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分析

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分析
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分析

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分析

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各国相继对大气中各种排放污染源提出控制要求,制定强制性排放标准,以控制汽车污染物的排放量。汽车排放法规的实施,需要采用相应的控制技术,汽车企业根据排放限值的目标要求,与政府、高校和研究部门一起研制和应用这些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排放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保证,排放法规的实施又推动了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汽车排放进行控制,美国排放法规要求最严,日本紧跟美国。美国1994年开始执行极其严格的低污染汽车法规(LEV)后,美、日之间的距离略为拉开。欧洲控制排放比美、日晚,而且标准要求较松,但是到1992年实施欧洲第1阶段(欧I)排放法规后,步伐加快,已超过日本,接近美国LEV计划。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汽车排放法规形成当今世界3大汽车排放法规体系。我国的汽车排放法规主要参照欧洲。

由于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排放法规内容很多,受篇幅限制,本文仅做简单介绍,供参考。CO2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且与汽车比油耗成正比,而各国与汽车油耗相关的法规差异甚大,所以本文不做介绍。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执行排放法规的国家,也是排放控制指标种类最多、排放法规最严格的国家。美国的汽车排放法规分为联邦排放法规即环境保护局(EPA)排放法规和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局(CARB)排放法规。联邦排放法规落后加利福尼亚州排放法规1,2年。

美国加州1960年立法控制汽车排气污染物,在1963年美国政府颁布《大气净化法》当年,加州开始控制曲轴箱燃油蒸发物排放;1966年加州颁布实施“7工况法”汽车排放法规,1968年联邦采用“7工况法”控制汽车排放;1970年加州开始

控制轿车燃油蒸发物排放,美国联邦政府从1970年开始制定一系列车辆排放控制法规,1972年采用LA-4C(FPT-72)测试循环,并增加对NOx的控制,1975年改用LA-4CH(FPT-75)测试循环;1975年起到80年代,美国排放法规大幅度加严,特别强化对NOx的限值,同时再提高对HC和CO的控制。1990年美国国会对《大气净化法》做了重大修订,对汽车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加利福尼亚州制定的低污染汽车排放法规,将轻型车分为过渡低排放车(TLEV)、低排放车(LEV)、超低排

放车(ULEV)和零排放车(ZEV),并且规定从1998年起销售到加州的轻型车应有2%为无污染排放(零排放),2001年为5%,2003年达到10%。同时计划在2004年进一步强化汽车排放法规(SULEV),限值为ULEV的1/4。表1为1994年美国联邦和加利福尼亚州制定的低污染轻型汽油车排放限值,表2为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对货车及大客车用柴油机制定的各阶段排放限值。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2大汽车生产国,从1966年起开始控制汽车排放污染,对新车进行4工况检测,规定控制CO小于3%,1969年加严到2.5%;1971年规定小型车CO小于1.5%,轻型车CO小于3%;1973年采用10工况法,增加HC和NOx作为排放控制指标;1986年对柴油轿车排放进行控制,对在用车实施定期车检法规;1991年起新车采用10.15工况法试验,排放限值不变;1993年开始对所有柴油车排放进行控制。

日本汽车排放法规限值有最高值和平均值2种,每一辆车的排放量不得超过最高值,平均值指每一季度测得的各辆车的平均值不得超过排放法规规定的平均值限值。表3为日本汽车现行排放限值和1997年11月公布的目标限值。

欧洲

欧洲经济委员会(ECE)从1960年颁布实施第1项ECE法规,至今已形成109项包括安全、环保、节能3大领域的汽车排放法规体系。

欧洲经济委员会从1970年开始以ECE

R15法规的形式对轻型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以后每隔3,4年修订加严一次,形成了ECE R15-01(1975)、

