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的成因研究及意义

黄铁矿的成因研究及意义
黄铁矿的成因研究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4754101.html,

黄铁矿的成因研究及意义

作者:武俊叶陈显玉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9期

摘 ;要:不同地区不同矿床形成的黄铁矿不同,黄铁矿主要存在于金矿床,铜矿床,以及低温热液型矿床中。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黄铁矿的成因分析,从而得出其形成环境及形成意义。对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特征,微量元素标型特征,稀土元素标型特征,热电性标型特征,及晶胞参数等的分析研究判断矿床成因,及黄铁矿形成环境。从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中寻找地质意义,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为依据,进行更深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黄铁矿;成因研究;研究现状

引言

对不同类型黄铁矿进行综述,阐明其研究现状,对黄铁矿的各个标型特征,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探讨黄铁矿的成因,为找矿,勘测,矿床成因的分析提供依据。对黄铁矿成因研究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注意,在进行分析探讨时要格外注意。对黄铁矿新方面的研究高度重视,解决更多地质方面的问题。

1.研究现状

黄铁矿(FeS2)为浅黄铜色,表面具有黄褐色,条痕为绿黑或褐黑,具有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为6-6.5,。黄铁矿具有的非常明显的物理性质是热电性和电阻率。对于金矿找矿来说,这两个物理性质非常重要,与金矿床含金性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热电性,为找矿,矿产测评工作提供大量依据。

黄铁矿主要存在矿床中,不同成因的矿床,其黄铁矿的形态,结构,构造,伴生矿物也不同。对于沉积作用形成的黄铁矿主要为呈草莓状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而热液作用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主要出现在二,三,四阶段。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体系中,黄铁矿是其主要组分,如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IOCG 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等。并且,它也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研究黄铁矿的各种特征,来反应其形成环境,为黄铁矿的成因研究提供基础。对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近年来,黄铁矿的矿物学研究也很迅速,主要研究黄铁矿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物理特征,成分特征及微量元素,矿石形态特征等,也为矿床成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不同地区黄铁矿的特征不同,形成的成因也不同。

1.1黄铁矿晶体形态标型特征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成因矿物学考试复习提纲

◆思考 ◆名词:晶体、矿物、同质多相、类质同象 标型组合、标型矿物、标型特征。 ◆论述: 1、矿物的空间演化规律? 地球内部矿物的空间分布为: (1)内核(6371-5155Km)为金属铁、镍和互化物;过渡层(5155-4640Km)没有矿物;外核(4640-2900Km)为液体状态。 (2)地幔中下地幔(2900-600Km)出现0、Si、Al、Fe、Mg矿物。O主要为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堆。Si、Al、Fe、Mg随机进入四面体、八面体;中地幔(660-400Km)中,为高密度Si、Mg氧化物。Si主要进入四面体,Mg进入八面体;上地幔(400-40Km)主要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透辉石-硬玉、镁铝榴石。 (3)地壳中有绝大多数矿物,下地壳(超基性-基性岩层)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上地壳(花岗质岩层)为石英、长石、角闪石、多种含氧岩、氢氧化物、卤化物。 (4)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接触带出现的矿物种类最多。 空间规律为从地核到地幔再到地壳。矿物种类明显增加,化学键种类增加,晶体化学密度降低,对称性降低,由鲍文反应可以看出。 2、矿物的时间演化规律? 从时间上看,矿物类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多,而是随着地史发展而增加的,并加速增加。矿物界有机组织在各层次上的演化规律已被认识,从晶格开始到矿物单体,矿物共生次序,组合和集合体,到矿物界结束。地史发展过程中矿物种的主要形成阶段已建立。最一般的演化规律为:1、在地史过程中,与早期相比,矿物种加速增加,矿物组合的复杂化增加;矿物生长体系的相对能量降低和晶体的化学密度减少;混溶现象增加;熵增加;结构和形体的累积变形增加等等。2、从地史早至晚阶段,矿物界从“立方”到“正交”演化到“单斜”或“三斜”,对称降低。3、在地壳上部层,特别是大地水准面,矿物体系复杂聚集。4、矿物界的演化动力是在稳定的能量消耗条件下,矿物体系发展趋向于平衡。 3、电气石矿物的颜色及成分与成因的关系? 电气石是族矿物的总称,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

