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及发展研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分工的深化,流通领域的成本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产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来源”。物流业最初产生于国内贸易,伴随着国际贸易迈出国际化运作的脚步并且不断延伸和发展。同时物流是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世界的制造工厂,在制造业需要不断升级和中国日益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今天,研究对外贸易与物流的关系无疑具备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物流;国际贸易WiththedeveloPmentofintemationaltradePeoPlePaymoreatteniiontothecost

oflogistics.Asaresult,therelationshiPbetweenlogisticsandintemationaltradehas beeomemoreandmoreimPortant.AstheacceleratorofeconomyandthethirdProfit

source,logisties15afundamentalindustryandthekeyofeconomicdeveloPmentin theiniernationalbusinessworld.Thelogisticshasstartedwithtradeinsidethecountry andadvaneedwiththedeveloPmeniofiniernationaltrade.Aithesametime,asthe indisPensablesegmentsofintemationaltrade,logisticwillimPaetthefuriher develoPmeniofiniemationaltrade.Chinaas‘worldfactory,PlaysaveryimPortant roleinintemationaltradeintheworld.AndnowChina15inaveryimPortantPeriodto uPgrad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tobeaPartofintemationallogistics.Asaresult,theresearchof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eigntradeandlogisties15amajor theoretiealandPracticalissue.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的贸易研究将贸易产生和发展归结为与资源察赋相关的比较优势,但是对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没有关注。近年来全球经历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量的增长,制造业成本进一步压缩己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在充分利用本国各种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从而获得比较优势相对困难。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商品流通领域降低成本仍存在巨大潜力。因此,物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它对经济的特别是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现在物流产业己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物流迅速成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经贸领域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效率,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另一个方面,物流业承载着有形商品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与深化,也必然对它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之能在更广阔的空间扩张及延伸。因此,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物流的发展可以拓展国际贸易的利润空间,这在国际上已基本形成共识。近年来,国际贸易大国和地区越来越关注彼此之间的物流合作,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欧盟。2006年9月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首次在我国举办了第14届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40多个顶级物流协会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拓展中国的物流市场和贸易”。此次会议为我国对外贸易和物流的共同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2007年中美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中美两国均认为,物流业合作面临重要机遇。2008年中欧港口与物流发展高峰论坛也在4月1日举行。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全球的采购中心,并成为全球瞩目的、最具潜力的采购市场和世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物流业在其中应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根据协议规定,我国的物流相关领域己在2006年全部向外资开放,这意味着物流这一个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服务领域,正在面临着更深层次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大环境下研究我国物流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物流与对外贸易的良胜互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物流业中存在若干制约外贸发展的因素

(一)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反映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但是由于各国对指标含义的解释不同,因此本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各国都有统计计算的指标物流费用占GDP的比值来说明这个问题。由图5.1可见,虽然我国物流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物流费用占GDP的比值居高不下,总体效率还有待提高。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2007年己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是仍然有18.4%的比值。而美国和日本物流费用占GDP比例只有10%,而且近年来下降到8%左右。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差距主要表现在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社会整体物流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5.1:中国、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07))

现代物流发展虽然迅猛,但是,总体规模偏小。现代物流的理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发达国家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的十多年期间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来自四大板块:一是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铁物流等;二是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如佐川急便、联邦快递等;三是民营物流企业,如天津大田、北京宅急送等;四是制造企业建立的物流公司,如海尔物流、安得物流等。现代物流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规模偏小。作为现代物流的核心,第三方物流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占总体物流比例很小,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提高服务的能力较弱。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研究表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总量的一半,现代物流业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二)海关作业流程仍较繁琐

客观上说,目前的海关通关作业流程是海关多年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果,有其明显的合理性和优势。比如有严密完整的相互衔接的环节设置,形成统一的通关作业流程系统;各岗位分工明确,设置合理,专业性强,能够提高通关效率,同时保证监管质量。不能否认目前的通关作业流程的巨大作用与贡献。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海关通关作业流程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海关通关作业提出了新要求,业务量日益增长与管理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在现有的通关作业流程中的老做法无法正确体现新形势的要求。我国海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关通关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海关通效率己有大幅提高,但是我国海关的通关流程依然以“串联式”为主,一道环节的检查结束才能进入下一道,环节多,手续复杂,环环相扣,只有通过前一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会对下一道环节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任何一道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通关工作的效率,拖延了通关时间。发达国家采用“并联式”的工作流程,报关、报检、估价、货物分拣等手续同时进行,只要所有环节都通过审查就可以清关,手续之间不分先后顺序,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对其他环节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三)港口物流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外贸持续高增长,港口日益成为物流功能的聚集区,港口尤其是大型枢纽港对贸易和经济的带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港口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同贸易的物流需求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基础设施供给的某些领域明显不足的现象。国际贸易中主要以集装箱为主,集装箱吞吐能力不足与港口集装箱业务需求快速增长己经形成巨大反差,尤其是枢纽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多突出。同时,与港口相连接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系统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使得货物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库现象明显存在。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5亿TEU。如此快速的增长为我国的集装箱港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看,我国的港口物流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物流阶段,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思维意识、制度和法律规则的束缚

