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竞赛笔记

有机化学竞赛笔记
有机化学竞赛笔记

7.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照碳骨架分类

按照碳链结合方式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三类

a. 开链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只含碳和氢的链烃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互相连接而成碳链,而不是成环状。这类化合物也称脂肪族化合物。

例如:正丁烷正丁醇十八酸

b. 碳环族化合物分子中具有碳原子连接而成的闭合环。这类化合物由于成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a) 脂环族: 性质与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可以看作由开链化合物连接闭合成环;

例如:环己烷

(b) 芳香族:含有苯环和稠苯环,性质与脂肪族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苯

c. 杂环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的分子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例如:

例如:呋喃噻吩

(2)按照官能团分类:

决定一类化合物典型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这些原子或者原子团能体现整个化合物的特征结构,也决定着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一般来说,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能起相似的化学反应,因此把它们看作为同一类化合物。

按官能团分类为研究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更系统更方便的研究方法,并且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主要在官能团处发生。

表7-1 一些重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

化合物类别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实例

烯烃

双键

乙烯

炔烃

三键

乙炔

卤代烃

卤素

氯苯

醇和酚

羟基

乙醇

醚键

乙醚

醛和酮

羰基

乙醛

羧酸

羧基

乙酸

硝基化合物

硝基

硝基苯

氨基

苯胺

偶氮化合物

重氮基

偶氮苯

硫醇和硫酚

巯基

乙硫醇

磺酸

磺酸基

苯磺酸

具有相同官能团和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

化合物按照官能团进行分类,反映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2 饱和烃和不饱和脂肪烃

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叫做烃(hydrocarbon),也叫做碳氢化合物。根据分子中的碳架结构,可以把烃分成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两大类。饱和烃一般指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烃一般包括烯烃、炔烃和芳香烃。

7.2.1 烷烃

烷烃是指分子中的碳原子以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烷烃属于饱和烃,饱和意味着分子中的每一个碳原子都达到了与其他原子结合的最大限度。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分子式是CH4,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的分子式分别为:C2H6,C3H8,C4H10和C5H12。上述烷烃的性质也很相似。这样的一系列化合物叫做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彼此互称为同系物。CH2则叫做同系列的系差。同系物具有相类似的化学性质,其物理性质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的递增而有规律的变化。总体来说,分子量越大的烷烃,其熔沸点越高,密度越大。

通式: C n H2n+2

简式:CH3(CH2)3CH3, CH3CH2CH(CH3)2, C(CH3)4

1. 烷烃的结构

甲烷是最低级的烷烃,在讨论烷烃分子结构之前,首先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

的分子式为CH4

,一般把其结构式写成:()。但这只能说明分子中碳原子与

四个氢

原子直接相连,而没有表示出氢原子与碳原子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即分子的立体形象。实验证明甲烷分子里的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可用模型来表示(见下图)。甲烷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H—C—H间键的夹角是109°28’。

图:甲烷分子模型

sp3杂化又称正四面体杂化,四个sp3杂化轨道对称地分布在碳原子的周围,它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是109.5°,这样的排布可以使四个轨道彼此在空间的距离最远,电子之间的相互斥力最小,体系最稳定。

由碳原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s轨道进行重叠,形成四个相等的C —H共价键而构成甲烷分子。

在构成甲烷分子时,碳氢键是轨道沿着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其特点是电子云分布呈圆柱形轴对称,两核连线之间电子云密度最大,这种键叫做σ键。σ键比较牢固,能自由旋转,而不影响电子云重叠程度。一个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也能形成C—C之间的σ键。任何两个原子轨道,只要是沿着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所形成的键都叫σ键。

2. 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中的碳都是饱和的,所以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还原剂都不易反应,所以通常除作为燃料外,常用作溶剂,润滑油来使用,在较特殊的条件下,烷烃也显示一定的反应性能,而这些化学性质在基本有机原料工业及石油化工中都非常重要。结构决定性质,同系列中各化合物的结构是相似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基本相似,但是同系列中碳原子数差别较大的同系物间,反应速率会有较大差别,有时甚至不反应。

(1)取代反应

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如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卤代反应。

卤代反应

烷烃与卤素在室温和黑暗中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或光照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卤代烷和卤化氢。工业上常用甲烷的氯代反应来生产氯甲烷,所生成的氯甲烷可以继续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及四氯化碳.

不同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2>Cl2>Br2>I2

不同氢原子的反应活性: 3o氢>2o氢>1o氢

(参见课本p174)

卤代反应的机理——自由基历程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和过程(也叫反应历程、反应机制)。反应机理是基于大量的实验事实而做出的理论推导。了解反应机理对掌握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等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烷烃的卤代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反应机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i) 链的引发

在光照或高温下,氯分子吸收能量而分解为两活泼的氯原子:

(ii) 链的增长

氯原子可以夺取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而生成甲基自由基CH3×,CH3×再与氯分子作用生成一氯甲烷和一个新的氯原子,反应可重复进行。

链的增长阶段根据反应物的量,也可以逐步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iii) 链的终止

自由基之间的彼此结合,反应就会逐渐停止。如:

自由基反应一般是由高温、光照、辐射或引发剂(如过氧化物)所引起。通常在气相或非极性溶剂进行。

(2)氧化反应:引入氧或出去氢为氧化;引入氢或去掉氧为还原。

烷烃在空气中燃烧、完全氧化而生成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能。

烷烃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这就是沼气、天然气、石油能作为能源的基础。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bp):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

一般:C4以下为气体,C5~C17为液体,>C17为固体。

支链烷烃的沸点<直链烷烃的沸点(因为支链增加,空间阻碍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C1—C4的直链烷烃是气体,C5—C16的直链烷烃是液体,C17以上的直链烷烃是固体。直链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碳链的分支及分子的对称性对沸点有显著影响。在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同分异构体中,直链异构体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

熔点(mp):烷烃的熔点基本上也是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而且偶数碳链烷烃的熔点>奇数碳链烷烃的熔点,(因偶数碳链具有较高的对称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相对密度:烷烃的相对密度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为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分子排列更加紧密。

溶解度:烷烃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经验规律,烷烃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乙醚等)。

