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完整版)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完整版)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

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

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

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

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

符合右图的是()

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

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

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

,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

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

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

(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

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

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

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

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

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

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例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同一温度下,A和B能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

液,理由。

⑵在40℃时,60克A的饱和溶液与60克B的饱和溶液中,A与B的

例14图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

A 温室中有绿色植物,昼夜测定室内的氧气含量如图A所示。

B 阳泉桃河桥头一氧化氮(来源于汽车的尾气)含量的曲线图

C 随着Ba(OH)2溶液的加入硫酸铜溶液导电能力情况曲线图

D 浓硫酸吸水性实验中得出的函数图像

例15锌跟硫酸反应生在成氢气,几次实验用量不同,但硫酸用量相同,X

轴表示锌用量,Y轴表示生成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得)。实验结果如

图表示。下列实验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A 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与过量硫酸反应

B 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与过量硫酸反应

C 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

D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

例16保持恒定温度,在Ⅰ、Ⅱ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

未饱和溶液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Ⅰ)杯中加入硫酸铜粉末,向(Ⅱ)

杯加入CuSO4H2O粉末,每次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的粉末的质量相等。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加入粉末质量关系的曲线如右图。其中正确的是()

A (Ⅰ)杯a—c—e (Ⅱ)杯a—b—e B(Ⅰ)杯a—b—d (Ⅱ)杯a—c—d

C (Ⅰ)杯a—c—d (Ⅱ)杯a—b—d

D (Ⅰ)杯a—b—e (Ⅱ)杯a—c—e

例17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t1℃的固体A和B的饱和溶液(无未溶解固体),把溶液温度由t1℃逐渐降到t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时,A、B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t3℃时,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A溶液大

C t2℃时,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D 温度从t1℃降到t3℃时,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例19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某同学分

别在60克A和80克B的固体中加入水130克,加热溶解,并都蒸发去30克水,

冷却至t℃。他得出四个结论:

⑴t℃时A、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⑵t℃时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B是饱和溶液;

⑶t℃时只有B析出晶体;

⑷t℃二者均有晶体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

例20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⑴若固体A中含有少量的固体B,则可用的方法提纯A

⑵t℃时,A、B两物质(填能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

液,其原因是

⑶把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中考化学选择型计算题解法技巧

1.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不正确的是 ( )

2.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相同质量的铝片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C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 .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

3.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4. 向含CuCl 2和HCl 的100 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 .P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 .M 点溶液比P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 .沉淀完全时,M 1的数值为80

5. (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

线

( )

A .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 .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 .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6.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 A .铁、镁 B .锌、镁

C .锌、铁

D .铁、锌 剩余固体

质量生成氢气质

量溶液质量

液中氢元素 质量分数

0 镁

7.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

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9.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A.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m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11.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

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

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

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

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

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

酸(足量)反应

12.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Fe Zn

0 反应时间/s

氢气质量/g

0 加入水的质量/g 溶液pH 7

0 盐酸的质量/g

气体质量/g

0 蒸发水的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 量

13.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 .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14. 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 .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15.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 B C D 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17.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 、B 跟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

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 ( )

A .反应速率A >B

B .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 .金属的活动性A <B

D .A 、B 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19. 等质量的M 、N 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

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 A .M 、N 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 .生成H 2的质量M <N C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 .产生H 2的速率N >M

20. 向装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H 2SO 4至过量,有关溶液pH 和滴入稀H 2SO 4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21.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

氢气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沉淀质量/g pH

22. 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

的是 ( )

/s 甲 乙

反应时间/s 0 A B

氢气

量/g

①向pH为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②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④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4.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中考化学图像型计算题专题复习

一、溶液的质量的计算

1.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gCO

3

固体,向其中滴加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10%的H

2SO

4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2g不饱和溶液。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人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

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

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NaOH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2.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

3和CaCl

2

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 时(即B 点)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3、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金属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得到30g MgSO 4的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NaOH 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 。 ⑵当滴入过量NaOH 溶液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 、 (写化学式)。 ⑶当滴入10%的NaOH 溶液40g

