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五月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不利于其持续发展。应采取必要措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以及应对该现象的完善措施和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证券市场表现;完善措施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人类和自然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对称美的追求。例如人体,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都是对称分布在人体中轴线的两侧,就是一张嘴巴也是生在中轴线上,给人以匀称和均衡的感觉。再比如,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天坛、天安门、颐和园的长廊等,也都是对称的典型例子。一言以蔽之,对称是一种美。

而信息却恰恰相反,在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以不对称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唱空城计。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旷世奇才的较量中,城中只有几千老弱残兵就是一个关键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却是不对称的,因为司马懿不知道这个信息。如果这个信息是对称的,那么司马懿一定不会害怕埋伏而撤军的,那么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就要彻底改写了。

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呢?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

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尤其突显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一年赢、二年亏、三年倒”成为普遍现象,同时企业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受到质疑。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及资源配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证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化。

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概括起来,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证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一般来说,证券发行者即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风险大小、盈利能力等方面情况,比一般投资者了解得更为详细、全面和准确;而投资者拥有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对外公开的各种报表、资料、研究报告等资料,而这些信息往往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而且有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在数量上不够完整、时间上不够及时,在质量上不够真实,存在大量的信息黑幕,出现信息不对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层主要包括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机构,他们作为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条例等政策的制订者,比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政策信息优势。管理层与投资者之理层那里提前获得有关的政策信息。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政策市场”的特征还比较明显,政策信息对证券市场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少数提前获得有关政策信息的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证券价格波动的政策收益或回避政策风险。而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投资者由于无法提前获取相应的政策信息,处于信息劣势,使他们接收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施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三)上市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

上市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方面:(1)股东与经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与经理层之间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及动机等方面存在着冲突。由于经理层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内部情况了如指掌,与股东相比,明显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层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了股东利益,这种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比较普遍。(2)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使大股东容易控制和操纵上市公司。由于大股东的特殊地位,使它对公司内部的情况比中、小股东更为了解,并可能做出对中小股东不利的决定,有可能利用内幕信息牟取利益,如与其他公司或利益集团进行关联交易、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

(四)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上市公司、QFII等参与证券投资的机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虽然没有个人投资者多,但他们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信息渠道非常广泛。有的还与一些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等有着特殊的关系,能率先得到一些“内幕消息”,在证券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个人投资者虽然数量很多,但由于个人投资者在时间、分析能力、资金实力、通讯条件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和渠道等方面都不如机

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明显处于信息劣势。可见,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个人投资者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证券市场疲于奔命却得不偿失,往往成为机构投资者的牺牲品。

三、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完善措施及对策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订和完善证券立法、加强执法力度。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与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还应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暗箱操作”等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走向健康和成熟。

(二)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建立起一套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市场交易组织部门和行业、中介机构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组织在内的证券监管组织框架体系,从组织体系上确保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严格执行。

(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内幕人员的监管近年来,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措施,对于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大,信息劣势使他们在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有利于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减少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

(五)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应有作用,尽量避免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的活动。

(六)加强对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证券中介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也有较大的关系,因此,要减少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必须加强对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

(七)最后,适时地引入具有“双刃剑”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减少信息不对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姚余梁:1分钟爱上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廖文:中国证券市场若干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月。

