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写作笔记整理

强化写作笔记整理
强化写作笔记整理

强化写作笔记整理

第一段描述图画

一、第一句

漫画

A The famous painter Qi Baishi once said, "it is reality that our picture wishes to convey", and the picture here perfectly expresses these words、

B Being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ainters, Van Gogh once said: “To draw is to reflect the real world、” and the picture here perfectly expresses his words、

C Mr、Zhang Daqian, one of the greatest Chinese painters, said in his auto biography: “A picture is a world, any dot or line is all from our life、” and t he picture here perfectly expresses his words、

照片

Regarded as one of the leading photographers, Mr、Rankin once remarked: “A photo is a mirror of our society” and the photo here perfectly expresses his words、famous—great/well-known/outstanding/distinguished/celebrate/leading/top/…with great reputation

painter—artist

reality—true world/real world/surrounding environment/real life picture—drawing/cartoon/painting/portrayal

said—mentioned/stated/remarked/offered his view

perfectly—exactly/correctly

expresses—shows/illustrates/demonstrates/ embodies/reflects/reveals/mirrors these words—this sentence/its connotation/its implication/its sense Chinese—oriental/national

autobiography—article/essay/diary/writings/speech/lecture photo—photograph/photographic image

二、第二句(五大分句: 1, 2, 3, 4, 5)

分句一:

结构

A As+副词1+and+副词2+shown替换词+in the picture above,

B It is+副词1+and+副词2+shown替换词+in the picture above that

C What is+副词1+and+副词2+shown替换词+in the picture is that

副词vividly subtly

分句二:

地点(介词+名词)+姿势(动词(-s) )+主人公(n、)

分句三:

结构: , doing…

(feeling+adj、+and+adj、to do…/about+n、)

分句四:

结构: , done…

分句五:

结构:

, with+n、+doing/done…(动作)

三、第三句

A Undoubtedly, what the author intends to reveal is not merely the picture itself、

B It is beyond doubt that the author does not intend to reveal the picture itself merely、

C It is out of question that the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goes far beyond the picture itself、

undoubtedly—beyond doubt/out of question

intends—aims to/seeks to/tries to/attempts to

reveal—show/present/disclose/bring to light/inform/imply/emphasize/underline

一、第一句

漫画

…and the pair of pictures here perfectly express these words、

照片

… and the pair of photos here perfectly express his words、

二、第二句

1、图一

分句一:

As+副词1+and+副词2+shown替换词+in the first/upper/left picture above, 2、图二

1>两幅图存在对立关系

A When it comes to the second picture, another opposite scene has emerged owing to the presence/absence of 原因、

B Contrary to the former one, evident changes emerge when it comes to the second picture that+结果+with/without+原因、

C Presenting another opposite scene, the second picture shows another entirely different situation that+结果+with/without+原因、

2>两幅图存在相似关系

Likewise, what we can see in the second picture is that …conduct(s) the similar behavior、

三、第三句

Undoubtedly, what the author intends to reveal is not merely the pictures

一、第一句

Bill Gates, the founder of Microsoft, once remarked, "data is the society in miniature", while the graph/table here shows changes/variation about+标题、graph--diagram/chart/graphic chart

table--statistics table/data table/data sheet

shows--reveals/presents/indicates/conveys/illustrates

二、第二句

1、动态图

趋势一

Firstly, the figure of 分项1 has been going upward/downward sharply/slightly, from 起点数据in/on/at 时间to 终点数据in/on/at 时间(, then rising/declining to 终点数据2 in/on/at 时间2)、

趋势二

By contrast, the data of 分项2 show a different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tarting point was 起点数据in/on/at 时间whereas reaching 终点数据in/on/at 时间, climbing/ falling rapidly/gently(, soon afterwards increased/decreased to 终点数据2 +时间2)、

趋势三

升降:

In addition, the trend of 分项3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ormer/latter、

平稳/波动:

In addition, the trend of 分项3 keeps stable/is fluctuating、

数字--number/ figure/ data/ statistics

升--rise(rose-risen)/ grow(grew-grown)/ increase/ climb/ go(went/gone) upward/ show(showed/shown) an upward trend