野外识别黄铁矿

野外辨识黄铁矿含金性的理论依据 黄铁矿是金矿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几乎在所有类型的金矿床中均有出现。它不仅与金矿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因此,对黄铁矿含金性的研究,一向为野外工作者和学院派所共同热衷。后者因为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设备条件,所以从黄铁矿的晶型、反射率、显微硬度、晶胞参数、热电性,甚或穆斯堡尔效应、红外光谱及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对不同标型特征的黄铁矿的含金性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理论依据充分的结论。但由于野外工作条件所限,许多理论成果难以为野外实践所用,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前者,则主要依靠野外肉眼(放大镜下)观察黄铁矿的颜色、粒度、晶形以及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结合对照化验分析结果,得出经验性的判断,其实践的准确性也很高。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好学者问起理论依据时,不免失语或支吾其词。在综合因素过多时,只依据一两项判别指标所做出的判断,往往面对分析结果会大跌眼镜。本人作为从事金矿工作多年的野外地质工作者就深有体会。因此,在实践为主,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前提下,对野外实践认识和经验,力图将其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基础水平上,辨证地使用。于是,查阅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阐释如下: 一、黄铁矿化与金矿化的关系:为什么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密切相关?为什么黄铁矿会成为主要载金矿物? 金是铜族元素,具有很大的单质稳定性,在地球化学性质上具有较强的亲硫性,又具有亲铁性。金元素在含矿热液中常以硫(S)、氯(Cl)、硅(Si)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当热液中有黄铁矿晶体生长时,周围硫的浓度会大为降低(黄铁矿是复硫化物)。则金的络合物趋向于向黄铁矿结晶体附近运动,释出硫分,使金附着于生长中的黄铁矿晶体内。 实际上,毒砂富集金的能力要比黄铁矿更强,因为金可以呈机械混入物形式进入毒砂中,只是毒砂矿物一般含量低,相对少见,所以黄铁矿得以成为主要的载金矿物。 二、黄铁矿晶型与含金性的关系:为什么五角十二面体晶型的黄铁矿比立方体晶型的黄铁矿含金性好? 黄铁矿在金矿床中最常见的单晶是立方体{100}和五角十二面体{210}晶型,两者及其聚形约占金矿床中黄铁矿总量的90%以上,其他的还有八面体{111}晶型以及半自形、它形集合体,亦有烟尘状微细侵染状集合体。 无论野外经验还是室内研究,普遍的认识都是五角十二面体晶型的黄铁矿比立方体晶型的黄铁矿含金性好,原因何在? 研究成果认为,这与黄铁矿结晶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有关:若热液温度较高,矿质析出不多,供应不足,硫逸度较低时,黄铁矿结晶的晶体趋于简单,晶面少,颗粒粗大。也就是说,多形成粒度粗大的立方体晶型的黄铁矿。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金的络合物在高温下难以解离使金沉淀(金矿多在中低温条件下形成也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粒度粗大的立方体晶型相对而言比表面积小,也不利于吸附金,所以,立方体晶型的黄铁矿一般含金性差。若热液温度适中,则矿质析出多,供应充足,硫逸度大时,黄铁矿结晶的晶体趋于复杂,晶面增多,粒度变小,多形成中细粒五角十二面体晶型的黄铁矿及复杂聚形,晶体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金的吸附,因而含金性变好。 三、黄铁矿颜色与含金性的关系:为什么较深色的黄铁矿比浅色的黄铁矿含金性好? 黄铁矿的理论分子式是FeS2,但在自然界,常有钴(Co)、镍(Ni)类质同像代替铁Fe,当钴(Co)、镍(Ni)类质同像代替铁(Fe)含量大为增加时,则使黄铁矿晶体晶胞增大、硬度降低,表观则反映出颜色变浅。而钴(Co)、镍(Ni)类质同像大量代替铁Fe多发生在热液温度较高时(温度升高有利于矿物中类质同象代替,温度下降则类质同象代替较弱),所生成的黄铁矿导电类型为电子导型(N型),也指示热液中硫逸度较低,金也难以析出,所以一般情况下,金(Au)与钴(Co)、镍(Ni)往往呈反相关关系。于是不难理解为何浅色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金属矿床成因