[3]沈冰: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探讨,商业研究,2006年4月。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是否存在不完整或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也就是市场的一方参与者了解交易中资产的情况,而另一方参与者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事实,内部人可以通过延迟、保留或扭曲信息来实现私利。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性因素、交易主体素质因素、管理层监管问题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性因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始于1979年,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由计划金融体制模式经由过渡时期形成新旧两种体制并存模式并向目标模式转换的过程。目前,已初步形成的金融市场体制构架充分说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相对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落后于其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许多问题集中在证券市场中。这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合理的解决,证券市场对交易主体的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机制不完善,这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外生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证券市场本身的发展要求,如在会计法规体系建设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二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监管行为不规范;三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滞后,国有产权处于“模糊”、“虚置”状态,国有企业未能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证券市场的微观基础薄弱。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及制度执行中的偏差是导致我国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我国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 (二)交易主体目标函数不一致。在证券市场中主要有三类交易主体,政府、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他们的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政府希望通过证券市场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进程;投资者希望通过投资于证券市场获得高收益;上市公司则希望通过证券市场改善财务结构,实现资本扩张。各交易主体目标不一致及其在代理-委托关系中所处不同地位,这一客观现实导致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在传递中形成的交易主体之间的知识差。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信息在产生、传递(或交易)、接受过程中会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各交易主体对信息的捕捉、判断、甄别能力的差异;二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噪音”的影响产生的变形,例如有些交易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效益的考虑进行信息炒作,人为夸大或缩小信息,使各交易主体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 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途径 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现状,就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对其证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最重要制度之一。降低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上市公司全面、准确、及时的披露信息。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渠道。要建立高水平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公布媒介,提高现有证券报刊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信息公布的质量,避免误导信息的出现。其次,要加强硬性信息披露的管理。有关上市公司信息的审核部门应承担起监管职责。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另一方面也应帮助上市公司在财务指标,如在计算方法上统一口径,在揭示方法上统一格式,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注释。证券交易机构,应在每天股票交易开盘前,公开与股市相关的重要信息,在股票交易时,随时公告突发性消息,澄清市场上的一些不确切传闻;同时形成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自律机制,加强对它们的监管,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很大,信息劣势使他们在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有利于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减少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证券投资基金把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门的基金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基金管理人在获得信息的渠道、信息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起到优化市场结构、抑制不规范行为的作用。可见,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问题探讨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问题 [摘要]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风险,显著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中介和金融制度在处置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上具有卓有成效的作用。信号传递、激励相容约束和其他制度安排在改变信息机制、强化风险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说,金融风险源于交易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紧密相连的,永远达不到绝对完全和对称的状态,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常态,金融风险是必须面对的。 一、信息经济学中的风险描述 信息经济学认为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uncertainty)而引起的可能性;相应的,金融风险就是人们在筹集和运用资金的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概念的核心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进行经济决策时不可能知道一切相关知识,更不可能准确地预见未来,这就决定了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会面临风险。然而,风险是可以减少的,减少不确定性就可以减少风险。根据申农的信息论,信息就是用来消除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所谓不确定性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如果信息增加,不确定性就会减少,风险程度也就相应降低。 显然,不完全信息与风险有着本质的联系,或者说,不完全信息就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交易行为中,根据交易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不完全信息状态区分为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

在金融风险中,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等都属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因为一般来说,影响这些风险的变量(利率、汇率、国家政策等)人们都不能事先得知,而只能在市场上共同观察到。以利率和汇率为例。正常情况下交易双方都不可确切预知未来市场价格的变动方向(从而占据信息优势),而只能根据公开的信息和市场供求状况作出预期,因而信息对称。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有可能给某一方带来风险,但这种可能性对金融交易双方来说是对等和公平的。在证券市场风险中,系统风险也属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其中的风险因素包括政策、政治事件、经济周期、自然灾害等。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变量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布是均等的,因而市场参与者面对的风险水平也是一样的。 然而,现实是,这种信息对称是相对的,信息不对称才是绝对的。以金融市场上的政策风险为例,由于我国金融体系预算软约束、体制漏洞严重、立法执法滞后,本应在政策信息对称的环境下进行的金融活动,往往由于一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通过不正当渠道事先得知政策动向,使交易性质发生逆转,成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交易,这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利用重大信息公布的时间差操纵市场,进行内幕交易,将风险转移给市场交易的另一方(主要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使其承担额外损失。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文才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作为探讨的重点。 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实证分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从事交易活动的双方针对交易对象以及环境状态的认识是很难相同的,其本质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因此,人们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的占有量总是多于他人,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有两点: (1)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例如,在银企关系中,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前景以及偿债能力的了解显然比银行清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了解自身财务状况、资金投向及收益等信息,而投资者所知甚少。 (2)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清楚的,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缺乏相关信息,但可以知道相关信息的概率分布,并据此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例如,银行不能确切知道每个企业的清偿能力,但能估计所有企业还贷的可能性,从而预见贷款的风险水平。

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

中国网络大学C H I N E S E N E T W O R K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通用专业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XXX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XX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XX年XX月XX日

