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及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综合实验

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综合实验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水体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 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 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小时内进行分析。若需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概述 1.方法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 对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1 mg/L以上。 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以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其中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或经过氯化处理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着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OD5大于或等于2mg/L,最大不超过6000 mg/L的水样。当水样BOD5大于6000 mg/L,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 仪器 (1)恒温培养箱(20℃±1℃)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棒:棒的长度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0mm。在棒的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量筒底小、并带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 (5)溶解氧瓶:250ml到300ml之间,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用的钟形口。 (6)虹吸管,供分取水样和添加稀释水用。 试剂 1.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七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 ·7H2O)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pH应为7.2。 2.硫酸镁溶液 将22.5g七水合硫酸镁(MgSO4 · 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水中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水中生化需氧量(BOD5 )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B OD 5 的方法;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了解实验的目的; 2 、学会实验方法和会处理实验数据; 3 、实验之后,懂得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 20 ±1 ℃培养 5 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 B OD5 值,以氧的质量浓度( m g /L )表示。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水体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他水声生物的死亡。 水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化学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 小时内进行分析。若需要远距离转运,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 小时。 对于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为2 m g /L ,而剩余溶解氧在1 m g/L 以上。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 OD 5大于或等于2 m g /L ,最大不超过6 00 0 m g /L 的水样。当水样 B OD5 大于60 00 m g /L 时,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 四、仪器 1. 恒温培养箱 2. 细口玻璃瓶 3. 大量筒 4. 玻璃搅拌棒,棒的长度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 00 m m。在棒的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底 小,并带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 5. 溶解氧瓶为 250~350 m L 之间,带有磨口玻璃塞并且有供水封用的钟形(每组 8 个); 6. 虹吸管,供分取水样和添加稀释水用(乳胶管即可); 7. 酸式滴定管( 50. 00m L 一个); 8. 三角烧瓶( 500m L 一个); 9. 移液管( 1 .0 0m L, 2. 00 m L, 100m L 各一个)。 10. 870 型直读B OD 5 测定仪 五、试剂 1. 磷酸盐缓冲溶液取8 .5 g 磷酸二氢钾、 21. 75 g 磷酸氢二钾、 33 .4 g 七水合磷酸氢二钠 和1. 7 g 氯化铵溶于水中,稀释至1 000 m L。此溶液的 pH=7. 2。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七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某些可氧化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用以间接表示水中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类物质的含量,是反映有机物污染的重要类别指标之一。测定BOD 的方法有稀释接种法、微生物传感器法、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库仑滴定法、测压法等。本实验采用稀释接种法测定污水的BOD。该方法也称五天培养法(BOD 5 ),即取一定量水样或稀释水样,在20℃±1℃培养五天,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后 的溶解氧,二者之差为BOD 5 值,以氧的mg/L表示,其相关内容参阅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稀释接种法测定BOD 5 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复习第二章第五节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为保证测定准确度,应当控制好哪些条件。 二、仪器 1.恒温培养箱。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拌棒:棒长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0mm,棒的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量筒直径略小,并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 5.溶解氧瓶:200~300mL,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用的钟形口。 6.虹吸管:供分取水样和添加稀释水用。 三、试剂 1.磷酸盐缓冲溶液:将8.58磷酸二氢钾(KH 2PO 4 ),2. 75g磷酸氢二钾(K 2HPO 4 ),33.4g 磷酸氢二钠(Na 2HPO 4 ·7H 2 O)和1.7g氯化铵(NH 4 C1)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 溶液的pH 应为7.2。 2.硫酸镁溶液:将22.5g硫酸镁(MgSO 4·7H 2 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地面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称生化需氧量,通常记为BOD,常用单位为毫克/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一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程度同温度、时间有关、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从理论上讲,为了完成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需要无限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可以认为反应可以在20天内完成,称为BOD20,根据实际经验发现,经5天培养后测得的BOD约占总BOD的70~80%,能够代表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为使BOD值有可比性,因而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五天后测定溶解氧消耗量作为标准方法,称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BOD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以每升水中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的污染。但BOD的测定时间长;对毒性大的废水因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难以准确测定。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通常记为COD。在COD测定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当前测定化学需

