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统计局武汉与广州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统计局武汉与广州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统计局武汉与广州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统计局】武汉与广州经济发展比较

改革开放初期,武汉与广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大体相当,差距很小,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排在5到6位。改革开放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点的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广州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3位,武汉排9位,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一、武汉与广州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广州。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广州的7434.70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广州的895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广州的1033.45万人少123.45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广州的784.17万人多51.38万人。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广州249.28万人,只有广州的三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广州9112.76亿元,只有广州的二分之一。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广州57.55亿元,仅少4.1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广州12502.08亿元,仅为广州的五分之二。1979年,武汉88.05亿元,广州81.98亿元,多广州6.07亿元。1984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超武汉时,武汉138.46亿元,广州141.18亿元,多武汉2.72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广州5545.56亿元,为广州的五分之二。第三产业比重50.4%,广州为60.9%,低广州10.5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 亿元,广州2659.85亿元,多广州341.2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8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广州,当年武汉2252.06亿元,广州2104.56亿元,多广州147.50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广州3647.76亿元,不足广州的五分之三,而且与广州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广州767.37亿美元,只有广州的七分之一。武汉出口总额58.25亿美元,广州374.05亿美元,不足广州的六分之一。武汉进口总额56.48亿美元,广州393.32亿美元,只有广州的七分之一。

武汉金融机构存款8761.6 2亿元,广州20944.19亿元,只有广州的五分之三。武汉金融机构贷款7535.32亿元,广州13851.83亿元,不足广州的五分之三。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广州702.58亿元,为广州的五分之二。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广州27610元,为广州的五分之三。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广州11067元,为广州的五分之三。

二、广州领先武汉的主要方面

广州很多经济指标都领先武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非公经济比重高。2009年,广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12.83亿元,是武汉2179.68亿元的2.1倍,相当武汉GDP总和。广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0.6%,武汉47.8%,高武汉2.8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广州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7509亿元,是武汉1567.96亿元的4.8倍,超过了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和;广州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0.1%,武汉31.1%,高武汉29个百分点。广州民营经济增加值3164.44亿元,是武汉1851.36亿元的1.7倍。

二是规上工业总量大。2009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02.08亿元,是武汉5032.18亿元的2.5倍。广州规模以上工业5426户,是武汉2538户的2.1 倍。广州已具有实力较为雄厚、技术较为先进的制造业,如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汽车制造业是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配套比较完善,已形成花都、开发区、南沙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州本田三大整车生产企业初具规模,2009年汽车制造业产值2280.60亿元,生产轿车113万辆,居全国轿车产区第一。石化、造船、钢铁以及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向高科技、高集聚、高附加值升级转型,东方电气生产出全国首台国产化百万千瓦级核电压力容器,其中,龙穴造船基地30.8万吨超大型油轮下水,广州跻身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

三是服务业层次高。2009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423.89亿元,是武汉1295.84亿元的2.6倍,超过了武汉服务业增加值的总和。广州现

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1.7%,武汉57.1%,高4.6个百分点。在现代服务业中,广州金融业增加值553.32亿元,是武汉313.08亿元的1.8倍。广州房地产业增加值705.79亿元,是武汉285.66亿元的2.5倍。广州的物流、会展、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白云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3704.6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2.19万吨;共有61条国际航线,133条国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139个城市。广州港货物吞吐量3.64亿吨,居全国港口第三位,世界第五位。广州是国内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三大国际出入口之一。广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1150亿元,信息化综合指数接近90%,居国内领先水平。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广州国际安全数据解决方案中心和英国乐购华南地区总部等一批国际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在广州落户。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国际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普洛斯、马士基、UPS、日本通运、日本邮船、荷兰天地快运公司等一批国际物流企业入驻广州。2009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17.17亿元,商务服务业、电讯业、教育业、卫生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均超过100亿元。

四是对外开放水平高。2009年,广州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79%,武汉23.8%,高武汉55.2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广州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最大,出口额达到224.50亿美元,占60%;私营企业67.57亿美元,占18.1%;国有企业出口76.03亿美元,占20.3%。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近5000家,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600多家。2009年,广州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844个,合同外商直接投

