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装置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装置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装置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装置

实验指导书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1-1)

∫∫∫∫=2211vdA

dA v ρρ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1-2)

222111A u A u ρρ=即(1-3)2

1m m =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则式(1-2)变为

常数==21ρρ(1-4)

2211A u A u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4/2

d A π=d (1-5)

222211d u d u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

(1-6)f e h g

g u z h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称为位头,称为动压头(速度头),称为

z g u 2/2g ρ/p 静压头(压力头),称为外加压头,称为压头损失。

e h

f h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若此时又无外0=f h 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1-7)

g g u z g g u z ρρ2

2221211p 2p 2++=++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该式表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若流体静止,则,,,于是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0=u 0=e h 0=f h (1-8)

g z g z ρρ2

211p p +=+式(1-8)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可见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管内流动分析

按照流体流动时的流速以及其它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例如压力、密度)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可将流体的流动分成两类: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多可视为稳定流动,在开工或停工阶段,则属于不稳定流动。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和湍流,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 )于1883年首先发现的。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 )来判断,这是一个无因次数群,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不同。但应当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1-9)μ

ρ

du =Re

式中:Re—雷诺准数,无因次;

d—管子内径,m;

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ρ

—流体密度,kg/m3;

μ—流体粘度;Pa·s。

式(1-9)表明,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用Re c表示。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已形成湍流;当Re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数范围为过渡区。

三、装置流程

该装置为有机玻璃材料制作的管路系统,通过泵使流体循环流动。管路内径为30mm,节流件变截面处管内径为15mm。单管压力计1和2可用于验证变截面连续性方程,单管压力计1和3可用于比较流体经节流件后的能头损失,单管压力计3和4可用于比较流体经弯头和流量计后的能头损失及位能变化情况,单管压力计4和5可用于验证直管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关系,单管压力计6与5配合使用,用于测定单管压力计5处的中心点速度。

四、演示操作

1.先在下水槽中加满清水,保持管路排水阀、出口阀关闭状态,通过循环泵将水打入上水槽中,使

整个管路中充满流体,并保持上水槽液位一定高度,可观察流体静止状态时各管段高度。

2.通过出口阀调节管内流量,注意保持上水槽液位高度稳定(即保证整个系统处于稳定流动状态),并尽可能使转子流量计读数在刻度线上。观察记录各单管压力计读数和流量值。

3.改变流量,观察各单管压力计读数随流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每改变一个流量,需给予系统一定的稳流时间,方可读取数据。

4.结束实验,关闭循环泵,全开出口阀排尽系统内流体,之后打开排水阀排空管内沉积段流体。注意:(1)若不是长期使用该装置,对下水槽内液体也应作排空处理,防止沉积尘土,否则可能堵塞测速管。

(2)每次实验开始前,也需先清洗整个管路系统,即先使管内流体流动数分钟,检查阀门、管段有无堵塞或漏水情况。

五、数据分析

1.h1和h2的分析

由转子流量计流量读数及管截面积,可求得流体在1处的平均流速u 1(该平均流速适用于系统内其他等管径处)。若忽略h1和h2间的沿程阻力,适用柏努利方程即式(1-7),且由于1、2处等高,则有:

(1-10)

g u g g u g 2p 2p 22

2211+=+ρρ其中,两者静压头差即为单管压力计1和2读数差(mH 2O ),由此可求得流体在2处的平均流速u 2。令u 2代入式(1-5),验证连续性方程。

2.h1和h3的分析

流体在1和3处,经节流件后,虽然恢复到了等管径,但是单管压力计1和3的读数差说明了能头的损失(即经过节流件的阻力损失)。且流量越大,读数差越明显。

3.h3和h4的分析

流体经3到4处,受弯头和转子流量计及位能的影响,单管压力计3和4的读数差明显,且随流量的增大,读数差也变大,可定性观察流体局部阻力导致的能头损失。

4.h4和h5的分析

直管段4和5之间,单管压力计4和5的读数差说明了直管阻力的存在(小流量时,该读数差不明显,具体考察直管阻力系数的测定可使用流体阻力装置),根据

(1-11)

g

u d L h f 22

λ=

可推算得阻力系数,然后根据雷诺准数,作出两者关系曲线。

5.h5和h6的分析

单管压力计5和6之差指示的是5处管路的中心点速度,即最大速度u c ,有

(1-12)

