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课堂实录案例分析

9加几课堂实录案例分析
9加几课堂实录案例分析

9加几课堂实录案例分析

平安堡实验小学鞠尚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xxxx 页的内容。

知识点:掌握凑十法,准确计算9加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20根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数字2到9可以分成1和几。

2.开火车计算10加几。(师: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算出答案?生:10加几就是十几师: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计算9+1+x。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图片喜羊羊)你们喜欢

它吗?

生:喜欢!

师:喜羊羊今天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朋友。(课件出示图片)一片草地来了一群羊。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左面有9只羊,又来了5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谁能来列算式?

生:9+5

师:今天我们就要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三、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要求:(1)拿出手中的小棒,摆一摆9+5的计算过程。

(2)自己完成之后同桌两个人,一人说,另一个人根据同桌说的摆。

说完两个人调换,刚才说的摆,刚才摆的说。

2、展示成果,交流汇报

师:现在请大家坐好,哪组勇敢的同学上前面展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第一组:

生:在左边摆9根,在右边摆5根小棒,9加5等于14。

师:是怎么的出来的呢?

生: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师:我们明白了你们的方法,点数法。还有人跟他们不一样吗?

第二组:从9后面往后数5个数,就是14。

第三组:

生:在左边摆9根,在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拿过来1根给9

师:为什么要拿一根给9呢?

生:9拿过来1根就变成了10,10是我们的好朋友。10加4就等于14。

师:那就是把5分成了?

生:1和4!

3、归纳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不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呢?(课件出示小棒9+5的计算过程)边说边演示,学生附和。9加5,先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谁能完整的说一说9加5的计算过程?

生:9加5,先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

(师在黑板板书算式)

师:很好!谁还能再说说!

生:......

生:......

生:......

师:同桌之间说一说!

大家一起说一遍!(齐读,老师在黑板指)

师:我们拿出一个小棒给9让它凑成了10,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凑十法”。我们就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4、拿出题卡,圈一圈,写一写算式。

四、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向日葵一共有多少朵?师:请你写一写,算一算。

生:9+2=11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先把2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1等于11。

师: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凑十法。

师:非常棒!大家给他掌声!谁再来说一说?

生:......

2、(出示图片)喜羊羊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9+6=15,先把6分成1和5,9+1等于10,10再加5等于15。

师:大家一起说一遍。

3、师:(出示图片)你能跟喜羊羊一起来闯关吗?请你跟同桌完成下面的题目!1)一共有多少汉堡2)9加几的口算题

板书设计:9加几

9 + 5=14 凑十法

1 4

10

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把情境图换为喜羊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由一片草地一群羊来出问题,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知道是14。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体会“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

“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在实际教学中刚开始由于缺乏老师的引导(示范),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圈,所以在圈一圈这个环节并不太好,经过老师讲解示范后,情况好多了。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加几习题精选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9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9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红珊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 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

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 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生3:加油的蚂蚁太少了,应该多几只。 (多好的建议啊!)

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红珊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 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

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9加几练习课案例和分析.doc

《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案例反思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字赋予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可爱。激发学生数学的思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R标的整合,是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练习课;案例;思考和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练习课是一些简单习题的叠加,这样的课只能培养出耍“数学杂技”的学生,也造成练习课学习生活的苍白无味。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让练习课也成为塑造学生整合人格的场所,这已成为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问题之一。是的,练习课并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乂不像单元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让练习课上出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魂。就得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这样的练习课才能引领学生走向自主、走向智慧、走向多元,成了唤醒学生生命灵智和欲求的精神乐园。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O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需求,用故事来包装练习。例如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我结合圣诞节,创设了以圣诞节为主线的故事情节,“一群米奇老鼠要来和我们过圣诞节,你们猜猜有几只呢?”“米奇老鼠还给我们带来了圣诞礼物,看,有多少份?气收礼物是每个人都亲身体验过的幸福的时刻。设计圣诞节收礼物的的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是对前边所学知识的复习,同时与教学环节融为一体。 二、练习课要注意知识的梳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练习课时,我依然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刚才“有几个米奇老鼠和我们过圣诞节”为例:9+3二 (1)①9根小棒要和儿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1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1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1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d79298386.html,]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画的苹果树、饮料盒、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到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校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呢?(跑步、跳绳、跳高、跳远、球、、、),同学们想不想看啊?那好,请你们打开课本第96~97页,这就是校运会的全景图。你从图中你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观察主题图。 (1)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 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 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

