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手册

家长必读:宝宝入园全程实用手册
内容摘要:

上幼儿园全程实用手册:宝贝要上幼儿园家里有个要上幼儿园的孩子,这既是让父母高兴的事情,也是让父母担心的事情:怎样才能给孩子找到一个好幼儿园?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进入幼儿园?如何才能和幼儿园携手共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作者用生动、真实的事例,站在家长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幼教行业,并把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全过程需要关注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点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从锁定幼儿园到实地考察幼儿园,从帮孩子准备面试到预定入园名额,从孩子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到孩子入园后焦虑症的缓解……详尽描述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实用的方法。这本书对于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父母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攻略”,它能帮助你轻松“搞定”幼儿园,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幼儿园(距离、到达方式、路程时间)—→锁定目标幼儿园(排除法:费用、宗教信仰、办园风格、口碑)—→了解目标幼儿园的整体概况(园所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及时了解目标幼儿园的招生信息(招生计划、报名时间、招生条件、了解途径)—→亲自到幼儿园实地考察(硬件环境、环境布置、师生关系、活动设置、幼儿情绪)—→面对面向幼儿园老师咨询(教育和经营理念、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师资来源和师生比例、招生定额和信息交流方式)—→预约视听或观摩课(观察重点、注意事项)—→做好面试准备(面试形式与对策)—→预订入园名额(缴费、填表)—→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心理准备、能力准备、物品准备)—→带孩子去体检(主要项目、体检机构)—→妥善应对孩子的入园焦虑(原因、表现、缓解方法)—→深入参与“家园共育(职能、分工、关系、伤害、家委会)”
怎么才能在这些幼儿园里锁定可能适合自己孩子的幼儿园呢?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排除法”进行海选。用排除法的好处在于第一时间把根本不适合的幼儿园排除在外,免得下一步的行动受其干扰,白白增加无意义的工作量。首先进行“费用排除法”。这个关系到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和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所以不得不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权衡。也就是说,你需要大体了解一下可选区域内这些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大概是什么样的,然后把那些收费标准远远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幼儿园排除掉。尽管可能这样做会和一些很好的幼儿园擦肩而过,但你必须要想得开,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儿,在这个问题上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再说了,收

费低一些的幼儿园并不代表就是不好的幼儿园......[阅读详情] 首先要了解幼儿园的背景和性质。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园,还是一所刚刚建立的新园?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 是个人投资建设的,还是某个教育集团投资建设的?是连锁幼儿园还是加盟幼儿园?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幼儿园,还是社会知晓率比较低的普通幼儿园?第二要详细了解一下这所幼儿园的具体地理位置。离家到底有多远?走路需要多长时间?骑自行车需要多长时间?坐汽车需要多长时间?是紧邻车流穿行的大马路?还是身处幽然静谧的住宅小区? 了解这几点,主要是为今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考虑的,比如偶尔家里会让老人接送孩子,老人不会开车不会骑自行车,如果坐车要多长时间这个是需要考虑的;另外,幼儿园如果是紧邻车流穿行的大马路,会不会存在隐性的危险性,这个也需要考虑到......[阅读详情] 摸底调查的工作完毕之后,你就可以开使了解你选定的幼儿园的“招生信息”了。这些信息能给你提供很多的参考价值,也有利于你在有效的时间里进一步地进行对幼儿园的各项考察。什么是招生信息?它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呢?看看下面这个清单吧:“招生信息”就是幼儿园每个学年或者学期,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招收新生方面的规划和信息,包括以下内容:计划招收多少名新生?招收新生的家庭住址范围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户口户籍方面的限制)计划招收哪些年龄段的孩子?每个年龄段开设多少个班级?报名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报名的地点在哪里?报名前需不需要面试?报名时需要带什么样的材料?费用标准是多少?联系人是谁?咨询电话是多少?现在你或许会问:我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招生信息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幼儿园的招生信息的发布肯定是要走一些特定的渠道的,只有你及时地发现它,并且了解它,才不会延误了给孩子咨询报名的时机,也才不会因为动作慢而把有限的入园名额拱手让给了别人......[阅读详情] 给孩子找幼儿园也是同样,这所幼儿园究竟好不好?怎么个好法儿?不是坐在家里跟三朋四友煲个电话粥就能下定论了,妈妈你必须亲自走进幼儿园去实地考察一番。不是有句俗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吗(这个说法有点儿猛)?再说了,不管听别人如何把一个幼儿园描绘得跟花儿似的好,最终还是得你亲自去看了,心里才会觉得踏实,才会放放心心地把宝贝送进这所幼儿园,对吧?不过,你去幼儿园实地考察,一定要“有备而去”,不要像我的朋友沐子那样毫无思想准备,把她放在幼儿园大门口她也不知道眼睛该往哪里看。所以你