资金额37.84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45个,合同外资金额37.57亿美元。截至2009年底,广州累计吸收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近2万个。世界500强大企业有170家进入广州,投资项目394个,投资额161.6亿美元。在广州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共9250家,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平均规模733.58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非法人)5916个,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在广州设立常驻代表机构4019个。有30个国家在广州设有领事馆,其中,欧洲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14个国家,北美洲包括美国等3个国家,亚洲包括日本、印度等10个国家,大洋洲2个国家,拉丁美洲有古巴1个国家。

三、广州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紧紧抓住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武汉也面临承接多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广州的发展过程和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

1、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服务业层次。广州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广州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和“双转移”工作,实施了《关于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意见》和《广州市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仅2009年,广州就向市外转移企业61家,停产、关闭或搬迁“退二”企业95家,淘汰落后企业270多家,利用旧厂房(仓

库)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60多个。目前,在武汉服务业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只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8.3%。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要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完善生产性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中心。要加快发展物流服务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形成现代服务业新格局。要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打造服务业外包产业集群。要抓住武广高铁开通机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

2、必须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壮大现代制造业。广州工业拥有39个大类中的34个大类,体系完整,技术水平较高;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62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59家,市级91家;拥有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0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7个。广州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形成了工业技术进步的强大智力支持。广州通过研发和引进吸收,推动了制造业快速发展,如设立“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数字通信、计算机产品、软件开发、平板显示器、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生物医药研发等一批重大高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投产。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居19城市前列,2009年武汉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等公共科技资源,争取在数字装备、电动汽车、光纤传感、网络接入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认真落实

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推进富士康二期、4.5代TFT、美国辉瑞武汉研发中心、藤仓烽火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3、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经济活力。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比重只有40.6%,在民营经济中,仍然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60%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不到1000户,民营工业增加值只占民营经济总量的21.8%,广州为24.4%。要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并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重点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同等政策待遇,保障民营经济公平的市场参与权。在金融、财税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继续落实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贷款的奖励政策。

4、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根据中央政策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武汉历史上对外开放也有过辉煌,早在1861年汉口就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在全国曾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外贸易落后了,其中,除政策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市工业产品没有形成出口产业链,规模水平较低。2009年,武汉工业出口产品产值244.14亿元,广州2344.37亿元,只有广州的十分

之一。因而,要抢抓机遇,积极有效承接国际、国内“两大”转移,注重外资项目与武汉产业的互补性,加强配套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引资,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完善、延长武汉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商对我市投资的吸引力。增强城市口岸功能,拓宽国际经贸合作空间。抓大项目,增强产业集聚力,增强我市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融合度。

广州市(全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州市(全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现状及趋势。 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核心内容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广州市社会保障主要指标现状 (1) 第二节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现状统计 (3) 三、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重统 计 (3) 四、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重统 计分析 (7)