题目: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 摘要:如今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便捷性与开放性,引发了其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信息不对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导致的后果是:低质量产品驱逐高质量产品、需求缺口与供给过剩、不公平竞争和不公平交易,不利于电子商务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为解决该问题,我查阅参考了相关文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从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立法、加强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形成诚信交易的氛围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做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的考虑各方利益,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来改善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速走向世界前列。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是相当快的,电子商务作为市场 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 简便性与开放性,在信息的传播、获取和交流方面以及交易成本上都比传统市 场有强大的优势,从而为商业活动带来了高效率。电子商务其在线交易匿名的 形式、交易者身份识别、信誉机制的设计以及采用数字形式传递商品信息的新 型信息传播渠道特点,正是这些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使信息与事物分离、商 品与售卖网分离以及交易者与物理空间分离,最终导致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利益。文中将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实际对交易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 进一步提出对策。 二、基本原理 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相互作用的主体之间就某一事物信息的掌握在量上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方面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上划分,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双方

证券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形式

证券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形式 中国证券市场虽经十几年发展,其中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依然存在,而这一问题又是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一、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般原理、表现形式 (一)信息不对称的一般表现形式 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竟争模型假定市场参与者具有关于所交易商品和价格的完全信息,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时的有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不是由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的不足,不少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归纳起来,信息不对称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信息源不对称

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中,既有买方,又有卖方,其中买方或卖方又可能同是该商品或证券的卖方或买方。即在交易活动中,买方或卖方既对立又统一,某些交易者既是出售该商品或证券的信息持有者和制造者,同时又是该商品或证券的交易者,进而形成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具体而言,在证券市场上,信息源的不对称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证券市场的筹资者即上市公司总是比投资者更了解本公司的经营状况,拥有更多的信息;另一种情形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既是其股票的发行者,同时又是其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者。由于交易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信息位势不同,进而必将影响其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 2、信息的时间不对称 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时买方或卖方)在同一市场上需要买进或卖出同一商品或证券时,由于在接收商品或证券信息时间的差异,往往在易导致较早获取商品或证券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较主动或较准确,较早地做出交易决策选择而获取交易优势,而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地在交易中处于劣势,甚至蒙受损失。 3、信息的数量不对称 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同方(因为买方或卖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内容的数量不同.也导致交易者交易位势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利益的差异。 4、信息的质量不对称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守则.doc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一、证券市场特性与信息披露 1.证券产品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会成为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由证券产品的以下特殊性所决定的。价值预期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价值不确定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不一致,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即证券市场具有公众参与性,证券价格对各方面信息反映非常灵敏,同时证券指数的变化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决定性,即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由证券产品的以上特性可知,其交易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是一种信息决定产品。而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决策的不断调整而在为一个动态的信息源,并由此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可见,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证券价格应能够随时比较完整地反映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决定影响预期因素能否被及时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及其被反映程度的基础。 2.证券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是非对称

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根据非对称信息论,通常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因此在对弈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导致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以下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偏离。一是道德风险。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企业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呈现“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和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抉择。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资源并不能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些出高价者可能并不是能产生最大化社会利益的经营者。第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匀。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滞,在股票市场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的情况。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关部门的政策动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并以此获得暴利;而那些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还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那么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由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历史数据以外的所有公开信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 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 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 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 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 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 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 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行人具 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 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 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 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 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 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承担者。