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需要考察的要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用你的“金睛火眼”来帮助你“拨开乌云见月明”。
..........................................................
那么,哪些地方是你考察的要点呢?真的走进幼儿园,你的眼睛究竟应该往哪里看呢?一看:幼儿园的硬件环境。二看: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三看:幼儿园的师生关系。四看:幼儿园的活动开设。五看:幼儿园的孩子情绪。[阅读详情]者:杨笛 王萌 来源:《学前教育》
快乐宝宝
对于新生分离焦虑这个老问题,以往,我们有过许多种应对的策略,比如,半日过渡、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等。但归纳起来,这些都是老师通过改变外部客观条件来达到减轻分离焦虑的目的。除此之外,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既能减轻分离焦虑又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很快喜欢上幼儿园呢?我们组织的“快乐宝宝”的活动作了成功的尝试。

开学前,我们根据班上幼儿的人数,制作了二十多个形态各异的纸质娃娃半成品。开学的第一天(过渡期第一天家长与幼儿一起来园),我们请家长配合,同幼儿一起选择孩子喜欢的小娃娃,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背景墙饰上找个位置粘贴好,妈妈和幼儿一起给娃娃穿上衣服,并在衣服上贴上幼儿的照片。老师还准备了幼儿喜爱的小贴画,当妈妈跟幼儿一起把小娃娃贴好后,老师会说:“宝宝今天这么高兴,老师给你的小娃娃贴上一个小贴画,多漂亮呀!明天宝宝还高高兴兴来玩,老师还给你的娃娃贴上小贴画,娃娃就更漂亮了。”孩子们当然喜欢漂亮的娃娃,因此也就希望给自己的娃娃多贴些小贴画,这样,孩子再来园时就会想:我高高兴兴的,我的小娃娃又能贴个小贴画。让幼儿在园里有了牵挂,从而淡化和忘却了想妈妈的事。个别幼儿适应能力稍差点的,老师就稍加引导:“看看宝宝不哭了,你的小娃娃就更漂亮了。”给他的小娃娃也贴上一个小贴画作为奖励。活动开始的第一周,基本是老师主动为孩子贴小贴画,到了第二周,慢慢地幼儿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后,会主动找老师要小贴画。

小班幼儿的生理特点是不能把自己和外部客观世界完全分开,常常赋予万物以灵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所以当幼儿选择了娃娃后,加上在衣服上贴上照片的暗示,幼儿就已经认定这个娃娃就是“我”,娃娃漂不漂亮,其实就是“我”漂不漂亮,很自然地把幼儿带入了游戏的情景当中,符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原则。让妈妈和幼儿一起选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找位置,经过妈妈的手,这个娃娃就带

