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复习资料

宗教学复习资料
宗教学复习资料

万物有灵论(英语:animism),又名泛灵论,为发源并盛行于17世纪的哲学思想,后来则引用为宗教信仰种类之一。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简言之,泛灵论支持者认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基于此理论,后来也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

19世纪晚期,英国考古学家泰勒爵士(Edward Burnett Tylor)将该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做勾稽,并认为泛灵论为世界许多宗教的发源驱动。此理论虽在发表时广受支持,但是20世纪后,则被多位学者否定。

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万物有灵观念的理论。起初由英国学者泰勒提出,后来德国学者冯特又从心理学意义上对之补充发挥。这种理论指出,原始人通过对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呼吸等现象的认识而产生了存有非物质性独立灵魂的观念,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泰勒因而采用拉丁文anima(意即灵魂、生命或气息)来为之命名,认为原始人相信anima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故称万物有灵。但其理论以宗教进化论为基础,即断定宗教经历了灵魂观、鬼神观和上帝观的进化发展。此后英国学者马莱特曾以前万物有灵论对之提出修改,认为原始人在形成万物有灵观念之前已经有了相信整个物质世界都具有生命的观念,其理论故又名物活论。由于万物有灵论和前万物有灵论都缺乏历史确证,因此已不再被宗教学所采用。

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而目前对于图腾崇拜的研究也是对于原始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图腾崇拜现象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人文意义。

宗教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1、精神鸦片论(虚幻反映论):宗教的本质是人对外部世界力量的反映,是虚幻和主观的。过去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提到宗教时马上就想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但恐怕这也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且会产生很大的歧义。

2、道德本质论:宗教的本质是道德规范,或者说宗教是为道德的实行而设立的。在这里宗教是工具,而道德规范才是内在实质。而宗教内部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把宗教等同于一种道德规范或教育,提出“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是诸佛教。”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道德教化。中国古书中说《易经》“圣人以圣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在劝人为善。

3、终极关怀论:宗教反映了人是一种寻求终极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它为人提供生活的终极依据。人在关心终极的问题,死亡与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康德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该作些什么?田力克:“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Robert Bellah“宗教是一系列把人与其存在的终极条件联系起来的符号形式和活动。”Fredrick Streng 认为“宗教是达到终极改造的手段”。

4、人神关系论:宗教是建立人与超自然世界关系的一种手段。缪勒认为:“宗教是人对无限者的渴望,对上帝的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对精灵实体的信仰。”但涂尔干就认为不能如此界定,因为佛教本质上是不相信有神的。当然,超自然世界不一定代表就是有一位上帝或创世主宰。

5、自我中心论:这是巴特和潘霍华观点,他们从基督教启示的立场出发,认为宗教都是人为的表现形式,是人为了满足靠自己称义和寻求上帝的愿望而发明出来的。巴特在1961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宗教是人的巴别塔,是人\的自我架构,是人违抗上帝的作为。上帝的自我启示产生真正信心,而人寻求上帝的宗教本能产生宗教。二者完全相反,这是巴特批判自然神学的一贯主张的反映。潘霍华则相信世界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以往宗教的作用越来越没有用处“上帝死了。”这表明了一个无神的世界,因此要“非宗教性的基督教信仰”\在现实世界担当起人的使命,追随基督而非用宗教形式顶礼膜拜。

6、两个世界论:涂尔干的观点: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他认为神圣和世俗的划分乃是核心,强调宗教的社会性与群体性,但对神圣事物却认为是社会力量的一种外化和位格化,因此有人认为他的界定过于宽泛。足球、流行音乐、革命都可成为宗教。“文革就是一种新宗教。”

对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宗教的学科是宗教学。

1、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有哪些?

A、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三位一体指“圣文、圣子、圣灵”

B、信仰耶稣是救世主基督

C、信仰“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圣灵,即上帝的圣灵

D、相信教会是由基督所建立,凡是加入教会的都具有圣洁性、普世性

E、相信人为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

2、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有哪些?