信息不对称市场重点

讲义: 回忆以前课程理论,分析市场价格决定时,暗含一个假设,那就是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知道市场真实价格信息。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念论学科,理论与现实有一定距离,这不是说理论就没有作用,理论的构成是有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比如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通过放松假设,过渡到非完全竞争市场,从而逼近真实市场情况,又如对产品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过度到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的研究,再到要素市场理论研究,要素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借用产品市场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解释,要素市场均衡则借用MR=MC原理阐述。 但这个假设与现实不符合。为此,本章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增强经济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量。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中,我们要明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信息不完全市场含义及其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2、信息搜寻含义及其实现机制是什么 3、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信息不对称市场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危害及其治 理。 第一节:信息不完全市场中的信息搜寻 不完全信息的含义绝对性与相对性: 一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 二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获取信息是要支付成本的,如果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人们就会放弃信息的搜集和拥有。 信息不完全市场含义与原因 (1)市场信息只能以分散的形式,而不可能以集中的形 式出现,除非这些信息被人们以某种方式加以搜集、整理。 (2)信息的传播和搜集是需要花费一定成本的,而且由 于市场传播系统的局限性以及虚假信息的存在,都使得市场 参与者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真实的信息。 3.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价格机制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这时市场就处于失灵状态。 二.信息搜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重要的市场信息,消费者是如何获取商品的价格信息呢?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信息搜寻,而信息搜寻的实现是通过价格搜寻来描述的。 面对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致的,是呈现一个系列的价格分布,设为P ,其中有一个最低价格,用表示这组价格的平均价格。如果消费者知道这种商品的价格分布,他就能以最低价格购买这种商品。如果消费者不知道这种商品价格分布,他要么采取“随机购买”的方式,要么采取“价格搜寻”的方式。 1.信息搜寻指的是人们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渠道去获 取所需要的信息。 2.搜寻成本指的是为了通过“价格搜寻”获得有关信息 而花费的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交通费用,以及其它有关的一 些费用。 3.消费者“随机购买”还是“价格搜寻”的选择 (1)若P m+C<P*,消费者会采取“价格搜寻”方式。 (2)若P m+C>P*,消费者会采取“随机购买”方式。 (3)若P m+C=P*,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等其他因素。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观点综述_陈时兴

主流的金融学理论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而有效市场理论又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之下的。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中,信息是不对称的,尤其对于成立仅十多年的中国股市来说,更是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界对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将信息对称的有效市场理论研究推广到更一般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理论研究,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解决或弱化不对称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一、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学术界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1)在证券市场参与者层面,信息不对称大量地发生在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股票市场交易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以及经纪人和个人投资者之间。赵振全和宋玉臣(2003)认为,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相互联系隐藏、垄断信息,甚至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联手操纵股价。我国股市现在的结构是机构和中小散户投资者之间的博弈。(2)在证券市场运行层面,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表现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以及上市公司重组和相关政策变动等多个层面。郭文强、李雪灵(2003)认为,我国股票发行市场上存在“虚假上市”现象,企业一旦上市就可以获得大量资金等社会资源以及优惠政策等条件,所以企业为了上市不惜“寻租”虚假包装而违法违规,证券承销机构为了获得较高的佣金及其它利益,甚至与发行者相互勾结,欺骗广大投资者。(3)在“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监管层面,蒋顺才等(2004)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概括为以下方面:信息来源不对称,例如作为筹资者的公司总比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信息时间不对称,那些较早获得信息的投资者在交易中通常处于优势,而较迟获得信息的投资者则往往处于劣势;信息数量不对称,一些交易者能够比另一些交易者获取更多的公司信息内容;信息质量不对称,即交易者获取公司信息的真伪程度存在差异。 二、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众多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概括。首先,从信息产生、传递(或交易)、接收过程考察,信息时空分布和成本差异导致了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一是信息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造成了证券市场信息流向的非对称,使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获得信息量不同;二是信息在时间上分布的差异,使不同参与者得到信息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因为受到信息披露的程序限制,信息传播不可能是即时的,那么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时滞就将产生信息的非对称;三是获取信息的成本因素和获取信息后投资者处理信息能力的差异所导致的信息非对称。由于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投资者获取信息需要付出搜寻成本,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观点综述 陈时兴严慧明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杭州311121 2.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杭州311121) 内容提要: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危害、原因、测量,以及信息不对称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内幕交易的影响和弱化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等方面,对理论界讨论的观点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测量价格波动内幕交易观点综述

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

2013/11/26 张维迎于北大理教207 晚18:60 信息市场与不完全信息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信息对称为条件的。 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经济学) 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博弈论) 事前非对称(逆向选择) 事后不对称(道德风险)——经济学分析的重点 恩将仇报(胡耀邦和薄一波)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帕累托最优 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 平均质量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有市场 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交易 并非有价值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融资 (其实市场没有失灵) 但是市场本身就是解决非对称信息的机制,发现和传递信息社会是企业家的主要功能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斯格里格策)——市场失灵的鼓吹者 正是有了信息不对称才有了市场 处理信息劣势的一方有积极性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优势的一方有积极性传递信息 第三方有积极性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赚钱 这类似停车场的提供,车主自己提供, Incentive(激励制度) 买方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卖方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Δ≥0.5(贴现率)1块钱的将来收益至少在5毛以上。 厂家更有可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声誉机制的条件 重复博弈(避免机会主义) 足够耐心 相对确定的环境 欺骗可以被观察到(信息问题) 受骗人有积极性的惩罚