g u h c

22=?考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与管路平均速度u 的关系。

机械能转化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 篇二:机械能转化实验 机械能转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元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1??vdA??2??vdA (1-1) 12 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1u1A1??2u2A2 (1-2)即

m1?m2(1-3)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1??2?常数,则式(1-2)变为 u1A1?u2A2 (1-4)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A??d/4,d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 u1d1?u2d2(1-5) 22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 upup z1?1?1?he?z2?2?2?hf (1-6) 2g?g2g?g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称为位头,u/2g 称为动压头(速度头),p/?g称为静压头(压力头),he称为外加压头,hf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hf?0,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

流体流动部分作业及答案1

第一部分 概念题示例与分析 一 思考题 1-1 下图所示的两个U 形管压差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A 、B 或C 、D 的压强是否相等? 答:在图1—1所示的倒U 形管压差计顶部划出一微小空气柱。 空气柱静止不动,说明两侧的压强相等,设为P 。 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1gh gh p p A 水空气 ρρ ++= 11gh gh p p B 空气空气ρρ++= 空气水ρρ> ∴B A p p > 即A 、B 两点压强不等。 而 1gh p p C 空气ρ+= 1gh p p D 空气ρ+= 也就是说,C p 、D p 都等于顶部的压强p 加上1h 高空气柱所引起的压强,所以C 、D 两点压强相等。 同理,左侧U 形管压差计中,B A p p ≠ 而D C p p =。 分析:等压面成立的条件—静止、等高、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两个U 形管压差计的A 、B 两点虽然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终因不满足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的条件而非等压。 1- 2 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为了测量A 、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U 形管压差计。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如图1—2,取1—1/ 为等压面。 水银 图1-1 1-1附图 121

由1' 1p p =可知: )(2H R g p O H B ++ρ =gR H h g p Hg O H A ρρ+++)(2 gh p p O H A B 2ρ+= 将其代入上式,整理得 0)(2=-gR O H Hg ρρ ∵02≠-O H Hg ρρ ∴0=R R 等于零,即压差计无读数,所以图示这种测量方法不可行。 分析:为什么压差计的读数为零?难道A 、B 两个截面间没有压差存在吗?显然这不符合事实。A 、B 两个截面间确有压差存在,即h 高的水柱所引起的压强。 问题出在这种测量方法上,是由于导管内充满了被测流体的缘故。连接A 平面测压口的导管中的水在下行过程中,位能不断地转化为静压能。此时,U 型管压差计所测得的并非单独压差,而是包括位能影响在内的“虚拟压强”之差。当该导管中的水引至B 平面时,B —B ’已为等压强面,再往下便可得到无数个等压面。压差计两侧的压强相等,R 当然等于零。 这个结论很重要,在以后的讨论中常遇到。 1-3一无变径管路由水平段、垂直段和倾斜段串联而成,在等长度的A 、B 、C 三段两端各安一U 形管压差计。设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ρ和ρ,当流体自下而上流过管路时,试问:(1)A 、B 、C 三段的流动阻力是否相同? (2)A 、B 、C 三段的压差是否相同? (3)3个压差计的读数A R 、B R 、C R 是否相同?试加以论证。 答:(1) 因流动阻力 2 2 u d l h f λ=,该管路A 、B 、C 3段的λ、l 、d 、u 均相同, ∴f B f A f h h h , ,,== (2)在A 、B 、C 三段的上、下游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f h u p gZ u p gZ ++ + =++ 2 2 2 22 12 11 1ρ ρ 化简,得 Z g h p f ?+=?ρρ A 段: A f A h p p p ,21ρ=-=? (a) B 段: B B f B gl h p p p ρρ+=-=?,43 (b) 1’ 图1-2 1-2 附图