1、思维与制度的束缚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还留有传统思想的痕迹,如“大而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闭关锁国,孤芳自赏”的旧观念等,这些与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要求不符的陈腐观念和传统思维,影响着国际物流的顺畅发展。并且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落后,造成物流领域仍是分散的多元管理方式,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着交叉和重复,体制没有理顺,使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束缚了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

2、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3、国际物流标准化对接缓慢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已完成标准化的研究,但仍存在着差距。我国物流作业环节使用的设备以及包装、运输和装卸等流通环节,都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不高,如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一,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物流标准化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而我国国际物流标准化语世界对接缓慢,增加了企业的出口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国际物流运输力不足

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总体规模偏小。目前,我国运输网络密度1344.48

公里/万平方公里,1043公里/万人,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9.6%和15.8%;德国的9%和15.8%;印度的24.9%和48.3%[1],从数据上看,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差距。作为我国国际贸易主要运输方式的海运,总运输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并且港口不足、布局不合理,影响进出口货物及时的流进流出,如我国输往中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和西非等地的货物几乎全部运到香港地区中转,这样运费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航空方面,目前主要靠客运飞机捎带,真正的货运飞机数量少,年运量只有20万吨[2]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外贸发展的需要。

(六)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据报道,沃尔玛为了在广东建立一个专业的物流系统,考察华南地区人才,发现合乎现代高级物流人才标准的只有100余人,而广东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10万多以上。同时,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日增,预计2010年,全国高级物流人才缺口为20-30万[3]。当前国际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当前经济危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物流产业造成冲击

虽然我国外贸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但是长期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出口比重大于进口,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过半,贸易伙伴以欧美为主过于集中。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后我国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09年2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同比下降24.9%;贸易顺差下降342.59亿美元,降至48.41亿美元。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08年同期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42%。该数据显示,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的降温的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依然疲软。经济发展放缓以及对外贸易疲软对物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的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19.5%,但对比2007年,还是回落了6.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不小。专家表示,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目前己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由于近期全球经济尚处于衰退当中,无回暖迹象,在可预期的若干年内,对我国的外贸还会产生重大影响,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营造国际物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一)培育有效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有效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大舞台。外贸企业、跨国公司和国际物流服务商是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和供给者。国际物流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其需求与供给量要受到价格、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国家要积极引导,协调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的发展关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

1.熊才启.中国物流发展概况标准化[J].交通标准化,2003,(1):22

2.张铎,王耀球.国际物流和国际物流系统网络[J].中国物资流通,1999,(10):26

3.曹深江.实现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的有效对接[J].中州学刊,2002,(3):28-30

进国际物流的健康发展,增加对国际物流的有效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国际市场,以资本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培育一批优强的国际物流服务商,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培育有效的国际物流市场。

(二)加强政策引导协会协调

1、政府的整体规划

我国的国际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在宏观层面上,及时的制定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相应的实施措施、行业条例,理顺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现行不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结构和布局做出统一、整体的规划,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2、协会的积极推动

物流的跨行业服务与经营,决定了行业协调及自律任务重、难度大长期来看,政府部门不可能过多参与行业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国家应赋予协会在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咨询、服务、沟通的职能,使协会组织成为物流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从发达国家发展国际物流的经验来看,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协会组织的引导和推进。

表5-1中、美、日全国性物流协会组织一览表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与规划

我国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物流机械化、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如集装箱专用码头、深水泊位及装卸能力、中转站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国际物流作业连续性、快速化的特点,政府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加以改造,使之能进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为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

