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SJ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

SJ/T XXXX-2006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

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征求意见稿)

X X X X-XX-XX发布X X X 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目次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则性引用文件 (4)

3. 电子标签信息载体存贮的数据格式 (5)

3.1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包括: (5)

3.2 电子标签所标识商品和物品的唯一标识,包括: (5)

4.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赋码对象 (5)

5.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 (5)

5.1 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 (6)

5.2 电子标签序列号 (6)

5.3 电子标签硬件类型码 (6)

5.4 电子标签存储器规划码 (6)

6. 商品和物品额唯一标识 (6)

6.1 生产厂商代码结构 (6)

6.1.1 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 (7)

6.1.2 首次登记机关码 (8)

6.1.3 顺序码 (8)

6.1.4 年代轮换码 (8)

6.1.5 应用标识符 (8)

6.1.6 校验码 (8)

6.2 唯一序列码 (8)

6.3 扩展码 (8)

7.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的赋码及使用规则 (8)

7.1 唯一性 (8)

7.2 含义性 (8)

7.3 终身不变性 (8)

7.4 其他 (9)

7.5 行政区划代码的变化 (9)

附录A (10)

引言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以使用涉及条中有关的相关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权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其同意任何申请人在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许可证进行谈判。在这方面,该专利权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标准的发布构备案。有关资料可从以下地址获得:

专利权持有人姓名

地址

请注意除上述已经公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据此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公示可能涉及专利的责任。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标签主体(含多维条码)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指各类电子标签主体应用在中华人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商品和物品时,电子标签的主体在向信息产业部申请登记注册时,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机关为其分配的统一标识代码。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是电子标签主体所拥有的一个全球统一、全国唯一、终身不变的号码。其目的是促进对电子标签的印制,发行,应用等主体实施有效监管和实现网络信息化。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机关为电子标签主体编制和赋予注册号的工作,也适用于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用于信息产业部<<数字域名规范>>中数字域名和地址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中的标识注册号可以通过<<数字域名规范>>标准实现电子标签与计算机无缝衔接并与网络互连和实现数据交换,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网络化技术是实现电子标签信息管理和信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份。

2.规则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J/T 11350-2006 二维标签紧密矩阵码

SJ/T 11349-2006 二维标签网格矩陈码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GB 189737-2003 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制规则

SJ/T 11271-2002 数字域名规范

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IEC 646: 1991)GB/T 3304-1991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 13000.1—1993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

本多文种平面(idt ISO/IEC 10646.1:1993)

ITU-T E.164-1997 国际公共电信编号方案

GB 3971.1 国家通信网自动电话编号

ITU-T E.164-2002 ITU-T建议E.164分配的国家代码的清单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6987-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4657-1995 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它机构名称代码

GB/T 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电子标签信息载体存贮的数据格式

为了规范电子标签信息载体存贮的数据格式,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并与互联网整合使用,用于电子标签与注册号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电子标签信息载体应该存储的信息应该包括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和对所标识物品的唯一标识两部分内容。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包括:

(1)电子标签本身的唯一标识(标签ID);

(2)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

(3)电子标签硬件类型码,定义电子标签命令结构、存储器大小、块大小、加密方式和数据协议等;

(4)存储器规划,包括采用的编码机制,应用类别标识(AFI)等

电子标签所标识商品和物品的唯一标识,包括:

(1)商品和物品生产厂商代码

(2)商品和物品唯一序列码

(3)扩展码

4.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赋码对象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的赋码对象为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所有生产,维护,使用电子标签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及自然人组成的家庭主体,包括:

1)内资企事业单位,含分公司、营业单位和各种分支机构;

2)外资企业,含常驻代表机构、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分支机构;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4)自然人

5)家庭主体

6)个体工商户。

5.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是电子标签对其自身的标识。对电子标签来说,唯一标识是标签载体的一部分内容,唯一标识可以保证要写入标签的信息被准确无误地写入了正确的数据载体(即标签),保证和指定的合法标签进行信息处理及信息交换。

唯一标识可以用于:

?在电子标签制造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追溯;

?在电子标签的制造过程中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追溯;

?在实现扫描器识读范围内多标签的防冲突机制;

电子标签主体标签标识由38位数字本体码和1位数字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码从左至右依次为:6位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16位电子标签序列号、4位电子标签硬件类型码,12位存储器规划码,1位校验码。具体表示形式如图1所示。

1位校验码

位存储器规划码

16位序列号

6位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

图1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的代码结构

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

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是电子标签生产厂商在政府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电子标签注册标识号。(电子标签注册标识号的分配可参照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在电子标签生产时写入,出厂后锁定。

