超过35且小于40,无2型糖尿病的人群。手术适应症尚在摸索阶段。 BMI超过28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且尝试了内科减肥方法效果不显著的人群,手术主要目的在于减少体重。

手术花费 6-8万元 4-6万元 3-4万元 手术时间 1.5- 2.5小时 约40分钟 约1小时 恢复时间 7-10天 7-10天 3-7天 手术优点 减重效果好,作用持久。对肥胖症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糖的效果好。 近期减重效果良好,手术简单安全,保留幽门,减少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无异物遗留,无营养不良并发症。 简单安全,风险较小。近期并发症少,死亡率低。1年后的减重效果在30%-40%,3年后可达到50%-60%。 手术缺点 改变胃肠道结构,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要求手术者技术纯熟,更费时。可能会发生缝合区破裂或泄漏,营养不良

并发症。 减重效果不如胃旁路手术,远期效果不清楚(国内案例较少,时间短)。手术不可逆。易胆汁反流。 减重效果差而缓慢,远期减重效果更差,需要经常调整套环。异物遗留体内和皮下,可能有不适感。远期并发症多,再次手术率高。

胃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体会

胃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体会 胃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体会 我院开展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II型糖尿病,现将初期开展的12例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04年9月,我院为12例II型糖尿病患者做GBP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6~58岁,平均47.5岁。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即空腹血糖>7.1 mmol/L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 血糖>11.1 mmol/L;病史5~18年,平均7.5年;并发糖尿病眼底病变8例,高血压6例,肾病5例,皮肤溃疡、痈经久不愈(>2个月)5例。体重指数(BMI)> 25 kg/m2的肥胖症者7例,BMI< 25 kg/m2者5例。本组患者均无垂体前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证据。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只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后3周停止使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并不再限制饮食。2.GBP手术方法:用钉书机式的闭合器将胃从胃底和胃体交界以远2 cm处横行闭合,残胃的容量为80~100 ml。十二指肠悬韧带下60 cm处横断空肠,远端空肠与胃底吻合,近端空肠吻合于胃肠吻合口以远60 cm处的空肠肠壁。3.观察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观察BMI、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并发症的变化。4.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

学分析。结果:1.血糖改变: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对照,无论术前患者是否肥胖,患者手术前后各时相的血糖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0.05。其中肥胖者7例术前BMI为(34±5),术后1个月为(29±4),P2.BMI改变:全组患者术前BMI 为(24±4),术后1个月为(23±3),P >0.05。其中肥胖者7例术前BMI为(34±5),术后1个月为(29±4),P<0.05;非肥胖者5例术前BMI为(22.1±2.1),术后1个月为(21.6±1.8),P >0.05。3.糖尿病并发症的改变:CBP手术的患者,术前所有患者中出现的眼底病变、高血压、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发有高血压的6例患者,术前收缩压为( 152±41) mm Hg,术后为(135±39) mm Hg, P<0.05;舒张压术前为(98±30) mm Hg,术后为(82±29) mm Hg,P<0.05。术前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痈以及糖尿病性皮炎均在术后1个月内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出现。4。随访:术后1年患者4例,按上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提示糖尿病治愈。另8例正在随访中。所有患者未再出现新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未发现营养不良性并发症。讨论:GBP对II型糖尿病的疗效是在治疗肥胖症的临床资料中提示的,但GBP术后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与血糖的降低并不同步:术后早期体重减轻并不明显时,血糖下降即明显出现,从而提示GBP对Ⅱ型糖尿病的独特治疗

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手术步骤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吴国洋主任) 适应症: 1.胃癌源位于胃体范围偏大者或者肿瘤的体积较大者。 2.上部胃癌距食管较近,如早期胃癌肿瘤上缘距食管在2cm以内、浸润型胃癌在6cm以内、局限型胃癌在4cm以内者都应行全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 应切除大网膜、胃全部、食管下段、十二指肠球部。食管切缘距肿瘤应在3 cm 以上,十二指肠切缘距肿瘤应在5cm以上 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人字位(包手) 仪器:腹腔镜仪器、腹腔镜显示器、录像系统(显示器放于病人头部两侧) 物品:布类包、手术衣、腹单、腔镜胃包、灯把、荷包钳(小头)、胸撑、纱手套(吴主任用)、胸科钳(备用) 腔镜物品:30镜头、腔镜器械、无损伤钳、拉舌钳、生物夹钳+生物夹、10mm

