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框架解读

《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框架解读
《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框架解读

《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框架解读

高书国

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高书国。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框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重点解读。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第一,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第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第三,教育规划的重点、难点、亮点解读;第四,教育发展的战略建议。

一、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一)教育规划纲要的制订过程

教育战略规划,是指对教育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总体谋划,是解决复杂性战略问题的一种政策工具,是一种国家、地区或者组织,站在全局与未来的高度,对教育发展进行战略决策和谋划的行为。这张照片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13号,全国第4次教育工作会上讲话的场面。大家知道,2010年7月13号,召开了第4次教育工作会,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重要讲话,这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第4次工作会上,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际上发展纲要研究制定和起草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6年开始,到2008年制订的规划的初稿。第二个阶段是08年到10年7月13号制订的终稿。从2006年国家公布中长期科技技术发展规划,2010年,国家公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三个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未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宏观蓝图和行政方案。将对21世纪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启动了第一个21世纪第一个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和制订工作。这是一个关系到全球1/5人口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无疑将对世界的教育格局,提升人力资源,提升人类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水平。

这个图显示了规划纲要文本的框架结构,它像一棵树,我们可以称为战略树结构。总体包括了序言,第一部分,包括指导方针、指导原则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第二个部分包括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八个部分。第三个部分包括了体制革命、六大改革。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包括教师投入、信息化、推进法制、组织领导和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最后是实施。

回顾教育规划纲要的制订过程,应该说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开始。2008年8月14号,在那些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老百姓在欢呼雷动。第二件事情是世界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银行破产,一项一项,两种趋势下,中国正在迈向一

个大国。在教育部领导的组织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起草小组,进入到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始了21世纪第一个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和制订过程。

应该说战略规划有三项任务,第一是战略定位,确定你在什么地方。第二是解决目标问题,就是我们要到什么地方去。第三是解决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我们采取了坐飞机、开汽车或者步行的方式,达到从北京到广州,从北京到兰州。因此,战略规划很重要一项任务,就是确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定位。

(二)面临的环境

(1)从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引起了全球的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各类投资银行,土崩瓦解,甚至中欧、南美各个国家都面临破产的边缘,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面临巨大的考验,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

(2)2008年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到后危机时代,从国内而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小康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人均3000美元的水平,而在2008年,全面小康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达到3200美元,实际上我们用了8年的时间,提前完成了全面小康经济的指标,随后我们还要实现4000美元、5000美元、6000美元。在国际上有一个3000美元的陷阱,也就是经济的发展,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没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就要滞后,就要停滞。

中央提出来,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据中国老百姓产业的来说,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产业劳动生产力只相当于美国的1/30,也就是说,我们30个工人,相当于美国1个工人的生产产出。相当于18个工人,相当于美国1个工人的产出。劳动生产力相当于法国的1/16,韩国的1/7。所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就要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变。

(3)另外一点,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是老百姓生存方式的转变。人民群众的生存的方式,已经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到发展型消费,也就是说,在过去20、30年当中,老百姓的消费,很大一部分用在食品、衣服等生活品的消费。而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的是医疗、健康、子女健康,消费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2010年统计,老百姓投资到教育上的支出,已经占到7%-8%。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种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终生化,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教育,改善自身的教育层次,提高自身的劳动水平和就业能力。另外一点,我们必须看到,在全面推进小康进程中,人民群众的劳动者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当中,人口素质成为主要的瓶颈,

以农村人口为例,其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每15%。也就是说,经过了10年的努力,在文化素质方面,我们的努力成果,只实现了15%的目标,农村劳动力当中,仍然为有78%为小学和中学的从业人员,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从业人员只占14%。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劳动力的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还处在低层次阶段。

(4)第四个方面是从国际视角来分析。国际人才竞争激烈,其程度不断加剧,中国培养的人才及国际竞争力还不足,据著名的麦肯锡集团所提供的报告,中国只有10%的毕业生,具有到一家国外公司直接工作的技能,而在这些方面,印度的大学毕业生有25%,美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国际公司工作的人员就更多。我们国家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品级人才、大师级人才急遽匮乏,国际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5)另一方面,在中国正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仿佛是一个15、16岁的孩子,成长非常快,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国际的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和学界已经把中国作为新的对手。他们的领导人公开的说,美国正面临着一个与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构成威胁相似的时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们所面临的威胁是苏联人。70年代和80年代,是日本人和德国人。而现在是中国人和印度人。我2004年到美国参加考察,发现美国很多大学,就读的,特别是在理工科就读的,有一大部分是中国人和印度人,所以中国每年要培养600万大学毕业生,100多万工程师,这对美国来讲,是潜在的人才威胁。

(6)第六方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整体来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正趋向于国际化、信息化。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也就是说,他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2010年,最新数据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刚刚达到26%,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各国纷纷制订加快本国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以及人力资源的竞争。

第四个教育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思想,从理念开始走向现实。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些既是给中国教育发展很好的启示,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发展中的差距。以美国为例,从02年开始,连续4次协定了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以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为主线,确定美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说,教育强则恒强。发达国家的领袖,十分重视本国教育的发展。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强调,“教育、教育、教育,现在和永远都是英国经济取胜的关键,我们的教育要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提供优质,而不是良好的教育。”因此,只有教育强大,才能赢来经济的强大。

经过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2010年的战略报告,确定了六大战略目标。其核心是追求卓越。在这6大战略目标当中,有4项与卓越有关。