电子标签序列号

电子标签序列号对电子标签本身进行唯一标识,同一厂商生产的同类型电子标签的序列号必须是唯一的。在电子标签生产时写入,出厂后锁定。

电子标签硬件类型码

硬件类型码标识电子标签特定的命令结构、存储器大小、存储器块大小、加密方式及数据协议等。在电子标签生产时写入,出厂后锁定。

电子标签存储器规划码

存储器规划码定义电子标签存储器内采用的产品编码机制、电子标签应用类别等。识读器可以根据该码段的值,对物品编码进行识别。根据需要在标签制造或应用时写入。

6.商品和物品额唯一标识

生产厂商代码结构

生产厂商代码由26位数字本体码和1位数字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码从左至右依次为:6位首次登记机关码、8位顺序码、2位年代轮换码、10位应用标识符。具体表示形式如图2所示。

1位校验码

位应用标识符

关代码

图2 标识注册号的代码结构

在主体本身只需要一个内部唯一标识注册号时,可以只选用2位年代轮换码、10位应用标识符,并由主体自己定义应用标识符长度。

当需要一个完整的全国唯一标识注册号时,可以将其编入全国标识注册号,使之适应跨部门的管理主体信息平台。

跨部门的管理主体标识结构如表1

跨国家成员体需要一个完整的全球唯一标识时,可以将其编入全球标识号, 使之适应跨国的国家成员体主体信息平台。

唯一标识结构如表2

以上标识注册号均可以在每一段标识符中增加“.” 、“-”、“[]” 、“]”或其它识别分隔符,以便于连续书写和输入计算机。

6.1.1 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

电子标签的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也适用于各类二维条码标签。

如以下示例1: 二维条码标签 GM码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的示例。

图3 12310105XXXXXXXX

XX XXXXXXXXXX X

在二维条码标签的下方间隔3亳米处印刷二维条码标签的标识注册号, 标识注册号的印刷长度最长每行不得超过标签的1.5倍宽度,如不够另起一行,其标识注册号的数据应与二维条码标签和电子标签己写入的标识注册号一致

示例2: 二维条码标签 CM码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的示例

图4 310105XXXXXXXX

XX XXXXXXXXXX X

在二维条码标签的下方间隔3亳米处印刷二维条码标签的标识注册号, 标识注册号的

印刷长度最长每行不得超过标签的1.5倍宽度,如不够另起一行,其标识注册号的数据应与二维条码和标签电子标签己写入的标识注册号一致.

以上标识注册号均可以去掉“.” 、“-”、“[]” 、“]”或其它识别分隔符连续书写和输入计算机。

6.1.2 首次登记机关码

指电子标签生产主体首次进行登记注册分配的机构代码。信息产业部管理机关用

“100000”表示,国内跨管理主体用“339 100000”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登记机关代码分别使用6位行政区划代码表示。

设立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的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机关(县级或县级以上)或者各类专业分局应由批准设立的上级机关统一赋予电子标签主体代码,并报信息产业部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6.1.3 顺序码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管理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按照先后次序为申请登记注册的主体所分配的顺序号。8位顺序码由各级信息产业部信息化管理部门自行管理和赋码。

各级信息产业部信息化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登记模式和管理制度自行设定顺序码的分配规则,但必须保证在管辖范围内唯一性。

6.1.4 年代轮换码

年代轮换码由公历年的后二位数产生,并与公历年的四位数同义。

6.1.5 应用标识符

由主体自行管理和赋码。自行设定应用标识符的分配规则和位数,但必须保证在管辖范围内唯一性.并由主体登记备案。

6.1.6 校验码

用于校验本体码中首次登记机关代码和顺序码的正确性,采用GB/T 17710-1999中的规定的“MOD 11,10”校验算法。校验算法见附录A。

唯一序列码

唯一序列码是由生产厂商给每个商品或产品赋予的唯一编码,编码方式由生产厂商自行定义。

扩展码

扩展码用于特殊应用需求时,如必要的签名和认证信息等。

7.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的赋码及使用规则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赋码和使用。

唯一性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在全国范围内是唯一的,任何一个主体只能拥有一个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任何一个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只能赋给一个主体。

含义性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一旦生成,即使用于网络上也即具有不可替换的定义,并可与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同码使用。

终身不变性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应在主体首次设立登记时赋予,在该主体存续期间,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保持不变,包括:

?主体发生迁移时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不变,新的登记机关不应为该主体重新赋予注册

号,而应使用原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

?企业类型在内资、外资、个人独资和合伙之间发生转换时,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保持不

变;

?自然人发生迁移时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不变,新的登记机关不应为该主体重新赋予注册

号,而应使用原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

其他

主体注销后,该注册号应被保留,不能被赋给其他主体。

行政区划代码的变化

如果某一区域的行政区划代码发生变化,该区域内的管理机关的代码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主体登记注册时应按照新的管理机关代码生成注册号,但已分配出去的注册号中6位首次登记机关码无须改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校验码

A.1 校验公式

按照GB/T 17710,MOD 11,10校验公式为

(…((…(((10+a

n )∥

10

×2)/

11

+ a

n-1

) ∥

10

×2)/

11

+ … + a

i

)∥

10

×2)/

11

+ … + a

1

)∥

10

=1

式中:n——包括校验码在内的字符串的字符数目;

i——表示号码字符从右到左包括校验码字符在内的位置序号;

a

i

——第i位置上的号码的字符值;

