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作为高考科目之一,考察的是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苏教版的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科学准确,下面将对其中的重点知

识点进行总结。

细胞与遗传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的构成要素。细胞的结构与功

能是生物学的基础。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而真核细胞又包

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细胞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核酸是生命

活动的重要物质。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个体遗传和种群遗传。遗传物质是DNA,而基因由DNA构成。基因的表达是本质遗传的基础,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方式,它可以通过染色体异

常和基因突变两种方式产生。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遗传基础。

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遗传规律、概率规律和连锁规律。孟德尔遗传

规律表明在割裂分离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保持自己基因的数目不变。概率规律表明在遗传过程中,各个基因和性状之间的组合是遵循

概率原理的。而连锁规律则是指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会发生连锁,

基因距离近的可能会一起传递给后代。

生物学分类与进化

生物学分类是生物学的基石,它通过对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类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分类可以从形态、生理和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采用层次式分类法,包括物种、属、目、纲、门等多个分类级别。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进化理论主要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种群逐渐进化。种群遗传的变异会影响进化速度和方向。

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包括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在生物圈中转化。物质循环包括了水循环、氮循环、碳循环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过程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融化等过程将水分配给生物圈的各个组成部分。氮循环则是生物圈中的一种特殊循环,它通过氮气与氮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来影响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了环境生物工

程、农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主要是利用生物修复和生物材料等手段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和遗传改良等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医学生物技术则主要是利用细胞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总结

苏教版生物教材深入浅出,系统全面,覆盖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和高考准备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最全基础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最全基础知识点梳理 基因工程是一种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技术。它包括了在体外对生物基因进行剪切、拼接、导入和表达等操作。这些操作的对象是基因,水平则是分子水平。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获得目的基因、构建重组DNA和导入宿主细胞等步骤。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限制酶主要用于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其断开。DNA连接酶则用于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载体则是重组DNA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稳定保存的载体。 最早应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细菌细胞中的一种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除了质粒外,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也是常用的载体。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从自然界中分离和人工合成两种。对于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以直接分离;对于真核细胞

的目的基因,则通常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常用的人工合成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此外,PCR技术也可以用于扩 增目的基因。 总之,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PCR是一种核酸合成技术,可以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其原理是 DNA双链复制,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加热至90~95℃使 DNA解链为单链,其次冷却到55~60℃,使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最后加热至70~75℃,使热稳定DNA聚合酶从 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PCR的特点是指数形式扩增。 制备重组DNA分子需要除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制备方法是使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

2022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2022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

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合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1 / 5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篇二】 1.*间期 特点:*间期所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时机。 4.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 / 5

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参与的细胞器: 间期:核糖体,中心体 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 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 线粒体全过程。 有单体出现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单体消失时,DNA数目为染色体的2倍。【篇三】 1、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3 / 5

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生物学这门学科也越来越重要。苏教版生物学作为一套优秀的教材,在学生们的生物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苏教版生物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细胞 生命起源于细胞,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苏教版生物学覆盖了所有与细胞相关的知识点,包括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等。其中,细胞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掌握细胞膜、细胞质、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二、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在生物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苏教版生物学在这方面的知识点覆盖了基因和DNA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等。学生们需要掌握基因是由DNA编码的基本原理,了解DNA的化学结构和复制过程,并且掌握基因表达的整个过程。

三、遗传学基础 遗传学基础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苏教版生物学在这 方面的知识点包括染色体性状遗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其中,染色体的性状遗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掌握常 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分离规律等重要知识内容。 四、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当前全球面临 的重要问题。苏教版生物学在这方面的知识点覆盖了生态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生境破坏和保护等内容。学生们需 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五、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研究生命体的起源 和演化的重要途径。苏教版生物学在这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 物分类、生物进化知识、进化基因和种群遗传学等方面。学生们

苏教版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作为高考科目之一,考察的是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苏教版的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科学准确,下面将对其中的重点知 识点进行总结。 细胞与遗传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的构成要素。细胞的结构与功 能是生物学的基础。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而真核细胞又包 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细胞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核酸是生命 活动的重要物质。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个体遗传和种群遗传。遗传物质是DNA,而基因由DNA构成。基因的表达是本质遗传的基础,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方式,它可以通过染色体异 常和基因突变两种方式产生。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遗传基础。 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遗传规律、概率规律和连锁规律。孟德尔遗传 规律表明在割裂分离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保持自己基因的数目不变。概率规律表明在遗传过程中,各个基因和性状之间的组合是遵循 概率原理的。而连锁规律则是指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会发生连锁, 基因距离近的可能会一起传递给后代。 生物学分类与进化