降--fall(fell-fallen)/ drop(dropped)/ decrease/ go downward/

show a downward trend

快速升--jump/ shoot up/ surge/ soar/ rocket

快速降--plummet/ plunge

平稳--keep stable/ level off/ stabilize/ remain stable/ reach a plateau

波动--fluctuate/ keep unstable/ swing

快--fast/ quickly/ sharply/ rapidly/ dramatically/ markedly/ significantly/ substantially/ in a high speed/ in quickening pace/ to a large extent

慢--slowly/ gradually/ gently/ slightly/ moderately/ steadily/ in a low speed/ in a moderate pace/ in a small extent

2、静态图

Composed of __ totally different parts, the graph/table shows its first part of 分项1 which has the figure of 数据1, compared with that of 分项2, whose number is 数据2, whereas 分项3 accounting for about 数据3 follows these closely, with

the several final section(s) covering 剩余总与、

Composed of--divided into/ separated into/ Cut into/ Consisting of/ Comprised of totally--entirely/ completely/ wholly/ distinctly

different--diverse/ distinct/ independent

parts--shares/ portions/ units/ sections

compared with--being different from/ being dissimilar to/ showing a contrast with whose number--the number of which

account for--make up/ represent/ occupy/ constitute/ cover

follows--goes after

第二段分析现象

一、第一句

结构: 引出句+主旨句

A The intention/purpose of the drawing(s) is to reveal that 主题词is quite vital to us/our society、

B Simple but profound as the drawing is, the inner sense hides behind it that主题词is quite vital to us/our society、

C However diverse the outer form is, the picture serves as a mirror which reflect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in our contemporary society that 主题词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for us、

quite—rather/increasingly/exceedingly/extraordinarily/extremely

vital--indispensable/crucial/key/necessary/essential

simple—plain/superficial/uncomplicated/intuitive

profound—deep-going/penetrating/incisive/intrinsic/inherent繆鮭会涛赠烁墙。sense—meaning/connotation/theme/topic/subject

二、第二句+第三句

结构: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 万能理由1、What is more, 万能理由2、

文章内容分类:

万能理由1:经济发展

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s, 主题词(文化交流/情商)has counted for much for the growth of a nation(文化类)/an individual(情商类)、

B With the boom and burst of economy and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s following, 主题词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 and growth of a nation/an individual、

C With economy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getting more

and more universal, which also brought about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s, 主题词, as a driving force or impetus for the progress and growth of a nation/an individual, is quite important、

rapid development—boom and burst/flourishing/prosperity/thriving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s—heave social pressure/stress/burden/load

following--that followed/going afterwards

far-reaching--lasting/permanent/persistent/sustained/ceaseless/never-ending

万能理由2:社会变化

A Our modern society has encountered huge changes, in which 现象(文化交流/反面问题) emerged and brought good/bad effect、

B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modern society, while/whereas some relevant aspects follow this step, such as+现象, which works somewhat positively/negatively、

C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modern society, after which came some relevant aspects, such as+现象, generating positive/negative consequence、great--huge/ tremendous/ continuous/ ceaseless/ never-ending/ profound

take place--occur/ emerge/ arise/ come into being

whereas--meanwhile/ in the meantime/ after which/ in the wake of which relevant--related/ corresponding

aspects--fields/ domains

万能理由3:传统教育

A The advantage of school education is book knowledge and exam, which ignores overall aspects, such as lack of主题词(情商/正面现象)、

B The strong poin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rigid book knowledge and exam-oriented skills, for reason of which several aspects fall behind, thus lack of 主题词has become severe、

C The strong poin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to value intellect and exam-oriented skills, and here comes the shortcoming that several aspects lag behind, thus giving rise to lack of 主题词、

advantage—strong point/superiority/feature/trait

traditional education—exam-oriented education

rigid—inflexible

value—emphasize/underline/lay emphasis on/attach importance to

三、第四句

A Countless as the reasons are, those mentioned above are the most evident、、

B Were these factor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ssue would not come into being、

C No matter how complex the analyses may appear, what we take into account here can explain whether the issue is important、

第三段个人评价

一、第一句

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som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 Taking the analysis above into account,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som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s、

C Be the issue obvious or uncommon, realized or unknown, simple or deep, necess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proper/appropriate/suitable

measures--steps/actions

二、第二句

万能措施1:政府

A Our government should make up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ut 主题词(文化交流/正面现象) into practice、