ECE R15-02(1977)、ECE R15-03(1979)系列排放法规。在1975年前执行的ECE R15和ECE

R15-01法规只限制CO和HC的排放量,从1977年的ECE R15-02法规开始增加了对NOx的限值要求。

为控制NOx的排放,1982年-1985年实施的ECE

R15-04法规对HC和NOx的总量作为一个限值来控制;从1988年起排放法规细分为 ECE R83(88,76/EEC)和ECE

R15-04两部分,其中ECE R83适用于最大总质量不大于2 500 kg或定员6人以下的

燃油(含铅汽油、无铅汽油、柴油)汽车,ECE

R15-04适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2 500 kg而小于3 500 kg的汽车(参见表4,表8)。为了达到ECE

R83法规要求,1989年起ECE开始使用无铅汽油。ECE在1991年修改了ECE R83-00法规,制定了欧I排放法规,从1992年开始实施。该法规积极向美国排放法规靠拢,大大加严了排放限值。考虑道路交通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了试验规范,改为ECE15(城区)工况+EUDC(城郊)工况试验循环;1996年起执行欧?排放法规,排放法规限值已接近美国过渡低污染车(TLEV)的限值水平,欧?法规中不仅在型式认证时对汽车排放限值加严,而且生产一致性检查时排放限值与型式认证的限值相同。

2000年执行的欧?排放法规,对HC和NOx分别给出限值,在欧?基础上将其限值再降低1/2,排气测量方法改为发动机起动后立即采样,同时加严对HC、CO的限制。以前的方法都是在发动机起动后40

s才开始采样,而70%的HC都是在起动后125 s内生成的,原来起动后40 s内不采样,使冷起动时约有30%的排放污染物未测到;还新增如低温冷起动排放试验、OBD系统功能检查、LPG,NG汽车排放试验、8万km内的在用车工况法排放一致性检查、替代用催化器的认证试验等项目,确保在用车排放量的持续达标要求。

表4,表5为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欧洲联盟(EU)及前欧共体(EEC)的法规对应指令;表6,表8为欧洲各阶段的主要汽车排放法规限值一览表。

中国

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始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以后,1984年4月1日起实施GB

3842,3844-83四冲程汽油车怠速排放污染物、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柴油车全负荷烟度等排放标准。1989年制定了参照ECE15-03和采用ECE15-04法规的GB 11641,11642-8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1994年5月起实施GB

14761.1,14761.7-93

7项汽车排放标准,对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和全负荷烟度排放限值有所加严。由于世界3大排放标准体系中,欧洲法规在标准的松严程度、道路交通情况等

方面相对较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在充分吸收欧美的经验后,全面等效采用了欧盟(EU)指令、ECE技术内容和部分前欧共体(EEC)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排放法规体系。1999年国家颁布了4项等效采用欧洲排放法规的GB

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

测试方法》、GB

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

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和GB/T

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能测试方法》标准。1998年我国实施的GB 14761.1-93达到了ECE15-04法规规定的限值,1999年1月1日北京率先实施了相当于欧?法规限值的GB

11/105-1998《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0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

了相当于欧?限值的GB

14761-1999标准,后来该标准于2001年4月16日被GB

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代替,而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效于欧?排放法规,于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等效于欧?的国家标准不久将出台,北京计划在2005年提前实施。

此外,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还实施了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为实施相当于欧洲I号的国家标准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国家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下,除对定型和新生产车实施强制性排放标准外,还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了GB 18285-2000《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汽车排

放的控制。

GB 18352.1-2001等排放标准的实施,明显缩短了我国与国外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差距,使我国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欧洲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是欧洲从2000年已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欧?排放法规,2005年将实施欧?排放法规,就

NOx、HC、CO及微粒物质等4种排放限值而言,欧?限值分别是欧?的71%、60%、53%和67%,欧?限值是欧?的70%、70%、71%和20%,对照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要求,我国现行的汽车污染物