武汉市统计年鉴

1-1 土地面积、人口密度、户数、人口数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

从业人员数 406.12 407.3 412 417.5 421.8 429.6 #职工人数 180.39 171.67 169.04 173.06 169.78 165.78 宏观经济 国民核算 生产总值(亿元) 1335.4 1467.8 1622.18 1882.2 4 2238.23 2590.75 第一产业 85 90.4 95.13 102.23 109.57 115.91 第二产业 582.4 635.5 701.87 825.78 1019.26 1195.74 工 业 472.6 514 567.89 680.13 852.53 1000.74 建筑业 109.8 121.5 133.98 145.65 166.73 195 第三产业 668 741.9 825.18 954.23 1109.4 1279.1 物价指数(上年=100)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96 97.7 100.4 101 100.9 100.7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9.5 98.6 102.3 103.3 102.7 101.4 工 业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611.76 1769.93 1994.9 2402.3 4 2674.41 3162.0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纱 (吨) 80302 90250 96694 96385 92893 89697 布(万米) 18852 27694 31472.6 5 3346 6 33625 50563 原油加工量(万吨) 256 274.48 285.41 370.85 396.2 403.66 合成洗涤剂 (吨) 15224 17888 7179 317 化学原料药 (吨) 3956 6145 6378 4846 5395 5183 中成药 (吨) 7487 8756 8208 7710 11852 10022 通讯电缆(万对公里) 330.52 74.37 48.26 78.83 68.93 47.79 家用洗衣机 (台) 26.39 28.27 22.93 12.22 6.43 房间空调器 (万台) 96.99 74.22 97.32 177.91 239.94 342.08 手 机 (部) 17.22 33.97 163.83 182.6 248.49 107.63 钢 (万吨) 713.11 761.14 850.3 925.71 1062.89 1125.33 生 铁 (万吨) 675.06 725.77 802.13 886.11 1015.49 1100.25 成品钢材 (万吨) 593.97 613.94 699.84 850.7 963.91 1010.8 汽 车 (辆) 58884 90303 112322 103258 167853 268056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 固定资产原价 (亿元) 1117.5 1 1146.5 1207.58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亿元) 719.74 712.91 722.11 786.5 1156.16 1168.75 利润总额 (亿元) 66.97 64.79 77.13 115.91 128.1 149.11 农 业 年末耕地面积 (千公顷) 216.1 214.95 205.78 206.06 207.74 210.4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万人) 78.06 77.78 73.2 71.73 70.08 69.87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统计部门对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扎实抓好统计信息工作建设与应用,不断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信息网络化发展。针对信息网络化发展要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算工作在整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将本年度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统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廖英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何登富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在局办公室内,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化管理进程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统计工作实际,完善了各项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保障网络安全,我局专门制订了《xx县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xx县统计局网络安全保障制度》《xx县统计局病毒检测和网络漏洞检测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的统计网络互通,同时,针对部分条件不足的乡镇,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备的统计专用电脑,有效保障了乡镇基层人员的统计管理工作条件。 三、加强对统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强化计算机维护管理 1.认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数据和各类公文的计算机处理工作。 2.按照全市正版化软件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有效保障我局统计信息工作的安全。 3.为保证计算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我局始终坚持统一管理,分配使用的原则,与各股室签订《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书》,并要求各股室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

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班级:1118552 学生学号:111855218 课程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 题目: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雄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洪光荣 2013年12月31日

浅析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为中心形成的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因此,的崛起具有促进城市圈建设,利用龙头带动发展,力争和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后,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了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成就对策 1 引言 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 2、1 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

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 组团。 2、2 “1+8”城市圈 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4岁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武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4 04:26:00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有0人参与 武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突出工业倍增计划,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9.5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05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比重3.8:48.3:47.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企业数18.82万户,本年新登记3.02户。其中,私营企业数16.29万户,新登记2.86万户。个体工商户40.08万户,新登记8.14万户。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0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1397.74亿元,增长1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8.58亿元,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666.74亿元,增长21.7%;非税收入161.84亿元,增长28.9%。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2011年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为配合《2011年赤峰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大力推进我旗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自治区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统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我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局统计系统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局拥有计算机21台,打印机13台,添置了复印机、数码设备、视频音响设备、辅助外设,拥有笔记本电脑4台,同时,在市局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还添置了1台服务器,硬件设施上到新的水平。2011年,会继续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信息化硬件的更新和购置,争取达到每个专业人员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为数据的移动处理和内外网的双向运行提供方便。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为全区统计四级网络建设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及开展本单位及乡镇人员的微机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年内除争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外,至少做到有两人能进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统计报表软件的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设备做到设备档案健全,有维护管理制度。各个专业人员要做到对上级下发的程序会备份,有备份。 三、借助“四级网络”,完善专业程序下发乡镇工作 今年,统计“三级网络”要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形成从自治区到苏木乡镇的四级统计专用网络。“四级网络”建设工作的组织主要由自治区统计局负责,市和旗县区统计局主要做好本地区工程实施的协调配合工作。我局要搭乘“四级网络”建设的东风,除指定专人负责上下沟通,协助乡镇做好“四级网络”接入条件的准备工作,帮助落实设备(计算机、电话)、环境、场地、人员等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