B Governments or departments concerned have the duty to enact and carry ou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主题词、

C Governments or departments concerned have the duty to enact and carry out laws and regulations lest 主题词face certain obstacles、

Governments--departments concerned/ authorities concerned

should—have the duty to/ought to

put… into practice—promote/facilitate/boost

obligation--duty/ responsibility

realize--be aware of/ be conscious of/ take notice of/ keep their eyes open on lest—in case

face—confront/encounter

obstacles—barriers

万能措施2:个人

A It is important that social members realize the weight/seriousness of this issue, and act themselves、

B All walks of life must face the issue so consciously that due thoughts as well as actions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C So consciously must all walks of life face the issue that due thoughts as well as actions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三、收尾句

A A hopeful and brilliant future is waving her hand to us when all the measures are taken seriously、

B It is only through the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s that we may face a brilliant

future、

C Despite the long road ahead, where there is our hard work (and our determination), there is (success and)a bright future、

2020年考研英语个人笔记【93分学霸】

93分考研达人英语笔记 一.考研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四步走)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例证题: ①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时。 ②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③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④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⑤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指代题: ①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②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③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④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3.词汇题:“搜索代入”法 ①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②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③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④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b.考研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 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 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 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4.句子理解题: ①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②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 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③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 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④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 把握住推的度。 思路:对句子微观分析?不行就依据上下文?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 5.推理题:“最近原则” ①标志: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②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 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③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 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 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 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 好。 ④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 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 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 6.主旨题:“串线摘帽” 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①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②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 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③小心首段陷阱。 ④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⑴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 ⑵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 ⑤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 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 7.作者态度题: ①标志:attitude 1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完整版)《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上编写作基础 第一章写作原理 第一节 一、什么是写作 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 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 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 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 (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 (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 (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

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 (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 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 (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 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 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 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 三、写作的功能 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

【考研英语辅导班】如何完成考研英语阅读笔记

【考研英语辅导班】如何完成考研英语阅读笔记启道考研分享 得英语者得考研,想超越80分,关注启道英语考研辅导班。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试卷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 英语(一)即原研究生入学统考“英语”,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十三大门类,110个一级学科)和部分专业型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护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必考英语(一)。 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不考英语(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考研英语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很多同学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都会选择报考研英语辅导班!那么多的考研英语辅导班那,究竟哪个考研英语辅导班比较好呢?哪个才是适合自己的呢?启道考研小编来帮忙。 在启道考研英语辅导班,不需要每天不停的刷阅读,刷阅读,刷阅读。。。。。更不需要毫无目标的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第一,扫描题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做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 词汇题:“搜索代入”法 ①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②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③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④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b.考研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2. 指代题: ①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②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③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应用文写作课堂重点笔记

重点学习内容: 求职信、个人简历、通知、纪要、请示、报告、函、计划、总结、启事、活动策划书。 应用文的特点: 实用性:应用文是解决实际问题。 程式性:应用文有它惯用的格式和语言风格。 时效性:应用文一般要求在特定时间里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很强。 应用文的作用: ◆领导和指导作用:传达领导意图、部署各项工作、指导贯彻执行。如:通知、批复、计划等。 ◆沟通和协调作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协调行动,促进各部门的联系。如:函。 ◆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实际的事例给人以警戒、以教育。如:通报、总结。 ◆依据和凭证作用:是各机关最根本、最真实的记录,具有最权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历史资料。如:合同、纪要、条据。 4.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写作:精确、简明、平实、委婉得体 文学写作:鲜活、生动、华美、富于感染力 1.立意明确: 有具体的读者对象和应用目的,并且“直陈其事”。 2.材料真实而典型 真实:文中涉及的人和事必须确有其人,真有其事,甚至连事情的始末细节也必须绝对真实可靠 表达准确平实 用词准确:语意明确、精准、没有歧义 平实得体:所谓平实,指用语平易,风格朴实。 求职信写作结构:1.标题 2.称呼 3.正文 4.落款 5.附注