10

——除以10后的余数,如果其值为零,则用10代替;

11

——除以11后的余数,在经过上述处理后余数绝不会为0 A.2 校验码算法

本标准中,n=15。将15位注册号中的字符从左到右逐个用a

15,a

14,

…,a

1

表示,使用

前14个字符a

15,a

14,

…,a

2

计算出校验码a

1。

采用递归算法,j=1,…,15,当j=1时,定义P

j

=10。递归公式如下:

S j=P

j

11

+ a

15-j+1

P

(j+1)=S

j

10

×2

验证:如果S

15≡

1(mod10),则字符串正确。

确定校验码a

1时,应使之满足P

15 +

a

1≡

1(mod10)。

例:某一注册号的前14位为字符串11010800000001,确定最后1位校验码,具体计算步骤如下(n=15;j=1,2,∧ 15):

根据校验公式:

S

15∥

10

=1

即:(5+ a

1)∥

10

=1

得出:a

1

=6

由上式得到校验码a

1的值是6,加在字符串右端,则完整的15位注册号为11010800000001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管理机关代码备案申请表

电子标签维修工程技术要求规范书

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技术规书编号) 招标文件(技术规专用部分)

二零一六年十月 本文件对变电站等10个变电站10kV线路杆塔电子标签维修工程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杆塔、配电变压器、配电站房、电缆等设备标识、射频码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制作、安装、现场信息采集标准等,可以作为投标人编制技术应答文件的依据。 1总则 1.1一般规定 (1)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2)投标人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阐述的全部条款。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3)本招标文件技术规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4)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指标执行。 (5)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的条文提出差异,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投标文件中列出。 (6)本招标文件技术规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招标文

件技术规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7)本技术规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2工作围要求 本技术规仅适用于110kV神头变电站等10个变电站10kV线路杆塔电子标签维修工程,110kV神头变电站、110kV城西变电站、110kV域城变电站、110kV石炭坞变电站、110kV源泉变电站、110kV海眼变电站、110kV叩家变电站、110kV白塔变电站、110kV 良庄变电站、110kV八陡变电站所辖的配电线路、配电室、环网柜等配电设备标识及电子标签制作、现场安装。 1.3工期要求 本项目施工工期为30天,合同签订后开始施工。工程竣工7天,完成施工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述 神头变电站等10个变电站10kV线路杆塔电子标签维修工程标识、射频码标签、二维码标签制作、安装及现场数据采集。 2.2施工依据规及标准 应执行最新版本相关标准、规及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idiSolutionⅡ+超市货架电子标签解决方案说明书V1.0

CONFIDENTIAL

目录 1 汉朗电子货架标签系统构架 (2) 2 终端显示模块(idiTag) (5) 2.1 多稳态液晶显示模块 (5) 2.2 射频通讯模块 (6) 2.2.1 射频频段描述 (6) 2.2.2 射频通信模块功能描述 (6) 2.3 纽扣电池和外壳 (7) 3 基站(idiStation2)和无线通讯 (8) 3.1 无线频段选择 (8) 3.2 基站结构 (8) 3.3 基站接口和连接 (9) 4 管理软件(idiLinker) (10) 4.1 概述 (10) 4.2 使用环境配置 (10) 4.3 idiLinker (10) 4.3.1 软件安装 (10) 4.3.2 登录系统 (10) 4.3.3 标签对码 (13) (1)标签查询 (14) (2)绑定标签 (14) (3)待发送 (15) 4.3.4 日志查询 (15) (1)操作日志查询 (15) (2)发送日志查询 (15) 4.3.5 系统设置 (16) (1)标签维护 (17) (2)用户设置 (17) (3)基站维护 (18) 5 手持对码器(idiTouch) (19) 5.1 开机即可启动idiTouch应用程序 (19) 5.2 主画面 (20) 5.3 标签对码 (21) 5.4 标签查询和商品查询 (22) 5.5 参数设定 (23) 5.6 数据同步 (24) 5.7 系统设定 (25) 6 导轨和安装工程 (26) 6.1 导轨系统及其配件 (26) 6.2 导轨和标签安装 (27)