A、信仰真主,相信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济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

B、信仰使者,使者的使命是传导真主的命令

C、信经典,最值得信赖、真实的只有《古兰经》,它是最后的启示,是信徒们一切

思想活动和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被看做真主在世间的象征

D、信仰天使

E、相信末日的存在

3、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苦集灭道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因果报应、轮回

马克思的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宗教史和各种具体宗教问题的研究所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通过对各种具体宗教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宗教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一般原理,对于各种具体的宗教研究提供理论分析的工具,从而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同时,宗教学应该为宗教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宗教的内容和形式,宗教的教义、教理、崇拜对象、崇拜仪式以及宗教的组织形式,是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转过来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还向我们揭示,宗教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的发展,只有从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着手分析,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把宗教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区别于其他宗教学派别的基本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有其客观的原因和内在的根据,表现为客观的必然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宗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出现了嬗变和重组。一些曾被公认的定论被打破,一些习惯性说法受到诘难,而一些标新立异的见解则不断涌现并受人注目。这种紊乱和不确定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之多元、变易和非平衡的历史必然性,它给传统思维模式和观念体系带来了危机,也为新文化形态的孕育准备着温床。转型乃破旧立新之过程,我们不仅要敢于“破”,更应当善于“立”。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的扬弃与创新,正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任务。在人类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客观现实中,宗教文化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意义和作用,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谓宗教文化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反映出人的社会和精神生活,与人的价值目标、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人们曾从组织形态、政治意义和民族关系上认识宗教,对之了解和探究。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宗教灵思、灵视和灵悟的精神意义、价值意义,及其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意义已经突破上述三个层面的认识范围而成为现代人关注宗教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对世界的开放是相联系的,其多元及失衡现象亦来自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对照,尤其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比较。针对“中国社会应全盘西化”和“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拯救人类”这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我认为,在开放世界中构建并真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世界各族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丰富文化成果。现代文化之发展和繁荣的出路,在于各种文化在保持其民族特色之前提下进行对话与共融。而且,无论中西文化,我们都只能继承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对中西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加以反思和评价。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历史,儒、佛、道三教鼎立及其交互影响、渗透已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特色之一,迄今在精神气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方式和心态情感上仍对广大国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洞观外在世界,阿拉伯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伊斯兰教,西方文明的兴衰亦直接与基督教相关。而且,不少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大的宗教形态都已形成世界性影响。所以说,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而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宗教文化,通过其现代更新和自我升华,同样能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中找到其合理存在,成为其有机和谐的组成部分。

宗教文化本质上表现为人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体系,其面世的特点是群体性和个体性都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兼备,理性和情感因素均存,社会和心理体验具在。此外,它不仅有其终极关切,也保持着现实思索。它作为人类文明中潜在的、深层次的精神力量,甚至会制约或决定相关民族的社会发展命运。例如,西方宗教社会学家麦克斯。韦伯就曾指出,西方资本主

义经济起源及发展的精神动力实乃基督教文化中的新教伦理观念。而针对他把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与儒教体系的制约相联系起来的观点,许多华人学者则认为,东南亚和日本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国度出现经济起飞的秘密,恰恰就在于儒家思想的复兴,儒家理想的弘扬与更新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走出经济困境、实现社会稳态发展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驱动力量。诚然,这两种看法尚值得商榷,但二者都看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宗教的作用及影响这一点却发人深省。没有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启迪和形成的保障,物质文明建设很难出现质的突破和保持其恒久发展的活力。而宗教对社会的超然灵思和对个人的内在灵视,其给人之现实存在带来的灵气和灵感,也是人类精神文明之重要构成。

中国人在认识和反思中西文化上曾对宗教展开过批判,如“五四”运动前后对内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外发起过“非基督教”运动。人们以来自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潮来改造自己的传统文化,试图形成新文化、新传统。但反思中国近现代发展,“五四”运动以来并没有彻底完成其实现“科学”与“民主”的任务,知识阶层在认识中外灵性精神即宗教意境上出现过新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人们在重新评价宗教文化意义时开始感到传统儒家思想和外来基督教等并没有完全失去其曾经发挥过的巨大历史效力,二者在实现“科学与民主”这种“现代精神”上甚至可以大有作为。

不可否认,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构成,同文化本身一样有着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离不开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吐故纳新、不断提高的自我发展过程。我们讲宗教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启迪并不是要照搬硬套作为其传统积淀的规范化、程式化、仪礼化的内容或已趋于僵化、呆滞的某些外观形式,而是理解和领悟其精神意境及思维特性,找出其吸引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依托和生存动力的奥秘所在。例如,在思维方式上,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以分析为主,其视野往往囿于局部,而东方文化则重综合,讲究普遍联系和整体把握。其实,无论是东、西方,其宗教思维都以一种灵性的领悟、神秘的体验和超然的审视而把握着整体,找寻着普遍联系。对此,只要读读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神学家库萨的尼古拉《论有学识的无知》,看看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家瓜尔蒂尼的“对立学说”便不难发现,西方文化中不无综合思维和整体观念的因素。