信息机制越严重,那么声誉受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场机制很可能受损那么机制在某种条件下很可能被删除掉 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显然前者都是一次博弈,而不是重复博弈) 无论个人或者企业都要注重其中的感受企业可以作为声誉的载体 企业的唯一资产就是“声誉”,其它都是资产。无形资产,商誉 个人的成本降低随着声誉的降低而下降作为一个声誉的载体 企业的连带责任 老板的连带责任(别人干坏事,都是你的责任) 大企业为小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人在与合作(cooperation) 价值链的构成其实在于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这就是声誉的成本,如果有一个环境出错,那么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使非常严重的因为声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次博弈。但作为企业的角度,是重复博弈。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维护自己的声誉。 维护市场的机构变成寻租的机构 中国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市场经济很容易引起它人的怀疑 错误的假设: 政府是无所不知的(无知的政府) 政府是大公无私的(自私的政府regulatory capture) 政府是言而有信的(言而无信) 市场做不了的事,政府更不一定做好(产权理论) 一开始, 增加管制,增加声誉(提高信息透明度) 超过均衡点 增加管制,声誉下降;为什么: 1、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更不可测,政府的管制太多,更追求短期行为 2、寻找行为更加普遍,惩罚更不可信,信誉的价值降低(垄断利润增加) 3、管制引起腐败,贿赂官员比贿赂投资者更划算,成本降低,腐败滋生。 管制的陷阱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解决之道

●薛兆丰 经济学家阿克罗夫(George A.Akerlof)在1970年发表一篇关于美国旧车市场的文章,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可以令市场萎缩甚至消亡。此后,“信息不对称”就不胫而走,成了经济学的热门概念,而阿克罗夫本人后来也因此获得诺奖。几周前我在课上讨论该文,引起同学热议,在此谈谈要点。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这么一种情景:卖方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要么提供高质产品以求高价,要么低质产品以求低价;买方无法确知卖方究竟提交哪种产品,所以只愿出一个中间价;卖方见只能赚取中间价,便拒绝提交高质产品,而只提交低质产品;买方于是进一步将出价压低……买卖双方经过多次博弈,以无法成交、双输离场告终。 这篇文章的投稿过程并不顺利。最初那家杂志拒绝刊登,理由是“这个模型若真成立,那么真实世界里就不存在市场交易了”。我认为这个退稿理由虽然失之偏颇,但有启发性。阿克罗夫提出的困境,在人类社会中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不是新闻,只要有两个人在,他们之间就必定有不为对方所知的信息。与此同时,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大量的交易。一个引发大量研究成果的核心问题是:既然存在大量的市场交易,那么人们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克服阿克罗夫困境的呢? 显然,通过一次交易来建立互信,并不容易。茅于轼先生多年前就谈过,拿着钞票能到商店里买食物,对一个原始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店主相信这钞票吗?他收了钞票然后说没收怎么办?顾客吃完以后拒绝付账又怎么办……但是,在具有人文背景的社会中,在交易重复进行的市场上,人们逐步建立了种种精妙的机制,克服了阿克罗夫困境,使大量交易成为可能。 第一类是办法是他人担保。美国最大的二手车商叫“CarMax”,中文音译跟那位共产主义运动大师相同。它创建于1993年,现在已是全美最大的二手车商。去年迁居北京前,我就是在那里买车的。业务经理请你坐下喝杯咖啡,工作人员在车间验车和定价,再让我到柜台签字结账,整个过程不过45分钟;而经过它转售出去的旧车,一概有质量保障,承接的买家根本不用担心。 第二类办法,是签订“同舟共济”合约。例子很多:两个人组成合伙制公司、两家公司缔结战略合作关系、作者与出版社签订按销量来核算的版税合同、推销员与厂商之间按销量来核算的佣金合同等等。所有这些办法,都是鼓励人们披露信息、鼓励利人利己行为、惩罚损人利己行为的。 第三类办法是企业的垂直整合。当上游厂商与下游厂商进行生产交接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各种敲竹杠行为。解决之道,可以是它们合二为一,共同进退。例如,如果牛奶加工厂不相信奶农交送的牛奶质量,前者就可以通过自己养牛来保证牛奶质量;如果牧场不相信奶牛吃的饲料的质量,那么牧场可以自己种草来保障饲料质量。 第四类办法,是卖主替自己担保。卖主把大笔抵押先放在台面。这些预支的抵押,只有在卖主始终保持诚信时,才可能通过长期经营来收回成本。这种抵押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们发现我骗人,那我就血本无归”。从这个角度看,办公楼的专用装修、广告、品牌,乃至商人之间在饭桌上喝酒买醉,或朋友之间互通隐私,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起作用。 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克莱因(B.Klein)和莱佛勒(K.Leffler)曾经写过一篇名文,解释企业为什么要斥巨资请明星做广告。他们论证,企业这么做是为了预支抵押,以起自我担保的作用,而不是一些政府官员以为的,要让明星来鉴定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不必立法,要求这类广告中的明星真的使用其代言的产品,或要求他们替产品做品质鉴定。这是说,假如某天皇巨星为生发水作代言,他自己既无须是秃子,也无须懂得医学。 第五类办法,是请保险公司替商人担保。一方面,社会不能容忍商人生产过份便宜而质

