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中黄督脊辨》“中脉”与“黄道

”关系

之我见

内容提要:

中脉是密宗修行最重要的生命脉,黄道为道家内丹究竟成就之要道。本文对陈健民先生所著《中黄督脊辨》就中脉与黄道关系的辨析,从道家内丹学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通过对中脉与黄道的具体位置、密宗与内丹学所持见地在因位和果位上的比较,得出了内丹学中的黄道就是密宗之中脉的结论;并指出黄道(中脉)是人人具有的,通过对生命规律的把握可以使之开显出来。

关键词:黄道中脉关系

陈健民先生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密宗瑜伽士。早年曾追随宁玛、噶举、萨迦等各派上师三十多位,获得多种重要心传。后在印度闭关潜修二十五年,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旅美弘法,其一生的事迹令人钦佩。健民上师精于显密佛法,励志苦行,见地超卓。他以自己的证量所及,探讨了修行中的诸

多问题,形成了十卷本的《曲肱斋全集》,鸿篇巨制蔚为大观。其中,《法界大定教授汇总》、《中黄督脊辨》、《大手印教授抉微》、《禅海塔灯》、《事业手印教授抉微》等堪称代表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密宗关注气、脉、明点,中脉是密宗修行至关重要的生命脉;道教内丹学重药物、炉火、鼎器,任督二脉为小周天所行之道,而黄道则为究竟成就之要道,秘之又密。笔者对丹道和密宗关注日久,时常将两者揣摩比照,试图从中找出修行的共同规律性。看到《中黄督脊辨》关于中脉与黄道、督脉、脊柱的比较和辨析,感觉十分亲切。惜健民上师已示寂往生,虽于此文有根本疑惑,但已无缘亲炙承教。今将对文中黄道与中脉关系的疑问一一列出,并试着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拙文纯为事理探讨,非关人物评价。或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同道时贤不吝批评指正。

在《中黄督脊辨》开篇,作者提纲挈领,提出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独有。

黄者,黄道,有为法。对前任赤道、后督黑道而言。《参同契》称黄中。其身见执,隐伏于自然见中,依此修先天定功,

证天仙身。[①]

关于中脉从何得名,文中列举了七条依据,除上述的中观见、菩提心而外,重要的还有关于中脉位置的界定,即中脉从七轮之中心贯穿而得名。

对于黄道,《辨》文认为此道非中脉。其理解如下:黄中以及“黄庭”、“黄房”、“黄婆”、“神室”、“玄窍”等,应指一点而言,而非一线如中脉那样;既称黄道,对应于前面的任脉赤道,后面的督脉黑道而言,则是一线。如《泄天机》中“在督前心后夹缝中,直达泥丸”,那么黄道必然不贯穿心轮。同时,文章又以证量来佐证中脉非黄道的观点。依据健民上师自身体证,中脉任运能为点、能为线、能为球体。所谓能为点,即最初生于心轮部位的中心;能为线,即或细如马尾、或观如麦秆、或如臂、或等身,或如虚空、或遍法界。当法身光明显现如无云晴空时,上下四方都是无云晴空,则是一个大而无外的圆球。并云以其所涉丹经,尚未见到法身所显如上虚空之相的记录。

文章指出辩论的核心在于:“世、出世两途不同也。以我执身见之心,行无明业劫之气,只可开有为、世间之脉;以无我中观之心,行明空智慧之气,破外围有为世间诸脉之纠缠。而任运开显无为法之中脉。”

由上可见,《中黄督脊辨》认为中脉与黄道的分别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1)位置;(2)所执见地在因位和果位上的胜劣。下面,就这两方面来检讨道家内丹学对此的看法。

一、关于黄道的位置

内丹学中的黄道是指从会阴直达泥丸的一条通道,在人体的组织中并没有相匹配的对应器官,乃是一条虚通道。此道以“黄”命名,因“黄”在五色中属中,在五行中配土,为中央意土,所以黄道即是“中道”,由先天真意主之。

对于“黄中”、“黄庭”、“黄房”、“神室”、“玄窍”等,陈健民先生将它们理解为一个点或部位,这都不为错。但是,“黄中” 在丹经中因不同的语境而有不同所指,这一点对于不熟黯丹经之人而言,确实难以接受,会产生丹经语意不清、自相矛盾的印象。就一个区域而言,黄中与黄庭等无别;但黄中又可指中黄之道,即是黄道、中道。《参同契》中有“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所指的即是黄道。

对于中脉与黄道在位置上的重要差异,健民上师认为中脉贯穿七轮之中心,而黄道则不然。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内丹中派有一秘传的“中黄直透”之法。“中黄直透”主要涉及药物运行的通道与方法。通道的问题一直备受丹家的关注,在丹书中所载共有三条:赤道、