在精神境界上,宗教的终极关切和超脱情怀亦有其积极的意义。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旧秩序被打破和新秩序尚未建立而出现的道德与价值观之紊乱,不少知识分子因压抑而焦躁、因失落而消沉、因挫败而委靡。如果能以一种宗教超越感来望穿时空、豁达从容,则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准自己人生的价值坐标和理想追求,坚定不移地完成其作为社会精英的历史使命。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大海中,许多人因激烈竞争、适者生存而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沦落;如果能以一种宗教的恬淡和高洁姿态“出淤泥而不染”,则有利于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的升华。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是吸收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产物,在其信仰观念和价值目标上亦有可能与宗教的某些观念展开对话和比较,可求同存异,而绝非只能截然排斥、水火不容。至于宗教在其理想追求与实际存在之间存有的差别,以及反映其信仰传统和历史沿革的象征表述与现代社会生活及认识之间的距离,亦应作为我们辩证分析和客观研讨的课题。要协调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弄清世界经济发展同人类文明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都不可能回避宗教文化的存在,亦不应忽视其重要作用。而且,我国现代化进程要想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演进中的曲折或代价,也需要探究宗教精神曾起过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弄清其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重新审视宗教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客观地、正确地把宗教文化的精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这样,不仅可澄清理论认识上的是与非,而且可在社会实践中调动我国广大宗教信徒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并赢得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各国信教群众对

中国改革开放、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解与支持。

宗教与科学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以至于我们无法支持任何一个过于单一的命题。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初,一种近乎宗教精神的信仰主义一直伴随着科学的发展, 许多科学家在寻求上帝自然法则观念的鼓励下走上了科学研究道路。而科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宗教为科学家提供信仰和研究的动力,宗教需要理性为信仰服务。科学一旦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制裁。科学的最初动力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或是对宗教信仰对象的崇拜而求证,或是对宗教信仰的怀疑否定而求证。宗教为人们提供对自然的解释,一开始往往是臆测的,但是在求证的过程中最终需要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证明其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宗教的基本精神并不是把非理性绝对化,用信仰反对科学,而是要理性为非理性服务,以信仰奴役科学。因此,在非理性的信仰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内,理性的科学也有生存的权利和活动的自由。也就是说,宗教也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不自觉的动力,推动它为了虚幻的世界而去认识现实的存在。科学在飞速向前发展, 而宗教也从未停留在某一点, 两者的交互作用仍不断显现。宗教中有科学的身影, 不过它已被贴上了宗教的标签; 科学中也有宗教的身影, 而它已被打下了科学的烙印。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在一切时代都是相互冲突和排斥的, 宗教的发展有时也会带动科学的发展, 而层出不穷的科学新发现、新理论又往往迫使宗教改变自己的面貌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此表格不包含:国学院、儒藏、高研院、儒学院 2、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3、2016年北大哲学系,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根据素质审核结果和当年招生计划,原则上按照3:1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 4、外语等级证明,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的复印件,各种成绩证明3年内有效(以报名截止时间起算向前推算),复审时提供原件。 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考试时间等见学校通知); ②国家英语六级; ③TOEFL; ④雅思; ⑤GRE; ⑥小语种仅限于学校规定的法语、德语、日语、俄语,必须提供三年内的有效的语言水平证明。(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年份 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3年 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92人/34人2014年 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64人/34人2015年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77人/34人

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10107宗教学2013年4人 2014年3人 2015年8人 申请—考核制 1、笔试100分 宗教学方向:宗教学与宗教哲学 基督教方向:宗教社会学、中国基督教史 东正教、俄罗斯宗教哲学方向:东正教与俄罗斯 哲学 基督教哲学、宗教哲学方向:基督教哲学 宗教学、比较哲学方向:比较哲学与宗教学 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方向:中国佛教史与佛教 哲学 道教方向:道教史 2、面试100分 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 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 等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8: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3个研究方向:01.宗教学、宗教哲学02.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03.宗教学、比较哲学04.基督教哲学、宗教学05.东正教、俄罗斯宗教哲学06.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07.道教史 3、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4、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5、复试总成绩计算方法:笔试、面试各占50%,任意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 三、申请制流程及打分项 申请制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制,申请需要考生提交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成绩等级证明和学术成果。英语成绩等级证明,可以是雅思、托福、GER、GMAT、四六级、专四专八等,也可以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拿过学历。这些不同形式的考试是有一个分数的限制的,具体要求各个学院是不同的。学术成果这一项,最重要的是你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以及做过的课题,没有发表论文得赶紧发表了,最好是有一篇北大和核心和两篇国家级期刊,否则很容易第一关就被刷掉。文章能自己写可

