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我们班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一、教材分析:

(一)、复习与提高

通过对复习,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会看简单的线段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乘法、除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0、5、2、4、8的乘法口诀。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初步感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 、统计

本单元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 、乘法、除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7、3、6、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运用乘法口诀学习如何解决除法问题。难点是使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五)、几何小实践

认识角与直角。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六) 、整理与提高

本单元是对以前学习的乘除法做进一步拓展。数学广场中研究奇数、偶数和平方数。幻方及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和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

(完整)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练习题综合

二年级上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 (1)有75张白纸,每8张订成1本,最多可以订几本? (2)有45只皮球,每只筐里放8只,可以放几筐?还剩几只? (3)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 (4)小明每分钟剪纸花5朵,小英5分钟剪纸花35朵。谁剪得快?每分多剪几朵? (5)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12个轮子可以安装几辆车? (6)丽丽拿20元去买票,每张票3元,买7张钱够吗?差多少元?

(7)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8)把45朵花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最多可以分到几朵,还剩下几朵? (9)粉笔盒里有一些粉笔,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和陈老师每人拿走7支,还剩5支。粉笔盒里原来有粉笔多少支? (10)10个杯子,每4个装1盒,可装几盒?还剩几个? (11)小轿车有8辆,每辆限坐4人,一共能坐多少人? (12)小船每艘限坐6人,一艘大客轮限坐36 人。大客轮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 (13)我有35元钱,去买3支自动笔,每支9元。应找回多少钱?

(14)一支钢笔10元钱,一支圆珠笔比钢笔便宜一半,一支圆珠笔多少钱? (15)有40个桃子,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6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桃子? (16)4辆面包车能坐32人,每辆大客车能坐56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面包车多坐多少人? (17)有鸡9只,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18)3个人要做28面红旗,平均每人做几面?还剩几面? (19)有19个同学参加秋游准备坐轿车,每辆轿车限载客4人,至少要多少辆轿车?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用正字或符号来记录数量的多少。 2.会识别统计表,会填写统计表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个单位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能完整地画条形统计图。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小丁丁正在调查每人最喜欢的水果。 小丁丁让同学们依次站起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师:怎样记录喜欢某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可以用圆表示, 生:可以用写正字表示, 生:可以用画三角表示。 师:对,小朋友说了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来表示,除了这些,今天老师要向大家再介绍两种新的表示方法,简单方便,想学吗?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我们可以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表示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探究二: 师: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练一练 调查一下你们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某种运动的人数,并记录下来。 出示数学书第39页插图 探究三 1、师:小丁丁记录了班级每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情况,怎样一眼看出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数数有几个正字,一个正字表示5 小结: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成这样的表就可以了 出示数学书第40页插图 1、请将右面的统计表填完整 2、小丁丁班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小胖记录了放学后在社区儿童游乐场活动的小朋友人数,根据他的记录填写统计表。 数学书第40页练一练① 师:根据记录你知道玩滑梯的小朋友有几个阿? 生:有3个正字就是15人,再加2个一共是17人。 师:那你知道玩气垫床的有几个人吗? 生:有2个正字是10人,所以一共是13人。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一) 姓名: 一、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吗? 8×4= 24÷6= 21÷3= 7×9= 5×8= 6×6= 72÷9= 4×7= 14÷2= 24-8= 28÷4= 7×8= 27-9= 5×5= 18+6= 9×1= 56÷6= 49÷7= 48÷9= 54+8=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6+6+6=()×() 5×9-5=()×() 6×7=6×6+() 9×8 > 9×( ) 7=( )÷( ) 5×( )=35 63=( )×7 48÷( )=6 ( )÷2=5 1时40分=( )分 70秒=( )分( )秒 60分=( )时三、在()里填“>”、“<”或“=” 5×8()8×5 4×6()3×8 45÷5()3×3 9×4()4×8 18÷2()18÷3 5×2()36÷4 5+5()5×5 28÷4()35-5 3×2()32÷4 四、一共有()只小蝌蚪。 □○□=□( ) 五、巧算: 67+32=□ = 82-37= □ = 96-54=□ = 46+28= □ = 8+8+8+8+8+8+8+8+8 =()×() =()×() =()+()+()+()+()+()+()+() =()

