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环境下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平台环境下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平台环境下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Android平台环境下应用程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罗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黄金国

20090523

摘要

无线通信业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融合直接导致了智能手机需求的大幅增长,智能手机去年在全球的销量将近2亿,并且发展势头日益猛烈,市场前景一片大好。随着3G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直接导致了手机软件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智能手机软件复杂度与开发周期的矛盾,手机系统资源有限与功能众多的矛盾,网络下载与安全隐患的矛盾,使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成为智能手机软件开发的严重障碍。

为了提高手机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提出了在底层平台与上层应用之间设计一个中间架构层,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软件开发框架的思想。本文首先对软件架构理论进行了分析,在对架构设计的条理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进行了充分权衡之后,将该架构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安全层,业务层和适配层,各层相对独立。应用层负责手机应用的初始化、关闭以及相关控件的工作;安全层负责保护数据,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攻击;业务层负责包装各类手机应用业务,并向上提供相关服务给应用层调用;适配层则负责与协议栈的数据交互。

本文的试验选用Android平台。Android 是Google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API和开发工具包,它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移动电话工作所需的全部软件,而且不存在任何以往阻碍移动产业创新的专有权障碍。

在本文的最后,应用这个架构,我们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出GTalk这款即时聊天软件,证实了该架构的可应用性。

关键词:Android平台软件架构分层模式消息映射业务代理对象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ir fusion directly result in the rapid demand increase of smart phone. In the past year, the global sales volumes of smart phone reach nearly 200,000,000,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evident and the foreground of market is brigh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3G technology, the functions of smart phone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ong, and customers’ desire to smart pho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high, which directly result in the necessary tha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on smart phones should get more importance. However,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oftware complexity and development cycle, between limitation of system sourc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unctions and between download from net and security cause the traditional mode to become a serious obstacl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on smart phon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oftware on smart phone, this thesis proposes a way that designs a middle architecture between the upper application and the lower platform so as to form a comparatively stable framework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make a analysis of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eories, then make a serious consideration in the principle of coherence and the reliability, based on which we divide the whole architecture into four layers, and they are application layer, security layer, business layer and adaptive layer in the order that from up to dow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 to other layers. 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itialization, clos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task of related controllers. The security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data so as to keep virus and trojan from attacking the system. The business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ackaging of various application businesses, and provides the service for the application layer. The adaptive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ata interaction with protocol stack.

In this thesis, the test chooses Android platform. Android is an open source cell phone platform based on Linux platform developed by Google, which provides us a series of API and development toolkits. It contains operating system, user interface and applications—all the software the cell phone need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re's no obstacle in exclusive rights that counteracts the innovation of mobile industry.

In the end of this thesis, applying to architecture, an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named Gtalk is develop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framework is confirmed.

Key Words: Android platform; software architecture; layered mode; message mapping;

business-broker objec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1 绪论

1.1 智能手机软件研发现状

所谓智能手机,是指具有操作系统的手机[1]。从内部来说,它支持应用程序的轮转调度和多线程的切换。从外部来看,它能够支持第三方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智能手机完全可以被称为一部小型电脑。

1.1.1 乐观的一面

在移动市场激烈的争夺中,手机的发展已然经过了模拟通讯时代、数字通讯时代、过渡时代、多媒体时代的演变,现在,已经进入3G时代[2],所谓的4G超宽频时代也已经初见端倪。人们对智能手机提出越来越新的要求,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现在的移动设备在功能上与PC机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实现智能移动已经不仅仅是手机厂商们的梦,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也无法阻挡。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无线因特网也在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两者的结合正是珠联璧合般的完美,这正是智能手机产生的良好背景[3]。

开源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4],目前,智能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都宣布了自己的开源战略或产品。一年前,Google推出了Android开源移动平台计划,并于今年9月推出了安装Android操作系统的第一款手机G1。开源意味着向全世界公布源代码,人人都可以对系统进行修改,从而使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每年都会对手机市场的发货量进行报导[4]。根据这几年的报导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手机的发货量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而增长最为强劲的是智能手机,它的发货量同比增长率每年都会超过100%。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发展的势头必将有增无减,这充分证明智能手机的研发前途无量。

1.1.2 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主要表现在:智能手机销量的疯狂增长意味着必须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而消费者对移动设备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手机软件的开发过程将更为复杂和耗时。这正是矛盾的所在。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途径:在提高产品性能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要达到这个面的,有两个途径:

(1)从硬件上考虑,优化手机硬件系统架构[5]。方法之一是将传统的既处理通信协议又实现应用功能的单一高性能内核处理器系统架构和基带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的系统架构优化为采用多个不同的处理器内核的系统架构。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处理器成本的下降,这种架构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从软件上考虑。方法之一是扬弃传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采用构件技术[6]。文献6中阐述的“和欣”技术就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权衡,得出的结论是:硬件方案行不通。原因是,就算我们在手机里面采用多处理器内核,让它能处理一切事务,但是移动设备不能不考虑功耗方面的问题,有哪个用户能忍受每天为手机充电呢?更何况主要的先进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几大厂家手中[7]。因此,从硬件着手提高手机功能既不明智,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只能从软件方面着手解决这个矛盾。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智能手机研发现状的分析,我们知道,解决智能手机开发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改进软件的开发思路。就如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一样,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同样刺激了软件开发方式的不断改良,软件开发先后经历了随意编程→函数的使用→结构化→模块化→面向对象→构件化等阶段。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耦合程度依然较高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成为快速高涨的软件需求的阻碍因素,这样的开发方式有一些固有的问题[7]:(1)代码重用率很低,开发周期长(2)界面代码与逻辑功能代码混在一起,结构不够清晰,难于维护(3)所有代码支付给用户,知识产权易受侵犯。

这样的软件开发模式在现实中已经引起了很多的问题,轻则导致功能异常,重则引起频繁死机[8]。另外,智能手机的开发是以手机平台为基础的,当前存在的大部分手智能手机开发平台允许用户在平台上开发第三方软件,创建新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手机。但是,情况并不简单,不同手机平台一般拥有不同的规范[9],对于上层应用软件的开发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和架构,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环境对于软件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阻碍。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开发一套新软件,就设计一个开发新架构,开发者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新应用的结构设计上,代码复用率极低,不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和保证软件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对软件本身的开发手段进行改进,方法之一是对手机软件进行合理的架构设

计[10],使所有的软件开发都基于这样的架构,让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软件本身性能的研究上来,而不用将太多心思花费在整体架构和设计模式上来。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选用Android 手机平台作为实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设计了一个中间架构层。对上层软件的开发(GTalk 即时聊天软件的开发)进行架构设计,建立了一个应用开发框架。程序员的所有的应用开发工作都基于这样一个架构层,从而大大的提升开发效率和产品性能。最后,我们在Android 手机平台上应用该架构实现了Gtalk 即时聊天软件的开发,验证了该架构的成功性。

上层中间架构层底层

图1-1 中间架构层的结构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应用程序架构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平台之上的中间层的设计,由四个层次组成——应用层、安全层、业务层、适配层;

(4)基于中间层架构的Google Talk即时聊天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今后工作的展望。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本文后续章节的内容作如下安排:

第二章:对应用程序架构理论进行综述,包括应用程序架构的模式和目标,总结出了软件架构的两个要素和必备的六个组件,并对中间架构层的设计给出了大致思路。

第三章:阐述本文对中间架构层的设计和各层的功能,具体包括应用层、安全层、业务层和适配层。在设计过程中,给出了架构层的可靠性估计模型,并且给出了一种适合手机应用的消息传递机制。

