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11月月考试卷(II)卷

辽宁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11月月考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歌曲《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大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分) (2019高二上·黄陵期中)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2012年光棍节这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这说明()

A . 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

B .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C .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 (2分) (2017高三上·泉州期末) 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

化服务指导标准》,加快县级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建设,启动“流动文化车”和“流动图书车”等工程,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能够()

①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②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

③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

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 (2分) (2019高二上·淮北月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进步。这有利于()

①维护文化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②增强科技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③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5. (2分) (2017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

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 .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6. (2分) (2017高二上·绵阳期末)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体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精神粮仓”。政府大力打造城市书房的理由是()

①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城市书房”能够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 (2分) (2017高二下·安庆期中) 《昆虫记》、《不可不知的科学》、《万物简史、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等科普作品,带领青少年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8. (2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教育部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这体现出教育是()

①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的特定功能

④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9. (2分)《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0. (2分) (2016高二上·枣庄月考)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包括外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兴办孔子学院研究他的儒家思想,赞同他的“天下一家”。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素养是在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11. (2分)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值得大加推广。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2. (2分) (2017高二上·泉州期中) 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鼓浪屿入遗是基于()

A . 保护鼓浪屿文化—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C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D . 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13. (2分) (2017高二下·红桥期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处,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这表明()

A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 传统习俗在变革中发展

D . 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14. (2分) (2017高二上·城固期末) 2016年8月18日,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由江苏有线、腾讯视频首播。该片采用超高清影像全程观察记录新丝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内容,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了神秘丝路在当下的魅力与活力。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丰富扩展了丝路文化的内涵

②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③现代传媒增强了丝路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5. (2分) (2015高二上·广平期中) 2015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目前,我国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我国在其他国家开办孔子学院()

①是为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就是把文化原封不动地传递下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6. (2分)蓟县“盘山庙会”是天津市的传统文化活动。2013年的“盘山庙会”,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从而获得巨大成功。这启示我们()

①只要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就能实现文化创新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④经济化是传统文化永恒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7. (2分)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著名作家路遥说“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的进程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材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必须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文化创作必须继承传统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④文化创作源于文学艺术家的灵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8. (2分) (2017高二上·城固期末) 有人说:“狼有狼道,蛇有蛇踪。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文化。”这一观点()

①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的内涵

②否认了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③否认了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文化特性

④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9. (2分) (2018高一下·诸暨期末)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20. (2分) (2016高二下·元宝山期中) 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收视狂潮。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网友们追捧的偶像。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③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1. (2分)(2015·海南) 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2. (2分)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在美国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强调包容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3. (2分)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爱国与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24. (2分)(2016·福建模拟)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我国积极开展慈善立法工作,依法治善。这体现了()

A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 .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5. (2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从古至今,历代能人志士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让人感动,让人砥砺前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莫不如此。这种情怀、这种牵挂()。

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共4题;共50分)

26. (6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5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战,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请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

(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7. (9分) (2019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8. (15.0分) (2018高二上·云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

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结合材料,说明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会徽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29. (20分) (2018高二上·桂林期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90多年间,秀水決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共4题;共50分) 26-1、

26-2、

27-1、28-1、2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