(四)积极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服务。国际第三方物流是在技术进步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000年在对世界500强企业调查表明,从1997年到2000年,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从40%增长到56%。51%企业使用以仓储和分销业为主业的第三方物流,而1999年只有36%;24%的企业使用以运输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而1999年为40%[4]。从数据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有着广阔的需求市场,并在不断的增长。因此,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国际物流服务商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优质高效的新的国际物流方式。

(五)加强理论探索,培养专业人才

理论是实践的根本依据,因此,政府应大力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促进理论的探索,用先进的理伦指导实践。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外贸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指导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物流专业和课程,积极培养国际物流领域的高级人才,使之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

推动力量,以知识、智能推进我国国际物流的高速发展。

二、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做好与国际物流有效对接

(一)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保证着国际物流的正常运转。因此建设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时,企业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在规划网络结点时,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明确各级仓库的地点、规模及供应范围、分层关系,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规划网络连线时,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改进运输路线,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建立一个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二)建立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国际物流信息是伴随着国际物流开始产生并瞬间消失,从企业内部讲,企业需要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物流等子公司连接起来建立全球物流信息系统。从企业外部讲,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海外投资、方便全球贸易,建立了综合报关信息系统。因此,必须准确、及时、高效的捕捉各种信息并处理,才能科学的指挥国际物流的高效运转。以支持国际物流系统为目的构筑起的包括国际物流各种功能子系统以及生产、批发零售、金融和法律等综合信息网络,是国际物流迅速发展并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保障。

(三)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物流是集先进的运输技术、信息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国际物流活动的灵魂,因此企业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效率化,为国际物流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加速器。

(四)组建物流联盟,发挥物流集成优势

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我国约为20%,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物流整体集成优势未能发挥:我国采购订货、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装配等环节一般是分割分散的,缺乏有机链接。因此,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联盟,促进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

(五)学习借鉴他国经验

加入WTO后,大量外资涌入我国,按企业个数统计,美国有220家企业对华投资,占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总数的18%;日本838家,占71%欧盟109家,占9%;其它29家,占2%[5]。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性资源,要有效的处理各项全球化作业,就要依赖有效的国际物流运作而我国物流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只有学习借鉴发达国

[4]汪鸣:《2003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综述》,2004.1.20

[5]国家经贸委:《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北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P484 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鼓励发展合资、合作企业,利用发达国家技术经验、资金,才能加快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规则接轨。