第四章:是架构设计的具体应用实例,应用这个架构,我们在Android平台上成功的开发出Gtalk这款即时聊天软件。本章对各个模块应用基于架构层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充分验证了本文设计的中间架构层的成功性。

第五章: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现在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2 应用程序架构理论

2.1 应用程序架构理论综述

2.1.1 应用程序设计的模式

从抽象到具体的区分来看,应用程序设计一般划分为三种模式[16]:架构模式、设计模式、和代码模式。

架构模式是一种高级别的设计,它事先定义好子系统,并规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就好比建筑师对房屋的整体规划,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其好坏可以影响到总体布局和框架性结构。设计模式是中等规模的模式。它们在规模上比架构模式小,但又独立于特定编程语言和编程惯例。它好比房屋内各个造型之间的建筑关系,例如,或附属,或相邻,它是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的层次,其好坏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总体框架,但可能对其中的子系统有较大影响。代码模式是特定的范例和与特定语言有关的编程技巧。它好比建筑工人的具体施工,比如卧室的油漆应该怎样刷,客厅的吊顶如何悬挂,它是真正具体实施的层次,其好坏会影响到一个中等尺度组件的内部、外部的结构或行为的底层细节,但不会影响到一个部件或子系统的中等尺度的结构,更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大尺度框架。

三个模式各具特色,对于一个真正的软件设计师来说,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本文研究内容,这里只对架构模式理论稍作介绍。架构模式[16]描述软件系统里的所有的子系统和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它也叫做系统模式,它是位于抽象层的,起到统筹全局作用的模式,也是软件设计最重要的一步。

架构模式常常划分成如下的几种[16]:

(1)从多用户层面到结构型:包括Layers mode、Blackboard mode、Pipes/Filters mode等。其中分层模式已广受程序员的喜爱,大家熟悉的服务器-客户端(Server-Client)模式就是分层模式的典型代表。

(2) 适配系统型:是一种灵活的架构型,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应用平台协议栈的不同而自动的调整系统结构,能够适应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包括Reflection mode、Micro kernel mode等。

(3)SOA(面向服务)型:近几年大行其道的SOA 架构方法主要是以服务定义为中心, 其主要应用方向就是从服务集成角度设计开发企业应用软件, 把各种应用转

变为标准服务形成资源共享。典型的SOA 实现是通过合理化现有企业应用的层次来实现企业服务, 即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架构。而这种层次又可分为逻辑层次与物理层次。

(4)人机互动型,它在最上层提供界面,用来与用户进行交流。包括MVC模式、PAC 模式等。MVC(Model - View- Controller)是一种典型的面向模式的架构方法, MVC 架构的软件会通常包含了这样三种组件:Model、View、Controller。

本文的中间架构层的设计总体上采取现时流行的分层模式思想,从上层应用到底层的数据传输分别用不同级别的各层实现。另外,本文的架构设计也吸取了对于适配系统型、面向服务型和人机互动型的优点,体现在具体的层次设计中,后文将有详细描述。

2.1.2 应用程序架构的目标

一般而言,应用程序架构设计要达到如下的目标[18]:

(a)可重用性:为了避免重复劳动,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希望能够重用之前的代码、之前的设计。可重用性是程序员们梦寐以求追求的目标,他们已经在架构重用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工作的成果称为框架,比如说Windows的窗口机制、JZEE平台等。

(b)高效性:不论是什么系统,我们都希望架构是高效的。这一点对于一些特定的系统来说尤其重要。例如嵌入式实时系统、高访问量的网站。

(c)可定制性。同样的一套软件,可以根据客户群的不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现在很多软件的安装程序都会配备好几个安装包,安装时会让用户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例如,典型安装,完全安装和简单安装)

(d)可扩展性。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个软件系统应当允许导入新技术,从而对现有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扩展。这要求软件设计师要用长远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为软件预先编制空闲的应用程序接口以准备增加以后可能会导入的新功能。

(e)可维护性。软件系统的维护包括两方面,一是排除现有的错误,二是将新的软件需求反映到现有系统中去。一个易于维护的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支持的花费。

(f)可靠性。软件系统对于用户的商业经营和管理来说极为重要,因此软件系统必须非常可靠。

(g)可移植性。我们希望架构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不能这样也能在尽量大的范围内使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开发。

(h)安全性。架构设计作为统筹全局的抽象层次,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

2.1.3 应用程序架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2001年,德国科学家Sandra Haseloff认为[19]标准的三层架构模式不能为移动用户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充分的基础,这些类型应用的特征需要不同的方法去进行应用设计。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继续为移动设备发展特定的应用程序架构。他们的方法是通过为中间层提供一个特定的分层设计和服务,这个中间层的宿主可以是移动应用的,也可以是被重利用的组件。这篇论文为解决处理多应用和静态应用上的多信息资源提供了一个设计方法,那就是创建一个通讯服务层,他们通过一个移动文档管理的应用领域范例阐述了自己的结论。他们的通讯服务层架构模型如下[19]:

控制层通信服务层

图2-1 通信服务层的架构设计

每个服务都应该有一个分布移动应用去执行这些任务:

(1)对可用组件以及他们的服务和内容进行管理。

(2)为用户需求和信息服务进行代理。

(3)动态选择合适的服务。

因此,每个组件层都必须被重新定义。在这个图中,他们阐述了通信服务层的开发方法。当这个应用必须将信息传输给用户时,那么下一步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设备去接受数据。为了做到这一点,控制子系统利用一个来自通信服务层的服务代理接口。这个控制器随后初始化信息对象传输过程。在这一点上,必须强调为一个特定通讯通道的通

信服务除了服务执行单位外,不能被其它任何组件。这个服务执行单位的作用是对设备和个人通讯组件的具体协议项目接口进行封装。从通讯层的视角来看,有必要设计一个内部不可见的服务注册。这个组件负责持续跟踪可用通讯通道的路径。它为通讯服务的服务执行单位的注册和注销提供接口。

这个开发架构是利用了一个叫做DONDE的系统。在这个应用中,通讯通道不是必须被动态选择。所以,在通讯服务之中不需要代理组件。然而,信息资源确是必不可少的。既然DONDE系统是用来为将来的服务而不是文档需求提供支持的,那么,就必然有一个负责创建合适类型服务的服务代理层。

这个在服务执行单位之上的移动文档管理对象是从基类的服务对象继承而来的。它也包含两个子服务。这个相同的管理可用文档系统和传真系统的注册机制支持一个具体的用来提供唯一接口的执行单位和一个具体的用来创建合适类型对象的代理。

2007年,北京大学的方娟教授提出了一个多层的网格入口架构[20],她在传统的架构之上,增加了一个移动代理层。引入移动代理的目的是监视和获取网格资源信息。它可以减少网络负担,并且能够及时的获取网格资源信息。在Multi-layer Grid Protal Architecture Based on Mobile Agent这篇论文中,她分析了这个多层网格架构,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并且介绍了各个移动代理的功能。这篇论文给出的架构模型如图2-2[20]:

用户层:最高层是用户层,它就是通过Web浏览器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终端用户。它包含运行Web浏览器的终端工作站。

入口层:在入口层他们用GPDK作为开发主要功能的工具。GPDK是一个用来开发网格用户的工具包,它提供了进入网格服务的一系列核心组件。这些组件是来自JavaBeans的。GPDK JavaBeans分为五个种类:安全,用户模型,文件传输,工作提交和信息服务。