有了妈妈的“味道”,孩子会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娃娃的身上,将分离焦虑的情绪转变为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关注娃娃的变化。这一点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改变了以往不敢提“妈妈”两个字,控制、压抑情绪的做法,而是为幼儿找到了一个充分宣泄情绪的对象,又由于这个对象有妈妈的痕迹,与自己密切相关(幼儿已经认为娃娃就是自己)因此,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幼儿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孩子对娃娃的关注也渐渐地从“我”扩展到了对“他”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天,陶然忽然来找老师:“老师你快看,他往我这上面贴。”我一看,陶然使劲捂着自己的小娃娃,诚然拿着自己的小贴画非要往陶然的上面贴。我指着陶然的照片问诚然:“这是谁的照片呀?”诚然爽快地说:“陶然的。”我说:“对呀,上面那个才是你的。”谁知诚然还是一个劲儿往陶然的小娃娃上贴,看来诚然不是分不清楚是谁的,这里肯定有原因。于是我问道:“然然,为什么要往陶然的小娃娃上贴?”诚然说:“我想要这个。” “为什么想要陶然这个?”我问,“陶然这个衣服漂亮。”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想,这正是下一个活动开始的好时机,于是我说:“没关系呀,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没想到开始只是想让幼儿来园有一个精神寄托,能激发幼儿高高兴兴来园参与到游戏中,可是在此过程中,除了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孩子们还初步产生了审美的情趣。于是,以小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为依据,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涂、抹、撕、粘的多种材料。这下孩子们真是如鱼得水,有的孩子说黑毛线一条一条的像头发,就给自己的娃娃粘上了头发;有的孩子把彩纸撕成小碎块,粘到娃娃的衣服上,说那是花;有的孩子用彩笔、棉签在衣服上涂抹自己喜欢的颜色。冬天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又给自己的娃娃穿上了棉衣、戴上了帽子、手套……

这个活动是在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地提供了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材料支持,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但锻炼了美术技能――感知颜色的多样性、大胆涂抹、尝试不同的作画工具、撕纸粘贴等,更可喜的是初步激发幼儿有了感知美、表现美的愿望。尽管还谈不上审美能力,可是孩子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兴趣和意识,并且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纵观整个活动,在选择内容上既考虑了幼儿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同时又留有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

验和视野。在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巧妙地将幼儿的关注从妈妈转移到娃娃,并及时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的平台,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经验,关注到季节变化后自己衣着的变化,使幼儿在自然、活泼、主动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宝宝入园需独立

还有几天就要宝宝入园了,家长妈妈早就想象和描绘着孩子背着小书包的样子,看着孩子对自己的文具和小书包的喜爱,妈妈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可是妈妈万万没想都的是,当孩子第一天进入幼儿园后,第二天也许就会哭着喊着再也不去那“人间地狱”。对于妈妈来说,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小,就是无理取闹,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情。
今天带给妈妈们一则小故事:
小意是幼儿园的老师,前一段时间,她和孩子们说好了,现在已经是中班了,起床后要自己学着把小被子折叠好。可是一听要叠被子,有的孩子马上说:“老师,我不会叠被子。”刚开始,小意总是应着“老师帮你”。谁想这样一来,有的幼儿干脆不叠被子了,一起床就喊“老师,我不会叠被子,你来帮帮我!”小意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不会”不是问题,“不学”才是问题。
于是,小意分析了一下,觉得孩子一方面平时在家时许多事情也许有家长代劳,缺少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遇到困难就自然求助于成人,依赖性较强;另一反面在孩子说不会叠时,老师总是说“我来帮你”,这句话也是孩子所依赖的支点。找到了症结后,小意一方面做好家长工作,跟有些动手能力较弱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平时在家能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孩子起床时,“帮”孩子叠被子改为“教”孩子自己动手学叠被子。
后来,每天起床时,有孩子喊:“老师,我不会叠被子!”小意都会说:“好,老师教你!”还一边叠一边讲解,孩子也能和她一起动手,一半是小意叠,一半留给孩子自己叠,并及时鼓励孩子:“你很能干的,只要认真学肯定能叠好的!”接下来的日子,总有看到起床后叠好的小被子在多起来。
当你决定送孩子入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因为孩子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不去幼儿园,也许还会带给你忧愁和烦恼,甚至还有生气,我们曾见过,孩子不去幼儿园,妈妈们就会的大大出手,小编在此呼吁,搞清楚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原因比什么都强,这样的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孩子新入园教师四不宜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有些孩子起初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