第一是追求教与学的卓越,也就是说,不单是老师要教得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得好。

第二是扩大教育参与和机会公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特别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他们

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质量卓越,次要矛盾才是教育公平。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矛盾,主要是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英国高等教育第三大目标是提高研究的卓越,以及扩大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举办高质量的教育。最后是教育管理、资金配备都要保证卓越。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转型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在面临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挑战的时候,也相继制订了国家的机遇发展战略。他们提出2000年-2050年,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其要义宣称,教育决定着国家在现在世界上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教育要超前发展,教育富有把俄罗斯从危机从拯救出来的使命,要保证全体民族享受美好的未来,保障每个家庭、每个俄罗斯公民过上应有的生活。

刚刚我在介绍美国1958年看到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候,曾经发布了一篇国家处在危机当中的报告。现在处在危机当中的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可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同样俄罗斯面临这些危机这样的挑战,2008年3月又制订了2020年前,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大家知道,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军事强国。他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而在2008年所提出的报告,提出要建立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的挑战。报告支出,俄罗斯的教育模式,应以俄罗斯的现实和资源为基础,新的教育模式,旨在服务于知识经济和俄罗斯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所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一种世界潮流。

同样,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也在制订国家教育整体战略。2008年的7月,日本政府出台了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计划,与前面所介绍的其他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教育规划不同。日本的战略规划,在注重国家战略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个计划当中,日本提出来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争取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所有的学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树立社会责任感,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培养下一代。

谈到这一点,大家会联想到,在21世纪初,中日学生曾经有一次较量,在那一次较量当中,我们的孩子表现得并不卓越。所以,我们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挑战,特别是日本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还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实现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培养主持社会活动,推动社会发展,领导国际潮流的领袖人才。从这个目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在教育方面的雄心,也不难看出,他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当中的野心。所以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大国,已经从一个教育不很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教育的大国。

当时统计的2008年,我们的研究生规模,已经达到了128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4%。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9%。总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幼儿教育不发达,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投入水平不高,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巨大,有些地区发展十分落后。所以做好战略规划很重要一条任务,就是确定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特征表现为2020年前,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趋势是,从规模扩张、数量供给为主向提高质量、

提高发展水平为主转变。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三)四个阶段性特征

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有4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是中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开始进入中层次阶段。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对人力资源开发层次进行了分析,将它分为4个层次。8年以下为低层次开发。8年到10年,为中层次,10年到12年,为中高层次。12年以上,为高层次。我们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正处在中等层次发展阶段。未来,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为引领,要进入中高层次,甚至高层次,整体上全国要进入中高层次阶段。

第二是教育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个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需要,更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第三个阶段性特征是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重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家也许还记得,1993年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纲要,确定了6项改革目标,当时由于教育不发达,解决的是“有学上”的问题。所以,中央政府建政放权,充分发挥地方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资源,包括投资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招生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改革。重点在于扩大教育资源,解决“有学上”的问题。

而进入了新阶段以后,我们所面临的矛盾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高。因此规划纲要确定了新的六像改革目标。其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

阶段性第四个特点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开始走向成熟时期。30年前之初,中国扩大开放,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了发达过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特点和老百姓需要的发展之路。30年过去了,我们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在未来10年,我们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继续前进的同时,更要总结和归纳中国的经验,把中国的模式做得更好,更完善,为世界教育做出中国的贡献。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主体框架

在前面介绍的规划纲要的树型图。规划纲要起草之初,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顶层设计,这是战略规划成功的基础。

(一)规划纲要的确定步骤

第一是在中央精神指导下,确定工作总体目标、战略思路,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应该说党中央和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为规划纲要确定了战略方向盘。

第二是确定一个好的工作方案。规划纲要制订之初,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等单位研究

起草了工作方案,作为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路线图。在这个路线图指导下,完成了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和起草。

第三个步骤是研究规划纲要的结构框架。应该说这是总体的施工图。在规划纲要整体框架研究阶段,教育部领导袁部长以及起草组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很大力气,听取了方方面面专家、社会各界有关部委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个重点是进行战略研究。这一次规划纲要的起草,很重要一条是在研究基础上的战略制订。确定了十一个重大研究项目,36个子课题。对于涉及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未来战略目标当中的重大项目,进行研究。这个研究成了规划纲要的思想库,为规划纲要的成功制订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学术基础。

第五点、规划纲要很重要一条是面向社会开放,做好战略咨询,听取社会意见。在这个过程当中,起草之初就面向社会,听取老百姓对于规划纲要的意见。问希于民,问计与民,问政与民。

最后一点,是修改完善。在部领导组织和指导下,规划纲要领导小组面向全世界,从2010年2月28号,到3月28号,一个月的时间,把文本放在网络上,听取全社会的意见。社会各个方面一共提出了245万条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都经过认真的整理、吸收和回复。这是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很重要一个特点。

(二)领导的要求

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下,研究起草和制订的。这个图显示了规划纲要整体领导结构,由总理、国务委员、教育部部长和战略小组所构成的起草组织框架,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参与,听取了中央部委的有关意见,听取了地方政府、高校、专家队伍以及直属司局的有关意见。

应该说规划纲要的起草,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起草之初,温家宝总理就要求当今世界人力资源成为推进社会和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型资源。要振兴教育,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育振兴,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所以这次规划纲要的起草,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人民意愿和世界潮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规划纲要起草提出的三大要求。