总之,国际物流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沟通各国经济交往的一个纽带,肩负着完成商业贸易的重要使命,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努力研究和扶持它,并期待着我国国际物流辉煌的早日到来。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力军,男,天津财经学院研究生。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 王力军 (天津财经学院,天津!""###) 摘要: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国际物流 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要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速度,必须实现现代物流与传媒经济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物流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加快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关 键 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传媒经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世界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而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没有国际贸易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没有高效和顺畅的物流也就没有国际贸易的高效益。 一、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出口总额由%’-+年的#"/0)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每年以%!0)1的速度增长,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年的第!#位上升至#""#年的第$位,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对外贸 易的迅速发展,“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提出迫切需求。现代物流是在运输业实现集装箱化的革命性变革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有了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它要求把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结合起来,做到既安全可靠又快捷廉价,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港口码头设施不断改善,运力不断增加,相 关的运输服务配套行业(如货代、船代、仓储、物流中心、中转站等)不断发展,也给物流业创造了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物流涉及领域很广,包括生产领域的物资管理、交通运输、流通领域的分拨配送和消费领域的服务等。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发 达国家均以“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 “国际物流网络化”的战略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结构。国际贸易量的增速还要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物流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跨国公司的扩展上得以验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0$万家, 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2"""亿人民币, 物流成本占345的比重为#"1*#$1, 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1。 现代物流业由于服务深度、流程长度、覆盖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国际贸易必将促使物流一体化。随着物流向着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之间竞争也趋白热化。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从而带来了物流的一体化。物流专家们预言,在将来的6"年间,物流企业将朝着更大规模和更广泛的网络方向发展,欧洲物流市场+"1的份 额将被#"家特大型的跨国物流企业所垄断。 二、我国国际贸易中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物流逐步被我国运输、仓贮以及生产、销售企业所认识,近年来引进部分外资,重点建立了几家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社会对物流的认识逐步加深。国际物流公司经营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发展的前提与根本 国际贸易是多个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关税区,也就是国家、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存在着范围广、地域大的特点,这就需要国际物流来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转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际贸易也就无法完成。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对物流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为国际贸易服务的国际物流,必须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向着无国界物流和信息化物流方向发展。只有物流做到了反应敏捷、协同沟通能力强和零时差,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商品信息,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才能使物流作业真正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真正发挥其工具和桥梁的作用。 2.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物流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设施和技术,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精准高效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实现货物在国际的流动与交换,在优化配置世界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提高。国际贸易实现、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的终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服务,通过物流设施、技术、水平的发展,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更好地便利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也成了推动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现代物流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货物运输效率提高、交付货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以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为目标的国际物流,实质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没有国际贸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商品的国际转移,也就不需要运输,国际物流也就没有产生的可能。同时,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满足国际贸易发展需求。滞后的国际物流,会阻碍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因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信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交换越发广泛和频繁,国际化的物流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贸易量的增长和商品种类的丰富,使国家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向着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来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dd3474416.html,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国际物流也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将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的关系,并以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三个世界上贸易活动最活跃和物流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到,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因此也就不需要有国际物流。 1.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前提,同时, 国际物流也是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国际物流的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际贸易也就无法完成。因此,国际贸易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产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双方对国际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一体化要求加强,使得国际物流由早期的仅指将货物由一国供应者向另一国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发展成为今天的集采购、包装、运输、储存、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系统。可以说,国际贸易产生了国际物流,并且促进了其向现代化国际物流的发展。 2.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 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国际贸易的发展给企业及社会的物流预测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贫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贫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要实现国际贸易,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必须实现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贾易的环境,建立以服务国际贾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2001年的2%上升到2005年的3%,2008年又下降到2%,2009年回升到3.5%,2011年上升到4%,2012年可望增长到6%左右,2012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21世纪头十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快速增长,中后期增速减缓,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 1、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准备物质基础,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细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2、科技进步 科技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冷冻技术、重型货轮、网络技术等,为长途贸易提供必要条件。目前,高新科技的发展,传统行业呈现新的面貌,更有许多新产品不断发明,而且世界各地新科技衍生出许多新产业、新行业,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面貌。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贸易的内容、方式和基础。 然后,从科技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途径和结果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科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国别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价值增值;科技领先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利;科技状况影响贸易模式;科技进步带动技术贸易发展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起作用。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分为对国际贸易本身的内生性影响和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外生性影响。科技进步引起国际贸易的内容、方式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的改变,产生内生性的影响。同时,科技进步影响国际贸易政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研究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研究 【 论文摘要 】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 际贫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贫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要实现国 际贸易, 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 必须实现国际物流。 国际 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贾易的环境, 建立以服务国际贾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将 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 (一) 、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 21 世纪,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 率的变化、 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 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 2001 年的 2 %上升到 2005 年的 3 %, 2008 年又下降到 2

%, 2009 年 回升到 3.5 %, 2011 年上升到 4 %, 2012 年可望增长到 6 %左右, 2012 年后,增长速度还要 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21 世纪头十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快速增长,中后期增速减缓,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 段, 还没有重大突破,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 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 1 、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准备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进步, 分工细化, 导致生 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 条件, 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 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 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 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 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 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浅谈对国际物流的认识

浅谈对国际物流的认识 12国贸6 冯立成1231510108 《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是我这学期的专业选修课,从开学到现在我学习了前三章: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中心。虽然才上了这么几章,但我还是觉得受益匪浅。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上,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国际物流相比国内物流而言,无非是国内物流的区域由某一个区域变成了全球范围。但是直到之后我才知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延续时间更长,作业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国际物流不是国内物流的简单延伸。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 世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物流市场也走出低迷状态,全球物流需求继续从北美、欧洲转向拉丁美洲、中东、印度、中国、非洲等新兴市场。全球物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近年兴起的物流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同时随着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任务加重,“低碳经济”对“绿色物流”形成倒逼机制,使得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2021.03.07)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 Fore咖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巳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贾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范围更为广泛,地域更大.其中国际物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交易中,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只有通过物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商品交给对方,贸易的全过程才最后完成,如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和进行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交易双方对于交货时间、运送速度和运翰费用等更为重视,快速、及时、安全、优质的物流活动不仅能保证供应,按时交货,而且

