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巧算练习

三年级数学巧算练习
三年级数学巧算练习

三年级数学巧算递等式练习

基础讲解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借数凑整法:直观上凑整不明显的可以“借数”凑整。

(1)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重难点】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法混合计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一、加法中的凑整

知识点1:分组凑整法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3+25+175(2)2803+(2178+5497)+4722

知识点2:加补凑整法

例1(1)2458+503(2)574+798例2995+996+997+998+999

二、减法中的凑整

例(1)956-597(2)3475-308

三、去添括号法则

例11654-(54+78)例22937-493-207

例3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98-8-99-9

四、符号跟着数字搬家

例1:497+334-297例2:7523+(653-1523)

例3:3467―253―174―47―126

五、即时训练,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用巧算。

(1)843+78-43(2)843-86+157

(3)32+64+128+256(4)783+25+175(5)1654-(54+78)(6)2937-493-207(7)256+503(8)327+798

(9)2497+183(10)376+174+24

(11)864+(673+136)+227(12)99999+9999+999+99+9

(13)77+79+79+80+81+83+84(14)3498-438

(15)901+902+903-899-898-897(16)1324―875―125

(17)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4―16―83―17―82―18―81―19

(18)3842―1567―433―842(19)538-194+162

(20)9375-(2103+3375)(21)874―(457―126)(22)657-(269+257)+169(23)997+3―(997―3)(24)379-297(25)467-103(26)376+174+24(27)864+(673+136)+227(28)1324―875―125(29)3842―1567―433―842

(30)538-194+162(31)497+334-297(32)7523+(653-1523)(33)886+6―(886―6)(34)874―(457―126)(35)657-(269+257)+169(36)832-358-142(37)506-298+94(38)371+369+(231+29)(39)888-(88+177)

(40)64+75+36+125(41)500-121-79(42)561+119+139(43)472-338+238(44)344-278+156-122(45)486-227-173(46)866-374-266(47)738+2445-438(48)872-528+172(49)367+456+433+544

(50)6858-782-218(51)1218-178+82

(52)1765-816-184(53)287+424+376

(54)875+659+125(55)1234-567+667-434(56)968-248-152(57)875+659+125

(58)838-(138+275)(59)218-178+82

(60)506-298+94(61)1082-565+518(62)516-123-77(63)1000-725-175(64)432-158-142(65)760-540+1540(66)1234-567+657-433(67)7650-(550+4650)(68)2371+369+(231+29)(69)5534-264+466

(70)2762-(762-78)(71)289+578-189(72)1865-468-332(73)6500+1250-3500(74)371+369+(231+29)(75)506-298+94(76)500-121-79(77)888-(88+177)(78)550+797(79)64+75+36+125

(80)486-227-173(81)561+119+139(82)968-248-152(83)325-187+175(84)866-374-266(85)500-121-79(86)872-528+172(87)344-278+156-122(88)367+456+433+554(89)738-145-438

(90)1765-816-184(91)721-204(92)325-112+75(93)287+424+376(94)563+67+137(95)342-271-42(96)453+275-53(97)472-338+438(98)372+364+(236+28)(99)506-298+94

(100)586+129+114(101)704-269-31(102)845-355+155(103)317-(135-83)(104)528-372+128(105)643-147+357-453(106)532-156-144(107)880-530+3530(108)3344-562+656-438(109)7750-(550+4750)

(110)563+175+37+325(111)500-121-63-16(112)355+174+24+21(113)862+(773+138)+227

五、递等式计算。

(1)580×60÷4(2)34×55-287

(3)1998÷3+2001(4)182×5+1481

(5)87×4+12(6)7×(126+255)(7)5320÷7×8(8)42×52-211(9)113×33+4987(10)360×5-1780(11)6×29×5(12)208÷4×31

(13)6080÷4×6(14)720÷8×120(15)5409÷9+1009(16)2760÷6×19(17)39×120÷2(18)88×69÷8(19)735÷5×6(20)30×9×18(21)5600÷(4200÷6)(22)7060÷5+840