初中物理实验: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实验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实验研究 每一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章节教学中都要做两个物理演示实验,但要顺利完成这两个实验也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各种教学资料中有关这两个物理实验特别是关于空气压缩引火仪的论述很多,但大多是从物理教学的需求来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器材,而笔者是从实验管理员的角度,着眼于器材制作和功能,重点是如何确保器材在实验中能正常使用,保证实验效果,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酒精蒸汽爆炸装置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的实验: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教材中有一张装置图片,但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成套器材,需要自制。 制作材料:电子点火枪、塑料盒、5号电池、电烙铁。 材料来源:电子点火枪从液化气加气站门市部购得,每把15元左右(饭店多灶头点火工具);塑料盒可用照相馆的废弃胶卷盒,其他塑料盒也可以,但盒体和盖配合应是压扣式而不是螺旋式。 制作方法:自制该实验装置主要是模仿教材中的设计,但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把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管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按动电子火花发生器的按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问题1:钻这个孔需要选用多大直径的钻头? 问题2:如何确保孔和放电管紧密配合? 问题3:滴入数滴酒精?是2滴还是3滴或是更多? 问题4:观察到什么现象?是用眼睛来观察吗?这与塑料盒透明有关吗? 笔者的做法是:用烧热的电烙铁在盒盖上烫一个孔,趁孔的四周塑料还是柔软时就将放电管塞进去,这样孔的大小和放电管就匹配了,冷却后虽有间隙但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不必“紧紧地塞进孔中”。酒精量的控制为,不管滴入多少酒精,摇晃几下塑料盒,然后将盒底朝上倒掉多余的酒精。如果一定要说量的多少,应是用滴管滴2~3滴。做演示实验前在盒外试一下电子枪,观察有没有电火花,也就是说电子枪是否正常。塑料盒盖上盖子后,一只手拿电子枪,另一只手握住塑料盒,将其加热一下,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我们点燃的是酒精蒸汽,用手掌加热一下塑料盒是为了加快酒精的蒸发,等待5~10秒,让盒内的酒精基本变成酒精蒸汽,这时就具备了点火条件,按动按钮就行了。 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电火花正常,如果是用打火机改装就无法确保电火花强劲和稳定;二是酒精蒸汽的浓度达到爆炸要求(参数为:爆炸极限浓度3.5%~18.0%(V/V))。由于爆炸是在瞬间完成,学生基本上是听到爆炸声。 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空气压缩引火仪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的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这一实验是物理传统实验,各种版本的教材上都有,有成熟的产品可供采购,也有很多关于它的使用和改进的好建议,但笔者认为要研究它,还是从仪器说明书入手比较好。 空气压缩引火仪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取绿豆大小的普通棉花,置于活塞端部,盖好简盖,用手心按住手柄,用力将活塞快速一压使气缸内空气骤然压缩,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 二、实验原理 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会自行转换。如果是粘度为零的理想流体,由于不存在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一管路的任何二个截面上,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 2. 对实际流体来说,则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消失,即转化成了热能。而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在管路中是不能恢复的。对实际流体来说,这部分机械能相当于是被损失掉了,亦即两个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额就是流体在这两个截面之间因摩擦和碰撞转换成为热的机械能。因此在进行机械能衡算时,就必须将这部分消失的机械能加到下游截面上,其和才等于流体在上游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 3. 上述几种机械能都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段液体柱的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把表示各种机械能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表示位能的,称为位压头;表示动能的,称为动压头(或速度头);表示压力的,称为静压头;已消失的机械能,称为损失压头(或摩擦压头)。这里所谓的“压头”系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4. 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测压孔处液体的位压头则由测压孔的几何高度决定。 5. 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这时测压管内液位总高度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我们称之为“总压头”。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全

化工原理实验 讲义 专业: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教研室 2015.3

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位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 流动的流体具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对于实际流体, 因为存在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被损失掉。所以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根据能量守恒有: 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 ρρ++=+++ 上式称为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装置(d A =14mm ,d B =28mm ,d C =d D =14mm ,Z A -Z D =110mm ) 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见图1-2所示: 图1-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

图1-2实验导管结构图 四、操作步骤 1.在低位槽中加入约3/4体积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 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将实验管路的流量调节阀全开,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至高位槽溢流 管有液体溢流。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5次。 5.关闭离心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后,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一、转能实验数据表 流量(l/h) 压强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测试点标 号 1 2 3 4 5 6 7 8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作者:————————————————————————————————日期:

流体机械能转换的实验数据记录 21h h 、段截面连续性方程验证 31h h 、段压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流量L/h h1/cm h2/cm h3/cm h4/cm h5/cm h6/cm 0 102.3 102.2 102.4 44.6 44.5 44.7 160 102 101.4 101.7 36.6 35.6 36.4 350 101.3 98.5 100.5 34.9 34.4 34.8 500 100.8 90.9 99.4 33.7 32.7 33.6 700 99.7 87.3 97.2 30.5 29.4 30.4 850 98.1 79.1 94.7 27.8 25.7 27.1 900 98.3 77.1 94.2 26.3 24.9 26.2 1100 96.6 68.1 91.5 23.5 21.2 23.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流速2(m/s) )/(3211s m d u )/(3222s m d u 1 0 0.0000 0.1400 0.0000 0.2473 2 160 0.0629 0.3487 0.4444 0.6158 3 350 0.1376 0.7535 0.9722 1.3308 4 500 0.1966 1.4068 1.3890 2.4847 5 700 0.2752 1.5831 1.9444 2.7961 6 850 0.3342 1.9585 2.3611 3.4592 7 900 0.3539 2.0689 2.5000 3.6545 8 1100 0.4325 2.4027 3.0556 4.244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1/cm h3/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3 102.4 -0.1 2 160 0.0629 102 101.7 0.3 3 350 0.1376 101.3 100.5 0.8 4 500 0.1966 100.8 99.4 1.4 5 700 0.2752 99.7 97.2 2.5 6 850 0.3342 98.1 94.7 3.4 7 900 0.3539 98.3 94.2 4.1 8 1100 0.4325 96.6 91.5 5.1

新人教版物理[总复习: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总复习:机械能及其转化 【考纲要求】 1、知道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 2、理解动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的决定因素;机械能守恒; 3、掌握探究动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的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动能、势能、机械能(《力学6:功和能》机械能概述)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则它的动能越大。 要点诠释: (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2)动能是“由于运动”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动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2.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则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要点诠释: (1)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有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是“被举高”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叫重力势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重力势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3.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要点诠释: (1)一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4.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考点二、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力学6:功和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将一块小石块,从低处抛向高处,再从 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先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后,后来又是重力势转化为动能。 2、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压 跳板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跳板将运动员反弹起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机械能守恒。如果一个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就保持不变。这个规律 叫做机械能守恒。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2016?济宁)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思路点拨】(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4)机械能=动能+势能。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所以机械能不是零,故A错误;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小,即到达b点时,弹簧恢复原状,所以弹性势能变为最小,故B错误;C、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到达b点动能最大,b→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故C错误;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b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到达b点动能最大,b→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所以该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故D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流过直管或管件阻力的测定方法。 2.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 3.熟悉液柱压差计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4.测定流体流过阀门、变径管件(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内容 1.测定流体流经直管(不锈钢管、镀锌管)时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2.测定全开截止阀、突然扩大及突然缩小的阻力系数ξ。 三、基本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引起流体压力的损失。流体在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有直管摩擦阻力(又称沿程阻力)和管件的局部阻力。这两种阻力,一般都是用流体的压头损失h f或压强降?P f表示。 1.直管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h f与摩擦系数λ之间关系(范宁公式)如下: h f=λ·l d · u2 2 (1—1) 式中h f——直管阻力损失, J/kg; l——直管长度, m; d——直管内径, m; u——流体平均速度, m/s; λ——摩擦系数,无因次。 其中摩擦系数λ是雷诺数Re和管壁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即λ=f(Re,ε/d)。对一定相对粗糙度而言,λ=f(Re);λ随ε/d和Re的变化规律与流体流动的类型有关。层流时,λ仅随Re变化,即λ=f(Re);湍流时,λ既随Re变化又随相对粗糙度ε/d改变,即λ=f(Re,ε/d)。 据柏努利方程式可知阻力损失hf的计算如下: h f=(Z1-Z2)g+ ρ2 1p p- + 2 2 2 2 1u u- (1—2) 当流体在等直径的水平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可由式(1—2)化简而得:

h f =p p 12 -ρ=?p ρ=ρf p ? (1—3) 式中 ρ——流体的平均密度, kg/m 3; p 1——上游测压截面的压强, Pa ; p 2——下游测压截面的压强, Pa ; ?p ——两测压点之间的压强差, Pa ; ?p f ——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损失的机械能, Pa 。 其中压强差?p 的大小采用液柱压差计来测量,即在实验设备上于待测直管的两端或管件两侧各安装一个测压孔,并使之与压差计相连,便可测出相应压差?p 的大小。本实验的工作介质为水,在一定的管路中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流速密切相关。流速大,产生的阻力大,相应的压差大;流速小,阻力损失小,对应的压差也小。为扩大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小流量下用水—空气∏型压差计;大流量下用水—水银U 型压差计。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对水—空气∏型压差计,压差?p 为 ?p=(ρ-ρ空气)g ?R ≈ρg ?R (1—4) 式中 ?R ——压差计的读数, mH 2O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ρ空气——空气在操作条件下的密度, Kg/m 3。 对于水—水银U 型压差计,有 ?p=(ρHg —ρ)g ?R (1—5) 式中 ρHg ——水银的密度, kg/m 3。 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式(1—4)。 整理(1—1)和(1—3)两式得: λ=ρ ρp u d ???22 (1—6) 而 Re=du ρμ (1—7) 式中 μ——流体的平均粘度, Pa ·s 。 在实验设备中,管长l 与管内径d 已固定,用水进行实验,若水温不变,则ρ与μ也是定值。所以该实验即为测定直管段的流动阻力引起压强降?P 与流速的关系。流量V h 的测定用转子流量计,据管内径的大小可算出流速u 的值。调节一系列的流量就可测定和计算一系列的λ与Re 值,在双对数坐标中绘出—Re 关系曲线。 2.局部阻力 局 化,流体受到干扰和冲击,涡流现象加剧而造成的。局部阻力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

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 预习报告

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和位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内容 观察流体流动过程中,随着测试管路结构、水平位置及流量的变化,流体的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变化情况,并找出其规律,以验证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原理 工业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2 2 11vdA dA v ρρ (2-1) 根据平流速的定义,有 222111A u A u ρρ= (2-2) 即 21m m = (2-3) 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常数==21ρρ,则式(1-2)变为 2211A u A u = (2-4)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4/2d A π=,d 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 22211d u d u = (2-5)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可表示为: f e h g g u z h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2-6)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 称为位头,g u 2/2称为动压头(速度头),g ρ/p 称为静压头(压力头),e h 称为外加压头,f h 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0=f h ,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 g u z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2-7) 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该式表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若流体静止,则0=u ,0=e h ,0=f h ,于是机械能衡算方程变 g z g z ρρ2211p p +=+ (2-8) 式(1-8)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可见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实验装置及流程 该装置为有机玻璃材料制作的管路系统,通过泵使流体循环流动。管路内径为30mm ,节流件变截面处管内径为15mm 。单管压力计h 1和h 2可用于验证变截面连续性方程,单管压力计h 1和h 3可用于比较流体经节流件后的能头损失,单管压力计h 3和h 4可用于比较流体经弯头和流量计后的能头损失及位能变化情况,单管压力计h 4和h 5可用于验证直管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关系 ,单管压力计h 6与h 5配合使用,用于测定单管压力计h 5处的中心点速度。 五、实验操作

[中学]雷诺实验及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实验预习报告

[中学]雷诺实验及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实验预习报 告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管内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式,认识不同流动形态的特点,掌握判别流型的准则。 2、观察圆筒直管内流体作层流、过渡流、湍流的流动形态。 二、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形态,即层流(滞流)和湍流(紊流),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湍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时同时还作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雷诺数:Re,d uρ/μ 式中:d,管子内径,m 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3 ρ,流体密度,kg/m μ,流体粘度,kg/(m?s) 实验证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属层流;Re?4000时属湍流;当Re在两者之间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流体于某一温度下在某一管径的圆管内流动时,Re值只与流速有关。本实验中,水在一定管径的水平或垂直管内流动,若改变流速,即可观察到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变化情况,并可确定层流与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值。 三、实验流程

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储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开启流量计的调节阀。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池、实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水流量的大小,可由流量计和调节阀调节。 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槽经连接管和细孔喷嘴,注入实验导管。细孔玻璃注射管位于实验导管入口的轴线部位。四、演示操作 1、层流流动形态 实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值。再调解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做精细调节,使红墨水的注入流速与实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待流速稳定后,记录主体流体的流量。此时,在实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 2、湍流流动型态 缓慢的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玻璃导管内的流速也随之平稳的增大。此时可观察到,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水进入实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而迅速与主体主流混为一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 五、注意事项 作层流流动时,为了使层流状况能较快地形成,而且能够保持稳定。第一,水槽的溢流应尽可能的小。因为溢流较大时,上水的流量也大,上水和溢流两者造层的震动都比较大,影响实验结果。第二,应尽量不要人为地使实验装置产生任何震动。