排放标准仍落后欧洲8,10年左右。表9是我国轻型汽车排放法规限值与欧?、欧?限值的对

比情况。

政策法规对汽车行业营销方面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汽车行业营销方面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汽车行业营销方面的影响 一.关于国内汽车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 未改变的方面: 1、国内汽车市场刚性需求的状态没有改变,仍处于刚性需求阶段,大约保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 2、国内汽车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没有改变,需求潜力巨大,虽然出现了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迹象,但一二线城市仍然是潜力巨大。 3、国内汽车市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的汽车市场增长看西部。 4、各地方政府将汽车市场列为支柱产业的总方针没有变,同时各地方政府对汽车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由于国家改革的力度加大,特别是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状况有可能改变。 5、环保标准和政策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力度不断加大,对汽车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 6、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大气污染程度严重等,与汽车相关的社会现象,没有好的改变,而是变得越来越严重。 正改变的方面: 1、由一直以来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大趋势,转变为对汽车销售和消费实行调控政策,将有一批城市实施汽车限购和限行规定。 2、汽车消费环境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如部分城市限行限购,拟征收交通拥堵费或排污费,增加停车费等,同时交通拥堵及停车难正在形成普遍现象。特别是国家关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实施,将为国内汽车后市场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3、汽车营销模式正在由单一的4S店模式,快速向多种模式转变,新的汽车营销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出现汽车营销和服务革命性的变化。

4、汽车销售与汽车后市场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汽车后市场正在由后台走向前台。传统市场正在快速向综合型超大型市场转型升级。汽车商业综合体和汽车城市综合体正在高速发展,并形成国内汽车市场最重要的主流趋势之一。 5、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迫使汽车营销由重资源型市场,向服务型市场转变,必将推动汽车营销的变革与创新。 6、汽车营销及后市场正在引进开拓汽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外商的介入将加快。 7、由于国内汽车后市场2015年将有7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后市场跨国集团高度重视并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在国内汽车后市场早进入并形成优势,必将对国内汽车后市场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8、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不仅促进汽车销售的刚性需求,而且对汽车后市场大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将高速发展快速变化,开创汽车市场的新时代。 二.2015年针对汽车行业的新法规 1. 治理机动车尾气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 2.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 “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3.推广新能源汽车 “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淘汰黄标车 “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叶盛基副秘书长 今天我想谈三点,一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第二个是今年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第三个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了世界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我们应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速相符合的发展速度(约为8%-10%)。中国汽车现在产销量刷新了全球汽车生产纪录,但2200多万辆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高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上限究竟是多少,有人说通过5-10年的发展,可以达到3500万辆甚至4000万辆,这个数字有可能吗?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说明的是,中国汽车目前的保有量是1.8亿,按照每个家庭1台车测算,至少是3个亿,往上高估一点是4—5个亿。现在的居民汽车保有量是1.8个亿,离4—5个亿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是朝阳产业。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年增长率都超过15%,高的超过了30%,虽然里面有国家政策刺激消费的因素,但中国汽车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需求。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都超过了国外同行的预料。 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发展形势却不乐观,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自主品牌,且自主品牌占有率逐年下滑。如果不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十年有没有都还是个问题。没有民族品牌的支持,也就勿论工业支柱了。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品牌汽车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另外在出口方面,出口量也是逐年下滑,形势比较严峻。整体而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的时期,从产量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大民族品牌,掌握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 (二)201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的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整体比较平稳,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刚性需求比较稳定,截至8月,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10%,但从局部来看,自主品牌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够,需要引起注意。就出口而言,截至8月一共58万辆,所以全年能否超过80万辆是个问题。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习题-练习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无因管理 2. 要约 3. 抵押 4. 不安抗辩权 二.单项选择题 1. 人们通常称()为法律事实。 A.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B. 法律得以产生的事实 C. 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 D. 法律关系产生的事件 1. 下列关于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安全检查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B. 安全检查制度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 C.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D.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上级管理部门或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制度 2. 占有权是指对财物的()。 A. 直接使用的权利 B. 取得经济效益的权利 C. 获得利息的权 利 D. 实际控制的权利 3.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自己的义务。 A. 全面履行 B. 可以不全面履行 C. 可以不履行 D. 只享受权利,不全面履行 4. 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当在()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A. 12 B. 24 C. 32 D. 48 5. 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应当经()的同意。 A. 债权人 B. 人民法院 C. 公证部门 D. 第三人 6. 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 A. 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B. 不拨付工程款,可以进行竣工验 收 C. 可以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D.可以拨付工程款,可以进行竣工验 收 7. 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企业或单位,应当向()申请设立登记,并由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颁发资格证书。 A. 项目主管部门 B. 当地人民政府 C.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 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8.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基本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 未办理报建登记手续的工程,不得发包 B. 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 C. 未办理报建登记手续的工程,不得签订工程合同 D.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包括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 申请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汽车标准法规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汽车相关细则 (一)环境污染防治 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污染。2003年起新车的污染物排放开始执行相当于欧洲Ⅱ号的标准,2008年之前,新车的污染物排放执行相当于欧洲Ⅲ号的标准;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和检测制度,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加强环保与交通管理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大力推广应用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适用技术;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等新型汽车技术。 防治城市地区扬尘污染。所有施工工地必须强化扬尘污染控制,达到环保要求;2003年1月起,凡在四环路内从事散装货物运输车辆,一律实行密闭运输;市区主要车行道机械化清扫和洒水率达到100%。 (二)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 公路。建设完成五环路、六环路、京密路等高速公路和一批一级、二级公路项目,到2008年,全市高速公路达到71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7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7.3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道路。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完善由环路、通道线、联络线组成的快速干道系统;结合旧城改建,增大城区路网密度。到2007年,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 公共交通。继续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增加公交专用道,完善公交运营线路;新建、改扩建东直门、西直门、动物园、望京、四惠桥等公交枢纽,形成一个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市边缘及居民小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求公交和出租车司机经常保养车辆,确保车容整洁,排放达标。 停车设施。加快停车场建设,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在重点地区建立停车诱导系统;优先在轨道交通换乘站和大型公交枢纽站配建一定数量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位。 交通管理。在市中心区采取限制性的交通措施;建立健全交通法规,加强机动车管理和停车管理,改善交通执法环境、提高市民守法意识;重点建设智能化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现代化交通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和系统化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初步实现市区交通管理现代化。 (来源:中国汽车新网) 汽车报废标准 凡在我国境内注册的民用汽车,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报废: 一、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矿山作业专用车累计行驶30万公里,重、中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累计行驶40万公里。特大、大、中、轻、微型客车(含越野型)、轿车累计行驶50万公里,其他车辆累计行驶45万公里; 二、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带拖挂的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及各类出租汽车使用8年,其他车辆使用10年; 三、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大全