(23)2340÷3÷5(24)(259+1025)×7(25)1035÷(912-903)(26)(356-29)×9

(27)1780÷5×200(28)50×(2850+150)(29)8×(351+104)(30)50×6×55

(31)135×6-724(32)7×(126+255)

(33)324×4×2(34)37×100-37(35)(1005-998)×45(36)90÷5×56(37)8×(125+25)(38)4680÷3÷6(39)6336÷(892-883)(40)268+29×65(41)2018+46×79(42)1096÷8+13

(43)1255+795÷5(44)117+58×77(45)1234×3+1234(46)256-7×8(47)(582+6467)÷7(48)2304+234÷2(49)4032÷6÷4(50)143×6-6×43(51)(4121+2389)÷7(52)2800×5÷4

三年级奥数-乘除法的巧算及练习

乘除法的巧算 计算: 8×4×125×25= 分析: 进行四则运算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及运算符号的特征。熟记:5×2=10 25×4=100 125×8=1000 37×3=111 观察8×4×125×25=的特征,因为8×125=1000 25×4=100,所以,可先将8和125,4和25乘起来,再把他们的积相乘。即:8×4×125×25=(8×125)×(4×25)=1000×100=100000 试试身手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8×6×125=4×7×25×10= 2、巧算 10×3×3732×25×125 3、计算 37×25×3×43×5×4×37×25×2

知识向导: 计算:125×32×25 分析由数字“125,25”及符号“连乘”的特征,可以想到“8,4”,结合上章所学,因为他们的乘积是整千、整百数。而32=4×8,所以,可以将一个乘数“32”拆成需要的几个因数。即: 125×32×25=125×8×4×25=(125×8)×(25×4)=1000×100=100000 试试身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8×2 2、37×9×10 3、25×64×125×5 4、125×125×64 知识向导 计算:1200÷25÷4 分析: 观察题目发现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连除;二是25和4的积是100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法: 一、可以用25去除以被除数1200,也可以先用4除以被除数1200,即1200÷25÷4=48÷4=12 或1200÷4÷25=300÷25=12 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1200÷25÷4=1200÷(25×4)=1200÷100=12 试试身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6000÷125÷85200÷4÷25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运算,比一比哪一种更简便 250÷5÷25500÷5÷25 巧算: 333÷37÷3 1000000÷8÷125÷25÷8÷5 知识向导 计算: 12÷5+13÷5 32÷3-20÷3 分析:

三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加减巧算

三年级加减巧算 专题简析: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的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 进行加减巧算时,凑整之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另外,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例题1 计算下面各题。 (1)396+55 (2)427+1008 (3)456-298 (4)582-305 思路导航:(1)中396接近于400,396+55可以看成400+55,多加了4,所以还要减4; (2)中1008接近于1000,427+1008变成427+1000,少加了8,所以还要加8; (3)中298接近于300,456-298变成了456-300,多减了2,所以还要加2; (4)中305接近于300,582-305变成了582-300,少减了5,所以还要减5。 练习一 1.速算。 (1)497+28 (2)750+1002 (3)598+231 (4)2004+271 2.计算,并想想它的解题思路。 (1)574-397 (2)472―203 (3)8732―2008 (4)487―298 3.计算:402+307―297―99

例题2 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 (1)502+799―298―97 (2)9999+999+99+9 思路导航:(1)是一道加减混合运算,每个数都接近于整百数,计算时可先把这些数拆成两部分,再把整百数与整百数相加减,“零头数”与“零头数”相加减,最后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 (2)这四个数都分别接近于整万、整千、整百、整十数,我们可以把9999看作10000,999看作1000,99看作100,9看作10,这样每个数都多了1,最后再从它们的和中减去4个1,即可得出结果。 练习二 1.计算。 (1)307+201―398―99 (2)208+494―498―95 2.你会迅速写出结果吗? (1)99999+9999+999+99+9 (2)1999+199+19 3.计算(说说计算思路): 375+283+225+17 例题3 计算: (1)487+321+113+479 (2)723-251+177 (3)872+284―272 (4)537―142―58 思路导航:(1)487和113,321和479,分别可以凑成整百数,我们可以通过交换位置的方法,487+113得到600,321+479得到800,然后600+800=1400。 (2)723与177可凑成整百数,因而用723+177得到900,900再减251,得数是649。 (3)可以先用872减272得到整百数是600,再用600加上284得数是884。 (4)537连续减142和58,而142和58正好可以凑成整百数200,再用537减去200,得到337。