7.2.2 烯烃

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含有碳碳双键(>C=C<=)的烃,叫做烯烃,它的通式为C n H2n。1.烯烃的结构

乙烯是烯烃中的第一个成员,它的构造式为:

近代物理方法测定,乙烯分子中的六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H—C—H和H—C==C的键角分

别为117.3°和121.4°,碳碳双键的键长为0.134nm,碳氢键的键长为0.108nm,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长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长短。

图:乙烯分子的模型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在形成双键时进行了sp2杂化,三条杂化轨道分布在同一平面上,以碳原子为中心向平面的三个方向延伸,其中两条轨道与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两个sp2-s的σ键,C还剩余一个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杂化轨道重叠形成sp2-sp2的另一个σ键。这两个碳原子上还各有一条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sp2杂化轨道的平面,彼此“头碰头、脚碰脚”地重叠形成π键。Π键电子云分布在分子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图: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

尽管在乙烯的构造式中用两个相同的短横来表示碳碳双键,但碳碳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同的,其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为了保证组成π键的两条p轨道处于平行状态,此处的σ键不能象单独存在时那样自由旋转。

2.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中碳碳双键的π键的键能比σ键的小,因而容易在双键的碳原子上加两个原子或原子团而转变成更强的σ键。

π键容易受到带正电或带部分正电荷的亲电性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攻击而发生反应,具有亲电性能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由亲电试剂的作用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叫做亲电加成反应。(1)亲电加成反应

a. 加卤化氢

烯烃能与卤化氢气体或浓的氢卤酸起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烷。

亲电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碘化氢最易发生加成,溴化氢次之,氯化氢最难(HI>HBr>BCl)。

工业上制备氯乙烷的方法之一:乙烯在三氯化铝催化下,通过加成反应实现

丙烯与卤化氢(极性试剂)加成时,可能生成两种加成产物。

实验证明丙烯与卤化氢加成的主要产物是2—卤丙烷。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归纳出一条经验规律,凡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进行加成时,试剂中带正电荷的部分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试剂中带负电荷的部分则加到含氢较少或不含氢的双键碳原子上------马尔柯夫尼柯夫(Markovnikov)规则,简称马氏规则或不对称烯烃加成规则。

利用这个规则可以预测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产物。例如:

烯烃与卤化氢加成反应的历程:

第一步反应是极性分子卤化氢中的质子首先与双键上的p 电子结合,经p 络合物生成碳正离子;

第二步反应是碳正离子再与卤负离子结合,生成卤代烃:

其中第一步是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步骤,在这一步中生成的碳正离子愈稳定,反应愈容易进行。

马氏规则可用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

根据物理学上的规律,一个带电体系的稳定性决定于电荷的分布情况,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也同样取决于其本身电荷的分布情况。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在丙烯与HBr进行的加成反应的第一步中,产生的碳正离子可能有两种:

由于反应速度决定步骤是生成碳正离子的第一步,因而两种卤代烷在最后产物中的比例取决于生成这两种碳正离子的相对速度,后者则取决于生成它们的过渡状态能量的高低,过度状态的能量低,活化能小,反应速度快。由于仲碳正离子比伯碳正离子稳定,相应的过渡状态的能量前者比后者低,因而2—溴丙烷生成的速度较快是主要产物。

图: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的能线图

在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生成的主要活性中间体是最稳定的碳正离子,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它与负离子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当不规则烯烃与HXO、H2SO4等加成反应时,反应也符合马氏规则。

b. 与卤素起反应

当乙烯与溴(红棕色)起反应时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常用于烯烃的鉴别。

(2)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Pt、Pd、Ni等过渡金属)存在下,烯烃与氢加成生成烷烃

烯烃为气体时,可以和氢气混合,再通过催化剂进行加成反应。烯烃为液体或固体时,可先溶解在惰性溶剂中,加催化剂后通入氢气,一起摇动进行加氢反应。

催化加氢反应可以定量的进行,每打开一个p 键,就消耗一摩尔氢气,计算消耗掉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测定双键的数目。

烯烃的催化加氢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如加氢所得的产物相同时,氢化热越小,原来的烯烃就越稳定。

(3)氧化反应

烯烃容易被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所氧化,氧化发生在双键处,生成中间体之后生成邻位二元醇。

反应往往难于停留在这一阶段,生成的邻位二元醇会进一步被氧化,结果使碳链在原来的双键处断裂,生成氧化程度更高的产物。

烯烃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紫色迅速褪去,并生成褐色的二氧化锰沉淀,故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来鉴别碳碳双键的存在。

7.2.3 炔烃和二烯烃

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含有碳碳叁键(-C≡C-)的烃,叫做炔烃,它的通式为C n H2n-2。例如:CH3-CH2-CH2-C≡CH 1-戊炔

CH3-CH2-C≡C-CH3 2-戊炔

3-甲基-1-丁炔

CH3-CH=CH-C≡CH 3-戊烯-1-炔

1.炔烃的结构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其化学式是C2H2,结构式是:H-C≡C-H,所有的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和C—H的键长分别为0.12nm和0.106nm。

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是sp杂化,两个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碳碳σ键,余下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两个碳氢σ键。每个碳原子上都剩下两个p轨道,它们两两平行在侧面重叠,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π电子云对称分布在σ键轴的周围呈圆柱体形状

2.乙炔的化学性质:

三键是炔烃的官能团,炔烃的化学性质主要发生在三键上。组成三键的二个π

键与烯烃中的π键相似,容易断裂,表现出一系列的化学活泼性,能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但另一方面,炔烃中的π键和烯烃中的π键在强度上有差异,造成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有差别,即炔烃的亲电加成活泼性不如烯烃,以及三键碳上的氢显示一定的酸性等。

(1)加成反应

乙炔与卤素加成的速度比乙烯慢,乙烯可以使溴水很快褪色,而乙炔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溴水褪色。

双键比三键活泼:

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在有催化剂的条件,炔烃也能与氯化氢起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烃。例:

不规则的烯烃与HX反应时,其产物也符合马氏加成。

(2)加水反应

炔烃在稀酸水溶液中用汞盐作催化剂可与水进行加成反应。

如,乙炔在硫酸和硫酸汞存在下,可与水加成生成乙醛(用于工业制备乙醛):

