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尿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是最常用的白蛋白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和白细胞、红细胞等

指标来判断尿液中是否有白蛋白的异常。

2. 定量测定法:这是一种比尿常规更准确的白蛋白检测方法,可以测量尿液中白蛋白的具体含量。常用的定量测定法有比浊法、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3.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种常

用的筛查方法。通过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含量,并计算它们的比值,可以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微量白蛋白的异常。

4. 尿电泳:尿电泳是一种检测尿液中白蛋白异常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电泳分离尿液中的蛋白质,并通过对分离出的蛋白带进行染色或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来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白蛋白异常。

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比较 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早期肾脏功能受损诊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临床上常用的检测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法对尿蛋白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内,但是该方法因灵敏性较差,干扰因素较多、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种方法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有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等。其中免疫比浊法因简便迅速,易操作而且重复性好,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在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 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我院80份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门诊和住院),其中男性38 例,女52 例,年龄19-78岁,平均 1.2仪器和试剂 尿蛋白定性检测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配套arkray-10EA试纸条。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用008A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用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方法为免疫比浊法,5点定标,模拟曲线法。 1.3检测方法 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收集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及时检测。干化学检测方法:将arkray-10EA试纸条放在尿液中10S时取出,然后放在卫生纸上沥干多余尿液,,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同时留一份标本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2结果 以尿微量白蛋白>30mg/L视为阳性,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的这些标本中,当尿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时(++-++++),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相符而蛋白含量较少时则出现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蛋白阴性的份标本中,份标本检测微量白蛋白的值>30mg?L,也就是说用干化学定量检测存在%的假阴性。* 份蛋白检测(+-)中,有份标本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呈阳性,也就是说用干化学定量检测存在%的假阳性。

尿蛋白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 定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 尿蛋白 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2方法 定性试验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试验的方法有三种: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普查,但其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于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加热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⑴磺基水杨酸法

这是目前医院化验室常用的方法。试剂的配制:称取磺基水杨酸3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面配成3%磺基水杨酸溶液。配好的溶液要贮存在棕色瓶内,放在不见阳光的暗处保存,以免失效。 试验方法:取一个干净的玻璃试管,加入尿液2毫升左右,然后用滴管在尿上滴加试剂3~5滴,观察有无蛋白出现。 结果判断:根据混浊、沉定和凝固的程度不同,确定“+”(加号)的多少。 判断的标准:“-”:减号为阴性,说明无蛋白。加入试剂后,尿液仍清晰,在黑色背景时,仍看不到浊表现; “±”:加减号,代表尿里有微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仅在黑色背景时可以看到; “+”:一个加号,代表尿里有中等到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无絮状颗粒出现; “++”:2个加号,代表尿里有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明显白色沉淀; “+++”:3个加号,代表尿里有多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絮状白色沉淀; “++++”:4个加号,代表尿里有大量蛋白。加入试剂后,立刻出现凝固成块,似胶胨样。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 尿蛋白为0.1—0.2g/L:±; 尿蛋白为0.2—1.0g/L:+; 尿蛋白为1.0~2.0g/L:++; 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4.0g/L:++++。 ⑵加热法 过去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常用的方法,现已被磺基水杨酸法代替。此法简单,不需要什么试剂。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 欧阳嵘 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 1982年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20-200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或30-300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每克肌酐)。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200(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称为大量白蛋白尿。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

白蛋白的值。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 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但在病理情况下[4],如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使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是造成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进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并导致肾损害,同时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上硫酸乙酰肝素合成减少,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在尿中排出增加[。再加上糖尿病病人存在三多一少症状,近曲小管内的尿流速增加,导致被滤出的白蛋白又不能被很好的重吸收,故而最终从尿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增加。另外,对正常人群的分析