五日生化需氧量作业指导书

五日生化需氧量 作业指导书 ( 依据标准: GB/T7488-1987 ) 1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 1.1 五日生化需氧量含义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条件为20±1°C 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两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1.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地表水质量1或污水排放标准2-3 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 2分析方法稀释接种法(GB7488-87) 2.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BOD5大于或等于2mg/L并且不超过6000 mg/L的水样。BOD5大于6000 mg/L的水样仍可用本方法,但由于稀释会造成误差,有必要要求对测定结果做慎重的说明。 本试验得到的结果是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它们不象单一

的、有明确定义的化学过程那样具有严格和明确的特性,但是它能提供用于评价各种水样质量的指标。 本试验的结果可能会被水中存在的某些物质所干扰,那些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如杀菌剂、有毒金属或游离氯等,会抑制生化作用。水中的藻类或硝化微生物也可能告成虚假的偏高结果。 2.2 定义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以质量浓度表示)。 2.3 原理 将水样注满培养瓶,瓶盖塞好后应不透气,将瓶置于恒温条件下培养5天。培养前后分别测定溶解氧浓度,由两者的差值可算出每升水消耗掉氧的质量,即BOD5值。 由于多数水样中含有较多的需氧物质,其需氧量往往超过水中可利用的溶解氧(DO)量,因此在培养前需对水样进行稀释,使培养后剩余的溶解氧(DO)符合规定。 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5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有时需要分别测定含碳物质耗氧量和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常用的区别含碳和氮的硝化耗氧的方法是向培养瓶中投入硝化抑制剂,加入适量硝化抑制剂后,所测出的耗氧量即为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在5天培养时间内,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取决于是否存在的足够数量的能进行此种氧化作用的微生物,原污水或初级处理的出水中这种微生物的数量不足,不能氧化显著量的还原性氮,而许多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和受污染较久的水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硝化微生物,因此测定这种水样时应抑制其硝化反应。 在测定BOD5的同时,需用葡萄糖和谷氨酸标准溶液完成验证试验。 2.4 试剂 分析时,只采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在全玻璃装置中蒸馏的水或去离子水),水中含铜不应高于0.01mg/L,并不应有氯、氯胺、苛性碱、有机物和酸类。 如试验样品本身不含有足够的合适性微生物,应采用下述方法之一,以获得接种水:

水质生化需氧量编制说明

《水质生化需氧量(BOD)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编制说明 一、起草过程 生物化学需氧量国家标准测定方法为五日稀释与接种法。它不仅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之一,而且还反映废水中有机物可生化降解性。也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及处理效率的检验指标。 自1913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首次提出生化需氧量五日法后,又陆续报导了库仑计法、差压法、高温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电极法等。但前几种方法由于耗时、耗力,不能及时反映水质现状,尤其在出现有机物污染事故时不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的科学依据。BOD快速测定法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并且也一直是国内外竞先研究的目标。 微生物电极法和其它几种方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相对稳定、操作简单、与五日生化法有可比性等特点。该方法也得到国内外研制者和专家认可。 自1962年Clark和Layons提出了生物传感器的设想到1983年日本自新电机推出首台BOD—1100型快速测定仪至今近40年,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努力,用微生物传感器法快速测定水中BOD的方法已趋于成熟。并且国家“十五”《全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已明确将BOD快速测定仪列入其中。从96年到200 0年,天津、青岛、沈阳等城市相继推出了BOD快速测定仪,经过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及与标准五日稀释法对照分析,其结果能满足对环境水质、污染源废水及生活污水测定的需要。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方法来规范仪器的性能以适应环境监测的需要,从而促进BOD快速测定仪的完善与发展。 另外,该方法的制定也满足了以下几个条件:(1)应在短时间内得到BOD值。(2)与BOD五日法应有可比性。(3)应用广泛。(4)经济上可行。(5)与国际接轨。(6)方法简便可行。 根据以上情况,在了解国内外BOD快速测定仪的研制开发和使用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起草了BOD快速测定法的标准。 二、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 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

水质生化需氧量(BOD)