新三年级数学递等式巧算专题

递等式简便运算 一、四则运算基本规律 ①括号最大,有括号时先计算括号里面的; ②乘除法是比加减法高一级的运算,乘除法碰到加减法时,先计算乘除法,在 计算加减法; ③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例题、递等式计算 1: 88(10254)371756666 练习、递等式计算 1: 81(3425)2562712(108)7 二、递等式简便运算 () ①、交换律数字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1(): 789319211338287262857192357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1(): 283456717576349124471229171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 2531420375125782595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 4452527350125587298

() ,,;,,.②、结合律加括号加括号时括号外面是减号和除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去括号时括号外面是减号和除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3(): 801359141360504296348167233152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3(): 2981247676587113963362137638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4(): 206251342526025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4(): 1342527520120164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③、乘法分配律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5(): 56225612139976280280 +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5(): 899556375678978 ④、去括号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 888(88177)3180(340820)317(13583)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奥数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快来做做奥数题来锻炼自己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到的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计算时间:正确率: (1)146000÷125=(2)211211÷211=(3)7500÷25÷4= (4)264264÷7÷11÷13=(5)(130+65)÷13= (6)798÷125+202÷125=(7)432÷(8×9)= (8)21×15÷5=(9)(54×24)÷(9×4)= (10)(2×3×5×7×11×13×17×19)÷(38×51×65×77)=(11)1÷(2÷3)÷(3÷4)÷(4÷5)÷(5÷6)= (12)(110+77+88+99)÷11= 参考答案 (1)146000÷125(2)211211÷211 (3)7500÷25÷4 =146×1000÷125 =211×1001÷211 =7500÷(25×4)=146×8 =1001 =7500÷100 =1168 =75 (4)264264÷7÷11÷13 (5)(130+65)÷13 =264×1001÷(7×11×13) =130÷13+65÷13 =264×1001÷1001 =10+5 =264 =15 (6)798÷125+202÷125(7)432÷(8×9) =(798+202)÷125 =432÷8÷9 =1000÷125 =54÷9

=8 =6 (8)21×15÷5 (9)(54×24)÷(9×4) =21×3 =54×24÷9÷4 =63 =54÷9×24÷4 =6×6 =36 (10)(2×3×5×7×11×13×17×19)÷(38×51×65×77)=(2×19÷38)×(3×17÷51)×(5×13÷65)×(7×11÷77)=1 (11)1÷(2÷3)÷(3÷4)÷(4÷5)÷(5÷6) =1÷2×3÷3×4÷4×5÷×6 =1÷2×6 =3 (12)(110+77+88+99)÷11 =110÷11+77÷11+88÷11+99÷11 =10+7+8+9 =34

小学三年级数学 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练习: 14×5 114×5 19×17 3728×11 1295×11 16×18 36×15 72×15 78×72 84×86 62×42 31×71 43×25×4125×(19×8) 50×13×2 25×32×125 125×64 9×37+9×63 102×43 65×99+65 125×798 45×123-45×23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强烈推荐)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例1、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1 2 3 4 5=1 (2) 1 2 3 4 5=0 练习1 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 3 3 3 3=3 (2) 3 3 3 3=9 例2、下面两道算式需要填四个运算符号,每个符号只用一次,该怎样填呢? (1) 9 3 7=20 (2)14 2 5=12 练习2、下面算式等号两边分别用什么运算符号,两边才能相等。 (1)2 5 6=13 (2)5 13=9 2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3、⑴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 - 4 4 7 1 + 3 6 4 8 0 3 4 + 5 9 5 3 - 2 7 5 6 8 9 - 1

