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全章教案

最新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全章教案
最新浙教版七下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全章教案

1.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能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平行;

2.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二、解决新知: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 平行CD”).(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A B

C D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2).(相交、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举例说明);二是“”.

一个前提:对直线而言.(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同一平面内)

总结: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若它们不想交,则一定平行,若它们不平行,则一定相交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

方法一为:

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

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方法二为:利用网格纸画略

5.平行公理: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C

.B

a

回忆垂线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例如图1-4,点M,N代表两个城市,MA,MB是已建的两条公路,现规划建造两条经N市的公路,这两条公路分别于MA,MB平行,并在MA,MB的交汇处分别建一座立交桥。问立交桥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示意图。

B B

.N P .N

M A M Q A

解:如图所示,过N点分别作直线NP∥MA,交MB于点P NQ∥MB,交MA于点Q,所以立交桥应分别建在P,Q处。

平行公理画法一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a,c∥a,那么 b∥c . c

b

a

三.拓展应用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

四.课堂总结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五.作业布置

1.2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a1

a2

a387

6

5

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 a1,a2被直线a3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 a1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 a2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87

6

5

4

321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 a1,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2与∠6; ∠4与∠8; ∠3与∠7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 a1,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 有。 ∠2与∠8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 a1,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 有。∠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例 如图所示,直线DE 交ABC ∠的边BA 于点F ,如果内错角1∠与2∠相等,那么同位角1∠与4∠相等,同旁内角1∠与3∠互补,请说明理由。 解:∵∠2与∠4是对顶角 ∴∠2=∠4 已知∠1=∠2 ∴∠1=∠4 ∴∠2+∠3=1800 ∴∠1+∠3=1800 ∴∠2+∠3=1800

即∠1与∠3互补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 ∠1与∠5; ∠4与∠6; ∠1与∠A ; ∠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3.其中:∠5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六.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练习)

1.看图填空:

(1)若ED,BC被AB所截,则∠1与是同位角。

(2)若ED,BC被AF所截,则∠3与是内错角。

(3)∠1 与∠3是AB和AF被所截构成的角。

(4)∠2与∠4是和被BC所截构成的角。

七,回顾这节课,你觉得下面的内容掌握了吗?或者说你注意到了吗?

1. 如何确定“三线”构成的“八角”。(注意“一个前提”)

2. 如何根据“关系角”确定“三线”。(注意找“前提”)

3. 要注意数学中的“分类思想”应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 你有没有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八.作业布置

1.3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是例1的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1. 合作动手实验引入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1,l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 l1∥l2) (4)可以叙述为: ∵∠1=∠2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课堂练习: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L 1

L 2

a b

c

1

2

1

2

a

c

b

A

D

1

2

3

4. 例1

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l1 ∥ l2 理由如下:

∵ ∠2+∠3=180°,∠2=135°

∴∠3=180°-∠2=180°-135°=45°

∵∠1=45° ∴∠1=∠3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

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 (3)能说明∠3=∠1吗? (4)结论.

(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 5.例

如图,AB ⊥EF ,CD ⊥EF,E,F 分别为垂足,直线AB 与CD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AB ∥CD ,理由如下 由已知AB ⊥EF ,CD ⊥根据垂直的意义,得∠1=∠2=Rt ∠

∴AB ∥

总结: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6.小结与反思:

(1) 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

(3) 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7.作业布置 l 3l 1

l 2

1

2

3

A B

C

D

1

2

3

若∠1=∠2 则 ∥ 若 = 则AB ∥DC

1.3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三个判定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第二、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

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会跃跃欲试,动脑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二、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⑵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

∠1=121°, ∠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E

F 4

A B C

D

1 3

2 1l 2l

1

2

3

E

4

A

B C D

1

3 2 E

F G A B C

D

1

3

2

H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当学生都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例题教学,体验新知

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板书解答过程。

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

例3 如图∠A+∠B+∠C+∠D=360°,且∠A=∠C ,∠B=∠D , 那么AB ∥CD ,AD ∥BC .请说明理由。

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1、课内练习1、2 2、如图

⑴∠1=

∠A ,则GC ∥AB ,依据是 ; ⑵∠3=∠B ,则EF ∥AB ,依据是 ; ⑶∠2+∠A=180°,则DC ∥AB ,依据是 ; ⑷∠1=∠4,则GC ∥EF ,依据是 ; ⑸∠C+∠B=180°,则GC ∥AB ,依据是 ; ⑹∠4=∠A ,则EF ∥AB ,依据是 ; 3、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

提示:可尝试用折叠的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 四、小结

1.先由教师问学生: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在选择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 A C D B E A C

D B

E F

A B

F E G

D

C

1 2

3

4

(1)学习了3种判定方法.

(2)学习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3)在平行线的判定问题中,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五、作业

1.4 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画平行线、度量角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画图测量的能力).

4.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理.

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

1.如图2-58,

(1)∵∠1______∠2(已知),∴a∥b( )

(2)∵∠2______∠3(已知),∴a∥b( )

(3)∵∠2+∠4=______(已知),∴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