水质生化需氧量(BOD) 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Speedy testing method of microorganism sensor 2002-01-29发布 2002-07-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前言 为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和污水中生化需氧量的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Speedy testing method of microorganism sensor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和污水中生化需氧量(BOD)的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本标准规定的生物化学需氧量是指水和污水中溶解性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所消耗溶解氧的量。 1.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不含对微生物有明显毒害作用的工业废水中BOD的测定。 1.3 干扰及消除 水中以下物质对本方法测定不产生明显干扰的最大允许量为: 5mg/L; 5 mg/L; 4 mg/L; 5 mg/L; 2 mg/L; 2 mg/L ; 5 mg/L; 5 mg/L; 0.5 mg/L; 0.05 mg/L;悬浮物250 mg/L。对含有游离氯或结合氯的样品可加入1.575g/L 的亚硫酸钠溶液使样品中游离氯或结合氯失效,应避免添加过量。对微生物膜内菌种有毒害作用的高浓度杀菌剂、农药类的污水不适用本测定方法。 2 术语 2.1 生化需氧量 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 2.2 微生物菌膜 将丝孢酵母菌在保持其生理机能的状态下封入膜中,称之为微生物菌膜或固定化微生物膜。 2.3 微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传感器是由氧电极和固定化微生物膜组成。可检测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时引起的氧浓度的变化。 2.4 流通式 水样或清洗液在蠕动泵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将样品或清洗液在单位时间内 按一定量比连续不断地被送入测量池中。 2.5 间断式(加入式) 将缓冲溶液加入到测量池中,使微生物传感器(微生物菌膜)与缓冲溶液保持接触状态,然后加入定量的被测水样,测得被测水样的BOD值。 2.6 恒温控制装置 微生物电极的反应性能依赖于一定的温度条件,因此要求在试验过程中要有一稳定的温场。该装置在仪器中称之为恒温控制装置。 2.7 清洗液(缓冲溶液) 清洗液是由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配制而成。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冲液调节样品的pH值,清洗和维持微生物传感器使其正常工作,并具有沉降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3 原理 测定水中BOD的微生物传感器是由氧电极和微生物菌膜构成,其原理是当含有饱和溶解氧的样品进入流通池中与微生物传感器接触,样品中溶解性可生化降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 一、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产品简介: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是水质评价的必测项目,是衡量有机物对水质污染的重要质量指标。传统BOD5的测定方法采用化学稀释法。该方法操作繁琐,对分析人员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实验数据的离散性较大,往往造成无法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TC-870型直读式BOD5检测仪是利用空气压差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的一种新型仪器,其操作简单,能提供与化学稀释法可比的准确测量结果,读数直观,使用和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环保监测、石油化工、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等部门对水质的监测,是广大分析工作者的有力工具。把水样或经过预处理水样注入培养瓶内,同时在瓶口的吸收杯内放入二氧化碳吸收剂(NaOH),然后将培养瓶密封,置于容积150L,内含电源插座的生化培养箱内,当被测样品在20±1℃条件下恒温进行五日培养后,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瓶内的水样进行生物氧化反应。有机物转变成氮、碳和硫的氧化物,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而培养瓶内上部空间的氧气不断地供给水样中微生物的需氧量,培养瓶内产生了压力差,通过检测玻璃管中汞的高度,即可计算出水样在规定测定期间内的BOD值。 二、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0mg/L~1000mg/L(大于1000mg/L需稀释测量)

2、测定方法:差压法 3、准确度:符合国标“GB7488-87”标准规定:葡萄糖谷氨酸标液BOD5值在180mg/L~230mg/L 范围内) 4、环境温度:0℃~40℃ 5、批处理量:每次8份水样 6、显示:从压力计刻度尺上可以读数 7、培养温度:20℃±1℃ 8、电源:交流36V 9、主机尺寸:400mm×270mm×350mm 10、主机重量:5kg 11、功耗:仪器15W 三、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特点: 直观性:直接读出BOD值,无需化学滴定 连续性:可随时了解微生物在试样中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绘出BOD变化规律曲线。 累加性:浓度过高超量程时,两次结果可以累加 样品BOD值在0~1000mg/l范围内无需稀释 全系统密封,不受大气压变化影响,测定准确可靠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便于维护 四、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仪产品配置: 1、主机 1台 2、培养瓶 10只 3、搅拌子 10个 4、CO2吸收杯 8个 5、水银 1瓶 6、橡皮传动带 3条 7、密封圈8个 8、玻璃弯管 2支 9、保险丝2只 10、电源线 1根

