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知识

八段锦知识
八段锦知识

●八段锦知识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养生气功之一。作为一种

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操,因其歌诀易记、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编八段锦则是继承传统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的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有针对性、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微宽于肩,膝关节与脚尖向前,马步微蹲,双手从小腹开始,

慢慢往上抬,到颈部时于面前翻掌,手心朝天举起,两肘与耳平行,眼睛从手指间看天,眼睛深邃有神。

●功效:改变颈部运动模式,增强颈部肌群力量,预防肩部功能退化,对肩周炎有缓

解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扎马步,约两肩宽,身体挺直,不要弯腰,右手在体侧伸直,掌心向外,

伸手食指朝天,呈持弓状,左手放在体前,掌心向内,呈拉弓形状,屏住呼吸,左手用力往后拉,全身肌肉紧绷,左右开弓。

●功效:很多疾病与脂肪过量有关,运动能调节身体肌脂比例,使人变得有力。

●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要领:双脚开立,稍宽于肩,马步微蹲,身体直立,双手如同拽拉一根铁丝,在体

前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用力拽拉。

功效:减少内脏挤压,保持脏腑健康。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双手慢慢抬起,转头,当头转不动时,转脊柱,

最后手也跟上,一直向后,停留后再做相反方向动作。每个动作之间间隔2~4秒钟。

●功效:加强腰部锻炼,减轻运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问题。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要领:双脚开立。稍宽于肩,马步微蹲,双手手心朝下,大拇指朝外,扣抓大

腿,挺胸哈腰,眼睛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体会转圈的感觉,使整个躯干呈蛇形左右摆动,在摇头摆尾的过程中使整个脏腑摆动起来,有祛除心火的作用。

●功效:中医认为,心火是温暖全身的热量内源,如果失去控制,火性附炎于上,会

表现出病症。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直立,双手扶住大腿,整个大腿后群肌肉有

抻拉的感觉,双手抓住小腿,扶住脚面,最后双手完全触地,双手能触及的极限是自己最佳的锻炼点,循序渐进坚持锻炼,直到双手可以完全触地。

●功效:增强腿部的柔韧性,运动能力由此得到锻炼,对下肢血管有抻拉作用。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力气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马步深蹲,双手放于体侧,拳心朝上,

用身体发力带拳而出,七分为好。年轻人快冲,老年人慢打。

●功效:通经活络,使血液流畅,倦意全消,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对脑力劳动者

尤其有效。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要领:双手叉腰,身体挺直,双脚足跟靠拢,脚尖呈“八”字撇开,足跟抬起,

蹲下磕地。连续8下;然后两足跟分开,脚尖不动,足跟抬起,蹲下磕地,连续8次。

再重复先前的动作。每天磕100次。

●功效:将足跟提起适力落下,认真体会震动传至小腹、脊柱、后脑,这种刺激对健

康有益。对女性的盆腔炎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爱心提示

● 1 八段锦的招式简单。但每招每式都不能忽视。

● 2 老年人、体弱者可双腿直立或微蹲,中青年人可蹲得深些。

● 3 在练习时间上,中老年人早晚练最好。上班族上午10点、下午3点锻炼可提高

工作效率。患者上午9时在避风有阳光处锻炼最佳,在下午3时锻炼可有效调节生理功能。

● 4 做八段锦要把握好度,一定要以当前身体承受力、拉伸度为准。

颞下颌关节脱位如何用手复位?

2011-03-10

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后,应及时复位,否则在脱位关节周围会逐渐有纤维组织增生,而难以用一般方法复位。

复位前,患者精神不宜紧张,肌肉要放松,才能使复位顺利进行。复位时,让患者端坐在口腔手术椅上(或坐在普通椅子上,但头部应紧靠墙壁),下颌牙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二臂下垂时的肘关节水平。

术者立于患者右前方,二拇指缠以纱布伸入患者口内,放在双侧下颌磨牙牙合面上,并应尽可能向后,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下缘。拇指逐渐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轻轻向后推动,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复位,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下颌复位时,咀嚼肌可出现反射性收缩,使上下牙突然闭合,故在即将复位闭颌时,术者拇指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免被咬伤。

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再复位另一侧。下颌复位后,为了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关节盘和各附着及关节囊得到修复,在复位后必须用颅颌绷带固定下颌2 ̄3周,减少开颌运动,开口度不宜超过1cm。(责任编辑:Quactor)