,他们开始哭闹;有些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头痛、尿频等生理上的不适现象……面对孩子的这些分离焦虑症状,教师以下几点不宜做。
一不宜“关”
现象: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早晨,教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后,往往把教室的前后门都关上,甚至拉上窗帘。因为孩子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教师担心孩子走失,往往把孩子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关门的一刹那,孩子的哭声会更大。因为在三四岁孩子的直觉行动思维中,关门了,就意味着爸爸妈妈不能进来了。孩子也会将封闭的空间与许多可怕的事联想在一起。如“被关起来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惩罚概念。
对策一:教师不要把活动室的门都关起来,可留一小扇门开着,让配班老师多留意这扇门,防止孩子溜走。
对策二:幼儿园的大门一定要关好,各班级教师密切配合,注意观察园内孩子情况。这样,孩子生活的小空间开放,大空间封闭,既不给幼儿造成压迫感,又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对策三:允许孩子带一件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对于在陌生环境中的孩子来说,一件熟悉的物品可成为他们依恋的对象,缓解分离焦虑。
二不宜“偏”
现象: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哭闹的孩子身上,而对不哭闹的孩子甚少关注。这些孩子因为无所事事,或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反而会在今后的入园中哭闹起来。
对策一:在入园幼儿与家长分别后,教师之间要做好分工合作,既要有教师安置好哭闹的孩子,又要有教师带好不哭的孩子,组织他们活动。
对策二:教师要准备较多的玩具和材料供不哭闹的孩子操作,让他们有事可做。对于哭闹的孩子,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转移他们对家和亲人的注意力。
对策三:教师可引导不哭闹的孩子主动与哭闹的孩子交往,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如组织“开火车”“小胖猪搬新家”等简单有趣的游戏。
三不宜“吓”
现象:对哭闹的孩子,有些教师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再哭,爸爸妈妈不来接你了。”“再哭,把你一个人关到一间屋子里去。”……这样做或许一时能奏效,但起不到长期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孩子第二天不愿来幼儿园,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对策一:孩子哭闹时,教师不妨直呼他的小名,多与他肌肤相亲,如摸摸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说说悄悄话等。随着相互间距离的贴近,孩子会逐渐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对教

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
对策二:孩子的情绪会相互“传染”的,往往会出现“这方哭罢那方登场”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使用短时隔离法,暂时将哭闹严重的孩子带离活动室。不过,要由专门的老师对其进行安抚,待其情绪平和后再带回活动室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
对策三:许多孩子哭闹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进餐、如厕、穿衣服等困难。生活自理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当需要自己来完成而又有困难时,他们就特别想念亲人。这就更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孩子所遭遇的困难,适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四不宜“急”
现象:刚入园的孩子,没有一日活动的规则意识。有些教师急着建立常规,第一天就上规矩,固定座位、排队洗手等。孩子第一天适应新环境,又要接受新规则,这往往容易加重分离焦虑感。
对策一:对特殊的孩子,不妨让他多随意两天,允许他不参加集体活动,允许他抱着自己的玩具玩,给他一个适应的过程。并逐步通过游戏、故事、谈话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树立常规意识。
对策二:对拒绝吃饭的孩子可以让他少吃一些,下午多准备一些点心,供孩子取食。对拒绝午睡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让他坐在床边,给他讲故事,待他疲倦了,再要求他躺下睡觉。
对策三: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教师就尽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并在行动中给予配合。
初入园宝宝常见4大问题
1、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

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2、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

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

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
3、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简单交流孩子的情况,例如:饭吃得如何?有无大便?午睡了么?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这种交流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间生活。饭吃得少的晚间补充营养,没有午睡的孩子晚上早点睡等等。

即使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也应每隔1~2周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状况。既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同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状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态度要积极,以老师觉得最方便的方式沟通。

4、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

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

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

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

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育儿:帮新生过好入园关
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找不到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一切都陌生的难以接受,加上语言表

达能力的有限和不完善,在不和意时就会大喊大叫,乱发脾气……。

这差不多是每个年幼的新生所面临的情况。

那如何使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功的走好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呢?

