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时间:2004-10-1 5:16:15 来源:黑客基地编辑:HackBase

作者:苍郁茗莨

Linux下硬盘分区基础

什么是硬盘分区,分区用来做什么?

分区就是硬盘的“段落”。Windows分区有自己的盘符(C:,D:等等),这些分区看起来都好像是一个独立的硬盘。

最简单的情况下就是将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唯一的分区。如果您购买了一台已经预装了window的机器,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如果您希望在机器上安装更多的操作系统,将需要更多的分区。您更不能在这个单独的分区里面再安装linux。如果您要同时安装Windows ME和 Windows2000,那么您将需要两个分区。原因是不用的操作系统原则上采用不同的文件系统。如果几个操作系统都支持相同的文件系统,通常为了避免在一个分区下有相同的系统目录,也将他们安装在不同的磁盘分区。

在Linux下是不同的情况,它本身又有更多的分区--比如,根分区“/”和交换分区“swap”。

提示:说的更清楚一点:您在安装Linux时考虑的并不是windows分区下还有多少空间,因为windows分区下的空间Linux不能使用。您需要在Windows分区外建立新的分区。

分区类型

硬盘分区一共有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在一块硬盘上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您可以另外建立一个扩展分区来代替四个主分区的其中一个,然后在扩展分区下您可以建立更多的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只不过是逻辑分区的“容器”。实际上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进行数据存储。

提示:Windows9x/ME下自带的分区程序fdisk只能定义一个主分区。也就是说,在Windows9x/ME下您只能定义最多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和扩展分区下更多的逻辑分区。如果你想要使用更多的主分区,必须在Linux下进行分区。

分区和格式化

每个操作系统下都有自己的用来改变硬盘分区的工Windows9x/M下是非常有名的FDISK,在Windows NT/2000/XP中带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图形界面的工具,他的位置在不同的Windows版本下也稍微有所不同(比如在2000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Linux下进行分区既可以使用FDISK,或者一个相同功能的图形界面程序。

每个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都回被存储一个识别文件系统的附加信息。操作系统(Windows或者Linux等等)能通过这些信息非常容易的识别和确认,应该使用哪个分区。不能识别的操作系统分区将会被忽略。

通过分区当然不能产生任何文件系统。在分区之后只是对硬盘上的磁盘空间进行了保留,还不能直接使用。在此之后分区必须要进行格式化。在Windows下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器下的文件菜单或者FOMATE程序来执行,在Linux下大多数情况下由mke2fs来完成。

提示:Linux支持不同的文件系统。应用最广泛的是ext2。ext2就是有我们上面提到的mke2fs程序来建立的。Linux当然也支持reiserfs文件系统

注意:进行任何磁盘分区或大小的改动工作,都会丢失以前的数据。一次在分区直前一定要对数据进行备份。

Dos/Windows下的分区名称

在Windows下操作系统使用的分区将用盘符来表示。A:和B:为软驱保留,其他应盘上的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将从C:开始依次排列。(扩展分区没有任何盘符,而且是看不到的。在我indowsx下同样也看不到Linux分区)

如果一台机器有很多的硬盘,光驱,软驱等,磁盘分区的命名将产生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块硬盘上的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将首先得到命名盘符;然后是第二块,第三块等等。比如您有三块硬盘,每一快硬盘上同时又有一个主分区和两个逻辑分区,那么第一块硬盘的命名将是C:,F:,G:,第二块为D:,H:,I:,第三块为E:,J:,K:。

在WindowsNT/2000/XP下可以改变这些系统自动命名的名称。比如你可以将一个光驱命名为X,这样在添加新的分区的时候他的名称就不会改变了。

陌生文件系统的分区将不会被命名,在大多数程序里面(比如资源管理器)是看不到的。、这些分区将只能在磁盘分区工具(Windows9x/ME下的FDISK,Win2000下的计算机管理-命令解释器)下面显示。Linux下的分区名称