金属矿床成因 我们用的大多数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高。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氧、铝。在原始炽热的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球物质从混沌状态逐步发展成有序的层圈结构,即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异。以铁镍为主的金属集中在内部,构成地核,以硅铝为主的物质则形成地壳,地幔则是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的。三者之间通过岩浆作用和板块运动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在地球的表面进行着水流的搬运、生物的改造、风力分选以及空气氧化等等自然过程的作用。具体地说,金属矿床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岩浆分异、接触变质、海底喷流、热液、沉积和风化等六种作用。 1、岩浆分异作用: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岩浆内部发生分异作用,使岩浆中含量并不高的甚至非常稀少的有用金属高度富集,形成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铬、镍、铂、铜、铁、钒、钛等,一般与超基性、基性岩浆作用有关。我国的钒、铁、钛资源地攀枝花矿田的成因即为岩浆分异成因。特殊情况下,发生分异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可以直接形成矿床。 2、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围岩后,在其热量和岩浆流体的作用下使围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棗矽卡岩(由钙、铁、镁、铝、硅酸盐、碳酸盐等矿物组成的一种变质岩石),同时还会出现矿化现象。形成的矿种包括:铁、铜、钨、锡、钼等。如我国大冶铁矿属此类成因。 3、海底喷流:在洋中脊或热点地区,海水可以向下渗透与上升的岩浆相遇成为热水,因密度差异形成对流。当含金属的热水上升与海水混合时,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铜、锌、铅和银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成矿。 4、热液作用:地质流体在岩石地层内的运移过程中,溶解并携带了有用金属元素,当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即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改变或与不同流体混合时,有用的金属化合物便会沉淀而形成矿石。该机制形成的矿种多,矿石类型和矿体形态多变,具体成因非常复杂,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沉积作用:暴露于地表的矿体或岩石经种种地质作用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或生物化学的破碎、侵蚀、搬运和分异,在河流、沼泽、湖盆、海盆以及大洋盆地中沉积而形成的矿产资源。如金、铂、锡、锰、铁、铜、钒等矿种均可由沉积作用形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砂金。 6、风化作用:暴露地表的岩石或矿体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后会使有用物质富集形成矿床。风化作用包括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主要是通过重力、热作用、化学溶解沉淀等机制使原有岩石或矿体物质发生再次分异。形成的主要矿种有铝、铁、锰、镍、钴、稀土、金等,如我国广西平果铝土矿就是世界上常见的超大型风化成因的矿床

黄铁矿结构

黄铁矿(Pyrite) Fe[S2] 【化学组成】成分中常见Co、Ni等元素呈类质同像置换Fe,并常见Au、Ag呈机械混入物。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6 h T-Pa3;a 0=0.542 nm;Z=4。黄铁矿是NaCl型结构的衍生结 构(图L-26),晶体结构与方铅矿相似,即哑铃状对硫离子[S2]2-代替了方铅矿结构中简单硫离子的位置,Fe2+代替了Pb2+的位置。但由于哑铃状对硫离子的伸长方向在结构中交错配置,使各方向键力相近,因而黄铁矿解理极不完全,而且硬度显着增大。 图L-26 黄铁矿晶体 (引自潘兆橹等,1993)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立方体{100}、五角十二面体{210}或八面体{111}。在立方体晶面上常能见到3组相互垂直的晶面条纹,这种条纹的方向在两相邻晶面上相互垂直,和所属对称型相符合(图L-27(a))。此外,还可形成穿插双晶,称铁十字(见图L-27(e))集合体常成致密块状、分散粒状及结核状等(图L-28)。 图L-27 黄铁矿晶体 (引自潘兆橹等,1993) 立方体:a{100};五角十二面体:e{210};八面体:o{111}

