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二、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三、典型例题

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加深对音调和响度概念的理解。

错解:A或B。错解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将音调和响度混为一谈,概念不清。

分析:音调和响度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较高(翅膀扇动得快),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的大,即响度大。

正确答案:D。

四、作业设计

声音的变化

填空

1、音调表示声音的________,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__。

2、响度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___。

3、乐音除了音调、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叫___________。

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

5、蒙上眼睛,你也能分辩同学们的声音,是因为每个同学声音的不同

6、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______

答案

1 高低高

2 强弱大大

3 音色

4 牛蚊子

5 音色

6 振幅

简答

1、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2、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答案

1 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声音响度大。

声音音调高。

3 男的是低音,女的是高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知道,女的音调高,男的音调低。而女的是伴唱,男的是主唱,我们知道,主唱声音要比伴唱大,所以,响度是男的大,女的小。

五、课外补充

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耳能够听见的声音,其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频率小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次声波的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较远,如地震、台风、核爆炸、海啸、火箭起飞、导弹的发射都能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直线传播的性能很好,可以定向发射来确定物体的

位置,如声纳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定位的,动物中的蝙蝠,海豚都能利用超声波的这种特性来进行定位。

超声波在医学上也有应用,“B超”就是利用B型超声波来检测人体内部器官的。另外超声波还可以粉碎小的微粒,用于表面清洗。“超声波加湿器”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性。

电话的原理及其发明过程

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1)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带动空气振动,形成声波。(2)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这被称为话音电流。(3)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4)受话器的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朵中。这样,就完成了最简单的通话过程。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电话的发明人是贝尔。贝尔于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的念头。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

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

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里了。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了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什么是声学

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并且当前仍处在前沿地位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人类的所有活动几乎都与声学有关。从海洋学到语言音乐,从地球到人的大脑,从机械工程到医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是声学家研究的领域。

声学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用声音辨别物体的方位、区别不同的人或者物体等,现在用超声波还可以检查体内器官。声学对国防也有许多重要用途。海洋中除声以外的各种信号都很难传到几米之外,因此利用回声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海底、鱼群、沉船等)是最有力的手段。近年来人们正在研究用声波监测地球内部的运动,最终争取实现对地震的准确预

报,从而避免大量伤亡和经济损失。

声学和环境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噪声污染,如何降低噪声改善环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延长机器寿命也是声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音乐是声学研究最早的主要课题,今日则已开始进入新的境界。电子乐器和计算机音乐的问世,为作曲家和演奏艺术家开辟了新的创作天地。电子音乐合成器产生的乐音既可以模拟现有任何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创造出从来未有过的新乐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题-3 声音的变化 一课一练(含答案)湘教版

3声音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强弱和振动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3.设计制作小乐器,让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重点:知道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 一、知识广场 1.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_决定了声音的_______。振动幅度________ 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_______。 2.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_______;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_______。 3.用相同的力拨弹皮筋时,皮筋绷得越紧,声音_______,皮筋振动得_______。 4.音量的大小是由物体_______的大小决定的。 5.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_______,振动越慢,声音越_______。 二、判断大厅 1.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 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系。( )

3.用木棒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 4.设计制作小乐器,要根据自己的设想处理加工材料,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乐器。( ) 5.自己设计制作吸管小乐器,管子的长短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 ) 6.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 7.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不影响它被弹拨时发出的音调。( ) 三、选择乐园 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使得( )。 A.女子音调比男子高 B.女子音调比男子低 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 2.拨动古他弦,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 A.最粗的弦 B.最细的弦 C.中等粗细的弦 3.在几根铁管中,被敲击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振动的速度( )。 A.较快 B.较慢 C.无法判断 4.敲击粗细、材质等都相同但长短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低

教学中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丹凤县铁峪铺中学周宁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西方国家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情景的相关图片。b: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句型、课文。上网查阅西方国家的孩子在父亲节、母情节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与感激之情。 二:教学课题: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unit6:connect 《lesson46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三:教材分析:本套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不同背景。本单元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在父亲节母亲节会用本节课的生词,向自己的父母表达爱和感激之情。在学习西方国家庆祝父亲节,母亲节会用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句型。如:alive ﹑whatever ﹑since ﹑care ﹑candy﹑take care of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激父母之心。 1 :教学目标 A.学习西方的文化. B.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教学重点: a:会用英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b:掌握新词alive living whatever since 的用法。 3:教学难点: 会用英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别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及个别展示等再结合利用PPT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Step1.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 Remind the festivals in China. What are their meanings? 2. Talk about the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 What are their meanings? Step2. Talk about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1. What do the students know about them? 2.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t day? 3. Do people in China celebrate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day is Mother’s Day? 2.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3. When was the first Mother’s Day?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 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变化) 第1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第2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第3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发现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练习 (II )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练习 (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3题;共12分) 1. (2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2. (4分)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________,振动越慢,声音越________。 3. (6分)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4. (2分)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时,描述正确的是() A . 水越满,音越高 B . 水越满,音越低 C . 水的多少和声音的高低无关