idiSolutionⅡ超市货架电子标签解决方案说明书 1汉朗电子货架标签系统构架 汉朗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方案(idiSolutionⅡ)是以汉朗独有专利权的尚白R(Whiteon R)技术开发的点阵式黑白电子显示屏为核心部件,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无线通讯控制硬件,使用了汉朗专门为复杂多点通讯环境应用开发的射频通讯协议,配套有管理软件和程序功能模块,并辅助专用的对码器和防盗导轨等配件,是一套功能完善、操作简易、稳定性高而且兼容性很强的系统方案,主要应用于超市和连锁店的价格统筹管理,替代现有的以断码液晶屏为主的电子标签系统和传统的打印纸质标签。 汉朗电子货架标签系统,硬件主体主要包含三个层级架构,并通过“数据对接层”与用户数据进行交互,如下图所示: A: 系统管理层 系统管理层主要是为了完成整个汉朗电子货架标签系统方案的状态管理,通过idiLinker 服务器体系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送和状态的实时检查。与用户的数据对接也是通过idiLinker 服务器来完成的。标签价格信息本身来自于商超已有的POS机服务器系统,通过汉朗服务器上面的管理软件(idiLinker)可以实现与商超目前现有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同步,确保汉朗系统的数据信息全部来自于目前超市本身的POS数据系统。这个对接部分可以延伸为“数据对接层”,该层可以灵活匹配对应不同用户的数据对接方式。 B: 无线发送层 无线发送层主要是完成服务器的数据信息通过通讯协议处理转发给相应需要显示的idiTag,即电子标签终端。无线发送层主要是idiStationⅡ基站组成,每个基站控制的区域和电子标签终端是预设好的,实现了根据客户自定义需求对标签信息更新。

电子标签维修工程技术规范书

集中规模招标采购 (技术规范书编号) 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二零一六年十月 本文件对变电站等10个变电站10kV线路杆塔电子标签维修工程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杆塔、配电变压器、配电站房、电缆等设备标识、射频码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制作、安装、现场信息采集标准等,可以作为投标人编制技术应答文件的依据。 1总则 一般规定 (1)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2)投标人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阐述的全部条款。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3)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4)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指标执行。 (5)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投标文件中列出。 (6)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7)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工作范围要求 本技术规范仅适用于110kV神头变电站等10个变电站10kV 线路杆塔电子标签维修工程,110kV神头变电站、110kV城西变电站、110kV域城变电站、110kV石炭坞变电站、110kV源泉变电站、110kV海眼变电站、110kV叩家变电站、110kV白塔变电站、110kV良庄变电站、110kV八陡变电站所辖的配电线路、配

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

有源射频标签通用 技术规范 1

前言 本标准规范了有源射频标签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技术要求、物理特性、试验方法和产品包装。 本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促进国内自动识别企业对有源射频标签的设计、制造,并指导相关行业用户的应用。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射频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维深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和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泰先达科技发展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颖、李代万、武岳山、苗高峰、王刘中、唐新川、丁晓云、张芃、雷松、刘发贵、郝磊。 2

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有源射频标签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技术要求、物理特性、试验方法和产品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有源射频标签的设计、制造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18-198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3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ISO/IEC认为RFID是自动身份识别和数据采集的一种很好手段,制定RFID标准不仅要考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单品标识,还要考虑电子票证、物品防伪、动物管理、食品与医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应用领域。基于这种认识,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委托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RFID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即对所有RFID应用领域的共同属性进行规范化;委托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ISO TC104 SC4负责制定集装箱系列RFID标准的制定,ISO TC 23 SC19负责制定动物管理系列RFID标准,ISO TC122和ISO TC104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系列应用标准[1]。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由技术委员会委托某些专家起草标准草案,也可以由企业或者专家直接提交标准草案,然后按照ISO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审核、修改直至最后批准执行。目前ISO RFID所有标准草案都可以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c6033144.html,中找到。 一、通用RFID技术标准 ISO/IEC的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大类,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可以理解为本地单个读写器构成的简单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而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如软件体系架构标准等。

RFID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介绍

RFID设备操作使用说明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前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即手持终端或桌面式终端)与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电子标签用以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阅读器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本次购买的两套设备均为深圳市溪源尔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分别为E9900U超高频手持机及RFID桌面式超高频发卡器。但所购买的手持终端机功能进行了裁剪,只具有UHF RFID识别及WIFI功能。 下面讲解下两套设备的使用: E9900U超高频手持终端机 注:关于手持机快捷键的一些说明:左右两侧的黄色按键是显示桌面的功能,键盘上黄色按键是二维扫描的快捷键,F2键是打开二维应用程序的快捷键 1.开关机 长按手持机键盘右下角的红色小按键3秒开机,再次长按关机。 2.触摸笔校准 在桌面上找到“我的设备”,打开“我的设备”->“控制面板”->“笔针”,出现以下触摸笔校准界面

选择“校准”点击“再校准”。

用触摸笔依次点击十字光标进行校准。最后再点击一下屏幕或者按一下”OK”键保存设置。 3.查看内存和Nandflash 空间大小 “我的设备”->控制面板->系统。可以看到剩余内存为191132KB 约187M。其余内存为系统运行所需内存。 查看NandFlash 空间大小。 找到nandflash 右键->属性或者“我的设备”->控制面板->存储管理器如下图: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SJ/T XXXX-2006 SJ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 SJ/T XXXX-2006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 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 征求意见稿 ) X X X X-XX-XX 发布X X X 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1

