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方法及临摹

篆刻学习方法及临摹
篆刻学习方法及临摹

篆刻学习方法及临摹

初学治印,同学习书法一样,应以临摹入手。临摹;是学习篆刻艺术的主要方法书法篆刻艺术,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可以通过写生,辅以临摹而获得基本的表现技巧。书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它自有其本身形成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就是临摹。

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章法、刀法、款法上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并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其表现技巧。有的人也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旁收博采,融人他法,而别出新貌,自成一家。

学习篆刻艺术,若不从临摹入手,往往事倍功半,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还不得其要领。甚至容易误人歧途,或沾上市俗妩媚之气,或作板滞唐突之字,始终难以改正,至为可悲可惜。

习篆与临摹不可相互代替。习篆主要是练笔力,临摹主要是认识和掌握在方寸之间印文的规律。习篆是学印的基础,临摹是化篆文为印文,使之合于印文之特点。

临摹的主要对象是汉印,因为汉代是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极盛时代,不论是官印或私印,制作都很精美,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这些作品具有简练、大方、厚重等特点。同时在印面文字处理上,也较规范,多为横平竖直,平稳匀称,易于人门,又易于掌握。汉印的面目,也很多样,在学习汉印的基础上,选取某一特点加以充实发展,也可别开主面。

试观明清以来著名的篆刻家,多奉汉印为楷模,从他们的实践中看,都是从汉印人手,同时又开拓了新路,自成流派。如明代中叶的何雪渔,他广泛吸收

秦汉印,法古而不泥古,苍劲猛利,开皖派之先河。朱修能仿制汉铜印,几可乱真,于印学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汪尹子专攻汉印,极得其神)仿汉之印,专家也难辨真伪,但他在篆法与结伐方面略参斯篆之法,独开秀穆一路、程遭等人初学文、何,继追秦、汉,善以涩刀人石,作风为之一变,乃开歙派印凤。敬身力追汉印,又不墨守成法,善用切刀,于涩中寓坚挺之意,而汉家精神,跃然毕现。尔后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无一人不是从汉印人门)打下基础,旁收博采,而自开生面。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篆刻艺术史增添了异彩。因此,我们今天学印,也应从临摹事汉印人手。

临摹,具体说可分为"摹"与叫临"两个过程,两者之间互为联系,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分述如后。

临摹汉印,一般应先摹后临。摹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摹印,仔细观察,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和笔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其次,也是为临印作准备,使所临印稿较为准确·再次,摹印也可作为收集印章资料的一种手段,平常见到较为喜爱的印拓,即随时摹描留存,以备日后创作时参考。

(一)选印临摹印的第一步是选印。汉印的种类很多,按其制作工艺分,有铸印、凿印、碾刻的玉印、土制的陶印等,按其使用对象分,有官印)私印、殉葬印、辟邪印等,按其内容分,有姓名印、臣妾印、吉语印、书简印等,按其文体分,有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等,按其艺术性高低分,有好、差、劣等等。因此在临印之前,要加以选择,择眷而从·常见有初学者,以为汉印一切皆好,临摹时不如挑选,往往以劣代优,以差当好,这样学习容易自费力气,说不定还会走弯路。毛泽东说过,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在临摹前,应先选取较规范的,又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作为第一步临习的范本。

选临汉印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浅人深,油工到放,由简到繁,由直到曲,由正到变、由朴到巧,由平到奇,循序渐进。具体说来,即由白(文)到朱(文),由铸到、凿,肉粗到细,由少到多。根据这个要求,安排临摹顺序。

1、先取白文铸印中较平正、方直、匀称的二字印人手。"日利","长年";"孙定"等印。但要注意,不要选汉印中(包括三字以上、及多字印等)过于板滞造成的"日利","宋少季印"等印。因过呆板。容易临"死"毫无生气。

2、第二步,可摹刻白文铸印中平正质朴的三字印或四字印。

3、在平正、方直,匀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选难度多的,如章法上笔画有多有少的,或笔画的方圆刚柔桑等配合在一起的铸印或在此基础上的五字印、六字印、多字印等,字法章法上有巧思的,如"薛中孺":"寿他爪、"任疆"等印。但要避免选取狂怪造作,软弱无力和剥蚀过甚以及不清不全之印,如《张震白疏》,上下对半,故为垂脚,显得软弱。

4、在临摹铸白文的基础上,以后再选临春播汉玉印。王印圆劲,雅秀多姿,笔迹清楚,难度较高。

5、可选汉朱文印和朱自相间印朱文印中也可选临"封泥"印封泥木汉铸铃笔画丰腴圆润,平正方直中见婉转醇厚,其边沿浴斑烂天成,变化多端,更形古朴厚重。但注意不要斤斤求似于边之斑烂,而应着重于印文。对边可考虑与印文的配合,而适当省略。可参考封泥拓片和《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中的复制封泥拓片。

6、再后可选"凿印"或"将军印"一路。凿印一路,因当时军中急于行令,不可缓,急急凿成,故印文多欹斜,对平正、大小、严整等汉铸印规律,都有所破,因

此有的显得很豪放、直率、启然、生动,有奇趣,但也有些印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粗糙、乖缨、纤弱,与不合"六书"之病。前者如《武锰都尉》、《亲赵侯印》等。《济南侯印》则显得软弱纤巧。最后可再选古玺和近代名家的代表作品临摹。

"汉印",是一种广义的习惯上的称法。实际它、所包括的内容,不仅是西汉、东汉时代的印章,还包括有新莽、三国、魏、晋、南北朝等时的印章。因为它们的风格接近,大同小异,有的官、私印很难区分它们所属的朝代。由于我们是以学习为主,不是以考证为主,因此就沿用这个习惯的称法。

(二)摹描摹印的第二步是摹描。要求摹描印章达到与原印形式。

1、方法用半透明的拷贝纸,覆于所摹临的印花上,以稍秃之细毛笔,蘸浓墨依样仔细描摹,印上红色以墨摹之,白者留空对照初步后,移开拷贝纸,再与原印拓逐笔检查,如有不合原样看,再修填之,以求达到和原印一模一样为止。有时根据印章的朱自租细, 也可详分这几种摹描法:

(1)双勾法即用细毛笔沿印文外侧沿线勾描,印之边亦用线双勾之。此法多用于粗自文。

(2)双勾填廓即在双勾的基础上,将有红色处用墨填实之。但要注意在勾描时、不可侵占白色边线,否则填实后,自文变得较细,有失原印外形。

(3)以黑代白此多用于细自文,以墨线代替印中之细扫文。若用双勾法,容易走形,倒不如以此法代之,求其形似神存,也可作为摹刻时的印稿。

(4)单线勾描即用笔直接描摹,自着自,红者黑。此法多用于朱文印。在摹描过程中,有时也以上几种方法参用的。以求其形似神似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

2、摹描中应注意几点:

( 1 )开始下笔不可重使墨不足,墨不可太多,过重过多容易失手致使印文着墨太过,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有失原样。宁可使墨不足,勿使笔有余,以便修补改正。

(2)遇印中有斑烂处,不要求省时省事,忽略细部,一笔拖过。应用点描,以点成线,则可体现出印中小点斑驳处。

(3)在摹描过程中,要加强理解。即体会章法的行气、布白、揖让,呼应等关系,以及笔法的起止形态,刀法的轻重、疾徐、转折、表现等细微之处,即能反映原印精神之细部。防止不用脑子。依样画葫芦,则收效不大。更不可性急,一般初摹一方汉白文印,大约需二十分钟左右,朱文印七、八分钟左右,待熟练后,时间自然会逐渐缩短。着一印摹描,来得预期效果,也可多摹几遍。(4)如果拷贝纸有漏墨等现象,可在印谱与摹写纸之间衬一张不透水的玻璃纸,以保护原印花不致沾污。

3、摹写摹写是摹描的辅助办法,它可以加深、加速对对象的理解,使之熟记于心少,尤其是对朱文印,更可多辅以摹写。对白文印摹描有一定基础后,可参以摹写。即用笔先摹写其大概笔画,然后移开原印,对照逐笔修改,加粗加长如原印,以求达到形似为止。摹写可以抓住原印主要精神,细心体会、反复练习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笔法,对以后刀临或创作是大有益处的。

(三)摹刻摹刻就是照印一模一样的刻出来。摹描是在纸上进行,摹刻是在石上进行。要求同事描一样,力求形似。因为初学,对汉印的基本规律特点未全部认识,在摹刻中稍不留意,即会走样,若故意改动,那可能走得更远,达不到学习的预期目的,收获不大。摹刻的步骤是:

1、反书上石一般较熟练的印人,印稿能直接反书上石,或不书稿,即直接镌刻者亦有之,但初学者还是应严格要求,以求准确。上石方法有三种:

(1)水印上石法印石磨平后,取所摹之印纸反转覆于印石面,对准四边,然后用笔蘸清水,使之微湿;使摹印与印纸面相贴;再用毛边纸或生宣纸覆其上,吸干水分,取去。另覆以干纸,用笔杆之类软中带硬而较光滑的弧状物,反复压磨。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磨压片刻后,轻轻揭取一角观看,若不清楚,可再沾水微湿覆纸再磨压不清楚处,然后揭去摹印稿纸,如印面仍有不够清晰处,可用墨笔对照原印修补之。

(2)反书上石法一是将所摹描印样翻囹转即成反字(若不够清楚,可映照于阳光下或灯光)下,然后用反文描写上石另一种方法是取玻璃小镜将欲摹刻的印样反射,照镜中反文依样摹写上石。

2、用刀刻印用刀有多种执刀和运刀方法,比较常用的是:

(1)执刀五指执刀法:与执笔同,姆指与食指、中指分别于左右两侧,钳住刀身,无名指、小指辅持于后,使指实掌空。与执笔不同处是笔直而刀斜,呈向右(或向前)倾斜状,此种执刀法,多用于刻小印。握刀法刀身较租,五指难以控制,加之用力较猛,故用五指紧握刀身,多用于刻较大或较坚硬之印材。运刀方向是由外向里,刀杆成向外方倾斜状。一般说来,五指执刀法运转较灵活,能较好地表现细腻精微之笔致。握刀法,易于发力,处理细微处欠佳,因此有的刻巨印常用此二法参互活用。事实上执刀也无定法,可因人、因印材大小软硬而异,只要能出效果就行。

(2)运刀由于下刀的方向、角度,和用刀轻重疾徐,以及印材的软硬,线条的曲直等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便产生各种不同的刀法。

前人谈论刀法的文字很多,笔看曾在各种专业书刊上作过统计,略在三十种以上。而常见的是"用刀十三法"。即正人正刀法、单八正刀法、双人正刀法、冲刀法、涩刀法、迟刀法、轻刀法、埋刀法、舞刀法、复刀法、留刀法、切刀法、平刀法等。名目繁多,加之各人理解和表达不一,因此更加紊乱,难以捉摸。我认为初学者不必为此而费心思,只要能刻出效果来。就可算好的刀法。

从实践检验的角度来看,用刀方法主要是冲刀和切刀两大类。

①切刀: 刀杆与印面大致成45度一65度角,由外向内(或由右向左),刻时先以刀锋右角入石,继以刀刃徐徐切下,左角靠近印面或切人石,如此前后一步步(或左右)切进,一条线可能用几个反复的动作来完成。下刀虽不齐,而所刻出的线条却含蓄有力,有的线条呈现波折起伏状。"浙派"丁敬身等,擅用切刀法,其线条多如此。有老辣、含蓄、浑厚之感,但要防止使线条故意成锯齿状或破碎现象。

②冲刀: 刀锋向外去,刀杆微卧,与印面大略形成45度至30度角,用刀冲进。要能随时控制冲刀,不使滑出,伤石或伤手。同时要控制冲刀的深度和速度。为此可以无名指紧抵石章的边缘,使之有微微的弹性。初学冲刀时。时有深陷,难以前进,这应调整入刀的角度,勿使过大;若刀角过小,则刀入石浅,容易滑刀。这可根据石质软硬或用力轻重,而适当调整入刀角度。冲刀表现的线条挺劲猛利、流畅自然。如吴让之、黄牧甫和"皖派,一路印家多用此法。

以上两种刀法,也可结合使用,也可分别使用。总其目的是为了使刻出线条,有深鹰结实,刚劲有力之感。不管哪种刀法,都需注意不可刻到头。即朱文不可细于原文,白文不可粗于原文,笔画两头起迄处也不可到头,即应"留有余地",以便补被修改(如有把握,也可以刻到头。)一般刻朱文,刀锋多在墨线外侧下刀,白文多在墨线内侧下刀,刀锋都微侧偏,徐徐切进,刻完一边,然后