练习4 课后练习 1、在相同的图形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等式成立。 ×3=1 ×6=2 ×6=4 2、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横看成为两道算式,竖看成为五个成语。 3、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正好组成一道算式。 4、把494、49 5、49 6、49 7、49 8、49 9、501、502、503、504、505、506这十二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 5 4 7 6 8 4 □÷□×□ + □=□ (□+□-□)×□=□ 上 下 面 方 生 死 花 门 拿 稳 2 7 × 9 3 1 8 × C D 4 A B 6 A=( ) B=( ) C=( ) D=( ) 6 5 + 3 1 4 6 + = + + + + = + 仔细观察这些数!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巧算

三、乘除法简巧算 〖趣味数学〗 将盘中5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使盘中还留有一个桃子,你会分吗? 〖知识要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书写格式步骤; 2、建立简算意识,培养数感,提高心算和运算速度; 〖例题精讲〗 例1、乘法中的巧算:○1○1交换律○2○2结合律 (1)25×55×4 (2)25×32×125×7 = 25×4×55 =25×4×(8×125)×7 = 100×55 =100×1000×7 =5500 =700000 〖我真行1〗 (1)5×25×2×4 (2)125×48×8 (3)25×64×125 例2、乘法的分配律: (1)25×(40+4)(2)39×47+39×53 =25×40+25×4 =39×(47+53) =1000+100 =39×100

=1100 =3900 〖我真行2〗 (1)125×(80+8)(2)66×36+33×36+36 例3、巧用乘法的分配律: (1)39×101 (2)22×99 =39×(100+1) =22×(100-1) =39×100+39×1 =22×100-22×1 =3900+39 =2200-22 =3939 =2178 〖我真行3〗 (1)44×1002 (2)556×99 例4、乘除法中的巧算: (1)17÷8+19÷8+28÷8 (2)77×5÷11 (3)7500÷(100÷3) =(17+19+28)÷8 =77÷11×5 =7500÷100×3 = 64÷8 =7×5 =75×3 =7 =35 =225 (4)76×25 (5)700÷25 =76×25×4÷4 =(700×4)÷(25×4)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教案-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6 速算与巧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能灵活运用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和减法的性质进行速算和巧算;渗透“化零为整”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减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添上括号变符号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简便运算技巧,接下来我们一起参加一场数学抢答比赛吧! (PPT展示,学生抢答) 回顾小结:1、简算法则:加减法“凑整先算” 加法个位和凑十,减法末尾数相同。 2、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把能凑整的数放在一起先算,在交换数的位置时,每个数都要带着自己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才能使交换后的结果不变! 师: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有括号的限制,我们不能随意将凑整的两个数带着符号搬家,那么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该如何进行速算与巧算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讨这类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板书课题) 二、思维探索 展示例1 计算

(1)15+(85+57)(2)62+(138-89) 师:第(1)题有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15与85 师:能先算15+85吗? 生:不能,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是呀,括号捆绑住了我们的运算顺序,要想不被捆绑,那该怎么做呢?生:去掉括号就可以解除捆绑了! 师:那能不能直接去掉括号呢? 生:可以吧! 师:那我们直接去掉括号,用凑整的方法计算下结果 生:15+85+57=157 师:那请同学们验证下没有去括号计算的结果是不是157. (学生自主验证) 生:也是157 师: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因为直接去掉括号计算结果不变。 师:很好!括号前面是什么运算符号呢? 生:是加号! 师:也就是说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再进行凑整。 师:第(2)题有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62与138 师:能先算62+138吗? 生:不能,要先去括号 师:怎么去括号呢? 生: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或板演,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规范) 小结:加减法计算中,为了简便计算,需要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即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变)。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 加减巧算