图L-28黄铁矿晶体集合体 【物理性质】浅铜黄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性脆。 【成因及产状】黄铁矿是地壳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多种不同地质条件下。 (1) 产于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以富含Ni为特征。 (2) 产于接触交代矿床中,常含有Co。 (3) 产于多金属热液矿床中,黄铁矿成分中Cu、Zn、Pb、Ag等含量有所增高。 (4) 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中,黄铁矿成分中As、Se含量有所增多。 (5) 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沉积矿床和煤层中,往往成结核状和团块状。 在地表氧化条件下,黄铁矿易于分解而形成各种铁的硫酸盐和氢氧化物。铁的硫酸盐中以黄钾铁矾为最常见;铁的氢氧化物中以针铁矿最为常见,它是构成褐铁矿的主要矿物成分。褐铁矿有时呈黄铁矿假象。 【鉴定特征】据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等特征可与相似的黄铜矿、磁黄铁矿相区别。 【主要用途】为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也可用于提炼硫磺。当含Au、Ag或Co、Ni 较高时可综合利用。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的开采之前,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矿床是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并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才形成的,形成之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变化,从而在地下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矿床都是经过长期的作用和变化才保持下来的,所以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关部门开采矿产资源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预测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矿产的基本确定条件和种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矿床的形状以及研究方法。 标签:矿床基本确定条件种类形状研究方法 在研究矿床的形成以及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地质构造制图来进行深度的研究,加强对矿产变化的研究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勘察效率和预测能力,还可以有效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床是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开采具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矿床和普通岩体不一样,可以明显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1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 在确定矿床之前,要对矿床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在地下的储藏量也就是矿床的规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果矿床规模非常大,国家就需要对其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2)矿体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从而深入了解矿物质中有用的物质是否均匀分布,这对于矿产资源的投入成本和开采难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矿产资源必须要具有很大程度的工艺性质;(4)矿产资源的含量必须要符合最低开采品位,其中,铁的最低开采品位是2.5%,铜的最低开采品位是0.4%[1]。 2矿床的种类 地下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多种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矿床分为固体矿床、液体矿床以及气态矿床,其中,固体矿床具有较广的分布范围,而液体矿床主要包括石油、地下水等;气态矿床主要是天然气等;可以根据矿床的形式和形成作用对矿床进行分类:变质矿床、外生矿床以及内生矿床;可以根据矿床的利用情况和形成对矿床进行分类:能源矿床、非金属矿床以及金属矿床等[2],见表1。 矿床附近的地质土层中含有非常丰富并且有用的矿物质,同时在数量和品质等方面都符合当前工业发展的需求,矿床也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科学的开采。矿石