括石章转180度,再刻另一边,即完成一划。也有较细之白文,可用较正锋入石(也有移为正刀法成工入刀),刻至底线即成。

3、石屑处理刻制过程中,刀所刻出的石屑、石末不要用口吹,,而用无名指或小指随时抹去,使石粉填人所刻之笔画内,更见清楚,若用口吹,一是易使印面受潮,即文字墨迹模糊;二是石粉屑到处吹,影响环境卫生,三是石粉随凤飞扬,吸人体内,易得以石肺"职业病,有碍身体健康。

(四)临印在摹印的基础上,对汉印的结构特征以及刀法有了初步的实践与认识后,、便可进行临印了。临印分笔临和刀临二种。

①笔临: 用毛笔对照印花进行临摹。其大小不定,可以比原印略大,也可略小。笔迹也不严格要求与原印一模一样。目的是为了熟悉与掌握所临印章的章法,字的结休,用笔的基本规律与精神。该方法是选取欲临之印,不论朱文、白文,均用毛笔当朱文临摹,白文印则"以墨代白",其边可勾画一线,以区别印边。笔临主要是临取精神,取其神似,不要太拘泥于形似。一次临不象,可反复临之,也可少作修补。多临是为了对所临对象之章法、结休、笔法、刀法等均有所心领神会,熟记于心。笔临也可与刀临相结合,为刀临之辅助手段,这是学印的捷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②刀临 :刀临就是"以刀代笔",在印石上进行临刻。以刀代笔,就是要以刻刀在石上能表现出书法的笔意;刀并不全等于笔,因此还必须在表现笔意的同时,能表达出书法所不能达的特有的艺术效果,那就是人们常说的"金石味"。所以前人常把刻刀别称为"铁笔",可见其在篆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临刻的印石,开始最好与原印同大,待熟练后,也可略大于原石。

1、刀临目的: 通过刀临,锻炼眼睛的测量能力和审美能力。即在临、摹、反书上石和临刻过程中。审定其所临印章与原印的线条粗细、长短、方圆、斜直等

比例关系,是否谐调与准确,进一步要求在刀法韵味、章法气势等方面、能力求与原印神似。通过刀临的实践,可将原印中的字法、章法、刀法和特有的风格意趣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因此要多临、多思。明清印人中不乏其例,钱松曾先后临汉印二千余方,各种风格,兼收并蓄。能出新意,悟出切中带削的新刀法,线条变化,道劲古朴,苍茫浑厚赵之琛见而惊叹"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 陈鸿寿临汉印也很多,曾告诫后人说:"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心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2、步骤方法: 先用拷贝纸和其它纸、照原印临写或摹写(适当放大或根据审美要求略加变动亦可),然后对照印模反书上石。上石后为审订其是否准确,可用小镜照映印石上之反文。以观正文,再对照原印,逐笔比较而校正修改。达到基本近似后,再奏刀。临刻过程中,要注意原印刀法,体会如何使用,然后下刀。如满白文,浑厚朴茂刀含蓄,犹如棉中藏铁;汉玉印,遒劲有力,笔画两端刀痕显露,有高雅之风;将军;印,刀法豪放,笔意恣纵,直率大方,因此在临刻中,领会和修正手指手腕动作的大、,力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运刀的角度使用与调正等、一当然这些不是一时能全理会的,但通过较长期的不断实践、琢磨。比较,便会对其逐渐认识与掌握的。

3、学会修改: 在临印或刻制过程中,修改是常有的事。修改为的是使所临刻的印章达到更为完善的境界。开始临刻总是比较粗糙,通过修改使其近似原作,这是起码的要求,同时还为"追求刻刀镌刻时达不到的特殊效果。修改之前,要仔细观审分析哪些地方超过了原来笔画界线(若过多,又不能修改,中应磨去重临),哪些地方需要保留,哪些地方需要刻去或修改,要心中有数,然后才筐动刀。修改要慎重行事,改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趋于完善,得原印之神似;若草率从盲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说不定反而越改越差。修改时,先将印面上石

屑粉用刷刷去,再用毛笔蘸墨施于印而,使之全部变黑,待之后,再填以磨石粉,使黑白分明,然后对照原印,逐笔审视修改。直至改到与原印差下多时,刷去石粉,用湿纸擦去墨迹,铃上印泥印于纸上,再对照原印检查其结体、笔画、刀法等是否符合原印精神,如有不当之处,再作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在修改时注氛不要随便刮削或破损,以免失去刀意、笔惫或原印猜神。

(五)铃印铃印,对于篆刻艺术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段。铃印得好,能传达所刻印章的青神,使人感到清新美悦,铃得不好,不能准确传达出笔意、刀味,有损印面精神。这与印泥的好环、干湿、蘸沾印泥次数、轻重、厚薄,和钤印的用力均匀、平稳、轻重都有直接关系。只要多实验几次、即可掌握其要领。一般在沾印泥钤印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清刷印面: 铃印之前,印面一定要刷理干净,不可使石屑粉未或墨迹与其它杂物带人印泥,污闹印泥。

2、蘸泥轻匀: 沾蘸印泥时,印石要轻沾,不可过重。边沾边转,使印面四周到处均匀沾蘸上。沾蘸印泥当然视印泥干湿而定,湿的新的更直径,日久或寒冬之时,印泥变稠厚变硬,丁咯重些。过轻沾蘸不上,过重易使印面字口、刀冈为泥所掩。一般白文印沾丽置、六下,使之梢厚点,盖出来印显,67Y厚,朱文印一般沾蘸蘸二、三下,使之稍薄,镑印出来则干净、挺劲。若沾蘸次数过多过重,钤印出来,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有失原印精神,若过轻,铃印出来则不清楚,或不够结实,显不出原印之精神。这与垫物扣用力铃印的轻重也有关,可在铃印时酌情调整。钤印时的垫物,厚薄软硬要适当。一一般用较光洁的报纸五至七、八层,或用较厚光洁之卡纸一、二层,或用较埂之橡肢板,需视印而定。通常白文印宜厚(约七、八层自报纸),朱文宜薄(一至三层白报纸);