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将未稀释的样品加入含有抗人血清白蛋白特异性抗体的缓冲液变浊溶液吸光度值(340nm)与尿液样品中白蛋白浓度成正相关。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留取24h尿液标本(加苯防腐)混匀后记录尿液总量取少量尿液离心;清晨中段尿。 3.2 类型:尿液 3.3 标本存放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1天,2~8℃保存至少可稳定2天; -20℃保存可稳定6个。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alb试剂盒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HCL缓冲液:20 mmol/l,pH 7.4;氯化钠:150 mmol/L;聚乙二醇6% R2:抗人白蛋白TRIS /HCL缓冲液:20 mmol/l,pH 7.4氯化钠:150 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90天。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试剂盒里校准品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8 计算方法 以MALB校准品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以mg/L报告。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操作程序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操作程序 1.目的 规范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试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化室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的操作前培训。 3.术语 4.测定原理 4.1测定方法:免疫比浊法 4.2 测定原理: 样品中的微量自蛋白与特异性的抗人白蛋白抗体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不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产生一定的浊度。j虫度高低反映样品中MAlb的含量,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校准品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MAlb的含量。 5.标本 5.1标本种类:随机尿及24h尿,常温下1天,样品中MAlb在2~8°C保存可稳定l个月,-20·C保存可稳定6个月。 5.2标本采集:见生化标本采集程序。 6.试剂 6.1试剂来源:新成生物有限公司。 6.2组成 规格:R1 90ml*2 R2 45ml*1 6.3试剂准备 本试剂为液体双试剂,可直接使用。 6.4试剂稳定性 试剂2~8·C密闭避光贮存可稳定12个月,开瓶上机2~ 8°C避光贮存可稳定90天。 7. 检测程序

7. 1试剂的准备:加入生化分析仪试剂盘中。 7. 2检测步骤: 7. 2. 1基本参数 方法:终点法主波长:340nm 样品/试剂:6/125ul 反应温度37·C 反应时间10min 副波长:700nm 7. 2. 2校准:使用试剂盒配套的校准品;当试剂更换批号、质控出现漂移、仪器保养、重要零部件更换后应重新校准。 8.性能指标 8.1、分析灵敏度:0mg/L。 8.2、测定范围:0~400mg/L。 8.3、精密度:批内cv.=5.0%、批间相对极差=10.0%。 8.4、准确度:相对偏差=10%。 8.5、空白眼光度:试剂空白在主波长340nm、副波长700nm处,10mm光径下,吸光度值<0.500。 9. 参考范围 10. 临床意义 10. 1 正常情况下,氨在肝脏转变成尿素。严重肝脏疾病是,氨不能从循环中清除,引起血氨增高。高血氨有神经毒,引起肝性脑病。成人血氨测定主要用于肝昏迷的监测和处理。10. 2血氨测定可用于儿科诊断Rere’s综合症。 10. 3对诊断先天性代谢紊乱,如鸟氨酸循环的氨基代谢缺陷也有一定价值。 11.注意事项 11.1、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 11.2、试剂与样品雨量可根据不同仪器的需要1在tit剂样品体积比例不变的条fJ下2适当增加或;成j>lItfflJ与样品的用量。 11.3、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t式刑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避免污染。 11.4、试齐IJ变混浊或空白吸光度值>0.500,表明试刑己失效应弃去。 11.5、试剂反应后所产生的废;在及使用后的包装材料应集中收集后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废物处理。 11.6、准确的结果取决于准确校正的仪器、温度及时间的控制。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参考区间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参考区间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糖尿病并发肾脏性病变者约占糖尿病并发症33.6%。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疾病和损伤首先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预测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的测试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尿中白蛋白(Alb)排出量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30mg/24h)但尚未达到临床蛋白尿水平的中间阶段。 测定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干化学试带法、免疫胶体金法。 干化学试带法采用指示剂误差法,试剂块中主要成分为四溴酚磺酞,其检测原理是:在pH2.5的条件下,四溴酚磺酞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 免疫胶体金法使用层析扩散与单克隆免疫技术,其反应后颜色的深浅与尿液标本中的白蛋白含量成正比。 参考区间 健康人尿mAlb:<30mg/24h;排除率(AER)<20μg/min;晨尿<20mg/L。 健康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mg/g Cr。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排除率20—200μg/min;晨尿20—200mg/L。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24—200mg/g Cr。 临床意义 (1)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mAlb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如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及治疗,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但是肾损伤的确诊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并发症的危险程度。糖尿病患者如有持续的mAlb尿,肾病的发生几率要高于尿mAlb排出量正常者。 (3)高血压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由于近年微量白蛋白测定的广泛应用,得知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过去的估计,因此这一指征不仅用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性肾病,也可评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4)妊娠诱发高血压肾损伤的监测:定期检测妊娠诱发高血压孕妇的尿白蛋白有重要意义。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尿常提示妊娠后期发生子痫的危险度较大。 在尿常规检查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是肾损伤的早期指标,其增加对各种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靶目标。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也被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 mg。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可以帮助识别由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同时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尿微量白蛋白,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1)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ACR; (2)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3)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4)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若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出肾脏疾病,可以予以适当的治疗,并可以密切监测其预后。因此,一旦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则需要尽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若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早期肾脏疾病,那么需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ACR值越高,肾脏疾病越严重。ACR值较低,表示肾脏功能正常。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有益于管理、预防、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尿微量蛋白操作流程