六、估算 ①81-24大约是()②58+23大约是()③72-24大约是() 81-24=() 58+23=()72-24= () ④28+19大约是()⑤94-71大约是()⑥68+35大约是() 28+19=() 94-71=() 68+35= () 六、你知道吗 1.小兔住在小猴的()面,在()小狗的()面。 2.小猴家的西面有()家,东面有()家。 3.有一天,小猫要到小狗家玩,先向()走()米到小松鼠家,再向()走()米到小兔家,最后向()走()米到小狗家,小猫去到小狗家一共走了()米。 七、购物: ()元 3元 24元()元 6元 1.一件衣服是一对手套的6倍,一件衣服要多少钱?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上海松江众兴小学刘创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最新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卷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卷 一、计算部分(共40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24÷8= 27+72= 27÷4= 20-20÷5=9×7= 98-89= 7÷7= 40-23+17=7×3= 9+61= 6×8= 9÷3×3=70-21= 35÷5= 70÷7= 73-8×5=32÷7= 0÷8= 8+8÷4= 0×6+36÷4=2、巧算。(每题2分,共8分。)47+29=( )+( )=( )85-38=( )-( )=( )4×4+5×4=( )× ( )=( )15×9-8×9=( )× (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1分,共6分。)64+( )=100 ( )÷8=7……4 32=( )×5+( )8=( )÷8 ( )×8=6×( ) ( )÷2=( )×44、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几? 除数是9,被除数是72, 商是多少?二、概念部分(共30分)1、填空。(第1题4分,第6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个★ ★ ★ ★ ★ ★ ( )÷( )=( )个★ ★★★ ★ ★ ( )÷( )=( )份(2)8是4的( )倍, 9的3倍是( )。(3)□÷5=7……△,△是( ),这时□是( )。(4)从42里连续减去7,减到0,需要减( )次(5) 用小球和小棒搭一个正方体框架。左图还缺( )个小球,( )根小棒。(6)求9个5连加的和,可用乘法算式( )×( )来计算。(7)( )里能填几26+( )6 7×( )(8)用39根一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搭( )个单独的正方形,还余( )根。长方体、正方体都有( )个面( )个顶点。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6分)(1)拼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2)下午3时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正好是直角………

最新精选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五 几何小实践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最新精选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五几何小实践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有一个内角是91°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锐角比直角( ) A、大 B、小 C、一样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汉字不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百 B、中 C、田 D、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现有长度为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和11厘米的5根小棒,每次选取其中的任意三根,可摆成( )个不同的三角形. A、1 B、2 C、4 D、10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中有几个角?( ) A、3个 B、6个 C、4个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0°,另一锐角是( ) A、130° B、40° C、50°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5cm和8cm,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cm。 A、2016 B、23 C、8 D、7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面图形中,( )对称轴最少.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圆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看35°的角,这个角是350°.(判断对错)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减数= 差 和-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差= 减数 和-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减数= 被减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5、5×3+3×3=8×3=24 5×3-3×3=2×3=6 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7、数的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大数。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小数。 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 100里有4个25 100里有5个20 100里有 10个10 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15、千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16、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数减1,后面一个数是原数加1 例如: (47) 48 (49) 17、写出相邻整十数: (1)原数个位在1-9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10 例如: (50) 56 (60) (2)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数减10是前面一个数,原数加10是后面一个数例如:(30)40 (50) 18、写出相邻整百数: (1)原数百位后面有数的前面一个整百数是将百位后面的数变成0 后面的一个整百数就是前面的整百数加100 (2)原数是整百数的原数减100是前面一个整百数原数加100是后面一个整百数 19、加法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多位数加法一样) 20、减法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一作10 在本位上加10再减。(多位数减法一样)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口算:20% 52+18= 62-34= 19+32= 26+14-21= 52+14-26= 31+14-38= 62-34+17= 48÷6= 10×4= 24÷4= 4×9= 3×2+10= 20-6×3= 10-10÷2= 20÷4+16= 4×6÷3= 0÷10+39= 56-7×7= 63÷7+28= 72÷9×6=二、巧算:4% 42+18=()+()=()51-19=()-()=()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 25+()=63 74-()=19 ( )+18=63 ( )-15=62 5×( )=35 ( )÷3=0 ( )×4=32 24÷( )=8 ( )+29=42 ( ) ×8=0 ( ) ÷4=5 3×( )-8=4 81÷( )=9 0÷( )=0 ( )-28=46 ( ) ÷7=4四、看线段图列式计算:4%X k b 1 . c o m 柳树52棵 w w .x k b 1.c o m 松树比柳树多几棵?算式: 松树71棵答: 68 () 算式: 92 五、比大小,在○里填上适当的“〉”、“〈”或“=”:8% 63-29 ○52 78+13○99-8 5+10○5×10 48÷6○58-50