钛夹钳+钛夹、5mm钛夹钳+钛夹(备用)、超声刀头(长)+超声刀连接线、一次性腹腔穿刺器12mm(国产)1套、强生或美外12mm Trocar1个(低温)、强生或美外5mm Trocar1个(低温)、血管夹钳+血管夹(备用) 一次性物品:11#刀片、23号刀片、剖腹针(1包)、荷包线(小号)(1-2包)、3-0(8针)(2包)、0#PDS(1条)、电刀头(中长)、吸引器管(3条)、切口保护器(1包)、电线套(1包)1#4#7#慕丝(若干包)、三角纱(若干包),骨科纱(若干包)、5*12圆针(备用)、导尿包(1包)、油球(1包)、负压球(1个)、22#引流管(1条),切口敷贴7*7(5包)、切口敷贴9*15(1包) 高耗:贝诺25吻合器(2把)、贝诺30闭合器1把、贝诺60闭合器1把、美外60-3.5mm腔内切割闭合器1把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腔内配合) 脐孔穿刺并建立气腹,也可采用开放式。维持腹内压在12~15 mm Hg。通常在脐孔处或在耻骨上10 mm处戳孔放置镜头,左侧腋前线肋缘下行12 mm戳孔为主操作孔,脐左5 cm偏上行5 mm戳孔为辅操作孔,右侧腋前线肋缘下5mm戳孔,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12 mm戳孔。根据不同的吻合方式必要时可将左下戳孔改 为10 mm。 探查: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了解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情况,确定肠管切除的范围。

胃穿孔术后护理

胃穿孔术后护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胃穿孔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腹痛、病情危重,多数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加之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体贴关心患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到位,减轻其痛苦。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 术后监护 (1)术后置患者于监护室,妥善安置患者。主管护士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对腹腔引流管、胃管、氧气管、输液管妥善固定。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平卧4~6h,若为全麻在患者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h重点监测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并防止膈下脓肿,减轻腹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疼痛。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是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后3h 内每30min测量1次,然后改为1h测量1次。4~6h后若平稳改为4h测1次。 胃肠减压的护理 (1)密切观察胃管引流的颜色及性质,记录24h引流量。胃大部切除术后多在当天有陈旧性血液自胃管流出,24~48h内自行停止转变为草绿色胃液。

(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排空状态,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观察胃管是否通畅,发现胃管内有凝血块或食物堵塞时及时用注射器抽出,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胃管致其通畅。 (3)留置胃管期间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有利于痰液排出,并可减轻插管引起咽部不适。 (4)做好健康指导。主管护士应仔细讲解胃管的作用及留置的时间,取得患者的合作。防止其自行拔管,防止重复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良后果。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腹腔内出血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症状,伴有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等腹膜刺激征。因此护理中要严密观察患者腹部变化。 (2)感染:饱餐后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而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第4~5天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伤口换药,约2周后愈合。 (3)吻合口梗阻: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患者拔除胃管或进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有胆汁液体。本组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梗阻,碘剂造影显示胃空肠吻合口狭窄,考虑炎性水肿。经禁食、输液等保守治疗后水肿消失自行缓解。