金矿成因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2006-1-10) 一、岩桨一热液金矿床 本类金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一清源深断裂,郯城一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一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一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落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私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一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实例: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同位素年龄1.4亿年。呈北东一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 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一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仅极少数分布于自云岩或岩枝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一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一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一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m,最厚5 -10M。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啼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翎矿等。金品位为5.37-9. 01g/t,一般在7 g/t以上。矿石铅属古老正常铅,模式年龄为15亿年.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 毕业论文 目录 1、前言 (1) 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地理位置与交通 (1) 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2)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 2、区域地质概况 (2) 2.1地层 (3) 2.2构造 (3) 2.3岩浆活动 (4) 2.4区域矿产分布 (4) 3、矿区地质 (4) 3.1地层 (4) 3.2矿区构造 (5) 3.3岩浆岩 (5) 3.4混合岩化作用 (6) 3.5磁异常特征 (7) 4、矿床地质 (7) 4.1矿体特征 (7) 4.2矿石质量 (10) 4.3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11) 5、矿床成因 (12) 5.1成因分析 (13) 5.2成矿规律 (15) 5.3找矿方向 (21) 6、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通过对成因的分析总结,对把握矿床成矿机制,以及时空上的产出和分布特征有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特征,如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等,可作为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结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地壳的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矿体的形成过程,为矿山下一步的生产勘探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1.3地理位置与交通 千马铁矿位于省秦青龙满族自治县拉马沟村,北距县城约3.7km,隶属青龙县青龙镇。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青龙县城,交通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_矿床学