2018四川大学宗教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dd702273.html,/zykzl?fromcode=2014大概在10月份之前我没怎么看政治,一是觉得枯燥看不下去,二是觉得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复习(一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政治怎么复习好)。很少用整块的时间去复习政治,每天都是挤出一点时间看一章红宝书。大概在11月份第二遍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复印了培训机构的讲义来回看了几遍。平时偶尔也做做题,毕竟要培养做题的感觉。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培训机构和网上的各种冲刺讲义和预测题复印了一些,看看讲义,做做题。最后买了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考前一天毕老师给我们把政治大概过了一遍,重点讲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这样第二天就上考场了。 英语。第一年英语考了39让我颜面无存。一战惨败是因为死记硬背单词,没有认真做题,作文也没准备。再加上运气差碰上变态的出题老师。后来做真题发现10年之前的真题与10年的难度系数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二战12月份之前我每天只做一篇阅读,然后看分析,通读全文,不懂的地方看中文翻译。我无法在低正确率中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这简直是自残。 然后每天看一篇大作文的范文,11月真题做到第二遍时,每天坚持写一篇大作文,开始很困难,写到三到四篇时,你会发现至少在写作速度上大大提高了。这样在考场上能给你节省宝贵的时间去做别的题。12月份的时候买了张剑的150篇下(提高篇)——里面题目相当之变态,难度高于真题。有些文章600+的词汇量,再加上大量的生词和长句,直接让人崩溃。我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做完4篇。最开始正确率只有20%,甚至只有10%的正确率。我安慰自己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坚持几天之后正确率开始上升,最高时达到70%,稳定保持在50%-60%。这给予我很大自信心,而在考场上自信以及做题感觉是很重要的。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之前的单词积累和对真题的掌握。另外到12月初看完了大部分的英文版的《哲学经典选读》,这一方面巩固了单词,习惯了老长老长的复合句,也培养了语感。 作文。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多读多写,只要能坚持两周到一个月一定会有成效的。因为你看的多了,读得多了,写得多了,沉淀的自然就多了。个人觉得光凭最后几天背模板恐怕得不了多少分。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搞定了阅读和作文,我建议多花点时间在新题型上。因为它的性价比很高,你想想,完型20个空才10分,但是新题型5个空就值10分,所以考场上宁愿多花点时间在新题型上。而且大家在完型上的得分都不高拉不开距离。完型要是有时间就好好做,没时间就朦吧,朦也能朦三四分,跟仔细做差不多。当然高手除外! 专业课。参考书籍:《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07年之前川大指定的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原理》(陈麟书、陈霞著)。资料:研途宝至善川大考研网的《2018四川大学哲学通论考研复习精编》。 专业一;哲学概论。通读了《大问题》了解了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然后主要看西方哲学史,邓的西哲史很薄,但是内容很全,而且你能看出每位哲学家对于先贤思想的承继。西哲史主要分希腊哲学、教父哲学、早期经验主义哲学、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新黑格尔派,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哲学,以及英国实证主义哲学。