安全层:在信息安全领域,三个核心原则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虽然入口安全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是在这个架构里,对于不同网格实现的安全特征,主要考虑四个方面:认证、授权、审查和会话管理。

移动代理层:在这个架构里这是一个特殊的层。它在这里实际上负责获取不同动态资源和网格节点的状态。

资源层:这些在网格里的资源是按位置分配的,并且各隶属于不同的组织,各自有自己的资源管理机制。它们可以为需要计算支持的用户收取费用。

图2-2 网格入口体系的五层架构

移动代理为支持计算网格的动态服务提供一个重要的模式。一个移动代理是一个软件模块,它根据执行的具体任务,可以在网络主机之间移动。IBM的Aglet软件包被用作

移动代理的运行时环境,在运行过程中,它可以创造许多静态的和移动代理实例,随后它便可以达到网格环境的节点状态。

两种方法可以定义这些代理。第一种方法是将这些代理分成静态代理和移动代理两类。另一种方法是将这些代理按功能划分,例如信息代理、计算代理和语义代理。这些主要的代理和它们的系统功能如下:

传感代理:监视本地资源的状态信息。消息对象的传输时通过大量传输模式实现的。它没有运行正确的信息命令,但是可以调用基类的方法来返回一个结果。传感代理作为一个静态代理处在一个代理运行时环境,等待更新代理去调用自己。传感代理包括许多种,可以分别获取不同的资源状态信息。

更新代理:调用传感代理去更新节点状态信息,随后获取所有的实时数据和状态信息。它也可以作为静态代理去处在代理运行时环境从而去运行更新。

注册代理:网格节点可以用它去注册和注销。如果节点的静态信息发生改变,它可以被注册代理更新。本地节点网络信息可以通过传感代理得到,然后实现增加节点信息的工作。注销是实现删除节点信息的工作。

信息代理:对应于信息资源,这种代理可以获得资源参数和资源领域等等。

计算代理:对应于资源计算,这种代理可以监视CPU负荷,计算速度,总内存和可用内存,还有一些其他的与主机相关的参数。

存储代理:对应于资源存储,这种代理可以为大量数据存储系统测量典型的输入/输出参数,例如读/写吞吐量,访问时间等。

语义代理:对应于语义资源,这种代理的目的是在文档集里找到自然语言问题的精确答案。

移动代理可以通过位置信息移动到多网格资源。在状态时段,系统会聚集这些移动代理带来的网格资源信息,并把对应的状态信息交给入口。这个不可逆的移动代理会被收回;用户代理最终会被销毁。

该论文认为,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来的工作可以通过引入多层架构去进一步结合其他领域,并根据标准来评估这个系统。

2003年,太原重机研究所的Guoyou Zhang和Yinzhang Guo两位学者在传统的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适应性网格架构系统。模型如下[21]:

图2-3 自适应网格系统的架构模型

自适应性软件可以动态的决定和适应它的输出,并且根据交互环境停留在相应的状态。Laddaga将自适应软件定义为:“当评价显示它没有完成应该做的任务,或者可能有更好的功能性能时评价和改变它自身的行为的软件”

自适应系统可以评估它的行为,并决定系统状态的变化。对于网格计算,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大范围的分布式资源。所以这个适应管理是网格应用程序的一个重要要求。例如,网格应用程序应该可以在运行时适应它们自己,从而处理诸如资源变化之类和系统错误的问题,并且应该可以在最小的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适应。

软件架构将系统看作组件组合和结构中的连接件集合。它可以被用来从架构模型中构造系统。许多架构类型被归纳为管道漏斗、黑板和共享信息系统。对于适应系统,架构模型的用户可以有很多好处:

(1)一个在系统上的全局视角可以被架构建造,且系统可以决定一些全局变化,例如增加或改变组件从而达到某些属性。

(2)自适应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改变它的行为。架构模型可以阐明限制条件从而帮助确保任何变化的有效性。

(3)使用结构模型并分离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可以使适应性机构从特定系统中分离,从而实现再利用。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将适应管理从网格应用中分离出来。这个运行时网格系统和环境块包括应用程序在操作环境下本身的集合。这个运行时和环境监视块将对适应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这个信息是经过过滤的并且对适应管理是即时的。分层架构模型与运行时网格系统交互,并且能够区分适应和适应管理。适应管理接收从系统和环境监视器到

来的信息,并且为架构模型做决定以适应这个系统运行时行为。

为说明这个结构模型,该论文为适应性实验开发了一个叫做GCWC的绘图编辑器。对于适应性网格应用程序的实验主要聚焦在远程数据储存和传输带宽上。这个绘图编辑器可以从客户系统上绘制基本形状,储存到远程服务器或者其它类似系统上。这样的系统可以根据传输带宽改变它的服务器到网络上可用的服务器上,这样可使传输数据尽可能的便利和安全。在我们的实验中,网格应用程序的安全是被考虑的。用户登录到服务器可以浏览整个组,共享网格资源。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些额外的操作被引入。对于系统和环境的监控器,需要带宽的测量装置和滤波功能。对于分层的结构模型,有必要进行应用程序限制的分析和系统的调整。对于适应性管理,关于引导分层结构的模型的说明也应该被提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具体来说,一个中间层架构需要具备以下六种组件[19]:

(1)分布式移动应用的基本服务。

在这一层中,有各种与分布式应用广泛相关的服务,例如:

(a)系统管理的服务。这些服务负责启动,停止和配置组件,并且具备错误

事件管理功能。

(b)分布式系统的监督服务。

(c)为用户和组件进行验证和授权的安全服务。

(2)能为一个业务对象提供具体环境的信息服务。

一个信息服务组件包装一个具体环境的业务对象。它代表传递给用户的内容,同时可以包括选择合适信息的过滤机制。信息服务组件可以是网络内容,ERP 系统,CSCW系统,企业信息网格和许多其他的内容。每个信息服务都应该有自己的接口和数据。

(3)一个能掌握应用层所有组件执行并且能优化系统的控制单位。

架构需要控制机制去协调所有组件之间的交互。这个组件管理所有应用程序的执行。更重要的是,它负责应用程序内部的信息处理的优化。

(4)一个能确定用户和可用程序的本地组件。

本地服务提供确定一个用户和当前可执行应用程序的一种方式,它还有信息传输功能。

(5)传递和接受数据的通信组件。

这个通信组件层直接与用于进行交互。通信服务负责与一个具体设备的双向数

据传输,这个设备可以是无线连接或者通过局域网连接。

(6)将信息对象转化到精确形式的传输组件。

传输服务将信息对象转化为一个能让接收设备进行处理的格式。在转化过程

中,传输组件必须提供服务质量参数。

上层中间架构层组件底层

图2-4 中间架构层组件

根据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中间架构层的设计方法灵活多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但是,无论软件工程师如何设计他们的架构,都需要保证至少能实现上述六种组件的功能。

另外,通过对综述的分析,本文的架构层设计至少能从以下3个方面受到启发:

(1)服务的思想。德国科学家Sabdra Haseloff 提出了通讯服务层的思想,中间层为宿主提供通讯服务,宿主可以是不同的应用或者组件,也就是说一个服务项可以被多个宿主调用。我们的架构设计可以采纳类似这样的方法,分出一个专门提供服务的业务层,系统根据应用需要调用相应的服务,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大大节省系统资源,因为一个服务项可以被多个应用调用;二是使系统对资源的管理更加条理化,因为在启动前系统就能预先知道有多少待调用的服务,可以预先为它们创建内存空间,而不是等到应用需要的时候再去动态创建。