关节脱位如何复位

时间:2012-08-27

“脱臼”我们都听说过,医学上称之为肩关节脱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肩关节脱位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肩关节脱位由直接和间接暴力所致,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且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分前脱位和后脱位,常采用手法和手术方法进行复位。

临床表现

1.伤肩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

2.患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臂,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3.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可触及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

4.搭肩试验(Dugas)阳性,患侧手靠胸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治疗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2)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3)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4.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脱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血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头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肘关节脱位的复位措施

全球医院网2011-11-19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肘关节脱位如何治疗?医生表示,肘关节脱位的复位措施具体如下:

(一)新鲜肘关节后脱位

手法复位,多用牵引复位法。在臂丛麻醉下,术者一手握住伤胶前臂、旋后,使肪二肌松弛后进行牵引,助手作反牵引,先纠正侧方移位,再在继续牵引下屈曲肘关节,同时将肋骨稍向后推,夏位时可感到响声、如已复位、关节活动和骨性标志即恢复正常,如果一人操作,可用膘肘复位法或椅背复位法。

注意事项;复位前应检查有无尺神经损伤、复位时应先纠正侧方移位,有时要先将肘稍过伸牵引,以便使嵌在肋骨鹰嘴窝内的尺骨啄突脱出.再屈肘牵引复位,若合并肤骨内上踩骨折,肘关节复位后,肋骨内上踩多可随之复位;但有时骨折片铁人肢尺关节间隙,可高度外展前臂,利用屈服的牵拉作用将骨折片拉出。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用石亩或夹板将肘固定于屈曲90°位,3—4用后去除固定,逐渐练习关节自动活动,要防止被动牵拉,以免引起骨化肌炎。

肘关节脱位合并肮骨内上深骨折或挠骨小头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术复位;成人可作挠骨小头切除。

(二)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三)肘关节前脱位

手法复位时,应将肘关节呈高度屈曲佐进行,一助手牵拉上臂,术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后,即可复位。复位后固定于半伸肘位4周,有时尺骨鹰嘴不能手法整复,需手术复位固定。(责任编辑:叉叉)踝关节脱位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因距骨体处于踝穴中,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包绕,牢固稳定,故单纯踝关节脱位极为罕见,多合并有骨折。本节讨论的是以脱位为主,合并有较轻微骨折的踝部损伤,简称为踝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此种损伤以后脱位最多见,前脱位次之,向上脱位最为少见。目录

1 症状体征

2 用药治疗

3 饮食保健

3.1 适宜食用

3.2 不宜食用

4 预防护理

5 病理病因

6 疾病诊断

7 检查方法

8 并发症

9 预后

10 发病机制

展开

1 症状体征

2 用药治疗

3 饮食保健

3.1 适宜食用

3.2 不宜食用

4 预防护理

5 病理病因

6 疾病诊断

7 检查方法

8 并发症

9 预后

10 发病机制

+1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

1 症状体征编辑本段

受伤后踝部即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触痛。后脱位者胫腓骨下端在皮下突出明显,并可触及,胫骨前缘至足跟的距离增大,前足变短;前脱位者距骨体位于前踝皮下,踝关节背屈受限;向上脱位者外观可见伤肢局部短缩,肿胀剧烈。

2 用药治疗编辑本段

1.踝关节后脱位的治疗应立即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复位。复位方法是先屈曲膝关节,再行足跖屈牵引,当距骨进入踝穴后,即背伸踝关节,并用长腿石膏固定5周。合并有严重骨折按踝关节骨折处理。

2.踝关节前脱位的治疗伤后立即在麻醉下复位,屈膝关节、足背伸,进行牵引,当距骨与胫骨前下唇解脱,即推距骨向下向后复位。复位后,用长腿石膏

固定足在跖屈位3周,后更换足踝背伸位石膏再固定2~3周。若有严重骨折,固定时间共需8~12周。

3.踝关节向上脱位的治疗要在良好麻醉下牵引复位。复位时膝屈曲,自大腿向上反牵引,握持足向下牵引,当距骨向下至踝穴时,胫腓骨便可复位对合。此时跖屈,背伸踝关节,以矫正踝关节前、后方移位。上短腿石膏,足在微背伸位,内、外踝要用力挤压使之对位。石膏在2周时更换,避免肿胀消失后石膏的相对松弛。若伤处软组织肿胀剧烈,复位失败或甚感困难者,可予手术开放复