竞聘 竞聘词是指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所写成的书面材料。 1.称呼与问候语 2.正文 (1)开头——抓住听众、评委的注意力 A.开门见山:自我介绍、表明竞聘意愿 B.委婉曲折:表达给予竞聘机会的感谢、竞选 态度、赞扬竞选的意义 讲清自己的竞聘岗位 ②展示施政目标和设想A.工作目标 B.工作方法和态度 C.思想、品质保证 计划 一、计划的种类 按内容:综合性计划、单项计划; 按性质: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会议计划; 按范围: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科室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 按时间:长远规划(跨年度的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周计划; 按表现形式: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 二、计划的范畴:规划、设想、安排、打算、要点、方案 规划—全局性的、跨年度的、涉及面广 设想—为长远工作任务做出的粗线条计划 安排—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 打算—近期要做的,指标措施较粗略,只做原则要求 要点—对阶段内工作作出简要安排,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方案—对某项工作实施,从目的到方法都作出周密安排 计划的写作要求:1.要贯彻方针政策

考研英语写作笔记

写作笔记 一、八个必备句子 1、正如一名古老的中国谚语所说。 Just as an old Chinese proverb goes. 2、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Aspire to inspire until I expire! 3、尽管图画很简单,寓意却非常深刻。 Simple as the picture is,the symbolic meaning behind it is deep as ocean. 4、情况是如此令人遗憾,是该马上采取措施控制情况发展。 With current state of offairs so sorry,it i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effective to put the situation on hold. 5、在中国,文化交流现象是最明显的。 In now country other than China, it has been said that is the phenomenonof cultural integration more obvious. 6、报纸上有一张图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this picture in the newspaper. 7、教育在当下是最重要的。 Never in any era of our nation have the stakes involving education been higher than now. 二、关于内容有话可说避免跑题 1、成功品质 03、 04、 06、 07、 08、 1 2、 13 2、社会道德 98、 01、 05、 06、 11、 14 3、科技环境 99、 00、 09、 11、 15 4、文化交流 02、 10 三、关于形式三段式 220字最佳 第一段:2-3句(30-60字) 第二句:4-9句(100-120字) 第三段:2-3句(30-60字) 四、关于语言句式正确—复杂多变 用词—多样 五种方法:1、加adj. adv. 2、加同位语 3、加介词短语(作状语) 4、加定语从句 5、将两个句子写成一个句子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第五章文学写作 第一节诗歌 一..概述 1.诗歌是一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流转和谐的节奏韵律、蕴含情思的意象组合,借助于联想想象书法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 诗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 2.诗歌—按内容(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形式(格律诗、自由诗) —按发展(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 —按杂交(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3.诗歌的特点:表现生活的抒情性、流转和谐的音乐性、蕴籍形象的精炼性 二.诗歌的意象、意境 1.意象组合 意象中的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 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 2.意境创造 意境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主客体统一的整体意象所显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有大境界与小境界、所造之境与所写之境、宏伟之境与优美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范畴(1)有我之境:诗人所描绘的具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境界 (2)无我之境:诗人把主观情感含而不露地融化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营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三.诗歌的语言锤炼 1.独特搭配 2.欧化叠句 3.提行转句 4.省略跳跃 5.想象比喻 第二节散文 一.概述 1.散文是出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样式的源头和母体,是一种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表抒真心,述说真意、传递真思,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确有其情的心理认同的文学样式 2.散文—广义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之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文章,包括经书、史书 —次义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报告文学、特写、杂文 —狭义散文-叙写“我”的经历、见闻、感受的文学作品,强调“自我亲感”的文体特征 散文分类—表达方式-记叙性、抒情性、议论性散文 —表现对象-感性、知性、审美、审智、都市、乡土、文化、旅游、闲适、纪实、网络、运动、生态、新生代散文

考研英语作文超全笔记

英语作文(英一&&英二)超全笔记 题型及注意事项 一、题型(40min) (一)大作文:图画、图表作文25min 150-200 (二)小作文 15min 100 1.Letter (1)公务书信(不熟的人) (2)私人书信(熟悉的人) 2.告示 notice 二、评分原则与方法 (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二)?注意: 1.单词、语法第一位:正确、准确、多变 2.结构第二位 三段论 句子之间多用逻辑关系词 多用代词代替已经出现过的名词 3.内容不重要,用来凑字数(积极向上) 三、考研写作常见问题 (一)语域问题:语言的正式性与非正式性 1.缩写词不正式 2.泛指的不定代词 you 不正式,正式文体常用 one 代替 eg:One(You) never know what measures the president will take. 3.正式文体的引导词 that 不可以省略 4.插入语使句子更正式 状语; 同位语 (二)语法常见问题 1.名词单复数:可数名词不可单独使用,要?冠词或者变复数,分不清就? the 2.主谓一致 3. 时态