SJ/T XXXX-2006 目次 引言................................................................ . (3) 1. 范围................................................................ . (4) 2. 规则性引用文 件 ................................................................ (4) 3. 电子标签信息载体存贮的数据格式.......................................................................... .. 5 3.1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识,包括: (5) 3.2 电子标签所标识商品和物品的唯一标识,包 括: (5) 4. 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赋码对象........................................................................ (5) 5. 电子标签主体的唯一标 识 ................................................................ (5) 5.1 电子标签制造厂商代码 ........................................................... (6) 5.2 电子标签序列号 ............................................................ (6) 5.3 电子标签硬件类型码 ............................................................ (6) 5.4 电子标签存储器规划码 ........................................................... (6) 6. 商品和物品额唯一标 识 ................................................................ (6) 6.1 生产厂商代码结构 ........................................................... (6) 6.1.1 标识注册号文本表示方法 ........................................................ (7) 6.1.2 首次登记机关码 ........................................................ (8) 6.1.3 顺序码 ......................................................... (8) 6.1.4 年代轮换码 ........................................................ (8) 6.1.5 应用标识符 ........................................................ (8)

RFID电子标签参数指标

RFID电子标签技术规范要求 1型式要求 1)外形材料与安装要求 天线及芯片采用PVC\ABS或固胶封装、安装方式可用强力胶或加铆钉. 2)尺寸要求 标签尺寸:70*35 mm 3)初始化要求 所交付的标签产品需要按照招标方要求提供初始数据的写入。 4)打印要求 所交付的标签产品需要按照甲方要求提供打印服务,可打印公司Logo、文字、数字等,要求清晰、耐磨。 2物理性能要求 1)耐温湿度 工作温度:-40℃~+85℃ 存储温度:-45℃~+105℃ 相对湿度:5%~95% 2)工业等级

IP68或以上. 3电气性能要求 1)抗金属要求 标签适用于金属表面设备 2)工作频率 860MHz~960MHz。 3)擦写次数 不小于10万次。 4)数据保持时间 大于10年。 4数据格式要求 1)数据格式要求 标签各区域的存储空间不小于2K; 存储内存空间可以设立不同存储块管理. Tag memory(标签内存)分为Reserved(保留),EPC(电子产品代码),TID(标签识别号)和User(用户)四个独立的存储区块(Bank)。 Reserved区:存储Kill Password(灭活口令)和Access Password(访问口令)。EPC区:存储EPC号码等。 TID区:存储标签识别号码,每个TID号码应该是唯一的。

User区:存储用户定义的数据。 5通信规约 电子标签的通信规约符合《EPC?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简称EPC GEN2)、和ISO180000-6C 通信标准。 6标签使用寿命或性能影响因素 1)强力的碰撞、弯曲、折断会使内部天线的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标签读取性能; 2)阳光下暴晒,容易导致标签表面材料老化; 3)非金属表面贴金属标签,或者金属表面贴非金属标签,影响标签性能; 4)表面有水或湿度大,会吸引电磁波导致标签性能下降; 5)标签周围金属环境多的情况,产生信号反射,不能控制信号的方向,可能造成误读。

RFID电子标签核查赋码设备使用说明书

北辰电气 RFID电子标签核查赋码设备 使用说明书 扬州北辰电气集团

目录 1概述 (1) 2设备外观 (1) 3技术参数 (2) 4功能配置 (3) 5设备操作 (4) 6手持终端 (8)

1概述 RFID电子标签核查赋码设备可以自动快速识别周转箱和电能表等计量设备的信息,实现计量智能库中计量设备出入库、储位变更、库房盘点、出入库作业调度、库存预警、库存监控、统计查询、调度策略管理、库房信息管理等功能。通过计量服务总线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和信息交互,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对计量智能平库自动化设备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提升电力公司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识别对象为国网09标准和13标准规范中的单、三相电能表、采集终端和互感器,及承载以上计量设备的周转箱。 2设备外观 RFID电子标签核查赋码设备金属外露表面,采用铝型材作结构支撑,铝材拉制后进行水喷沙处理、再进行阳极氧化,厚度11微米。执行国标GB 10014-87(ISO 2164-19100),钣金全部采用喷塑涂层保护。涂层下的金属表面预先经除锈处理,表面经脱脂、酸洗—磷化然后再涂覆。涂料采用热固环氧树脂(粉状),涂层厚度60μm,其质量按GB61007-86标准执行,所有涂层、不锈材料和铝材,表面色泽均匀一致。