10+0○10×0 0×25○0÷25 35+0○35-0 20÷20○20-20 六、填一填:6% 1、△△△ 2 ◇◇◇◇◇◇◇◇◇◇ ○○○○○○○○○○○○()÷()=() ( )的个数是( )的()倍。表示()里面有()个()。3、□□□□□□□□□□□□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七、判断:(对用√,错用×)3%X k b 1 . c o m 1、6的5倍就是6个5连加。() 2、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零。() 3、把21粒糖平均分给5个人,至少加5粒,每人分的一样多。() 八、列式计算:15% ①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②把4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③32比61少多少? ④商是7,除数是6,求被除数。⑤6个8连加的和是多少? 九、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4% 三七()八()七十二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 34 米长的绳子,每5 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_____ 段,还剩_____ 米。 2. 二(2)班有33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能坐5人,要租____ 条船。 3. 800里面有 ___ 个百,700是由_____ 个十组成的。 4. 在横线上填“ >”“或<“" =” 5 米____ 50分米7 分米_______ 70毫米1时______ 100分689 _______ 698 5. 小明送给小芳18 张贺卡后,两人的贺卡就同样多了,原来小明比小芳多张贺卡。 6. 56÷8= ____ ,读作: _____ ,乘法口诀是____ 。 7. 十位上的数与个位相同,这个数可能是_____ 。 8. 乐乐看了一本书,这本书一共有300 页,乐乐每天看24 页,已经看了9 天,还剩下____ 页没有看。 9. 五千零二写作____ ,这是一个_____ 位数,最高位是 ___ ,5 在______ 位上,表示____ 个_____ 。 10. 写出两道商是5的除法算式_____ 和______ 。 二、判断题。(共10 分) 1. 角的边越长,角度就越大。() 2. 写数时,要从低位写起。()

3. 判断对错. 345000是由一个3、一个4和一个5组成的. 4. 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5. 火眼金睛辨对错.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6. 判断对错.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 7. 30个十等于 3 个百。() 8. 一千克黄豆大约有150 粒。() 9. 判断对错. 由7 个万、 6 个千组成的数是760000. 10. 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三、选择题。(共20 分) 1. 下面各数一个0 都不读出来的是() A .8007 B .8070 C .8700 2. 9000 里面有()个百。 A .9 B .90 C .900 3. 在□÷ 5=7??△中,余数可以是()。 A .2 、7 B .1、2、3、4 C .1、2、3、4、5、6 4. 200÷4×5()200÷(4×5),括号中应填()。 A .> B .< C .=