机械能和势能相互转换

§12.1机械能势能(2) 执笔人:谢志成学校:冷遹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 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 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 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 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 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 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 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 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机械能转化实验讲义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 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 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2211vdA dA v ρρ (1-1) 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 222111A u A u ρρ= (1-2) 即 21m m = (1-3) 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常数==21ρρ,则式(1-2)变为 2211A u A u = (1-4)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 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4/2 d A π=,d 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 22211d u d u = (1-5)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

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 为: f e h g g u z h g g u z +++=+++ρρ22 221211p 2p 2 (1-6)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 称为位头,g u 2/2称为动压头(速度头),g ρ/p 称为 静压头(压力头),e h 称为外加压头,f h 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0=f h ,若此时又无外 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 g u z g g u z ρρ22 221211p 2p 2++=++ (1-7) 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该式表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若流体静止,则0=u ,0=e h ,0=f h ,于是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 z g z ρρ2211p p +=+ (1-8) 式(1-8)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可见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管内流动分析 按照流体流动时的流速以及其它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例如压力、密度)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可 将流体的流动分成两类: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多可视为稳定流动, 在开工或停工阶段,则属于不稳定流动。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和湍流,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 )于1883年首先发 现的。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 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 向作不规则的运动。 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 )来判断,这是一个无因次数群,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 制而不同。但应当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

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题带答案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只具有动能,或只具有势能,或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我们都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2.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方法: 先运用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那么能的转化情况就是变小的那种形式的能转化成变大的那种形式的能.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是一个理想化的定律. (1)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克服阻力对外做功,消耗一部分自身的机械能,所以机械能总量会变小. (2)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对外所做的功),可以认为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从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其机械能是守恒的;沿光滑水平面或光滑斜面自由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也是守恒的. 01 课前预习 知识点1机械能及其转化 1.______能、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是__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2.动能和势能之间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相互转化. 知识点2机械能守恒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______. 4.如图是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它在近地点的动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远地点的动能;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02 当堂训练 1.(巴中中考)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厦门中考)厦门作为全国18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比赛时守门员把球大脚开过半场,足球飞行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B.动能先变大后变小 C.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 D.最高点处动能为零

伯努力方程仪(水力学实验)

伯努利方程仪 实 验 指 导 书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1.05

伯努利方程仪(LBN-19)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能量转化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方法。 3、验证静压原理。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实验桌上方放有稳压水箱、实验管路、毕托管、测压管、压差板、控制阀门和计量水箱。实验桌的侧下方则放置有供水箱及水泵。 测压板三、实验原理 不停运动着的一切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在不停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流体和其他物质一样,也具有动能和势能两种机械能,流体的动能与势能之间,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互相转化,其转化关系,同样遵守能量转换守恒定律。 当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在重力场中沿管线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流动遵循伯努力里能量方程。即 常数 =2 u 2g +γp + Z 式中:z —位置水头

压力水头 速度水头p γ 2g u 2 实际流体都是有粘性的,因此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磨擦而造成能量损失。此时的能量方程变为: 其中能量损失hw 是由沿程磨擦损失hf 和局部能量损失hj 两部分组成。 本实验就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对流体在静止与流动时上述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验证。 四、实验操作 1、验证静压原理:启动水泵,等水罐满管道后,关闭两端阀门,这时观察能量方程实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相同,因管内的水不流动没有流动损失,因此静止不可压缩均布重力流体中,任意点单位重量的位势能和压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测点的高度和测点的前后位置无关。 2、测速:能量方程实验管上的每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个皮托管,可测得管内任意一点的流体点速度,本实验台已将测压管开口位置设在能量方程实验管的轴心,故所测得动压为轴心处的,即最大速度。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某一工况各测点处的轴心速度和平均流速添入表格,可验证出连续性方程。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稳定的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径粗的地方流速小,细的地方流速大。 3、观察和计算流体、流径,能量方程实验管对能量损失的情况:在能量方程实验管上布置四组测压管,每组能测出全压和静压,全开阀门,观察总压沿着水流方向的下降情况,说明流体的总势能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是减少的,改变给水阀门的开度,同时计量不同阀门开度下