一、帮助新生作好入园准备

在入园前,家长多会陪同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可以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老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玩玩滑滑梯,看看哥哥姐姐做操、唱歌跳舞,和幼儿园里的孩子多接触,让幼儿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家长应让幼儿生活的有规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入厕等,让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

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幼儿不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陌生感。而这个时候的教师是与幼儿接触、交往最多的人,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核心人物,幼儿极容易产生依恋感。为此,这个时候,老师要细心照顾幼儿,时刻伴随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有一种安全和依赖感。当幼儿有吵闹的行为时,教师要以温柔的语调,和颜悦色的神情给予恰当的安慰,以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绝不能以凶狠的态度去恐吓、伤害幼儿。如:让警察叔叔来抓你,你妈妈不来接你等等,这样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幼儿的一些合理的要求,教师要尽量给予满足,如喜欢和谁坐在一起,想玩什么玩具,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对于幼儿的一些好的行为、表现或者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给他们贴颗五角星,送朵小红花等等。幼儿受到表扬后肯定会很高兴,会逐渐喜欢自己的老师,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

年龄越小的幼儿,早期触觉越明显,教师亲切的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幼儿,或者是轻轻的拍拍幼儿的头,这些看似平常的肌肤相亲,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依恋感和信赖感,幼儿感到教师是多么的亲切,教师就象自己的妈妈,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三、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觉得幼儿园“无趣,没劲”的时候,我们老师应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如:滑滑梯、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让幼儿玩起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生活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感受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三岁左右的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多是较弱的,不能随心所欲的玩玩具,不会自己吃饭,容易尿湿裤子,一切都要遵守规矩,使他们不能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不能迁就幼

儿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的给予教育,教给他们必须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技能。

四、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家长在家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说说在园内的活动情况,配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要事事包办。

新生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幼儿逐渐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只要我们老师能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用我们的爱心去滋润每一颗童心,去理解、关怀、教育每一位幼儿,相信每一位幼儿都会爱上幼儿园,爱上他们的老师。

宝宝平稳入园父母必做准备
孩子入园的年龄不一定是最关键的,如果他的能力达到了入园的水平,那么一岁半的孩子都可以直接入幼儿园。在入园能力准备这一块,他的表达不一定说得很清楚,只要像尿尿、喝水、我要什么,这些基本的能表达就可以了。

不需要一个年龄限制,未必说到三岁才能入园?

最小的孩子有18个月就入园的,但是他的适应能力也发展很快,现在的自理能力很强,而且入园的时候孩子年龄小分离焦虑不是那么明显,这样孩子适应反而更快一些。

一般入园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比较黏人、霸道、胆小,跟小朋友相处的问题可能家长会比较担心,要划分清楚一点的话,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第一个是心理上要让他向往上幼儿园。第二,从环境方面,比如提前去幼儿园参观适应一下环境。另外,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刚才大家说到的黏人、霸道、胆小都属于跟人交往的意识。最后还有语言这一块,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这样跟别人交往比较容易一些。在心理准备这儿,可以多跟孩子说:“宝宝我们要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面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还会带你做很多有趣的游戏……”从我们家长来说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引导。千万不要跟孩子说再不听话给你送到幼儿园去,这样的话到幼儿园老师就会怎么怎么样,如果说这些,孩子首先会觉得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会比较紧张。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多带着孩子去外面看一看,比如看一看幼儿园整个大环境,看看班里面的布置。刚入园的孩子,家里面的布置比较家庭化,孩子一看比较亲切的娃娃家,有这样一些场所