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教室 2.掷双色片 3.听着数、摸着数 4.数射线 5.两个5是10、零 6.美丽的星座 7.小于、等于、大于 8.课间大休息、玩积木 9.买冰淇淋、运动会 10.对应与比较 第二单元 1.小胖过生日 2.加与减 3.10的游戏 4.合在一起 5.绿地 6.小胖下车 7.还缺几个 8.秋游 9.小胖上车 10.加减混合 11.数楼 12.在书中射线上做加、减法 13.连加、连减 第三单元 1.20以内数的排列 2.海底世界 3.数点块 4.它们与10的关系、它是几与几 5.乘火车 6.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7.相像的题 8.加进来、减出去 9.加倍与一半 10.数砖墙 11.退位减法 12.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状 第五单元 1.大家来做加法表 2.兄弟姐妹 3.比较 4.相邻的题 5.巧算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1.游数城 2.玩数图 3.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1.左与右 2.在街上 3.上、中、下、左、中、右 4.路(前后,左右) 第三单元100以内的数及其减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百数图 3.数的表示 4.数射线上的数 5.百数表 6.数龙——百的数列 7.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8.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 9.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 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2.笔算加法(进位) 1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4.笔算减法(退位) 15.郊外活动 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第四单元应用 1.长度比较

2.度量 3.线段 4.长度计算 5.人民币 6.统计 7.时间 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 1.两位数加法 2.两位数减法 3.交换 4.滑雪 5.天气统计 6.各人眼中的20 7.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8.数学广场——七巧板 9.我们的郊游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游海岛——谁先上岸 2.估算 3.“吃掉”的是几 4.三位数加法 5.加与减 6.轻与重 第二单元 1.从加到乘 2.倍 3.4的乘法 4.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5.游乐场统计图 6.8的乘法 7.几倍 8.用乘法口诀求商 9.乘法引入 10.5的乘法 11.看图编乘法题 12.分一分与除法 13.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零 14.2的乘法 15.10的乘法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一、口算:20% 52+18= 62-34= 19+32= 26+14-21= 52+14-26= 31+14-38= 62-34+17= 48÷6= 10×4= 24÷4= 4×9= 3×2+10= 20-6×3= 10-10÷2= 20÷4+16= 4×6÷3= 0÷10+39= 56-7×7= 63÷7+28= 72÷9×6=二、巧算:4% 42+18=()+()=()51-19=()-()=()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 25+()=63 74-()=19 ( )+18=63 ( )-15=62 5×( )=35 ( )÷3=0 ( )×4=32 24÷( )=8 ( )+29=42 ( ) ×8=0 ( ) ÷4=5 3×( )-8=4 81÷( )=9 0÷( )=0 ( )-28=46 ( ) ÷7=4四、看线段图列式计算:4% 柳树52棵 松树比柳树多几棵?算式: 松树71棵答: 68 () 算式: 92 五、比大小,在○里填上适当的“〉”、“〈”或“=”:8% 63-29 ○52 78+13○99-8 5+10○5×10 48÷6○58-50 10+0○10×0 0×25○0÷25 35+0○35-0 20÷20○20-20