宗教学名词解释

道教:道教是中国人为回应来自印度的佛教的挑战,借助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时代机缘而建立的本土宗教。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吸收儒家纲常名教和佛教轮回转世而创立新教,中心思想是幻想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追求躯体的不朽。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以道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社会和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以道为行为法则,最后回归自然。格义:用中国典籍中相关概念来阐释佛典事数,就是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与中国经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把相关类似的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常人理解佛典事数的途径与帮助。 六家七宗:首玄学影响,佛教僧众借用玄学观念去诠释《般若经》,对般若空的观念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于是形成所谓的六家七宗。不真空论:僧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虚妄假相,故不真,也即是空,即非真生,就非实有。万法都已呈现,各具不同形状,亦不能谓之无。执着于有,或执着与无,都是“边见”,万法非有非无,不真不空。 物不迁论:从即动即静来论证体用如一的道理。 一阐提皆得成佛:竺道生认为经意未尽,随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在建康宣扬“涅槃学”。 顿悟:第一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 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 烦恼之法。 形神问题: 优势:1佛教对现实苦难和 人生困厄有极为深刻的关 照和反思,提供了一种博大 精深的人生哲学。2儒道都 把关注点放在现实世界,拒 绝讨论来世问题,佛教对边 的向往,对来世的不朽追求 可以弥补儒道的相对不足。 3佛教深邃的理论和形而上 的洞见,就在于吧人与生俱 来的基本邪恶作为谈论问 题,展开思维的起点。 本无论:1“本无“含义: 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 始。2宗旨:一切诸法,本 性空寂。3无万物的生存根 据,但不是由无产生万有。 4一旦放弃对未有的执着, 归心本无,就可断除烦恼, 解脱成佛。本无宗强调诸法 性空,万物本无。否定现实 世界,肯定彼岸世界,即否 定现象肯定本性的真实性。 其特点是空现象而不空本 体,空世间而不空出世间。 这同印度大乘空宗既空世 间诸法有空出世间诸法的 思想是有距离的,因为被后 来的般若学者批评为好无 稽之谈。 灭神论:1形神相即,不得 相异。形指形体,神指精神, 即为接近,异为分离。2形 存神存,形谢神谢。3形刃 神利,形质神用。 禅宗:禅师一种大智慧,是 主体对社会人生终极意义 的领受和感悟,是主体克服 自身的有限性而对自由、无 限和永恒的精神超越和追 求。 四法界:1事法界:差别之 事相2理法界:真如理体, 诸法平等。3理事无碍法界: 真理与各种事相之间交互 融通,不相妨碍的关系。4 事事无碍法界:千差万别的 具体事相之间,圆融一致, 互无妨碍的关系。 南能北秀:五祖弘忍在湖北 黄梅双峰山传法,后学说分 布各地,形成以慧能和神秀 为代表的南北两宗禅法体 系。性具说:(本具、理具、 体具)性指法性、真如、佛 性。具是具足,具备。具可 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之 备相训。天台宗认为,一切 诸法都为真如、法性所本 有,即一切众生皆有真如、 佛性,众生本性即具一切善 法和恶法,佛与众生没有根 本差别。 韩愈道统论:1道统的儒学 资源—孔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如儒家的道统 意识为韩愈提供了思想灵 感,禅宗的法统谱系则为他 提供了现实的借鉴。2韩愈 的到统一不仅是一种精神 谱系,他包含着一整套的原 则和制度。3汉韩愈的道统, 意在维护儒家的正统和正 宗性。具有非常明显的明显 性。不但佛道作为异端遭到 排斥,即是是儒家的人如荀 子、董仲舒也作为非正宗遭 到清洗,着隐含着韩愈以儒 家掌门人自居,要清理门 户。4纵向看,这个谱系是 断裂的,儒家近1123年没 有掌门人,这个断档期赋予 了韩愈排佛护儒以足够的 正当性。于是韩愈接续儒家 道统的自任,名诏排道反佛 的旗帜。 般若学重点在阐明佛教的 本体论,论证现实世界的虚 幻性和不真实性,彼岸世界 的真实和完满性。与此相关 联的是,何人能进入彼岸, 以何途径能进入彼岸,这是 涅槃学重点解决的问题。 仁:是指礼敬祖先、爱护众 庶、忠于君主等品质,孔子 那里仁涉及一种伦理关系 和人际关系,核心是“仁者 爱人”。爱人的起点是爱,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精华版05至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历年考博真题(2005—2013年) 2005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的本质(25分) 二、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5分) 三、简说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25分) 25分)四、从“神道设教”谈中国宗教的特色( 2007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5分) 二、试论宗教与文艺的关系。(25分) 三、论宗教与邪教的原则区别。(25分) 四、你怎样理解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25分) 2008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析宗教的本质。(25分) 二、简析宗教与封建迷信的主要区别。(25分) 三、试论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意义。(25分) 四、简述宗教的文化功能。(25分) 2009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 1、宗教的基本要素 2、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3、宗教的主要心理功能 4、古代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形态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宗教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2、为什么说:“宗教是文化”?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与认识。 2010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宗教人造说与宗教神启论对立的思想根源。 2、简述宗教观念与宗教其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简述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成因。 4、如何理解“宗教的改革是社会关系的变化在宗教上的反映”?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科学与宗教在认识方法上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如何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011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的异同; 2、为什么说宗教意识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3、简述宗教礼仪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 4、简述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主要特征及成因; 二、论述题 1、试述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目前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试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2012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述宗教的文化属性。 二、试述有神论与无神论对立的认识根源。 三、试述理性与信仰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四、试述宗教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其现成的现实理据。 五、试述“神道设教”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013年宗教学原理 1、简述宗教的基本要素(20分) 2、宗教礼仪的功能(30分) 3、请列举两种关于宗教本质的理论,并进行比较和评价(50分) 宗教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1998年 一、试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 二、试析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三、阐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四、为什么说宗教将伴随社会主义长期存在? 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1999年 本试卷共四大题,每题25 分,总分100 分 一、试论述什么是宗教。(25 分) 二、试论述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如何正确分析和判别合法宗教与邪教? 三、在现代文明中,宗教的意义和前景如何?(25 分) 四、试论述宗教与信仰是什么样的关系?(25 分) 2000年