位。手术中对距骨体不需要作内固定,但周围韧带撕裂、断裂伤者必须修补;合并有踝部骨折者,骨折复位后须作相应可靠内固定。

手法复位大多可获成功,复位后固定患足于功能位。踝关节脱位复位后,踝部骨折通常亦同时复位,但若拍片显示踝关节骨折复位不理想时,可行开放性复位及内固定(图1)。

3 饮食保健编辑本段

3.1 适宜食用

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3.2 不宜食用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4 预防护理编辑本段

踝部损伤是日常生活、军体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为了减少这类伤患的发生,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工作效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踝部损伤的预防工作。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对这类损伤的病因、预防方法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如避免穿高跟尖底鞋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疾行,是预防踝部损伤的重要措施。

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规范操作,检查防护设备,按常规着防护装备。保持正确体位,避免不良姿势,防止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

3.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踝部损伤的发生和将损伤减低至最小限度,使薄弱、松弛的踝部韧带和软组织得到增强,增加踝关节活动的柔韧性及骨的刚度。

4.损伤后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措施。不可急于过早活动,要经过充分的休息、制动,使损伤组织得到良好的恢复。

5 病理病因编辑本段

当踝关节跖屈位时,小腿突然受到强有力的向前冲击力,可致踝关节后脱位。当踝关节背伸位,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可致踝关节前脱位,当压缩性损伤使下胫腓关节分离时,可致踝关节上脱位。

6 疾病诊断编辑本段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7 检查方法编辑本段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踝关节脱位诊断并不困难,常规X线摄片很容易证实上述诊断;特殊检查 CT、扫描容易检出合并存在的微小骨折。

8 并发症编辑本段

常并发内、外髁及胫骨远端前、后唇骨折。

9 预后编辑本段

治愈后,由于周围韧带损伤,关节不稳,晚期出现骨关节炎,效果欠佳。10 发病机制编辑本段

1.踝关节后脱位由于踝穴前宽后窄,踝关节跖屈位时,小腿突然遭受强有力的向前冲击力,踝关节前方韧带较软弱,又无像跟腱一样的肌腱保护,使距骨

脱至踝穴的后方。这种后脱位,可合并有一侧或两侧踝骨折,或胫骨后唇骨折(后踝骨折)。极少数的无骨折,只有韧带撕裂伤。可见内外踝由于距骨被强力脱出,而出现分离现象。

2.踝关节前脱位足在强力背伸位时,如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致胫骨下端前唇骨折,距骨向前滑出,形成前脱位。由于这种背伸位受伤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故此种脱位罕见。

3.踝关节向上脱位在压缩性损伤下胫腓关节分离,距骨向上突入胫腓骨间。此类脱位罕见,多伴有胫骨下端粉碎骨折及腓骨骨折。

词条标签:骨科

疾病概述编辑本段

组成腕掌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对位关系,称为腕掌关节脱位。腕掌关节由远排腕骨与掌骨基底的关节面组成。其中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关节,为鞍状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和外展运动,是活动范围较大而灵活的关节。第二掌骨与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及头状骨构成关节;第3掌骨与头状骨构成关节,第4、5掌骨与钩骨相接形成关节。第2~5腕掌关节囊的掌侧和背侧均有韧带加强,较为稳定,其关节腔较为狭窄,活动范围极少。单纯闭合性腕掌关节脱位很少见,往往不被重视,故容易漏诊。但有时可见到开放性腕掌关节脱位或脱位并发骨折。

2 疾病症状编辑本段

2.1 第1 腕掌关节脱位

1.手背部肿胀、疼痛、拇指活动受限。

2.腕背侧压痛(+),第1掌骨头叩击痛。

3.有松脱感,在腕背侧可触及骨端隆起畸形。

2.2 第2~5 腕掌关节脱位

1.手背部肿胀,疼痛,2~5指活动受限。

2.腕背侧压痛明显,沿纵轴叩击掌骨头时,有松脱感。

3.掌骨基底部在腕背明显隆起,腕骨相对显得塌陷。

3 患病原因编辑本段

腕掌关节脱位并不多见,偶可见第一腕掌关节脱位。因拇指活动范围较大,当间接暴力作用在第一掌骨时偶能发生腕掌关节脱位。其他腕掌关节脱位是指第2—5掌骨与远排腕骨

之间脱位,极少见。因为掌骨基底相互间以及与腕骨之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活动范围极小。一旦发生脱位,常常是掌骨成排向背侧脱位。此外,第五掌骨偶能单独发生脱位。

