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陈迅学时与学分:64学时适用专业:经管学院所有专业

课程教材: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参考书:

1、黎诣远,陈迅,《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

3、斯蒂格里茨(美),《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6

4、Mankiw,N.G. 经济学原理(第3版英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5、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英文版·第1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2

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目的、性质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建立经济学理念;第二,培育经济分析思路;理解和熟悉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能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第一篇概论

第一章经济学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从经济学的任务、发展、分类、内容等方面,概述经济学的ABC。

经济学是在一定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条件下,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可供选择的有限资源,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从方法论看,经济学可以分为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综合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

一、知识点

·经济制度:狭义上,经济制度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的本质。广义上,可以按照生产方式、生产方法、交换方式、交换范围、生产要素、经济成长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这些不同分类也在我国广泛采用。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两者未必——对应: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一种经济体制也可以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当代的市场经济可以分为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种类型。

·稀缺性: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既有的资源都是稀缺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选择性:资源虽然是稀缺的,但具有多种用途和用法,应当进行选择,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可以说,经济学就是选择的科学。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一国资源能够产出的最大边界。如果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就必须少生产若干单位另一产品。少生产的另一产品产量,是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的机会成本。少生产的另一产品产量与某产品单位产量之比,叫边际转换率。

·政治经济学:从研究家庭财产发展到研究国民财富以后,经济学就称为政治经济学。我国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是指主要研究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泛指以资本主义为既定前提,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二、重点

·经济社会与经济学: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又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机制上基本相似。

·三大基本假设:传统西方经济学有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三大基本假设,一般均衡理论就是基于这三大基本假设论证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但经济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人们未必都是理性的;竞争更多是不完全的;信息根本不可能是完全的。

·五大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五个: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谁做决策。这五个基本问题决定一国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研究生产力。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个体入手,以个量分析研究一国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学从总体入手,以总量分析研究一国经济运行。总量并非个量简单合成。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应当如何运行,两者目的不同,但难以截然分开,必须相互结合。

三、难点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具有天然联系,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联系,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两者能否结合已争论百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两者在方法上基本相似,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都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注意设问、引发学生经济思考和兴趣,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与互动。成功的概论讲授在于达到使学生建立经济分析的基本观念、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的经济学学习的强烈兴趣的有效目的。

第二章市场供求原理

学时分配:4学时

供求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贯穿全书始终。

本章首先研究需求、需求法则和需求曲线,然后研究供给、供给法则和供给曲线,最后研究需求与供给如何形成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政府管制对市场均衡的制约,以及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一、知识点

·需求:需求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量 = 愿意购买能够购买。

·需求法则:在特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成反向变动。

·需求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需求量的轨迹。

·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的数量。供给量=能够销售愿意销售。

·供给法则:在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量,与其愿意售出的最低价格成正向变动。

·供给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数量,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对某种产品供给量的轴迹。

·均衡价格: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又称结清价格),所有愿意以需求价格购买这种产品的买者都能买到,所有愿意以供给价格售出这种产品的卖者都能卖掉。

·均衡变动:如果需求、供给或两者同时发生变动,市场均衡状态将相应发生变动。

·管制价格:运用政府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及其浮动范围,以保持物价稳定。

二、重点

·市场机制:市场供求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市场价格,反过来,市场价格又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市场的这种调节功能叫市场机制。

·市场均衡:市场供求相等,既无短缺,又无过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数量将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

·供求变动与供求量的变动:供求变动是指,价格以外其他影响供求的因素发生变动,导致整个供求曲线的移动。供求量的变动是指,仅仅由于价格变动导致供求量沿着既定供求曲线发生变动。

·价格机制与管制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价格决定供求的自发调节功能,而管制价格则是以稳定物价为目的,以政府权力限制价格机制的自觉调节功能。

三、难点

·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从市场供求原理上说,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反过来,市场价格又决定市场供求,两者互为反函数。但从几何图形上看,数学以横轴表示自变量,以纵轴表示因变量,而经济学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以纵轴表示自变量,以横轴表示因变量。显然,两轴的定义不同,供求曲线变量的性质、截距和斜率也不同,切勿混淆。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仅从市场现象描述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问题

在相关内容如政府管制中可进行案例讨论。本章是学生接受经济学分析思想的第一部分正式内容,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济分析方法与观念的树立。要十分重视数学手段与经济思想的融合,挖掘数学模型的经济内涵。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手段,根本的是对经济问题本身的理解,而不是停留于数学本身。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