小印宜薄,大印宜厚。垫物下面、要放在光平的桌而上,不要放在有弹性或其它较厚软的书本上,以兔走形变样。

3、轻重得法: 铃印时,四面平匀用力,垂直下放,朱文印压二、三下,白文印压五、六下即可。印石如稍大,印下后可左右前后适当略微倾斜,使之受力平均,钤印清楚。一般小印直径,大印宜重。有时小的朱文印为求其刀法清醒,往往不用垫纸,只在玻璃板上垫一层拓印纸即可。有时冬天印泥较干,可在铃印后,拓纸未揭离印石前,翻转用钢笔杆之类硬中有软之物,或指甲在纸面上轻轻磨压,使印泥紧沾于纸上。有时为了清楚,印泥钤出厚重,可用"印规"。即在预定铃盖印章的位置上,将印规放置好,然后用印随印规内侧紧挨盖下,揭取时印规不动(用手按住),只取印章,再蘸印泥,重盖第二遍、第三遍,直至满意时为止。总之,沾蘸印泥次数之多少,垫物之厚薄,铃压用力之轻重,均视对象而定。一次不行,再调整之,宣至调整到钤出理想的作品为止。铃印完毕,应用新棉花或柔软的生宣纸等物擦试干净,以便下次钤印时能保持原样。

吴让之篆刻作品经典赏析

吴让之篆刻作品经典赏析 吴让之一生精研邓石如篆刻,对邓石如篆刻的各种样式加以锤炼、整理,使之穗妥、精致。再加上对汉印的体悟,以及浑厚的篆书修养,刀笔相融,完美地呈现出他的艺术魅力,以致于吴昌硕认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吴让之在篆刻上取得的成就和他的篆书是分不开的,其篆书和篆刻互为滋养,相互渗透,是同一种思想在不同材质上的共同体现,承载了他的艺术思想。“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篆书作品,是皖派书家中弘扬邓石如篆书而能旁滲多方的集大成者。 吴让之强化了皖派长于冲刀的流派特征,独创了“披削法”,能充分表达笔意,有如铁笔作书,直接了当地把他的篆书形质,还原在石面上,充分在表现了其篆书的婀娜多姿,圆转流畅。用刀如用笔,使得所作更具韵律感和笔墨情趣,有“神游太虚,若无其事”之妙。 篆法与刀法的相互生发和直接对应,使其作品更能传达情绪,表达感情,篆刻作为一种抒情的方式,在他的作品里被表达得极为透彻,从而为篆刻史展现了一幅水墨淋漓、多姿多彩的优美长卷。 经典解析: 吴熙载印 此印师法汉私印而隶意更足,刻痕爽利,有如书写。布局钗对角呼应,边界有三处崩残,既团聚了气脉又修饰了留红,吏红地具有节奏感,也强化出了左右两排之间留红

的醒目、明确,突出了印眼所在。两块精巧的留红一上一下,醒目耀眼,宛如双眸,从而能“真放在精微”了。回到印面上,用刀极为随意,单双刀结合,深凿浅刻并施,刀痕组合有速度感,节奏奔放,自是大匠把式。 熙载之印 此印分布平整,书法谨严,而印面效果又能如此生动,则归功于吴氏刀法。该印用刀浅行、深凿并施,信手拈来,随意之极。少数线条在深刻的基础上“披削”加宽,既精确了留红又加强了章法的对比关系。“载”字崩残并笔是视觉重心,具力量惑,突出了留红的呼应。印面刀光剑影,用力极其抒情,披削法的运用既准确地表达了书写性又呈现出苍浑醇厚的质感,神采奕奕。 仲陶

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掌握镌刻印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2019-2020年六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五四制 C. 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D. 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学 习时间 C. 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D. 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2. 当你付出很多辛苦,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喜悦。这体现() A. 学习是快乐的 B. 学习是一个努力探究的过程,充满痛苦 C.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D. 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令人快乐 3. 我国每年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从事高尖端行业的科技工作 者,也有任劳任怨与垃圾打交道的清洁工;既有来自一线的蓝领工人,也有在管 理岗位上开拓创新的管理者;既有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也有脸朝黄土背朝 天的农民……。这表明() ①生命的意义有的高尚,有的庸俗②生命的价值有的重大,有的渺小③人的生 命具有独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④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 “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这句谚语所揭示的道理是() A. 集体的力量取决于人数的多少 B. 任何个人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 C.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D.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的 5. 有一些人从小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走向成 功。这告诉我们() A. 要参与实践,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理想 B. 只需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C. 要想象出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去奋斗

D. 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是天才 6. 理智控制法是调控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 小超心情不好时去打篮球 B. 小国感到郁闷时找朋友聊天 C. 被好朋友误解,小健虎拳击沙袋 D. 小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努力学习 7. 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如“围棋天地”“篆刻入门”“音乐 欣赏”“休闲体育”“小小发明家”等。对此下列说法中你赞同的是() ①不盲目从众,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②这有利于我们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③这 是鼓励同学们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④这有利于同学们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有的同学玩电子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而有的同学玩电子游戏对自己的学习没有 什么负面作用。你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能否正确地选择电子游戏的内容 B. 能否适当地、有节制地玩电子游戏 C. 能否认识到电子游戏是不良诱惑 D. 是否有抵制电子游戏的先天因素 9. 小明想竞选班长,带领大家一起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以下是他的演讲提纲,其中 不恰当的是() A. 我们要有共同的目标 B. 我们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C. 为了减轻同学们的负担,班里的活都由我来干 D. 我们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篆刻社团活动总结

