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设计规范

建设工程设计规范
建设工程设计规范

建设工程设计规范

1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375-20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732-201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256-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312-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1203-2016高耸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82-2016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46-2017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628-2010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1-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GJ/T 304-2013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CJJ 266-2017 城市轨道交通梯形轨枕轨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360-2015 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T 432-2014 建筑结构保温复合板

2施工规范

GB 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772-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55-20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01-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642-2011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T 51310-201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

3造价规范

GB 50857-2013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6-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 5086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 50858-2013园林绿化工程量计算规范

GB/T 51262-2017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

GB/T 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4测量监测规范

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T 50308-2017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 0167-2014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 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CJJT100-2017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GB 50497-201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JGJ/T 302-201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

JGJ 8-2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

JGJ/T 408-2017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5安全规范

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3-2009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231-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GB 50194-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JGJ 46-2005_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CECS_266-200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GB 50656-2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JGJ 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 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GB 22361-2008 打桩设备安全规范

JGJ 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16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300-201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 80-2016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GB/T 3787-2008塔式起重机

GB/T 3787-2006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5144-2006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10055-200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GB 5725-2009 安全网

GB 6095-2009安全带

GB 2811-2007安全帽

JGJ 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GB 10055-2007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JGJ 215-2010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JGJ 276-2012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086-2012 钢丝绳安全使用和维护

GB/T 5972-2009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23721-2009 起重机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

JGJ 184-2009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T 250-2011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6监理规范

GBT 50319-2013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核电厂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监理旁站记录填写实例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一本通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7检测规范

JGJ/T 426-2018农村危险房屋加固技术标准

JGJ/T 110-201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GB 50843-201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JGJ/T 299-2013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 340-2015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GB/T 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JGJ/T 368-2015 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 401-2017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JGJ/T 41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JGJ/T 287-20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

JGJ/T 322-201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JGJT 69-2019 地基旁压试验技术标准

JT T 316-2010 货运挂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JGJT 193-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324-2014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方法标准

8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2-2017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1017-2014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04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211-2016城市轨道交通无线局域网宽带工程技术规范

GB 51151-2016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1286-2018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293-2018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标准

GB 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 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GJ/T 292-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CJJ 248-2016 城市梁桥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CJJ/T 72-2015 无轨电车牵引供电网工程技术规范JGJ 111-2016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T 274-2018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

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432-2018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标准

JGJT 467-2018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

CJJ 61-2017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JGJT469-2019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JGJT 413-2019 玻璃幕墙粘结可靠性检测评估技术标准JGJT 388-2016 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JGJT371-2016 非烧结砖砌体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JGJT 349-2015 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

JGJT 325-2014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57-2015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 198-2010 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 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4 /T 233-2002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13-201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89-2009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JGJT 197-2010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JGJT 211-2010 建筑工程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规程JGJT 274-2012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9勘察设计规范

GB 50307-2012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1041-2014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24-201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 56-201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221-2015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1155-2016机械工程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GBT 51301-2018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10

其他GB/T 50326-201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58-2017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 50318-201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T 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GB 50289-201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642-2011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建标190-2018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2019版)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JGJT 385-2015 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

NB_T 20281-2014 核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导则

JGJT 204-2010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青岛市二环北路道路积水改造工程施工》的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 2、随同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勘察报告及其它相关设计文件。 3、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及政策。 4、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5、通过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 6、适用的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雨水沟、雨污水管线、道路恢复等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本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新建雨水沟、雨污水管线和道路恢复,必须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3、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组织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

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1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Sprinkler and Micro Irrigateon Project SL236—1999 主编单位: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9-02-25发布199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前言 根据(96)农水机便字第19号文下达的《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领导下,编制组自1997年6月开始工作,1998年5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8年12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9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用水管理与田问测试以及技术经济后评价,共7章37节164条,另有条文说明。 本规程与SDl48—85《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比较,有如下变动: ——增加了微灌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更名为《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将用水管理与工程管理一章分开,工程管理独立设章,并增加了首部工程与机行道两节; ——将用水管理与田问试验并为一章,并将田间试验改为田间测试; ——将设备运行章改为设备运行管理,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 ——将设备维护与保管章改为设备维护和保养,章内亦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 ——将中心支轴、平移式喷灌机的管理章改为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将第3、4章中的轻、小型喷灌机调至本章,与微灌机组成一节,并增加了绞盘式喷灌机和滚移式喷灌机两节; ——将技术经济分析章改为技术经济后评价,并增加了财务分析一节。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本规程参编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厅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窦以松董文楚任晓力杨刚马启祥徐茂云张国祥孙万弟傅琳王云涛