第三章家庭需求

学时分配:4学时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是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在收入、价格、偏好等约束下,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

本章先分别研究产品自身价格、有关价格和收入时家庭需求的影响,即需求价格函数、需求交叉函数、需求收入函数及其弹性,然后综合研究家庭需求预测的性质、方法和常用的线性需求预测。

一、知识点

·家庭: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首要的经济主体。它不仅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也是要素市场的供给者,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

·需求价格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交叉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有关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收入函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仅由家庭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弹性:需求的决定因素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即需求量变化率与需求决定因素变化率之比。根据需求函数的性质,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

二、重点

·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除产品自身价格、有关产品价格、家庭收入以外,也与个人偏好、心理预期、时期长短密切相关。要根据实证分析,找出某种产品的主要决定因素。

·常用线性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实际上都是非线性的,但非线性的数学处理比较困难,因此常用的需求函数都是线性的,或者通过对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等弹性对数线性需求函数。

·需求弹性的计算:需求弹性的定义是明确的,但需求弹性的计算却并不简单,有点弹性与弧弹性(中点公式、低点公式、对数公式),线性与非线性函数弹性、短期与长期弹性之分。

·需求弹性的应用:需求弹性在需求预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弹性不同,决策有别,效果迥异。

三、难点

·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曲线的弹性:不能将需求曲线的斜率混同需求曲线的弹性。从需求弹性公式可以看到:需求弹性是需求曲线斜率的倒数与需求曲线测定坐标的乘积,即: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弹性越小;需求曲线的坐标不同,需求弹性不同。

·需求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很重要,也很困难。这是因为:模型变量有限,不得不舍弃某些次要的但并非不重要的变量;统计资料不全、不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差;模型的理论假设和估计方法,也可能不尽科学。由于模型不完全符合现实经济,预测结果也可能与经济现实存在距离。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问题

弹性分析是经济学的重要量化分析方式,要牢固树立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大量引入实例讲解和一定的案例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及应用理论方法认识分析显示经济问题。

第四章消费选择

学时分配:7学时

消费理论研究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

消费选择有两种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以基数效用为基础,以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为前提,提出边际效用均等法则;无异曲线方析法以序数效用为基础,以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为前提,研究既定收入下的最大满足或既定满足下的最小支出。

边际效用分析法是传统方法,无异曲线分析法是现代方法,两者异曲同工,目前各有用处。它们不仅是消费选择的最优化方法,也为经济决策建立了一套最优化方法体系。一、知识点

·效用:效用即使用价值,有主观效用与客观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之分。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而获得的效用总量。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每追加一个消费单位所增加的总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代价,超过他实际付出代价的余额。

·无异曲线:即无差异曲线或无差别曲线,是具有同等总效用的各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预算线:即价格线,是以一定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商品边际替代率:在既定效用水平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价格消费曲线:在既定家庭收入下,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量随产品价格而变动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在既定产品价格下,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量随家庭收入而变动的轨迹。

·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是衡量贫富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重点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又称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当消费者以一定收入消费多种产品时,一定要使最后一元所得的边际效用彼此均等,才能使总效用最大,又称戈森第二法则。

·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在既定的无异曲线上,一种产品能够替代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随着这种产品的增加而减少。

·消费选择最优化:以无异曲线分析法进行消费选择时,无论是既定收入下满足最大,还是既定满足下支出最小,条件都是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例。

三、难点

·无异曲线的性质:正确理解消费者偏好公理的次序性、传递性、单调性,深入掌握无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互不相交,是正确应用无异曲线分析法的重要前提。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斯勒茨基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虽然比较抽象,却将马歇尔的消费选择理论大大推进一步,在经营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将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理论抽象并以数学模型刻画,要从心理解释入手让学生真正理解效用概念、效用规律和均衡选择,切忌将内容演绎为干巴枯燥的数学推导。注意基数效用分析和序数效应分析法的贯通,使学生能够以基数方法分析序数效用理论中的问题。以实例、例题、习题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家庭理财

学时分配:1学时

运用消费选择理论所建立的最优化方程,研究作为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家庭经济决策,包括就业与就业、工作与休闲、消费与储蓄、储蓄与投资等问题。家庭理财是古代经济学的主题,也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方面。