附件1:该项目适用的建筑法律、规范及规定 1、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审批文件; 2、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 3、委托合同文件及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合同文件; 4、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本工程主要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建筑工程冬期技术规程》(JGJ104—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04—9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NCAP发展趋势XXXX

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 NCAP发展趋势
刘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2013.6.2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目录
? 一、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二、国外NCAP评价技术最新变化与趋势 ? 三、C-NCAP的研究发展动态

一、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世界三大汽车法规体系:
三大汽车法规体系
美国 FMVSS
欧洲 ECE,EEC
其它国家基本都是参照欧美体系制定
日本 保安基准

一、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背景:依据1966年9月9日制定的国家交通及汽车安全法 由NHTSA组织制定。
目的: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及减轻事故过程中乘员的伤害程 度。 FMVSS100系列(主动安全)29项 FMVSS 200系列(被动安全)27项
主要内容 FMVSS 300系列(防止火灾)5项 FMVSS 400系列(特殊设备)3项 FMVSS 500系列(低速车辆)1项

一、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FMVSS法规的特点
? 法规内容齐全(主动、被动、防火等) ? 法规修订较快,实施灵活 ? 法规与SAE、ASTM、ANSI标准联系密切

一、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欧洲汽车安全法规(ECE/EEC)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汽车法规(ECE) 欧洲经济共同体制定的指令(EEC)
ECE汽车法规(在缔约国中自愿采用) 1958年在日内瓦签订的《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 和零部件并互相承认批准的协定书》,ECE共有21个国家 参与,美、日、加、澳观察员身份参与活动