(2)继承的思想。在DONDE 系统中,提到移动管理对象是从基类的服务对象继承而来。本文受此启发,中间架构层的创建中,各个层次的创建思想为:首先设计一个基类,不过这个基类是一个完全的抽象类,它与DONDE 系统的服务机制不同,

因为抽象类是不能定义对象的。具体的继承思想是:在基类中定义纯虚函数,这些函数代表着各类应用可能要用到的功能。然后开发者通过实现这些纯虚函数就可以设计出需要的派生,然后通过派生对象的创建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

(3)代理的思想。北京大学的方娟教授提出在传统的架构之上增加移动代理的思想,代理有很多种,每个移动代理都能执行一个具体的任务,整个系统就通过代理层的运转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手机上的中间架构层不宜设计的如此复杂,但是受此启发,我们可以为每种服务设置一个代理,后面称之为业务代理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多个应用调用同一种服务的问题,后文将有详细描述。

2.2 本章小结

本章对应用程序架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首先应用程序架构的定义,应用程序设计的模式和软件架构的目标,并且较详细的分析了架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这些理论的理解和分析,具体给出了软件架构的必备组件,分析了它们的功能,并给出了模型图。最后,谈到了本文的中间架构层设计所受到的理论启发。

3 应用程序架构设计

3.1 分层架构模式

3.1.1 分层模式介绍

分层是人们认识世界、解决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一种方法[28]。分层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架构设计过程:从最低级别的抽象开始,称为第1层。这是系统的基础。通过将第J 层放置在第J-1层的上面逐步向上完成抽象阶梯,直到到达功能的最高级别,称为第N 层。各层之间要能相互移植通用,除了接口功能一致以外,数据的通讯格式也必须是一致的,相应的还应有一组数据格式描述。

因而分层模式就可以定义为:将解决方案的组件分割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

分层模式的关键点在于确定依赖:即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

典型的分层方式是[29]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层的数量与组成取决于问题领域和解决方案的复杂程度。通常而言只有一个应用程序专用层。应当把子系统组织成分层结构,架构的上层是应用程序专用子系统,架构的低层是硬件和操作专用子系统,中间件层是通用服务。

3.1.2 分层原则

分层模式虽然可以很好的实现功能的划分,提高底层的复用率,但是它却把系统复杂化化了,如果分层过多会直接影响到构件软件的可靠性,而保证软件的高可靠性是分层的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参考文献[30]的模型原理: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中,软件系统由构件与连接件组成。基于构件的软件可以看作一个Markov 过程。通过估算构件与连接件在整个系统中的使用次数,估算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例如,当某个系统由N 个构件组成,i L 的可靠性为i L R ,使用次数为i U ,层连接

微信项目计划书

微信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微信项目 启动时间: 2017年1月 准备注册资本: 100万元 主要股东: 组织机构: 主要业务: 微信公众帐号平台搭建,运营等相关业务。 盈利模式: 1、公众平台搭建服务费 通过对接客户公众帐号与公司平台客户端,帮客户搭建现有模板

的公众平台,收取每年的服务费以实现盈利。 2、特殊定制公众平台服务费 根据客户特殊要求实现独立模板的定制开发,开发完成后对接公司平台客户端,收取每年的服务费以实现盈利。 3、渠道商代理费 通过与渠道商签订代理经销协议,收取每年的代理费以实现盈利。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未来三年内通过在福州区域市场实现500家以上的合作客户,抢占福州市场,同时发展省内各县市渠道代理商8家,发展省外渠道代理商30家,成为省内第一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商,使微营网络成为知名的公众平台服务商品牌。 二管理层 2.1 成立公司的董事会: 2.2 高管层简介: 董事长兼总经理简历 技术总监简历 销售总监简历

2.3激励和约束机制: 技术总监:享受公司年度10%的分红奖励。 销售总监:根据完成业绩量享受年度销售业绩3%-10%的奖金。三研究与开发 3.1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平台建设技术可行性分析:基于最新技术的MVC模式,采用目前最适合搭建平台的PHP或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570287.html,语言开发。与微信平台的PHP语言开发相匹配,以保证平台的稳定性运营。数据库开发采用mysql技术搭建。 3.2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从传统一对一纯人工搭建微信公众平台转化为全自动平台搭建技术。

3.3项目成熟性和可靠性分析 从2011年1月21日到2013年1月15日这段时期,短短的两年不到,微信就完成了从零到3亿的迅猛扩张,目前已经逐步迈向4亿用户量的关口。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APP软件。 微信在2012年8月18日开通了公众平台,通过本身具有的数亿用户量吸引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来参与商业合作与推广。 凭着数亿用户平台的吸引力,社会各界纷纷加盟这个公众平台。第二次的蜕变也标志着微信开始了商业化道路的探索,通过在个人与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之间建立起交流平台,此举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与商业价值难以估量。 2013年3月,微信开放了公众账号自定义菜单API,从此,各路电商可通过自定义菜单搭建一个基于微信的服务平台,对用户进行分类推送,构建自己的移动导购平台。 如果以前的公众账号,还仅限于通过问答形式提供商业服务,那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书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计科对口14 学生:胡闻璐 学号: 19 题目:基于《个人理财通》的计算器 任课教师 # 姓名:东良 起止日期:2017年04月18日至04月30日

目录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1) * 摘要 (3) 1 项目需求分析 (3) 需求分析 (3) 功能需求 (3) 2系统总体设计 (5) 系统架构设计 (5) 系统功能体系 (5) 3系统详细设计 (6) 》 数据库设计 (6) 系统界面设计 (7) 数据存储设计 (13) 信息统计设计 (14) 地图轨迹设计 (14) 服务应用设计 (24) 4系统编码实现 (25) 框架引用 (25) ~ 交互实现 (25) 单元测试 (28) 5 系统测试发布 (29) 手机环境的实测 (29) APP的发布实测 (29) 参考文献 (30) 成绩评定 (31) <

摘要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Android系统平台引用软件的需求随之增大。伴随着Android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大量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也随之而出,为丰富人们使用Android智能产品的用途,使其可以帮人们记录一些事情。本设计开发通过研究Android体系结构和个人理财管理方面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了个人理财通系统。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获取、汇总、整理、计算等功能,从而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地进行日常的理财活动。 1 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物质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提高,往往有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和迷茫,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钱,但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却往往不知道钱花在哪,为什么每到月底自己的钱包会空空如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需要一款个人理财软件,简单的界面,易懂的操作,十分便携直观的理财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进行个人理财。以下是本软件的一些功能: ①登录界面:初始登陆时没有密码,为了方便用户保护隐私,可以自行设置密码 ②新增支出:添加支出金额、时间、类别和地点等信息 ③新增收入:添加收入金额、时间、类别和付款方等信息 ④数据管理:支出汇总,收入汇总,便签信息 ⑤便签功能:添加便签,设置提醒或事项 ⑥计算器:对数据进行计算,方便记录,长按结果可直接复制 ⑦移动课堂:泛雅平台中的安卓课程访问 ⑧帮助:对个人理财通各个功能部件的使用介绍 ⑨退出:退出该系统 功能需求 目前国外理财软件已有上百种之多,如美国的直觉公司QUICKEN软件为美国13个州及加拿大的客户提供金融管理和预算等财务问题。国在财务管理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金蝶公司。然而,在手机理财软件方面做的很突出的还没有,本软件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一款Android 软件,主要对个人理财收入、支出做一个记录和统计,可以对用户的收入、支出记录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的管理,本软件该具备以下功能: ①功能操作要方便、易懂、,不要有多余或复杂的操作。 ②对用户收入支出信息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 ③系统的功能复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公司微信项目建设方案