一、知识点

·教育:传统经济学将教育作为消费项目,现代经济学、特别是知识经济学将教育作为投资项目,即人力资本投资。无论家庭、企业还是国家,教育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休闲:休闲是指上班工作以外的睡眠、家务、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工作有收入,休闲有乐趣,两者都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可相互替代。

·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作为劳动力所有者,家庭对劳动的供给符合供给法则,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但由于工资过低必须保证基本生活水平,或者工资很高而可以追求更多的休闲时间,也会出现工资提高供给减少的现象。所以,劳动供给曲线呈倒S型。

·储蓄: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家庭往往会将一部分现期收入存入银行,以便取得更多的未来消费。

·投资:投资是为了未来取得报酬而购买资产的行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家庭投资成为家庭经济决策的重要方面。

二、重点

·就学与就业:进入劳动力年龄以后,每个人都面临着就业与就业的抉择。由于劳动市场化和办学多样化,也为这种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工作与休闲:就业以后,是更多地工作,以便取得了更大的收入,还是保持必要的休闲时间,保证身体、学习、生活全面发展,也是每个家庭成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可以相互替代,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寻求一个最佳组合。

三、难点

·投资组合:我国目前家庭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外,还可以购买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各种投资方式的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不同,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寻求一个最优的投资组合。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主要是序数效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深入认识。

第三篇企业经济行为

第六章现代企业制度

学时分配:1学时

知识点

本章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之一企业的有关知识进行介绍。

?厂商的概念:厂商是以赢利为目的,雇佣和使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和销售的组织。经济学将厂商作为生产和销售的主体,为市场提供产品供给。

企业与厂商的概念基本是一致的,没有严格的差别。但是现代经济学使用企业的概念来研究企业内容的结构、制度和治理问题。

?企业的种类:有不同种类的企业分类,基于企业的产权形态可以将企业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类型。

?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性质主要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是否存在边界(企业规模大小)的经济学原因。经济学以交易成本的概念进行解释。

交易成本是在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日益复杂,为达成协议和完成交易所耗费的除生产成本以外的成本。

市场与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交易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大量合约进行,由价格机制从外部进行调节;企业则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由企业家运用权威在内部进行协调,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如果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便应运而生。因此,企业是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方式,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现代企业制度:即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制度。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研究企业内部的结构、决策机制、治理方法及其效率。其中委托-代理关系中其中重要理论之一。

?企业行为目标的基本假设:经济学分析主要是建立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一假设是合理的,也是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具体化。

?企业行为目标的其他方面:在企业的实际活动中,除了利润目标之外,还存在以下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顾客满意化、创造顾客等,这些目标对企业行为具有直接的指引作用。

?企业环境:指决定或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成效的因素总和,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环境的分析构成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产权形态、资源状况、企业家才能、企业文化等;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制度、技术等构成的一般环境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

二、重点

?关于企业的种类问题

企业种类纷纭复杂,形形色色,但是如果将企业作为一个从事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经济组织,其核心的问题是选择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销售收入,并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以为其提供有效的激励。因此,重要的是企业产权问题,它是生产有效组织的保证。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只介绍企业产权形态上的企业分类。经济学原理分析企业行

为,就是在产权明确、充分竞争、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收入分配的原则展开的。

?关于企业行为假设的问题

在经济学原理的课程中,一般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行为分析的基本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的产量、价格和投入决策。例如,如果对比企业的经营实际,追求利润还是追求市场(份额)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市场份额,利润就无从谈起,因此追求市场份额就是一定时期和一定市场条件下的企业选择。但是,利润必然是企业长期和最终的追求,而追求市场仅是一种竞争策略而已。

?关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简单地说,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一种公司制,具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公司制激发了财产所有者的投资热情,也扩大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了企业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制度之下,企业产权如何明确、如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三、难点

?关于企业性质的问题

什么是企业?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传统的看法是企业是一个生产组织。但是,并不能将所有的生产组织都定义为企业。比如,一个工厂中的车间和班组是生产单位,但不是企业。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生产单位,其功能是把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分析这种投入产出关系的基本工具(见第七章、第八章)。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存在不同规模的企业,古典经济学并没有专门论述,而只是从分工合作的好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技术经济范畴中得到某些推断,因此不能说明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的区分,不能说明企业的经济本质和企业边界问题。

1937年,经济学家科斯(R.H.Coase)发表了《企业的性质》等开创性论著,引入交易成本和制度因素,深入考察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市场的关系。