同时在国务委员严冬同志指导下,开始了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严冬同志对于规划纲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有战略性,二是要有系统性,三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提出重大的措施、重大工程、政策,四是要有可读性,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看的明白,看得亲切,增进共识,便于贯彻。

严冬同志还要求,要把规划纲要的制订,真正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要成为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所以规划纲要起草过程当中,充分听取了社会各界、各层次专家,以及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这次规划纲要研究起草有三大特点。一是开放,二是科学,三是民主。开放是第一位的。只有开放的科学才能真正的科学,只有开放条件下的民主,才能真正民主。开放科学和民主,是规划纲要研究制订起草的三大特点,也是战略规划研究制订的共同规律和趋势。总体而

言,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包括序言,主体部分包括4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全文共22章,70条,27000多字,应该说这个报告是几十年来,文字量最大的一次研究报告,也充分体现了在规划纲要制订过程当中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

三、教育战略规划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战略规划是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蓝图。对于中国未来教育改革,将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如何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1. 两个基本,一个进入

第一个方面,或者第一个战略重点是战略目标提出来两个基本,一个进入。两个基本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际上这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在2006年第一轮改革发展纲要制订当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三个基本,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考虑到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能力,对于已经制订的发展目标,在既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所以,这次规划纲要的核心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教育发展面临的环境。这里面包括国际、国内的环境。我们从历史的经验、成绩,切实的问题、挑战,未来的矛盾和教育需求等方面,确定了战略发展的总体定位。又从国家发展的高度,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殷切期盼,以及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等三个方面,确定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特别是提出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方面的具体目标。所以说,教育规划纲要形成了一个目标体系,也可以说是一个目标树。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规划纲要确定了目标实现的各项手段,包括加强各级政府对于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运用市场的办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配备教育资源方面的能动作用,同时加大改革力度,提出了改革的十大任务。落实各种项目,推进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十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发展项目。将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在确定了实现手段的同时,规划纲要十分重视目标的保障条件,这里面包括制度建设,也可以说制度保障、体系保障、投入保障和管理保障。这个图充分形成了一个有目标设计,有实现手段和保障条件为体系的整体框架,应该说在三大目标设计的同时,规划纲要当中,还含有四个方面重要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涉及到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标准建设和制度建设。应该说教育公平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国家重要的政策方向。所以,在规划纲要当中,确定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实现教育公平的战略措施,保障教育公平的有力的工程项目,以促进和实现国家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2. 教育质量

整体而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应该在学术界有一个通俗的说话,最先进的高等教育在美国,最先进的基础教育在中国。中国的基础教育30年过程当中,已经迅速发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在2002年,全民教育报告当中,中国的基础教育位列全球第38位,应该说有些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增长,更面临着质量提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900多万。2010年已经达到了3100万。未来既有规模增长的任务,但是同时更多的要关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在规划纲要当中,非常注重教育质量问题,把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提出推进和实施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3. 标准化建设

规划纲要三大目标指导下第三个方面的战略重点是标准化建设。标准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的标准化。这里面包括学校建设的标准、教师配备的标准,师资投入的标准、教育经费的标准等等一系列的建设标准。这是中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工程。

(二)战略重点

1. 规划纲要十分强调制度建设

因为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从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到精细化的、科学化的、制度化的发展模式,在规划纲要当中,很多方面,很多章节,都提到了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建设,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评价制度,教师的培养制度。我在规划纲要当中主要负责起草的是措施方面,特别是在教师这章里面,该有十大制度建设,所以规划纲要的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亮点,所以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应该说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国家确定的长远战略目标。

三个规划纲要确定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纲要,强调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这三大目标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整体。构建成了未来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的三大支柱。

2. 工作方针

工作方针20个字,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功能、总体任务和未来的工作方针。因为在规划纲要制订之前,我们有明确的教育方针,但是如何落实教育方针?如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纲要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这5个方面,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成为规划纲要落实和贯彻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方面。

3.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第三个战略重点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在制订规划纲要之初,学者们研究的结论表明,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我们的学前教育,3年毛入学率只有37%,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要落后。人民群众对于入学难、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反映十分强调。在第一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时候,反映的占47%的比例,都是集中在学前教育。因此制订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和总体策略,就成为规划纲要的很重要一项内容。

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为了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提出了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10条意见,也称为国10条,重新确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策略。所以规划纲要也提出来,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并举的办学体制,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普及水平,多种形式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际上,这一点抓住了学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

4. 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初,调动人民群众以及各级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各地方的发展能力、发展水平,发展差距,不尽相同。所以二十几年来,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和基本扫除青壮年的文盲的目标,但是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十分明显。这种差距也正是中国发展地区差距的典型反映,因此规划纲要特别提出来,要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所谓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阶段,要实现县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在整个县域之内,公共教育资源的配备、供给,城乡教育的发展,要实现基本公平。

第二个阶段,要实现省域内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部长袁部长强调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所以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所以两全的提出,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同时强调,要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国家要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2020年前,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在教师配备、图书设备、学校建设、基础条件等方面,各省资源、城乡基本达到均衡配制。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等各个方面,首先要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要向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倾斜,要率先