NASDAQ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

(一)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架构 NASDAQ全称为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The NationalAssociatio Of Securities Dealers Antomted Quotations),是全球第一个电子化的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型的监管体制,对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管理主要由美国证监会(SEC)负责。SEC作为美国政府执行联邦证券法律的主管机关,其主要权力包括:法规执行及管理权、违法行为调查权、准司法权、强制执行权、提出诉讼权、发布禁止令权。暂停或撤销登记权及民事处罚核定权等。SEC根据美国有关法律所授予的上述权力,对NASDAQ市场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除SEC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dri-ties Deaers,NASD)及其全资子公司NASDAQ股票市场有限公司(NAS.DAQ Stock Market,Inc.)是NASDAQ市场的主要自律监管机构。其中,NASDAQ是后者整个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两个自律监管机构中,负责市场信息披露管理的主要有两个部门,即NASD 管理公司(NASD Regulation,NASDR)的市场管理部和NASDAQ股票市场有限公司的市场监察部。市场管理部有权就会员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将有关信息和分析结果提交SEC或司法部,同时,该部还负责向NASD会员、投资者以及其他市场人士提供各种有关交易事项和规则的解释和咨询。此外,市场管理部还拥有多个先进的市场监管技术系统,如股票监察自动跟踪系统(SWAT),能够根据每只股票的历史价格、交易量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资料和有关公司公布的新闻构造监控分析模型。市场监察部是1996年应NASD鲁德曼委员会的建议而成立的。该委员会提出,NASDAQ市场本身应该在某些方面拥有市场监管的权威,如宣布交易暂停和监督实时交易报告等。市场监察部的职能主要是实施实时的在线监管,审查来自各种渠道的向公众和投资者公布的信息,并在认为必要时行使暂停交易的权力,以保证NASDAQ市场运行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该部下设两个处室: 股票监管处(Stock Watch Section)和交易监管处(TradeWatch Section)。股票监管处的任务是监视市场中各只股票发行公司的运行和经营状况,并实时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关信息;而交易监管处的任务是对NASDA市场中的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并负责解决市场锁定和交叉问题,监督交易规则的遵守,以及对会员公司所报告的交易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审查。此外,该处还有责任向NASD会员公司解答或解释有关交易报告规则以及NASD和SEC规则或规定的问题。 NASDAQ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主要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美国国会颁布的有关法律,包括 《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1933)、 《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1935年公共事业持股公司法》(Public Utility HOding Company Act of 1935)、《1939年信用契约法》(Trust Indenture Act of 1939)、 《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Mpeny Act of 1940)、 《1940投资顾问法》(InvesttTlentAdViser Act of 1940)、 《1964年证券法修正案》(Securities Act Amendmtsof 1970)、《1970年证券投资者保护法》(Securities Investors Protection Actof 1970)、《1978年破产改造法》(Bankruptcy Reform Aet of 1978)等;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从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 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阻碍了股票的健 康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以下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