时(即图中A 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4.在一烧杯中盛有24.3g Na 2SO 4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0g 水使Na 2SO

4和NaCl 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3)计算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5.向盛有102g 不饱和CaCl 2溶液的烧杯中,滴入80g 某溶质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得到的难溶固体物质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难溶固体溶解过程中,还发生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 (2)A 点的纵坐标为 g 。

(3)当滴入稀盐酸溶液超过C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4)当滴入10%的稀盐酸刚好至C 点时,得不饱和溶

液。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滴入NaOH 溶液的质量/g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g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 g

73g 146 g

6.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BaCO 3固体,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3.7g 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 2CO 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所滴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Na 2CO 3溶液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加入Na 2CO 3溶液至图中B 点时,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7.在一烧杯中盛20g Na 2CO 3和Na 2SO 4的白色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H 2SO 4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H 2SO 4溶液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10%的H 2SO 4溶液至B 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8.在一烧杯中盛有MgCO 3和MgCl 2的粉末状混合物,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50g 不饱和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____。 ⑵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⑶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 时(即A 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A

B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0 沉淀质量

/g

滴入H 2SO 4溶液的质量/g 产

生气体的质

/g

4.4

二、溶质质量的计算

1.在一烧杯中盛有2

2.3g Na 2CO 3和Na 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g 稀盐酸时(即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2.在一烧杯中盛有11.4g Na 2CO 3和Na 2 SO 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94g 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49g 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分)

(2)当滴加稀硫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49g 稀硫酸时(即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5分)

3.用“侯氏联合制减法”制得的纯碱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取23g 样品置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当滴入氯化钙溶液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 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当滴入氯化钙溶液至图中A 点时,并且反应后烧杯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放出

体的

量/g

73g 146g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g A B 0

4.在一烧杯中盛有20gNaCl 和Na 2CO 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A ”或”“B ”)点时,Na 2CO 3恰好反应完全。 (2)当滴加了100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为 g 。

(4)当滴加了100g 稀盐酸时(即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5.在一烧杯中盛有11.4g Na 2CO 324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49g 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

(2)当滴加稀硫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49g 稀硫酸时(即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6.在一烧杯中盛有10g 的MgO 和Mg(OH)2固体混合物,向其中滴加90g 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90gH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2)当滴入NaOH 溶液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入10%的NaOH 溶液160g 时(即A 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0 160

NaOH 溶液质量/g

/g

沉淀的质量

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40mL 溶液中HCl 和CaCl 2的质量。

(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

8.某实验小组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100g 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含其他杂质)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该混合溶液放入烧杯中,再滴入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⑴滴入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开始有 生成,后来生成 。

⑵当滴加碳酸钠溶液到B 点时溶液的溶质是:

⑶反应到达A 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 2CO 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

(3)当滴入Na 2CO 3溶液至图中B 点时,通过计算求此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 2CO 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 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 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 ,(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A 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____g 。

(2)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A 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结果精确至0.1%)。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沉淀质量/g A B

杯中

液的

量/g

0 106g 212g 滴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g

A B 气体/g

0 40 80 120 160 200

MgSO 4溶液的质量/g 反应

的质量

/g A B · ·

3. 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 2O=2NaOH+H 2↑ 现取金属钠

4.6 g 投入到100 g 水中,充分 反应后,冷却到室温(20℃),得到一种不

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MgSO 4 溶液,实验测得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MgSO 4

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和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 (2)图中A 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 g 。

(3)通过计算求出当滴入120 g MgSO 4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试样中Ca(OH)2的含量(含有的杂质为CaCO 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别与同一种稀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试样的质量 17.4 g 17.4 g 17.4 g 所取稀盐酸的质量

80 g 100 g 120 g 生成CO 2的质量 2.64 g 4.4 g 4.4 g (1)在第 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2)原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经测知,第2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出实验所取稀盐酸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5.实验室里有一瓶固体烧碱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部分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这瓶烧碱的纯度,称取该样品5g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烧碱样品中: (1)碳酸钠的质量。