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总部 项目策划 委任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 办公室形象策划项目策划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料存档 前期工程部 办理前期手续 项目勘察、设 计、方案评审 概、预算编制审 查 工程管理部 工程监理 施工管理 质量鉴定 竣工验收 后评价 招标采购部 招投标代理 采购管理 投资咨询部 规划咨询 融资咨询 编制项目建议书 编制项目可研报 告 计划财务部 专项帐户 用款计划 资金拨付 财务审计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职责: 办公室:根据项目策划的工程目标,编写、谈判、签订合同,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统计、整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施工过程中汇总整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的资料并存档,竣工之后整理竣工资料对建设工程进行竣工备案。 前期工程部: 1、办理前期手续:立项报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建设工程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办理征地、青苗补偿、拆迁安置等手续。进行地勘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到消防部门办理消防手续、初步设计文本审查。 3、施工图设计阶段:○1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出正确、完整和尽可能详尽的建筑安装图纸。其设计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的安排和非标设备的制作;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等。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备案。施工图文件完成后,应将施工图报有资质的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3编制施工图预算。聘请有预算资质的单位编制施工图预算。并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查。 4、施工建设准备阶段:○1编制项目投资计划书。并按现行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进行报批。○2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备案。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及规范要求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及规范要求 安治国 2018年8月21日 一、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1、施工方案定义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的定义,施工方案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具体讲,施工方案是针对工程项目,根据施工目的、施工现场调研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资料,通过对施工实施过程中所耗用的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在工期的要求下,通过合理组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优施工工艺和方法。 施工方案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专业工程施工而编制的具体作业文件,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和完善。施工方案以专业工程为对象,制定专业工程施工工艺,部署专业工程资源、工期,明确HSE 和质量等要求。施工方案直接指导专业工程施工;保证专业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配置专业工程资源,保证专业工程工期。 2、编制原则 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法和保障措施;方案能满足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要求,并且施工所需的成本费用低。

1)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编制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编制方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先进和快速。 2)满足工期、动态管理控制 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所以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合同的要求,并能争取提前完成。为此,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管理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3)保质量、促安全、符合技术规范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求质量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是每个参与人及全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制订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 4)降成本、增效益、应用技术创新 在合同价格的控制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增加施工生产的盈利。从施工成本的直接费(人工、材料、机具、设备、周转性材料等) 和间接费中找出节约的途径,采取措施控制直接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在技术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

2010灌溉定额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DB37/T1640-2010 1 范围 1.1由于山东省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灌溉形式复杂,生育期和需水规律相近的其他作物,其灌溉定额可在总结灌水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执行。 1.2 表中50%、75%、85%是指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频率,在该频率年有效降雨条件下或有效降雨量更多的年份,均可满足作物充分灌溉的要求,也就满足了灌溉保证率的要求。灌溉保证率反映了作物充分灌溉的保证程度,对于不能满足灌溉保证率的年份,只能实行非充分灌溉,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灌关键水。 3 术语和定义 3.4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反映节水灌溉水平特别是工程标准的重要指标,净灌溉定额在作物品种和农业措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毛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密切相关。本次灌溉水利用系数参照原有数据、调研的数据、有关规范规定,采用和现状相比相对较先进的水平。对于新建和改建工程,须按照节水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和建设。 5 定额的分区及作物和灌区类型 5.1 山东省农业水利分区是在分析全省自然地理和降雨量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鲁西南区(I区)地势平坦,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80~740mm之间;鲁北区(II区)地势平坦,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50~650mm之间;鲁中区(III区)多丘陵,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600~800mm之间;鲁南区(IV区)多山,地形复杂,区域多年