黑道、黄道。赤道、黑道即任督二脉,其为小周天的主要运行路线,它是内丹修行的基本通道之一。对于黄道,张伯端在《悟真篇·序》中曾经提及,“夫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②]黄道的地位虽至为重要,但在丹经中却作为“天机”常常“神龙不见首尾”。以目前资料所及,对于它的介绍唯有在闵一得的《泄天机》中所论最详,兹将相关论述收录于下:

盖按人身有三道,曰黑、曰赤、曰黄。黄道循肾前脐后中缝直升,是由脊前心后中缝直透泥丸者;赤道则由绛逆循,会黑附黄,顺升抵镇。复又会黑附黄而归绛;黑道由海会赤,附黄逆循,穿闾而透枕,复由镇位会赤附黄,循额抵池,顺下绛宫,复归于海。三道蹊径如此,而其得名之由,世鲜知之,其实身心意三宝是也。心属乾,乾之本位在离,其色赤,故名赤道,实即我身任脉也。任性炎上,学必使之下降;身属坤,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故曰黑道,实即我身督脉也。督脉润下,学必使之上升,此之谓颠倒阴阳。……意属土,其色黄,故曰黄道。[③]

丹家理气,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黄。赤乃任脉,道在前,心气所由之路。心色赤,故曰赤道。而赤性炎上,法必制之使降,则心凉而肾暖;黑乃督脉,道在后,肾气所由之

路。肾色黑,故曰黑道。而黑性润下,法必制之使升,则髓运而神安。原斯二道,精气所由出,人物类以生存者,法故标曰人道,丹家医家详述如此。黄乃黄中,道介赤黑中缝,位在脊前心后,而德统二气为阖辟中主,境则极虚而寂。故所经驻,只容先天,凡夫仙胎之结之圆,皆在斯境。虽有三田之别,实则一贯。法故标曰仙道,然为先哲宝秘。故尔丹书充栋,鲜敢备述。周秦迄明,法皆口授,而受必三更盟授。先师太虚翁曰:‘授而笔之书者,始自蓬头尹氏

’……。[④]

这里明确指出“黄中”之道介于赤黑中缝,在脊前心后,贯穿三丹田,直通泥丸。在丹道的秘密传授中,黄道起自海底(阴跷),经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直至顶门(泥丸)。其为阖辟中主,性质极虚而寂,只容先天,仙胎之结之圆皆在此,称为“仙道”。黄道贯通三田,由此可以确定,必是一线无疑。从位置上看,道家中丹田与密宗心轮中心区域基本吻合,贯穿中丹田的黄道又怎会不穿过心轮?以证相论,若不与中脉相重,在内丹“性命双修”的过程中又怎会呈现与密宗相同的“日”“月”二轮呢?

闵一得的弟子薛阳桂在《梅华问答编》中也有一段关于黄道的论述,他说:“若夫理中,脐后闾前,中有一窍,

曰关元,乃是理进下黄,升由黄道,直透中黄、上黄者,丹书标曰仙道,此乃先天三宝共由之黄道。又曰黄中,实属仙道总理之处。”此处所说的黄道与其师无别,但补充了重要的一点,恰可以明确黄道的作用。所谓“理进下黄”,乃是指关元的作用,它有“理中”的功能。黄中为各理中之丹田穴位的“总理之处

”,可见黄道在贯穿各丹田的同时兼具了通理以各丹田为中心相关区域的作用。

下面就中脉七轮与黄道各丹田和穴位的对应关系作一说明。藏密将脉分为以下三类:水脉、血脉和气脉。其中,左、中、右三脉是根本的生命脉,最为重要。中脉位于左右二脉中间,上段开窍于顶轮,下端至海底。藏密认为中脉是人的生命中枢,也是与法界相通的通道,其主要功法就是通中脉。三脉中的左右二脉距中脉约二指,左右夹持着中脉,它们分别为精血运行的通道。

左中右三脉在头顶、眉心、喉、心、脐、密处和脊根缠绕成结,称之为脉结。七个脉结处以中脉为轴心辐射与支脉相交成脉轮。七个脉轮简称七轮,是修身炼气的关键。在七轮上打通脉结,使智慧气进入中脉,是藏密无上瑜伽功法的修炼关键。顶轮的符号以千瓣莲花为标志,其中心相当于内丹中所谓的“天根”,它是超越物质界的门户;眉心轮是视力和直觉的中心,其核心位置相当于内丹学中的上丹

田。喉轮对应于内丹中十二重楼,只是后者的范围更广;心轮相当于内丹中丹田以及以此为中心的区域;脐轮是神经丛的中心,与内丹学中的下丹田大体相当;密轮(生殖轮)是能量所在之处,其中心相当于道家所谓的“海底