Linux下的分区命名比Windows下面将更加清晰详细,但是由此而来的名称不容易记住。不同于Windows 下的盘符,Linux通常采用设备-名称(device-name)。一般的硬盘(比如IDE硬盘)将采用/dev/hdxy来命名。X表示硬盘(a是第一块硬盘,b是第二块硬盘,依次类推),y是分区的号码(从0开始,1,2,3等等)。SCSI硬盘将用/dev/sdxy来命名。光驱(不管是IDE类型或者SCSI)将和硬盘一样来命名。

提示:IDE(集成电路设备)和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两个目前最流行的连接计算机硬盘,光驱或者软驱的系统。SCSI比IDE速度要快,但是同样价钱也要贵一些。SCSI通常可以用于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Linux支持这两种系统(当然可以同时在一台机器上拥有IDE和SCSI设备)

IDE硬盘和光驱设备将由内部连接来区分区定。/dev/hda表示第一个IDE信道的第一个设备(master),/dev/hdb表示第一个IDE信道的第二个设备(slave)。按照这个原则,/dev/hdc和/dev/hdd为第二个IDE 信道的master和slave设备。被命名为/dev/had和/dev/hdc的两个设备在理论上是同样可以的,在这里不使用/dev/hdb。(这种情况下,设备被作为master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个IDE信道上)

SCSI硬盘或者光驱设备依赖于设备的ID号码,不考虑遗漏的ID号码。比如三个SCSI设备的ID号码分别是0,2,5,设备名称分别是/dev/sda,/dev/sdb,/dev/sdc。如果现在再添加一个ID号码为3的设备,那么这个设备将被以/dev/sdc来命名,ID号码为5的设备将被称为/dev/sdd。

分区的号码不依赖于IDE或者SCSI设备的命名,号码1到4位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保留,从5开始才用来为逻辑分区命名。由于这个原因,经常会有号码漏洞。(比如1,2,5,6,在这里3和4就是号码漏洞)比如:第一块硬盘的主分区为hda1,扩展分区为hda2,扩展分区下的一个逻辑分区为hda5。

下面还有一些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

/dev/hda 表示整个IDE硬盘

/dev/hda1 表示第一块IDE硬盘的第一个主分区/dev/hda2 表示第一块IDE硬盘的扩展分区

/dev/hda5 表示第一块IDE硬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区/dev/hda8 表示第一块IDE硬盘的第四个逻辑分区/dev/hdb 表示第二个IDE硬盘

/dev/hdb1 表示第二块IDE硬盘的第一个主分区/dev/sda 表示第一个SCSI硬盘

/dev/sda1 表示第一个SCSI硬盘的第一个主分区/dev/sdd3 表示第四个SCSI硬盘的第三个主分区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Linux下硬盘分区详解 2009-06-29 01:28:08 标签:linux硬盘分区fdisk建立文件系统挂载文件系统[推送到技 术圈] 将硬盘某个分区挂载到系统中以便存取文件,先fdisk进行分区,然后mkfs建立文件系统,接着便可以mount 它。 一.Linux 的分区规定 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 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 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 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

linux各分区作用

Linux根目录”/“下各个 系统文件夹的含义和用途 安装linux分区大小分配: 1:/boot ——100M 2:/usr ——大于800M 3:/home ——50M*用户数量+FTP服务预留空间 4:/var ——大于1GB 5:/swap交换空间:一般为1.5~2倍物理内存。 /boot 该目录默认下存放的是Linux的启动文件和内核。 /initrd 它的英文含义是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就是由boot loader初始化的内存盘。在linux内核启动前,boot loader 会将存储介质(一般是硬盘)中的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 时会在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先访问该内存中的initrd文件系统。/bin 该目录中存放Linux的常用命令。 /sbin 该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var 该目录存放那些经常被修改的文件,包括各种日志、数据文件。/etc 该目录存放系统管理时要用到的各种配置文件和子目录,例如网络配置文件、文件系统、X系统配置文件、设备配置信息、设置用户信息等。 /dev 该目录包含了Linux系统中使用的所有外部设备,它实际上是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访问这些外部设备与访问一个文件或一个目录没有区别。 /mnt 临时将别的文件系统挂在该目录下。 /root这个就是超级用户的主目录。 /home 如果建立一个名为“xx”的用户,那么在/home目录下就有一个对应的“/home/xx”路径,用来存放该用户的主目录。 /usr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存放在该目录下。 /lib 该目录用来存放系统动态链接共享库,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用到该目录下的共享库。 /opt 第三方软件在安装时默认会找这个目录,所以你没有安装此类软件时它是空的,但如果你一旦把它删除了,以后在安装此类软件时就有可能碰到麻烦。 /tmp 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该目录会被系统自动清理干净。