中城家物业公司微信项目 建设方案 2016年2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1.1项目背景 (4) 1.2平台的用户: (4) 第二章需求概述 (5) 2.1本系统的主要功能由以下模块构成: (5) 2.2主要功能描述 (6) 2.2.1物业公告的通知发布 (6) 2.2.2故障报修 (6) 2.2.3投诉建议 (7) 2.2.4缴费查询 (7) 2.2.5小区活动 (8) 2.3后台主要管理功能描述 (8) 2.3.1业主信息管理 (8) 2.3.2客服中心管理 (8) 2.3.3维修员工管理 (8) 2.3.4信息查询权限管理 (9) 2.3.5商家管理 (9) 2.3.6订单管理 (9) 第三章技术架构 (10) 3.1技术特性 (10) 3.1.1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10) 3.1.2具有良好的性能 (10) 3.2硬件和网络环境的资源配备 (11) 3.2.1服务端: (11) 3.2.2客户端: (11) 第四章风险管理 (11) 4.1产品功能方面的风险 (12) 4.1.1风险分析: (12) 4.1.2控制措施: (12) 4.2技术架构方面的风险 (12) 4.2.1风险分析: (12) 4.2.2控制措施: (13) 4.3项目进度方面的风险 (13) 4.3.1风险分析: (13) 4.3.2控制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过程规范及验收标准 (14) 5.1项目实施所遵循的规范 (14)

5.2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 (14) 5.3项目验收标准 (16) 第六章项目效益评估 (17) 6.1提高工作效率 (17) 6.2提升服务品质 (17) 6.3全面降低成本 (17) 6.4增加物业收益 (18) 第七章服务响应方案 (18) 7.1服务内容 (18) 7.2服务方式 (19) 7.3响应时间 (19) 第八章项目报价 (20)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一、软件架构设计 当对象、类、构件、组件等概念出现并成熟之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概要设计(或软件系统设计),就逐渐改名为软件架构设计。所以说,软件架构设计就是软件概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工作由架构师来完成,架构师是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角色,他的具体职责为: 领导与协调整个项目中的技术活动(分析、设计入实施等) 推动主要的技术决策,并最终表达为软件构架描述 确定和文档化系统中对构架而言意义重大的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部署等“视图” 确定设计元素的划分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为技术决策提供规则,平衡各类涉众的不同关注点,化解技术风险,并保证相关决定被有效传达和贯彻 理解、评价并接收系统需求 评价和确认软件架构的实现 二、软件架构基本概念 5.1软件架构定义 系统是部件的集合,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完成一个功能集合。架构是系统的基本组织形式,描述系统中部件间及部件与环境音质相互关系。架构是指导系 统设计和深化的原则。 系统架构是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的集合。 软件架构是软件部件、部件属性以及客观存在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描述软件系统的基本属性和限制条件。 5.2软件架构建模 软件架构建模是与软件架构的定义和管理相关的分析、设计、文档化、评审及其他活动。 软件架构建模的目的: a)捕获早期的设计决策。软件架构是最早的设计决策,它将影响到后续设计、开 发和部署,对后期维护和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b)捕获软件运行时的环境。 c)为底层实现提供限制条件。 d)为开发团队的结构组成提供依据。 e)设计系统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f)方便开发团队之间的交流。 5.3软件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视图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的描述。架构可以用不同的架构视图进行描述,如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功能,进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并发,物理视图用于描述系统部署。常见的有RUP 的4+1视图;

“微信平台开发”项目商业计划书.

商 业 计 划 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微信平台开发”项目商业计划书 摘要 目前,在很多地区,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例如,微信看病预约、京医通的出现,微信支付、家乐福联手推“智慧超市”等。微信公众平台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 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我们紧握互联网创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我们所学知识,形成了一家充满着新鲜血液的微信平台开发公司。本公司主要经营微信公众账号开通与认证、二维码VI设计、推广、微信平台信息完善、自定义菜单功能、微信内容推选、运营汇报月报、设置自动回复接口、微信粉丝数量、微信数据分析与反馈、实战营销(运营方式内容以及价格有特定表单)等十项业务。现公司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并且营业额正在逐渐上升。我们打算在三年内大力扩展业务范围,进军网站建设及网站维护等方向。 在公司形象推广部分,换个角度想,我们属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们可与学校一些社团合作举办活动书,写宣传海报、传单,在校园各个宣传栏粘贴,利用好网络媒体,包括人人,微博等,请各位好友、同学在周边人员宣传。我们与哈尔滨市各大商会进行沟通,借助于商会这个平台进行校外宣传工作。

一.企业简介 创业团队:本公司负责人以及技术人员都是由在校大学生担任,负责人多次参加管理学院组织的商业模拟以及各种网络营销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已熟练掌握了简单商业运营模式。本公司现有的技术人员都是热爱互联网、并且对于互联网创业都是鼓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都是我们眼中的GEEK。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是来自一个班级,经过近两年相处,我们互相之间已经早已形成一种默契。在面对问题时,必然会共同面对,永远不会抛弃彼此,这样对于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无价的资源。 经营范围: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代运营、微网站搭建、微信互动活动策划;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及销售;计算机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库开发、维护、存储。 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目前,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全部都是在校学生,学习还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部分。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我们的不断学习,技术层面的上升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们现阶段的经营业务主要还是围绕着微信公众号开展的,随着我们技术人员的技术不断的提升,我们公司也会不断扩展经营业务,比如,网页设计,网站管理以及网页游戏开发等。 企业组织结构设置:

大数据仓库建设方案设计

第1章数据仓库建设 1.1数据仓库总体架构 专家系统接收增购项目车辆TCMS或其他子系统通过车地通信传输的实时或离线数据,经过一系列综合诊断分析,以各种报表图形或信息推送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分析结果。针对诊断出的车辆故障将给出专家建议处理措施,为车辆的故障根因修复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专家系统数据仓库建设目标,结合系统数据业务规范,包括数据采集频率、数据采集量等相关因素,设计专家系统数据仓库架构如下: 数据仓库架构从层次结构上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据采集:负责从各业务自系统中汇集信息数据,系统支撑Kafka、Storm、Flume

及传统的ETL采集工具。 数据存储:本系统提供Hdfs、Hbase及RDBMS相结合的存储模式,支持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数据分析:数据仓库体系支持传统的OLAP分析及基于Spark常规机器学习算法。 数据服务总线: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总线服务,实现对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1.2数据采集 专家系统数据仓库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外部数据汇集、内部各层数据的提取与加载。外部数据汇集是指从TCMS、车载子系统等外部信息系统汇集数据到专家数据仓库的操作型存储层(ODS);内部各层数据的提取与加载是指数据仓库各存储层间的数据提取、转换与加载。 1.2.1外部数据汇集 专家数据仓库数据源包括列车监控与检测系统(TCMS)、车载子系统等相关子系统,数据采集的内容分为实时数据采集和定时数据采集两大类,实时数据采集主要对于各项检测指标数据;非实时采集包括日检修数据等。 根据项目信息汇集要求,列车指标信息采集具有采集数据量大,采集频率高的特点,考虑到系统后期的扩展,因此在数据数据采集方面,要求采集体系支持高吞吐量、高频率、海量数据采集,同时系统应该灵活可配置,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灵活配置横向扩展。 本方案在数据采集架构采用Flume+Kafka+Storm的组合架构,采用Flume和ETL 工具作为Kafka的Producer,采用Storm作为Kafka的Consumer,Storm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及时对问题指标进行预警。具体采集系统技术结构图如下:

城管局微信开发方案

城市管理局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1.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机关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年月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意见从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要求。其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中还明确要求,加强政府信息上网发布工作,以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现,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吸引力、亲和力。 政务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受到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优化和完善政务服务工作,革新工作机制与流程,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与方法,降低政务人的政务缴纳成本,提高政务人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已成为政务部门工作的重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机关建立一个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微信公众平台,使之更快捷地发布官方权威信息,更好地为广大政务人服务,更好地促进政务机关内部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政务机关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成为全国政务机关的广泛共识。某某市某某局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同政务服务相结合,必将为政务人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带来政务服务的新模式。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和政务机关职能转变的要求,还能满足当前政务人的迫切要求。为某某市某某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的在线即时沟通互动平台。 1.1.1.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定制开发、快速建设”的要求,城市管理局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对外要能够实时发布动态信息、有效拓宽服务渠道、持续增强沟通互动、更好地为广大政务人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渠道。

数据仓库设计的21条原则:7个步骤,7个禁忌和7种思路

高效实现数据仓库的七个步骤 数据仓库和我们常见的RDBMS系统有些亲缘关系,但它又有所不同。如果你没有实施过数据仓库,那么从设定目标到给出设计,从创建数据结构到编写数据分析程序,再到面对挑剔的用户的评估,整个过程都会带给你一种与以往的项目完全不同的体验。一句话,如果你试图以旧有的方式创建数据仓库,那你所面对的不是预算超支就是所建立的数据仓库无法良好运作。 在处理一个数据仓库项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同时也有很多有建设性的参考可以帮助你更顺利的完成任务。开放思维,不断尝试新的途径,对于找到一种可行的数据仓库实现方法来说也是必需的。 1. 配备一个全职的项目经理或你自己全面负责项目管理 在通常情况下,项目经理都会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实施。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资金和IT资源方面的考虑。但是对于数据仓库项目的管理,绝对不能出现一人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由于你所处的领域是你和你的团队之前没有进入过的领域,有关数据仓库的一切-数据分析、设计、编程、测试、修改、维护-全都是崭新的,因此你或者你指派的项目经理如果能全心投入,对于项目的成功会有很大帮助。 2. 将项目管理职责推给别的项目经理 由于数据仓库实现过程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了避免自虐,你可以在当前阶段的项目完成后就将项目管理职责推给别的项目经理。当然,这个新的项目经理一定要复合第一条所说的具有全职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从项目经理的角度看,数据仓库实施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足以让人身心疲惫。从物理存储设备的开发到Extract-Transform-Load的实现,从设计开发模型到OLAP,所有阶段都明显的比以前接触的项目更加困难。每个阶段不但需要新的处理方法、新的管理方法,还需要创新性的观点。所以将管理职责推给别的项目经理不但不会对项目有损害,还可以起到帮助作用。 3.与用户进行沟通 这里所讲的内容远比一篇文章本身要重要的多。你必须明白,在数据仓库的设计阶段,那些潜在用户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到底需要数据仓库为他们做什么。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自己的需求,而你的开发团队也在和客户的接触中做着同样的事情。更加频繁的与客户接触,多做记录,

Android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Android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及编写原生Android 代码的技能不断提升,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去解锁移动应用新架构,也就是Growth 5.0。 我们尝试使用了Kotlin + React Native + Dore + WebView 搭建了一个简单的Android 移动应用模板。为了尝试解决Growth 3.0+ 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启动速度慢、架构复杂等等的问题。 作为Architecture 练习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将采用规范一些的叙述方式来展开。 1.业务架构 2.技术远景 3.方案对比 4.架构设计方案 5.持续集成设计 6.测试策略 7.架构实施 即下图:

技术架构设计之路 业务架构 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而产生的。 脱离了业务,技术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脱离了业务的架构不叫“架构”,而叫刷流氓,又或者是画大饼。业务由于其本身拥有其特定的技术场景,往往是对技术决策影响最大的部分。 因此,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些业务,这里以Growth 为例。 Growth 的价值定位是:带你成为顶尖开发者。

复杂一点的说明就是:Growth提供编程学习服务使用Web开发路线帮助新手Web 程序员解决Web 学习路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更复杂一些的说明(电梯演讲): 在原有的业务架构下,我们拥有Growth、探索、社区、练习四个核心业务,以及用户中心的功能。 o Growth(首页),即带有详细介绍的Web 应用的生命周期,能帮助开发者理解Web 应用的构建流程。

o探索,以辅助开发者了解Web 应用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常用工具、练手项目、技能测验、读书路线等等。 o练习,通过这些练习项目,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掌握知识。 o社区,一个简易的论坛。 o用户中心,一些用户的收藏数据、应用相关的设置等等。 这就是业务上的主要架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技术上的事务。 技术远景 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远大景象。技术远景,即想象中未来的技术方面的远大景象。 在上一节中,我们介绍的是项目的业务远景。而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在一个项目里,我们也已经创建自己的技术远景。一来,我们可以创建出可持续演进的架构;二来,可以满足个人的技能需求。 以Growth 为例,我的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是:提升自身的能力。然后才是一个跨平台的技术设施——减少构建时间。 从Growth 1.0、Growth 2.0 采用的Ionic,到Growth 3.0 采用的React Native,它都优先采用新的技术来帮助自己成长,并使用了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而这几个不同的版本里,也拥有其对应的不同技术问题 o Growth 1.0 主要是Angular 1.x 的跳崖式升级,使之变成不可维护的系统。 o Growth 2.0 则是Angular 2.x 那庞大的构建体积,带来了启动时间慢的问题。 o Growth 3.0 则是,React Native 生成的 index.android.bundle 文件有3.1M,这个体积相当的大,以至于即使在高通的骁龙835 处理器上,也需要4~5 秒的打开时间。

《软件架构设计》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目录 1. 文档简介6 1.1 文档目的6 1.2 文档范围6 1.3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6 1.4 参考资料7 2. 架构描述方式7 2.1 架构视图阅读指南7 2.2 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7 3. 架构设计目标8

3.1 关键功能8 3.2 关键质量属性8 3.3 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8 4. 架构设计原则9 4.1 架构设计原则9 4.2 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9 4.3 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9 5. 逻辑架构视图10 5.1 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11 5.2 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11 5.3 重要设计包12

6. 开发架构视图12 6.1 Project划分13 6.2 Project 1 14 6.2.1 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4 6.2.2 程序单元组织14 6.2.3 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5 6.3 Project 2 (15) 6.4 Project n (16) 7. 运行架构视图16 7.1 控制流组织16 7.2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7

7.3 加锁设计17 8. 物理架构视图18 8.1 物理拓扑18 8.2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9 8.3 优化部署19 9. 数据架构视图20 9.1 持久化机制的选择20 9.2 持久化存储方案20 9.3 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21 10.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21