在县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推进更大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5.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提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内在要求,就像我刚才介绍的,我们现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正处在中层次起步阶段,只有普及了高中阶段,才能够大大提升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大大提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规划纲要确定,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0%,很可喜的是2010年统计表明,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80%,我们有条件在未来10年当中,实现高中阶段普及的目标。要逐步消除大班额,同时推进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于2000年-2020年,中国各阶段人口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总体而言,小学阶段逐步下降,总体规模从1.4亿下降到1.1亿左右,初中阶段从8000万下降到6000万以下,高中阶段,05年略有抬头,今后慢慢变化趋缓。大学阶段2008年到09年为学龄人口高峰,随后明显下降。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学龄人口规模不断下降,为我们提升教育质量,调整教育结构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6. 形成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应该说这一点在战略规划当中是非常突出的,也就是说,除了国家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之外,特别提出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纲要强调,2020年形成发展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

这些都体现出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制度化建设。

7.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在规划纲要制订之初,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也就是说,钱其琛老先生去世,留下了一个钱其琛之问,这对于规划纲要的起草,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所以高教育的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作为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

纲要提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所以,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和办学特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当中,在教育强国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一流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高水平大学的要求,不单是要培养大批的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性的、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甚至可以说希望这些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专家和学者。应该说诺贝尔奖不能够代表一切,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从中国的竞争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来说,诺贝尔奖从另一方面也可以代表一切,也代表着国家,党中央、人民群众对于一流大学建设的殷切期望。2020年确定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水平,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这就充分体现出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数量化的、约束性的要求,我们曾经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进行了预测。当时的数据表明,如果按照3%的年增长率,2020年前,能够达到38%的毛入学率,4%达到45%的毛入学率。但是,实际情况要比我们预测发展得快。到2009年的数据表明,我们只需要每年提高1.9%,大2020年,就能够实现毛入学率40%的目标,所以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数量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困难,而关键是质量目标。

8.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传统的规划特别是1993年的规划,三大任务,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终身教育应该说是规划纲要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纲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就是说把十七大报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和质量要求。同时,规划纲要要求,健全终身教育激励机制,鼓励公民个人、企业单位加强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为了推进和实施这一目标,纲要强调,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这种学习条件要面向所有公民,全体人民都能够普遍享受终身教育,所以我们未来还要搭建终身学生的立交桥,建设学分银行,办好开放大学。

在这里,我可以多说两句。开放大学是由广播电视大学转变而来的,30年当中,广播电视大学培养了大批的基层人才,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部队。这些人才发挥着改革开放当中,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到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如何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办好开放大学,所以要面向全体公民,建设终身学习平台,促进全民的终身学习。这是开放大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9. 重视民族教育事业

民族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的教育事业。在30年发展过程当中,民主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地区之间、省际之间、县际之间,民族教育发展的差距非常大。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际教育的压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有14个邻国,许多邻国都实施了本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比如说越南,在发展过程中,整体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中国,但是他们高度重视边境地区个教育发展,重视学校建设和教师的工资提高。这对我们形成了特别是边境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纲要和正在制订的民族教

育发展的纲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教育,特点是各级各类民族教育,要实现共同发展,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调研起草过程当中,也提出来一个政策,就是说如果国家经费充足,能够办十件事,就按照理想,确定十项重点工作。如果经费不充足,只能办两件事情,首先把教育经费投入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要改变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投入模式,加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如和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所以规划纲要提出,公共教育资源,要优先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于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号召全国各省市加强对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

10.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刚才介绍到,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改革的总体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核心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核心任务,教育技术的任务和战略重点,在新时期已经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已经开始从教育资源的扩大转变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招生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技术,以及教育开放,这成为规划纲要确定的新的教育改革蓝图和行政路线。其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1.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这个目标写入纲要,十分不容易,因为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在研究起草过程当中,不同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教育部领导,坚持要强调教师的专业化,也就是说,未来教师的引进、培养、提拔以及职称评定,教师的发展,都要进入到专业化发展阶段。所以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早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所以其核心是高素质、专业化。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重申了要确保教师的地位,维护及时的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在制度方面强调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加强农村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以团队为核心的高校队伍建设。

在教师方面,纲要所提出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教学的地位、教学待遇、教学教育以及教学管理,确定了一整套配套的制度安排:

第一是要加强教师学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克服学术浮躁,这一点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个别教师、个别学校存在的学术浮躁风气比较严重,因此规划纲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要求。

第二是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建立教师资格登记制度,每隔5年,中小学教师就要进行一次资格审查。

第三是吸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为了实现这个政策目标,确定对于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特殊政策,这些特殊政策包括住房、工资、医疗、保险以及儿女就学就业等方面,

都会逐步制订一些特殊的政策。我们也欢迎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是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制度,特别强调要把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财政体系。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提出了很好的教师成长环境,最值得提及的是,确定了未来提升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吸引力,要建立一整套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系列,我记得1983年在恢复教师职称职务评定的时候,确定了一条政策,就是中小学教师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只能评到高级教师,这个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而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支付能力的增强,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上,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善。教育部也会同劳动人事部确定了一整套提高教师职务系列的政策,也就是说,未来中小学教师也能够评到正高级。这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提高教师专业化整体素质非常必要。

另外一点是要培养一大批懂得教育的教育家,特别强调了制订教育资格标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推进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未来我们要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同时特别强调要长期教育家办学。