Linux中fdisk分区使用方法

一、fdisk 的介绍 fdisk - 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 ,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本人译的不太好,也没有看中文文档;其实就是分区工具 fdsik 能划分磁盘成为若干个区,同时也能为每个分区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比如linux 、fat32、 linux 、linux swap 、fat16 以及其实类Unix类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等;当然我们用fdisk 对磁盘操作分区时,并不是一个终点,我们还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所需要的文件系统;这样一个分区才能使用;这和DOS中的fdisk 是类似的 二、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 在操作分区之前,我们要明白硬盘分区一点理论,比如硬盘容量和分区大小的计算;对一个硬盘如何规划分区等,请参考如下文档,谢谢 三、fdisk -l 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通过《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我们知道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四个;也不能把扩展分区包围在主分区之间;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划分硬盘分区就比较容易的多;也能为以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1、通过fdisk -l 查看机器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9729 55617030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ev/hda10 7752 9729 15888253+ 83 Linux Disk /dev/sda: 1035 MB, 1035730944 bytes 256 heads, 63 sectors/track, 1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128 * 512 = 825753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 图文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图文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时间:07-10 21:28:58【大中小】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Centos下磁盘管理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 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RedHatEnterpriseLinux5SERVER安装手册linux分区注意详解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安装手册 ◆准备工作 硬件 硬盘空间:5G以上; 内存容量:256 M以上; 光盘介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安装光盘(五张CD); 设置BIOS为从光盘引导; 启动计算机,将安装盘的第一张放入光驱; 注意: 您计算机硬盘上已经装有一个系统的话,请参考①准备;如您的硬盘没有装任何系统请直接参考②准备。 ① 1.如果您已经装有一个Windows系统,且硬盘没有剩余空间的话,请您按如下步骤先装硬盘腾出5G或更大(如果您希望的话): 鼠标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存储/磁盘管理”,此时您可以在窗口的右下方,就能看到当前整个硬盘的分区情况。您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区进行右击“删除逻辑分区”,不用格式化。注意事前做好相应的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 腾出足够的空间了之后,请您重启计算机。 2.设置BIOS为从光盘引导; 3.请将安装盘的第一张放入光驱; 4.参考具体安装步骤进行后续操作。 ② 1.设置BIOS为从光盘引导; 2.请将安装盘的第一张放入光驱; 3.后续操作请参考后面的具体安装步骤进行。 当安装程序运行至分区时,请您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分配安装Linux的空间。 说明:此文档用VMware Workstation,进行模拟安装,因此请在“第八步正在分区”,选空闲的空间来安装Linux系统,以免对您原来的硬盘数据造成破坏。 具体安装及基础设置步骤: 第一步启动安装程序 从光盘启动安装程序后,就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画面。 图1安装引导界面 安装界面上有3个选项供用户选择: (1)按键,直接进入图形模式(graphical mode)安装模式; (2)“boot:”之后输入:“Linux text”,然后按键,则以文本模式(text mode)安装; (3)用下面以红色字体列出的功能键(function keys)来获得更多信息的方式安装。 这里选择图形化模式来安装,直接按键。 第二步CD媒体检测 从开始安装后,系统一般要花费一段时间来检测计算机的各种硬件配置,当系统识别相应的设备后,出现如图2所示界面。 图2 CD检测 选择“Skip”,按键。 第三步欢迎界面 该界面如图3所示,单击“Next”。 图3 欢迎界面 第四步语言选择 该界面如图4所示,我们在此选择“Chinese(Simplified)(简体中文)”,单击“Next”。 图4 语言选择 第五步键盘配置 该界面如图5所示,默认为“美国英语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选项,单击“下一步(N)”。 图5 键盘配置 第六步安装号码 这一步不同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要求输入安装号码,当然您有该号码那就更好了,选择“安装号码”,在之后的文本框中输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可以选择“跳过输入安装号码”。此处选择后者,单击“确定(O)”。如图6.1所示。 那么跳过输入安装号码后,安装程序会给出如图6.2所示的对话框,说明一些情况。单击“跳过”。 注:输入安装号码和跳过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其他额外的服务,而后者则只安装核心服务。 图6.1 安装号码 图6.2 跳过 第七步磁盘分区设置 到这时,安装程序会出现如图7.1所示的对话框。选“是(Y)”。 图7.1警告