篆刻社团活动总结 篆刻是极其传统的一门艺术,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创作精神,文化素养的载体。开展学生各种篆刻学习活动,不仅是学生对篆刻的认识,还包含许多内容,诸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篆刻特色教育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篆刻项目。 第一、继续开展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作为指导师,我通过午间自修时间和文体活动的艺术时间对学生进行篆刻实践学习指导。通过学习三年级同学初步了解了何为篆刻,初步学会拿刀篆刻,并有很多同学喜欢上了篆刻艺术。四、五、六年级同学这学期经过学习,对篆刻的理解更进一步,动手实践能力更加好了。只要我们一直进行篆刻学习活动,我们学校就能不断冒出篆刻艺术人才,就能形成良好的篆刻氛围。篆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围绕课程整合,本学期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初步提出了优化篆刻校本教材的方案。主要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实现篆刻教学在不同年级教学中的整合。一、二年级以故事为主,包括称一称石章的重量、名家故事和玺印故事,把篆刻教学融入数学和思品教学中。三、四年级以篆刻临摹为主,包括篆刻演变历史、认识篆刻材料和篆刻印面面积的计算,把篆刻教学整合入科学和数学中。五、六年级以篆刻综合活动为主,包括古文字认识、打磨石章外形、计算篆刻石章的体积和表面积,把篆刻教学整合入国学、科学、数学和综合实践课中。 第二、积极开展篆刻社团活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校篆刻社团给各中队刻印活动,整个活动历时半个月,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了本次篆刻活动。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学校提供,还有许多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低段班级刻好印章,体现出海滨一小优秀的学校传统。在活动中我不断指导学生查好篆字,选出合适的字,再设计多方印稿,选择最佳的方案,接着刻成印章,最后修改拿出最好的印章。 以上是我们学校篆刻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下学期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篆刻入门

篆刻入门(旨在推荐必读书目)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篆刻”的含义、“篆刻”与“印章”的关系,以及古代的玺印制度首都师范大学赵宏教授的《篆刻教程》有生动、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枝蔓。 “印宗秦汉”几乎是所以篆刻学习者的座右铭,可见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丰碑!传世的“作品”也不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主动地去创造篆刻之美,是在宋元以后,文人篆刻,才渐渐拉开帷幕。在此之前,“篆”与“刻”通常是由文人和工匠合作进行的,到宋元以后,篆刻的材质也由原来的铜、玉等转变为石料等,文人才有能力自篆自刻。这种由“被动”到“主动”变化,使得篆刻的艺术性、可视性得到提升。以致到了明清,提出的“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朱简语)的刀法观念,强调“印从书出”,这是篆刻艺术的一大突破!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名家,譬如:明中期的文彭、何震等;清初的程邃、林皋等;清中期的西泠前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皖派”代表邓石如、巴慰祖;清晚期的有邓的弟子吴让之、融合皖浙两派的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大师级人物!有关篆刻流派以及篆刻的发展史,请详细阅读沙孟海的《印学史》这是一本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 学习篆刻的第一步是学习篆书,学习篆书的第一步是识篆,《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就是我们识篆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在古文人中,文字学属于“小学”,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如民国的大学问家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等,都熟记《说文解字》,对于学习篆刻和篆书者而言,这也是必修课。 篆书由秦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入手还是清代篆书(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入手说法不一,从客观讲,清代篆书较易入手,比较适合出学,走这个路子的人也比较多;而秦篆对线条力度的要求极高,不允许一丝偏差,容易使初学者失去信心和兴趣,故我们不支持由此入手,但日后不能不学。 篆刻与篆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那些急功近利不学书法而直奔篆刻的人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 篆刻以刀法至上,而刀法种类繁多,我们主要使用冲刀法和切刀法,这些内容在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版副总编辑李早先生的《怎样学篆刻》一书中有详细介绍,该书图文并茂,清晰直观,可以帮助初学者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 要想提升自己对篆刻章法的认知和理解,可参考西泠印社社员谷松章先生的《篆刻章法百讲》,内有大量篆刻经典作品,系统化、调理化地给篆刻章法处理技巧分了类别。 在平常,我们还需大量观摩印谱,从前人那里汲取营养,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和享受的。

《中国篆刻史》——印人印作印谱印论整理

《中国篆刻史》——印人印作印谱印论整理 印人 明代: 1、文人篆刻艺术的兴起时期 文彭 2、文人篆刻艺术的开拓时期 何震 苏宣 程远 金光先 甘暘 3、文人篆刻艺术的创新时期 朱简 汪关 归昌世 李流芳 梁@ 顾听 戴本孝 万寿祺 黄枢 江皜 清代: 1、篆刻艺术的复苏时期 胡正言 黄经 程邃 沈世和 丁元公 林皋 吴先声 许容 周亮工 独立 心越 2、篆刻艺术的全盛时期 高凤翰 沈凤 高翔 潘西凤 汪士慎 朱耷 郑板桥 浙派: 丁敬 黄易 蒋仁 奚冈 陈豫钟 陈鸿寿 赵之琛 钱松 徽派: 程邃 巴慰祖 胡唐 汪肇漋 云间派: 王睿章 王玉如 鞠履厚 邓石如派: 邓石如 吴熙载 吴咨 别具一格的徐三庚3、篆刻艺术的高熟时期 赵之谦 黄牧甫(黟山派) 吴昌硕 胡钁 民国时期: 黄牧甫之路: 李尹桑 邓万岁 罗叔重 冯康侯 陈语山 乔大壮 吴昌硕之路: 徐新周 赵石 陈师曾 李苦李 陈年 钱瘦铁 沙孟海 王个簃 邓散木 浙派之路: 王福厂 韩登安 唐醉石 赵时棡之路: 陈巨来 方介堪 陶寿伯 叶潞渊 张鲁庵 沙孟海 方节庵 多师或无师之路: 王大(火斤) 丁尚庚 经亨颐 易大厂 杨仲子 简琴斋 童大年 李叔同 谈月色 马一浮