12.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

总体而言,我们的教育水平还不高,2009年的统计表明,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水平,在3.5%左右,这离4%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作为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领导,落实优先发展的教育责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在审议规划纲要的过程当中,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在2010年务必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的4%,所以提出来依法支教,落实各级政府的优先发展的教育责任,在这一点上,为了落实和实现4%的目标,财政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专门制订了7个文件,来落实中央的精神,实现4%。特别要求各省政府,按照相应的比例,提高教育经费,在明年也就是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增加教育经费很重要,用好教育经费就更加重要,所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察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机制和问责制度,同时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

对于教育财政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情况,公共教育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情况,向人大和人民群众做出报告。

(三)教育战略规划的战略难点

任何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点,甚至是风险。据我个人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未来教育发展的难点,或者说是落实规划纲要的难点,有这样几个方面。

1. 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上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教育上同样也有三农问题。农村的地区的教育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提高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地方。这三方面的问题不解

决,中国规划纲要确定的整体目标,就难以实现。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巨大,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明显。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条件及其艰苦。我们曾经到云南考察过,一个地区叫山瑶族,山是大山的山,瑶是瑶族的瑶,这个地区一共生活者5400人,这些人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的山顶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受教育水平及其低下,生存条件、发展条件都很差。因此,在中国整体教育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们还存在发展的段板,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普及水平相当底下,有些地区达不到20%,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不到40%,人口文化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达不到8年。因此说,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战略难点的一。

2.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对于这一点,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校长、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生,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规划纲要也用了大幅度的篇幅,确定了七项不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可以理性的说,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任务十分艰巨。因为课业负担它是中国现实条件的现实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在孩子身上的反映。中国社会交流渠道单一,就业竞争力大,社会文化传统以及行业间的分配不公都加剧了教育的竞争和学生学习的竞争。另外一点,我们面临着60%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环境,家家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独生子女背景下,对于教育的渴望,对于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普遍要求。但是,激烈的学习竞争,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令人堪忧。同时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就业渠道还不是很广,学生自我发展的成功道路,也有一个开拓的过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者中小学生课业的负担,包括地方政府,各级各类的学校,在追求高分或者升学率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的不正当的政策,也会影响着减轻课业负担这项任务的完成。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规划纲要制订过程中,钱其琛老先生留下的著名的“钱其琛之问”到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的现有的文化体制、教育体制、教育传统,无形当中制约着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成长的环境。所以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找到一条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人才,这条道路还需要有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我们也希望尽早的能够找到这样一条成功道路。各个地方,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培养的质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这个图展示了两次规划纲要建议改革和发展内容的转换,已经涉及到这些内容,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4. 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考制度是1977年确定的,由小平同志倡导和确定的教育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现在各种岗位上的研究人员、领导干部、著名学者、教师,很大一批这个时期所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30年来,由于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是1979年参加高考的,当时录取率只有4%,而现在高中高考的入学率达到了60、70%,甚至有些地区达到了80%,我们所处的高考的环境、社会舆论以及高考的机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于目前高考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以及高等学校高考的公平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所以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时候,对于文理分科等问题,提出了很多殷切的希望。

高考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改革,所以我们主张了要逐步的推进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同时,要探索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各种改革方面,对于职业类的学校,特别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一流的综合院校,要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三是要探索考试、招生相对分离。由原来的一年一次考试,可以探索实验多次考试。第四是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模式。在高考录取的同时,辅之与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以及破格录取。否则,像钱其琛、钱三强等这样的具有创造性的、创新性的人才就很难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所以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要积极推进。

说高考改革难,主要是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相关群体非常多,存在的矛盾相对博弈,学校与政府之间,好学校与差学校之间相互博弈,因此高考改革,难在选拔制度的改革,难在多元化社会利益需求,难在没有广泛的社会共识。但是我相信,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这项改革将取得很好的进展,在这里,我也向大家介绍一点情况,目前的高考改革已经成立了由教育部专家组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专门走访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教育部领导、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高度改革工作,专家组正在研究起草方案,抓紧试点,期望在近期能够提出一些渐进式的高考改革方案,所以总体而言,应该是保持目前高考的总体框架,保障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职业院校,进入高校学习的可能性,满足人民群众终身教育需求,一次为基点,推进和实施高效改革。

5.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我们的学校是以政府办的为主体,因此政府在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方面,深刻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政府和学校关系,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要从教育的提供者,转变为教育或者说是学校的管理者,要从教育具体政策的制订者,转变为教育宏观政策的制订者。要从原来行政化的政府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管理。因此,要构建政府和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加强或者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这是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

政府将如何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首先是从单向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管理、投资管理,包括依法管理以及做好各种服务。我们的学校同时也要转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校长们要逐步学会由原来的完全依靠政府到自主办学和自我发展。这个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四)教育规划的亮点

教育规划在制订过程当中,非常注重新思想、新战略的凝聚。

1. 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首先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阶段性的战略判断,我们发展中心也特别根据世界上有数据的58个国家,5大类13项指标,做出了人力资源强国的排名,中国排在第19位。我们提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年的总体目标,要进入世界前15位。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2. 第一次提出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是中国人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长远的期望,所以,教育强国的思想,体现在孙中山的建国理论当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建国方针当中,它既是中国古代建国居民教育优先思想的体现,也是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更是我国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重要结晶。所以,教育强国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强国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内涵是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强大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群众普遍享受优质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教育强国是推进国家富强和实现民族富裕的强大动力,通过上面概念的解释,可以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容词的强,一个是动词的强,使国家变得更为富强,头一个是强大的国家,所以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开发趋势,做出的一种政治选择,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它应该包括5个方面。强大的教育体系,先进的教育基本制度,教育的能力,高质量的培养水平和教育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体系、制度、能力和水平,这些方面应该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