3技术参数

4功能配置 为了提高分拣效率,本装置软件兼顾分拣和全检测试方式,测试时先按分拣测试项目进行快速分拣测试,分拣项目完全合格的再进行全检加严测试。核查装置自动调取测试方案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自动分拣,同时核查测试系统可以把测试数据上传至营销系统。 门式周转箱电子标签核查赋码装置:具备射频调制信号的收发功能,频率范围:100MHz-6GHz。高频电子标签测试配套线圈天线依照ISO 10373-6标准和ISO 10373-7标准设计,高频阅读器测试配套高频标签反射器依照ISO 10373-6标准设计。 系统支持检测带安全认证功能的新型低压电流互感器用电子标签。可选择密钥状态、读取电子标签用户区发行域信息、支持加密写入互感器电流变比等信息、可将公钥更新为私钥并验证正确性。检测项目包括电子标签的密钥符合性、电子标签的可读性、电子标签的可写性、数据篡改检查、电子标签的识读距离、铭牌条码信息与芯片存储的资质信息一致性检查。 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终端(含存储扩展TF卡):用于验证互感器是否具有电子标签以及电子标签的密钥是否满足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密钥加密要求,并可以正确读取及修改互感器标签用户数据区内写入的全部数据。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电子标签数据格式规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SJ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 SJ/TXXXX-2006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 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目次

引言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以使用涉及条中有关的相关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权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其同意任何申请人在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 和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许可证进行谈判。在这方面,该专利权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标准的发布构备案。有关资料可从以下地址获得: 专利权持有人姓名 地址 请注意除上述已经公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据此本标准的 发布机构不应承担公示可能涉及专利的责任。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标签主体(含多维条码)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编制规则。 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指各类电子标签主体应用在中华人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商品和物品时,电子标签的主体在向信息产业部申请登记注册时,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机关为其分配的统一标识代码。电子标签主体标识注册号是电子标签主体所拥有的一个全球统一、全国唯一、终身不变的号码。其目的是促进对电子标签的印制,发行,应用等主体实施有效监管和实现网络信息化。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信息产业部信息管理机关为电子标签主体编制和赋予注册号的工作,也适用于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用于信息产业部<<数字域名规范>>中数字域名和地址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电子标签数据格式中的标识注册号可以通过<<数字域名规范>>标准实现电子标签与计算机无缝衔接并与网络互连和实现数据交换,电子标签标识注册号与数据格式网络化技术是实现电子标签信息管理和信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份。

电子标签硬件安装中文说明.

TW系列 工程手册 Ver. 2. 5 AIOI -SYSTEMS CO., LTD.

■目录 1.关于TW系列施工上的制约 (1) 2.工程相关部件一览 (3) 3.导轨管与架子的连接 (4) 4.插头基盘的安装 (5) 5.在导轨管上安装插头基盘的注意点 (6) 6.接线箱(JB)与导轨管间的连法 (7) 7.电子标签的安装方法 (8) 8.电子标签的卸载方法 (10) 9.接线箱(JB)内电路板线路的连接方法 (11)

1.关于TW系列施工上的制约 1.每台控製器最大可能连接32台. 2.毎台接线箱(JB)最大可能连接电子标签(TW2030)160台(32 台 /chX5ch) (TW2030R 或TW2030G 及3位以下32 台/chX5ch) 8芯电缆 接线箱 I 5 芯电缆(0. 75SQ) I最 大50m 2芯电缆(0. 75SQ) 最人50m 信号灯I 2芯电缆(1. 25SQ) 垠大30m 导轨管 ^3 8芯电缆 最大32 台 JB 接线箱 Badge显示器 插头基盘

长度 种类 0~100m 通信用的扁平软线 100'200m TPCC5 (twisted-pair cable 范踌5) 200'1200m MVVS- 0. 75SQ (binirukyabutaiyakeburu 带屏蔽的) twisted-pair cable 使用的时候,LAN 电缆同样血接连接.不过,请根据噪疗相对改变线路, 做到下图那样.(大头针号码趋向:把tzume 做为上而时,左血是1号?) ^2 1台JB 上连接2台BadgeU 示器或1台JB 上连接1台Badge 就不器的距离超过50m 的伸兄下,请 与敝 公司联系. ^3关丁?上述以外的电线和导轨管的使用,请在电子标签安装庙 在満负叔通讯状态,测量输 出的末端轨道间 的电确认电斥是否在16VP-P 以上。或请与敝公司联系。 ^4以下是在1根导轨管(1.8M ) 品名 最人安装台数 TW2000 12 TW2030 8 TW2050 6 在不同型号电子标签的场合下安装数量耍满足下列条件: 7a + 10P + 13y W 84 a : TW2000的连接数 P : TW2030的连接数 Y : TW2050的连接数 上述以外的安装问题请与敝公司联系. 探 在棘电容易发生的地方安且设备时,在安装设备部位(如:桌子货架等)及设备的FG (表面与 地面)端 处或外壳上进行接地措施. 探 如果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请与敝公司联系. 在网络连线的场合下 针脚号码 、綠青末 检白青白緑 I 2 3 4 5 6 7 IS 白綠 白青 緑 日茶 RJ-45 在TW 系列的场合下