,孩子一去看有很多好玩的毛绒玩具,小男孩比较喜欢的小汽车等等,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幼儿园会准备好。

在周末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带着小朋友去看一看,做一个环境的准备。

再往下习惯准备这块,这个是比较显性的大家能看到的,生活习惯这一块,首先幼儿园早晨8点左右就开始早餐了,10点左右有一个加餐,再到中午11:30左右开始吃中午饭,午休,两三点起床加一个间点,老师带着做户外的游戏活动,4:30、5点开始吃完饭,很规律。我们在家里不是很规律,如果想入园,提前一段时间在这些方面开始做一个这样的准备。这样孩子入园之后不会觉得我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打乱,就会不适应。

家长现在培养的话,是不是需要每天给孩子设定一个活动时间

不一定非有严格的时间表,但是孩子的生活应该有规律,早晨10点左右幼儿园是户外时间,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玩,吃饭和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最好时间给固定下来,否则的话到幼儿园中间还有午睡,可是有的孩子睡觉不太规律,可能早晨睡一觉,下午三四点睡一觉,到幼儿园把生理习惯打乱,会延长他的适应期,会觉得更困难。
低龄宝宝入园5大提醒
“这些事情,我要心理有数。”——刚入园宝宝将会遇到的“挑战”,对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心中有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你也要知道,适应新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孩子成长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从“小太阳”变成“小星星”

原来宝宝在家里是“小太阳”,是全家的关注焦点。现在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关心他,但是变成了被关注的孩子“之一”。成了“小星星”,这可能会让他沮丧。

看不到妈妈

分离焦虑会让宝宝产生情绪波动,出现哭闹、黏着妈妈、胆小、沉默、爱发脾气等表现。通常容易出现哭闹的环节是:送园时、吃饭时和午睡时。

在幼儿园吃饭

宝宝要适应幼儿园的饭菜口味、开饭时间,并且要学着自己独立吃饭。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现象。

作息变化

如果家庭作息和幼儿园不一致,宝宝调整起来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经常有宝宝在午饭时间没有食欲,因为在家这正是睡觉的时候。
没有好朋友

他需要学着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学习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轮流、等待。慢慢地,也要知道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怎么“善后”,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

低龄宝宝入园5大提醒


天还在妈妈的怀抱里,今天就要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了。看着身边的小不点儿,父母们心中难免有一丝丝的忧虑与不安。为了让低龄宝宝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里有几点建议送给年轻的爸爸妈妈。

1. 多给宝宝带几件换洗的衣裤。宝宝的年龄较小,来到新环境很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尿裤子。多准备几件衣服,老师会悄悄地帮助宝宝换上舒适干爽的衣服。

2. 多给宝宝喝白开水。宝宝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上火,更应该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多喝白开水。

3. 入睡前避免宝宝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可以讲讲故事,和宝宝聊聊天,以保证他能够安静自然入睡。另外,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使宝宝在起床的时候神清气爽,高高兴兴地开始新的一天。

4. 保持和老师之间密切地交流。将宝宝的兴趣爱好和饮食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告诉老师,也要将你的担心与忧虑告诉老师。

5. 最重要的一点是,放松心情,悄悄地把你的不安藏起来。别忘了,大人焦虑的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不要让宝宝以为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
尤其是小班新生入园时,幼儿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交往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表现就是哭闹,有的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等行为。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转变为陌生、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安感。因此,大多数幼儿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其时间长短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家庭的抚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来园后接触到的老师和其带领方法决定。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现第二次“断乳”呢?

幼 儿 园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良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良好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娱乐化、随机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教育,自然轻松地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能力。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进行交流,帮助幼儿消除不安,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