Linux下如何调整磁盘分区

环境 服务器安装有一个60G的硬盘,目前已经划分为/、/home、/chroot和/swap,详细的分区信息如何下所示: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hda: 61.4 GB, 614928384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747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915 7349706 83 Linux /dev/hda2 916 1414 4008217+ 83 Linux /dev/hda3 1415 7476 48693015 5 Extended /dev/hda5 1415 1477 506016 82 Linux swap /dev/hda6 1478 7476 48186936 83 Linux 然后现在希望从/home分区里面分出大约4GB的空间用于安装FreeBSD。 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注意是文件系统,而不是分区的大小),然后对调整完毕的文件系统进行检查,然后再进一步调整分区的大小。 文章以我自己用的系统为例子,实际操作时根据情况调整即可。 用惯了传统调整硬盘工具的人可能会认为文件系统和硬盘的分区之间是统一的,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是完整的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BSD可以在一个硬盘分区里面制作多个文件系统分区)。想像一下带有移动式书架的书橱。你可以通过移动式书架调整书橱里面书籍的位置。把书当成文件系统,你可以在书橱里面放满书籍,也可以通过移动式书架调整书橱的空间。当然也可以通过书架调整书橱里面书籍存放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 hda1------>;|<-- hda2------>;|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

Linux添加新盘及分区格式化-fdisk图解

简单介绍一下在linux系统下连接磁盘阵列的方法,使用的是RedHat linux。 将磁盘阵列与主机连接好后,首先要查看设备 [root@localhost ~]#cat /proc/scsi/scsi 如图1 找到了两个,下面的是自己的硬盘,上面的是Infortrend公司的一台U12U-G4020。找到了设备,下一步我们来查看一下硬盘 [root@localhost ~]#fdisk –l 如图2 下面分好区的是主机上的硬盘,设备/dev/sda是我们要连接的那台U12U-G4020磁盘阵列,下面我们就要对磁盘阵列进行分区及写入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fdisk /dev/sda 如图3

输入m显示help菜单 Command (m for help):m 如图4 写分区表 Command (m for help):p 如图5、6 添加一个新的分区,分区号为1 写入分区表后退出 Command (m for help):w 如图7 下面要加载文件系统,选择ext3文件系统进行加载[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sda 如图8

文件系统已经写好了,下面我们建一个文件夹把盘阵挂载上去,文件夹建在mnt下,名为sda [root@localhost ~]#mkdir /mnt/sda [root@localhost ~]#mount /dev/sda /mnt/sda 如图9 现在已经挂载好了,磁盘阵列可以开始使用了。 挂载iscsi设备的方法有些不同,也做一下简单介绍。 如果没有安装iscsi-initiator首先要下载适合系统内核的iscsi-initiator-utils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iscsi-initiator-utils 下载好后可寻找iscsi设备,下面显示的为找到的设备 [root@localhost ~]#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172.16.60.147 172.16.60.147:3260,1 https://www.360docs.net/doc/d78580534.html,rtrend:raid.sn7051919.00 在设备ip后所加的为上面查到的设备iqn号 [root@localhost ~]# iscsiadm -m node -p 172.16.60.147 -T iqn.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d78580534.html,rtrend:raid.sn7051919.00 -l 此时,重启iscsi服务 [root@localhost ~]# /etc/init.d/iscsi restart Stopping iSCSI initiator service: [ OK ] Starting iSCSI initiator service: [ OK ] 此时查看磁盘即可发现iscsi设备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isk /dev/hda: 60.0 GB, 60011642880 bytes