3. 第一次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已经达到或接近50%,即将进入城市化时代,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成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规划纲要提出来,要在各个地方,各级政府要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建立一种保障机制,从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办学体系和办学规模。

4. 第一次提出来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高等教育强国的思想在前面有所赘述,也就是说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成为质量高,能够培养一流人才,具有世界影响的高等教育。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次战略转变。所以要求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富有特色的高等学校,该所高等学校要达到和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一流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各个学校,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都要不断增强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5. 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规划纲要给予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建设终身教育网络和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都做了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

6.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这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也就是说,其核心是增强提高中小学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7. 第一次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规划纲要制订过程中十分强调,在举行规划纲要座谈会的时候,在规划纲要讨论审议过程当中,他多次强调,要重视教育家办学,造就一批教育家,所以他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行教育家办学,要有一批终身献身教育,做好教育工作的教育家,如果在体制上自主权上,和一大批献身教育的教育家相结合,我们的教育改革的路子会更宽,方法会更多。因此,造就一批具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不单是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8. 第一次提出来建立公共教育服务平台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前30年教育改革更加强调根据各地的特点,各地的办学实力,来办好教育,未来教育发展更加强调将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教育服务平台。这是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的思想和原则。所以,我们未来要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库,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国家基本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建设以信息、电视、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内容,将在教育大国转变教育强国大众,发挥重要作用,将在提升人民群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 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对于教育的国际化,学者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争论。有些人甚至明确的怀疑教育的国际化是要化到哪里?是教育的美国化?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不同时期教育的国际化有不同的标志,唐朝的教育国际化就是教育的中国化,当时数百上千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这无疑显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过近些年来,西方教育体制的教育制度、教育的培养模式,在世界上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理、办学模式个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一定要有开放的胸怀,国际的视野,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熟悉国际惯例,能够参与国际规则制订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讲,也要培养他国际理解能力,增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生的交往,增进中国学生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认知和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

我们成为教育强国,促进国家和平发展的很重要的内容。

10. 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教育督导是行使者教育检查、督促和监督的职能。在过去,教育督导设立在教育局、教委下面,服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未来为了促进和提高教育的发展水平,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促进督政和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督导检查结果的评价制度,也就是说,督导的队伍也要专业化,同时,我们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督导机构。所谓相对独立,就是说它要相对独立与行政部门之外,相对独立与相对独立的发挥自身的职能,改变原来制订政策,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

这些是我向大家汇报的规划纲要的整体内容,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对大家理解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本文就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思考。 思考一:如何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阶段性特征,增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紧迫性。 能否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国际竞争更加聚焦于对智力和人才的争夺,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力争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同样,中国的未来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质量永远超越不了教师的素质。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这既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在数量规模、素质水平、培养培训、地位待遇、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成绩和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今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的基础。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规模持续增长,但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 我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规模逐年增加,2009年中小学专任教师数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的11.7倍。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特别是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增长迅速,教师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基本满足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部分学科教师尤其农村学校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紧缺。2009年,西部地区小学平均2.3所学校有1名音乐教师,2.5所学校有1名美术教师,3.3所学校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中西部山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1人。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程。全国37.9万代课人员,有31万人在农村学校,近80%在中西部。另外,中学班额过大,普遍有50-70人。过大的班额和生师比反映出师资不足的状况。一些地方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拥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占1.77%、21.04%、30.39%,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0.58%、7.74%、15.01%。骨干教师从