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

数学:《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在《9加几》一课教学9+2的教学片断如下: 师:9+2=?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可以利用你身边的工具,也可以不用工具动脑思考。 1、同桌交流方法。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请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同桌。 2、全班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2=?在汇报时,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汇报完后再举手再补充,好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数小棒。先数出9根小棒,从9开始,继续数出2根来得到11根。这是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从9接着数:10,11。

(2)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前摆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让操作的孩子说说是怎么摆的: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2根一堆中拿出1根和9根放在一起。9+1=10,10+1=11。 这时候老师领着孩子们整理操作的思路: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 (3)摆小棒。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9根一堆中拿出8根和2根放在一起。8+2=10,10+1=11。 这时也领着学生整理这种操作的思路:把9分成1和8,8加2得10,10加1得11; (4)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推理。 10加2得12,9比10少1,12减1得11。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我对这四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让学生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再次梳理凑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好选择最有的方法,这样能保证算的又对又快。 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对于计算9+2这同一个问题,孩子们想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些方法有的并不高效,但却是他们思考的结果。由此可见,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教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教者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还有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案例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具体地说龙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高老师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新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3.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高老师在课始通过闯关和出示校园运动会激烈比赛的画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

9加几的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9加几,教材首先借助“牛奶图”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9加几的问题,再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除了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9加几,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快速口算”以外,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哪些结构支撑呢?本节课的育人价值是什么?又如何体现?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依据“新基础教育”“长程两段”的设计理念,这节课的定位是“教结构”。“教”什么结构?我们首先必须对整个单元的内容结构进行剖析: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学习都要经历“写算式、探究方法一一排算式、寻找规律一一用规律、快速口算”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具有相同的“学习过程结构”。9加几的算法,同样也是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位加具有相通的“知识的方法结构”。9加几、8加几、7加几……的算式,都存在着类同的“纵向”与“横向”的规律和相同的发展规律的方法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9加几的学习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必须落实,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提供“知识的方法结构”;二是要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悟发现规律的“方法结构”;三是提炼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结构,使学生不断掌握知识的方法结构,体验发现规律的思考策略,感悟学习的方法结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策划并自主学习同一类知识,并不断“加速”的方法学习8加几、7加几……等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和,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0加几及相应的加减法。学生“记录思考过程”、“与同桌交流”、“有序思考”、“完整的表达”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新的课堂常规的形成为核心过程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前教育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脱口而出”报出得数,但不知得数从何而来,不明白是如何计算的;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关注差异,形成方法和结构是一个挑战。本节课在突破如何计算的过程中有以下困难:1.个例探究借助圈小棒把9加4转化为10加几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圈和用算式记录计算过程。2.观察9加几横向规律·。 为了突破学生的困难点,我们重点修改了点拨语: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9加几的练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上年级9加几的练习P99 教材分析: 9加几的练习是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进行的第一节练习课,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练习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美感。 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课程的练习课学生该怎样练、怎样学?教师该怎样组织和引导?新教材中练习量的精简、教学中教师对练习课的忽视,很有可能使新课程的练习课依然成为机械性的操练课。新课标、新理念将在练习课中荡然无存。“练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活动,可以从“练习”的思考中获得理性的体验,也可以从“练习”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从“练习”的失败中获得挫折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凭着本人一贯来对练习课的理解,觉得练习课,尤其是新课程的练习课,应该象学生学习新课一样,充满生机和玄机,