(2)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m (CO 2) /g 0.88 6. 课题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 3的含量,取l0g 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注入一定量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随反应进行,注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呈右图所示关系。请完成下列计算内容: (1)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在一烧杯中盛有26.4gNa 2CO 3和Na 2SO 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80克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克

(2)原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是_______克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 在一烧杯中盛有22.4gNa 2CO 3和Na 2SO 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84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____ g;

(2)当滴加稀硫酸至150g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变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组成,称取10g 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只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且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试求: ⑴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g ? ⑵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g ? 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滴入稀硫酸质量

气体

量/g

98

11.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

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

2CO

3

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

CO

3

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

溶液,加入Na

2

CO

3

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

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

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

2

外,

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a

2CO

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2.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样品已部分变质,为了测定其纯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品18.6g,加入85.8g水中充分搅拌到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题意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2)当滴入稀盐酸10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该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g

4.4

稀盐酸质量/g

200 300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打印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 C 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 O2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 + CO2↑ 18-1. 双氧水(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Mn O22H2O + 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 Fe3O4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加热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 Fe3O4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 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 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 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ZnCl2 + H2↑

初中化学图像题04449

“图像题”专题复习 【归纳题型解法】 类型一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类 【方法技巧】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一般有几种方式: (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等浓度的同一种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此类题的突破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跟足量的稀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化合价成正比[即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2)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不同金属的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酸分别跟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3)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里不断加入等浓度的的同一种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酸的质量关系,应该分成2个过程,一开始就是金属过量,酸不足,产生的氢气相等,线重合;最后酸过量,金属反应完,产生的氢气=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必须要分清楚就是哪一种情况,这就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1】 等质量的X 、Y 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 ) A 、t 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 >Y B 、t 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象题精选(有详细解答)

学而教育初三化学图象题精选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3、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图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图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③图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D.④图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 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电解水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 过量稀硫酸 加热一定量高锰 酸钾固体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加稀盐酸 7、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B C D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用酒精灯加热一定 量KMnO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盛有MnO2的烧杯 中加入H2O2溶液

8 、下列 4 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加热高锰酸钾固 体至质量不再减 轻 向pH=1的硫酸溶液中 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 化钠溶液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 的水中持续加入食 盐并不断搅拌 通过实验绘制得 到的溶解度曲线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向20℃时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B.向H 2 SO4、MgSO4混合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 情况下产生O2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 固体 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MnO2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点燃 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 CaO + CO2↑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初中化学坐标图像题

第2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 1.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2.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 B.将一定质量的二氧 化锰与10 mL 5%的 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 合 C.将等质量的Mg、Zn 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 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 应 D.一定温度下,向一 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 钠并充分搅拌 A.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B.向久置在空气中已 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 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 盐酸至过量 C.表示在一定温度 下,向饱和氢氧化钙 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足量的碳高温还原 氧化铜 7.已知2KClO3=====2 △ 2KCl+3O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 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 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8.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至过量,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9.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 未使用催化剂,b 使用了催化剂 B .图2: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 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图3: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 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 D .图4:溶质为a 、b 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 2降至T 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 、b 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10.向一定量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E 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 B .PF 有沉淀生成 C .G 点溶液的pH >7 D .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1.B 【解析】A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 应逐渐变大,错误;B 项,稀盐酸与硝酸银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 不变,正确;C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 应逐渐变小,错误;D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 逐渐变大,错误。 2.B 3.A 4.D 5.B 6.C 【解析】A 项,温度不变,KNO 3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正确;B 项,久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一定量盐酸后开始产生气体,待Na 2CO 3完全反应后气体的量不再增加,正确;C 项,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错误;D 项,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O +C=====高温 2Cu +CO 2↑ 160 12 128 44