5. (2分)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范围之内。 A . 1~15 B . 40~60 C . 70~90 6. (2分)弹琴时会发出“dou.1 ruai.2 mi.3 fa.4”等声音,期中音调最低的是() A . dou.1 B . ruai.2 C . mi.3 D . fa.4 三、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7. (2分)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8. (2分)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9. (2分)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10. (2分)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1. (2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12. (2分)小雷说昨晚下雨时的雷声很大。这是对声音的描述。 13. (2分)影响钢琴发音不同的条件是弹琴的速度快慢。 四、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怎样的关系? 15. (5分)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怎样的关系?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秦兵马俑》,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课设计,体现了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课教学按照“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要求进行设计,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课题: 《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秦兵马俑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引导,组织交流、练习为辅,并充分而恰当地补充信息资源。教学时,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性形象地观看阅读搜索到的网上信息,充分感受,理解语言,认识写法,反复诵读,体悟情感,自主地、探究性地理解感悟课文,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哪八大奇迹吗?生讲述师补充。 2、师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揭题。 3、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点击秦兵马俑视频搜索链接。 [百度视频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559183.html,/programs/view/jJJFKYkdG3I/

初中体育优质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优质课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任务有: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因此,结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特点 本次课的教材是初中篮球运动的行进间运球技术,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运球接力和小组竞赛主要是为培养动作协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时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三、教学方法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篮球小组竞赛,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第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技术进行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为什么我的运球被别人抢断?运球动作要领有那些?等问题),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的变化练习 教科版

3.3声音的变化同步练习 1.填空题。 (1)通过探索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音量是由物体决定的,振动幅度越,音量就越强。振动幅度越,音量就越弱。 (2)轻轻击打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要比重重击打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2.判断题。 (1)音量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 ) (2)小张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高的描述。 ( ) (3)影响琴声音量不同的原因在于弹琴的速度。 ( ) 3.选择题。 (1)弹钢琴,发出“咪”“发”“索”三个音,其中( )的音最低。 A.咪 B.发 C.索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 B.响度 C.音高 (3)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 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 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 (4)物体的长短相同,下面的选项中,( )是正确的。 A.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B.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C.一样高 (5)同一个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 )。 A.越高 B.越低 C.没有变化 4.连线题。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强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弱 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高 轻轻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 5.排序题。 (1)下面四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有多少不等的自来水,用小棒去敲击杯口都会发 出声音。请你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排列顺序。

声音由高到低排序: (2)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请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声音由低到高排序: 6.应用题。 (1)往热水瓶里灌水的时候,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 (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呢? 7.【探究题·选择】小金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吉他,小金非常高兴,他拿过吉他仔细研究,发现吉他的弦有的粗有的细,松紧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1)拨动吉他弦,声音最高的是( )。 A.最粗的弦 B.最细的弦 C.中等粗细的弦 (2)小金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 A.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用力弹 8.【探究题·操作】把8个高脚杯排成“一”字形,以最左边的空杯子作为高音,依次向右加 水开始调音。杯子中的水加得越多,声音越低,为了精确,可以用滴管少量加水,进行调音。调好音后,用筷子敲击高脚杯,就可以弹奏出悦耳的音乐了。 (1)声音的高低与高脚杯中水量的多少有怎样的关系?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历史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确定活动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分五个课题:①探究姓氏的起源,②探究姓氏的变迁,③探究百家姓,④探究有趣的姓氏,⑤探究我的姓氏起源。主题确定之后,依据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工,推选发言人。第二课时主要是根据前一节课同学们的准备情况,借助多媒体将同学们收集到的姓氏资料分五组进行系统展示。 二、教学课题 1、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探寻中国姓氏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 3、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以及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课。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法:问题引导、激发兴趣、适时点拨、及时总结、 (二)学生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与质疑、评价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导入,然后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第一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探究姓氏的起源” 1、姓的由来(课件展示) ①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问题引导:有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你能举例吗? 【百度一下】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559183.html,/bjx/xswh/200904/17_4758.html ②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 问题引导: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能举出带女字旁的古姓吗?(课件展示) (参考答案: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 ③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各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明世系”“别婚姻”。 问题引导:那你能说说在现代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2、氏的由来(课件展示) 谈到姓,必然想到氏,现在姓氏连称,但早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姓是表示一个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