环境监测-五日生化需氧量考核试题及答案

项目合格证自考理论试卷 (生化需氧量)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OD5≥mg/L,最大不超过mg/L的水样,当其BOD5大于_______mg/L,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 2. BOD5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过程中消耗的量。此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培养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 以表示。 3.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并于瓶中,在℃ 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h内进行分析。若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 贮存时间不应超过h。 4.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时,为保证微生物生长需要,稀释水中应加入一定量的和,并使其中的溶解氧近饱和。 二、判断题 1.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冬天采集的较清洁地表水中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此时无须其他处理就可立即测定。( ) 2.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BOD,时,水中的杀菌剂、有毒重金属或游离氯等会抑制生化作用,而藻类和硝化微生物也可能造成虚假的偏离结果。( ) 三、选择题 1.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稀释水的BOD5值应,接种稀释水的BOD,值应在之间。接种稀释水配制完成后应立即使用。( ) A.<0.2mg/L,0.2~1.0mg/L B. <0.2mg/L,0.3~1.0mg/L C.<1.0mg/L,0.3~1.0mg/L

2.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满足下列条件时数据方有效:5天后剩余溶解氧至少为,而消耗的溶解氧至少为。( ) A.1.0mg/L,2.0mg/L B.2.0mg/L,1.0mg/L C.5.0mg/L,2.0mg /L 3.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对于游离氯在短时间不能消散的水样,可加入以除去。( ) A.亚硫酸钠B.硫代硫酸钠C.丙烯基硫脲 4.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采用生活污水配制接种稀释水时,每升稀释水中加入生活污水的量为ml。( ) A.1~10 B.20~30 C.10~100 5.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下列废水中应进行接种的是:。( )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B.较清洁的河水 C.不含或含少量微生物的工业废水D.生活污水 6.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时,取3个稀释比,当稀释水中微生物菌种不适应、活性差或含毒物浓度过大时,稀释倍数消耗溶解氧反而较多。( ) A.较大的B.中间的C.较小的 四、问答题 1.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中,样品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时,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 2.某分析人员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某水样的BOD5,将水样稀释10倍后测得第一天溶解氧为7.98mg/L,第五天的溶解氧为0.65mg/L,问此水样中的BOD5值是多少?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稀释与接种的方法。 2.测试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的暗处培养5d±4 h或(2+5)d±4 h[先在0~4℃的暗处培养2 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 d,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的形式表示。 3.仪器设备 3.1 生化培养箱:20±1℃。 3.2 溶解氧仪:0~20 mg/L。 3.3 曝气装置。 3.4 溶解氧瓶:300 mL。 3.5 滤膜:孔径为1.6 μm。 3.6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一级水,文中所说的水均指一级水。 4.2接种液:可购买接种微生物用的接种物质,接种液的配制和使用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也可按以下方法获得接种液。 4.2.1 未受工业废水污染的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不大于300 mg/L,总有机碳不大于100 mg/L。 4.2.2 含有城镇污水的河水或湖水。 4.2.3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4.2.4 分析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时,在其排污口下游适当处取水样作为废水的驯化接种液。也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少量生活污水,使适当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物时,表明微生物已繁殖,可用作接种液。一般驯化过程需