腹腔镜Roux_en_Y胃旁路术技术要点_魏世博

术式讨论文章编号:1005-2208(2014)11-1111-03 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4.11.35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技术要点 魏世博,王勇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Roux-en-Y胃旁路术;2型糖尿病 keywords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type2diabetes mellitus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LRYGB)治疗病态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但手术操作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较长[1-5]。因此,如何尽快掌握LRYGB技术是开展该手术的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现结合文献将笔者医院开展LRYGB的经验和手术技巧介绍如下。 1术前准备 1.1手术麻醉及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体位的选择:选择仰卧位,术者位于病人右侧。此体位的优点是方便术者和助手操作。气腹压力维持于1.7~ 2.0kPa,过高的气腹压力不利于器官灌注。 1.2trocar位置选择以方便术中暴露术野为目的(图1a)。长约44cm的手术器械有助于手术操作,也可让trocar 位置选择更加灵活。如位置过于接近手术部位,可能影响到术野的显露。 1.3肝脏的悬吊方式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肝脏拉杆显露术野,而通过肝脏悬吊(图1b)或生物胶的固定方法也可取得类似的效果。 2胃小囊的制备 2.1游离左侧膈肌脚游离胃食管结合部左侧膈肌脚,游离过程中注意保护左侧膈肌血管及膈肌。部分体重指数较高病人腹腔脂肪多,术中助手注意牵拉大网膜的方向及力度,保护脾脏(图1c)。 2.2胃小囊的制作技巧应用超声刀或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胃左动脉胃支第一、二分支间紧贴胃壁进行游离,注意保留胃壁浆膜层及迷走神经。建立胃后隧道,游离至可见膈肌或脾脏(图1d)。游离过程中钝锐集合,胃小弯侧血管较多注意凝闭可见血管分支后游离胃后壁。部分病人胃后壁粘连较多,如果无法一次建立隧道显露膈肌及脾 脏时,可尝试先用切割闭合器水平切割胃小弯侧胃体,建立部分小胃囊;随后助手可牵拉远端胃体,暴露胃后壁,继续游离至膈肌角左缘。这一步骤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胃冠状血管的血管分支较多,容易出血。如显露困难,可首先切闭部分胃壁以利于扩大小弯侧血管显露面积。经由食道送入36Fr球囊胃管,通过胃管前端的球囊可测量胃囊大小(图1e、f),目前推荐小胃囊容积<30mL。可预先设定小胃囊切割线。采用60mm蓝色线型切割闭合器沿预定切线切断和制作小胃囊,保证隔绝全部胃底的同时保护胃贲门部肌肉的完整性,最终形成约30mL的小胃囊。 技术要点:(1)隔绝食物对胃底的刺激,故须切割所有胃底;(2)为确保术后减重效果,建立30mL管型小胃囊;(3)最后一次切割须距离贲门约1cm,避免损伤贲门环形括约肌,导致术后胃食管反流。注意闭合器切勿过多夹持胃体,导致切闭组织过厚,增加消化道漏的风险。在操作过程中如有出血,可电凝或间断缝合止血。 3消化道重建 3.1旷置肠管长度的选择Y袢长度根据病人的肥胖程度进行选择。一般胆胰支和胃肠支总长约为200cm可保证减重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6]。提起大网膜和横结肠,自Treitz韧带测量100~120cm空肠,上提空肠行胃肠吻合。再于胃肠吻合口远端测量100cm空肠,与近端空肠断端行空肠侧侧吻合。垂直切开大网膜以降低胃肠吻合口张力。 3.2胃肠吻合位置的选择胃肠吻合位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胃肠吻合口张力的预判定。上提空肠后,受病人空肠系膜长短、腹腔大网膜肥厚程度以及病人身高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拟定的胃肠吻合口张力过高。根据术中情况可通过空肠系膜切开、大网膜切开等方法尝试降低胃肠吻合口的张力,但部分病人空肠系膜较短,于结肠前上提肠管困难,可行结肠后胃肠吻合。结肠前吻合手术操作比较简单,但吻合口张力略高;而结肠后吻合虽可降低吻合口张力,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尤其对于肥胖症病人这一操作尤为困难。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辽宁沈阳110004 通讯作者:王勇,E-mail:wangy@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232724.html,