宗教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人们用幻想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种力量既 包括自然力量,也包括社会力量。在宗教里,这些力量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对这种力量人们往往视以崇拜的仪式来与之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关系。 2、人为宗教:人为宗教是相对原始的自然宗教而言的。它是指借助于有意识 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阶级特征的神学观念性和宗教组织严密的宗教。它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 3、图腾:图腾是每个氏族认为自己源于某一动植物。他们把该动植物视为自 己的亲属祖先。在古代,人们禁止杀食图腾动物,同一图腾的人不准结婚。 相信图腾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认为现存的图腾动植物的兴衰象征氏族的兴衰,对图腾动物加以保护。 4、宗教基本命题:指使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 基本上对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 5、灵物:灵物是人们在行使巫术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神性观念把具有可以产 生某种神秘影响的某种特征的事物视为灵性之物。 6、巫术: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而运用某种神秘的手段去达到控制 对象的目的或满足人们的某种愿望的操作方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7、宗教学:以对宗教现象的研究来对宗教的性质产生发展以及与宗教有关的 问题进行理论阐明的学科,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揭示宗教的本质以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8、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 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取了古代流传下来的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巫术,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与理论支柱。以修真悟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 简答题: 1、恩格斯关于宗教的解释为什么可以作为宗教的定义。 A、世界上没有本质上不是“幻想的反映”的宗教含义 B、它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 C、它说明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2、从对待宗教的态度看,宗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哪几个学派? A、神学宗教学,以唯心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社会的宗教现象,目的在于 为上帝和神明宗教和教义,信仰和虔诚的神圣性,永恒性和必要性提 供种种说明和解释 B、非神学宗教学,在研究上相对摆脱了神学宗教学家的立场,他们立足客 观的态度来研究宗教和说明宗教现象。 C、无神论宗教学,主张无神论,批判宗教,人神论。 D、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一切旧无神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无 神论的最高形式。 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与无神论宗教学有什么异同? A、旧无神论学派在自然观上虽然是唯物主义的,但社会观却是唯心的,

管理学公共基础知识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3.权限接受论:(1)权力来源原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者。(2)权力大小的确定:权力发出后被接受的程度,即不是上级授予,而来自下级接受的程度。 4.组织平衡论:(1)组织对内平衡:组织对个人的诱因要大于或等于个人对组织所作的贡献。(2)组织对外平衡:组织内部效率产生外部效能,它与外部环境间的平衡。 5.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他们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其中,这些要素可称为子系统。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组织这个系统中的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组织的运行过程,就要研究这些子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6.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二者的解决方法一般不同;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一般基于“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一机系统”。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宗教学专业精美个人求职简历模板—410

aaaaaaaa bbbbbbbbbb 00000000000 00000000000 对数字敏感,擅长用数字分析解决问题; 阅读新闻,坚持每周浏览新闻和各类网站,关注财经类新闻 精通EXCEL,熟练使用数据透视表等各类功能; 教育经历 山西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学士 主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 学》; 获奖情况:获得2013年国家一等奖学金 (前1%)2011-2013连续3年获得校一 等奖学金(前3%); 资格证书:通过注册会计师(已通过《会 计》《税法》《经济法》); 技能证书 办公技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PT 等办公软件;能够使用SPSS等软件统计 分析; 英语技能:大学英语六级(CET 6); 会计技能:计算机会计考试VB二级; 高盛中国有限公司财务部实习生 2013年03月- 至今 ?协助财务主管核算成本及收入,编制本月的预算报表; ?打印审计底稿,并打印整理归档存档;打印审计报告并在中国 注册会; ?通过ERP软件进行仓库库存登记、盘点、汇总,销售额; ?负责建账、期初数据过账,依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编制会计报表,完整的会计; 山西康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 2013年03月- 2014年03月 ?负责销售后台数据分析、网络间交易转账; ?使用会计软件完成 268 笔交易的会计实录; ?负责销售后台数据分析、网络间交易转账; ?负责建账、期初数据过账,依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编制会计报表,完整的会计流程; 智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 2014年06月- 2014年07月 ?协助公司财务经理记账、核算及数据处理,多次受到赏识; ?使用会计软件完成 268 笔交易的会计实录; 阿斯顿出口有限公司会计助理 2015年03月- 2015年05月 ?本次实习以香香味食品厂为模拟对象较为典型的经济业务; ?装订凭证及填写记账最终取得92分的好成绩检查账务错误;自我评价 有着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擅长多 种软件、工具的使用,有较强的会计能 力;擅长时间管理,计划意识强,有较强 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有较强的会计 能力;擅长时间管理,计划意识强,有较 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应聘财务会计类岗位