乙炔与水加成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加成物——乙烯醇,它很快发生异构化,形成稳定的羰基化合物。

炔烃与水的加成遵从马氏规则,因此除乙炔外,其它炔烃与水加成均生成酮:

(3)氧化反应

和乙烯一样,炔烃也容易被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但其产物主要是羧酸:

一般:

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可用作炔烃的定性鉴定反应。

(4)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连在含三键的碳原子上的氢具有较大的活泼性,能被金属置换而生成炔的金属衍生物。

例:乙炔通入银盐或亚铜盐的氨溶液中时就立即生成白色的乙炔银或红棕色的乙炔亚铜沉淀。

型的炔烃都可以发生相似的反应(鉴别有活泼H的炔烃)。

这一反应可用来鉴别(炔—1)的存在。

金属炔化物在干燥状态下受热或震动时会发生爆炸,但潮湿时没有危险,故实验后应加硝酸使其分解。

7.2.4 二烯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的开链烃,叫做二烯烃,二烯烃的通式和炔烃的相同C n H2n-2。

1. 二烯烃的分类

根据二烯烃中双键的相对位置可把二烯烃分为三类:

1)共轭二烯烃

即含有体系的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这样的体系也叫做共轭体系,两个双键叫做共轭双键。例如:

1,3-丁二烯

顺,顺—2,4—己二烯,(Z), (Z)—2,4—己二烯 顺,反—2,4—己二烯,(Z), (E)—2,4—己二烯

反,反—2,4—己二烯,(E), (E)—2,4—己二烯

2)累积二烯烃 即含有

体系的二烯烃,两个双键积累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例如:

丙二烯 3)孤立二烯烃

即含有体系的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单键隔开。例如:

1,4-戊二烯

2.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最简单同时最重要的共轭二烯烃是1,3—丁二烯,其结构式为

。在

1,3—丁二烯分子中,每一个碳原子都是sp 2杂化,它们以sp 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或与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9个共平面的σ键。这样,每个碳原子各留下一个p 轨道,它们相互平行并垂直于σ键所在的平面,因而相邻的p 轨道可以在侧面相互重叠。

键长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加。

3.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1,2-加成和1,4加成

共轭二烯烃除了具有烯烃的亲电加成、氧化等反应外,还有自己一些特殊反应。

室温下以1,4—加成为主。

影响加成反应的因素:

(a)溶剂: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极性分散)的进行

(b)温度:低温有利与1,2加成,高温有利于1,4加成的进行

(2)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和某些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烯合成。例如:

这一反应可以用来合成六元环,也可用于鉴别或者提纯共轭二烯烃。

双烯体上有供电子基,亲双烯体上有吸电子基时,反应较易进行,如:

7.3 醇、酚和醚

醇、酚、醚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脂肪烃基取代的是醇;被芳香烃基取代且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是酚;如果两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就是醚。

羟基是醇的特征官能团。按照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例如:

也可按分子中的烃基的饱和度,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例如:R-OH和R-CH=CH-CH2-OH

7.3.1 醇

1. 醇的结构

醇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为sp3杂化,其中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碳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C—O,O—H两个σ键。余下两个sp3杂化轨道被未共用电子对占据。由于氧原子中有未共用电子对,可以看作为路易斯碱,能溶于浓强酸中。

醇分子中氧的价键及未共用电子对分布的示意图

2. 醇的物理性质

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饱和一元醇是液体;

十二个碳原子以上者为蜡状固体;

低级的醇有酒味,中级的醇有强烈的气味,高级醇一般无气味。

一元醇的比重都小于1,多元醇和芳香醇的比重则大于1。

醇的沸点比分子量相当的烃高出很多,例如:

乙醇的沸点比丙烷高122℃之多,醇分子间已具备了形成氢键的条件,它们也可像水分子之间那样通过氢键而缔合起来。

但是这种缔合现象只存在于液态和固态中,而气态的醇是以单分子存在的。因此,醇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除了需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外,还需额外的能量来破坏氢键,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它的沸点。

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直链>支链(同C原子数)

多元醇的沸点高,如:乙醇:78.3℃,乙二醇 197℃;丙三醇 290℃。

低级醇与MgCl2,CaCl2形成结晶状的分子化合物,如 MgCl2?6CH3OH、CaCl2?3C2H5OH,所以醇不能用这些盐干燥,一般用无水K2CO3、CaO等来干燥。

3.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它由氧、氢两原子组成。氧原子有很强的电负性,所以醇分子

中的C-O键和O-H键的电子云密度都向氧原子集中,C-O键和O-H键都有明显的极性。

键的极性有利于异裂反应的发生;所以C-O键和O-H键都比较活泼,多数反应都发生在这两个部位(上式虚线所指的地方)。另外,由于诱导效应,与羟基邻近的碳原子上的氢也参与某些反应。

1)醇的酸性

醇羟基中,由于氢与氧相连,氧的电负性大于氢,O-H键有较大极性,有断裂的可能,即氢可以解离,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醇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放出氢气,得到醇钠。

醇的酸性比水弱,反应比水慢。这是因为,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被羟基取代的产物,由于烷基的推电子能力比氢大,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大,同水相比,O-H键难于断裂。

当与羟基相连的烷基增大时,烷基的推电子能力增强,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更大,氧氢键更难于断裂;同时烷基的增大,空间位阻增大,使得解离后的烷氧基负离子难于溶剂化。因此各种醇的酸性次序如下:伯醇〉仲醇〉叔醇。

醇的酸性比水的还小,所以醇钠放入水中,立即水解为醇。

一般情况下平衡向右,工业上用除去反应中生成水的方式,使平衡左移,制备醇钠。

2)与氢卤酸的反应

醇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伯醇与氢卤酸的反应一般是SN2反应:

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一般是SN1反应:

仲醇与氢卤酸的反应可能为SN1也可能为SN2反应。

醇的反应活性:烯丙基 > 叔 > 仲 > 伯,

伯醇的反应需加热(△)、仲醇需放置片刻反应才能进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立刻就能进行。这可以用于区别伯醇、仲醇、叔醇。