生物学分类是生物学的基石,它通过对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类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分类可以从形态、生理和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采用层次式分类法,包括物种、属、目、纲、门等多个分类级别。 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进化理论主要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种群逐渐进化。种群遗传的变异会影响进化速度和方向。 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包括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在生物圈中转化。物质循环包括了水循环、氮循环、碳循环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过程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融化等过程将水分配给生物圈的各个组成部分。氮循环则是生物圈中的一种特殊循环,它通过氮气与氮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来影响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了环境生物工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课程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一)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二) 1、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

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三)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新课标必修2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染色体2n;2n;2n;n;n;2n; 染色单体4n;4n;4n;2n;2n;0; DNA数目4n;4n;4n;2n;2n;2n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菌落外表光滑菌体有荚膜有毒性; R型细菌相反。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2、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操纵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32P标记DNA,寄主细胞有32P标记DNA ,子代噬菌体DNA 有32P标记。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5S标记。结论: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4、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根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根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假设五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假设五碳糖是脱氧核酸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5、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法就有4n种。DNA和基因的根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 6、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两条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显微镜 二、细胞种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有拟核(环状DNA 分子)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 和蛋白质)、有拟核、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具体细胞 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乳酸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主要建立者: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 、施旺 2、主要内容 ①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 O 、H 、N 2、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必需元素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 4、实验 检验物质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溶液,乙液:0,.05g/ml 的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A 液:0.1g/ml 的NaOH 溶液,B 液:0.01g/ml 的CuSO4溶液 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 碘液 现象 砖红色沉淀 紫色沉淀 橘黄色/红色 蓝色 注意 水浴加热 颜色深浅表蛋白质含量 显色实验部分小结: 还原糖 +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 砖红色沉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糖,淀粉、蔗糖、纤维素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脂肪 + 苏丹III → 橘黄色;脂肪 + 苏丹IV → 红色 淀粉 + 碘液 → 蓝色 线粒体 + 健那绿 → 蓝绿色 染色质(染色体)+ 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蓝色 DNA + 甲基绿 → 绿色 RNA + 吡咯红 → 红色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一.基因治疗的原理 二.[自然发生说":四个科学家的实验以及观点(支持还是反对?)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水:存在形式.生理功能 2.无机盐:存在形式.生理功能 3.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骨架 4.糖类:组成元素.种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功能 5.脂质:组成元素.种类.功能 6.蛋白质: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通式.书写).肽键(书写).功能.计算题(肽键和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分子量) 7.核*: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哪三部分构成?).分类.功能 8.实验部分: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步骤.现象.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以及内容 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5.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流动*).功能特*(选择透过*).功能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7.细胞质的构成及成分 8.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9.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0.被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1.简单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12.主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第四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及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酶的概念及特*(三个).酶促反应的过程 3.影响酶活*的因素: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都分别有什么影响? 4.叶绿体*素的种类及作用 5.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注意每个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方法及结论) 6.光合作用的概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场所.所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以及两阶段的联系. 7.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co2浓度.温度?都如何影响? 8.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无氧)每种类型的阶段?每一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9.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农业生产上提高细胞呼吸,蔬菜水果保鲜.抑制细胞呼吸.(了解实例) 10.实验:叶绿体*素的提取和分离 **.层析液.石英砂.碳*钙的用途及实验结果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方式有几种? 2.有丝*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体数.染*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与动物细胞有丝*的区别 5.无丝*的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的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的概念.举例说明?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汇编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第1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 二、(略)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Mn、Zn、Cu、B(硼)、Mo(钼)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三、化合物的鉴定: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3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1)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6)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 (20) 探究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25)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必备知识 一、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 组成成分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生产者 ③消费者 ④分解者 实例 a.绿色植物 b.腐生细菌、真菌 c.光、热、水、空气、无机盐 d.动物(大多数) 提示:①—c ②—a ③—d ④—b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 ①海洋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⑤果园生态系统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2)实例 2.食物网 (1)概念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四、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 一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由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共同决定的。 核心突破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 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空气、水、无机 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 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备成分