《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 一、教案背景 江苏省自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园艺博览会,其中第七届的举办地点是宿迁市,作为宿迁的一名教师,我为此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希望在教学中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本教案试图通过“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样一个主题,以主题探究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这一节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册第一章的第2节中《有效获取信息》部分。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应于《纲要》中“信息的识别和获取”中的有关部分,主要从操作层面完成信息的获取和甄别,通过主题探究式的学习,对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究,为后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个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情况,让学生在体验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主题活动中,掌握从互联网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初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初一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已学习了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的简单方法,本节课是对其必要的延伸与拓展,另外互联网在家庭中的逐步普及也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各类信息。 2、会下载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整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通过积极思 考、实践、讨论、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有效的信息搜索意识和习惯,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

最新《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乙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互联网搜索教案

《“我的未来不是梦”---搜索网站》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张娜Email:654728687@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559183.html,

《“我的未来不是梦”---搜索网站》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张娜 一、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本节内容略知一二。据本校对初一新生的调查统计,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了互联网,特别是现代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用互联网进行过网页浏览,并在初一上半学期学习了word文稿。 2.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阶段的学生以为接触过互联网浏览,就对网络了如指掌,学习重视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足,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搜索。 二、教材分析 《搜索网站》是经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三章“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中的第一节“搜索网站”的教学内容,全节共1课时。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使其在面对网络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并为其学会有效处理信息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搜索引擎分类搜索和关键字搜索,围绕主题寻找素材 难点:搜索引擎搜索的技巧与策略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互联网,借助百度搜索,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功能。 (2)综合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如分类搜索、关键字搜索等)快速、准确地寻找信息。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利用身边的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引入本课的课题目标。 (2)根据具体的任务目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3)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网络搜索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任务研究设定,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及在学习、生活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 (3)通过关于梦想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课是一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根据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念,围绕教材,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实例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决定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自己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完成对信息的搜索、组织及处理过程。并通过互评点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出新知,全面提升学生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者:滨城区第一小学王素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声音》单元第3课,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1课《听听声音》和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学生、成人都很容易搞混,这对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 2、这个内容的教学不容易,平常教学中往往走向太深,学生搞不懂。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得到,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把学生学习的概念分解,定位于前概念,在现象上做文章是合理的,只要观察到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就够了。 3、经典设计和材料,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基础不够,往往学了之后仍然是糊涂的,因此要增加体验、加强判断标准,从而解决困难,突破难点。 4、对教材的处理:回避杯子的音高变化,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变化很复杂;回避橡皮筋的音高变化,因为一开始学生很难听出来,连音乐教师也很难分辨。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容易分辨音高的乐器,降低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一个铝片琴、口琴、吉他、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 2、教师:铝片琴、口琴、吉他、音叉、钢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宽胶带

四年级科学上册3.3声音的变化练习教科(1)

第三节声音的变化同步练习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答案:音量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描述。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答案:音高 解析:解答: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3、音量的单位是,音高的单位是。 答案:分贝|赫兹 解析:解答: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4、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水越多声音。 答案:越高|越低 解析:解答: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5、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皮筋越松,声音。 答案:越高|越低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6、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琴弦越粗,声音。 答案:越高|越低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7、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 答案:越高|越低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分析:考查声音的变化。 8、音量是由物体决定的。 答案:振动的幅度 解析:解答: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9、音高是由物体决定的。 答案:振动的快慢 解析:解答: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分析:考查声音的变化。 10、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11、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没有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13、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分析:考察声音的变化。 14、为什么用木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瓶子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答案:水的固有频率是相同的,如果是同样的水的话,由于水在瓶中所构成的物质形状不一样,使震动波动的时间、及振幅不同,所以造成了听觉上的不同。 解析:解答:水的固有频率是相同的,如果是同样的水的话,由于水在瓶中所构成的物质形状不一样,使震动波动的时间、及振幅不同,所以造成了听觉上的不同。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七年级体育课教案 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掌握知识、方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重点: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的进入了七年级下期了,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成熟了,成为了一名好少年。少年时代美妙而珍贵,它不仅富于幻想,而且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 黄金阶段。幻想是 理想的翅膀;身体则是理想和知识的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讲述《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委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是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二、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你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你会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初中八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doc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说课稿 武汉市江夏区第四中学吴优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提高运动兴趣,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锻炼中,增强学生间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都能够受益,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80%以上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出手角度、用力顺序和上下肢协调用力,达成个人目标。 2.通过教、学、练发展学生腰腹部和上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合作精神与竞争能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也是苏州市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环节的技术细腻、深化,会不断提高成绩。 练习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对发展学生腰腹部与上肢力量具有较好的