广州2000年鉴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广州市统计局发表日期:2009-03-25 广州市统计局 (2001年2月22日) 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

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成功实施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了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个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初步构筑起类型相对齐全、辐射面较广、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体系。

武汉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武汉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一览表 历年武汉市社会平均工资一览表 起始年月社会平均工资(月) 1994年01月294.4 1995年01月382.4 1996年07月445.8 1997年07月498.4 1998年07月533.8 1999年07月562.2 2000年07月590.9 2001年07月635.8 2002年07月756.7 2003年07月836.6 2004年07月976.6 2005年07月1151.5 2006年07月1354.6 2007年07月1646.6 2008年07月1916.58 2008年07月2094.7 2009年07月2369.3 2010年07月2776.7 2011年07月3275.3 根据2010年统计结果,现将全市有关统计数据公告如下: 经湖北省统计局核定,2010年武汉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303元。 2010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6.32元。 2010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90.07元。 2010年武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94.81元。 2010年武汉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30.98元。 特此公告 武汉市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武汉中心城区最新社保基数 2010-06-08 根据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险局武劳社养函〔2010〕号文件精神,2009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3320元,从2010年7月1日起,2010年度市本级统筹范围内参保职工个人缴费标准作如下调整,详见下表:

2009年社会工资情况: 2009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3320元 (月平均工资为2776.7元); 全市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429元 (月平均工资为2702.4元); 2009年度中心城区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1666元,300%为8330.1元; 中心城区单位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1621.4元,300%为8107.2元。 最低标准个人188.92,单位490.49,合计679.41 我省发布今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省政府要求: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工资涨幅要达到13% 陈小敏尚贤军靳彤彤 本报讯(记者陈小敏通讯员尚贤军靳彤彤)物价上涨,工资也要跟着涨。昨日,省政府发布2010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基准线13%,增长上限21%,增长下限6%。对连续两年经济效益增长,但职工工资未涨的企业,相关部门将重点监控。 据悉,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根据我省2009年度社会经济发展、2010年度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CPI)、居民收入、就业状况等因素计算出来的。 企业经营效益不同,工资涨幅也不一样。省政府要求,对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工资涨幅要达到13%;企业效益一般,工资涨幅可在6%~13%之间确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其工资涨幅不得超过21%,其中,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2009年当地岗平工资的,可按21%增加工资。连续两年赢利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当

某新建统计局信息化大数据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某新建统计局智能信息化建设电子云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XX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设计要求 (9) 1.3需求分析 (10) 第二章设计方案 (14) 2.1项目综述 (14) 2.2大楼和周界安防设计 (15) 2.2.1园区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15) 2.2.2网络监控系统 (19) 2.2.3出入口道闸管理系统 (23) 2.2.4访客管理子系统 (35) 2.2.5园区智能广播系统 (38) 2.3公共场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39) 2.3.1办公楼LED条屏 (39) 2.3.2门厅LED全彩屏 (40) 2.4重点房间及核心系统设计 (42) 2.4.1监控值班室 (42) 2.4.2大会议室 (44) 2.4.3党委会议室 (45) 2.4.5网络中心机房 (47) 2.4.6 指挥大厅 (49) 2.5基础支撑系统 (50) 2.5.1计算机网络系统 (50) 2.5.2视频会议系统 (57) 2.5.3图像接入系统 (65) 2.5.4主机与存储系统 (79) 2.5.5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工 (81) 2.5.6数据整合预入库阶段 (84) 2.5.7机房工程 (88)