3)脱水反应

醇与浓硫酸脱水可生成醚也可生成烯,主要看反应条件;醇与强酸一起加热,脱水变成烯烃;如果把温度控制在140℃左右,那么每两个乙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醚。

一般为该反应的历程可以是E1,也可以是E2。

E1反应历程:

碳正离子重排。

E2反应历程:

常见的脱水剂有:H2SO4、H3PO4、Al2O3、AlCl3。

结构比较复杂的酸,其脱水反应(消除反应)也符合查依采夫规则:

(4)氧化反应

在分子中增加氧或减少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之称为还原反应。

醇分子中的α-氢原子受羟基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活性,易被氧化,如被Cr2O3, KMnO4,K2Cr2O7等氧化。

首先,α-氢原子被氧化为羟基,生成不稳定的伯二醇,然后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醛或酮。醛比醇更易被氧化,生成后继续被氧化成羧酸。如:

醛的沸点比同级的醇低得多,如果在反应中将生成的醛立即蒸馏出来,脱离反应体系,则不被继续氧化,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醛。

叔醇不具有α-H,在同样条件下不被氧化。实验室中,常用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的氧化剂如KMnO4,K2Cr2O7等来鉴别伯醇或仲醇。

7.3.2 酚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酚。例如:

多元酚称为二酚、三酚等。

1). 酚的结构

苯酚是最简单的酚,化学式是C6H6O,结构式是:

酚中氧为sp2杂化,两个杂化轨道分别与碳和氢形成两个σ键。剩余一个杂化轨道被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占据,还有一个也被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占据的p轨道,此p轨道垂直于苯环并与环上的π键发生侧面重叠,形成大的p-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中,氧起着给电子的共轭作用,氧上的电子云向苯环偏移,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苯环的亲电活性增加,氧氢之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增强了羟基上氢的解离能力。

图:苯酚电子云分布

常见的酚:

一般酚为固体,少数烷基酚为高沸点的液体。如:苯酚的沸点为:181.8℃。

酚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苯酚溶于热水,在冷水中100g水中可溶解9g。

酚的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其熔沸点大于相应的芳烃。酚能溶于乙醇、乙醚及苯等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随着酚中羟基的增多,水溶性增大。酚可以发生缔合,根据结构不同,可发生分子间缔合或分子内缔合,例:

邻硝基苯酚可以发生分子内缔合,即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硝基苯酚可以发生分子间缔合,即形成分子间氢键;邻硝基苯酚发生了分子内缔合,降低了分子间缔合的能力,其沸点比对硝基苯酚低,因此可用蒸馏的方法把二者分开。

酚中羟基与苯环形成大的p—π共轭体系,由于氧的给电子共轭作用,与氧相连的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高,使得苯环上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2)酚的化学性质:

(1)酚的酸性苯酚和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但苯酚酸性极弱,其pK a值为10.00,是一个比碳酸还要弱的酸,因此,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析出苯酚:

当苯环上有吸电子基时,酚的酸性更强,该方法可用于酚的提纯分离。

(2) 显色反应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示紫色。凡有结构的化合物都有显色反应,可利用这一反应检验含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

(3)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酚能跟卤素、硝酸、硫酸等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例如: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的几个基本反应

重排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反应时酮肟受酸性试剂作用,形成一个缺电子氮原子,同时促使其邻位碳原子上的一个烃基向它作分子内 1,2-迁移,其反应过程如下: 贝克曼重排是立体专一性反应。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互为反位。在迁移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例如: 贝克曼重排反应可用于确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工业上利用环己酮肟发生贝克曼重排,大量生-己内酰胺,它是合成耐纶6(见聚己内酰胺)的单体。 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一种亲电试剂取代其它官能团的化学反应,这种被取代的基团通常是氢,但其他基团被取代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亲电取代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之一.芳香烃的亲电取代是一种向芳香环系,如苯环上引入官能团的重要方法。其它另一种主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是脂肪族的亲电取代。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派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派键较弱,派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的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物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是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又酸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可尼科夫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广义的亲电加成亲反应是由任何亲电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 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中,氢正离子首先进攻双键(这一步是定速步骤),生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卤素负离子再进攻碳正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历年有机试题 一. 有机结构 (1999)第六题(10分)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 (分子式C 5H 6Br 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 ,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 (分子式C 15H 18)。 6-1请画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 却得到C ?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 ,得到的产物是D ,写出D 的结构式。 [解题思路] 1.对比产物C 的分子式(C 15H 18)和起始物A 的分子式(C 5H 6Br 2)可见一个C 分子是3个A 分子脱去溴原子连接而成的,而且A 转化为C 的反应是用金属钠消除A 分子中的溴。可见此题并没有要求应试者必须学过武兹反应,此思路的知识基础没有超过中学化学。 2.试题用A 是溴代环戊烯和C 是芳香化合物2个信息同时限定了A 和C 的结构。溴代环戊烯因溴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而有多种位置异构体,它们与金属钠反应失去溴连接的方式更多,但是,为满足C 是分子式为C 15H 18的芳香化合物(至少要有一个含共轭双键的苯环)的条件,A 必须是1,2-二溴环戊烯,C 必定有答案给出的结构式。应试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自然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草稿纸画满各种各样的二溴环戊烯,并令其脱溴相连,甚至得出很大的环状化合物,有的学生则只需在脑子里想清楚,其差别不是知识水平高低而是智力水平高低。在思考过程中,下述联想是有助于应试者得出结论: 3.为什么A 与金属钠反应会得到C 呢?如果应试者联想起中学化学里学过乙炔合成苯的反应,就会想到,A 脱去溴首先得到的应是含C C 键的环戊炔(B ),既然乙炔经催化可三聚成苯,对比乙炔和环戊炔的结构,理应联想到中学化学学到:乙炔的碳氢处在一条直线上(《化学读本》的sp 杂化当然有帮助,属竞赛大纲要求,但并非必需),环戊炔的炔碳在五元环上,其不稳定性就不至犹豫,不需催化剂也会聚合就在意料之中。 4.命题人考虑到环戊烯不稳定,有的学生可能将B 写成它的双聚物,以求得到较稳定的化合物,因而答双聚体也算对,而且对两种B 的不稳定给了注释性说明(注:不要求学生达到这种注释水平)。 5.C 的氧化可看成是苯环的侧链碳原子的氧化。中学化学里讲过甲苯氧化得苯(甲)酸,去年初赛题分析里讨论过芳香烃侧链氧化的规律,应试者一般研究过去年初赛题,所以由C 得出D 应不是困难的事。但是,这里仍有很强的智力因素,应试者若被C 的复杂结构迷惑住,不注意分子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苯环,对题目给出的C 是芳香化合物的信息视而不见,D 是什么就很难答上来,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答案] 6-1 各2分 若答B 的结构式为: 亦给2分 6-2 要点:B 不稳定 (2分) 注:前者的炔碳原子通常为sp 杂化轨道,线性,环炔的张力太大;后者为反芳香性。 6-3 A B C