汽车行业政策法规

第一章汽车行业政策法规 本章导读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强国,汽车行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同时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并不断在汽车行业中发展起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及汽车服务业的兴起,国家乃至国际上为规范汽车行业的秩序,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汽车行业以及服务业的平稳发展和正常运行,使中国汽车业成为国际上唯一独放的绚丽之花。 第一节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在快速的上升,这主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在发展之中。 “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定义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

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包括车辆保险、上牌、年检、养护、维修、配件更换、装具添置、清洗加油、泊车管理、行使指挥、违章处罚、信息提供等等的一切服务。 1.1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状况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中国汽车也将从封闭走向开放,国外一些先进的汽车理念,也将会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中国汽车行业中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私人汽车消费比重逐年提高,有关专家估计,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私人购车的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速的区域市场的决定性力量。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 6650-8431万辆之间。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之间。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汽车后市场所产生的利润,与相对的前市场比较,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说,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因为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

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办发[2004]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八部委2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27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七部委11号令64)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12号令)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原国家计委29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原国家计委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原国家计委第5号令)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商务部13号令)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资格审定办法(商务部6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82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建设部第154号令)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商务部令第155号)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8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9号令)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0号令)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方法(建设部第115号令)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14号令)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内 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 ECE/EEC 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 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本文将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 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 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范。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 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 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 1988 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 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 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内 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 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本文将截止到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 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 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1.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已制定发布的 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包括按照国际惯例所划分的汽车一般性安全项目)共计52项(包 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 2 项),表 1 列出了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 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表 1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参照对应关系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复习题 1、建设工程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包括哪些? 答:建设工程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2、法律代理是基于什么成立的? 答:法律代理是基于授权委托成立的。 3、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多少? 答:定金不得超过合同总额的20%。 4、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答:自然条件成就时生效 5、在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答: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最长期限为几个月? 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7、占有权是指什么? 答:占有权是指事实上的控制权。 8、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当在几个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答: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9、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是什么关系 答:先执行抵押权,后执行担保权 10、根据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必须认真贯彻的三同步方针包括哪些? 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作了专门规定,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为几年? 答:最长的保护期限是20年,超过20年法律将不再保护。 12、生产经营单位为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依法承担责任,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协议是否有效? 答:第八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3、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是否能拨付工程款,能否竣工? 答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14、招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金额多少的罚款?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法规清单

法律法规清单(全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许可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第二节从业资格 第三章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发包 第三节承包

第四章建筑工程监理 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第六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第三条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 第四条国家扶持建筑业的发展,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 第五条从事建筑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建筑活动。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建筑许可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三)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五)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第41卷 第4期 2014年4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 ol.41 No.4Apr. 2014 收稿日期:2014-03-09 科学观察 我国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朱培浩,董长青,徐耀宗,贾彦敏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回收利用部 天津 300300) 摘 要:介绍了汽车VOC 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分析了国内外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的状况,给出了我国汽车VOC 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VOC 检测 标准法规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4)04-0031-03 Tes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of Automobile VOC in China :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U Peihao ,DONG Changqing ,XU Yaozong ,JIA Yanmin (Department of Recycling and Reus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300300,China ) Abstract :Major sources and hazards of automotive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were introduced and present status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both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were analyz ed. Problems facing China's automobile VOC dete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iming to m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utomobile VOC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VOC testing ;standard and regul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0 引 言 汽车的使用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一 方面是尾气排放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车体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1] 对于汽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污染,欧洲、美国、日本、俄 罗斯等国家已按相关标准实施了强制管理制度,而我 国还没有可强制实施的标准及管理措施。2012年 3月1日,GB/T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 满1年,[2] 恰逢全国两会期间,国内部分地区雾霾等 严重污染现象频发,包括汽车VOC 在内的一系列与 汽车相关的大气污染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汽车VOC 问题形成一股问责声浪,不仅指向有问题的汽车厂商,同时也指向法律约束的无力。本文 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 现状,指出了我国在汽车VOC 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方 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应措施,旨在为我国建 立科学合理的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奠定 基础。 1 汽车VOC 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1.1 汽车VOC 污染的主要来源 汽车VOC 污染主要由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组成。[3] 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主要包括汽车使用的织物、塑料和橡胶部件、 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密封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添加剂、助剂等挥发性成分。汽车内部VOC 污染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汽车内部难闻异味主要来源于车内材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 1.2 汽车VOC 污染的危害 汽车VOC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以及汽车排放污染物进入车内的有害气体污染物等。[4] VOC 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常见表现为: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气喘、皮肤等急性疾病;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反应。总挥发性有机物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严重时可损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概述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概述 1102201227 宋洋工设1102 摘要:近百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不断地飞速发展。汽车从其在中国出现就不断以原子弹裂变般疯狂的速度增长着,不仅自己不断发展,而且改变着世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内容:第一阶段:1958——1978年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