2.6统计局电子云政务系统 (91) 1.内容框架 (91) 2.云中心设计方案 (92) 3.计算资源池建设 (95) 4.存储资源池建设 (99) 5.云管理平台建设 (104) 6.网络系统设计 (109) 7.局域网络设计 (113) 8.云安全管理建设 (118) 9.云备份系统建设 (126) 10.灾备中心设计 (128) 2.7统计局办事大厅 (130) 1.办事大厅信息发布系统 (130) 2.排队叫号系统 (163) 第三章施工组织计划 (186) (1)设计概述 (186) (2)工程工期进度控制综述 (186) (3)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 (187) (4)施工进度计划 (190) (5)主要系统施工方案 (195) (6)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199) (7)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03) (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10) (9)消防保障措施 (222) (10)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备计划 (235) (11)临时用水、用电、存货、工地办公室等要求 (247) (12)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249) (13)抢工措施 (251) (14)文明施工的管理 (258) (15)保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262) (16)施工应急预案 (270) (17)系统测试验收 (281) (18)人员培训计划 (291) (19)质量控制体系 (292)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广州物流业统计报告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

广州市物流业统计 报告 (2013年)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录 一、2013年物流统计指标状况 (1) 1.1物流运行指标 (1) 1.1.1社会物流总额 (1) 1.1.2物流业增加值 (2) 1.1.3社会物流总产出 (3) 1.1.4社会物流总费用 (3) 1.2交通运输指标 (5) 1.2.1社会货运量 (5) 1.2.2社会货物周转量 (10) 1.2.3港口货物吞吐量 (14) 1.2.4机场货邮吞吐量 (17) 二、物流业运行状况分析 (19) 2.1社会物流总额分析 (19) 2.2物流业增加值分析 (20) 2.3社会物流总产出分析 (21) 2.4社会物流总费用分析 (22)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23) 三、附录 (24) 3.1统计指标说明 (24) 3.2数据来源 (25)

一、2013年物流统计指标状况 1.1物流运行指标 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产出、社会物流总费用保持上升的趋势。 图 1 2011-2013年物流运行指标变化图 1.1.1社会物流总额 2013年,广州市社会物流总额为33094.63亿元,同比增长13.12%。 表 1 2011-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统计 指标 单 位 201120122013 绝同绝同绝同社会物流 总额 亿 元 2598013.2925512.3309413

图 2 2011-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同期对比图 1.1.2物流业增加值 2013年,广州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212.02亿元,同比增长18.84%,占GDP 的7.86%。 表 2 2011-2013年物流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统计 指标 单 位 201120122013 绝同绝同绝对同物流业增 加值 亿 元 924.5 8 16. 25% 1019. 86 10.3 1% 1212.0218.8 4% GDP亿 元 12303 .12 11. 00% 13551 .21 10.5 0% 15420.1 4 11.6 0% 占GDP比 重 -7.52%7.53%7.86% 图 3 2011-2013年物流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对比图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在市局的关心支持和业务科室的精心指导下,县统计局始终坚持 把统计信息化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高质高 效地完成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随着信息化建设制度日趋完善,信息化建 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在统计工作中日益凸显重要,我局历年来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工作,局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各专业统计人员履行具体 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保障信息化建设高效运行,局制定《县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县统计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我局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 制度,各专业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制度。局内电脑均配备了防 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严防病毒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同时加强办公室 日常防盗管理,配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路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规范信息发布。为了满足现代办公要求,我局台 式计算机人手一台,各专业配备一台打印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供外出 学习和培训使用,这些基础硬件的配置,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提 高工作效率。我局所有计算机均配备了防病毒软件,明确了网络安全 工作,切实抓好内网、外网和应用软件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等管理、维修 和销毁工作。 加强平台维护,优化信息化服务。积极为专业统计报表数据处理 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做好网络设备和单机的维护,保证各专业统计数 据处理正常运转,做到上报市局的数据文件无毒上传;同时要求各专 业定期将专业数据资料和各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备份,确保全局统计 数据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武汉市产业能效指南(2011版)2011.12.23

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11版)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武汉市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编制说明 (1) 一、规上企业37个大类行业2010年产值能耗 (6) 二、规上企业160个中类行业2010年产值能耗.11 三、我市部分行业2010年能效指标 (30) 四、推荐使用高能效节能节水设备目录 (51) 五、设备经济运行标准目录 (53) 六、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54) 七、耗能工质能源等价值 (56)

编制说明 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19.1%,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 ~ 1 ~