平均降雨量在800~900mm之间;胶东区(V区)多山多丘陵,地形复杂,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50~850mm之间。分区以县级市为基本分割单元,部分地市有交叉。 5.2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和多年习惯,本标准中定额单位采用m3/亩。灌溉定额的制定是在调查全省农作物的基础上,选取山东省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进行制定,其他种植范围较小的作物可参照执行。此外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耐旱性不同,灌溉定额也会有差异,其灌溉定额可参照执行。 5.4山东省主要的灌区类型分为井灌区、水库、引河(湖、泉)灌区和引黄灌区,其他灌区类型可参照执行。 6 灌溉定额 6.1 本标准中净灌溉定额的确定以我省“六五”以来灌溉试验成果为主,并参考了当地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而得出。由于近年来节水灌溉在山东省发展迅速,并且随着各地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水平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勇毅、高希星、纪亚非、杜贞栋、陈升玉、于晓蕾、刘建强、赵静、党永良、刁希全、李其光、李雪东、吕宁江、王昕、黄乾、刘开非。引言 山东省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70%,编制农作物灌溉定额标准,不仅是高效精准灌溉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农业灌溉基本用水、实现粮食安全,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技术依据。对实行计划用水,强化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合理配制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农业灌溉定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1999年水利部水资源司519号文《关于加强用水定额编制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水利厅早于2001年委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一、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率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有两种含义。组织的第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出现的,指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按一定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人的结合形式,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为此而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组织的第二种含义是作为动词出现的,指组织行为(活动),即通过一定权力,和影响力,为达到一定目标,对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关系的行为(活动)。管理职能是通过两种含义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和起作用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施工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的职能 组织职能是项目管理基本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设计和职权关系结构来使各方面的工作协同一致。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 (1)组织设计。包括选定一个合理的组织系统,划分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确立各种基本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组织设计、职能部门组织设计等等。 (2)组织联系。就是规定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信息流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 (3)组织运行。就是按分担的责任完成各自的工作,规定各组织体的工作顺序和业务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组织运行要抓好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人员配置;二是业务交圈;三是信息反馈。 (4)组织行为。就是指应用行为科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原理来研究、理解和影响组织中人们的行为、言语、组织过程、管理风格以及组织变更等。 (5)组织调整。组织调整是指根据工作的需要,环境的变化,分析原有的项目组织系统的缺陷、适应性和效率性,对原组织系统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包括组织形式的变化、人员的变动、规章制度的修订或废止、责任系统的调整以及信息流通系统的调整等。 (三)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经理在启动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做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效率很高的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环境的变化,有效地供给组织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管理任务。 2、形成一定的权力系统以便进行集中统一指挥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最新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最新版 篇一: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最新版 现行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篇二:gb50502-20xx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502-20xx《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20xx年10月1日起实行 目录 1总则2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4施工组织总设计 (5) 4.1工程概况 (5) 4.2总体施工部署 (6) 4.3施工总进度计划 (6) 4.4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6) 4.5主要施工方法 (7) 4.6施工总平面布置 (7)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

5.1工程概况 (8) 5.2施工部署 (9) 5.3施工进度计划 (9) 5.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9) 5.5主要施工方案 (10) 5.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 6施工方案 (11) 6.1工程概况 (11) 6.2施工安排 (11) 6.3施工进度计划 (11) 6.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2) 6.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2) 7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2) 7.1一般规定 (12) 7.2进度管理计划 (12) 7.3质量管理计划 (13) 7.4安全管理计划 (13) 7.5环境管理计划 (14) 7.6成本管理计划 (14) 7.7其它管理计划 (15)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

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1.0.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1.0.4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 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2.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 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2.0.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organizationplanforunitproject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2.0.4施工方案constructionscheme 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2.0.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能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建设任务是灌溉渝北区茨竹镇蓝莓种植园,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其中A区灌溉面积280亩,B区灌溉面积220亩,主要灌溉方式为滴灌,灌溉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内部的山坪塘。通过合理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网建设,使项目区灌溉有保证,达到有计划用水、调水、节水的目的,实现田间高效节水灌溉。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及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 (2)《重庆市渝北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三五”规划》 (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6)《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 (8)《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10)《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36-1999 (11)《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1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T207-98; (1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0等。 (7)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三、施工内容、规模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涉及茨竹镇1个镇街,本工程项目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总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属Ⅴ等小(2)型灌溉工程。 1、施工内容 2、施工布局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建设布局设计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设施。 本工程项目区水源利用各区附近河流、水库、山坪塘,水源点高程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将水输送至田间,当水源点高程无法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加压泵站将水输送至高位水池,再从高位水池自流灌溉或者通过泵站直接将水输送至灌区田间。管灌区水质符合灌溉用水水质要求,可不进行过滤处理。喷灌区在首部枢纽内设施肥罐以便于施肥,设过滤器对水质进行过滤处理,以防灌水器堵塞影响使用年限。 输配水工程主要采用有压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至高位水池以及将水从高位水池输送至田间地块。输配水管道采用PE管,埋地铺设,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70cm。管道沿线在极高点设置进排气阀,在极低点设排水放空阀。