4 发病机理编辑本段

拇指腕掌关节脱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拇指多在外展位遭暴力损伤而脱位。单纯脱位者,第1掌骨基底多向大多角骨背侧移位,若伴有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则多向外侧移位。第2~5腕掌关节脱位常见于手外伤患者,如机器辗轧伤、滚筒伤、挤压伤等,故多为开放性脱位。因第2、3掌骨基底背侧有强有力的桡侧腕长短伸肌附着,第5掌骨背侧有尺侧腕伸肌附着,5个掌骨之间又有坚强的韧带连接,故一旦发生脱位,常见成排掌骨向背侧脱位。有时偶而可见第5掌骨单独发生脱位。

5 西医治疗编辑本段

一、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一)非手术疗法

1.复位手法:患者取坐位,局麻下,助手握其前臂,术者一手握拇指在外展位与助手对抗牵引,另一手拇指置于第1掌骨基底部,由背侧向掌侧推压,以恢复与大多角骨关节面的正常关系。

2.固定方法:复位成功后,用塑形夹板或铝板或石膏条将拇指腕掌关节固定在轻度前屈,外展对掌位。

(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①手法复位失败者。②陈旧性脱位。

2.手术方式:①切开复位。②腕掌关节功能位融合术。

二、第2~5腕掌关节脱位

(一)非手术疗法

1.复位手法:患者仰卧位,在臂丛麻醉下,前臂旋前位,助手握第2~5指及拇指作腕掌关节牵引,术者双手环抱腕部,在与助手对抗牵引的同时向背侧端提,双拇指将掌骨基底部由背侧向掌侧用力按压,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用塑形夹板固定腕掌关节于功能位,并在掌骨基底部背侧加垫,增加固定力。

(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①手法复位失败者。②陈旧性脱位。

2.手术方法:①切开复位。②腕掌关节功能位融合术。

6 诊断鉴别编辑本段

掌骨基底部骨折,压痛点在掌骨基底部,在骨折部有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除拇指末节稍能屈曲外,不能作内收、外展活动。而腕掌关节脱位则在腕背侧压痛明显,沿纵轴叩击掌骨头时,有松脱感,掌骨基底部在腕部明显隆起,拍手正斜位X片可以鉴别。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要点,头向上顶,下磕儿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抱球时大拇指向上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后背)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颚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深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站立,下壳儿先向上伫立,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深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左掌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有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错误与纠正:端肩,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输血,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串,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曲,右掌下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测试题

高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测试题(卷) 命题人:卧龙寺中学-----王珺 一、填空题:(满分30分,共10个空,每空3分) 1、是指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能力。 2、在人体必需的六种营养素中,糖,脂肪,能够为机体提 供能量。 3、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和排出的水量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约 为毫升。 4、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之一,又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运动方式。 5、影响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和角度, 是最重要的因素。 6、起跑可分为蹲踞式、两种。 7、从东汉和宋代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和“八段锦”, 其动作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 8、中国男足在年进入世界杯决赛圈。 9、投篮时,有于球出手后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影响而形成一条弧线轨迹,通常称之为投篮的。 10、排球的基本技术包括发球,,传球和扣球。 二、判断题:(满分30分,共10小题,每题3分) 1、合理的膳食就是多吃肉类增加营养。( ) 2、节食减肥能够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更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 3、拒绝第一支烟的诱惑是做到终身不吸烟的关键。( ) 4、营养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不 会影响健康。( ) 5、糖是运动时的最佳“燃料”。( ) 6、进行体育活动,不可避免要受到天气影响,雾霾天气和沙尘天气不 适宜户外体育活动。 ( ) 7、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迂腐守旧,在如今社会根本达不到锻炼的 效果。( ) 8、在体育学习中,设置目标与否根本无伤大雅,只要坚持每天锻炼不