化学竞赛——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2002年)5.(13分) 高效、低毒农药杀灭菊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CH 3+Cl3 B C Cl CHCN CH CH 3 CH 3 D OH CH 3F NaCN + G D+G Cl CHCOOCH CH CH 33 O (1) 写出A、B、C、D、E、F、G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F G (2) 给出D和G的系统命名。 D G CH 3 Cl CH 2 Cl Cl CH 2 CN Cl CHCOCl O CH 3 O CHO O OH

(2)D:3-甲基-2-对氯苯基丁酰氯 (1分) [写成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或 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也对] G:α-羟基-α-(间苯氧基)苯乙腈 (1分) (或 2-羟基-2-(3-苯氧基)苯乙腈) (2002年)6.(12分) 为第二代环氧合酶-2(-2),由美国公司专为治疗与外科手术或外伤有关的剧烈疼痛而开发,其合成路线如下: CH 2COOH SOCl 2 A AlCl 3 B2 C 32 N O H 3C OH 3 b)NH 3 D322 E NaOH 3 (1) 写出化合物A、B、C、D、E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2) 用“*”标出化合物F中所有的手性碳,F的光学异构体数目 为。

N O H 3C OH 6.(共12分) CH 2COCl CH 2CO B 3 (2003年)第7题 (共7分) 消臭抗菌纤维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对H 2S 、3、(3)3N 的消臭率分别达到100%,92.1%,80.4%;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9.4%,93.6%和82.5%。它的制备方法是:先将纤维素(用-表示)用有机多元酸如柠檬酸在次磷酸钠()存在下进行修饰,然后在铜氨溶液中处理,2+ 与氧原子四配位,生成较稳定的铜螯合纤维素: HO COOH COOH CH 2COOH HO COOH 2C CH 2C O O Cell O O D 为2+ [C 6H 5O 7()2]2- (消臭抗菌纤维素)请写出A 、B 、D 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多,有机分子结构复杂,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好的原因。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 一、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粗氨水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木材的干馏可得木煤气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二、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试题(含答案)

3、以下是心环烯(Corannulene )的一种合成路线。 (1)写出A~H 代表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或化合物结构。(8分) (2)化合物Ⅰ→Ⅱ反应中脱掉两个小分子,写出它们的结构,并写出Ⅰ→Ⅱ反应的历程。(6分) Cl KCN 丙酮 SOCl 2 E O O O G OH O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TiCl 4,Zn 心环烯(Corannulene ) A B C D F H 4、由结核杆菌的脂肪囊皂化得到有机酸tuberculostearic acid ,它的合成路线如下,写出合成中英文字母A~K 代表的化合物结构或反应条件。(11分) A (C 10H 21Br)+ B ( C 7H 11O 4Na)C (1)OH /H 2O (2) H / △ COOH D E F G (C 12H 25Br) Mg H I COOC 2H 5 O J K (1)OH /H 2O (2) H 3O COOH O tuberculostearic acid

5、(K)是一种女性荷尔蒙,控制性别差异及影响生理行为。已报道了多种合成方法,其中之一以(A)、(B)为原料合成,步骤如下(19分): OCH3C CH O O KOH H2 / Pd H+ C6H5CHO H+ CH3I t-C4H9OK O3(CH3CO)2O HBr KBH4 (A)(B)(C)(D) AlCl3 (G)(H) (J) +(E) HO H3C OH C19H24O2 C20H26O5C19H24O2 (F) (I) (K) 5-1. 推断C、D、E、F、G、H、I、J的结构(8分): 5-2. 写出在KOH存在下(A)与(B)反应生成(C)的机理;如果将(A)中的间位取代基OCH3调换到对位,(A)与(B)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5分) 5-3. (E)转化为(F)的反应中,理论上AlCl3起什么作用?实际上,至少需要AlCl3多少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4分) 5-4.(J)有多少种立体异构体?(2分) 6、由甲苯、苯及必要的原料和试剂制备间苯甲酰基甲苯,再由间苯甲酰基甲苯合成消炎镇痛药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10分)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有机化学专项练习答案

有机化学阶梯练习有机化学阶梯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刘浩源 葛洪鑫 屈沛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于涵 第一题 1-1-1 (3分) 1-1-2 (3分) 1-1-3 (共5分,计算过程2分,结果1分,结构式2分)其钠盐的分子量为190.13,其中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2.99/190.13×100%=12.09%,比题中所给数据大,钠的个数必为整数个,所以该钠盐中必含有结晶水。设含n 个结晶水,22.99/(190.13+18.02n)×100%=11.05%,解得n=1,化学式为C 8H 7O 4Na ·H 2O 阴离子结构式如下: 1-2-1 (2分) 1-2-2 (4分,用结构式写出答案) 用ZE 简单表示可写为2Z4Z ,2Z4E ,2E4Z ,2E4E 。 1-2-3 (2分) 因为山梨酸的溶解度比其钾盐的溶解度小,用钾盐可达所需量且不影响食品的口味。 1-3-1 (1分) 3个。 1-3-2 (2分) 1-3-3 (2分) 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 1-4-1 (2分) 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H H 3C C H CH CH CH COOH H 3N CH C CH 2O C OH O H N CH C CH 2O O

1-4-2 (6分,其它合理路线亦可) 1-4-3 (2分)络合可以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使之催化性能失效,减缓氧化。 第二题 2-1 (10分 ) 2-2 (6分 ) 茉莉酮: ONa OH 2 2 OCH 33 OCH 3 NHCOCH 3C(CH 3)3 OCH 32C(CH 3)3OCH 3C(CH 3)3 NaOH ,熔融稀3(CH 3CO )2O HCl ,水解22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1.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 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9.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大学有机化学2笔记整理