微灌系统的施工安装

微灌系统的施工安装 上海恩宝公司对灌溉系统的施工安装谨慎严密,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施工要求 1、施工前深入规划灌区,全面踏勘、调查了解施工区域情况,认真分析工作条件,编写施工计划。大工程还应按照要求制订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安装必须按批准的设计进行,需要修改设计或变更工程材料时,应提前与设计部门协商研究,较大的工程必要时还需经有关部门审批。 3、微灌工程施工涉及工种较多,必须加强各工种间协作,按照工序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工。 4、全面了解专用设备结构特点及用途,严格依照技术要求安装。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技术,在保证施工质量前题下提高工效,按期完成工程建设。 5、开工前应先了解施工准备工作情况,检查施工现场条件,对影响安全之处必须采取可行措施,同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和熟悉微灌工程的设计文件,包括灌区地形、供水、首部枢纽、管网系统等全部设计图及对灌水器的选择方案;同时核对有关设计技术参数,对不理解或达不到施工工艺部分,应在开工前向设计部门提出,以统一认识,合理地修订设计。 2.根据工程规模编制相应的简明施工计划,指导各工种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建立施工组织,确定分管技术、后勤的工作人员,明确各自职责。 ②拟定放样、定线各项施工顺序。 ③依照各工种工作特点,编拟工种劳力组合及全部工程所需劳力计划。 ④编制工程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⑤明确施工的进度、检查质量的方法和有关措施。 ⑥组织领导和安全措施等。 3.核查设备器材:开工前必须逐项查对设计文件中所提出的各种设备、工程材料,主要是首都控制枢纽、供水配水管网,灌水器的规格、质量、数量及组装构件是否成套。大工程还应检查水泥、钢材、砂石备料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便顺利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 4.施工与设备安装工具准备:微灌工程施工包括土建和专用设备安装两大部分,土建工程施工应视工程规模、施工难易、工程量等准备施工设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型系统除一般工具外,有条件地区应提供平整、开沟、牵引管道、混凝土拌合等施工机械。小工程只需准备施工用铁镐、铁锹、运输、夯实等工具。 施工与安装 1.施工放线与土石方开挖 a.放线根据设计图上标定工程部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尾部原则放线。为了便于控制、监测工程标准,较大工程系统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放线起点先从首部枢纽开始,划出枢纽控制室轮廓线,标定干管(或主管)出水口位置、设计标高,由此点起用经纬仪对干、支管进行放线。 b.蓄水池、首部枢纽基础开挖根据放线标桩、设计高程开挖土石方。

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

最新新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 目录

1 总则 (4) 2 术语 (4) 3 基本规定 (6) 4 施工组织总设计 (8) 4.1 工程概况 (8) 4.2 总体施工部署 (9) 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9) 4.4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9) 4.5 主要施工方法 (10) 4.6 施工总平面布置 (10) 5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 5.1 工程概况 (11) 5.2 施工部署 (12) 5.3 施工进度计划 (12) 5.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3) 5.5 主要施工方案 (13) 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4) 6 施工方案 (14) 6.1 工程概况 (14) 6.2 施工安排 (15) 6.3 施工进度计划 (15)

6.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5) 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6) 7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进度管理计划 (16) 7.3 质量管理计划 (17) 7.4 安全管理计划 (17) 7.5 环境管理计划 (18) 7.6 成本管理计划 (18) 7.7 其它管理计划 (18)

1 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 1.0.3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1.0.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2.0.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for unit project 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2.0.4施工方案construction scheme 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2.0.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检查和修改的适时管理活动。 2.0.6施工部署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微灌工程规划 1、一般规定。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微灌工程以小河。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 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 3、管网布置原则。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 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 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1、设备选择。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应根据水质状况和灌水器的流道尺寸选择微灌系统中的水质净化设施,灌水中无机物含量小于10PPm,或粒径小于80um时,宜选用砂过滤器、 200目筛网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无机物含量10~100PPm或粒径在80~500um时,选用旋流水砂分离器或100目筛网过滤器作初级处理,然后再选用砂过滤器;无机物含量大于100PPm或粒径大于500um时,应使用沉淀池或旋流水砂分离器作初级处理,然后用200 目筛网或砂过滤器,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不宜大于3.0毫米/秒;灌溉水中有机污物含量小于10PPm时,可选用砂过滤器或200目筛网过滤器;有机污物含量大于10PPm时,应选用初级拦污筛作第一级处理,再选用砂过滤或200目筛网过滤器。微灌系统应安装控制、安全保护和量测设备,选择止水性能好、耐腐蚀、操作灵活的流量、压力控制阀、进排气阀和冲洗排污阀门;选择阻力损失小、灵敏度高、量程大的水表及2.5级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是系统设计压力的1.3~1.4倍。微灌系统的施肥与化学药物注入装置应根据设计流量大小、化肥和化学药物的性质选择耐腐蚀的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活塞泵或隔膜泵等设备。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管与管件,直径500毫米以上的各级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练习题