宗教学复习提及答案

宗教学纲要 一,单选题 1.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B )。 A.社会地位 B.历史地位 C.文化史地位 D.历史条件 2.世界上三大教中最早创造的是:( C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3.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体组合,既是一种宗教性的组织,又是一种:( A )。 A.社会性的组织 B.家庭组织 C.政治性组织 D.生活性组织 4.道德的真正保证是社会的(C)关系。 A.宗教 B.社会 C.人际 D.内部 5.( A )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 A.哥白尼 B.欧多克斯 C.亚里士多德 D.阿波罗尼 6.宗教信条,宗教教义在本质上是一种:(C )。 A.历史观念 B.社会观念 C.宗教观念 D.没有正确答案 7.人类宗教的萌芽,发现于尼安德特人所代表的(B)时代的“智人”的墓穴遗迹之中。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青铜石器 D.铁石器

8.巫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 D ) A.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 C.宗教信念 D.宗教现象 9.世界上三大教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C ) A.伊斯兰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佛教 E.道教 10.佛教的创始人是:( A ) A.释迦摩尼 B.凯撒 C .穆罕穆德 D.耶稣 二,多选题 1.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神灵观念,大致可以归纳为:(ABCDE) A.自然神 B.氏族神 C.职能神 D.高位神或至上神 E.绝对性一神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是:(ABDEF ) A.信安拉 B.信使者 C.信自己 D.信经典 E.信天使 F.信后世 G.信前辈 3.神域世界这两个存在物彼此有何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主要表现:(ABC) A.超神论-神超越世界之上而存在 B.泛神论-神泛同于世界而存在 C.内在神论-神内含于世界之中而存在 D.外在神论-神外含于世界之中而存在 4.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ABCD ) A.理论引导 B.道德的净化 C.药物的使用 D.宗教的修习 E.科学的发展

【免费下载】川大宗教学考研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 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 会文化体系。 2、自然宗教:原始时代的自然宗教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能力地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 化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 个重要标志。 3、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对,恩格斯用语,指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恩格斯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4、世界宗教: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能接受,因而成为世界宗教。世界宗教影响范围 很广,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世界性交往和沟 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5、古典宗教:指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之后所形成的宗教,包括古代、中古、近古时代的宗教。阶级的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 三个因素促成了自然宗教向古典宗教的演变。 6、新兴宗教:19世纪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社会学家把 它称为“新宗教运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宗教大多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宗教的出现,体现了当代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变化,是当代宗教世俗化的一 种特殊形式,是高度商品生产社会的产物,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把宗教的商 品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7、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此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 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 中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 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的基础概念: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室内设计的作用:1、功能实用性室内空间的大小,形状、整体布局,家具,环保、健康的材料,合理,顺畅的交通流程以及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物理环境,与工程的科学性密切相关。2、审美艺术性对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个性需求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安全感,个人喜好、审美情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 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室内设计的风格1、传统风格:风格有明清,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伊斯兰,和式。2、现代风格: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表现出简洁的几何形态。3、后现代风格:用装饰手法丰富视觉效果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新结构新材料。4、自然风格:自然材质风格雅致简洁。5、折中风格:将各种风格进行时空融合追求形式美讲究比例。培养目标:以培养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AutoCAD施工图、Excel预算报价书、PhotoShop家居平面彩平图等制图技术;以及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量房、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毕业后,学员能成为施工图设计、预算报价等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 授课内容:一、室内设计理论:1.室内设计原理;2.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3.室内空间组织与设计;4.室内设计流程;二、AutoCAD:1.AutoCAD软件操作;2.AutoCAD 施工图;3.家装施工图;4.工装施工图;三、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1.Excel软件:Excel软件的入门与提高 2.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原理:室内装饰工程种造价含义、内容、分类及特点 3.家装预算案例实现:模拟实际家装工程的预决算流程四、PhotoShop:1. PhotoShop工具栏;2. PhotoShop图层、蒙版、路径、通道与滤镜;3. PhotoShop三维效果图处理、PhotoShop彩平图制作;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1.室内设计常用尺寸: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学习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尺寸、家具的基本尺寸 2.室内装饰材料:常用室内装饰材料的类别、规格、使用要求与最新装饰材料的介绍 3. 施工工艺流程: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油漆涂料施工工