Chap 11 醛、酮、醌 一、命名 ● 普通命名法:醛:烷基命名+醛 酮:按羰基所连接两个羟基命名 Eg : ● 系统命名法: 醛酮:以醛为母体,将酮的羰基氧原子作为取代基,用“氧代”表示。也 可以醛酮为母体,但要注明酮的位次。 二、结构:C :sp 2 三、醛酮制法: ● 伯醇及仲醇氧化脱氢:(P382) RCH 2OH RCHO RCOOH 及时蒸出 1 醇 醛 酸 。[O]:KMnO 4K 2Cr 2O 7+H 2SO 4CrO 3+吡啶CrO 3+醋酐 丙酮-异丙醇铝等 、 、、、。2 醇 酮 R --?OH R -C -R'? O 氧化到醛、酮,不破坏双键 氧化到醛、酮 通用,氧化性强, 须将生成的醛及时蒸出 ● 羰基合成:合成多一个碳的醛 CH 2=CH 2 + CO CH 3CH 2CHO ]CH 2-CH 2C O 2 ●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制备芳香族醛、酮 甲乙酮 CH 3CCH 2CH 3O CH 3CH 2CH 2CHO CH 3CHCH 2CHO CH 3CH 3-C-CH=CH 2O 正丁醛异戊醛 甲基乙烯基酮 CHO 苯甲醛C-CH 3O 苯乙酮 C-O 二苯甲酮 CH 3CHCH 2CHO 3 CH 3CH 2-C-CH-CH 3 O CH 34 3-甲基丁醛2-甲基-3-戊酮β-甲基丁醛 12 3 4 5 苯基丙烯醛3-CH=CH-CHO (肉桂醛)3 2 1 32 1 CH 3CH=CHCHO CH-CHO CH 32-丁烯醛苯基丙醛2-CH 3C-CH 2-CCH 3O O β-戊二酮 戊二酮 2,4-(巴豆醛) 1234苯基丙醛 α-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 1.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不能使用的方法有:( A) A.蒸馏;B.升华;C.重结晶;D.色谱分离; 2.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时,一般杂质含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3.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4.重结晶时的不溶性杂质是在哪一步被除去的? ( B ) A.制备过饱和溶液;B.热过滤;C.冷却结晶;D.抽气过滤的母液中; 5.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要求两种溶剂;( C) A.不互溶;B.部分互溶;C.互溶; 6.测熔点时,若样品管熔封不严或加热速度过快,将使所测样品的熔点分别比实际熔点:( B ) A.偏高,偏高;B.偏低,偏高;C.偏高,不变;D.偏高,偏低; 7.如果一个物质具有固定的沸点,则该化合物:( B ) A.一定是纯化合物;B.不一定是纯化合物;C.不是纯化合物; 8.微量法测定沸点时,样品的沸点为:( B ) A.内管下端出现大量气泡时的温度;B.内管中气泡停止外逸,液体刚要进入内管时的温度;C.内管下端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 9.利用折光率能否鉴定未知化合物? ( A )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下面哪种干燥剂不适用于干燥N,N,N’,N’-四甲基乙二胺:( CD ) A.MgSO4;B.CaH2;C.P2O5;D.CaCl2; 11.用下列溶剂萃取水溶液时,哪种有机溶剂将在下层? ( BD ) A.二氯甲烷;B.乙醚;C.乙酸乙酯;D.石油醚; 12.乙醇中含有少量水,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可采用:( C ) A.蒸馏;B.无水硫酸镁;C.P2O5;D.金属钠; 13.搅拌器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 B ) A.均相反应;B.非均相反应;C.所有反应 1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馏出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 A ) A.碳酸钠;B.乙酸;C.硫酸;D.乙醇 15.手册中常见的符号n D20,mp和bp分别代表:( B ) A.密度,熔点和沸点;B.折光率,熔点和沸点;C.密度,折光率和沸点;D.折光率,密度和沸点 1.遇到酸烧伤时,首先立即用( 大量水洗),再用3-5%的( 碳酸氢钠) 洗,然后涂烫伤膏。 2.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反-丁烯二酸( 大),因为前者( 极性大)。 3.固体化合物中可熔性杂质的存在,将导致化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 增长)。 4.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以利用( 分馏),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并利用( 沸点-组成曲线or相图)来测定各馏分的组成。 5.在加热蒸馏中忘记加沸石,应先将体系( 冷却),再加入沸石;中途因故停止蒸馏后,重新加热蒸馏时要( 补加)沸石。 6.减压蒸馏装置包括蒸馏、( 减压)、( 检测) 和保护四个部分,为防止损坏抽气泵,保护部分常使用氯化钙、氢氧化钠、石蜡等干燥塔,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吸收水分)、( 吸收酸性气体)、和( 吸收烃类溶剂)。

有机化学笔记整理

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版) 2011年上海医工院考研笔记整理姓名:庄守群

有机化学理论部分基础知识点 1.保里不相容原理 原子轨道理论 2.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 3.洪特规则 1.自旋反向平行规则 价键理论 2.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 激发态 4.能量相近轨道形成杂化轨道 1.能量相近 分子轨道理论 2.电子云最大重叠 3.对称性相同 规范性示例 化学反应的基本模式:A 试剂 溶剂条件B 补充知识点 Lewis酸的三种类型: Lewis碱的三种类型: 第三章: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2.无对称中心 3.无S4 反轴 注:对称轴Cn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 外消旋体(dl体或+/-体)基本概念 1.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固体溶液 基本理论非对映体 差向异构体端基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meso-)e.g 酒石酸 举例名词解释可能考察的:相对/绝对构型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潜不对称分子/原手性分子差向异构体