1.文档简介 [帮助读者对本文档建立基本印象,并为阅读后续内容扫清障碍。] 1.1文档目的 [文档目的,非项目目的。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本小节应指明文档针对的读者对象,最好列出各种读者角 色,并说明每种读者角色应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1.2文档范围 [文档的Scope,非项目的Scope。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集中列举文档中的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精)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推荐系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场景之一。 本文我们将从架构设计的角度回顾和讨论推荐系统的一些核心算法模块,重点从离线层、近线层和在线层三个架构层面讨论这些算法。 1 架构设计概述 架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这里只讨论和推荐系统相关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算法以及其他相关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这样一种逻辑上的架构关系。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架构层面的最佳实践,以及对这些最佳实践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希望能够通过把各种推荐算法放在架构的视角和场景下重新审视,让读者大家对算法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推荐系统,而不是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算法。 架构设计的本质之一是平衡和妥协。一个推荐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数据环境、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架构,在选择时本质上是在平衡一些重要的点。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平衡点。 ▊个性化 vs 复杂度

个性化是推荐系统作为一个智能信息过滤系统的安身立命之本,从最早的热榜,到后来的公式规则,再到著名的协同过滤算法,最后到今天的大量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其主线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体验,让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尽量差异化,并且符合个人的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系统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使用的算法越来越多、算法使用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越来越多、机器学习模型使用的特征越来越多,等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高复杂度算法的开发、迭代和调试,又衍生出了一系列对应的配套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度。可以说整个推荐逻辑链条上的每一步都被不断地细化分析和优化,这些不同维度的优化横纵交织,构造出了一个整体复杂度非常高的系统。从机器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类比,如果把推荐系统整体看作一个巨大的以区分用户为目标的机器学习模型,则可以认为复杂度的增加对应着模型中特征维度的增加,这使得模型的VC维不断升高,对应着可分的用户数不断增加,进而提高了整个空间中用户的个性化程度。这条通过不断提高系统复杂度来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的路线,也是近年来推荐系统发展的主线之一。 ▊时效性 vs 计算量 推荐系统中的时效性概念体现在实时服务的响应速度、实时数据的处理速度以及离线作业的运行速度等几个方面。这几个速度从时效性角度影响着推荐系统的效果,整体上讲,运行速度越快,耗时越少,

微信移动端网络营销方案开发市场调研与预测微信移动端市场营销方案策略开发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与发展趋势预测

微信移动端方案开发市场调研 一、网上市场调研得出的结论及个人看法 结论1:75% 的商家进行微信营销的第一目的是拉新客户。 调查显示,商家进行微信营销的前三大目的分别是拉新客户、维护老客户、拓展品牌知名度。但微信自身的产品限制决定,其更适合用来运营老客户而非成为一个营销工具,很难将用户从其他渠道导入。所以,部分商家在使用微信营销一段时间后感到失望。 个人看法1:营销开设的初期肯定是要拉拢一些实体店和在淘宝网店运营得不错的新客户,用以增加服务运营的基数。老用户也需要积极拓展和适时进行公关维护,即适时联系老用户以保证用户不会丢失。 结论2:50% 以上已经接入微信的客户承认自己并不懂微信营销是什么(所以才有上述结论一)。对微信营销的错误预期和被代理商的过渡营销是造成很多人对“微信营销效果不佳”认识的第一原因。 在微信营销尚未见到效果之前,其概念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第三方公司过度消费。在调查中,半数已经采用某种微信营销方案的商家承认自己不懂微信营销是什么,大家都说好就跟风做。不过,2014年是一个分水岭,2014年之后,用户对微信营销的认识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大型企业、知名企业通常目标明确,能利用自身客户、品牌存量,对微信营销满意度更高,并且开始尝试自己搭建微信后台。 个人看法2:微信营销在最近的电子商务行业可谓扩展的十分迅速,营销业务开展的时候要抓住每一个有微信营销想法的客户,而且可以根据客户对微信营销不是很了解的现状来讲,一开始普及微信营销的推广知识十分的关键,做为一个代理商和运营商要做的是互利共赢,努力开发能够成功运营的方式,在微信营销制度没有健全之前找到微信营销的精髓。 结论3:热衷微信营销的商家中,零售业、服务业增长最快,两者之和占到目前微信营销商家总量的60%。其次是地产公司、政府部门、传统机构。 个人看法3:我公司主要代运营的是女装业务,但毕竟微信营销“微商城”最吃香的行业肯定不止这些,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崛起的今天,拓展服务业的“微商城”营销领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微信这种手机移动端的商业模式也注定了它非常适合服务业的营销,所有在扬己所长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抓线上线下的零售业店铺以及拓展微信端的服务业:例如电影院、KTV,在服务业和餐饮业亦可推出团购业务,拓展团购业务,而且在每个个体店铺的链接下海可以构成一个商业圈,即我去西城广场吃饭,然后顺便去楼上电影院看电影又去楼上KTV唱歌,这样一个微信的微商城店铺就直接撬动了我公司营业的其他业务,这样有了业务资本以后,越来越多的商家也会更加愿意进入我公司的微信端的微商城业务的拓展) 结论4:在对各个行业的调查中,发现有两类品牌在微信上做营销的成效突出。一种

软件系统的架构优秀设计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 )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目前软件领域广泛使用的软件系统架构模式,主要有层次化架构设计、企业集成架构设计、嵌入式架构设计和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模式。 层次化架构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架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使系统结构清晰、设计简化。模式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多层设计模式。该模式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流程进行分离并抽象为控制器()、模型()、视图()三个模块,实现了业务逻辑层、数据库访问层和用户界面层之间在彼此分离的同时仍保

数据仓库基本架构

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 xiaoyi发表于 2013-07-31 23:57 来源:网站数据分析 数据仓库的目的是构建面向分析的集成化数据环境,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Decision Support)。其实数据仓库本身并不“生产”任何数据,同时自身也不需要“消费”任何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外部,并且开放给外部应用,这也是为什么叫“仓库”,而不叫“工厂”的原因。因此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主要包含的是数据流入流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层——源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应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源数据,并提供多样的数据应用,数据自上而下流入数据仓库后向上层开放应用,而数据仓库只是中间集成化数据管理的一个平台。 数据仓库从各数据源获取数据及在数据仓库内的数据转换和流动都可以认为是ETL(抽取Extra, 转化Transfer, 装载Load)的过程,ETL是数据仓库的流水线,也可以认为是数据仓库的血液,它维系着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新陈代谢,而数据仓库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大部分精力就是保持ETL的正常和稳定。 下面主要简单介绍下数据仓库架构中的各个模块,当然这里所介绍的数据仓库主要是指网站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