六、填一填:6% 1、△△△ 2 ◇◇◇◇◇◇◇◇◇◇ ○○○○○○○○○○○○()÷()=() ( )的个数是( )的()倍。表示()里面有()个()。3、□□□□□□□□□□□□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七、判断:(对用√,错用×)3% 1、6的5倍就是6个5连加。() 2、0除以任何数,商都是零。() 3、把21粒糖平均分给5个人,至少加5粒,每人分的一样多。() 八、列式计算:15% ①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②把4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③32比61少多少? ④商是7,除数是6,求被除数。⑤6个8连加的和是多少? 九、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4% 三七()八()七十二 十、选择:(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编号)3% (1)3个4连加,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 1、326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十里面有()个一,一千里面有()百,10个十是()。 3、由6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 4、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5、286最高位上的2表示()个(),十位上的8表示()个(),个位上的6表示()个()。 6、用3、2、9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二、读出下列各数,说说它的组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1、63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635是由______个百、_____个十和_____个一组成的。 635=_______+_______+_______ 2、909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909是由______个百、_____个十和_____个一组成的。 909=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3、69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690是由_____个百、______个十和_____个一组成的。 690=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三百六十五写作__________ 五百八十七写作__________ 一百零一写作__________ 一千写作__________ 七百写作__________ 五百六十写作___________ 2、看图填数: ()()3、写出下面各数的相邻数。 4、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 a=( ) b=( ) c=( ) d=( ) e=( )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 一数学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98+108= 349-200= 37÷9= 810-10×6= 100-67= 190-20= 48÷7= 42+18÷3= 780+240= 356+99= 802-68= 27×5=()×15 9×10= 63+27= 102-3= 5÷()×0=0 2.列竖式计算 2101-39+4986= 897+434-1189= 7431-289+115= 48÷9= 3.递等式计算(打★的要巧算) ★7652-608+348 ★287+437+163 ★643-307-193 984-412+88 ★1493-539+239 ★832+272-72+168 ★1491-597 ★3479+699 5483-3298-298 二、填空 1.9506中有_____个千,_____个百,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 2. 60200里面有()个十;也可以说,有()个百。 3.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是7,其余数位上是零,这个数是()。 4. 3□7>328,□里最小是(),最大是()。 5. 3个百加15个十是()个十,7个百加3个百是()个百。 6. 一个三位数加上7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四位数,这个三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 7.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8. 1分10秒=()秒 1时30分=()分 80分=()时()分 4kg=()g 20000g=()kg 3080g=()kg()g 4千克15克=()克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重量单位 一节课40(),写15个字大约1(),唱一首歌大约2 (), 拍5下皮球用了6 (),小胖跑50米用了15 ()。 一只鸡约重1998()一扇门约高2() 小强的体重是28()小红身高135() 10.读一读,写一写 上午第三节课课间大活动下午第二节课晚上睡觉

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教室 2.掷双色片 3.听着数、摸着数 4.数射线 5.两个5是10、零 6.美丽的星座 7.小于、等于、大于 8.课间大休息、玩积木 9.买冰淇淋、运动会 10.对应与比较 第二单元 1.小胖过生日 2.加与减 3.10的游戏 4.合在一起 5.绿地 6.小胖下车 7.还缺几个 8.秋游 9.小胖上车 10.加减混合 11.数楼 12.在书中射线上做加、减法 13.连加、连减 第三单元 1.20以内数的排列 2.海底世界 3.数点块 4.它们与10的关系、它是几与几

5.乘火车 6.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7.相像的题 8.加进来、减出去 9.加倍与一半 10.数砖墙 11.退位减法 12.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状 第五单元 1.大家来做加法表 2.兄弟姐妹 3.比较 4.相邻的题 5.巧算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2.游数城 3.玩数图 4.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1.左与右 2.在街上 3.上、中、下、左、中、右 4.路(前后,左右) 第三单元100以内的数及其减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百数图 3.数的表示

4.数射线上的数 5.百数表 6.数龙——百的数列 7.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8.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 9.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 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2.笔算加法(进位) 1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4.笔算减法(退位) 15.郊外活动 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第四单元应用 1.长度比较 2.度量 3.线段 4.长度计算 5.人民币 6.统计 7.时间 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 1.两位数加法 2.两位数减法 3.交换 4.滑雪 5.天气统计 6.各人眼中的20 7.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8.数学广场——七巧板 9.我们的郊游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游海岛——谁先上岸 2.估算 3.“吃掉”的是几 4.三位数加法 5.加与减 6.轻与重

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知 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 1、百以内加减法(包括进退位): 45–9 45 + 9 2、表内乘除法 3、有余数除法 46÷9 4、两步计算题:递等式计算 57- 12–8 9+ 27+ 21 = 45-8 = 36+21 = 37 = 57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先凑整再算,但这种巧算的方法不做要求。) 5、2×3×4 64÷8÷4 3×6÷2 计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6+3×4 *19-9×2 (两步计算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列竖式计算 1、加减法一步、两步算式 (注意数位对齐,不要漏写横式后的得数、不要漏做第二步) 25+47=72 86-19= 67 27+45-18=54 25 86 27 + 47 - 19 + 45 ——————————— 72 67 72