会影响学习或锻炼的效果。( ) 9、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只要乱砸乱扔就能起到调节作用。( ) 10、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中含有大量油炸食品,过多摄入会影响 健康。( ) 三、选择题:(满分40分,共10小题,每题4分) 1、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 平衡和( ) A 肌肉力量 B 心肺功能 C 协调 D 节奏 2、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时,需要成分考虑运动的:( ) A 次数强度时间 B 重量组数时间 C 时间组数强度 D 强度强度强度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 A 跑步 B 吸烟 C 睡眠 D 爬山 4、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中糖类是最主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下 列不属于糖类主食的是( ) A 馒头 B 米饭 C 土豆 D 大豆 5、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和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包括:展现自我, ( ),量力而行,相互鼓励和发展专长 A 自我放弃 B 自我鼓励 C 自暴自弃 D 自我坚持 6、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 ) A 古罗马 B 中国 C 古希腊 D 古埃及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 ( ) A 第26届 B 第28届 C第27届 D第29届 8、下列提高跑的速度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提高反应速度 B 增加步频 C 增大步幅 D 增强心里 9、下列跳高过杆姿势中,不合理的是( ) A 背越式 B 俯卧式 C 跨越式 D 挺身式 10、在篮球比赛中,持球最多可以走( )步,否则将判走步违例。 A 一步 B 两步 C 三步 D 四步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 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安全可靠,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它的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则要求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指的是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去,节节贯穿,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速度均匀,无停顿断续之处。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这里的“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 点及练习要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

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 xx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盘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xx百病消 三、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 治病)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 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xx似射雕作用:

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 调理脾胃 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 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 强身)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 xx肾(去心火即强身) 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 xx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 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 练内气 背后xx百病消作用: 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四、《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xx呼吸守xx。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xx,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xx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xx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xx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xx,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xx去,xx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xx。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xx,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xx,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xx。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78-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锻炼的主要部位:颈部、肩部,腰部,腹部、手臂,下肢。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锻炼身体部位:下肢肌肉、前臂、手腕、指关节、背部肩部、颈部。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锻炼身体部位:脊柱、颈部、肩部。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作用: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锻炼身体部位:头颈、眼、肩关节。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去心火即强身),头部,臀部,腰部,上臂,大腿等。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作用: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手臂,颈部,腰部,身体协调性。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作用: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锻炼身体部位:练内气,手指,手臂,腿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锻炼身体部位:全身,腿部等。 五禽戏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一、虎戏: (1)、虎举、两掌上举时吸入清气,下按时呼出浊气,可以提高呼吸机能;屈指握拳能增强掌指微循环功能。 锻炼的身体部位:手腕关节、指关节、上肢。 (2)、虎扑、虎扑使脊柱形成了伸展折叠,锻炼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起到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锻炼的身体部位:腰部、背部、臀部、脊柱各关节。 二、鹿戏:

八段锦

八段锦 八段锦是古人创编的一套有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医疗康复体操。"八段"是指此法一共八节,"锦"是指姿势优美柔和,有"集锦"之意。此功法是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在古代养生史和导引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段锦历史悠久,在马王堆出土的还带《导引图》中有4幅图势相似于八段锦的动作,而真正的八段锦大概起源于南朝梁代,是由两臂或单臂上举,马步左右开弓.头部左右旋转,摇头摆臀,弯腰两手攀足,马步左右出拳,足跟上提八个动作组成,是古代导引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算起,导引之术在中国流传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南朝梁代陶弘景撰有《养性延命录》,此书总结了魏晋以前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书中的内容亦被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干金翼方》、日本《医心方》等书所吸收,其中《导引按摩篇第五》中“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顿踵三还”,以及书中所描述的左右挽弓势,左右单托天势,两手前筑势,与清末定型的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左右开弓似射雕”、“调整理脾胃须单举”、“攒拳怒目增气匀”五种动作相仿。书中叩齿、咽津亦被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所吸收。从中可以看出,八段锦的形成与《养性延命录》有渊源关系。 它形成与发展于宋代,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北宋洪迈《夷坚志》。其文曰:“政和七年,李似矩多独止于外舍,仿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并称为“长生安乐法”,但未记载八段锦的具体功法。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刊行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八段锦一卷,不题撰人,吐故纳新之诀也”,但原书已佚。八段锦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南宋初年著名道教学者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至游了)在汇集宋以前文献的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十三《临江仙》词附注中有记载,原文谓:“钟离光生八段锦,吕公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其后又有窦银青八段锦,与小崔先生临江仙词,添六字气一其中,恨其词未尽,予因掸诸家之善,作临江仙一阕,简而备,且易行。晋劝遵修,同证道果。绍兴辛未(1151 年)仲春,至游居士曾慥记,”据此可知,宋时八段锦有四家,窦银青和小崔先土二家今已佚,曾慥在小崔先生八段锦基础上加六字气诀,并以词加注的形式创编厂曾慥八段锦。钟离,指唐代钟离权(字云房),亦称汉钟离,传说八仙之一,其内丹术传吕洞宾。《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十九载有钟离八段锦法。现主要有两家八段锦原艾引录于下。 ⑴曾慥八段锦:子后寅前东向坐,冥心琢齿(三十六)呜鼍(鸣天鼓二十通),托天(三次,每次行嘻字气)回顾(握固按腿,左右各三。先右次左、左行嘘字气,有行四字气也)眼光摩(挫挪手,摩眼七次,闭目转睛七次,以中指节捻太阳三十六),张弓(左右二三十挽,每次行呵字气)仍踏弩(左右各三次,每次三挽七踏,行呵字气),升降辘轳多(左右运转辘轳三十六,行吹字气)。三度朝元(三次,每次按腿、闭目、咽气,名为朝元。每次行吹字)九度转(想气自丹田转九交),背摩(盘足、闭气、搓手热,摩擦肾俞上下,行吹字气)双摆(按腿,冥目闭气,左右摇摆身,不限数,名鳖鱼摆尾,行呵字气)扳(舒脚,以手低头扳脚,行呵字气)拿(跪膝反手,左右拿脚跟三次,每次行呼字气),龙虎交际咽元和(以舌搅取津满口,漱三十六,一气分三回,想至丹出中,如此三遍,行吹字气),浴身(鼻引清气,闭住,搓按两手极热,遍身擦令微汗出)挑甲罢(左右臂举手齐发,遍挑十指甲,不限数),便可蹑烟萝(凡行吹肾,呵心、嘘肝、嘻三焦、四肺、呼脾六字,不可令耳闻声,出气欲细而长。凡行持皆闭气,行持罢,方吐气出,呼所行字)。(见《道藏》文物出版社等1988 年影印本第四册《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十三《临江仙》)比较重力坝段锦瑜增。 ⑵钟离八段锦: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抑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呜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柱(摇头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答(转)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题(转)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题(转) 三叶居士 写在前面的话 相信更多的朋友们还是需要自学八段锦写了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八段锦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交流我就是自学的八段锦最初想法很简单想治疗颈椎病和让身体好些没想到会得到如此多的益处现在想到那些在默默中独自探索苦练挥汗如雨的日子感觉是一段很温暖很快乐的回忆虽然当时是那么辛苦与迷茫人生事多如此吧 所写的内容一定有所误差与主观的错误客观的说这算是八段初学者的一篇学习日记如果这帖子可以对一样打算自学八段的朋友们或是在练习八段锦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我会很开心也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得到八段锦高手的指点建议与批评想先说声谢谢! 问题目录 一每天练习八段锦多少遍比较好? 二练习哪个版本的八段锦比较好? 三在练习前练习中如何放松入静? 四练习八段中出现的症状有那些?

五练习八段锦中如何呼吸? 六八段锦的练习中如何用力? 七八段锦可以治疗哪些病? 八最佳的练功效果或是状态是什么?一每天练习八段锦多少遍比较好? 自然是越多越好 实际问题不是每天练习多少遍最好 而是自己每天实际可以坚持练习多少遍自己有多少空闲时间 有否足够的意志力与合理的计划让自己每天都坚持 但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帖子都说有氧运动 至少一个小时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又有多少人可以每天可以雷打不动的 坚持一个小时的锻炼呢我最初是一天可以坚持三遍 忙了只可以坚持一遍 一般只可以坚持一天两遍 尽量都在子后午前完成 (因为有在气功书上看到说动功适合在阳时进行)少数时候被迫在下午补一遍 而且不可以保证处在最佳的练习状态与环境现实就是如此糟糕 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中华气功网作者:笑望书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 站式八段锦,经络小周天,练生殖之精。两手托天理三焦。人体之气有四,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发源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之间循环至全身。此式动作能升提元气和中气,若结合升补脾肾之中药,对胃下垂肾游走有极好疗效。两手托天,外指动作,内密天门。天门即囱门穴,有些丹法说是百会穴,实际修练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及功法而定。“专气致柔,能婴儿?天门开阖,能无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是指口鼻呼吸。传言孙禄堂先生能将口鼻塞住练拳,这一状态虽然惊人,但对修真并无好处。丹道与佛家皆讲究气住脉停入大定,人体活动自然会加速血脉流动,脉停之状态定不能出现。知其雄,守其雌,是体内之气感,丹道不追求气感之强烈,丹田之中精气微,由微至无即停脉。修炼至此,方可结胎化神,然后才是还虚。自古到今,佛道修真之人皆称气住脉停之状态为胎息。其实现代医学已证实,胎儿在母体中是利用脐带通过血液呼吸空气,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0-40次,脉搏130 次,较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5-19次,脉搏60-80次,谁更专气致柔?大家都知道,中国拳法之功理多来自佛道家,但佛道理论中有很多说法违反科学,若光*它来指导修炼,必陷于宗教迷信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有些人用了些现代生理学、运动力学来解释拳术与丹道,这些东西拿来参考可以,若以为那就是中国拳术与丹道的定理就错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此式开展肺气。肺于五行中属金,肺藏魄。孙禄堂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丹经多言心肾脾而略肝肺,岂知后天丹法首重中丹田膻中之肺气!肺主皮毛,劈拳属金,精练肺气,自可肤如婴儿。鹤发童颜并不难,<寿世保元>芝桑丸,玉屏风散加天冬。若问下手筑基,须明橐龠玄关。橐龠为肺,玄关即肾。练肺仅可童颜,修肾方能黑发,黑发童颜真神仙!其理惟一,其法众多。清修,阴阳,针炙,药物,服饵,拳术等法,皆须习之,以便实修中随机运用,若欲凭一法而成章,除非明师亲身指点! 调理脾胃单手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脾为阴土,胃属阳土,两土合为圭。刀圭之事,别有口诀,古仙皆不轻言。唯邱处机明说:顶为戊土,脐为己土,刀圭不过性命二物罢了。说