其实之前的一篇文章已经介绍过数据仓库各种源数据的类型——数据仓库的源数据类型,所以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对于网站数据仓库而言,点击流日志是一块主要的数据来源,它是网站分析的基础数据;当然网站的数据库数据也并不可少,其记录这网站运营的数据及各种用户操作的结果,对于分析网站Outcome这类数据更加精准;其他是网站内外部可能产生的文档及其它各类对于公司决策有用的数据。 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 源数据通过ETL的日常任务调度导出,并经过转换后以特性的形式存入数据仓库。其实这个过程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就是到底数据仓库需不需要储存细节数据,一方的观点是数据仓库面向分析,所以只要存储特定需求的多维分析模型;另一方的观点是数据仓库先要建立和维护细节数据,再根据需求聚合和处理细节数据生成特定的分析模型。我比较偏向后面一个观点:数据仓库并不需要储存所有的原始数据,但数据仓库需要储存细节数据,并且导入的数据必须经过整理和转换使其面向主题。简单地解释下: (1).为什么不需要所有原始数据?数据仓库面向分析处理,但是某些源数据对于分析而言没有价值或者其可能产生的价值远低于储存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据仓库的实现和性能上的成本。比如我们知道用户的省份、城市足够,至于用户究竟住哪里可能只是物流商关心的事,或者用户在博客的评论内容可能只是文本挖掘会有需要,但将这些冗长的评论文本存在数据仓库就得不偿失;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浅谈移动应用软件的架构 16软工吴文超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是指在一定的设计原则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组成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搭配和安排,形成系统的多个结构而组成架构,它包括该系统的各个组件,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是指其他组件对该组件所做的假设。软件架构设计就是从宏观上说明一套软件系统的组成与特性。软件架构设计是一系列有层次的决策,比如:功能与展现的决策;技术架构的决策;自主研发还是合作;商业软件还是开源软件。 2.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架构? 2.1软件架构的目的 对于外包业务类型的项目,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与产品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外包类型项目的软件架构设计目的。 1、为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和规范,并提供可重用的资产,软件系统 的大规模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既是软件工程本身的要求,也是客户的要求。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公共部分抽象提取出来,形成公共类和工具类,以达到重用的目的。 2、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的周期,利用软件架构提供的框架或重用组 件,缩短项目开发的周期。 3、降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量的重用和抽象,可以提取出一些开 发人员不用关心的公共部分,这样便可以使开发人员仅仅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4、提高产品的质量,好的软件架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 对于客户常常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与其他复杂结构一样,软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不考虑关键情况,不考虑通用问题的设计,或者不考虑关键决策的长期后果,都将置

应用于险地。现代工具和平台有助于简化搭建应用的任务,但是他们并不能代替针对特定情景和需求的细心应用设计。质量低下的架构带来的风险包括不稳定的软件,无法支持现有或者将来的业务需求,或者难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部署和管理。 系统设计应当考虑用户,系统本身(IT基础设施),以及业务目标。在每个方面,都该描绘出关键性案例,并以此找出重要的质量属性(比如,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及重点满足或忽视的方面。可能的话,最好找到衡量在不同方面成功的方法和指标。 用户,业务,以及系统目标有关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可能相互矛盾,因此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妥协也是经常地事情。比如说,一个解决方案的用户体验大都关乎业务和IT基础设施上的一个功能,其中任何一个改变了也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同样的,用户体验的改变也会极大影响业务和IT底层设施需求。性能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和业务目标,但是系统管理员可能无法为了百分百满足用户一次性投资那么多到硬件上,刚开始可能就是80%差不多。 架构关注于应用内的关键元素和组件彼此之间的调用和交互。单个组件的数据结构,算法或者实现细节是设计的事情。架构和设计的关注点通常相互覆盖。与其硬性区别架构和设计,不如索性放在一起考虑。一些场合下,架构用的多一些。另外一些场合下,就更在乎设计上与架构有关的事情。考虑以下有关软件架构的high-level关注点:用户如何使用本应用?如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篇一:软件架构设计之常用架构模式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360docs.net/doc/dc10570287.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 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 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 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 Control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

微信运营计划

微信运营计划 1. 本方案制定的目的 1.1明确要点,对微信营销的特点、原则进行总结。 1.2化零为整,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推进公司的营销推广、市场开发 1.3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化运营 2. 微信推广的特点 微信客草根性很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2.1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并可以对所胡“关注”的用户群进行分类; 2.2微信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其影响力基于用户现有的被“关注”的数量。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此外,微信平台本身的认正及推荐亦助于增加被“关注”的数量; 2.3消息推送,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 2.4品牌传播,借助个人的关注页和朋友圈,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推广,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 2.5信息共享的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3. 微信推广的要点 3.1定位要精准,名称要具有高识别度 拥有准确的定位,拥有自身的特色,能够在某个点上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客户才有兴趣主动关注微信公共账户。要思考并明确你所管理的微信账号的定位,并根据定位遴选发布文章的类型,做到精专有致,这样有利于快速脱颖而出,在行业群里占有自己的一袭之地。 3.2微信文章要重视质量,加大转发量 微信的内容首先要找到目标客群想要听的话,要留住目标客群,就要做到微信内容对胃口、有营养、够创意。 A.对胃口,以用户为中心:针对目标人群策划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利用微信数据分析的功能,弄清楚你的粉丝是什么人,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制定他们喜欢的内容,投其所好。 B.有营养,就是要让你的微信内容对他有用有价值。 C.够创意,就是让他有新鲜感,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图文结合换成视频+文字,把活动做得趣味些,要吊住他们的新鲜感。 要想达到好的阅读转发效果,微信文章必须能提供一个与客户互动的“话题”:也许他对这篇文章表达的内容有不同的观点,会转;有共鸣,会转;对他现在的工作有帮助,会转(转给跟自己做同样工作的同事、朋友);是他最近关注的问题,会转(转给圈内同样关注此问题的好友)。 考虑到企业推送信息的目的,微信公共平台应该推送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但同时要考虑目标群体的体验,纯专业文章会显得比较枯燥,所以做好微信文章类型的搭配(专业文章、职场、感悟等),现就各类型文章分析如下: 实时信息和话题的传递——实时信息是浏览量最高的文章 轻松有趣而又富含思考的话题——互动、转发量最多的文章,增加账号的活泼度,减少枯燥性,提高客户的愉悦程度,看到你的账号更开心。

数据仓库建设的几点建议.doc

北京甲骨文软件有限公司咨询经理鲁百年博士 一、国内信息化的现状 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史: 在国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当时业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建设,例如: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部门为了减少工资发放的差错,提高发放的效率,先建设一个工资发放和管理程序;为了报账和核对的需求,建设一个财务管理程序;在银行首先为了业务处理的方便,将最基本的手工记帐和处理的业务建成一个系统,过一段时间,如果有新的业务推出,就再建设一个新的系统,或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业务处理。这样的结果使每个系统和系统之间缺少真正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 2、为何要建立数据仓库: 前面我们讲过,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当很多业务系统建立后,由于领导的要求和决策的需求,需要一些指标的分析,在相应的业务系统基础上再增加分析和相应的报表功能,这样每个系统就增加了报表和分析功能。但是,由于数据源不统一导致了对同一个指标分析的结果不相同。为了解决该问题,Bell Inman提出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和决策的需要,将相互分离的业务系统的数据源整合在一起,可以为领导和决策层提供分析和辅助决策。 3、国内企业对数据仓库建设认识的误区: 大家对数据仓库的认识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抽取、迁移和加载(ETL),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存放在一起,统一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分析就可提供什么样的分析,这就是数据仓库。这样做的结果是花了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都无法将整个企业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花钱多、见效慢、风险大。一年后领导问起数据仓库项目时,回答往往是资金不足,人力不够,再投入一些资源、或者再延长半年的时间就会见到效果,但是往往半年过后还是仅仅可以看到十几张或者几十张报表。领导不满意,项目负责人压力也很大,无法交待。这时,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才意识到,项目有问题,但是谁也不敢说项目有问题,因为这样显然是自己当时的决策失误。怎么办?寻找咨询公司或者一些大的厂商,答案往往是数据仓库缺乏数据模型,应该考虑数据模型。如果建设时考虑到整个企业的数据模型,就可以建设成企业级的数据仓库(EDW)。什么是数据模型,就是满足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