初三化学图像专题

.. 化学专题——化学图像专题 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 1.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 与时间(t) 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2.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 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 3.过量的Mg 、Zn、Fe 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 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 2 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序 A ab>c B aa>c C a>c>b c>b>a D a>c>b a>b>c 5.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 和Al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Al B. X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 X 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Mg D.X 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X 6.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加水稀释,下列图像可能符合的是(m 为加水的质量) 7.下列各图能表示18.25g 质量分数为2% 的盐酸与20g 质量分数为2%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8.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下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D.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9.在进食过程中与进食后时测定唾液的pH,发现进食开始至10 分钟,唾液的酸性逐渐增强;10 分钟至40 分钟,酸性逐渐减弱。下列符合此事实的图像是() 10.某种药片的有效成份中的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 变化的情况是 PH PH PH PH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A B C D 三、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11.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的质量 (g)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象(图中 a 是纯氯酸钾的曲线, b 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 C . D .四、质量守恒定律型 1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 含空气) 中加热,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1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原物原元 子质子素 种质个种 类量数类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型 15. 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 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完整)初中化学图表型计算题+答案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图形类计算题 1、 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 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 ,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已知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 2CO 3和NaCl 组成的固体 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将29.1g 由NaCl 和BaCl 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 水中( =1g / cm 3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是所加Na 2SO 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 2CO 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 的溶质除含有CaCl 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a 2C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一、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1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8、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9、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 O2↑ 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和△2KCl + 3O2↑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6、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温4Fe + 3CO2↑(四)、复分解反应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 (OH)2 === CuCl2 + 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3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3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38、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3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4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解析 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水是中性液体,溶液中的酸性不断减弱,pH增大,但溶液始终是呈酸性,图中的pH曲线无限接近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溶液中的溶剂不断减少,氢氧化钙不断析出,溶液中的溶质不断减少,曲线不断降低,不符合题意;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根

据方程式22Mg+2HCl=MgCl +H 和22MgO+2HCl=MgCl +H O 对比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与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比都是73:95,也就是说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相同,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也相同,曲线在同一线上。设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质量为M ,则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95M 24 ,氧化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95M 40 ,因为95M 24>95M 40 ,所以镁的曲线要比氧化镁的曲线高,符合题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曲线是水平,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加足量水 B .加足量锌 C .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来源】2013届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对酸用水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 值不会超过7,故A 错误, B 、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 错误, C 、硫酸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不能从零开始,故C 错误, D 、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故D 正确。 故选D 。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3的稀盐酸的是

初中化学公式汇总

初中化学公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5O2 点燃2P2O 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1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 CO2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2CO2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4Fe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 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 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 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 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 符合右图的是()

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 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 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 ,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 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 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 (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 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 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 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 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 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 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错误!B.向H2SO4、MgSO4混合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错误!错误! 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2 A.Z>X>M>Y B.X>Z>M>Y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初中化学专题《图表与图象》(20200810171306)

图表与图象1.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稀盐 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 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2.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CuFe2O4-x做催化剂,光分解水 制氢气与氧气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 入硝酸钾 C.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 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 D.向一定质量的碳 酸钠溶液中加水 3.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B.向pH=3 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4.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煅烧石灰石B.图②表示CO2在水中的溶解性

C.图③表示向NaOH溶液只加水D.图④表示将弄硫酸加入水中 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离锰酸钾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A.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 和CuO 固体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 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 C.在恒温条件下,将 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 适量水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不断加水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 的体积 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 空气中 D.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 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

( 原子核 夸克 夸克 质子 中子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 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注意加上原子系数计算)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原子核?? ?质子中子电子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 2O 2 2H 2O+O 2↑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 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 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 +n 2 8 …n

初中化学之图表图像计算题

9、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30 40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1)、表中X的值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烧杯是; (2)、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小明同学将13.9g含杂质的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g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t1t2t3t4t5t6 气体质量m/g00.88 1.76 2.64 3.52 4.4 4.4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是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3)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2CO3+2HCl=2NaCl+CO2↑+H2O)。

二、图像型计算题 1、 (5分)已知 Na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 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 H ____________ 7(填>、=、<=)。 2)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 Cl2和HCl 的混合溶 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 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 点时,通过计算求此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 果精确到0.1%) 3、 (6分)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Na2C 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 2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 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烧杯 中 溶液的质量/g 0 106212滴入Na 2CO 3溶液的质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