(技术规范标准)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规范了有源射频标签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技术要求、物理特性、试验方法和产品包装。 本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促进国内自动识别企业对有源射频标签的设计、制造,并指导相关行业用户的应用。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射频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维深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和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泰先达科技发展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颖、李代万、武岳山、苗高峰、王刘中、唐新川、丁晓云、张芃、雷松、刘发贵、郝磊。

有源射频标签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有源射频标签的术语和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技术要求、物理特性、试验方法和产品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有源射频标签的设计、制造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18-198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689.3-1981 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GB/T 4796-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GB/T 2424.10-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大气腐蚀加速试验的通用导则GB/T 5170.9-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太阳辐射试验设备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ISO 19762 INFORMA 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 TA CAPTURE (AIDC) TECHNIQUES –HARMONIZED VOCABULARY 自动识别(AIDC) 词汇表 3术语和定义 下用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其它参照ISO19762。 3.1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是自动识别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技术,利用无线电射频通迅技术实现短程数据双向通信,对目标进行识别。 3.2射频标签 RF tag 泛指以无接触电磁耦合方式实现射频识别功能的各种频率的识别信息载体,一般也称电

电子标签系统使用说明书

山西国药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电子标签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编 制:宋飞 审 核: 批 准: 项目经理: 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4 月 20日

目录 目录 (2) 1 信息流程 (3) 2 工作方式 (3) 3 操作步骤 (3) 3.1启动文件: (3) 3.2启动界面: (3) 3.3登录界面: (3) 3.4PTL主界面: (4) 3.5作业区域模块: (4) 3.5.1C区作业: (5) 3.6系统设置模块 (6) 3.6.1 标签货位设置: (6) 3.6.2 控制器设置: (7) 3.6.3 任务信息维护: (8) 3.7系统查询模块 (10) 3.7.1 历史任务查询: (10) 3.7.2 控制器日志查询: (11) 3.7.3 货位信息查询: (11) 4 故障处理 (12) 5 系统安装 (12) 6 系统维护 (18) 6.1网络中断故障恢复 (18) 6.2系统断电故障恢复 (18) 6.3电子标签损坏 (18)

1 信息流程 正常情况下,PTL控制系统(电子标签系统)从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库上读取作业任务,经过处理后,发给电子标签以太网接线箱,作业过程中实时接收电子标签的各种电报,经过处理后,将任务的完成电报或故障电报发给管理机。 PTL控制系统作业流程为拆零区出库作业流程。PTL控制系统从数据库服务器上读取到出库作业任务,经过处理后,下发给电子标签;人工通过电子标签提示完成出库任务或任务作业中出现数量不符合等错误,人工按下相应按键后,PTL控制系统会获得完成电报(或故障电报),并将电报上传给数据库服务器。 2 工作方式 电子标签的操作方式为与WMS管理系统联机操作。 3 操作步骤 3.1启动文件: 双击桌面上的如图所示启动文件。 3.2启动界面: 系统启动后会弹出如图所示启动画面; 数据库连接成功可以自动切换到下一画面,不成功则会自动报错并自动关闭程序; 3.3登录界面: 数据库连接成功后会出现登陆界面(如下图); 选择用户、输入密码并点击确定键,密码正确则登陆成功,密码错误会提示重新输入密码;点击“取消”可以退出程序;

《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设备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设备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制定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影响力,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深受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公共服务、智能交通、食品安全跟踪追溯、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逐步从试点应用、闭环应用向规模应用、开环应用方向发展,RFID相关标准的作用和战略地位日益显现,标准成为影响RFID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RFID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目前国际上制订RFID 标准的主要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SO/IEC JTC1负责制订与RFID 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有关技术委员会也制订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还有一些相关的组织也开展了RFID标准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RFID应用层面上的互联互通。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实施有效的技术发展战略,加快RFID技术的自主创新,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得益于微电子工艺技术的进步,RFID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技术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世纪初,由于微电子工艺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在单晶片硅衬底上,应用CMOS工艺,制造出工作频率高、功耗低、成本低的标签IC芯片。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解决了电子标签小型化的限制,并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标签产品,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在该领域,国内已经有诸多IT厂商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并且开始了市场推广。 通过研究国内外RFID技术的应用体系架构,已经对各种RFID技术特点有

电子标签使用说明书样本

EPC G2 UHF RFID 860MHz-960MHz 电子标签使用说明书 本说明书是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描述EPC G2 UHF RFID电子标签的定义及使用步骤。 如果用户需要详尽了解该标准, 请参考有关EPC G2 UHF RFID 电子标签完整的标准资料。 524_FCD_18000_3.PDF: 为EPC G2 UHF的相关的详细英文标准资料。 特别说明: 在本文中如有与该上述标准文件中有冲突的部份, 用户应以标准文件为准。 本说明书描述符合EPC G2 UHF RFID标准的电子标签的说明、标签操作命令集以及标签的响应数据格式。在EPC G2的命令集包括对电子标签操作的基础命令集以及各厂商的提供的标签的可选用命令集。用户在具体使用某厂商的卡片时, 还需参考各厂商卡片提供的专用命令集。但对于通用的命令集, 各标签生产厂商提供的电子标签都应该是支持的。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部份: 1)EPC G2 UHF标准的接口参数 2)电子标签数据存贮结构 3)几个重要的EPC标签的概念说明 4)电子标签操作命令集

