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丽。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⑥、君美甚:你美极了。⑦、及:赶上,比得上。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⑨、复:又。⑩、旦日:明日。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16)私:动词,偏爱。(17)诚:确实,实在。(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以”“我”。(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谁。(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间或,偶然。进:进谏。(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基础知识】学习考试网编辑:焯杰2016-07-16本文已影响 670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欣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一作:谤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

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适用年级八年所属学科语文 情境|任务|成果|资源|评估 情境:大家都知道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一定要有大臣的支持。战国时代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期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任务:《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标题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邹忌讽齐王。“讽”是动词,指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这个精练含蓄、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层面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被不合实际的赞誉冲昏头脑。君贵有纳谏 成果: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达到准确背诵。2、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3、理解类比推理在讽谏中的作用,并学习这种委婉劝谏的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人物形象,及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和齐王从谏如流的胸襟气度。 教学难点:理解类比推理在风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任务:1、自读课文,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阅读障碍;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制作学习卡片,争取可以脱稿简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唐朝魏征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一定要有敢于进谏的大臣。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期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准确地理解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

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逐句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逐句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对…说。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而:就,表顺承。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躺着。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昳.丽()朝.服()窥.镜()间.进() 期.年()入朝.()谤讥 ..于市朝() 二、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作者是未年的,根据战国资料编辑而成的,共篇策。 2、“讽”的意思,“纳”。 三、语段阅读 语段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加点字词。 昳.丽.朝服.孰.与城北徐公美明日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美.我私.欲有求于.我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概括语段内容 4、语段中妻、妾、客答案都是一个意思,但表达语气却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5、邹忌从妻、妾、客三答中悟出什么道理? 语段二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字词。 诚美于.徐公四境之内地方左右 谤讥间.进期年虽.欲言皆朝.于齐 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出自本语段的成语是,意思为。 4、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5、齐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齐王纳谏后取得哪些成效?(用原文回答) 7、“由此观之”中的“此”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9、结合语段说说邹忌是如何讽谏的?这样讽谏有何好处? 10、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字词:[修]长。这里指身高。[昳丽]光彩美丽。 译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字词:[朝]早晨。[窥]察看。[孰与]表示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 译文:(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你呢?” 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 原文: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字词:[旦日]第二天。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字词:[不若]不如,比不上。 译文: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字词:[孰]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 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原文: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又)对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字词:[私]偏爱。 译文: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原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文: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加点字注音: 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时时而间进(jiàn)期年之后(j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期年( 满一年)之后 旦日(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 暮寝(寝:睡觉)而思之 臣诚(诚:实在、的确)知不如徐公美 时时而间.(间或)进 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皆以美于徐公(美丽) 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王之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甚矣 4、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5、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与坐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蔽,受蒙蔽) 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 学 设 计 执教人:郑亚娟 单位:平顶山市第十五中学联系方式:158********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文学习跨越古今,纵横千里。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了战国的风云。战国是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谋臣策士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才识登堂入室、奔走游说,影响着各国的盛衰及历史的走向。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领略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学习其讽谏艺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细读精思,感受人物形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巧编练习 1.参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一组一词多义,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 2.同桌审查,展示练习。 四、解题 1.找出文章题目的关键字。(讽、纳) 2.题目包含哪些内容?(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五、细读精思 1.邹忌是如何向齐王劝谏的? 2.如果你是齐王,你会接受哪个劝谏?为什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研读“三问三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编篡,后经西汉末年文学家相传由刘向编订成书。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2、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二、注释 (1修,长。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形貌昳(yì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 (3朝服衣冠:朝:早晨。服:动词,穿戴。(4窥镜:照镜子。 (5孰与,用于比较。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6及:赶上,比得上。 (7旦日:第二天。明日:第二天。 (8弗如远甚:远不如。(16私:动词,偏爱。 (9诚:确实,实在。 (1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11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2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谤讥,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13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 (14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像集市一样。

(15时时:经常。间(jiàn:间或,偶然。进:进谏。 (16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1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进行上战胜(别国。意指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18题目: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谏,接受规劝。 三、课文理解 1、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邹忌进谏,齐王纳谏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只有广泛地听取不 同意见,深入地了解不同情况,才能够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迅速改正缺点,把事情办好。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结合课文具体说明。 设喻说理。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忆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就。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哈,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明说服力。 3、什么是讽谏?赏析邹忌讽谏的艺术? 讽谏,又可以叫做“设喻说理“。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由于讽谏大多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常常会变深奥为浅显,变逆耳为顺耳,言辞委婉而富有远见,使谏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事实,以闺房小事开头,首先谈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德育渗透能力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

业,身边没有几个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的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2、《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二、解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和“纳”分别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句式?题目包含什么意思?(学生看视频回答问题) 生回答:(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纳: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是兼语句 (3)邹忌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 2、《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什么文体?其具有什么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_8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

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 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四部丛刊》本《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 (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

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2)昳:通“佚”,美。(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4)旦日:明日。(5)孰:通“熟”。孰视:注目细看。(6)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7)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8)期(jī基)年:一整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威王是一个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除弊的贤 明君主。下面的选段中,齐威王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①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挠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王:这里指齐威王。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参考答案: 选段中的齐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他偏听偏信的一面。 附参考译文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的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您为什么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呢?(若)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以居功。(若)不能打胜仗,他也不会再威胁到您了。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上,回国后也必定能罗织罪名而让他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孙闬。公孙闬于是就派人带着十金到集市上找人占卜,说:“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想要造反,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了帮人占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于是逃走避祸。 东方朔巧谏救乳母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③以激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④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⑤之。 (选自《西京杂记》)【注释】①愎(bì):执拗。②临:临刑。③设奇:设计妙计。④宜:应该,应当。⑤舍:赦免。 【且读且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朝服衣冠( ) ③私我也( ) ④王之蔽甚矣( ) 3.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5.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臣之妻私臣私 (2)王之蔽甚矣蔽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4)皆朝于齐朝 8.下列各句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渔人甚异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 9.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11.文章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喜欢谁?请简述理由。(4分) 答:。 1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3.第一段中,有两个动词活画出了人物自我欣赏的心理,这两个动词是:。本段中,从正而肯定邹忌之美的句子是:。 14.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措施: 效果: 15.学习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三点启示:①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请任选一点启示,结合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16、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 B.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 孰视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9、本文是臣民劝说君主纳谏成功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联系《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了、、 条建议,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和的决心。(2分) 20、邹忌讽谏使齐王欣然接受,如换作直谏效果可想而知。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分) 答: 21.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22.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 2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以,动词,以为,认为。于,比。 方:方圆。莫:没有人,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蔽,受蒙蔽 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一)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四)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五.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今:地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加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馀[1],身体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于於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1]邹忌:齐威王时为相,封成侯。[2]昳(音迭)丽:美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更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地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情,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对我有所求。”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百里,有一百二十多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一定)很严重了!” 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授予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授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大臣与百姓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的修明内政,在朝廷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