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21.85%,超额完成下降20%的目标,取得了很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需求基本依靠外购,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8%的节能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因此,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我市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引导各产业提高用能水平,我们通过多方收集数据,进行多次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在《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0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了《武汉产 ~ 2 ~

统计局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

市统计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工作要点 根据省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信息化工作安排及南充市、县、乡三级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及问题,结合市局统计工作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提出的支撑与保障要求, 2018年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如下: 一、亮特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和做好统计大数据中心建设 不断深化优化新建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技术方案,做实做细各项准备,以便机房技术用房确定后,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高效推进统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同步做好机房、高清视频会议暨综合管理展示大屏的建设、升级工作和局内现有机房各信息化系统的调试集成工作。 (二)建立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在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部署防火墙、行为管理、堡垒机、数据库审计、日志审计等安全设备,建立起较全面的安全技术防护设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市县两级VRV安全客户端注册率每月均达100%,提升杀毒软件安装率,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按《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在新的大数据中心各项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测评公司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及提出完善整改报告,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圆满完成省局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局的各类安全检查,确保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建成省内市州领先的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做好三农普、四经普有关数据处理工作 按省局有关工作时间安排,在国家审定农普数据反馈后,及时做好三农普市、县两级资料开发的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和汇总出表工作。做好四经普数据处理设备准备(PDA设备的管理、新设备的采购)、数据处理方案制定、处理环境的搭建、应用系统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期间的技术保障等各类数据处理工作。 (二)继续推进县(区)、乡(镇)信息化基础建设 在2017年推进县、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还未达标和还存在的薄弱环节部分,按省中心有关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利用统计深改的形势背景,努力争取形成规范扎实的基层信息化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网络建设(专网向社区延伸、市县专网增设备用网络线路)、环境设施(专用机房、二代防火墙、UPS电源等)、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为后续统计改革发展对基层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打下良好基础。并通过按月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来促进各县区间

二、武汉经济变迁

一、武汉济制度变迁的历程 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898年—192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时期。 1、1898年—1929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经济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近代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本国工业水平,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加强了各地间商品流通,建立了统一完善的国内市场。1889年底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开始大规模地推进早期现代化建设,在工业、交通、农业、金融、军事、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均取得杰出成就,其在商业领域的业绩亦颇为突出。交通的现代化为商品运销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工具,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商品赛会提供了丰富的展品,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对象与市场,这些是推动湖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张之洞主持湖北政务不久,就指示江汉关道仿照西欧各国做法,设立劝工劝商公所,陈列湖北土特产品和工业制品供各客商参观选购,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进行评价,以推动商品流通和工业生产,研究改进工商管理办法。 1898年,张之洞饬令江汉关道开办汉口商务公所,1902年9月,张之洞札委高松如等一同承办劝业场工程,为武汉劝业奖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由于张之洞实行的开放政策,武汉这个落后闭塞的内陆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地理面貌、城市景观、大众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维护了汉口商埠的传统魅力,而且促进了武汉地区的贸易繁荣与近代化历程。而商业的发达,工业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又强烈地冲击着武汉地区的社会和民心,使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由封闭走向开放,武汉也一跃成为具有强大辐射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2、1949年—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武汉会展经济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建国初期,随着国家对外贸易战略格局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直接导致武汉由传统开放型城市变为内陆封闭型城市。而多元化交通格局的形成,也削弱了了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武汉从商业重镇向工业基地转型。建国以后,武汉的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在全国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1978年以来的市场经济改革阶段。与沿海地区及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尽管有些许亮点闪现,但整体水平不高。在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内地城市再次面临良好机遇,武汉经济也慢慢开始复苏。 部分二

统计局信息化现状分析

统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统计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部门是政府收集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机构,统计信息资源是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就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能,用相同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因此,统计信息化建设事关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是当前和今后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支持下,我区加快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网络建设步上台阶;数据库建设取得一定成果;扩展了统计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统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把统计信息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一、我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软硬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网络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硬件方面:配置数据处理服务器,全局共有32台计算机,实现人手一台;完成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实现局内部各科室资源共享。在软件方面,各专业都根据各自数据处理程序的需要,及时更新和更换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全局统一安装金山和瑞星杀毒软件,及时升级和查毒,初步