- 18 _______ 54 2、一步的乘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6×9 = 54 36÷4= 9 * 27÷5= 52 6 × 9 5 4 二、概念(有填空和选择形式) 加法巧算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 26+18=(24)+(20)=44 -2 +2 1、巧算 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减法的巧算 82 - 67=(85)-(70)=15 +3 +3 2、填()里的数 加减法中: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6=20 减数 = 被减数-差 17-()=7 被减数 = 差 + 减数()-20=3 乘除法中:被除数 = 商×除数()÷3=4 被除数 = 商×除数 + 余数()÷3=4 (1) 除数 = 被除数÷商 30÷( )=5 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4=20 3、因数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减半,另一个因数加倍,积不变。

(完整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一、计算 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 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 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7×□<30,合适的数0、1、2、3、4 , 最大的数4。 二、分拆(分拆两位数) 17×6 23×7 5×6+2×6 10×3-7×3 =10×6+7×6 =10×7+10×7+3×7 =(5+2)×6 =(10-7)×3 =60+42 =70+70+21 =7×6 =3×3 =102 =161 =42 =9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68+16=84 用84-68=16 竖式: 8 4 - 6 8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千位上的1表示1个千。 2、623由6个百、2个十和3个一组成。 3、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1个上珠表示5。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 4、 写作:1020 读作:一千零二十(末尾的零不读,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5、880=800+80+0 700+20+8=728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7、37个十成的数是370,280是由28个十组成的。 二、数射线(千)

(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 a=( ) b=( ) c=( ) d=( ) e=( ) (2) 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 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 )和( ) 三、位值图上的游戏 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 1、加放一片小圆片 加放在个位,写作:522 读作:五百二十二 加放在十位,写作:531 读作:五百三十一 加放在百位,写作:621 读作:六百二十一 2、移动一片小圆片 a 、移动个位 放在十位:530 放在百位:620 b 、移动十位 放在个位:512 放在百位:611 c 、移动百位 放在个位:422 放在十位:43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 1、百以内加减法(包括进退位): 45–9 45 + 9 2、表内乘除法 3、有余数除法46÷9 4、两步计算题:递等式计算 57- 12–8 9+ 27+ 21 = 45-8 = 36+21 = 37 = 57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先凑整再算,但这种巧算的方法不做要求。) 5、2×3×4 64÷8÷4 3×6÷2 计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6+3×4 *19-9×2 (两步计算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列竖式计算 1、加减法一步、两步算式 (注意数位对齐,不要漏写横式后的得数、不要漏做第二步) 25+47=72 86-19= 67 27+45-18=54 25 86 27 +47 - 19 +45 ——————————— 72 67 72 - 18 _______ 54 2、一步的乘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6×9 = 54 36÷4= 9 * 27÷5= 5?2 6 ×9 5 4 二、概念(有填空和选择形式) 加法巧算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 26+18=(24)+(20)=44 -2 +2 1、巧算 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减法的巧算82 - 67=(85)-(70)=15 +3 +3