第十一章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成矿物质来源与含矿建造 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多数矿床,尤其是非成岩矿产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重视成矿物质多来源是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趋势。同时研究发现,许多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复合成矿的特点,常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预富集到再富集成矿的多次地质作用完成的。我们把预富集阶段形成的成矿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组合称为含矿建造,含矿建造是包含一系列含矿岩石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系列,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含矿建造中有一部分是成矿元素的富集岩,一部分是具有与矿化有关的矿化剂元素,如S、Cl、F、C等。 而根据矿床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为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直接由地幔岩浆、花岗岩浆或沉积介质提供成矿物质到矿床中的物质来源称为直接来源,由幔源、壳源固结岩石,即矿源层或矿源岩提供成矿物质所反映出的幔源或壳源来源特征,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对于成岩矿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更多地反映直接物质来源,而对于非成岩矿产,由于其经过多次富集成矿,其物质来源特征可能更多反映间接物质来源。 一、上地幔物源含矿建造 以上地幔为直接成矿物质来源的矿床局限于有限的矿床类型: 1、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部分碱性岩浆有关的矿床,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与岩浆岩有联系,矿产种类有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镍硫化物、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金刚石、铌、稀土等,大部分是成岩矿产。部分形成上地幔岩含矿建造,其中富集Ni、Co、Ag、Bi、U等。 2、与镁铁质火山有关的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期后热液自变质交代作用或喷流喷气作用。其中包括块状硫化物、玢岩铁矿、黑矿型矿床等。 3、与上地幔煌斑岩岩浆有关的绿岩型金矿,可以通过地幔对流煌斑岩侵位形成金矿;富金煌斑岩浆在地壳浅层与地壳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花岗岩浆或加入变质热液中参与成矿。煌斑岩脉含金丰度一般87PPb,明显高于壳源岩,金一般以Au-F络合物搬运。 以上地幔岩为物源岩含矿建造,成矿物质间接来自地幔,这类矿床对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金矿最为重要。 近几年矿产地质工作发现,我国许多老变质岩出露区都有金矿产出,如胶东、秦岭、乌拉山、大青山、燕山、大兴安岭地区都有变质岩区成为重要的产金基地。这些现象说明,变质岩是金矿成矿母岩,换句话说,金来自变质岩,这种变质岩大部分是早元古界或太古界变质岩,其中又以基性、超基性岩变质形成的绿岩建造为主,我们研究其含金丰度值高于地壳的或地球的金丰度值(表11.1-1),构成含金建造。 变质岩中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等变质岩原岩基本为来自地幔的基性火山岩类、绿岩类,在这些岩石中成矿物质经过了第一次富集构成了含金建造。 据杨敏之等(1996)的研究,胶东群、荆山群的绿岩建造中有大量的科马提岩(蛇纹岩)、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阐述下列概念,要求举例说明,5*8=40分)) 1、成因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的形成(发生、成长)、演化(存在、变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及反映该过程和条件的标志和信息的矿物学特征的一门基础地质科学。最终与其他地质学科相结合,从阐明矿物的形成、演化机理入手,解决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勘探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例如锡石的形态及物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其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物理化学条件等信息。伟晶岩型:{111}为主,Nb、Ta含量高,黑色;热液型:{110}+{111}为主,含Nb、Ta,W、Zr含量高,褐色;接触交代型:{110}为主,不含Nb、Ta,富含Ag、Cu、Pb及Zn,褐色; 2、矿物标型:矿物标型是一种地质成因信息的标志,是一种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和组构对其形成环境的表征。这种表征可以通过标型矿物、标型组合、标型组构以及矿物的标型特征去实现。即根据矿物及矿物组合的形态、成分、性质、成因产状等特征及其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对介质的依赖关系等信息,寻找反映介质状态和条件的宏观标志(形态、物性及组构等)和微观标志(成分、同位素特征、晶胞参数、有序—无序结构、类质同像、同质多像、多型等),即矿物的标型性。例如锆石在不同的岩石组合中具有不同的晶体形态,利用锆石的晶体形态判断其形成环境的过程就是矿物标型。A.碱性火山岩,或偏碱性花岗岩,锆石为粒状;B.正常花岗岩,锆石为短柱状;C.中-基性火山岩,锆石为长柱状。 3、标型矿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矿物,这种矿物可作为一定形成条件的标志。例如:斯石英只产生于陨石冲击坑中,是高压冲击变质成因的标志矿物。 4、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将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石等视为热力学体系。严格讲,自然地质作用多为开放体系。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一般将岩浆岩、角岩及狭义的区域变质岩视为近封闭体系,而把接触交代岩、混合岩,以及各种外生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视为开放体系。封闭体系特征:①物质不变,但其浓度、体积可以发生变化的体系;②该体系与外界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自然界中的封闭体系多为近似的封闭体系。开放体系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交换物质的体系,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5、矿物共生组合: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矿物共存于同一空间。即:同时形成或从同一来源的成矿溶液中依次析出的矿物构成矿物的共生组合。体系中的组分及物理化学条件决定着矿物的共生组合。因此,矿物共生组合是反映其形成条件的重要标志,是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有不同的元素、矿物组合。高温热液作用(矿床):W、Sn、Bi、Mo,黑钨矿、锡石、辉铋矿、辉钼矿;中温热液作用(矿床):Cu、Pb、Zn,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低温热液作用(矿床):Sb、Hg、As,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 6、矿物共生分析:应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岩石和矿床的形成条件,共生矿物的析出途径,彼此替代关系的顺序。如:超基性岩——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基性斜长石、铬石榴石、铬铁矿、次生蛇纹石等,不会出现石英。 7、矿物相律:p ≤c,它表示在一定的P—T范围内,同时稳定存在的矿物相的最大数目(p),小于或等于组成该岩石的独立组分的数目(c)。意义:①在一定的P-T范围内,同时稳定存在的矿物相的最大数目(p) 等于组成该岩石的独立组分的数目(c) ,即n个组分组成的体系中,共存矿物不会超过n种;②确定矿物组合的规律;③只适用于封闭体系。例如:由SiO2+Al2O3构成的2元体系,在任意T和P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则共存矿物数量应为2(或≤2)。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刚玉和石英中都存在以上两种组分,但在平衡条件下,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矿物稳定存在。