加减巧算 一、加法: 1.利用加法交换律 例如:254+158+246 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及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2.利用加法结合律 例如:365+458+242 我们发现后两个加数可以相加成整百数,于是变成365+(458+242)。 3.拆分加数 例如:568+203 我们发现203距离200较近,于是将203拆分成200+3,算式变成568+200+3。 例如:289+198 我们发现198距离200较近,于是将198改写成200-2,算是变成289+200-2。 二、减法: 1.交换减数位置: 例如:452-269-152 我们发现452-152能得整百数,于是交换减数位置,算式变成452-152-269。 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如:562-236-164 我们发现两个减数236及164的和能凑成整百,于是算式变成562-(236+164),注意括号里要变成两数相加。 2.拆分减数: 例如:313-102 我们发现减数102距离100较近,可以拆分成100+2,但是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313-100-2。例如:521-298 我们发现减数298距离300较近,可以拆分成300-2,但是注意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 521-300+2。 三、加减混合:

1.加减换位: 例如:526—257+274 可以将算式改为526+274—257。 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分别减去这两个数: 例如:568—(254+168) 我们可以打开括号,注意括号里的加号在打开括号后要变成减号,于是算式变成568—254—168,然后调整减数位置,因为568先减去168可以凑成整百数,于是算式变成568—168—254。 2、综合运用: 例如:57+68—57+68 很多同学盲目地写成(57+68)—(57+68)是错误的,我们发现第二个57前面是减号,可以和第一个57合并成57—57,而第二个68前面是加号,只能和第一个68合并成68+68,所以算式应变成 (57—57)+(68+68)。 例如:628—(254+128+146) 有些时候我们在同一道题中运用多种方法,总之一个原则,但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运算更加简便。如上题,我们发现628先减去括号里的128比较简便,余下两个数254及146恰好相加是整百,于是算式变为(628—128)—(254+146)。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645-180-245 548+52+468 60+255+40 702-54-46

三年级数学加减巧算

第三周加减巧算 专题简析: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的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 进行加减巧算时,凑整之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另外,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例题1计算下面各题。 (1)396+55(2)427+1008 (3)456-298(4)582-305 思路导航:(1)中396接近于400,396+55可以看成400+55,多加了4,所以还要减4; (2)中1008接近于1000,427+1008变成427+1000,少加了8,所以还要加8; (3)中298接近于300,456-298变成了456-300,多减了2,所以还要加2; (4)中305接近于300,582-305变成了582-300,少减了5,所以还要减5。 练习一 1,速算。 (1)497+28(2)750+1002 (3)598+231(4)2004+271

2,计算,并想想它的解题思路。 (1)574-397(2)472―203 (3)8732―2008(4)487―298 3,计算:402+307―297―99 例题2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 (1)502+799―298―97(2)9999+999+99+9 思路导航:(1)是一道加减混合运算,每个数都接近于整百数,计算时可先把这些数拆成两部分,再把整百数与整百数相加减,“零头数”与“零头数”相加减,最后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 (2)这四个数都分别接近于整万、整千、整百、整十数,我们可以把9999看作10000,999看作1000,99看作100,9看作10,这样每个数都多了1,最后再从它们的和中减去4个1,即可得出结果。 练习二 1,计算。 (1)307+201―398―99(2)208+494―498―95 2,你会迅速写出结果吗? (1)99999+9999+999+99+9(2)1999+199+19 3,计算(说说计算思路): 375+283+225+17 例题3计算: (1)487+321+113+479(2)723-251+177 (3)872+284―272(4)537―142―58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101 +99+136②36+87+64①.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3①300-73-27 ②-10