宗教学考博-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资料申请方式复习备考指导经验分数要求-育明考博.doc

育明考博,中国考博辅导第一品牌。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于2009年创办,并有诸多高校博士加盟。专业致力于考博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3年稳居第一。针对人民大学开设的考博辅导课程包括:人大考博英语辅导课程、人大哲学院考博专业课辅导课程、人大考博申请保过课程。 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资料申请方式复习备考指导经验 一、人大哲学院考博招生人数及名额分布及报考统计 年份人大内地招生总数(计划数/实际数)哲学院博士招生人数哲学院博士招生方式 及人数分布 公开招考报名人数复试人数2012年900人/873人641、普通招考(53人)2、硕博连读(11人)约357人90人2013年 850人/891人 661、普通招考(54人)2、硕博连读(12人)343人 91人 2014年900人/893人68 1、硕博连读(10人) 2、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57) 3、骨干计划(1人) 约389人117人 (育明考博辅导课程咨询电话133.0111.9426(陈)或400-668-6978;扣扣:547063862;考博群105619820) 二、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招生流程考试内容参考书 招生专业 招生人数综合复试人数 考试环节(流程) 综合考试科目010107宗教学 7-8人 12-14人 1、申请制考试科目:①②③“申 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①②③;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①②③;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⑥政治理论。 1、笔试: ①专业课笔试(100 分) ②外语笔试(阅读、翻 译、写作)(50分) 2、面试: ①综合素质(100分)②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50分) 1、哲学院博士招生考试不指定参考书(可参照育明考博推荐参考书) 2、专业课笔试考试范围: 方向一:宗教学原理方向二:佛教哲学方向三:基督教哲学 (考生需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择该方向答题,不得跨专业、跨方向答题)

宗教学试题整理

宗教学试题整理(2005-2010) 2005年 宗教理论 一、概念题(40) 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原始(自然)宗教世界宗教 二、简述题(40) 1、简述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2、件数中国宗教的特征 三、论述题(70) 1、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能发挥何种作用? 2、评述下文中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 法。(爱因斯坦如何界定科学、宗教?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你的评述) 科学与宗教 要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存在。但我要是问自已,宗教是什么,我可就不能那么容易回答了。即使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在这个特殊时刻使我满意的

答案,可是我仍然相信,我决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所有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考虑的人哪怕在很小程度上表示同意。 因此,我想先不去问宗教是什么,而宁愿问,一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他的志向有哪些特征:在我看来,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种超越个人的内涵的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企图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因为要不然,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了。所以,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同他自已的存在是同样必然的,是同样实实在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那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朦胧什么冲突了。因为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

宗教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宗教学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宗教学 班级:宗教学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宗教学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6)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7)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宗教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宗教学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宗教学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宗教学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宗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宗教学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宗教学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宗教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宗教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宗教学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宗教学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与感悟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神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含义、研究问题、地位)研究宗教的学科便是宗教学。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现代社会,日渐“信仰真空”的人们,精神上不能没有一个支撑点,不然就成了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而宗教能够发挥这个功能,让人有所寄托,以人类的福祉为己任,把更多的爱带给其他人。 在人类早期社会,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某些宗教分离出来,但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起到其独特的社会作用。 在当代,随着人类理性的渗透、现代科技的进步,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已大大减弱,但是,它仍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特别是宗教文化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大都是以超然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现世理想社会的诉求。 宗教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宗教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愚昧、落后和无知。虽然我们知道天国遥不可及,但是每个人,特别是信教的人们,心里都有个神,可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与宁静。从一定角度上说,宗教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通过其超越性帮助了别人。

道德的信仰化是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它能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比如,宗教的“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己丑恶事物的情感节制能力,宗教文化借助宗教道德的信仰化来诉求理想愿景,具有使人减少对现实黑暗社会的仇视,憧憬理想社会的功能。对于个人而言,崇高的、包含有终极指向的道德信仰,可以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对于社会而言,美好的道德信仰,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臻于和谐完美之境。 1、我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作指导是维系我们坚定社会主义路线的最基本的准则。有助于我们坚定自己的唯物观,坚持科学的脚步,相信科学的力量,不断努力充实自己思想,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做出正确准备,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才智。 2、同时它能满足大学生宗教文化知识和信仰需求,有利于我们了解宗教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哲学思想、优秀且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这种多样性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 使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了解宗教学涉及的教义、民族历史等内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