效果,但练习相对较枯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采用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练效果。 本课是单元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重点是良好的球出手角度,难点是自下而上依次用力顺序及上下肢协调配合。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以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教师以技能教学为抓手,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投掷能力。 投掷教学要注意安全,要有自信。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实心球投掷时的出手角度。 教学难点:自下而上依次用力,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实心球21个,标志线1根,标志桶4个。 七、教学过程:见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修订稿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3课声音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材料:10把钢尺、8个同样的瓶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课件、10根橡皮筋、4个长短不同的铁钉、鸡蛋纸框,4跟粗细不同的钢管、小

鼓一个,泡沫碴一小块,音叉一个,有绳子的乒乓球一个、铁架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1、非常小声的问一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2、你听到老师说的么? 3、大声的问这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4、学生用一般的音量回答后,老师说:刚刚我说的声音小了你没听见,现在你说的声音也不够大,同学们没听见,你大声一点! 5、在刚刚这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大、小、强、弱)板书强弱 6、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用自己身体的部位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带发声、手掌鼓掌) 二、声音强弱变化的研究 1、我们在2课时了解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对不对,那么声音的强弱变化又是怎么造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吧 2、今天我再次给大家带来了研究的器具:钢尺 3、还记得怎样让钢尺发出声音么? 4、这节课不光要让钢尺发出声音。还要让他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记录。一起来看看黑板(出示幻灯片课件中实验任务)上面你们要做的任务。让学生齐读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练习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3题;共12分) 1. (2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2. (4分)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________,振动越慢,声音越________。 3. (6分)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4. (2分)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时,描述正确的是() A . 水越满,音越高 B . 水越满,音越低 C . 水的多少和声音的高低无关

5. (2分)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范围之内。 A . 1~15 B . 40~60 C . 70~90 6. (2分)弹琴时会发出“dou.1 ruai.2 mi.3 fa.4”等声音,期中音调最低的是() A . dou.1 B . ruai.2 C . mi.3 D . fa.4 三、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7. (2分)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8. (2分)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9. (2分)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10. (2分)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11. (2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12. (2分)小雷说昨晚下雨时的雷声很大。这是对声音的描述。 13. (2分)影响钢琴发音不同的条件是弹琴的速度快慢。 四、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怎样的关系? 15. (5分)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怎样的关系?

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热带的气候类型 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2012、3、8

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课件1 【预习检测】1、热带气候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2、有“地球之肺”之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 3、将下列景观名称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景观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气候 情境导入课件2 (插入音乐)播放一段热带景观录像,让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之后根据这些景观推测该地的气候。教师小结;广阔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热带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习目标】课件4展示 1、知识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特征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3、情感目标: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各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难点】气候要素的分析及气候类型的辨别 【课内探究】 课件5展示观察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的景观图 活动一:观察这四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图分别代表着什么景观?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学生分组讨论,由比 哪个组的同学最善于思考。)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 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季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肉食动物. 热带沙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 互动、教 师主导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 声音的变化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 声音的变化练习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在相同条件下,拨动尺子,尺子()时发出的声音最高。 A.伸出桌面5厘米B.伸出桌面10厘米C.伸出桌面15厘米 2 . 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瓶口C.瓶子 3 . 下列关于音叉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B.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大的音叉声音要强 C.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高低相同 二、填空题 4 . 声音的大小与(______)有关,声音的高低与(______)有关。 A.物体的振动幅度B.物体的振动快慢 C.物体的形状D.物体的材质 5 . 声音的(_____)可以用(_____)来描述,(_____)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____);物体振动的越(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 . 音叉上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 通过探索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音量是由物体_________决定的,振动幅度越__________,音量就越强。振动幅度越___________,音量就越弱。 三、判断题

8 .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 9 .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______) 10 . 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发出的音量大小。(______) 11 .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____) 四、综合题 12 .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各 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分析题。 13 . 请你拿出尺子,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要求,一边实验,一边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看到的振动的快慢 (快、较快、较慢、慢) 我听到的音高 (高、较高、较低、低) 6 10 14 18 14 . 把音高的高度,根据实验结果制成柱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