2、填()里的数 加减法中: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6=20 减数= 被减数-差17-()=7 被减数= 差+ 减数()-20=3 乘除法中:被除数= 商×除数()÷3=4 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3=4 (1) 除数= 被除数÷商30÷( )=5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4=20 3、因数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减半,另一个因数加倍,积不变。 ()×6=()×3 4、熟知乘除法各部分名称: 2 × 6 = 12 12 ÷ 6 = 2 因数乘因数积被除数除以除数商 14 ÷ 6 = 2 (2)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余余数 提醒两点:(1)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 0÷()=()×40 (2)余数要比除数小()÷3=4……(), 余数最大填(),这时被除数是()。 5、①乘法意义(两种): ○○○○○○○○○○○○ 3×4=12(个) 表示3个4 或者4的3倍是12。 ②除法的意义(三种) ○○○○○○○○○○○○ 12÷3=4(个) 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 12÷4=3(份) 表示12里面有3个4。 ☆☆☆☆ ○○○○○○○○○○○○ 12÷4=3 表示12是4的3倍 另外有余数的除法: ○○○○○○○○○○○○○○ 14÷4=3(份)……2(个) 注意正确填写单位名称。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16÷4=9×7=64÷8=81÷9=5×9= 63÷7=4×9=54÷9=68-50=7×8= 56÷8=48÷6=32÷4=35÷7=9×3= 二、填空 1、☆☆☆☆☆☆☆☆ (1)有()个星星,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个。列式:()(2)有()个星星,每()个分一份,平均分成了()份。列式:() 2、7个6是(),40里面有()个5。 3、72÷9=(),读作:(),口诀:()表示:()。 4、◇◇ ☆☆☆☆☆☆☆☆☆☆ ☆是◇的()倍,算式:() 5、把6×4=24改编成两道除法算式是()和()。 6、45÷5被除数是(),商是(),除数是()。 7、从63、9、8、7中选三个数,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三、哪幅图是平均分,在后面画“∨” 1、○○○○○○○○○() 2、○○○○○○○○()

3、○○○○○○○○○○○○() 4、○○○○○○○○○() 四、画○,○的个数是△的3倍 △△△△ 五、把下面各题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计算5 × 7应想乘法口诀() ①七八五十六②五七三十五③ 五五二十五 2、求8是4的多少倍?列式为() ①8 ÷ 4② 4 × 8③ 8 × 4 3、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①用了3个筐装。② 平均每个筐装5个。③ 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六、()里最大能填几? 8 ×()<30()× 7<674×()<25 4 ×()<13()× 9<73()× 5<39 七、在○里填上“﹥”、“﹤”或“=”。 30÷6○618÷3○825○5÷5 12÷4○35○20÷424÷6○7 7○6÷140○6×54×2○16÷4 八、列式计算。 1、48里面有几个8? 2、28是7的多少倍? 3、除数是8,被除数是40,商是多少?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 习题 一、计算。(28%) 1、找新家,连一连。(12%)(每题1分) 2、算一算。(12%)(每题1分) 9 ÷ 1 + 6 = 7 × 8 - 3 = 10 - 18 ÷ 2 = 30 - 5 × 6 = 4 + 35 ÷ 7 = 9 × 5 + 5 = 28 ÷ 4 - 1 = 9 + 8 × 4 = 30 - 54 ÷ 6 = 8 × 8 - 8 = 0 - 0 ÷ 1 = 60 ÷ 10 + 10 =

3、它们相差多少?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4%)(每题2分)19和60 72和27 二、填空。(10%)(每小题1分) 1、 2 × 4 + 2 × 6 = ()× 2 = () 7 × 5 - 5 × 3 = ()× 5 = () 3 × 9 + 6 × 9 = ()×() = () 11 × 8 - 8 × 4 = ()×() = () 2、 ______ × ______ = 12 ______ × ______ = 24 ______ × ______ = 40 3、相差多少? 三、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24%)

1、在○里填上“>”、“<”或“=”。(12%)(每题2分) 5 × 3○4 × 3 6 × 9○ 7 × 8 2 × 10○5 × 4 7 × 6○6 × 7 0 × 9○0 + 9 2 × 8○8 × 5 2、在○里填上“+”、“-”、“×”或“÷”。(12%)(每题2分)8○4 = 32 8○4 = 12 8○4 = 2 8○4 = 4 5○5○1 = 26 0○9○9 = 9 四、○中最大可以填几?(12%)(每题2分) 3 ×○<26 ○× 7 <41 5 ×○< 30 63 >9 ×○ 6 ×○<50 81 >10 ×○ 五、综合应用。(26%) 1、学校开展“冬季运动会”。(9%)(每题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