小肠旷置长度对胃旁路术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改善效果的影响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2016 年11 月第2 卷第4 期 Chin J Obes Metab Dis(Electronic Edition),Nov 2016,V ol.2,No.4·237· 多项研究已证实,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袖状胃切除术、胆胰转流术和胃束带术等在内的代谢手术,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多余体重,还能够明显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的症状,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对接受RYGB治疗的肥胖症患者进行的随访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可减少70%~80%的多余体重并能将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body weight loss,EWL%)长期控制在50%以上[1]。Schauer 等[2-3]的研究表明,RYGB后1年和3年T2DM的完全缓解率可达42%和38%。Mingrone等[4-5]的研究表明,RYGB后2年和5年T2DM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5%和37%。虽然不同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无一例外RYGB治疗肥胖症和T2DM的疗效优于内科治疗方法。由于RYGB的减重降糖效果良好,手术本身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又能得到控制,故RYGB逐渐被世界各国代谢外科医师广泛认可并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肥胖症伴或不伴T2DM治疗的金标准术式。 RYGB治疗肥胖症和T2DM的可能机制有:(1)建立胃小囊限制食物的摄入;(2)旷置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以减少食物的吸收面积[6];(3)术后胃肠道激素发生变化[7-10]。目前已形成的操作共识是保留15~30 ml的胃小囊,但对旷置的小肠长度(胆胰支)与食物支长度的争议仍较大,尚未形成共识。然而,不同长度的胆胰支和食物支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体重和血糖变化[11]。特别在我国,一部分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者由于患有严重的T2DM而需要接受RYGB治疗,选择合适的旷置参数对于平衡疗效和营养风险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RYGB中小肠旷置参数对肥胖症和T2DM疗效和相关风险产生的影响。 一、食物支、胆胰支和共同支对RYGB后肥胖症改善效果的影响 (一)食物支和胆胰支对RYGB后肥胖症改善效果的影响 Torres等[12]于1983年首次发现延长的食物支可以提高患者的减重效果。随后,Bruder等[13]针对食物支的长度将BMI 为43~53 kg/m2的肥胖症患者进行了非随机方法的分组,两组患者分别为短食物支组(45 cm,在当时是标准的食物支长度)和长食物支组(90 cm),结果表明短时间内长食物支组患者的EWL%较短食物支组高6%,但18个月后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Brolin等[14]发表了首篇关于此类问题的随机对照研究,他们根据食物支的长度(75 cm和150 cm)将超级肥胖症患者(BMI>50 kg/m2)分为2组,发现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体重基本趋于稳定,此时长食物支组患者的EWL%为64%,比短食物支组高14%,且并未出现代谢后遗症和腹泻等并发症,由此推断150 cm的食物支长度对于超级肥胖症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该作者又于2002年发表了一篇基于10年随访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组超长食物支组(食物支265~570 cm),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EWL%在术后6个月内即表现出明显不同,长和超长食物支组患者的EWL%高于短食物支组,且这种差异持续至随访结束;另外,他们还发现体重复升患者的比例在短食物支组和长食物支组中相近,低于超长食物支组,但超长食物支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15]。Freeman等[16]进行了一项关于短食物支(食物支45~135 cm,胆胰支5~8 cm)和长食物支(食物支180~225 cm,胆胰支5~8 cm)对比的回顾性研究,在2年的随访时间中发现长食物支组比短食物支组有更高的多余体重减少量,但长食物支组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腹泻症状,其中1例患者需要通过修正手术来纠正腹泻症状。 有些学者对肥胖症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更长的食物 ·综述· 小肠旷置长度对胃旁路术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改善效果的影响 柯志刚童卫东 【关键词】 Roux-en-Y胃旁路术;肥胖症;糖尿病,2型;小肠旷置长度;治疗结果 DOI:10.3877/cma.j.issn.2095-9605.2016.04.011 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胃 结直肠肛门外科 通讯作者:童卫东,Email:vdtong@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232724.html,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27T15:34:43.6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作者:王芬梅 [导读]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 266400 对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 2664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78±1.21)mmol·L-1,对照组为(7.65±2.54)mmol·L-1,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围术期护理 最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3]。本文主要分析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效果,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即为空腹血糖>7.0mmol/L。20例女,40例男,年龄为31岁-57岁,平均为(43.22±6.32)岁;糖尿病病史为4年-16年,平均为(7.54±6.33)年;体重指数>25kg/m2;6例伴有皮肤溃疡,4例肾病,6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眼底病变。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入院后,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化验与辅助检查了解患者并发症、肥胖程度等情况。②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通常采取内科长期治疗,不了解外科治疗方法,对手术存在担忧,容易失眠、血糖升高,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与患者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与护理措施,加强护患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③饮食控制。严格控制饮食,禁酒,少吃水果,控制饮食胆固醇含量,三餐定时定量,使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④血糖控制。术前停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物,制定合理降糖计划,采用短效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整,使血糖控制在7.2mmol/L-8.2mmol/L。⑤术前准备。术前1d,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好肠道准备,备皮,常规铺巾消毒,鼻胃管留置。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腹腔引流、鼻胃管减压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保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患者渗液、切口渗血,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报告。②血糖监测。按照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对泵入胰岛素量进行调整;静脉输液,使用输液泵以24h均速输入,防止发生低血糖。③饮食指导。在患者恢复胃肠功能以后,开始进食,饮食以高蛋白、低脂、低糖为主要原则;术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吸收功能障碍,需注意矿物质与复合维生素的补充。④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向患者说明有关注意事项与血糖监测方法,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同时注意术后随访。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使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例(%)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78±1.21)mmol·L-1,对照组为(7.65±2.54)mmol·L-1,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97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中,29例满意,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中,24例满意,满意度为80.00%,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4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主要为:术前通过食物刺激,产生胰岛素拮抗因子,行旁路手术以后,不会产生或者是产生较少,使得2型糖尿病胰岛素拮抗情况消失或者是减少。本文主要对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在缓解患者情绪、促进术后恢复以及血糖水平控制方面效果较为理想。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存在溃疡、吻合口瘘消化梗阻以及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率<1.5%。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情况、保持胃管通畅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术前做好评估、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等,能预防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饮食指导、健康指导,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手术适应能力与配合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78±1.21)mmol·L-1,对照组为(7.65±2.54)mmol·L-1,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证明对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这不仅能提高手术效果,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友主,喻海波,王存川.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2):23-25.