让孩子们在练习课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功。现以“9加几”的练习课来说说我心中的练习观: 碧绿的草地上有一群小绵羊在吃草(9只),一会儿又跑来了一群(7只)。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生1:我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了。 生2: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说怎样想。 生3:我会列算式9+7 生4:我会说9+7的计算方法。 (生动的情景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现欲,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水到渠成。) 小蚂蚁搬大青虫,再配上旁边蚂蚁的加油声。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为蚂蚁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生1:我知道图中表示的意思------抬大青虫的有9只蚂蚁,喊加油的有1只蚂蚁,可以求一共有几只蚂蚁? 生2:我知道9+1=10 生3:加油的蚂蚁太少了,应该多几只。 (多好的建议啊!) 画面上出现了2只,3只,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画面中传来小蚂蚁的声音:小朋友,你想想,赶来加油的蚂蚁还会有几只呢?请你猜一猜,算一算。孩子们个个信心十足,不一会儿,就写出了好多有关的算式。 (整理9加几算式的方式很多,但能让孩子们在开放的情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强阿芳 上周在教学《9加几》时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无邪、童趣横溢,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答非所问、脱口而出,让老师哭笑不得、束手无策。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组织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我听到的一节《9加几》为例来谈一谈: 案例(片段) 师:你喜欢玩球吗?什么球? 生: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师:(出示乒乓球,一行有5个,一行有4个)有几个?你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来有9个? 生:4+5=9、10-1=9…… 师:(板书9、出示一口袋)猜里面有几个球? 生:3、5、6、4…… 师:(出示口袋中的乒乓球,板书9+4=)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早就会了。

生3:我是想9+1=10,4里面拿走了1还剩下3,合起来就是13。 生4:我是把4分成3和1,9+1=10,10+3=13。 …… 师板书第4位同学想的过程并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把这样的计算方法叫“凑十法”。提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再请几位同学用凑十的方法说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9+5吗? 想一想,怎样摆就是14根了呢? 生:小组交流。 师:板书想的过程。 生:做“试一试”。选一道自己喜欢的说说看? 师:观察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加法题,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9加几、都把一个数分成1和几…… 师:揭示课题。 你还会出9加几的题目吗? 生1:9+6 生2:9+7 …… 反思: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得达到教学效果,我们有时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

《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1)

《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9加几”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 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第88页,通过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入,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第89页例1中,解决9+4等于几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大数点数及“凑十法”等计算方法。画面上还有一个小学生在问:“你是怎样算的?”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会的情景图,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9加几 教材第88、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 1.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初步理解”凑十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正确计算9加几是重点。 2、理解“凑十法”是难点。 课件,小棒等。

(精品)9加几的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猴采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 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体验到9 加几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理念: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就以“动画片西游记”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小猴” 画面,创设了孙悟空请大家游玩花果山的故事情景,并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索。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探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 3、提倡算法多样化,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上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得出“9加几”的多种思考方法。在众多的算法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不把“凑十法” 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慢慢领悟到“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算法。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每人发给一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孙悟空。(伴随有动画片《西游记》视频)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孙悟空?(学生:喜欢。)师:来听听它说些什么?

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新授课) 类别:小学数学编号: 【教材分析】 《9加几》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地提出9加几的问题,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 加几的计算方法,就能将它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例题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算法的活动。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9+4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联系情境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9加几”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教学理念】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案例设计尽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先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算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的提出9加几的问题,再借助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

《9加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9加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 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格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猴的图片):看,老师把谁带来了,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

:::::::::::::::::::::::::::::::::::::聪明的小猴参加了我们的数学课。他给我们出了几道题,谁能把答案告诉大 1、:::9+1=(::): :9+1+2=(::): ::::9+1+7=(::) :9+1+3=(::):: :9+1+5 那你们怎么算的那么快呀 2、把下面三角形上的三个数相加,先加哪两个数方便?为什么? 一、出示例 这是一幅图谁能看图说说意思?谁来列出算式?谁能看图想个办法这道题怎样算就特别快,特别好算?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算式9+4=怎样算就算的特别快呀?(师生共同完成并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道题,是什么?图意?列算式?从图上看怎样算就特简单(学生回答) : 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教师演示)那么从算式上看怎样解答这道题?(教师板书,多找几个学生说说)刚才老师出的两道题,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