创新实验作品:能量转化演示仪器

能量转化演示仪器 —---一团火苗的奇妙旅程 第一部分使用目标: 一、实验演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使学生直观了解能量的转化方式。 二、实验基本展示了苏科版物理教材能量转化的各个章节,使他们有机的整合一起,更加容易直观的展示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三、实验形象的展示了《机械能和内能》第四节的热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热机是怎么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热机形象的展示了连杆和曲轴怎么样将活塞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转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 五、热机带动小型发电机工作,小型发电机发出2V电压,使LED二极管发光,效果明显。 第二部分制作: 一、制作斯特林发动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原理:斯特林发动机是通过气体受热膨胀、遇冷压缩而产生动力的。这是一种外燃发动机,使燃料连续地燃烧,蒸发的膨胀气体作为动力气体使活塞运动,膨胀气体在冷气室冷却,反复地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 2、材料: (1)气缸部分:酒精灯、大试管(需砂轮切割成100*30)、小试管(需砂轮切割成25*50)、金属杆两根(一长一短)、橡皮塞2个(直径30,直接25)、玻璃针筒一只、橡皮软管、

(2)传动部分:连杆(用铁皮制作)、曲轴、轴承(可用报废微型电机)、金属杆 (3)其他配件:金属铆钉,长螺丝等 3、制作方法: (1)气缸部分: ○1制作配气活塞:将小试管裁剪成 50*25,用小橡皮塞将试管口封住,用 金属杆连接大橡皮塞。在大活塞上装 上排气口。 ○2配气气缸:将大玻璃试管裁剪成30*100,然后将配气活塞装入,打胶封死。 ○3动力气缸:将针筒和活塞分别裁剪成5cm和3cm长,把针筒用橡皮塞打胶封死,装上进气孔。 ○4用比较厚的橡皮管将排气孔和进气口连接。 (2)传动部分: ○1连杆制作:用马口铁皮制作(取自白酒包装), 由于铁皮不坚固,用剪刀剪双层,用502胶水粘 连,然后用小电钻打孔。 ○2曲轴制作:到五金市场找工人制作两铝轮。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3)

流体机械能转换的实验数据记录 21h h 、段截面连续性方程验证 31h h 、段压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流量L/h h1/cm h2/cm h3/cm h4/cm h5/cm h6/cm 0 102.3 102.2 102.4 44.6 44.5 44.7 160 102 101.4 101.7 36.6 35.6 36.4 350 101.3 98.5 100.5 34.9 34.4 34.8 500 100.8 90.9 99.4 33.7 32.7 33.6 700 99.7 87.3 97.2 30.5 29.4 30.4 850 98.1 79.1 94.7 27.8 25.7 27.1 900 98.3 77.1 94.2 26.3 24.9 26.2 1100 96.6 68.1 91.5 23.5 21.2 23.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流速2(m/s) )/(3211s m d u )/(3222s m d u 1 0 0.0000 0.1400 0.0000 0.2473 2 160 0.0629 0.3487 0.4444 0.6158 3 350 0.1376 0.7535 0.9722 1.3308 4 500 0.1966 1.4068 1.3890 2.4847 5 700 0.2752 1.5831 1.9444 2.7961 6 850 0.3342 1.9585 2.3611 3.4592 7 900 0.3539 2.0689 2.5000 3.6545 8 1100 0.4325 2.4027 3.0556 4.244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1/cm h3/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3 102.4 -0.1 2 160 0.0629 102 101.7 0.3 3 350 0.1376 101.3 100.5 0.8 4 500 0.1966 100.8 99.4 1.4 5 700 0.2752 99.7 97.2 2.5 6 850 0.3342 98.1 94.7 3.4 7 900 0.3539 98.3 94.2 4.1 8 1100 0.4325 96.6 91.5 5.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教具: 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操作乒乓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动手动脑搞探究: 1.老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2.学生实验 先将滚摆置于最高点,然后释放摆轮。分析: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加强巩固 1.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蹦蹦床分析: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首先分析课本图15.5—2,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的认识,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动,势能转化的实例,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下坡时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快、打夯等。 概括结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四、引出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之和 五、拓展知识 1.学生分组做教材中的“想想做做”,请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这其中是否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