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治疗单纯性肥胖并2型糖尿病

论  著 文章编号:1005-2208(2008)03-0197-03 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治疗单纯性肥胖并 2型糖尿病 蔡景理,郑成竹,陈丹磊,李心翔,李 磊,吴金声,胡旭光,李际辉,印 慨,柯重伟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微创外科,上海 200433 通讯作者:郑成竹,E 2mail:fredzhengzz@hot m ail .com 【摘 要】 目的 报告成功实施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治疗单纯性肥胖并2型糖尿病病人1例。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微创外科于2007年11月对1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症病人行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结果 病人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5m in,术中出血20mL 。术后30d 内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0d,体重下降 15kg,体重指数(B M I )减少419。术后第8天停用一切降糖药物,各项糖尿病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 腹腔镜迷 你胃旁路术是相对安全、简单的术式,近期减重效果良好,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 病态肥胖症;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Laparoscop i c m i n i 2ga str i c bypa ss for the trea t m en t of m orb i d obesity CA I J ing 2li,ZHEN G Cheng 2zhu,CHEN D an 2lei,et al .M ini m 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 ,Changhai Hospital,the Second M ilitary M edical U 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EN G Cheng 2zhu,E 2m ail:fredzhengzz @hot m ail .co m Abstract O 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the p reli m inary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 oscop ic m ini 2gastric bypass in the treat m ent of morbid obesity .M ethods Lapar oscop ic m ini 2gastric bypass was perf or med f or a patient with morbid obe 2sity accompanied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in Nove mber 2007in the M ini m ally I nvasive Srugery Center of Changhai Hos p ital of Second M ilitaryMedical University .Results The operati 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 med without any comp lica 2ti ons .The operati on ti m e was 135m in,and 20mL bl ood was l ost .After 30days,the patient ’s body weight reduced by 15kg and B M I decreased 419kg/m 2 .D iabetes indicat ors returned t o nor mal in the 8th post operative day without any medica 2ti on .Conclusi on Lapar oscop ic m ini 2gastric bypass is a relatively safe and si m p le p r ocedure .The short 2ter m effects for weight reducing are op ti m al,and the p r ocedure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Keywords morbid obesity;lapar oscop ic m ini 2gastric bypass;type 2diabetes mellitus 迷你胃旁路术(m ini 2gastric bypass )是由Rutledge [1]于 1997年9月7日开始实施并于2001年首先报道的,我们医 院微创外科于2007年11月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39岁。渐进性体重增加二十余年,以单纯性肥胖收住入院。病人食量大于常人,活动量正常,无明显活动后心悸、气短,睡眠时打鼾现象明显。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十余年,合并糖尿病肾病,术前每日使用长效胰岛素 40I U 。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无家 族性肥胖史。入院后体格检查:身高175c m,体重111kg,腰 围125cm,臀围118c m,腰臀比1∶0194,全身均匀肥胖,体重指数(BM I )3612。血常规、肝功、血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心电图、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提示肺通气功能轻度下降。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超声检查:脂肪肝。术前血气分析: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性激素、皮质醇、甲状腺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术前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术前术后对比见表1。 2 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足低仰卧分腿体位。采用气腹针穿刺法建立气腹。压力设定为15mmHg (1mmHg = 01133kPa ),待腹部膨隆后于脐孔上方横行切开皮肤约1c m,置入10mm 加长套管。采用5孔法操作,脐孔左上方 置入10mm 套管作为主操作孔。脐孔右上方置入5mm 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置入5mm 套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