Lin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Lin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对于Linuux服务器站长们是否了解呢,在这里专职优化、域名注册、网站空间、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vps主机、服务器租用的中国信息港来为你详细分析Linuux服务器硬盘分区的方法!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 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 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 · 交换分区需要多大? · 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 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 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 25G。 /boot 20M Swap 128M

中文版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初级教程

《中文版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初级教程》郭守华宋雪娇编著 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安装方式。本章将讨论从硬盘安装对红旗Linux、共创Linux等各种版本的Linux都适用的通用方法。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首先要准备安装包,Linux操作系统的安 装包通常是一个或多个ISO镜像文件(一般通过网络下载就可以得到);其次,要通过某种手段启动镜像 文件中的系统安装程序;接下来,按照安装程序的提示信息进行安装就可以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指 定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位置,这主要涉及硬盘分区的一些知识。 综合来看,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关键要学会两点:第一、如何Linux操作系统准备硬盘 空间?第二、如何启动ISO镜像文件中的安装程序。 硬盘分区 通常,在使用硬盘时,都要进行分区。如果把未分区的硬盘比做一张大白纸,那么分区后的硬 盘就相当于这张大白纸被画上了几个大方框。一块硬盘被分成多个分区之后,各分区之间是相对独立 的,每个分区都可以有自己的文件格式,例如FAT16、FAT32、NTFS等等。 Linux操作系统需要的硬盘分区 要安装一个操作系统,一般来讲都要为它准备专门的分区。专门,意味着不能与其他操作系统 合用一个分区,也意味着不要与用户自己的数据文件合用一个分区,前者是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 需要不同格式的磁盘分区,后者则更多地出于用户数据安全和系统维护方便的考虑。从最低配置角度 讲,Linux 操作系统需要一个EXT2或EXT3格式的硬盘分区作为根分区,大小在2~5G就可以。另外还 需要一个SWAP 格式的交换分区,大小与内存有关:如果内存在256M以下,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内存 的两倍;如果内存在256M以上,交换分区的大小等于内存大小即可。 Windows硬盘分区管理工具 管理硬盘分区的工具有很多,在网上也可以找到详细的使用指导。为了方便读者,本书整理收 录了Windows 环境下运行的PQMagic4.0 的使用方法,其它版本的PQMagic的使用方法也基本相同。

Linux(Ubuntu)硬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 硬盘”分区“图文教程(用于光盘,U盘安装Ubuntu) 关于Linux系统下的“分区”问题,对于新手来说一直是很头疼的。我来简单写一下,它的“分区”方法,规则。 郑重声明: 1.我为了让没有接触过Linux系统的人,理解更加简单。所以在言语表述上不是很规范,专业。我只需要新手们能够明白基础知识,以后想提高,延伸。大家可以去Linux专门的论坛,看帖子学习。这个帖子,只给新手们起到“入门”的作用 2.本教程虽然标题是Ubuntu分区,但其实大部分linux发行版系统,“分区”的方法,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我后面会给出另外几个发行版本的图,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3. 对于Ubuntu来说,其安装方法现在有:wubi 硬盘安装,普通光盘安装,U盘安装,三种。其中wubi安装不需要涉及到“分区”,另外2种安装方式,必须先学会“分区”方法再谈安装! 大家都看到了,我一直是给“分区”,加了引号,因为在任何的“类Linux”系统里(比如红旗,红帽子,Ubuntu),他们并没有硬盘分区这个概念,这个和Windows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挂载点 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 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 1. Boot 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 2. / 或者/ROOT 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 3. home “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4. SWAP 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为了菜鸟们理解方便,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小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Linux核心的系统,上述的2,4.有它们2个“挂载点”,就够了。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Linux基础及应用习题解析