最新建筑类法律法规汇总

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5、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2010年5月24日)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14日修改) 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2008年1月8日)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10、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2012年7月17日) 11、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0号2012年7月17日) 1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4 15、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 1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 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19、用电安全导则 GB/T13869-2008 2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2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24、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2008 25、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0 27、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10 28、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29、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30、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 3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3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2013 3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3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3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3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3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4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4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4

国内外汽车碰撞标准面面观

国内外汽车碰撞标准面面观 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也因其引起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汽车的安全性是汽车厂商、消费者、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汽车安全性可以划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并自动减速,或当突发的因素出现时,能够在驾驶员的操纵下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性能;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后,能够对车内乘员或行人进行保护,以免发生人员伤害或使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以预防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性只能够避免5%的交通事故发生。因此,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日趋重要。而汽车碰撞标准则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它不但对汽车制造商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而且也能够促进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提高。 一、国外汽车碰撞标准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国际上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盟的ECE两大体系,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大多是参照上述两个法规体系制定的。正面碰撞试验法规为美国的FMVSS208和欧洲的ECE R94,侧面碰撞试验法规为美国的FMVSS 214和欧洲的ECE R95。 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始讨论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要求,1984年正式颁布FMVSS 208,规定1987年以后生产的车型在前排必须安装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成了FMVSS 208指定的被动约束系统。1998年的修订案要求在20022005年之间必须安装一种智能化的安全气囊,以保护离位乘员和儿童的安全。1973年,美国有关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的法规FMVSS 214颁布实施,当时仅规定了车门静强度试验,对门的力变形特性给予了规定。随后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DOT/NHTSA)对该法规实施后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就单个车的乘员事故死亡率有所减少,但车对车的乘员事故死亡率没有减少。鉴于该现象,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采用以实车碰撞方式来评价乘员在侧碰撞事故中的伤害程度的试验方法。1990年美国在FMVSS 214车门静强度试验法规中追加了实车碰撞试验方法,并于1993年起分阶段实施,后经多次修改和补充,形成现在的内容。 欧盟于1995年同时颁布正面碰撞试验法规ECE R94和侧面碰撞法规ECE R95,在此之前对正面碰撞已有其他法规。1998年对正面碰撞法规ECE R94进行修订,将碰撞形态由 50km/h带ASD的300斜角碰撞改为56km/h的ODB垂直碰撞,进一步提高碰撞安全性要求。自1996年开始,前排安全气囊已成为轿车标准配置。欧洲提高车辆安全性委员会(EEVC) 1974年提出了侧碰撞试验方法研究,1989年起草了侧碰撞试验草案。随后ECE/W29继续开展该项工作,并于1994年5月正式提出侧碰撞法规ECE R95,并从199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日本也已颁布实施正面碰撞的安全基准TRAIS11-4-30,并于1997年进行了强化修正,由开始适用的长头轿车扩大到平头型及多用途轿车和小型、微型货车上;扩大了法规约束车型的范围,强化了安全性能要求。日本在侧碰撞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相关法规于1998年正式纳入日本保安基准,其内容等同欧洲ECE R95。 二、我国汽车碰撞标准制定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