[工作]中国幼儿教育市场现状分析《最新》

[工作]中国幼儿教育市场现状分析《最新》 一、政策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明确提出了四点政策性意见: 1.关于时间规划 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这就足以说明,在未来10年内,国家不会像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普及幼儿教育,实行免费。这就为民办幼儿教育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2.关于办学体制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国家不仅承认、允许民办幼儿园,而且明确提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3.关于师资培训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很明显,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观念落后、技能偏低现象将长期存在,幼儿教师培训也有较大空间。 4.关于收费问题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公平公正,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未来十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各园之间将在一定区域内相对均衡,政府将会干预幼儿园收费。 二、潜在市场分析 1.幼儿基数惊人,理论潜在效益巨大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漏,2009年全国幼儿园共13.8万所,在园儿童2657.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1%。其中,公办幼儿园数量约占总数的40%,在园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而民办幼儿园数量约占总数的60%,在园人数只占总人数的40%。 由此说明,我国还有2500余万名3-6岁的适龄幼儿没有入园,而且,在入园的幼儿中,民办教育也占有半壁江山。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年出生人口数大约是1500万左右,也就是说,还有5000万名左右0—3岁的幼儿,未纳入国家教育规划序列,这将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 当前,发达地区城镇幼儿月教育消费在3000—8000元之间,落后地区城镇幼儿月教育消费在800—1800元之间;农村的消费也基本达到城市的1/3左右。如果按城市幼儿每月教育消费1200元,农村幼儿每月教育消费100元计算,那么,未能入园的7500万名幼儿中,有2500万名为城镇幼儿,5000万名为农村幼儿。据此计算: 100元/月×10个月/年×5000万名,1200元/月×10个月/年×2500万 名,3500亿元/年 每年3500亿元的巨型蛋糕,足以吊起人的胃口,问题在于,谁有这么好的牙齿可以咬动这块巨型蛋糕。 2.纵览幼教市场,谁在驰骋纵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最新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标的分布 (4) 2.政策发展沿革和可能影响 (4) 2.1. 现行法律法规和修订议程 (5) 2.2.各类教育公司主要涉及教育类法律法规 (5) 2.2.1.共有部分 (5) 2.2.2.特有部分 (8) 2.2.3.新旧版《民促法》对比 (9) 2.2.4.各公司现状 (10) 3.公司核心数据 (15) 3.1.财务概览 (15) 3.1.1.学历教育 (15) 3.1.2.培训机构 (16) 3.1.3.总结 (17) 3.2.具体经营情况 (17) 3.2.1.学历教育 (17) 3.2.2.非学历教育 (24) 3.2.3.结论 (27) 4.估值情况 (28) 5.风险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表 1:公司主营业务分布 (4) 图表 2:民办教育相关法规修订、实施时间表 (5) 图表 3:各类公司涉及主要法律法规 (5) 图表 4:《民促法》修订前后对比及常规操作 (9) 图表 5:VIE架构成因 (9) 图表 6:VIE架构示意 (10) 图表 7:新法对各公司潜在影响 (14) 图表 8:财务情况概览 (15) 图表 9:各学校费用率(FY16,FY17H1) (16) 图表 10:各课外辅导费用率(FY16) (17) 图表 11:学校学生人数情况(FY16) (18) 图表 12:学校人数 (18) 图表 13:学校人数增速 (19) 图表 14:人均贡献学费(分学部) (19) 图表 15:人均贡献学费(千,人民币) (20) 图表 16:人均贡献学费增速 (20) 图表 17:收入拆分(学部) (21) 图表 18:学校收入增速 (21) 图表 19: 各学校收入增速驱动因素 (21) 图表 20:生师比 (22) 图表 21:教师人均产出(千,人民币) (22) 图表 22: 部分学校扩张计划 (23) 图表 23:非学历教育收入增速 (24) 图表 24:非学历教育利润率 (24) 图表 25:非学历教育费用率拆分 (25) 图表 26:注册学生人数/付费用户 (26) 图表 27:注册学生人数/付费用户增速 (26) 图表 28: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数量 (26) 图表 29: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数量增速 (27) 图表 30:教师人均产出(千,美元) (27) 图表 31: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和估值 (28)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读后 【摘要】大力开展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之需。郝克明先生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分析郝克明先生之《教育·社会·未来》文集可一见了然,能从整体上把握其教育战略研究对我国教育决策、相关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推进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于细微处洞察其开辟与领航的教育战略研究所体现出的战略思维、多重跨越,实事求是、以实证为取向,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及注重时效、服务决策等方面的鲜明特点与学理路径。 【关键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战略决策郝克明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China’s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Review on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 [Abstract]It is a great requestof the times to reinforce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Professor Hao Keming is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Through deep analyzing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we can get a holistic sense about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for our country’s educationdecision-making , the related principle’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ractice advancing. We can also make out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cademic routes of her research, such as strategic thinking, multiplecrossovers,seekingtruth from facts, empirical orient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ime critical and decision supportingservices. [Keyword]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strategic decision in

《教育规划纲要》考试复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规划纲要》考试复习题 《教育规划纲要》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0 年__月___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7, 1314)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___部分, __章, ___条,约______字,实施时间是____年____月___日. (4, 22, 70, 27000, 2010, 7, 28)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________、 ________的基石,是提高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____。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____,基础在____。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民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强教,人才,教育) 4.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20 字工作方针是_______。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5. 《纲要》在20 字工作方针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________;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________;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________;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________;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________。 (战略地位, 根本要求, 强大动力, 教育政策, 核心任务) 6.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 1 / 23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1.我国发展高校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2.199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各国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教育问题同样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关注全民教育现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发展,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招生1180.7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75万人,在校学生2908.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21万人,而高等教育共招本科、高职(专科)学生542.82万人,统计数据说明每5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见图(一)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历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有着接受高 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普及高等教育也就迫在眉

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教育,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试点高校的办学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目前开展高校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做了一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网上招生简章和调查问卷。 4.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相继建立 5.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担 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为高等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6.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 (2010年06月1日蒋克中转载:文章是作者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原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10]第2期总第34期) 一、近些年来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 (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把基础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战略位置。2009年,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79.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学生达到2979 万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 (二)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学习理念,对个人和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能力和技能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着强烈的要求。继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而且包括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国有7.69 亿从业人员,有1.2 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此外还有1.44亿的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已接近10亿人,是现有学校在校学生的3倍。同时,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也非常多样化。这就使得我国继续教育的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年来,由于注意发挥政府、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所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例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超过2300 万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职业能力;仅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就超过11 亿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 万人次左右。截至2006 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 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最近中国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初步建设了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和教学服务平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 万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类网络教育也发展很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已达110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为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 摘要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的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的发展。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国际教育与人才竞争中存在着巨大危机:发达国家已经迈入知识型经济社会,而我国人处于工业化中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面临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人才,也就建设不成强大的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教育进行较大的改革,对未来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相匹配。否则,教育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关键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体会 2010年7月8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的制定共分四个阶段:调研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审议完善阶段。《纲要》的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民主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伟大实践。《纲要》的制定充分做到了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全民参与。尤其在《纲要》文本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上至94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小学生,甚至包括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纷纷以热烈的主人翁意识提出意见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对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纷纷进行报道,参与热情前所未有。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条条充满热切期盼、一句句发自肺腑之言、一篇篇凝聚智慧的意见和建议,如股股清泉、似烈烈热火,为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广集众智,注入生机活力。 《纲要》分为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其中发展任务部分主要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体制改革部分确定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的总体改革目标。保障措施部分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我认为《纲要》主要有以下亮点。 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以上各条例的颁布,表明学前教育将作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考试及答案

