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频教学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

1、视频教学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
1、视频教学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

1、视频教学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

新课讲解

1、集合的概念:

1、定义

集-----

合------

所以集合就是放在一起

内容:

范围:

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6)质数(素数)、合数;因数;奇数、偶数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注意:“∈”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2、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2、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 b

a 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3、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3、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例如,由方程012

=-x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 (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 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 ∈A| P (x )}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23>-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x R x 或23|{>-x x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是直角三角形x x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韦恩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4、字符表示

5、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

},5,23,{2232y x x y x x +-+ 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4、 理解集合的要点

1、范畴

2、范围

例 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一个集合吗? 答:不是因为集合}1|),{(2+=x y y x 是抛物线12

+=x y 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1|{2+=x y y =}1|{≥y y 是函数12+=x y 的所有函数值构成的数集

集合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如:}01|{2

=+∈x R x 5、 随堂练习:

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5,23|{≤∈-=+n N n n x x 且

②{-2,-4,-6,-8,-10} }5,2|{≤∈-=+n N n n x x 且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 ∈N|x 是15的约数} {1,3,5,15}

②{(x ,y )|x ∈{1,2},y ∈{1,2}}

{(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③???=-=+}4

22|),{(y x y x y x )}32,38{(- ④},)1(|{N n x x n ∈-= {-1,1}

⑤},,1623|),{(N y N x y x y x ∈∈=+ {(0,8)(2,5),(4,2)}

⑥}4,|),{(的正整数约数分别是y x y x

{(1,1),(1,2),(1,4)(2,1),(2,2),(2,4),(4,1),(4,2),(4,4)}

3、关于x 的方程ax +b=0,当a,b 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

当a,b 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

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 1, 5, 25, 125, 625 }= ;

(2) { 0,±21, ±52, ±103, ±17

4, ……}=

5、○112的正约数

○224的正约数

猜想60的正约数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课堂探究: 一、引入课题 大家对“集合”这个词陌生吗? 初中时学过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2.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 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举例). 5.重要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6.随堂练习 ∈或填空. 用符号? (1) 3.14__Q;(2)π__Q;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1,1}M =-,{1,1,3}N =-,2{10}P x x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 、集从集P 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 中元素3与集M 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 中元素与集N 有何关系.集M 中元素与集P 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 和集合N ;(口答) 2.集合P ;(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 中元素有-1,1;集N 中元素有-1,1,3;集P 中元素有-1,1.(口答) 5.1M -∈,1M ∈,1N -∈,1N ∈,3N ∈,1P -∈,1P ∈,3.M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 的元素.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 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 与集N ;集M 与集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B A B x A x ?∈?∈,则若任意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 性质:①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 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 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 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 例:{}{}1,11,1-=-,可见,集合B A =,是指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 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 ,B . 【提问】 (1) 写出数集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高中集合教学计划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 {Φ,}0{,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数学《集合》概念教案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 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

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 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 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 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 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集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读一读课本第2页 问:下面8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象的全体又称为什么?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质数) 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正方形 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7、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8、兴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总结: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或数字、式子等表示。 例如A={1,3,a,c,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0、1 、2······)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数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做一做 1、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是则有3 A,4 A, 7 A,9 A,13 A,15 A 填(∈或?) 2、 A={2,4,8,16},则4 A,8 A,32 A. 填(∈或?) 3.用“∈”或“?”符号填空:

⑴8 N;⑵0 N;⑶-3 Z;;(5)-14 R (6)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7)若A={x|x2=x}则-1 A 。(8)若B={x2+x-6=0},则3 B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比如: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例如A={ 1,2,3 },B={ 3,2,1 }则A=B即 是集合相等。 考一考 ⑴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概念. 2.能判定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某对象是否从属于某已知集合. 3.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4.能正确区分几类不同集合. 5.能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有限还是无限),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抽象符号刻画客观事物的优越性(简洁明了).逐渐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符号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提供丰富的生活实例。 2.难点:正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准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三、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环境设置 师:同学们开学领到新书后,大都会翻开来看看,当翻到数学课本的第一章第一节时“集合”两字便跃入眼帘. “集合”作为动词,同学们在上体育课时听得最多.常常是上课铃声刚过,体育老师清脆的哨声便响起,同时高喊:高一(×)班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体育老师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体育老师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 数学中的集合是动词性质下的概念吗? (二)讲授新课 数学中的“集合”这概念并不是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体育老师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1.集合与元素

师:现在请大家想想除课本上已提到的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数或点的集合外,你还接触过哪些数或点的集合? (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启发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教师将答案一一提炼罗列如下)(l)正分数集合与负分数集合. (2)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3)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师:可见“集合”一词已在初中数学中广泛地使用了.不难预见它在高中数学里将会更多地使用,那么“集合”这个词在数学里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大家到课本里找找,找到了请举手.(举手回答)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为集.(学生作答时,教师将所答内容板书出来). 师:完全正确!换句话说当我们将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这个整体便是所谓的集合了.例:我们“高一(×)班的全体同学”“方程的实根”“数轴上所有的点”分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都是集合,同学们能不能再接着举出些集合的例子呢? (自由发言.教师复述其中正确的举例并板书出来) (1)不等式的解. (2)校图书馆里所有的书. (3)(我们)高一(×)班所有的女同学. (4)所有的偶数. 2.集合的表示 师:为了明确地告诉人们: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为(直接在前面的板书上的加一下即可)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燕山中学; 威宁六中高二(24)班;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p、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 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 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 ⑸血压很高的人;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全部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2.正整数集N*或N+ 3.整数集Z 4.有理数集Q 5.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

于集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a?A (或a∈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P5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或{x:x-3>2} 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Φ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 八、练习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P7习题1.1 第二教时 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 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 一、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高中数学_集合知识讲解

集合 一、章节结构图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 ard A B C ard A C ard B C 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 ??????????????????????????????????=??????? 二、复习指导 1.新课标知识点梳理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与其它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准确表述数学内容,更好交流的基础. 集合知识点及其要求如下: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 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 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一) (一)复习指导 本节主要内容: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高考中经常把集合的概念、表示和运算放在一起考查.因此,复习中要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集合概念、正确使用符号及准确进行集合的运算上.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教学教材

高中知识点之集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 列举法。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⑴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⑵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⑶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仍按惯用的次序; ⑷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为数,点,代数式等;

高中数学必修1公开课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 关性质和运算 .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 ,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 透 ,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 ,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 ,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 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 ,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 ,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 ,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 系和运算等 ;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 ; 进而又给出了函 数的性质 :单调性、最值、奇偶性 ,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 ;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本初等函数 ,继续认识函数 ,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幂函数 ;最后专门给出了 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 ,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 , 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 概括地说 ,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是未来公民的必需 ,因此 ,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 ,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 .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 也是从函数出发 ,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 ,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 ,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 ,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 ,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 ,对于教学也应 该有自己的想法 ,唯其有自己的想法 ,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

高一数学集合新课教案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 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 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 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 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 a A)(举例) ∈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高一数学集合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本章概述 1.教学要求 [1]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简单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与充要条件. 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 3.教学设想 利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突出一种数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译. 1.1 集合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集合与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如: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2.正整数集N*或 N+ 3.整数集 Z 4.有理数集Q 5.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