3.立体异构部分 ⑴含手性碳的单环化合物: 判别条件:一般判据 无S 1 S 2 S 4 相关:构象异构体ee aa ea ae 构象对映体 主要考查:S 1=对称面的有无 相关实例:1.1,2-二甲基环己烷 1,3二甲基环己烷 1,4二甲基环己烷 ⑵含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化合物 N 稳定形式 S P 三个不同的基团 ⑶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丙二烯型旋光异构体 1.狭义c c c 条件:a b 两基团不能相同 2.广义:将双键看成环,可扩展一个或两个c c c 联苯型旋光异构体 (阻转异构现象- 少有的由于单键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异构体) B A a b 构型命名方法:选定一环,大基团为1,小基团为2.另一环,大集团为3,将其小基团转到环后最远处。 ⑷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分子内存在扭曲的面而产生的旋光异构体,e.g 六螺苯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H ,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 酶解法 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Prelog 规则—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Prelog 规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版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考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与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的方法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体的基本结构。 4.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竞赛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配平物质系数,有机物用其结构简式表示)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剂 加压 CH +CHCHCH 2CCH 2OCCOOH CHO O O H 2 2. + Br 2(发生1,4加成) 3. +H 2 (二).取代反应 1.甲苯侧链的溴代反应 + Br 2蒸气 2.甲苯苯环的溴代反应 + 液Br 2 3.甲苯的硝化反应 4.苯酚的溴代反应 5. 6. C CH 2OH OH O 7. COOH +CH 2OH CH 3 | +3HNO 3 浓硫酸 —OH + 3Br 2 光照 CH 3FeBr 3 CH 3 —CHO CHO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1).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2). 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四)氧化反应 1醛基的氧化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与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方程式 ①.CH CHO CHO ②. ③. 2.醇的催化氧化 (五)加聚反应 1.n (六)缩聚反应 1. 浓H2SO4 n HOCH2CH2OH+n HOOC-COOH 2.n 3. —Cl 催化剂 H3C CH浓H2SO

二.写出下列物质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2. 3.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4. .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5.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 6. 丁子香酚( )与溴水反应的方程式: 7. 8.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9. 足量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CH ―CH ―COOH Br Br —O —C —H HOOC — O +NaHCO 3 → ——OH HO — C H 2 CH 2CH OCH 3 OH 催化剂 HO C O CH 2CH OH C O O CH 22Br |OH

化学竞赛——有机化学专项训练

有机化学部分第1题(5分)下列反应在100o C时能顺利进行: + I II 1-1 给出两种产物的系统命名。(4分) 若不把氘视为取代基,则 I:(7S,3Z,5Z)-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 1-2 这两种产物互为下列哪一种异构体?(1分) A旋光异构体B立体异构体C非对映异构体D几何异构体第2题(10分)环磷酰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内学者近年打破常规,合成了类似化合物,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若形成新药,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中有一个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写出试剂或中间体的结构。 CH3 O2N NH2 2A h B H2O 3 C H2O E O2N N P O O N CH2CH2Cl H NCH3 HN HCl G 注:NBS 即N-溴代丁二酰亚胺

第3题 (10分) 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限用具有高产率的各反应,标明合成的各个步骤)。 第4题 (11 分) 4-1画出下列转换中A 、B 、C 和D 的结构简式(不要求标出手性)。 A (C 14H 26O 4 ) B (C 12H 22O 2)12H 24O ) D (C 12H 22Br 1. Mg/苯 回流 1. LiAlH 4 无水醚 2. H 2O 2 4-2 画出下列两个转换中产物1、2和3的结构简式,并简述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对羟基苯甲醛只得到一种产物,而间羟基苯甲醛却得到两种产物的原因。 CHO OH CH 3(CH 2)11Br, K 2CO 3 丙酮,回流 1

第5题 ( 7 分) 灰黄霉素是一种抗真菌药,可由A 和B 在三级丁醇钾/三级丁醇体系中合成,反应式如下: (CH 3) 3COK/ (CH 3)3COH O O OCH 3 H 3CO Cl O O OCH 3 H 3CO O H CH 3 O H 3COC CCCH + A B 灰黄霉素 O CHCH 3 CH 3 5-2 写出所有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B 的同分异构体: A 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 3杂化。A 及2-苯基乙基溴化镁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后经水解生成 B 。B 在质子酸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C 。经测定B 分子只含1个不对称碳原子,其构型为R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竞赛大纲 初赛基本要求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有机是大头,命名结构性质都可以出题,还可以和配合物晶体结合,《有机化学》(北大出的)要求的都要掌握,再做做关于合成、性质的题,推荐丁漪出的《化学竞赛教程》(最好用解答的那本),好好研究一下。 结构式重点和难点。有多做一些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的题,基本的知识掌握了,这两块应该没太大问题。晶体很难,即使做很多题也不一定可以掌握,但基本的份不可以丢。原子结构已经很多年没有考了,如果再考肯定考分析信息的能力,应该不会很难。滴定每年会有一道大题。而且越来越重视,如果运气好只是一道高中就会的计算,但运气不好的化就会遇到《分析化学》里的内容。化学平衡考的比较简单,但要有备无患。电化学可能会出难题,多看一下《无机化学》,会有启发。有效数字不可以不注意,大学和高中的要求不同,改卷老师都遵循大学的标准,只有规范才能不丢无谓的分。物理化学和溶液已经多年未考,但热力学的内容是决赛里的难点,看自己有没有必要学这个了。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有几个建议:如果你是分析型的。就多做一些题,做题可以让水平提高很多,如果是记忆型的,就多看看书,尤其是有机无机,虽然每年都出一些新信息,但它的模型在书上都能找到。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附化学竞赛大纲(一般不会改动)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

有机化学竞赛真题

例1:(2007年全国初赛)根据文献报道,醛基可和双氧水发生如下反应: 为了合成一类新药,选择了下列合成路线: (1)请写出A的化学式,画出B、C、D和缩醛G的结构式。 (1)由E生成F和由F生成G的反应分别属于哪类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请画出化合物G的所有光活异构体。 例3:(2008年全国初赛)化合物A、B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元素分析数据为:碳92.3%,氢7.7%。1mol 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179.2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A是芳香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B 是具有两个支链的链状化合物,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偶极矩等于零;C是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 (1)写出A、B和C的分子式。 (1)画出A、B和C的结构简式。 例4:(2008年全国初赛)化合物A、B、C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量为136,分子中只含碳、氢、氧,其中氧的含量为23.5%。实验表明:化合物A、B、C和D均是一取代芳香化合物,其中A、C和D的芳环侧链上只含一个官能团。4个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进行如下反应: (1)写出A、B、C和D的分子式。