尿微量蛋白操作流程 1. 简介 尿微量蛋白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微量的蛋白质。本文将详细描述尿微量蛋白的操作流程,包括样本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 •尿液收集容器 •尿液离心管 •显微镜 •尿液分析试纸 •生化分析仪器(如比色计) •实验室耗材(试剂、移液管、离心机等) 3. 样本收集 1.提醒受试者在收集尿样前先进行外部清洁,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2.提供干净的尿液收集容器,并告知受试者在收集尿样时避免接触容器内壁。 3.受试者应将第一次排尿舍弃,从第二次开始进行采样。 4.受试者应采集早晨第一次排尿作为样本,并将其放入标有姓名和日期的离心 管中。 4. 样本处理 1.将采集好的尿液样本离心,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颗粒。 2.将离心后的尿液转移到一个干净的容器中,避免留下任何固体残留物。 3.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样本,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保存液(如硼酸盐缓冲液)。 5. 样本分析 1.尿微量蛋白分析可以通过尿液分析试纸或生化分析仪器进行。以下将分别介 绍两种方法。 5.1 使用尿液分析试纸 1.取出一张尿液分析试纸,并查看其有效期和使用说明。 2.使用移液管或者特定的取样器,在尿样中吸取适量的尿液,并滴在试纸上相 应位置。 3.等待指定时间(通常为几十秒至数分钟),使试纸与尿样充分反应。 4.使用试纸上标示的颜色比对图,根据颜色变化确定蛋白质含量。

5.2 使用生化分析仪器 1.根据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将处理好的尿液样本放入生化分析仪器中。 2.设置所需参数(如波长、温度等),并启动仪器进行分析。 3.仪器会自动完成样本的检测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果。 6. 结果解读和记录 1.根据尿微量蛋白分析的结果,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2.根据临床标准,将结果归类为阴性、微量阳性、阳性等级。 3.将分析结果记录在相关表格或系统中,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 7. 质控和质量保证 1.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质控,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2.定期校正和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8. 结论与报告 1.根据尿微量蛋白分析的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测指标,对患者的健康 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2.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样本信息、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等内容,并向有关人员 提交报告。 以上就是尿微量蛋白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和流程。在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注意样本收集、处理和分析中的细节,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进行质控和质量保证工作,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

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 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是指在尿液中微量存在的白蛋白,通常被用作评估肾脏 损伤的指标。下面是关于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的详细描述: 1. 尿液微量白蛋白定量试纸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便捷的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试纸上有特定抗体,在与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结合后,导致特定的颜色反应。根据试纸颜 色的转变,可以定量测量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2. 免疫荧光法: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与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结合,在荧光显微 镜下观察和测量荧光强度来评估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这种方法利用酶与抗体结合,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颜色 变化,从而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4. 免疫化学法: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与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结合,然后使用化 学发光、颜色反应等方法来测量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5.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这种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特定抗体与尿液中的微 量白蛋白结合,然后使用放射测量技术来测量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6. 毛细管电泳法:这种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的原理,通过对尿液样品进行电泳分离,从而分析和测量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7. 质谱法:这种方法使用质谱仪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质量,并根据峰的强度来 计算其浓度。 8.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特定柱和检测器,将尿液样品中的微量白蛋白分离、识别和定量。 9. 生物传感器法:这种方法利用特定的生物传感器,如电极、荧光探针等,与尿液 中的微量白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信号,通过检测信号来测量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10. 核磁共振波谱法:这种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对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进行谱学分析,从而获得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和结构信息。 以上是关于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方法是 总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实验方法,用于测定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总量。蛋白质是生物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蛋白质的测定对于研究生物体代谢、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蛋白测定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色谱方法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总蛋白测定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总蛋白测定方法,基于蛋白质和某些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常用的试剂包括布鲁姆氰化钾、比奈特试剂和低里士满试剂等,在与蛋白质反应后产生显色物,通过光密度测量蛋白质浓度。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但对于一些物质的干扰较大,需要进行校正或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2. 尿液微量白蛋白定向法:针对一些需要测定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情况,可以采用微量白蛋白定向法。该方法使用定向试剂与白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形成具有荧光性质的复合物,通过荧光测定白蛋白浓度。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3.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方法,常用的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等。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或放射性标记物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可以将蛋白质定量,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