?关于不同产权形态企业的优缺点问题

对于三种产权形态企业类型的优缺点,教材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第七章生产理论

学时分配:5学时

生产理论就是从物质转化的角度,使用生产函数的工具,揭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是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之一。

一、知识点

?生产要素:可以用于企业组织生产的各种经济资源,经济学分析中一般考虑四种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在现代经济中,关于生产要素的概念有新的发展,例如在经济增长因素的核算中有知识和教育、人力资本等。

?投入:企业用于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及其数量。投入和生产要素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实际或者计划用于某一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种类和数量,而后者是泛指可以用于生产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企业投入生产要素并使其转化为预期产品的过程。

?产品:企业通过生产创造出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有形物或者无形物,也称为物品或者服务(劳务)。如果该产品是直接满足消费需要的,就是消费品;如果能够反复使用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就是资本品;如果一次性地转移到其他产品中的,就是中间品。资本品和中间品都是用于生产的产品。有时在经济学分析中,产品仅指消费品。

?产出:是对应于一定的投入的产品,是指一定产量的产品,包含着数量的概念。

?技术:生产投入量和和产出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约束,也就是说,既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只能生产出特定的产量,经济学称这种约束为技术。也可以说,技术表明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表示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的产出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在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投入水平下都有一个最大的产出水平,构成生产集的边界,它是一条曲线,表示这条曲线的函数是生产函数。

?技术系数: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技术系数固定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其技术称为固定投入比例的技术。技术系数是变化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其技术是可变比例的技术。

?固定要素和可变要素:企业生产中固定投入的、不能随时调整的要素是固定要素(fixed factor);如果生产要素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时进行增加或减少的调整,则是可变要素(variable factor)。不变要素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固定投入(fixed input),可变要素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可变投入(variable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5: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伽利略、牛顿在力学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和经典力学创立的标志;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人对量子论诞生与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通过对经典力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综合分析,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比分析经典力学与相对论、量子论的差异,认识相对论、量子论与经典力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以来物理学对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学法指导】 1.近代物理学的相关成就是无生命领域的一次巨大的革命,它不仅形成了探索、实证、创新、独立之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天上、地上物体运动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将上帝从无生命研究领域逐出。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进步:科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科学研究方法与成就显著。同时,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重点难点】 1.重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2.难点:不同阶段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展示:《苹果落地》和《“神八”升空》图

引入:《苹果落地》和《“神八”升空》两幅图片,涉及到物理学中的传统经典力学和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原理。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54-57,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经典力学” A(1):伽利略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发现: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伽利略的努力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伽利略、开普勒与潮汐理论。 红衣主教贝拉明1615年发表声明,称哥白尼学说不成立,除非“有物理证据证明太阳不是围绕地球,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伽利略认为他的潮汐理论足可证明地球运动。这个理论十分重要,以至于他最开始将著作命名为《关于海洋潮汐与流动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潮汐的字眼最终因为宗教法庭的指令而被删除。 伽利略认为,由于地球围绕轴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的加速减速引发海水潮汐式前后涌动。1616年,他将第一份有关潮汐的文献整理出来,交给了红衣主教奥斯尼。他的理论第一次涉及了海底大陆架的形状尺度,以及潮汐的时刻等。例如,他正确地推算出亚德里亚海中途的波浪相对于到达海岸的最后一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潮汐形成的总体角度来看,伽利略的理论并不成立。 如果理论成立了,那么每天只能出现一次涨潮。伽利略与他的同事们注意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因为在威尼斯每天会涨潮两次,时间间隔为12小时。伽利略认为这种反常现象不过是因为海洋形状,深度及其它的问题导致的,不值得一提。对于他这种观点是不靠谱的论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版) 教师:刘伟

·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说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掌握几种简单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路。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人大版; 《经济学说史》人大版; 《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序论 一、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经济 (二)经济学 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的一门科学 2、经济学就是研究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统一关系 3、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物的一门学科 4、经济学就是研究——投入产出关系 (三)西方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重商主义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 ? ????李嘉图大卫斯密 亚当.2.1 (三)庸俗经济学 (四)庸俗经济学后 三、概述 (一)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 ?在现实经济中 在意识形态上.2.1 (二)应持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四)特点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doc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规律探索和实践总结。就研究内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目前,在我院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这些理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因此,需要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严重 目前,教授《微观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种“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其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本宣科,那么,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2、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微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而且比较抽象,与学生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该课程会感到比较新鲜,但是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他们由于受到自身生活阅历、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限制,就会感觉到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微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比较贴近现实,比如供求定理、价格理论等,会让学生感觉好理解一些,而