寿石工 闻一多 宁斧成 卢鼎公 马万里 张大千 金维坚 齐白石 印作 永兴郡印-南齐官印广纳戍印-隋官印元从都押衙记-五代梁官印新浦县新铸印-北宋官印建炎宿州州院朱记-南宋官印州南渡税场记-南宋官印太尉之印(八思巴文)-元官印帖木儿不花记-元私印零陵太守章-晋代石印日庚都萃车马-战国时烙马玺端居室-唐-李泌 布衣道士-吾丘衍 赵氏子昂-赵孟頫(圆朱文印)松雪斋-赵孟頫(圆朱文印)王元章-王冕 文王子孙-王冕 会稽外史-王冕 方外司马-王冕 会稽佳山水-王冕 竹斋图书-王冕 文彭之印-文彭 文寿承氏-文彭 听鹂深处-何震 泽物为务-何震 兰雪堂-何震 登之小雅-何震 俞安期印-何震 无功氏-何震 啸民-苏宣 张灝印章-苏宣 深得酒仙三味-苏宣 懒拙生-程远 承清馆-程远 铁研斋-程远 湖山长-程远 半日村-朱简 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汪关 少壮三好音律书酒-程邃 蟫@阁-程邃 随庵、三余堂-丁元公 杏花春雨江南-林皋 晴窗一日几回看-林皋 案有黄庭尊有酒-林皋 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吴先声 月落江横数峰天远-许容 一@鸠外雨-许容 若邪溪上人家-许容 廓然-许容纸窗竹屋灯火青荧-周亮工遗世独立-独立放情物外-心越冰木-心越左军将司马-高凤翰仁者寿-沈凤意思萧散-高翔宽柔和惠则众相爱-高翔先忧事者后乐事-高翔巢林-汪士慎七峰草堂-汪士慎黄竹园-朱耷龙泓馆印-丁敬砚林亦石-丁敬徐观海印-丁敬两湖三竺万壑千岩-丁敬相人氏-丁敬一不为少-黄易三摩-蒋仁磨兜坚室-蒋仁南宫第一-陈鸿寿声仲父-陈鸿寿补逻迦室-赵之琛一日之迹-邓石如石户之农-邓石如家在环峰漕水-邓石如两地青@-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邓石如生气远出-吴熙载安雅-吴熙载画梅乞米-吴熙载砚山-吴熙载岑仲陶父秘笈之印-吴熙载则古昔斋-吴熙载人在蓬莱第一峰-吴熙载白云深处是吾庐-吴熙载子宽-徐三庚黄建芫印-徐三庚耐寒庐主-徐三庚新安西岩-徐三庚江澄印信-徐三庚圆鉴斋-徐三庚益甫手段-赵之谦虚寿花馆-赵之谦二金蝶堂-赵之谦餐经养年-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赵之谦祗雅楼印-黄牧甫家在扬州二十四桥-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黄牧甫美意延年-黄牧甫婺原俞旦收集金石书画-黄牧甫吴俊之印-吴昌硕海日楼-吴昌硕染于苍-吴昌硕爱己之钩-吴昌硕

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远绍千年历史,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它姐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至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包含了中国艺术的精粹。 怎样欣赏一件篆刻作品?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老年朋友,由于年龄原因,大都无法再从系统的、高深的理论入手,笔者试图以王守桢老师最近新作中的一方“高瞻远瞩”朱文印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只作抛砖引玉之用,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年朋友指正。 欣赏一件篆刻作品,一般从篆法(又称笔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着手。 一、笔法,即线条,线条是汉字书法的脊梁,王老师形象地称之为“零件”,线条要优美流畅、舒展明快、婉转多姿。如图所属示,高瞻远瞩四个字的线条优美舒展,特别是“远”字中的两笔(注1);字的笔画的起笔、收笔交代清楚(注2);同一方印中出现两个“目”,设计则-有所变化(注3)显得生动有趣,突现了“零件”的优美。 二、章法:章法又称布法,王老师独创的“五个原则加留空”,则是章法的最高境界。 1、中线,如图(注4)“远”字与“嘱”字的中线同在一条垂直线上,显得挺拔有力。 2、对称,中线左右线条要对称。如“远”、“嘱”(注5) 3、间隔,笔画间的间隔要匀称。如图中“高”、“瞻”、“瞩”笔画之间的间隔相等匀称,几乎无可挑剔。 4、重心,每个字的重心应在字的中心位置,因为汉字一般为上密下疏,因此每个字的重心应略微偏上1/5为好。(注5) 5、印中平行两字的底线、重心要一致,同在一条平行线上。 6、留空,印面要注意留空,上下留空、左右对称留空。这样才能达到“密不容发,疏能跑马”,“虚实相顾”、大红大白的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印中每个字不是孤立的,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要有线条的穿插,有的地方相连,有的互相呼应,有的沾边,且要有粗细变化。再看“瞻”字的一撇(注6)甚至大胆突破框框,体现了王老师独特的胆识,真是惊世之笔。达到了“耐人品尝”的隽永韵味。 三、刀法,王老师治印,刀法不拘一格,切刀、冲刀均有之,起笔收笔交点代清楚,特别是几处回锋笔的处理、崩裂的处理,加强了线条的力度,体现了线条的婉转多姿。

篆刻艺术进校园

“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篆刻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醇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开展篆刻艺术活动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此项工作由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发起,得到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根据昌教〔2013〕74号文件和秦教[2013]297号文件的工作布署,为了能把此项工作落实好,切实做到让篆刻艺术进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主抓全面工作。 副组长:XXX,动员、宣传,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安排教师上课。 成员:XXX、XXX。负责进行环境布置,营造文化气氛,并协助组长开展此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学习有关篆刻的知识,使我校全体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部分学生学会用刀和激光雕刻机进行篆刻。 3、积极创建“XX篆社”社团,认真开展活动。(这可能需要二年以上的时间) 三、具体方法与措施 1、保障课时 我校准备从2013年12月9日开始,每周安排一节,来上《篆刻艺术》这门课程,课时借用“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2、授课内容

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了解篆刻基本知识,学会查阅、辨认简单的篆字; 四至六年级培养学生掌握篆刻机使用的基本技法与程序,可利用机器创作简单的篆刻作品; 我们准备在五年级进行试验,把他们当作重点对象来培养,先是让他们会写篆字,为过年会篆刻打下基础。 3、师资力量 我校张敏君老师学过美术,并精通计算机,将来通过自学与上级培训,必定能掌握激光雕刻机的使用方法,机器的使用准备由张老师来担任。我校校长陈锡云在刻章上有一定的造诣,在使用刻刀上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姚继荣老师现在正开展《硬笔书法》校本课程,让她再继续丰富一下课程内容,加上篆书字体,让学生学会写篆字。其他语文老师,尤其是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积极收集有关篆刻的图书、资料,或者从互联网上搜索,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每学期18课时,每学年36课时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编撰,最终形成校本教材。供一至三年级使用。 4、做好“六结合”。一是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严格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上好书法课,鉴赏书法、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篆刻常识。二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各学校要在美术教育中,增加篆刻艺术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普及篆刻常识。三是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掌握利用计算机印章设计软件进行印面设计的技能。四是与社团、兴趣小组结合,培养篆刻“小能手”。五是