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实验五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 目的 1.1 理解BOD的含义及测定条件; 1.2 了解水样预处理的道理与预处理方法。 2 方法原理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该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条件下,全过程需100天,根据目前国际统一规定,在20±1℃的温度下,培养五天后测出的结果,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为BOD5,其单位用质量浓度mg/L表示。 对于一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虽然含较多有机物,如果样品含有足够的微生物和具有足够氧气,就可以将样品直接进行测定,但为了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需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磷酸盐、钙、镁和铁盐)。 某些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酸碱度高的废水、高温或氯化杀菌处理的废水等,测定前应接入可以分解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称为接种。对于一些废水中存在着难被一般生活污水中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可以将水样适当稀释,并用驯化后含有适应性微生物的接种水进行接种。 一般检测水质的BOD5只包括含碳有机物质氧化的耗氧量和少量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由于许多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和受污染时间较长的水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硝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产生硝化作用的生化过程。为了抑制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应加入适量的硝化抑制剂。 3 适用范围 BOD5为2—1000mg/L水样,超过1000mg/L的水样,应适当稀释。 4 主要仪器及设备 使用的玻璃仪器皿在实验前应认真清洗,防止油污、沾尘。玻璃器皿干燥后方能使用。 常用实验室设备如下: 4.1 生化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0±l℃,可连续无故障运行。 4.2 充氧设备充氧动力常采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隔膜泵、或氧气瓶、或真空泵)。充氧流程可分为正压、负压充氧两种流程。 4.3 BOD培养瓶:容积550±1mL。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培训讲学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1. 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2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5mg/L,方法的测定下限为2 mg/L,非稀释法和非稀释接种法的测 定上限为6mg/L,稀释与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000mg/L。 2. 术语和定义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条件为(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两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3. 方法原理 将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的暗处培养5d±4h或(2+5)d±4 [先在0~4℃的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d,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 若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BOD5的质量浓度大于6mg/L,样品需适当稀释后测定; 对不含或含微生物少的工业废水,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冷冻保存的废水或经过氯化出力等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进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是,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4. 试剂和材料 分析时,只采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在全玻璃装置中蒸馏的水或去离子水),水中含铜不应高于0.01mg/L,并不应有氯、氯胺、苛性碱、有机物和酸类。 4.1 接种液 取POLYSEED 胶囊1 粒溶于装有250ml稀释水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 拌曝气1h。曝气结束,放置0.5h后倾出全部清液,将该清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此接种液最多能放置二天。其它获得接种液的途径见如下。 4.1.1 未受工业废水污染的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不大于300mg/L,总有机碳不大于100 mg/L; 4.1.2 含有城镇污水的河水或湖水; 4.1.3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4.1.4 分析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时,在其排污口下游适当处取水样作为废水的驯化接种液。也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少量生活污水,使适应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物时,表明微生物已繁殖,可用作接种液。一般驯化过程需3~8天。 4.2 盐溶液 4.2.1 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16.6g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17.7g七水合磷 酸氢二钠(Na2HPO4)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约5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此缓冲溶液的pH 应为7.2。 4.2.2 七水合硫酸镁 将22.5g的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4.2.3 氯化钙 将27.5g的无水氯化钙(CaCl2)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4.2.4 六水合氯化铁 将0.2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并混合均匀。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复习课程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 (B O D5)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05—2009 代替GB/T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警告:丙烯基硫脲属于有毒化合物,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 标准溶液的配制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检测后的残渣残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稀释与接种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0.5mg/L,方法的测定下限为2mg/L,非稀释法和非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 为6mg/L,稀释与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000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7489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913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 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 ℃的暗处培养5d±4h 或(2+5)d±4h(先在0~4℃的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d, 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 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 形式表示。 若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BOD5 的质量浓度大于6mg/L,样品需适当稀释后测定;对不 含或含微生物少的工业废水,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冷冻保存的废水或经过氯化处 理等的废水,在测定BOD5 时应进行接种,以引进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 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 1 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4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05—2009 代替GB/T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警告:丙烯基硫脲属于有毒化合物,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 标准溶液的配制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检测后的残渣残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稀释与接种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L,方法的测定下限为2mg/L,非稀释法和非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 为6mg/L,稀释与稀释接种法的测定上限为6000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7489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913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1) ℃的暗处培养5d±4h 或(2+5)d±4h(先在0~4℃的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的暗处培养5d, 即培养(2+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

度之差, 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形式表示。 若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BOD的质量浓度大于6mg/L,样品需适当稀释后测定;对不 含或含微生物少的工业废水,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冷冻保存的废水或经过氯化处 理等的废水,在测定BOD时应进行接种,以引进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 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 1 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4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水:实验用水为符合GB/T 6682 规定的3 级蒸馏水,且水中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不大于 mg/L,不含有氯或氯胺等物质。 接种液:可购买接种微生物用的接种物质,接种液的配制和使用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也可 按以下方法获得接种液。 4.2.1 未受工业废水污染的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不大于300mg/L,总有机碳不大于100mg/L; 4.2.2 含有城镇污水的河水或湖水; 4.2.3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4.2.4 分析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时,在其排污口下游适当处取水样作为废水的驯化接种 液。也可取中和或经适当稀释后的废水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入少量该种废水,同时加入少量生 活污水,使适应该种废水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物时,表明微生物已繁殖,