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1到图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神奇的太空使者》)。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9到图0-11)、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微观经济学 教案 第2章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节需求曲线 大家上午好!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节的内容,就是需求曲线。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经济单位,具体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的生产者也就是企业或者叫厂商,以及单个市场。它要研究的是这些经济个体如何做出特定的经济决策,以及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 我们从上一节对“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左边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户”和右边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它们的经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的上半部分,左边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与右边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综合地反应在产品市场,那么由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就决定了每一种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和数量。同样,在图的下半部分,左边消费者对于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土地的供给,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综合地反应在生产要素市场,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就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正是这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商品的均衡价格。那么,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作为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起点,从这一节开始将介绍竞争性市场环境中的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的市场上有很多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买者和卖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他们没有能力去操纵市场、垄断价格。 一、需求函数(第一个问题讲一下什么是需求函数?) 1 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定义:(1)首先它有一个时间的限定,需求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的需求量,比如每个人每天需要喝八杯水,一个星期就是56杯水,一个月呢就是再乘以4,一年就是再乘以12。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定的话,我们就无法说出特定的需求量是多少。 (2)第二一点就是从内涵上来讲,它包括两层含义: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这叫有效需求。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这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比如说,我们同学逛商场,看到一件高档的漂亮的皮衣,非常有购买的欲望,但价格昂贵,如果我们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这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或者反过来,具备购买能力但没有购买欲望就不能算作有效需求。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能说出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诞生的原因和条件。 3.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一:时代与科学——近代物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力。” ——恩格斯材料二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理性和事实出发来研究问题,更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为近代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如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成就都是对行星与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打破宗教的束缚,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他们的实践又为牛顿建立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准备了条件。 ——《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材料三 1624年英国《垄断案》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的3倍的赔偿,并得到两倍诉讼费用的补偿。 ——《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物理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思考探究二:科学与时代——牛顿经典力学的时代价值 材料一“1687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综合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伽利略对惯性、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地心引力,及荷兰惠更斯对离心力的研究,他确立了单一地心引力的存在,并给了地心引力明确的数学表示,由此超越了所有上述科学家的研究。” ——《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0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1)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4)

完全替代完全互补 四、等成本线 1、等成本线的含义 又称为企业的预算线,是在企业成本和生产要素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点轨迹。公式表达为: C=w*L+r*K C=P(L).L+P(K).K 等成本的斜率为:-w/r 2、等成本线的移动 (1)成本不变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也导致等成本线的移动。 工资(w)变化使等成本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 利率(r)变化使等成本线以B点为轴心旋转。 (2)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成本变化时,等成本线平行移动。 成本增加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 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 3、等成本线的斜率 从成本方程C=w*L+r*K中可以得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 五、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要素的最优组合是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的组合,在该点上两线斜率相等 MRTS LK=w/r 2、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 给定成本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由等成本线与能够达到的最高等产量线的切点R决定的,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 达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RTS LK=w/r 3、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 给定产量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由等产量线与最低的等成本线的切点S决定,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 达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RTS LK=w/r

4、均衡点的特征 (1)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 (2)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 (3)这时:,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 ? (4)或者:,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比率相等。 ? ?即 六、扩展线 定义: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它条件不变时,不同成本水平下最适生产要素组合的连线。 扩展线表示生产者扩大生产的最优途径。扩展线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扩展线方程)。 第五节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所谓规模报酬或规模经济又叫规模节约,是指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的收益递增,成本递减,从而实现了节约,增加了利润。 规模报酬通常是就实物形态来说的,而规模经济则是就货币形态来说的。 二、规模报酬与产量之间变的关系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三种情况: ?(1)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规模经济。 ?(2)规模报酬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 K L K L P P MP MP = K K L L P MP P MP = K L K L K L P P MP MP L K MRST= = - = ?△ △ K L K L K L P P MP MP MRST= = ?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

微观经济学 教学案例集 西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3月 案例一 睡帽和汽车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仅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1999年6月的上海车展是在上海少有的漫长雨季中进行的,参观者人头攒动,但看的多,买的少。在私有汽车最大的市场北京,作为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该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1/3。尽管当年全国轿车产量可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商一片哀鸣。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理论提示:需求的定义 案例二