黄铁矿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一般将黄铁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铁的原料,因为提炼铁有更好的铁矿石。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样子。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如何识别“愚人金”和真正的黄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一划,一看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会真假分明了。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另外,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自然金的比重是15.6―18.3,而黄铁矿只有4.9―5.2。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它还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中国黄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 晶体化学 理论组成(wB%):Fe 46.55,S 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矿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并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晶质体:凡是内部质点作规则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物质称为结晶质,结晶质在空间的有限部分称为晶体。晶质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成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如石盐、黄铁矿等。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无规律排列,不具固定的几何外形,如玻璃,蛋白石。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都是以晶质矿物形态出现,如水晶(石英的晶体),钻石(金刚石晶体),冰洲石(方解石晶体),蓝宝石(刚玉晶体),碧玺(电气石晶体),海兰宝石,祖母绿(绿柱石晶体)等。 晶质体与非晶质体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非晶质体总是趋向于向晶质体转化,因为晶质具最小内能。如玻璃的老化 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构造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空间格子要素: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晶胞) 单体形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的矿物总是趋向于生长成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形的多面体形状,其形状取决于其晶体结构和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同一化学成分的矿物在不同的生成条件下可以长成不同的几何外形。 单形:由同一形状、大小的晶面组成,如立方体黄铁矿 聚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面组成。如石英 双晶:同种矿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规则连生称为双晶。(旋转后或中心反伸后可重合或互成镜像) 歪晶:在实际晶体生长过程中,常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偏离其理想形态。 、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结晶方向破裂而成的断面。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土状断口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的某些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化学键性和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基本不变,仅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完全类质同象:如Fe橄榄石—Mg橄榄石 不完全类质同象(有限类质同象):如铁闪锌矿 同质异象(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生成具有不同结晶构造,从而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矿物,这种现象叫同质异象。如石墨和金刚石 成因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的形成、稳定和变化的条件,以及反映这些条件的矿物学特征的学科。 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矿物及其共生组合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及过程。 2.研究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3.研究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物性等标型特征。 4.成因矿物学的模拟研究 例:(1)地质温压计。(2)实验矿物(岩石)学。 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一般工作步骤 1)调查和了解工作区的地质背景。 2)收集工作区前人的岩石、矿石和矿物资料。 3)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 4)广泛收集有关矿物的文献资料作统计分析,找出成因标志。 5)推断工作区矿物的成因,追溯矿物平衡条件,探索矿物及其共生组合演变的规律。

黄铜矿与黄铁矿区别

黄铜矿(Chalcopyrite)CuFeS2 化学组成:Cu 34.56%,S34.92%。当形成温度高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比较,S 不足,即(Cu+Fe):S>1。形成温度越高,缺S便越多。形成温度低于200℃ 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一致,即(Cu+Fe):S=1。混入物有Mn、Sb、Ag、 Zn、In、Bi等。 成因产状: 黄铜矿可形成于多种地质条件下。它出现于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它是斑岩铜矿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之一。接触交代矿床中的黄铜矿系后期热液作用的产物。在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主要产地: 犹它州宾安、蒙大那州孤山、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区、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 州;安大略省、魁北克省;英格兰;瑞典;西班牙;墨西哥 名称来源:黄色,含铜的矿物。英文名chalcopyrite来自希腊语,chalkos指铜,pyrife指 火一般的。 也称铜质黄铁矿 图1.黄铜矿图2.黄铜矿图3.黄铜矿 晶体结构 对称特点: 四方晶系;点群42m。空间群I42d 晶胞参数:a o=5.24?;c o=10.32?;Z=4。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类似闪锌矿,即其单位晶脆好似由两个闪锌矿昌脆叠加而成。黄铜矿常呈四方四面体晶形。常见者为致密块状或粒状 晶体形态 单晶体不常见,晶形呈四方四面体、四方偏三角面体、四方双锥。 块大或紧凑;有时生有双晶 物理性质 硬度:3-4 比重: 4.1-4.3 解理:不良 断口:贝壳状至不整齐 颜色:黄铜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 条痕:绿黑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金属光泽