生化需氧量BOD5详解

生化需氧量BOD5详解 BOD:生化需氧量,即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CO2、NH3、和H2O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NH3进一步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NH3已是无机物,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只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与温度有关,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所以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02mg/L表示。这一指标自1913年由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正式确定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水中有机物含量多,消耗的溶解氧就多,生化需氧量也就高。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氧化反应,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碳氢化合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称为碳化阶段,在20℃以下需20天,但在20℃时5天可达68%;第二阶段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欲达到完全稳定状态,在20℃时需100天左右。因时间比较长,除长期研究工作外,无实际应用价值。 1936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将20℃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法作为标准方法沿用至今.它是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及衡量生化处理过程中净化效率的综合指标,并对废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水体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BOD的测定方法,目前有直接培养法,标准稀释法,瓦勃呼吸法,短日时法,电呼吸计法,高温法,活性污泥快速法,相关估算法和微生物传感器法等。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国家仍以直接培养及稀释法作为BOD标准方法,我国普遍采用此方法。

五日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5) 稀释与接种法 GB7488--87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水体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 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 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下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小时内进行分析。若需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概述 1.方法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于20±1℃培养5d,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 对某些地面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

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1 mg/L以上。 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以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其中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或经过氯化处理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着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BOD5大于或等于2mg/L,最大不超过6000 mg/L的水样。当水样BOD5大于6000 mg/L,会因稀释带来一定的误差。 仪器 (1)恒温培养箱(20℃±1℃)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棒:棒的长度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0mm。在棒的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量筒底小、并带有几个小孔的硬橡胶板。(5)溶解氧瓶:250ml到300ml之间,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用的钟形口。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七五日生化需氧量得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就是指在规定得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某些可氧化物质(主要就是有机物)得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得量,用以间接表示水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得有机类物质得含量,就是反映有机物污染得重要类别指标之一。测定BOD得方法有稀释接种法、微生物传感器法、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库仑滴定法、测压法等。本实验采用稀释接种法测定污水得BOD。该方法也称五天培养法(BOD5),即取一定量水样或稀释水样,在20℃±1℃培养五天,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后得溶解氧,二者之差为BOD5值,以氧得mg/L表示,其相关内容参阅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一、实验目得与要求 1.掌握用稀释接种法测定BOD5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 2.复习第二章第五节中得相关内容,提出为保证测定准确度,应当控制好哪些条件。 二、仪器 1.恒温培养箱。 2.5~20L细口玻璃瓶。 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拌棒:棒长应比所用量筒高度长200mm,棒得底端固定一个直径比量筒直径略小,并有几个小孔得硬橡胶板。 5.溶解氧瓶:200~300mL,带有磨口玻璃塞,并具有供水封用得钟形口。 6.虹吸管:供分取水样与添加稀释水用。 三、试剂

1.磷酸盐缓冲溶液:将8、58磷酸二氢钾(KH2PO4),2、75g磷酸氢二钾(K 2HPO4),33、4g 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与1、7g氯化铵(NH4C1)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得pH 应为7、2。 2.硫酸镁溶液:将22、5g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3.氯化钙溶液;将27、5g无水氯化钙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4,氯化铁溶液;将0、25g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5.盐酸溶液(0、5mol/L):将40mL(ρ=1、18g/mL)盐酸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6.氢氧化钠溶液(0、5mol/L):将20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7.亚硫酸钠溶液(1/2Na2SO3=0、025mol/L);将1、575g亚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不稳定,需每天配制。 8.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将葡萄糖(C6H12O6)与谷氨酸(HOOCCH2CH2CHNH2COOH)在103℃干燥lh后,各称取150m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内并稀释至标线,混合均匀。此标准溶液临用前配制。 9.稀释水:在5~20L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得水,控制水温在20℃左右。然后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薄膜泵,将此水曝气2~8h,使水中得溶解氧接近于饱与,也可以鼓入适量纯氧。瓶口盖以两层经洗涤晾干得纱布,置于20℃培养箱中放置数小时,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达8mg/L左右。临用前于每升水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镁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各1mL,并混合均匀。稀释水得pH值应为7、2,其BOD5应小于0、2mg/L。 10.接种液:可选用以下任一方法获得适用得接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