1、Linux是所谓的“Free Software”,这个“Free”的含义是什么?() A、Linux不需要付费 B、Linux发行商不能向用户收费 C、Linux可自由修改和发布 D、只有Linux的作者才能向用户收费 2、Linux系统各组成部分中哪一项是基础?() A、内核 B、X Window C、Shell D、GONME 3、Linux内核管理系统不包括的子系统是哪个?()还包括设备管理系统 A、进程管理系统 B、内存管理系统 C、文件管理系统 D、硬件管理系统 4、下面关于Shel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操作系统的外壳 B、用户与Linux内核之间的接口 C、一种和C类似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D、一个命令语言解释器 5、以下哪种Shell类型在Linux环境下不能使用?() A、B Shell B、K Shell C、R Shell D、Bash 6、安装Linux至少需要几个分区?() A、2 B、3l C、4 D、5 7、RHEL Server 5系统启动时默认由以下哪个系统引导程序实施系统加载?() A、GRUB B、LILOl C、KDE D、GNOME 8、/dev/hda5 在Linux中表示什么?() A、IDE0接口上从盘 B、IDE0接口上主盘的逻辑分区 C、IDE0接口上主盘的第五个分区 D、IDE0接口上从盘的扩展分区 9、系统引导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步:(1)MBR中的引导装载程序启动;(2)用户登录;(3)Linux内核运行;(4)BIOS自检。以下哪个顺序是正确的?()A、(4) (2) (3) (1) B、(4) (1) (3) (2) C、(2) (4) (3) (1) D、(1) (4) (3) (2) 10、KDE中要调整桌面墙纸及字体需要打开哪个组件?() A、文件管理器 B、我的电脑 C、控制中心 D、屏幕保护程序 11、Linux有几个虚拟终端?() A 、5 B、6 C、7 D、8 12、输入命令的时候,选项和参数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隔开?() A、% B、! C、空格 D、~ 13、pwd命令的功能是什么?() A、设置用户的口令 B、显示用户的口令 C、显示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 D、查看当前目录的文件 14、输入“cd”命令并按【Enter】键后,将有什么结果?() A、从当前目录切换到根目录 B、屏幕显示当前目录 C、从当前目录切换到用户主目录 D、从当前目录切换为上一级目录

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步骤(精)

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步骤来源: ChinaUnix博客日期:2007.04.22 18:30(共有0条评论我要评论从硬盘安装Linux操作系统,首先要准备安装包,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包通常是一个或多个ISO镜像文件(一般通过网络下载就可以得到;其次,要通过某种手段启动镜像文件中的系统安装程序;接下来,按照安装程序的提示信息进行安装就可以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指定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位置,这主要涉及硬盘分区的一些知识。综合来看,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关键要学会两点:第一、如何为Linux操作系统准备硬盘空间?第二、如何启动ISO镜像文件中的安装程序。硬盘分区通常,在使用硬盘时,都要进行分区。如果把未分区的硬盘比做一张大白纸,那么分区后的硬盘就相当于这张大白纸被画上了几个大方框。一块硬盘被分成多个分区之后,各分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分区都可以有自己的文件格式,例如 FAT16、FAT32、NTFS等等。Linux 操作系统需要的硬盘分区要安装一个操作系统,一般来讲都要为它准备专门的分区。专门,意味着不能与其他操作系统合用一个分区,也意味着不要与用户自己的数据文件合用一个分区,前者是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不同格式的磁盘分区,后者则更多地出于用户数据安全和系统维护方便的考虑。从最低配置角度讲,Linux 操作系统需要一个EXT2或EXT3格式的硬盘分区作为根分区,大小在2~5G就可以。另外还需要一个SWAP 格式的交换分区,大小与内存有关:如果内存在256M以下,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内存的两倍;如果内存在256M以上,交换分区的大小等于内存大小即可。Linux 硬盘分区管理工具在安装Linux 操作系统时,如果选择了手工的分区方式,将启动硬盘分区工具Disk Druid。这个程序是安装程序自带的。下面讨论一下该软件的使用。Linux下硬盘分区的标识在Linux 下用hda、hdb 等来标识不同的硬盘;用hda1、hda2、hda5、hda6 来标识不同的分区。其中,字母a 代表第一块硬盘,b代表第二块硬盘,依次类推。而数字1 代表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2 代表第二个分区,依次类推。1到4 对应的是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或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从5开始,对应的都是硬盘的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一块硬盘即使只有一个主分区,逻辑分区也是从5开始编号的,这点应特别注意。系统上有一块硬盘,名字为/dev/hda,它上面有一个NTFS 格式的主分区hda1 以及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