石油与天然气 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很多美国东海岸的学校都采购了昂贵的设备,准备用来使学校能迅速地从以油为热源转而使用天然气,以避免遭受油价突然上升的打击,就像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曾遭受过的那样。 在1990年秋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油价飞涨,而那些学校已由烧油改为烧天然气。估计能源费将有很大节省的学校主管们却受到了一个打击:他们根本没有节省多少。当他们收到来自当地公共事业公司的账单时,他们发现天然气的价格就像油价一样也显着上涨。许多主管在公共事业公司愤怒地抱怨和谴责公司的价格欺诈。他们的理由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根本没有影响到天然气的供应,所以天然气的价格没有理由也上升。这些学校的主管们正确吗?这是公共事业公司乘国际危机之机,为增加自己的利润而搞价格欺诈的一个例子吗? 试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造成了油价的上升?(2)为什么天然气的价格也上升? ★理论提示:均衡价格模型 案例三 轻轨列车的票价 2002年,大连至金石滩的轻型轨道列车一期工程通车。过去,人们乘小客车从大连到开发区需要1小时,现在乘轻轨只需不到30分钟。而且轻轨内部环境好,运行过程也安全。但是轻轨运行一段时

高中历史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补充相关材料,分析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发展的背景,了解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上的贡献,进一步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用探究的方法得出“经典力学逐步发展的理论层次和重要内容”。 B依据教材56页“学思之窗”的内容,分析相对论的重要内容,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C通过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大理论的学习,归纳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得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结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认清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其作用或意义的理解。(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A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B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C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D在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讲授新课】 一、经典力学 1、产生的背景 A14世纪以后,伴随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 C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

微观经济学教案(8)

微观经济学教案(8) 经济学教研室安晓云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教学目的: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引致需求,VMP = MFC 原则,厂商要素需求曲线。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前边已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分配问题,分析厂商如何决定对要素需求数量的多少,为何这样确定,这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把理论分析同企业实际管理结合思考。 教案内容: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之外,分配理论还包括了各生产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差异及其原因、国家对收入的调节等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一节分配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生产要素 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我们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中间生产要素(或者叫中间产品)和原始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在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包括以下四种: 1. 劳动:人类在生产活动着所付出的体力或智力的活动,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因素。劳动者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基本所有者。 2. 资本: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中的经济货物,包括机器、厂房、工具等生产资料。从企业的角度看,既包括有形的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商标、信誉和专利权等。通常货币资本并不计入生产要素中去。 3. 土地:包括土地、河流、森林、矿藏、野生生物等一切的自然资源,它们得自于大自然的恩赐,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 4. 企业家才能:综和运用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生产、革新、从事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冒险精神。 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某一个企业来说是中间产品的东西,对另一个企业来讲可能就是产品。比如,钢铁对于汽车厂来讲是中间产品,但它对于钢铁厂来讲就是产品,而对于产品的供求及价格决定问题,我们在厂商理论的各章中已经讲过。所以本章主要研究原始生产要素的供求问题,而对中间产品的问题不予论述,如不特别指明的话,我们所说的生产要素指的都是原始生产要素。

北师大版学高中历史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的长足进步教案必修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 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近代自然科学理性 发展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相对论、 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 义。 知识点一牛顿与经典力学 1.背景 (1)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时代,由于封建主义的封闭和禁锢,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 (2)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3)16世纪末,欧洲开始进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期。 2.地位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主要内容 (1)物体运动三定律,是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有互相吸引的力,并给出计算两个物体之间吸引力的公式。 4.形成标志 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5.意义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此后两个世纪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概念阐释] “近代科学”

1.背景 (1)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宇宙中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 (2)随着科学实验的进步,人们发现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经典力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提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进而创立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内容 (1)狭义相对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物体的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将伽利略和牛顿以来的绝对时空观发展到相对时空观。 (2)广义相对论:它揭示了四维时空同物质的统一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否定了绝对时空观。 4.意义 (1)相对论的创立,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 (2)否定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念,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把空间、时间和物质联系起来,创立了新的时空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经典力学,并把它概括在相对论理论之中。 (3)相对论以其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