小学数学三年级巧算、速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巧算 一、 1、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就是往这个数后面加0、00、000…… 2、巧算一个数与99相乘,99×1=99 99×2=198 99×8=792 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数与99相乘就是在这个数后面加上00,然后减去此数,即可 99×1=100—1=99 99×2=200—2=198 99×8=800—8=792 3、通过以上规律,那么一个数与999相乘呢? 999×2=2000—2=1998 999×8=8000—8=7992 二、 巧算两位数与11的乘积。 12×11=132 35×11=385 47×11=517 69×11=759 观察上面每一组题,发现俩位数与11相乘,只要把这个俩位数拉开,个位数字做积的个位,十位数字做积的百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做积的十位,如果满十的话要向百位进一。概括为口诀:俩边一拉,中间相加。 三、 1、巧算三位数与11相乘。 432×11=4752 168×11=1848 口诀:俩边一拉,中间俩加。注意哦,也是要满十进一的。 2、巧算俩位数与101相乘。 101×45=4545 101×67=6767 规律就是积把这个俩位数连续写俩遍。 那么三位数与1001相乘呢? 1001×782=782782 自己总结规律 四、 例题:根据37×3=111,简算下面各题。 37×9=37×3×3=333 37×12=37×3×4=444 37×33=37×3×11=1221 37×36=37×3×12=1332 五、 41×49=? 【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方法是:用十位上的数字乘十位上的数字加1的积,再乘100,最后加上个位上2个数字的乘积。 41×49,先用(4+1)×4=20,将20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1×9=9,可以发现末位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那就在9的前面补一个0,作为积的后两位数字。这样答案很简单的就求出了,即41×49=(4+1)×4×100+1×9=2009。 六、五位数字中各位数字之和为42,且能被4整除的数有_______个。

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乘法练习

我们在第1讲中介绍了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利用它们可以简化一些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本讲将介绍在巧算中常用的一些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其目的也是使一些乘、除法计算得到简化。 1.乘法的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即 a×b=b×a。 其中,a,b为任意数。 例如,35×120=120×35=4200。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 a×b×c=(a×b)×c=a×(b×c)。 注意:

(1)这两个运算律中数的个数可以推广到更多个的情形。即多个数连乘中,可以任意交换其中各数的位置,积不变;多个数连乘中,可以任意先把几个数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积不变。 (2)这两个运算律常一起并用。例如,并用的结果有 a×b×c=b×(a×c)等。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17×4×25;(2)125×19×8; (3)125×72;(4)25×125×16。 分析:由于25×4=100,125×8=1000,125×4=5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中尽量先把25与4、把125与8或4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以简化计算。 解: (2)125×19×8 =(125×8)×19 =1000×19 =19000; (3)125×72 =125×(8×9) =(125×8)×9 =1000×9 =9000; (4)25×125×16或 =25×125×2×8 =(25×2)×(125×8) =50×1000 =50000, 25×125×16 =25×125×4×4 =(25×4)×(125×4) =100×500 =50000。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之和(或差)与一数相乘,可用此数先分别乘和(或差)中的各数,然后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或减)。即 (a+b)×c=a×c+b×c, (a-b)×c=a×c-b×c。 例2计算下列各题: (1)125×(40+8);(2)(100-4)×25; (3)2004×25;(4)125×792。 解: (1)125×(40+8) =125×40+125×8 =5000+1000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10 -9 +8 -7 +6 -5 +4 -3 +2 -1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20 + 19 –18 + 17 –16 + 15 –14 + 13 –12 + 11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48 + 47 - 46 -45 + 44 + 43 –42 –41 + 40 + 39 –38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42 –41)+(40 + 39 –38 –37)+ 36 =4+4+4+36 =48 例:15 + 14 –13 + 12 + 11 –10 + 9 + 8 –7 + 6 + 5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1,再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 =(16+4)+(13+7)+10 =20+20+10 =50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速算与巧算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教案练习

乘除巧算 专题分析: 前面我们已介绍了有关加、减法中的巧算,其中“凑整”是巧算中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要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 的运算技巧。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1:巧算下面各题。 (1)、25×8 (2)、16×125 (3)、16×25×25(4)、125×32×25 【思路点拨】(1)25×8 (2)16×125 =25×(4×2) =(2×8)×125 =25×4×2 =2×(8×125) =100×2 =2×1000 =200 =2000 (3)16×25×25 (4)125×32×25 =(4×4)×25×25 =125×(8×4)×25 =(4×25)×(25×4) =(125×8)×(4×25) =100×100 =1000×100 =10000 =100000 例2:简便运算。 (1)130÷5 (2)4200÷25 【思路点拨】这里可以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 (1)130÷5 (2)4200÷25 =(130×2)÷(5×2) =(4200×4)÷(25×4) =260÷10 =16800÷100 =26 =168 例3:计算31×25 【思路点拨】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7+3,这样就得到(4×7+3) ×25,或者把25看做100÷4也可求出得数。 31×25 或 31×25 =(4×7+3)×25 =31×(100÷4) =4×7×25+3×25 =31×100÷4 =700+75 =3100÷4 =775 =775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及答案