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描述图画经常用现在进行时 描述图标经常用一般过去时 举例子经常用一般过去时 4.词性误用 5.中文思维 四、注意 图中有文字一定要仔细看 高分亮点 一、高分词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With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ing,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With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improv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提高外语水平 improve their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经常锻炼 regularly take exercises / exercise on a regular basis 养成阅读的习惯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ing 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 bravely face and conquer their di?iculties 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节约能源 save energy 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cultures 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be proud of/celebrate/embrace traditional culture 对父母孝顺 be filial to their parents 随着经济的繁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应用文写作课笔记要点整理版

应用文写作课笔记要点整理版 一、公文概述 (一)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一共有13 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三)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四)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的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五)公文的落款成文时间都要大写,例如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六)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七)“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1. 标题 ①发文机关+ 事由+ 文种 ②事由+ 文种 2. 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3. 正文 ①请示缘由。 ②请示事项。 ③结尾惯用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

4. 落款 ①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②成文时间(大写) ③单位印章 (八)“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通知的写作包含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正文包含:通知缘由,通知事项,通知执行要求或结语。 1. 标题。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 事由+ 文种组成,即标题三要素。发文机关一般使用全称。发布规章性的通知,所发布规章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并使用书名号。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 2. 主送机关。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时,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标题与主送机关之间空一行,顶格书写。 3. 正文(在主送机关下由左至右空两格书写) ①缘由与目的 ②通知事项(事项较多时,分条列款;事项单一,段篇合一) ③执行事项或要求(①本通知自x 年x 月xx 日起执行。②请遵照执行) 4. 落款: ①发文机关(全称) ②成文时间(大写) ③单位印章(骑年压月)

考研英语小作文模板总结

笔者考研英语作文归纳方法 适合英语基础偏差对作文只要求中庸偏上分数的同学考研英语作文一般都是很多同学最后需要复习的题型。在我们的复习中很多同学都会产生误区。具体误区如下: ·只背范文不去思考,不去总结。 ·范文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 ·范文确实背了,但是没背熟,不能脱口而出。 ·范文背熟了,没有默写训练,上考场写了好多错别字。 ·范文背熟了,默写训练了,没有实战改写,上考场还是下不了笔。 作文的复习是成体系的,循序渐进的。背范文+背模板→背的熟→会默写→会改写→实战练习。没有这一套的复习,缺少任何环节,作文都等于没有复习。所以很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误区。努力了,确实背了,背了不少,也背熟了,就是上考场写不出来。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从而影响考研英语的整体成绩。 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吃亏和成长的实践经验,整理一下自己的考研英语作文笔记。和大家共同分享,争取用最少的篇幅告诉大家,英语作文达到不拖后腿的程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建议,背的模板首先不要贪多。其次要会快速的默写。再者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模式后,以不变的表达能力应万变的题型。最后,背、默、改多多益善,坚持到上考场前一秒。 由于记忆的连贯性,最好上考场直接对作文开刀。肯定比顺着题型做要记忆深刻的多。

小作文(10分): 复习范围(英语一、英语二考察内容相同) ·书信(重点)——全面复习,熟悉格式,掌握必要表达 ·通知(重点)——全面复习,熟悉格式,掌握必要表达 ·备忘录(基本没考过,了解格式) ·便笺(基本没考过,了解格式) 一、书信 1.格式 XXX(称呼): XXXXXXXXX.XXXXXXX.(第一段) XXXXXXXXX.XXXXXX.XXXXXX.(第二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第三段) XXXX(谨启) XXXX(署名) 2.分值规划 (1)小作文满分10分 (2)称呼:一般表达时比较固定。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 最常见的是Dear Sir/Dear Sir or Madam/Dear Sb等等。根据题目要求来。第一排顶格子写,注意字母大小写。写出来可得1.5分。(3)第一段:一般写两句话。第一句自我介绍。可以这么写I am 谁/职务/自我介绍等。第二句话写目的,都是有模板可套用的,稍后分书信的种类进行总结。第一段写完1.5分到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