第 1 题、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 ( ) 合作。 (单选题 ) (分值: 2) A. A.澳珠 B. B.粤港 C. C. 港澳 D. D. 粤澳 第 2 题、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孵化器,为港 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单选题 )(分值: 2) A. A.传统企业 B. B.创新企业 C. C. 科技企业 D. D. 高新企业 第 3 题、到(),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 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进一步增强。 (单选题 ) (分值: 2) A. A.2035 年 B. B.2030 年 C. C.2040 年 D. D.2045 年 第 4 题、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体系。 (单选题 ) (分值: 2)

A. A.地方协作 B. B.地方合作 C. C. 产业合作 D. D. 产业协作 第 5 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大湾区廉政机制协同,打造 优质高效廉洁政府,提升政府()和群众获得感。 (单选题 )(分值: 2)A. A.行政功能B. B. 行政效率C.C. 服务 效率D. D. 服务功能 第 6 题、建立以企业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 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单选题 ) (分值: 2)A. A.主体 B. B.依托 C. C. 支撑 D. D. 载体 第7 题、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 (单选题 ) (分值: 2) A. A.“机场经济” B. B.“海陆经济” .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xx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xx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

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3. 中国“入世”10周年 xx年,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仅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等诸多问题,站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xx年,举步维艰的多哈回合或许也将迎来稍纵即逝的“机会之窗”。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呼吁谈判各方在现有主席案文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4.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

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教育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细分行业介绍 第一章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核心内容:首先对教育行业全球市场进行总体概述,进而介绍国内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指出国内教育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1.全球教育市场总体发展状况 2.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3.全球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市场发展概况 1.中国教育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国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核心内容:行业经济运行环境是行业的发展基础,本章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教育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核心内容:2014-2023年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教育产品出口规模;市场饱和度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教育行业子行业的规模、增速及占比;各区域市场分析;教育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一、国内市场规模 1.2014-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2.中国教育市场饱和度 3.影响教育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9-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出口规模 1.2014-2018年教育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中国教育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的占比 3.教育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4.2019-2023年教育产品出口形势预测 三、市场结构 四、子行业市场分析 1.重点子行业介绍 2.2014-2018年重点子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及占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思路、特色 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方向,系统规划,使得教育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 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环境的变化和新时期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按照发展战略的科学逻辑,以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制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并对若干关键性体制保障措施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特色是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归纳,分为价值观、系统观层次,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未来影响”等逻辑关系区分计划工作与未来预期,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科教兴国的高度,构建基于未来效果的教育战略目标。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逻辑 1.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推动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呈现出教育组织发展性需求一技术诱致性需求一人的全面发展性需求。教育系统在不同教育发展阶段

呈现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矛盾。根据“十一五”及未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的功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逻辑过程 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在未来一个时期面对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效果和未来影响为导引,根据一定理念而进行的发展规划设计,其流程是:分析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与评价一分析系统存在问题一明确未来的目标和结果一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一确定战略措施一制定实施方案。 战略逻辑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对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即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效果出发考虑教育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教育服务活动、最佳的产出,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最后构成“目标-指标-措施”系统。 二、教育发展的环境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民主化加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 要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指标成为小康社 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激活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愈来愈迫切地感觉到,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紧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教育环节薄弱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口众多底子薄,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提高国民素质在农村人口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已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出现了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同时并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仍有不少刚刚达到温饱线甚至仍然在贫困线下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应以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让所有的失学儿童可以读得起书。在经济已有一定发展、具备基本完善的教学条件的农村地区,就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在这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读不起书"的物质基础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就具备一定的根据和基础。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6年5月发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进程中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想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人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一直以来,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研与教学的研发中,打造最核心的课程内容壁垒,将“专业性”作为立根之本;“游戏”与“信息技术”作为火思维的重点研究课题,持续为火花思维输入专业的研究成果。此次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将全面助推教研、教学领域的全面升级。 2019年,火花思维教研专家、国培项目指导专家、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孙家芳老师引领火花思维精锐的研究团队申报了中国一级教育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度课题,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分析成果,为他们申报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成功获得“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与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

火花思维精锐研究团队领头人孙家芳老师对此表示:“‘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始终秉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将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大数据、AI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游戏开发、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整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的专业性。” 火花思维用技术赋能课程,对国外优秀的游戏产品在激励机制、视觉呈现和情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研发出最适合中国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互动环节,将故事情节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化解了枯燥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实现了更强的交互性和沉浸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研究方面,火花思维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结合国内外先进测评理念,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围绕学、练、测几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在反复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运用中,最终达到思维品质提升。 通过这半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在火花思维在线课堂中显现出来。2020年前三个月火花app家长端数据显示,火花课程满意率99.3%,教师满意率99.5%,作业提交率86.3%,L1-L6 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