1Z202022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举例14: 施工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编制的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如果达不到目标要求,则应( ),编制成本计划。 A、重新分解项目成本目标 B、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C、对项目成本进行再分解 D、履行定期检查 【答案】B 举例15: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有() A.建设投资估算书 B.投标报价文件 C.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D.施工成本预测资料 E.施工招标公告 【答案】BCD

关键知识点:2-22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注意没有施工图预算,而是企业定额和施工预算。 1Z202023 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举例16: 编制成本计划时,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 A.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 B.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规费和企业管理费 C.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规费和间接费 D.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试题答案】A 举例17: 根据最新《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工程排污费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 )。 A、企业管理费 B、措施费 C、规费 D、直接工程费

【答案】C 关键知识点:2-23成本计划编制的方式:成本构成要素、项目组成和进度。 2-24按照成本构成要素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 1Z202024 按施工项目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举例18: 9.某施工承包企业将其承接的高速公路项目的目标总成本分解为桥梁.隧道.道路工程成本等子项,并编制相应的成本计划,这是按()分解的。 A. 成本组成 B. 项目组成 C. 工程类别 D. 工程性质 【答案】B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规定

中建四局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管理规定 1.目的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是保证实现各项工程目标重要的技术、质量和管理策划,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同时也是企业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写质量,重点落实方案的审批、专家论证、技术交底与实施情况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编制本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2.1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要求。 2.2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村料和新设备; 2.3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等方法,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经济技术指标。 2.4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2.5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其他类型的工程亦参照执行。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结合建质[2009]254号文件(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及建质[2009]87号文件(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4.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实施办法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不含条文说明)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不含条文说 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前言1 总则2 工程规划3 灌溉水源4 灌溉用水量5 灌溉水利用系数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7 效益8 节水灌溉面积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条文说明前 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 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 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 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S 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 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

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广西自治区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1 总则 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

高层住宅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高层住宅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1、项目中心组织构架 项目采用总承包的管理模式,组建总承包项目部,将工程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包给具有实力的专业公司施工,总包项目部负责组织、协调、控制、监督、验收。组织机构采用了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机构形式,以利于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便于协调,指令明确。

2、项目中心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 (1)部门经理 ①组织带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开发项目编制《工程管理策划书》以及工程建造技术标准化工作,确保工程建造过程的品质管理。 ②组织落实工程管理策划要求,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进行实质性管理。 ③督办项目部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各种证照、批文办理,确保项目按期施工、竣工验收。 ④审核项目部《工程管理月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执行状况。 ⑤定期检查、指导、监督项目部的工程管理工作,发现重大偏差进行及时的纠偏处理和跟踪检查,控制现场签证及其他无效成本的发生。

⑥参与项目工程的供应商、劳务承包商的日常管理。 ⑦组织施工现场大检查,对质量缺陷和隐患进行指导整改,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⑧负责拟定本部门团队的人员招聘计划并进行入职把关,人员资质认证、培训及日常管理工作。. ⑨负责本部门各岗位绩效指标确定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⑩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团队组织建设工作。 2、项目工程师 ①协调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进行工程管理策划及工程建造技 术标准化工作,确保工程建造过程的品质管理。 ②负责建立并动态修订、完善公司的工程管理规范、工程验收标准等,规范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程管理水平。 ③定期检查、指导、监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④参与工程类、材料及设备类的招投标工作,负责编制招标文件中技术标书和合同技术条款。 ⑤编制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案、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 ⑥按照部门绩效指标完成绩效要求工作。 ⑦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3、工程管理人员 ①《工程管理策划书》中技术细节的编写及工程建造技术标准化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