高一高二苏教版生物知识点

高一高二苏教版生物知识点 生物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在高一和高二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苏教版的生物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有基 础的生物概念,也有一些前沿的科学进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 介绍一些高一和高二苏教版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高一生物教材中,我们会学习 到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 胞膜起着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 制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除此之外,细胞还有许多细胞器,如 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第二个知识点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在高二生物教材中,我们会 学习到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指在单性状遗传中,一对相对的基因决定了 这个性状的表现形式。而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在有性繁殖中基因通过染色体的组合和分离来传递给后代。这些 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个知识点是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生物的适应性变化。进化论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环境,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多样性生物界。在高二生物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第四个知识点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高一生物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食物链、生物圈等。在高二生物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到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最后一个知识点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在高二生物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到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如转基因作物、基因检测等。 通过学习这些高一和高二苏教版的生物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到生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我们对生物的责任。同时,这些知识点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基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 第一章 1、传染病与病原体对应:烟草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狂犬病 (狂犬病毒)、SARS(含RNA的冠状病毒)、AIDS(HIV)、小儿麻痹症(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天花(天花病毒)、甲乙丙肝炎(肝炎病毒)、痢疾(痢疾杆菌)|、肺结核(结核杆菌) [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不起作用] 第二章 1、①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CO 2、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维生素)、代谢废物、尿素、抗体、激素、O2 ②不是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纤维素、呼吸酶、淀粉、二糖 ③不是内环境: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胆汁)、尿液、汗液、泪液、血液、肺泡 [手脚磨出的水泡,其浅黄色的液体是组织液。血泡来源于组织液和血浆] [CO2 浓度最高的细胞线粒体]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 2、①与代谢有关的人体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②组织细胞:肝细胞、脑细胞、肌肉细胞等 [正常人体血液pH值维持在7.35到7.45之间,起调节作用的是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导致pH值不稳定。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pH在正常范围内将上升。] 3、组织水肿实例:营养不良、花粉过敏、淋巴循环受阻 [内环境稳态失调:①环境变化(空调病、高原反应)②自身调节障碍(高烧、严重腹泻)] [注:严重腹泻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4、毛细淋巴壁细胞内环境:淋巴、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内环境:血浆、组织液 [以O2为例,O2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红细胞所携带的O2至少需要通过4层膜才能进入组织细胞:O2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膜(线粒体2层膜)(区分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数)] 5、体温调节:寒冷环境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炎热环境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当人处的环境温度从30℃将至5℃,呼吸强度增加,尿量增加,肾上腺素增加,酶的活性不变] 6、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稳态的枢纽,控制生物节律)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主要由肾脏完成。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水平。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和对钾离子的分泌]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钠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盐(多吃多排不吃也排)长期不能进食的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7、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肝 [肝糖原与葡萄糖、脂肪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2章群落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1)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类型 (5) 探究实践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8)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10)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必备知识 一、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水平结构 (1)概念: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2)现象:镶嵌分布。 (3)决定因素:光照强度、地形差异、湿度的不同和动物的活动等。 3.垂直结构 (1)概念:是指群落垂直分化形成的群落分层现象。 (2)现象:分层。 (3)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阳光等。 动物分层:食物、特定的栖息环境等。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竞争和捕食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也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 二、群落随时间而改变 1.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群落的外貌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3.季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核心突破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分析 (1)垂直结构 ①表现——分层现象。 ②B处的结构分析: ③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影响动物分布的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①表现——镶嵌分布。 ②A处影响因素分析: 地形的变化是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①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②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对生态位的理解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肽键:__________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 _—__肽链数_________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_氨基酸数—水分子数 _x18 5 、核酸种类:____DNA__和_ RNA __;基本组成元素:C,H,O,N,P_________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1分子、1分子。 8、DNA主要存在于__细胞核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A,T,G,C_________; RNA主要存在于__细胞质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ACGU____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糖类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ATP____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_(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份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_线粒体_;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_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_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运输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 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货币”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

二、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 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最接近人体的体温) 3、体温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 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四、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 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五、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高考生物选修1+3(苏教)知识点提纲

苏教版 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6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 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果醋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菌种是醋酸菌,该菌种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 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 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繁殖而形成的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 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 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 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 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 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