形成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维护和管理。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局于xxxx 年开通“XXX统计信息网”,向社会大众宣传统计法规法制知识,公布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方便数据的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发挥统计数据资源优势,提高了统计信息服务水平。我局通过网站及时对外公布统计信息资料,争取快速、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拓宽信息服务渠道,统计信息服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共性技术,我局高度重视对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开展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局内部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我局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现在乡镇(街道办)都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为统计网络向乡镇(街道)延伸,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奠定了基础。 4、加强了对历史数据资料的整理。对历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有利于统计数据的查阅以及分析。 二、我区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1、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偏低。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和技术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要搞好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一批好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就不可能很好的管理和维护好计算机软、硬设备。我局虽然非常重视对统计人员计算

广州市统计一套表数据采集管理平台

广州市统计一套表数据采集管理平台 ——基层用户操作手册 广州市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广州市统计一套表数据采集平台 基层用户操作手册 (版本 1.0) 广州市“统计一套表”数据采集平台主要用于基层调查单位(企业)进行在线填报统计报表数据。 一、用户登录 平台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75713828.html, 登录界面:用户账号(用户账号为9位组织机构代码,英文字母须大写)、密码(初始密码同用户账号)后,点击【登录】进入系统主页(图1)。 图1(系统主页) 二、报表填报 1、图1中填报列表栏列出本期应报全部报表,点击列表中“报表名称/项目名称”栏对应报表编号与报表名称(如上图中1部分红色方框内黑体加粗文字)进入报表录入页面。报表录入的方式有3种:单表(图2)、多表(图4)、项目表(图5)。 项目表主要针对房地产专业、投资专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详见项目表录入。填报情况分为三种状态:已上报、未上报、退回。 “退回”表示报表虽然上报,但上级统计部门发现错误,需基层用户重新上报。报表状态分为:未锁定、已锁定两种状态。 未锁定:当前报表处于上报期,基层用户可填报或修改数据。 已锁定:报表不在上报期,企业只能查看。

图2 (单表录入界面) 数据上报: 数据录入后,单击【保存】按钮,此时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审核验证。如通过审核并上报成功,显示“保存成功”字样,否则右上角弹出审核错误提示信息(图3),要求用户修正有误数据后再次保存。注意:“保存”只保存当前报表,如使用多表录入模式进行录入的用户,则选择单击【保存全部】按钮,此时系统依次对每张报表数据进行审核验证。如全部通过审核并上传成功,显示“保存成功”字样。 图3(审核错误提示界面)

统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统计局XX调查队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化网络、计算机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XX调查队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在队长室的统一领导下,由综合科负责具体组织。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包括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站管理、资料管理等内容。 第二章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管理 第四条信息化网络及设备按科室分配使用。综合科指定一名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五条凡使用信息化网络及设备的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违反规定使信息化网络及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造成重大事故者,追究其相应责任,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严禁在信息化设备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未经广泛验证为安全的软件程序。严禁带电拔插计算机内部配件。移动非便携式信息网络设备应断电后进行。离开工作场所前,须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

第七条非指定的技术人员不得擅自打开信息化网络设备外壳,进行任何配置和检测。不得擅自将信息网络设备(包括报废设备)的配件私自拆卸,移植到其它设备。 第八条未经分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信息化网络设备,不得随意外借、处置信息网络设备。外部人员如需使用本单位的信息网络设备,需经分管领导同意,并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第九条对计算机进行硬盘格式化和删除操作系统文件,须事先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并由本单位信息化管-理-员进行操作。 第十条各科室信息化网络设备的使用人、保管人、责任人等情况的变更,应及时报综合科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重要的信息化网络设备,由综合科集中统一管理。各科室需要使用时,应办理相关借用手续。 第十二条为防止计算机病毒造成严重后果,对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光盘、优盘、移动硬盘等)要严格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统计专网计算机上使用。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的,事先必须进行防(杀)毒处理,经技术人员证实无病毒感染后,方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