还有利于抢占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反之.如果装运不及时,运翰迟级,到货速度慢,就会影响贸易的开展与进行,甚至还会减少销路,失去市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2.国际贾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加之交通运抽、信息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实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际贾易的发展对物流提出祈的妥未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国际贸易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质量要求。国际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初级产品、原材料等贸易品种逐步让位于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产品。由于高附加值、高精密度商品流I的增加,对物流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贸易需求的多样化,造成物流多品种、小批A化,要求国际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 Fore咖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巳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贾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范围更为广泛,地域更大.其中国际物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交易中,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只有通过物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商品交给对方,贸易的全过程才最后完成,如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和进行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交易双方对于交货时间、运送速度和运翰费用等更为重视,快速、及时、安全、优质的物流活动不仅能保证供应,按时交货,而且还有利于抢占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反之.如果装运不及时,运翰迟级,到货速度慢,就会影响贸易的开展与进行,甚至还会减少销路,失去市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2.国际贾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加之交通运抽、信息技术及经营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 Fore咖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巳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贾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范围更为广泛,地域更大.其中国际物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交易中,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只有通过物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商品交给对方,贸易的全过程才最后完成,如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和进行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交易双方对于交货时间、运送速度和运翰费用等更为重视,快速、及时、安全、优质的物流活动不仅能保证供应,按时交货,而且还有利于抢占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反之.如果装运不及时,运翰迟级,到货速度慢,就会影响贸易的开展与进行,甚至还会减少销路,失去市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2.国际贾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加之交通运抽、信息技术及经营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A.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D.进入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E.进入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货物 4.列入专门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本国化货物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会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地理位置 B.经济互补性 C.国际分工的形式 D.贸易政策 E.运输条件 6.就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来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对外贸易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B.从交易过程来看,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明显的区别 C.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的不一样 D.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E.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 7.下列国家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家有()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E 澳大利亚 8.对外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A.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状况 C.服务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与物流专业术语

国际贸易与物流专业术语 A ACI Advance Commercial Information System use in Canada加拿大使用之系统 AMS 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 System use in U.S. 美国使用之系统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程式设定界面 ARENA Asia North America Eastbound Rate Agreement 亚洲北美东向运输协会 AS/RS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自动化存储和修复系统操作AWB Air Waybill 空运提单 B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易 BAF 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燃油附加费 B/B Break Bulk 散件杂货 BCO Beneficial Cargo Owner 货物拥有者权益 BIMCO The 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 波罗的海国际海运公会 B/L Bill of Lading 海运提单 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企业外判程序 C CAF 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币值附加费 CBM Cubic Metre 立方米 C&F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和运费 CC Carbon Copy 抄送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分发(部门)若干位址编码CEPA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FM Cubic Feet per Minute 每分钟的立方米 CFS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集装箱货物集散站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界面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和运费兼付保险费CILT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英国特许物流运输学会CIM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rketing 英国特许市务学会 CIP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兼付指定运费及保险费CLP Container Load Plan 集装箱装载计划表 C/O Certificate of Origin 产地来源证 C.O.C. Carrier’s Own Container 船东提供集装箱 C.O. D. Cash On Delivery 交货付现 COFC Container-on-flatcar 集装箱输送 CPT Carriage Paid To 兼付指定运费 CS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 Container 对安全容器的国际规定 CY Container Yard 集装箱堆场 D D/A 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 承兑交单 DAF Delivery at Frontier 货交边境 DDC 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 目的地提货费 DDP 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税后交货 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 未完税交货