物理无处不在。它在遥远的宇宙边缘,它在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它在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它甚至存在于看起来是空的空间内。物理学家的目的就是要去研究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掉落的苹果,行星和恒星的运动,以及微观世界中亚原子粒子的行为等等。 我们对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宇宙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下面这些物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力,他们的理论、想法及发现彻底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 - 1642)在物理学上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他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1630年代,他证明了所有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都有相同的加速度。换句话说,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羽毛和铅球将同时落地。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 △基于伽利略在物体运动的研究,牛顿(Isaac Newton, 1643 - 1727)在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他通过论证开普勒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证明了地球上的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物理定律。

△对电和磁的研究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 - 1867)最著名的工作。在1831年,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9年,他提出了电学和磁学之间存在着基本关系。 △1864年,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 - 1879)发表了他的电磁学理论,他提出了将电、磁和光统归为电磁场中的现象。麦克斯韦指出电场和磁场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同时从理论上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

微观经济学教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教案 经济学组编著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课程设计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幻灯片展示经济问题的内容,告诉学生经济问题形成原因及产生的根源,为下一节做铺垫。 二、经济学的含义(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谈话导入 提问:如果你有一笔钱如何去分配,消费、投资、储蓄? 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是研究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2.讲解经济学的定义 出示幻灯片:给你一笔钱,如何分配 目的:引导学生对资源配置的理解 3.深入分析如何配置及利用资源,导出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一门配置和利用的选择科学,那么经济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导入新课】 1.讲故事:经济学有研究个体行为理论的还有研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 2.提问:你如何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和一国通货膨胀问题的。 目的:通过回顾前面学的内容引出经济学的组成 三、西方经济学的组成(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组成 1.依据提问内容讲解 画图: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体和一个国家 提问:厂商利润最大属于微观还是宏观 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目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理解宏观及微观的研究领域 (二)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回顾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中学过)

提问:一只看不见的手? 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给出第一个明确的特点 2.回顾前面厂商利润最大化 提问:研究厂商利润最大化是个量分析还是总量分析? 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 3.回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提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出微观的研究对象 (三)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回顾凯恩斯“一只看得见的手”(政治中学过) 提问:一只看得见的手? 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给出第一个明确的特点 3.回顾前面通货膨胀的问题 提问:研究通货膨胀是个量分析还是总量分析? 出示幻灯片: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 3.回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提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出宏观的研究对象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提问:我们讲了微观与宏观有其各自的特点,那么他们有何联系呢出示幻灯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五、本单元重点、难点总结 1.经济学的组成 2.微观与宏观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并告知下次课主要讲述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板书】

物理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物理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日常教学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去探讨、了解与中学教学直接关联的物理问题。本次参加全国物理教师国培活动,有幸认识了当今物理学界的物理大家、泰山北斗,使我们知道了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要知道物理学的最新动态、最新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驰骋讲坛,站的高、望的远,才有可能为祖国培养一流的人才。学习之余,我们通过研讨、读书、上网,了解到当今科学研究中三个突出的基本问题:宇宙构成、物质结构及生命的本质和维持;所对应的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八大学科分别是:能源、信息、材料、微光、微电子技术、海洋科学、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学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学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有: 一、能物理和核物理的前沿领域 A.高能物理:高能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粒子的种类、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是由什么构成和如何构成的、粒子层次和组成它们的更基本的组元层次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由于高能加速器的建造,近40年来这门学科得到极大的发展,它的进展对认识原子核和宇宙的起源与进化也有深刻的影响。其前沿领域有:(1)发展“标准模型” 已知微观世界里的力有强力、电磁力、弱力和引力等四种,已发现的微观粒子可以分成强子与轻子二类。强子是有着这四种力的粒子,轻子是有着强力之外三种力的粒子。迄今我们对粒子物理的认识可以由“标准模型”所归纳。在这个模型里,轻子是基本的,而强子是由更基本的组元——夸克构成的,组成微观世界的组元是三代轻子(υθ,θ),(υμ,μ),(υτ,τ)和三代夸克(u,d),(c,s),(t,b)。电磁力与弱力由电-弱统-理论描述,传递电磁力是光子,传递弱力的是矢量玻色子。传递强力的是胶子,其规律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这三种力的来源是破缺的定域规范对称性,破缺是由希格斯(Higgs)粒子引起的。虽然希格斯粒子和υτ中微子尚未发现,但目前所有的实验结果都与标准模型符合。“标准模型”并不完美,目前大部分人相信它是一个有效的唯象理论。仍存在很多基本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理论中的参数达20个之多,其中11个来自希格斯机制。这样的模型显然不能成为高能物理的基本理论。因此,深入检验标准模型,探索这些参数的来源并找寻向基本理论的发展,是今后重要的研究领域。 (2)粒子的质量起源与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研究 这三代轻子和三代夸克的质量有着令人惊讶的巨大差异:中微子质量比几个电子伏特还小,而顶夸克质量为质子的180倍,与金原子核相近。虽然规范对称性要求光子、胶子和引力子的质量为零,但是它并不要求中微子的质量为零。希格斯粒子被引入标准模型以产生规范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但是其质量与耦合强度的大小已超出标准模型的范畴。所有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研究前沿问题。 (3)新粒子和更深层次的粒子 实验上和理论上都不排除有更多的新粒子的存在,例如,磁单极子和其他较重的粒子。也没有任何的理由限定目前的粒子的组元只能有三代,新的代意味着新的种类的粒子,每一种新粒子的发现都会对粒子物理带来新的突破。不计反粒子,目前构成物质结构的最小基本组分是6种轻子,18种夸克以及传递电、弱、强相互作用的12种媒介子。虽然直至10-17厘米尺度尚未有夸克与轻子具有结构的迹象,