篆刻入门:摹印篆

篆刻入门:摹印篆 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

形的印面。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汉印虎步司马)如上图汉印中的“马”字与秦印“左厩将马”的“马”以及秦印“中司马印”中的“马”相比,汉印的马更加方正,秦印中的马则较为舒展。(秦印中司马印)当然这种字体也不同于正规的具有强烈对称和均衡特征的秦小篆,比如:(小篆字体《峄山刻石》部分)我们在理解摹印篆与缪篆字体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摹印篆介于先秦各国印章文字的自由奔放与汉缪篆的排列对称,曲屈均满之间。是介于古玺印字体与汉印字体之间的一种中间风格,属历史过渡字体风格。秦人也很具审美眼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中央数字频道收藏天下频道(北京111)《艺海传真》:“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专题片重播时间:2018/05/18 星期五11:42 19:49 03:57 2018/05/20 星期日 14:36 02:38 北京111,廊坊88,厦门81,青州94,曲阜112,潍坊93,济南94,上海144,大连69,齐齐哈尔114,南京136,杭州133,重庆129,福州83,南宁89,青岛100,烟台109,淄博153,济宁112,泰安89,聊城150,其他地市以当地广播电视频率为准!谢谢关注!百度搜索“收藏天下直播”亦可观看。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艺术家曾翔曾翔,祖籍湖北随州,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湖北书法院副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曾翔作品如来美术文化周刊对话曾翔:写意篆刻强调文人意趣 写意其实不简单美术文化周刊:为什么强调“写意篆刻”?曾翔:我们的传统艺术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工笔和写意。写意的艺术属于文人雅玩,更讲究情趣,讲求精神寄托。国家

画院杨晓阳院长提倡“大写意”,我们说“写意篆刻”也是有意强调篆刻艺术的写意精神,这正好也是针对当前篆刻领域里面的一种缺失。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摹所谓的典雅、工稳、精致、流美那种制作的篆刻风气,我们因此就想提倡一下写意精神。 这些年的美术展览,工笔画屡屡获奖,写意画反而不行。这可能与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是相关联的。大家认为,写意精神越来越缺失,印章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不能不受到影响。提倡什么,往往就是什么缺失了。比如,我们要提倡舍己救人、吃亏是福,实际上就是这些东西少了,多了也就不必提倡了。古人的篆刻没有写意和不写意之分,我们提倡“写意篆刻”也是这样,是因为写意精神缺失了。 曾翔作品大宜子孙 美术文化周刊:工笔画在造型、技法、画面整体上的优劣好判断,对于写意画,却没有清晰的、公认的判断标准。写意篆刻是不是也面临这个问题?写意的篆刻更强调个人的表现,比如,字的篆法合不合规范,多一笔少一笔,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符合传统规范,是否也有一个度的把握? 曾翔:一些人认为写意就是简单,不合乎规范,写意就是有点胡来,这是一种误导。实际上,真正好的写意是非常讲究的,可能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写意的标准往往比那

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篆刻与我国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临摹,因为只 有通过临摹,才一能借鉴和继承篆刻艺术传统规则,才能领会篆刻艺 术独特的表现方法。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篆法、章法和刀法 等具体技法,从而使用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 理解的深入,就能形成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 古今玺印无数,名家林立,从何入手呢?清人吴先声在《敦好堂印论》中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印宗秦汉” 被历代印人奉为圭泉,当然要从秦汉印开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 一个书法学习基地。吴昌硕在“俊卿之印”一印的边款中说:“抚拟 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可见,篆刻的学习同书法、绘画类似,先学平正,平正既得,再求奇崛、苍朴,这也是先贤 的经验与告诫。具体来说,印章的临攀应先从汉印中的粗白文印入手,再到细白文。朱文印在汉印中很少,不易选择,能够秦汉封泥代之。 清代赵之谦的印作笔画线条生动流畅,起至转折分明,篆法妥帖,可 作为圆米文印临摹之范印。古玺印为印章之一大宗,一占朴自然、生 动有趣,在学习汉白文印之后,可临习之。 汉白文印的特点 1.就整体章法布局来说,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 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 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来说,以方形为基调,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 笔画来说,平直是其基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 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学习篆刻,首先要准备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泥)、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砂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选材 适宜学刻用的常规石印材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者可以用青田石来练习。 画中画 学习篆刻的基本步骤是:磨章料、写引稿、镌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需要注意的是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 篆刻章法 章法主要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

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右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的时候,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状,使空间显得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右一中二左一式。右一左三式和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另外三个字响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式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写印稿 写印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以“印”字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边缘描下来(注意:小的细节千万不能漏掉)。然后,依着“印”字的轮廓涂上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的上的字,上在石面上,上石的方法有两种: 1、水印法,方法是: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

篆刻社团活动总结

篆刻社团活动总结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精神校园和墨香校园,坚持学校“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育人理念,我校在xx年12月成立了“金石书韵”篆刻社团。社团活动坚持以尊重个性,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发展个性为中心,利用课余时间打造丰富的校园书法文化环境,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 根据学期初的计划安排,我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开展活动情况良好。 一、按要求完成了篆刻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在篆刻学习中,渐渐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 2、在篆书的基础上学习篆刻,真正培养学生特长。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其专心致志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4、学生在接触篆刻艺术的过程中,接触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了祖国传统文化。 二、学习情况: 1、在篆刻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用刀姿势及用刀轻重的调 控,雕刻等技能。

2、一些篆刻素质好、篆刻水平高的学生在期末的篆刻艺术展活动中,一展才华。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丰富了校园文化。 三、篆刻社团的开展取得可喜成果 (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开发了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在完成篆刻作品时务必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否则就会前 功尽弃。篆刻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如张磊同学学习困难,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篆刻班上,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篆刻才能,让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 2.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学生在篆刻欣赏与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能力。学生接触各种形式、风格的篆刻作品,使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学会篆刻创作的语言,领会篆刻创作中虚实、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篆刻的稚拙、朴实,从而感受到篆刻的魅力所在。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篆刻是一门实用艺术,线是构成篆刻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教学使 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手、脑、眼协调,掌握了篆刻的基本功。篆刻更是一种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的创造。由于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他们突破传统习惯从多方位、 多角度的创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最新篆刻基础知识详解知识讲解