五行健康操和八段锦

『五行健康操』是吴德胜老师参考国术、香功以及韵律操编排而成的。 1.拍打天门 2.双龙吐珠 3.前摆后摇 4.开合虚掌 5.排山倒海 6.拍掌扩胸 7.龙飞凤舞8.扭转乾坤9.花开富贵 10.鲤跃龙门11.螳螂捕蝉(左) 12.螳螂捕蝉(右) 13.物换星移14.天女散花15.上下天梯 16.同心协力17.凤阳花鼓18.龙腾虎跃 19 收操调息 八段锦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转正、挺身、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两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步骤/方法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

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 .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

八段锦动作说明

八段锦: 预备式: 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平行站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上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拇指放平,两手指间距约10公分。动作注意事项: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提高关节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一直上托至喉咙处,两掌内旋成掌心向上,十指仍然交叉;继续上托至头顶,抬头目视两掌,而后两手继续上托掌根用劲,肘关节伸直,同时收颔,目视前方,动作稍停。此前为吸气,此后为呼气,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下落,绕回至腹前呈球状,一上一下为一次,做6次即可。接着,十指交叉继续前面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手臂、手指、手腕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动作:随着吸气,重心右移,左脚向外开立,膝关节缓慢升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向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同时两腿屈半蹲呈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呼气,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疹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手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臂举 作用: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和小肌肉得到锻练,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随着吸气,两腿挺膝升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指尖朝右,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随着呼气,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臂外旋,外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次的最后一个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掌根。)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五劳指五脏劳损,七伤指七情的伤害。可以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诸脏腑;往后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及背部俞穴,达到五劳七伤的目的。还能增加颈部、肩部参加运动

八段锦口令词及套路图解

八段锦口令词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动作口令 预备式口令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令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令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令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令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摇头摆尾去心火口令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两手攀足固肾腰口令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攒拳怒目增气力口令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背后七颠百病消口令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