发光性: ---- 折射率: ---- 其他性脆。能导电。溶于硝酸。 [鉴定特征] 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但可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加以区别。 在特定条件下,它转化成辉铜矿,靛铜矿,硅孔雀石和孔雀石。 黄铜矿 矿物名称:黄铜矿(含砷铂矿) Chalcopyrite(Sperrylite bearing)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CuFeS2,Cu铜34.56%,Fe30.52%,S34.92%。 鉴定特征:黄铜矿,可以从它的颜色和条痕当中鉴别出来;它和黄铁矿相像,但是硬度不如黄铁矿,黄铁矿的硬度是6-6.5;它和金类似,但是硬度比金高,也比金脆,金的硬度是 2.5-3;它和黄铁矿一样,在野外很容易被误会为黄金,因此被称为愚人金(Fool's Gold); 成因产状:黄铜矿分布很广,可在各种条件下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岩浆型: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或钒钛磁铁矿床中,形成的温度较高,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黄铜矿经常充填交代石榴子石或透灰矿等矿物,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 著名产地:世界主要产地有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西藏高原及智利、南非、赞比亚、澳大利亚和英国的Cornwall、瑞典的Falun、捷克的Schemnitz、德国Saxony的Freiberg、西班牙的RioTinto、美国Montana州的Butte、Utah州的Bingham、Tennessee州的Ducktown等地。 名称来源:来自希腊语χαλκοs,含有黄铜(brass)的黄铁矿; ::晶体形态 四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常见单形:平行双面c(001),四方四面体、四方柱m(110)、四方双锥。由于正、负四方四面体或四方双锥比较发育,使晶体多呈假四面体或八面体状。 ::

关于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成因研究

关于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大理岩型是红蓝宝石重要类型,人们对这类型的矿床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模糊认识中。本文在文献资料以及实际研究基础上,定义了大理岩型红宝石它的产生地是在一些造山变质带,这些矿石富含多种物质,对这些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形成原因。 [关键词]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研究 1含矿岩石类型 (1)从实际理论上解析,镁质大理岩对红宝石的影响比较大,它阻碍刚玉形成。而且,镁质大理岩含有化学元素AI2O3,在这化学元素影响下,即使保障了一定条件,形成的刚玉稳定性也比较差。在岩石中,就提早的形成了尖晶石,比较难以控制。 (2)尖晶石在南方地区比较普遍,尤其是在云南地区,大理岩型的红宝石包含物质比较明显,这些红宝石含矿量比较丰富,从实验鉴定中发现:方解石主要蕴含大量的碳酸盐矿物质,这些物质并不是白云石,这些物质含量越高,物质的纯度受到影响。一些蕴含矿物质的方解石中,化学成分比较低的是MGO,使用离子等换法进行检验,可以计算出在高温环境下,红宝石的变质情况。从中得知在高温环境下,红宝石矿物床所在位置同不相符,而且这个硬水铝在分解时,它需要的反应温度是420度到440度之间,从计算公式中:1gxmg=(-1690/T)+0.795得知,当进行分解时,岩石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使得物质中的OMG含量比较低。 (3)我国每个产地的大理石含量不尽相同,其中的矿盐中的化学物质OMG 含量保持着在0.41%到2.28%之间,这些矿石含量跟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地形等等因素相关。在这些矿石中,包含大量的尖晶石,当生长红宝石时,这些尖晶石就会出现,但是在这些物质中,含量最高的还是含矿岩石,这些岩石的碳酸物质比较丰富,而且主导因素是方解石。从中可以得知,大理岩型红宝石,它所属的位置同钙物质相关,进行查找时,应该朝钙物质方向发展。如果是在相同的地质带中,可以将尖晶石作为查找的对象,从这个方向入手研究,比较容易查找到红宝石。 2含矿岩石角闪石 从红宝石矿船研究中发现和红宝石息息相关的角闪石,它并不是人们一直认定的透闪石。相反,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钙物质,该钙物质含铬量比较高,属于镁砂川闪石,这类型宝石类型比较稀少,而且也不容易查找到。镁砂川闪石发现地点是在奥地利国家,从一些变质岩石中查找到。通过查找,在我国这类型的岩石也存在,但是我们发现的镁砂川闪石它性质同国外发现的不一致,我国发现的镁砂川闪石含CR2O3含量比较高,相反含铁量比较低,可以将类型的岩石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