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经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从日心说到万有引力定律 (1) 第3章、从蒸汽机到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定律 (2) 第4章、从指南针到统一的电磁场理论 (3) 第5章、经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3) 第6章、结论 (4)

经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物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进展,基于传统物理学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不断探索自然的未被开发的规律以及应用潜能。我国的物理学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古代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近代物理学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验手段更新,规模不断加大,且对物理学的整体研究对象已经从宏观、低速、低效率向微观、高速、高效率方向发展,新发现、新实验不断出现。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针对经典物理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发展;人类文明进程 人们最早对物理学说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解释是根据物体的机械运动。通过机械运动对动物或其他物体的机体运动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17世纪到19世纪,机械运动学说成为一套完备的理论,并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主体。然而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并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人们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又相继了解了热运动、磁场运动、电场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带动的相关宇宙内行星的运动等纵观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有代表性的运动,可以说每一次运动都是人们对未知世界追求的一种表达,并带动了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升。 一、从日心说到万有引力定律 1543年,欧洲物理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标志着欧洲物理学说自然观的范围性扩展,在宗教势力的笼罩下突破了神学的束缚,并在封建教会内部形成了“上帝创造了宇宙内万物的中心。那就是太阳”这一理论,并很好地为宗教进行服务。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是对封建落后的神学说的一次抨击,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球是万物之本。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地球中心学说,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很多学者对物理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新的宇宙观的建立提出了更多的观点。如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他提出“日心说”这一太阳核心观并不能成立。宇宙内并不是所有星体都围绕着太阳转动。其实每个恒星都是中心,只不过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不同而巳。这一观点的提出引发热议。人们开始对“日心说”提出质疑。而布鲁诺更是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到处发表演讲。教会因此感受到了压迫,为稳定权利和地位,将布鲁诺捕获并囚禁7年。在狱中,布鲁诺不服管制,最终被判处火刑。布鲁诺这一事件对后来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的天文观测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通过他的老师弟谷以及自身的不断实际观测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并对后世的物理学以及航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开普勒第一定律确立了太阳在宇宙中的中心地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注:上述需求定理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形,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如吉芬商品,另外某些表示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品,如珠宝、名贵邮票、古董等珍贵商品,价格越高,越被认为珍贵,越表明是真品,需求量就会越大。再如证券、黄金等这些商品的需求曲线则呈现不规则变化。 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 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如图所示,由点至点的变动。 图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主要指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变动、消费者预期。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果其它因素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的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减少了。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如图 图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注:根据定义,要形成有效供给,生产者必须既有出售商品的愿望,也要有供给能力。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教案设计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3、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1)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2)主要贡献:天文学方面: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物理学方面: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确立了匀速和匀加速运动的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者。(1)物理学方面: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数学方面: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3)历史地位:①牛顿的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②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和宇宙中的所有物体,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如: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③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④局限性:经典力学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体之上,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无法解释物体的高速运动和微观世界。19世纪,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催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的诞生。 三、相对论和量子论 1、量子论: (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认为物质的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能量单位即能量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的变化。(2)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3)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理论。标志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