习题一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 ② 100000-85426 ③ 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④ 78053000000-78053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536+(541+464)+459 ② 588+264+148 ③ 8996+3458+7546 ④567+558+562+555+563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② 4995-(995-480) ③ 4250-294+94 ④ 1272-995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① 478-128+122-72 ② 464-545+99+345 ③ 537-(543-163)-57 ④ 947+(372-447)-572 五、巧算下列各题: ① 996+599-402 ② 7443+2485+567+245 ③ 20xx-1347-253+1593 ④3675-(11+13+15+17+19)

习题一解答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453 ② 100000-85426=14574 ③ 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11108888888889 ④ 78053000000-78053=78052921947 此题主要是练习直接写出“补数”的方法:从最高位写起;其各位数字用“凑九”而得;最后个位凑10而得。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 536+(541+464)+459 =(536+464)+(541+459) =20xx ② 588+264+148 =588+(12+252)+148 =(588+12)+(252+148) =600+400 =1000 ③ 8996+3458+7546 =(8996+4)+(3454+7546) =9000+11000(把 3458分成 4和=9000+11000 3454)=20xx0 ④ 567+558+562+555+563 =560×5+(7-2+2-5+3)(以560为基准数) =2800+5=2805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1870-(280+520) =1870-800 =1070 ②4995-(995-480) =4995-995+480 =4000+480=4480 ③ 4250-294+94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 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 . 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例 1 计算① 123X 4X 25 ② 125 X 2X 8X 25X 5X 4 3. 应用乘法分配律。 4. 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 一个数X 10,数后添0; 一个数X 100,数后添00; —个数X 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 15X 10=150 15 X 100=1500 15 X 1000= 15000 例6 一个数X 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X 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X 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女口: 12X 9= 120-12 = 108 12 X 99= 1200— 12= 1188 12 X 999= 12000-12=11988 例 7 5X 2=10 25X 4=100 125X 8=1000 2. 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 计算① 24 X 25 ② 56 X 125 ③ 125 X 5X 32X 5 例 3 计算① 175X 34+175X 66 ②67X 12+67X 35 + 67X 52+6 例 4 计算① 123X 101 ② 123X 99

222 X 11 2456 X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22 X 1仁2442 2456 X 11=27016 例& 16X 5 [分析]一个数X 5,可以除以“ 2”添上“ 0”。 16X 5=(16 -2) X 10=80 例9 24 X 15 [分析]一个数X 15, “加半添0”。 24 X 15= (24+12)X 10=360 例4 从10到20 X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X十几) 13X 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X 14=182 想:(3+4+10)X 10=170 3 X 4=12 170+12=182 例 5 62 X 68 81 X 89 [分析]62 X 68, 一首数6+仁7,头X头是: 7X6=42,尾X尾是2X 8=16, 42 与16 在一起:4216 81 X 89, 一首数8+仁9,头X头9X 8=72, 尾X尾是1X 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 X 89=7209 例 6 72 X 32 68 X 48 [分析]72 X 32头乘头+尾是7X 3+2=23 尾X尾是:2 X 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72 X 32=2304 68X 48头乘头+尾是6X 4+8=32 尾X尾8X4=64 答案是:68 X 48=3264

三年级奥数-加减法的巧算

【教师寄语: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 加减法的巧算 【基础再现】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借数凑整法: 直观上凑整不明显的可以“借数”凑整。 (1)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例如,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重难点】 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法混合计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典型例题】 例1、简便计算: 843+78-43 843-86+157 例2、计算下列各题。 32+64+128+256 783+25+175

例3、计算下列各题。 1654-(54+78) 2937-493-207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即时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1)376+174+24 (2)864+(673+136)+227 (3)1324―875―125 (4)3842―1567―433―8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