第一章EPC G2 UHF标准的接口参数 对于每间公司生产的符合EPC G2 UHF标准的电子标签, 其性能均应符合EPC G2 UHF相关无线接口性能的标准。从用户应用电子标签的角度来说, 我们不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的各项参数及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性能指标。对以下参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于用户选用电子标签的应用会有较大的帮助。 以下为EPC G2 UHF物理接口概念以及其简明说明, 以帮助用户对该标准有一个了解。详细说明请参考EPC G2 UHF标准文本。 . 系统介绍 EPC系统是一个针对电子标签应用的使用规范。一般系统包括有读写器、 电子标签、天线以及上层应用接口程序等部份。每家厂商提供的产品应符 合有家的相关标准, 所提供的设备在性能上有不同, 但功能会是相似的。 . 操作说明 读写器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子标签发送信息, 发送方式是采用无线通信 的方式调制射频载波信号。标签经过相同的调制射频载波接收功率。 读写器经过发送未调制射频载波和接收由电子标签反射(反向散射)的信

标准草案_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标准

T/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标准 T/XXX XXXX-YYYY 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草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tag of primary power equipment 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定义 (5) 4符号、代号及缩略语 (7) 4.1符号 (7) 4.2代号 (7) 4.3缩略语 (8) 5种类及规格要求 (8) 5.1封装形式 (8) 5.2材质及外观要求 (8) 5.3尺寸要求 (9) 5.4安装要求 (9) 5.5功能要求 (9) 6技术要求 (9) 6.1电子标签物理性能 (9) 6.2电子标签电气性能 (11) 6.3 通信规约 (12) 7试验要求 (12) 7.1测试的一般要求 (12) 7.2直观检测 (12) 7.3条码印制质量测试 (13) 7.4物理性能试验 (13) 7.5电性能试验 (14) 7.6通信试验 (16) 7.7 通信规约试验 (16) 8检验规则 (17) 8.1全性能检验 (17) 8.2抽样验收检验 (17) 附录 A (19) 索引 (21) 编制说明 (22)

前言 为规范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要求,提高电力一次设备在运维检修、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有效支撑电力设备智能运检业务管理,特编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标签种类及规格要求、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检验规则等内容,提出了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在检验、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电子标签在电力一次设备上进行标准化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xxxxxx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xxxxxx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 本标准首次发布。

UHF电子标签读写模块UHFReader86用户手册V1.10

UHF电子标签读写模块UHFReader86 用户手册V1.10

目录 一、通讯接口规格 (1) 二、协议描述 (1) 三、数据的格式 (2) 1. 上位机命令数据块 (2) 2. 读写模块响应数据块 (2) 四、操作命令总汇 (4) 1. EPC C1 G2(ISO18000-6C)命令 (4) 2. 读写模块自定义命令 (4) 五、命令执行结果状态值 (5) 六、电子标签返回错误代码 (9) 七、标签存储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9) 八、操作命令详细描述 (10) 8.1 命令概述 (10) 8.2 EPC C1G2命令 (10) 8.2.1 询查标签 (10) 8.2.2 读数据 (12) 8.2.3 写数据 (14) 8.2.4 写EPC号 (15) 8.2.5 销毁标签 (15) 8.2.6 设定存储区读写保护状态 (16) 8.2.7 块擦除 (18) 8.2.8 读保护设置(根据EPC号设定) (19) 8.2.9 读保护设置(不需要EPC号) (20) 8.2.10 解锁读保护 (21) 8.2.11 测试标签是否被设置读保护 (21) 8.2.12 EAS报警设置 (22) 8.2.13 EAS报警检测 (23) 8.2.14 询查单张标签 (23) 8.2.15 块写命令 (23) 8.2.16 读取Monza4QT工作参数 (25) 8.2.17 设置Monza4QT工作参数 (26) 8.2.18 指定掩码扩展读数据 (27) 8.2.19 指定掩码扩展写数据 (28) 8.2.20 带缓存询查 (30) 8.3读写模块自定义命令 (32) 8.3.1 读取读写模块信息 (32) 8.3.2 设置读写模块工作频率 (33) 8.3.3 设置读写模块地址 (34) 8.3.4 设置读写模块询查时间 (34) 8.3.5 设置串口波特率 (34) 8.3.6 调整功率 (35) 8.3.7蜂鸣器设置 (35)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T/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标准 T/XXX XXXX-YYYY 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草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tag of primary power equipment - - 发布 - - 实施 XXXXXXXX发布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术语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4符号、代号及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代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5种类及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封装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质及外观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6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