异性的特点。 4.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包括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电泳等。通过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亲疏水性等特性,在色谱柱中分离蛋白质,再通过染色、显色或放射性探测测定蛋白质。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测定。 总之,总蛋白测定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方法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样品类型和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准确的总蛋白测定结果。而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则需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标准品的选用、干扰物的排除以及实验参数的优化等方面的因素。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尿蛋白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结果56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10%),尿蛋白阳性率为(37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检测到浓度很低但已增加的白蛋白,弥补了试纸条法检测不足,有助于发现亚健康人群,从而早期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白蛋白;干化学分析仪;尿蛋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5月至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600例,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和肾病有关病史的,男性3600例,女性200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在职一汽职工。 12 仪器和试剂日本日立7170检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由朗道公司提供,长春迪瑞H80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随机专用尿分析仪试纸条。 13 试验方法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收集清洁中段尿,分装于2个试管内,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对每份尿液进行测试。 14 结果判断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在0002205 mg/L,干化学法尿蛋白以定性/半定量的方式报告[2]。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各项阳性率采用u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600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阳性率,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呈亚临床升高的一种病理

现象[3]。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ELISA),免疫比浊等,微量白蛋白尿通常定义为20~200 mg/L,低于此范围下限为正常,高于此范围上限被认为是大量蛋白尿[4]。我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采用免疫比浊法,尿蛋白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其测试原理是蛋白误差原理,试纸只对尿中的白蛋白敏感,而对尿中球蛋白,粘蛋白,本周是蛋白不敏感,一般在600 mg/L或更高才能被检测出来。肉眼血尿影响尿蛋白易出现假阳性,我们把标本离心后在分析。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

尿蛋白定量与定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24小时尿中含量约为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由于量少,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于说正常人尿液无蛋白质。当尿中蛋白质浓度超过150毫克,日时,尿常规定性检查己能将此蛋白检出,此尿即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炎的主要表现之一。 尿蛋白定性能判断病人是否有蛋白尿,并能通过半定量分析粗略估计尿中蛋白质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加热醋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等。试验结果尿液若无混浊及沉淀则为阴性,以(-)表示;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或沉淀则为阳性,用(+)~(++++)作半定量估计。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与其相应尿蛋白浓度间大致对应关系已显示见表1。 表1尿蛋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尿蛋白定性尿蛋白浓度(毫克/100毫升)估计 无混浊(-)无 微混浊(±)10以下 混浊(+)30(10~50) 颗粒状混浊(++)100(50~200) 絮状混浊(+++)300(200~500) 凝聚成块(++++)1000以上 近年,尿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已多用试纸浸条法进行测定,以机器读报结果。此 法是利用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与试纸上某些染料结合显色,来判定尿中有无蛋白质及其相对量。试验简易、快速,但是干扰因素多,易出假阳性。

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在反映尿蛋白排泄量上有诸多局限性。首先,尿蛋白定性(半定量)结果易受尿量影响。尽管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未变,但是,如果病人饮水多,尿液稀释,定性(半定量)结果则加号减少,反之,则加号增加。此加号变化不能反映病情。其次,在尿蛋白排出量较(1000毫克/100毫升)的情况下,定性(半定量)结果均为(++++)。在此范围内的尿蛋白量变化也无法真正被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反映出来,所以,肾科医生常常要给病人做尿蛋白定量检查,唯此才能较准确了解病人尿蛋白排泄量变化。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400 8129 606,0311-******** 咨询QQ1797818638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试验的方法有三种: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普查,但其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于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加热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一;尿蛋白为0.1—0.2g/L:±;尿蛋 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 为2.0—4.0g/l:+++;尿蛋白>4.0g/L:+++十。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 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