篆刻基础知识详解 工具和材料 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们建议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如果是初学,您可以先买一些最基本的工具或材料,等学到了一定阶段再增加别的工具或者材料。 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走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我们认为篆刻初学至少需要配备以下几种工具或材料。 一、练习石 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比较常见和 实惠的练习石有青田石、萧山红、 墨绿冻、广西冻石(备注:广西冻石 硬度为1左右,质地较软,仅适合 18岁以下学生使用)等。 二、篆刻刀 初学篆刻,如果是中小学生, 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如果有 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 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白钢刀一 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 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 刻刀。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 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 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 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 白钢刀略高一些。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永字牌刻 刀分好几个系列,有高级型、豪华型、豪华B型、超豪华型、纳米刻刀等几个品种,各系列刻刀的区别请见本坊另外一篇文章。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印泥,延长印泥的使用寿命。对于自用书画印泥,可以分别购买袋装印泥和印缸,买回后自己搅拌调和。如果是送礼,则建议购买整装的印泥,显得大方美观。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 固定印石。如果没有印床,篆刻 练习的时候既要握紧印石,还要 把握好用刀力度,对于初学者会 有一定难度。所以还是建议配一 个印床。印床有高低档之分,初 学只需购买最普通的实杂木印床 就行,虽然做工普通些,但价格 低,使用也方便。如果条件允许 或者对品相要求较严,也可以考 虑购买更高档的红木或金属印 床; 五、砂纸或磨盘 初学至少要配备号数不同的砂纸各几张,一般号数(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数(粒度)越大,表面越精细。如1000号的砂纸就比600号的砂纸更精细。砂纸建议购买质量较好的德国勇士牌水磨砂纸,比传统的国产砂纸耐用。印坊新推出的一种网格的砂纸,抗阻塞,耐油耐水,双面循环使用,非常受欢迎。对于有志于长期学习篆刻的朋友,则建议再配备一个或两个金刚石磨盘。磨盘既可以用于磨印石,也可以研磨刻刀,使用寿命相当长。我手上有一个4年前淘的一个金刚石磨盘,到现在还在服役状态,相当给力,磨印面基本是靠它,如果是打磨印石,会先

【书画视频教程】(篆刻)全集系列

【书画视频教程】(篆刻)全集系列 篆刻技法视频教程全集 篆刻技法视频教程 主讲: 状态: 人气:545次点播 内容: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较章法篆法。..,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篆刻技法教学视频全集 篆刻技法教学视频 主讲: 状态:

人气:3910次点播 内容: 篆刻讲究技法,也讲究章法。章法与技法有区别,但互为表里,相融共通。章法与技法都要学好,才能真正体现出篆刻这门艺术的美。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l..,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篆刻技法四集篇全集 篆刻技法四集篇 主讲: 状态: 人气:916次点播 内容: 篆刻技法,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书法印章篆刻技法教学视频全集 书法印章篆刻技法教学视频 主讲: 状态: 人气:2637次点播 内容: 篆刻讲究技法,也讲究章法,在学习篆刻之前,必须

作好有关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中国篆书篆刻技法教学视频全集 中国篆书篆刻技法教学视频 主讲: 状态: 人气:294次点播 内容: 篆刻是与书法和雕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中国篆刻是以书法字为基础的一种手工雕刻艺术,这种艺术最初是由作为权力和平整度古玺印发展而来,从神韵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的布局合理..,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书法篆刻创作技法教学视频全集 书法篆刻创作技法教学视频 主讲: 状态: 人气:2282次点播

《篆刻课程教案》

篆刻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姓名”篆刻的制作,,掌握篆体的写法,与刀法、章法的练习。 2、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情操,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满足,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能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能力目标:通过制作过程的实践,掌握篆刻的章法布局,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法: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图像、音乐、文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篆刻作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动手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六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章料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一些用甲骨文表现的姓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 (设计理念: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观看老师各式各样的姓名章,引发学生想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把课下事先给学生查阅的姓名篆体发给学生。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篆体名字时,都非常兴奋,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二)新授: 1、初步了解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 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朱文和白文: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先预想自己的画面效果) 朱文印指阳刻法,笔画线条凸起来。 白文印指阴刻法,笔画线条凹进去。 2、深入了解: 篆刻步骤:(示范操作) 1)、磨平印面: 五指执石,用力均匀,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砂纸印平铺在玻璃板上。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摘要:吴昌硕对清中期以来形成的“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篆刻创作观的实践,在其篆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对吴昌硕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与篆刻风格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其雄肆浑厚的篆书和善于造势的章法布局对其篆刻作品的影响表现在印章的文字结构、章法、线条表现能力,以及在“印外求印”中对印外文字的择取和个性化处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龙泉;青瓷;釉色;开片;视觉之美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27-03 清初,文人篆刻一直以“印宗秦汉”的创作观为主导,至清中叶,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通过“切刀法”完善并发展了“印宗秦汉”的篆刻创作观,实现了“对秦汉印从形式的摹拟到精神实质的把握”[1]。然而,浙派的早衰“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汉印可供人们开发的‘印内’资源已近枯竭”[2]。与此同时,皖派代表人物邓石如“引书入印”,从印章文字篆法入手,通过将自己篆书的个性化风格向印章文字的注入,形成了“印从书出”的创作观。此后,赵之谦又将印章取法的资源进行了延伸,涉及到了印章之

外,将一切印外的金石资料大胆入印,这种“印外求印”和“印从书出”的思想发展很快,一并在晚清篆刻创作中成为了主流。作为晚清篆刻六大家之一的吴昌硕,其卓然的篆刻成就,无不与对“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创作观的实践息息相关。 一、吴昌硕的篆刻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昌石、昌硕等,七十岁后以字行,号朴巢、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他以诗、书、画、印四绝雄视于世,他的印、画之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其书法的影响。 吴昌硕“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前后延续达六十余年。他在师法传统,遗貌取神,著意气势的同时,更注重在前贤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其篆刻风格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为35岁之前的摹拟阶段。受地区印风的影响,吴昌硕初法浙派诸子,浙派的用刀方法是其治印的入门初阶。继而转向邓派,仿邓石如、吴让之的作品较多,对赵之谦和钱松的作品也致力甚勤。至于《飞鸿堂印谱》之类的印谱,也曾广泛涉猎加以摹刻。 36岁至40岁是吴昌硕篆刻的蜕变阶段。他一方面饱览古物名迹,从古代金石文字中寻其源、审其变,另一方面受“印从书出”的影响,将多种书体尤其是石鼓文的特点参合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篆刻校本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7、学制: 8、授课地点: 二、具体项目: (一)课程背景: 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 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篆刻社团活动内容安排及进度: (初级) 第一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