Centos下磁盘管理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 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 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此处可输入p查看分区是否成功,输入p回车,如下图:显示分区成功 接下来我们就划分扩展分区,按n回车 这里输入e,表示创建扩展分区,输入e回车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及LINUX分区介绍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为了安装L i n u x ,你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你的计算机上安装的其他操作系统(如Wi n d o w s ,O S / 2 或着其他版本的L i n u x )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这项工作就是我们马上要进行的硬盘分区。 1. Linux 硬盘分区的基础知识 一个硬盘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区。访问每个分区就像访问不同的硬盘。每个分区甚至可 以有一个类型用来表明这个分区中信息是如何存储的。例如,D O S 、O S / 2 和L i n u x 使用不同的硬盘分区类型。你可以这样处理你的L i n u x 分区: 1) 可以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类型?quot;Linux Native "的硬盘分区,通常称为"L i n u x原始分区"。同时还需要一个类型为"Linux Swap "的分区,也叫做"L i n u x 交换分?。 2) Linux 对分区的最小要求是:一个"Linux Native "加一个"Linux Swap "分区。要特别注意的是,L i n u x 一定不可以安装在D O S / Wi n d o w s 的分区内! 3) 即使你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或者一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你仍需要为L i n u x 创建分区。相对而言,这种情况非常简单,因为不必为硬盘的其他分区操心。 对于网站建设者而言,我们推荐采用这种方法,你甚至可以不要D O S / Wi n d o w s ,因为在你的网站对外发布(供外界访问)的时候,你只能使用L i n u x 系统,而且,一般网站总是处于"发布"的状态,你将几乎没有机会运行你的D O S / Wi n d o w s 。 4) 对于一般用户,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将L i n u x 安装在已经含有其他操作系统的硬盘上。这种情况就有一点复杂,因为一个错误就可以毁了你现有的分区,更不用说它含有的数据! L i n u x 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标识硬盘分区,如果你习惯于使用类似"C 盘/ D 盘"来标识硬盘分区的话,可能会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设计比其他操作系统更灵活,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归纳如下: 1) 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你将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盘),或s d(指S C S I 硬盘)。 2) 第三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的设备号。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个I D E 硬盘)或/ d e v / s d b(第二个S C S I 硬盘)。 3)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 到4 表示。逻辑分区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LINUX安装系统如何分区 来源:加入时间:$AddTime$ 为了安装L i n u x ,你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你的计算机上安装的其他操作系统(如Wi n d o w s ,O S / 2 或着其他版本的L i n u x )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这项工作就是我们马上要进行的硬盘分区。 1. Linux 硬盘分区的基础知识 一个硬盘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区。访问每个分区就像访问不同的硬盘。每个分区甚至可 以有一个类型用来表明这个分区中信息是如何存储的。例如,D O S 、O S / 2 和L i n u x 使用不同的硬盘分区类型。你可以这样处理你的L i n u x 分区: 1) 可以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类型?quot;Linux Native "的硬盘分区,通常称为"L i n u x原始分区"。同时还需要一个类型为"Linux Swap "的分区,也叫做"L i n u x 交换分?。 2) Linux 对分区的最小要求是:一个"Linux Native "加一个"Linux Swap "分区。要特 别注意的是,L i n u x 一定不可以安装在D O S / Wi n d o w s 的分区内! 3) 即使你将L i n u x 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或者一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你仍需要为L i n u x 创建分区。相对而言,这种情况非常简单,因为不必为硬盘的其他分区操心。 对于网站建设者而言,我们推荐采用这种方法,你甚至可以不要D O S / Wi n d o w s ,因为在你的网站对外发布(供外界访问)的时候,你只能使用L i n u x 系统,而且,一般网站总是处于"发布"的状态,你将几乎没有机会运行你的D O S / Wi n d o w s 。 4) 对于一般用户,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将L i n u x 安装在已经含有其他操作系统的硬盘上。这种情况就有一点复杂,因为一个错误就可以毁了你现有的分区,更不用说它含有的数据! L i n u x 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标识硬盘分区,如果你习惯于使用类似"C 盘/ D 盘"来标识硬盘分区的话,可能会搞混。L i n u x 的命名设计比其他操作系统更灵活,能表达更多的信息。 归纳如下: 1) 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你将通常看到h d (指I D E 硬盘),或s d(指S C S I 硬盘)。 2) 第三个字母表明分区所在的设备号。例如:/ d e v / h a d (第一个I D E 硬盘)或/ d e v / s d b (第二个S C S I 硬盘)。 3) 最后的数字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 到4 表示。逻辑分区 从5 开始。例如,/ d e v / h d a 3 第一个I D E 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 d e v / s d b 6 是第二个S C S I 硬盘上的第二个逻辑分区。 在重新对你的硬盘分区时,可能遇到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对它们的处理方法分别应该是这样的:

Linux下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Linux下硬盘分区的最佳方案 在对硬盘进行分区前,应该先弄清楚计算机担负的工作及硬盘的容量有多大,还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当前安装LILO的版本,因为LILO2.21及早期版本对硬盘大小有限制,如果安装LILO到1023磁道以外即8G的空间以外,LILO就无法启动。但一些BIOS较老的机器,LINUX仍然无法突破1024磁道的限制,因此这些BIOS 无法认出大于1024的硬盘空间。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是否限制用户可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在系统中需要安装哪些软件? ·交换分区需要多大? ·系统是否有多个硬盘? 下面,我们按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分区的划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系统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下面的分区大小也可以灵活的变动。 基本工作站的分区方案 假设系统的硬盘大小是10G。 /boot 20M Swap 128M /root 9.85G 建立一个20M的/boot分区是为了避免将系统内核文件放到1024磁道以外,如果将/b

oot做为root分区的一个子目录,内核文件就会安装在root分区的任何地方,因为硬盘的大小超过了8G,所以在启动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内存的两倍,在这里我们假设系统的内存为64M。最后我们将硬盘的剩余空间全部分给了root分区。 Red Hat Linux 6.2 及其早期版本上的基本服务器硬盘分区方案 这里的服务器我们假设只提供几种通用的服务,如WWW服务及FTP服务等几种服务,通过telnet登录的用户数很少。假设其硬盘大小为25G。 /boot 20M Swap 128M / 10G /home 13G /var 2G 在硬盘的最前面创建20M大小的/boot分区,原因同上。交换分区的大小也是128M,因为内存的大小为64M。 / ,即root分区设为10G这么大是因为其中有一个/usr目录,这个目录可能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特别是在安装了X Server,运行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时候。 /home分区是硬盘中最大的分区,这似乎与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数不多有些矛盾。实际上在/home目录下确实没有几个用户目录,但在Red Hat6.2及更早的版本中,Apache服务器和wu-ftpd FTP服务器被放在了/home/httpd及/home/ftp目录中。所以这个分区这么大也是有原因的。 最后,/var目录独自占用了一个分区,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都写到了/var/log目录下,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如果系统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整个目录很快会被写满,导致系统工作呆滞。当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后台守护程序syslogd来修改日志配置,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