(2)画出A、B、C和D的结构简式。 (3)A和D分别与NaOH溶液发生了哪类反应? (4)写出H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 例5:(2009年全国初赛)1964年,合成大师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C10H10)作为前体合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B在质谱仪中的自由区场中寿命约为1微秒,在常温下不能分离得到。三十年后化学家们终于由A合成了第一个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C,[C10H6]2-。化合物C中六个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化合物A转化为C的过程如下所示: (1)A的结构简式: (2)B的结构简式: (3)C的结构简式: (4)B是否具有芳香性?为什么? 例6:(2009年全国初赛)请根据以下转换填空: (1)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碳原子的价电子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子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 3.水溶性:小,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及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 用短横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 四.共价键的性质 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子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一些元素电负性数值大的原子具有强的吸电子能力。常见元素电负性为: H C N O F Si P S Cl Br I 2.1 2.5 3.0 3.5 4.0 1.8 2.1 2.5 3.0 2.5 2.0 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大纲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胶体。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

化学竞赛——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2002年)5.(13分) 高效、低毒农药杀灭菊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CH 3+Cl B C Cl CHCN CH CH 3 CH 3 D OH CH 3F NaCN + G D+G Cl CHCOOCH CH CH CH 3 CH 3 O (1)写出A、B、C、D、E、F、G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FG (2) 给出D和G的系统命名。 D G CH 3 CH 2 Cl CH2CN Cl CHCOCl O CH 3 O CHO O CHCN OH (2)D:3-甲基-2-对氯苯基丁酰氯(1分) [写成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或3-甲基-2-4'-氯苯基丁酰氯也对] G:α-羟基-α-(间苯氧基)苯乙腈(1分)(或2-羟基-2-(3-苯氧基)苯乙腈) (2002年)6.(12分) Parecoxib为第二代环氧合酶-2(COX-2),由美国Phamarcia公司专为治疗与外科手术或外伤有关的剧烈疼痛而开发,其合成路线如下:

CH 2COOH SOCl 2 A AlCl 3B 2C 32N O H 3C OH 3b)NH 3 D 322E NaOH 3 (1) 写出化合物A、B、C、D 、E 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2) 用“*”标出化合物F 中所有的手性碳,F 的光学异构体数目为 。 N O H 3C OH 6.(共12分) CH 2COCl CH 2CO B 3 (2003年)第7题 (共7分)

消臭抗菌纤维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对H 2S 、NH 3、(CH 3)3N 的消臭率分别达到100%,92.1%,80.4%;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9.4%,93.6%和82.5%。它的制备方法是:先将纤维素(用C ell-OH 表示)用有机多元酸如柠檬酸在次磷酸钠(SH P)存在下进行修饰,然后在铜氨溶液中处理,C u2+与氧原子四配位,生成较稳定的铜螯合纤维素: HO COOH COOH CH 2COOH HO COOH 2C CH 2C O O Cell O O D 为Cu 2+[C 6H 5O 7(C el l)2]2-(消臭抗菌纤维素)请写出A、B 、D 结构(简)式。 A B D 7. (共7分) A. C HO 2COOH CH 2 C O O O ……………………………(2分) HO 2COOH COOH CH 2 C O Cell O ………………………………(1分) C O Cell O C O Cell O CH 2CH 2 C O H C O O Cu 2+ O H O C C O C O Cell C O Cell CH 22 (2003年)第8题 (共14分) 艾多昔芬(Io doxi fene )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和乳腺癌,其合成路线如下: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附标准答案)[1]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 合分人: 复查人: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不能使用的方法有:( A ) A .蒸馏; B .升华; C .重结晶; D .色谱分离; 2.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时,一般杂质含量不超过:( B ) A .10%; B .5%; C .15%; D .0.5%; 3.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不超过:( B ) A .10%; B .5%; C .15%; D .0.5%; 4.重结晶时的不溶性杂质是在哪一步被除去的? ( B ) A .制备过饱和溶液; B .热过滤; C .冷却结晶; D .抽气过滤的母液中; 5.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要求两种溶剂;( C) A .不互溶; B .部分互溶; C .互溶; 6.测熔点时,若样品管熔封不严或加热速度过快,将使所测样品的熔点分别比实际熔点:( B ) A .偏高,偏高; B .偏低,偏高; C .偏高,不变; D .偏高,偏低; 7.如果一个物质具有固定的沸点,则该化合物:( B ) A .一定是纯化合物; B .不一定是纯化合物; C .不是纯化合物; 8.微量法测定沸点时,样品的沸点为:( B ) A .内管下端出现大量气泡时的温度; B .内管中气泡停止外逸,液体刚要进入内管时的温度;

C.内管下端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 9.利用折光率能否鉴定未知化合物? ( A )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下面哪种干燥剂不适用于干燥N,N,N’,N’-四甲基乙二胺:( CD ) A.MgSO4;B.CaH2;C.P2O5;D.CaCl2; 11.用下列溶剂萃取水溶液时,哪种有机溶剂将在下层? ( BD ) A.二氯甲烷;B.乙醚;C.乙酸乙酯;D.石油醚; 12.乙醇中含有少量水,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可采用:( C ) A.蒸馏;B.无水硫酸镁;C.P2O5;D.金属钠; 13.搅拌器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 B ) A.均相反应;B.非均相反应;C.所有反应 1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馏出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 A ) A.碳酸钠;B.乙酸;C.硫酸;D.乙醇 15.手册中常见的符号n D20,mp和bp分别代表:( B) A.密度,熔点和沸点;B.折光率,熔点和沸点; C.密度,折光率和沸点;D.折光率,密度和沸点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1.遇到酸烧伤时,首先立即用( 大量水洗),再用3-5%的( 碳酸氢钠) 洗,然后涂烫伤膏。 2.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反-丁烯二酸( 大),因为前者( 极性大)。3.固体化合物中可熔性杂质的存在,将导致化合物的熔点( 降低),熔程( 增长)。 4.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以利用( 分馏)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