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5-22T16:01:49.8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王蕾 [导读] 摘要: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同外国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业迅速崛起,迎来了他的春天。本文主要以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为探讨对象,浅谈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中铝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8 摘要: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同外国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业迅速崛起,迎来了他的春天。本文主要以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为探讨对象,浅谈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在现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国际贸易物流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巩固和加强并逐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大国的地位,就要不断改进我国国际贸易物流行业,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我国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在重视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贸易物流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助推器,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对发展国际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国家贸易的达成。 外国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理念和发展技术,他们通过重视物流的发展,把握物流发展带来的第三利润,不断占据国际贸易物流的主体地位;从我国的角度来讲,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国际贸易物流在不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远洋贸易几乎没有大的进步,这与我国国际贸易大国的称呼不相配。因此,我们在惊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发展中物流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起点低、功能单一、技术水平低、竞争力较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下面对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物流服务水平偏低 我国物流集中在有限的仓储、运输与配送领域,相对于西方的国际物流服务,层次低、能力差。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铁路、港口以及航空运输等发展中,铁路运输效率低、港口物流成本低但是覆盖率较低且区域局限性很大,航空物流在国内的供给相对于西方国家显著较低,这就影响了我国物流服务综合效率。 (二)缺乏专业的国际物流人才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和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缺乏国际化人才、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这些方面的差距都会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国家政策体制缺乏,法律不完善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且物流业的发展要有基本的基础设施做保障,但是国家对物流业尤其是国际贸易物流认识不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制定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缺乏基本的法律制度保障和规范的行政体系的保障。同时,政府没有建立规范的政策体制,当国际贸易物流之间存在纠纷时,缺少依靠国家力量的保障体系。所以,就当前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要从制度保障上建立发展体制。 三、国际贸易发展中物流发展措施 (一)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 我国国际贸易中,物流服务对象最关注的是物流能否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率的运输配送,特别是能否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的保障。现在企业大多使用网络对企业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所以应该加强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代物流活动是建立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建立现代化、适应信息化应用的配送中心,这样会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更加畅通无阻。 (二)培养优质物流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发展中现代物流企业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现代物流企业需要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仓储信息化战略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就需要企业加大人才教育培训投资力度,制定完整有效的培训机制,将员工培训制度化;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在推动国际贸易转型的同时建立相匹配的国际物流服务机制,培养人才同时引进大量优秀人才,借助这些优秀人才促进国家与企业战略的发展,促进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完善,进而有效促进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自身在国际贸易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贸易物流发展策略。面对我国制度体系不完善、缺少法律保障这一方面的问题,应当建立和规范国际贸易物流制度,通过行政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并规范相应的法律条文。国家还可以出台鼓励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法律政策,以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竞争力,最终促进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我们的国际物流贸易的潜力依然巨大,也依然任重而道远,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两者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影响。我国国际贸易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得到物流的支持,所以做好物流发展研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正英,杨凡.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价格月刊,2015(08):12.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分析 姓名:刘怡 学号:2011030271060 班级:2011级国际贸易实务一班 摘要:根据我国2002-2008年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外贸结构;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实证研究 正文 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延伸和扩展,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它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利益驱动行为,贸易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逐经济利润¨,而物流成本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其不断降低使现实的经济环境不断接近比较优势理论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因此一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必然衍生拓展物流需求,受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影响,国际物流水平必然快速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的。 但这种定性分析并不能明确国际贸易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本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又有多少得益于本国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两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当前,我国关于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定量研究还较少,杨长春(2007)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得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可靠的协整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反馈性的因果关系、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的结论。 一、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本文拟选取各期实际的进出口总值表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选取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国际物流的指标。 选取后者来表示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 1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结构 从概念上分析,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包括:货物的实际流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费用;完成的物流信息传递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发生的信息处理费用、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对流通和信息处理环节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发生的有关费用。这样,也就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 1.1库存成本 主要是为了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除了包括通常意义的仓储(主要包括有配送调拨费、运输装卸费、仓储保管费、倒短费等)、货物损毁、力资、保险和税收成本,还包括有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即库存积压物资占用了的资金利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资金成本列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成本最大区别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将降低物流成本与加快资金周转率这两个方面进行基本统一。此外,物流成本应考虑由于物资积压所造成的物资贬值、报废和其他费用,例如,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电脑、消费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类商品。 1.2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输成本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成本主要是指汽车运输方式的成本,其他运输费用则包括铁路运输、海运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费用。货主费用包括在物流涉及的运输部门协调处理和装卸费。 1.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物流公司和企业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发生的管理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明确区分管理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 2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2.1物流成本影响对贸易国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从国际市场选择产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选择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也就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另一方面,进口国考虑到地理位置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商品运费和仓储费计算。在贸易方面规定的情况下,货运和库存方面承担方可以自动确定,而买方和卖方要对交易的利润进行全面的衡量。在原来只考虑价格的比较优势之外,需要在价格方面增添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考虑。只有将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比较优势的修订。 2.2物流成本影响贸易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构成中,有一个关键部分是库存费用。因此,进口商品的公司将选择最优的商品进口的数量,即使货物在运输和库存运费最低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物资能够满足销售需要和库存成本。对于贸易量的选择,可以采用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经济订购量的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即已知企业某种类库存商品在整个一年中的总需求情况下,减少订货量一定会增加订货批次。这样,可以使库存商品的库存成本随平均库存量降低而降低,还可使同批次有序增加订货成本。 2.3物流成本影响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