八段锦八式名称

八段锦八式名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起式:双脚并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接着双脚微曲膝盖不超出脚尖,重心右移,向左迈出左脚与肩同宽,双脚伸直,双手内旋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指尖相对,距离不超过十公分,拇指不要翘起。同时双脚再次微曲。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交叉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接着吸气,双脚慢慢直立,双手在胸前翻掌,眼跟手走,双手举于头顶,低头双眼平视前方,两手打开,呼气,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同时双脚恢复到原来的微曲状态,重复动作六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左移,双臂交叉左手在前,膝关节缓慢伸直,双手向上交叉于胸前,目视前方,展臂拉弓,肘部抬平。两腿屈膝半登成马步,重心在中间,双眼目视左手食指指尖。重心右移,两手自然打开,右手向右划弧,双眼跟着右手动,左脚收回,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反。左右式分别做三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腿伸直,左手手心向内,指尖向上,从身前缓慢上举至头,同时吸气,翻掌于头顶,指尖向右。左手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下按于髋旁,同时呼气,双手收回,屈膝。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膝伸直,双手下垂,掌心向后,目视前方,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往左后方瞧,吸气,头部回正,呼气,同时两腿微曲,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左右动作分别重复三次。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同时双手向上举于头顶,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双腿成马步,同时两手打开从身体两侧下落反按于双腿上,重心右移,目视右脚背,右脚尖,右脚内侧,重心左移,看右脚后跟,头向后摇,重心在中间,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摆动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双腿伸直,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反穿双手从腰侧,腿侧至足背足尖,抬头,抬手,手带动身体向上直立。重复以上六次。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登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实拳,拇指在里,拳眼向上,用力向前出左拳,目视左拳,手指旋转打开,大拇指向下,掌心向外,左臂外旋,掌心向上,收大拇指,收四指握拳,拳眼向上,左手收回至腰侧。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双脚跟提起,吸气,目视前方,稍停,脚跟快速下落,呼气。重复动作七次。 收式:双掌内旋相叠于腹部,女性右手在内,男生左手在内。体态安详,周身放松,调顺呼吸,气沉丹田,心情愉悦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八段锦中医理论诠释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医理论诠释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任建坤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医理论诠释 中医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本文旨在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理功法及健身效应进行诠释。 预备势 预备势是以松静自然的态势,将机体调整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虚灵顶劲,百会上领,引导头部摆正,并有虚领向上之意,有利于督脉的畅通,从而行气上升以养脑营神。《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宁静心神,思想集中,精神蕴蓄,杂念不起,渐而入静达到动中有静的效果,进而越练越虚静,物我两忘,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而又益智补脑。古人认为: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于心,并以“心意君来骨肉臣”作形象比喻。 目为练功之要窍,目不乱则神可收。双目微闭,似闭非闭,将听觉从外转归于自身,专心练功;舌抵上腭,轻触即可,使任督两脉交通。“两肩松开,沉肩坠肘”,—肩为臂之枢纽,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两肩应放松下垂,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通,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气沉丹田,意思是“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本式通过“两手托天”的动作,主要达到调节三焦的气血与阴阳的功能。 两手托天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拉伸,通过意念、导引的配合,引动人体的内气与大自然的外气相结合,强化人与大自然气机的交通,达到天人合一。 “两手托天”为何能调理三焦呢?天,为最高;托天者,就是尽量向上托的意思。“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完整动作是一个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间,应当是闭息助力,从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

一、八段锦起源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 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

如何打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民间的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套健身方法,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八段锦总体上被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又称文八段,动作柔和,难度不大,多采用站式动作,附会为梁世昌所传。北派又称武八段,繁而难练,以刚为主,动作多用马步,附会为岳飞所传。其实二者都同出一源,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并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习练八段锦的群众逐年增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 八段锦共有八节动作,每节动作都有益于身体某一部位或系统,具有针对性。比如第一式、第二式和第六式,都可以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肺活量。第一式和第三式能够提高肩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性,第四式可防治颈椎病,第五式可以提高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第六式可以强腰健肾防治腰酸背痛,第七式能增强力量和耐力,第八式可以行气养血改善脏腑功能。但只有把各式动作综合起来并且持久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八段锦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

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 掌握八段锦的口诀,可以有助于练习。预备势的口诀是,两脚平行与肩宽,双手侧摆抱腹前,屈膝身正心平静,调整呼吸守丹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口诀是,叉指上托抬头看,平视上撑意通天。两臂下落沉肩肘,松腕舒指捧腹前。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口诀是,跨步直立搭手腕,马步下蹲拉弓弦,变掌外推臂伸展,并步起身往前看。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口诀是,外旋上穿经面前,一掌上撑一掌按,掌根用力肘微屈,舒胸拔脊全身展。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口诀是,起身松腕臂外旋,转头双目往后看,身体调正膝微屈,掌指向前往下按。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口诀是,马步下蹲臀收敛,先倾后旋向足看,颈尾伸拉头上顶,头摇尾摆对称转。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口诀是,以臂带身上抻展,转掌下按膻中前,指顺腋下向后插,摩运脊背将足攀。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口诀是,马步下蹲握固拳,单臂前冲瞪双眼,拧腰顺肩趾抓地,旋腕握拳收腰间。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口诀是,两脚并拢要沉肩,呼吸均匀把足颠,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收势的口诀是,体态安详身自然,均匀呼吸鼻内旋,两手相叠小腹处,将气收归下丹田。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主要是从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注意动作规格和要点,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