”即会阴。此处是密宗“拙火”发动之处,也是道家三昧真火的发源地;脊根轮对应于尾闾一带。道家内丹学以穴位或丹田来命名黄道中的关键位置,这些中心点位兼具了统理这一区域的作用。

在自身的体证中,健民上师认为中脉能任运为点、为线、为球体,而丹经中并无此项明确记录,并以此为依据断定黄道非中脉。事实上,所谓最初生于心轮部位中心的“点”,丹经中以来表示,此乃炼精化气全性后的内在景象。此圆中之点在密宗称作“根本觉”,在内丹中为“元神自性”;当元神进一步深入黄道(中脉)内部上下移动时,可发现黄道(中脉)为一线。随着光明的扩展,感觉空间扩大,从细如马尾、如麦秆、如臂到等身,直至如虚空、遍法界。当光明显现如无云晴空时,上下四方都是无云晴空,则是一个大而无外的圆球,此为法身光明,丹经以来表示,而密宗将此过程视为本始清净光明(本觉智)破“童瓶身宝”模式而显现的过程。

二、关于道家在因、果位上的见地

在见地方面,《辨》文认为黄道代表着有为法,执着身见,隐伏自然见。文中云:

《参同契》中黄中肌肤,金精水基,子胎母胞,垣阙蓬壶,鼎炉流珠,呼吸夫妇,牝牡城郭,骨弱肉滑,金华白液,肝青肺白,皆彼所谓不离己身,所谓强己益身也;彼固早已忘乎彼祖所谓人之大患,在患乎有其身也;他如《龙虎经》所云:‘水火、文武、坎离、神室、玄女、阳气、华盖、银母、铅子’,亦佛家臭皮囊中物也。《阴符经》所谓九窍、三要、三才、百骸,即彼所谓万化生于身也。《悟真篇》所谓白虎、明珠等,亦无非欲彼身寿万年,能见三清耳,其身见之执持坚固可知矣。其一切修行之次第,亦本此身见之执而建立,筑基、结丹、炼己、温养,皆在臭皮囊中修炼之……。”[⑤]

健民上师对于内丹修炼的此种认识,代表了一般人的基本看法。事实上,若是对道家没有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以一鳞半爪的印象,身执的判断必然成为道家的标签。即是道门中人,也多半以“长生不死”为标榜,殊不知其最高成就乃在与道合真!然批评有利于进步,真相却有待于澄清。

内丹南宗创始人张伯端(紫阳)在《悟真篇·后序》中早就对此种误解作了说明:“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

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法,即上之所谓无为妙觉之道也。”[⑥]紫阳真人认为修生之术止于中小之见,惟有见性之道方为最上乘。身为末为妄,性为本为真。因此,他吸收了禅宗“真如本性”、遣幻归空的思想,认为这将有助于内丹修士破相还虚,而至于究竟空寂之道本源。

再看内丹北宗。全真教在修行中首重心性修炼,主张“先性后命”。提出“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

”[⑦],元神乃是“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⑧],是生命的真我。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吕公求指诀》指出“心中真性修行主”,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再次强调“宾者是命,主者是性。”对于谁是“长生不死”的主体,他这样回答弟子马钰道:“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邱处机《长春真人语录》也说:“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修命)其次也”,并称内丹“三分命功,七分性功。”他对长生之道作了这样的解释:“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其斥肉体长生是假合、不净,反映了成熟期的内丹学对肉体长生之身执的基本看法。

作为伍柳派创始人之一的明伍守阳在《天仙正理直论序》中

说:“皆是本性而成仙,能复真性即仙也。”[⑨]内丹中派的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则说“无性则无丹本”[⑩]。从宋代至明清,这些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反映了以真性为修行主体的共识。这种主流意识反对将执着肉体“长生不老”作为主要目标,而以回复真性、还虚合道为终的。可见,人们对于道家境界的通常理解仍停留在其初期混同于神仙家追求肉体长生的阶段,而缺乏对丹道最高成就和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

接着,《辨》文进一步对道家中比身见更为高明的自然之见进行了批驳。文章说:

其自然见之地位,实超于道。……彼既实有其自然也,任病乃生。因位任病,则不能发起大悲愿力;果位任病,不能愿显现大悲事业。……故道家不惟无由中脉开发之法身,亦且无此法身分出之报、化二身。良以堕于自然,结成任病之故。……然道家上流,因存此自然见地,对于中、下流坚持身见者之我执,较为隐微。故能暂伏粗重我执,住于虚无静境,与无色界、空无边处、无所有处相应,故感得天仙身;较之专修任、督,不顺自然者,惟得地仙、人仙者,自胜一筹。是故黄道地位,颇接近于中脉;其所以仍在轮回之中者,仍是身见未由观空力量根本铲除之故。[11]

至此,文章作者终于承认黄道地位接近于中脉,但认为两者

的根本差别在于道家自然见中隐伏着身见习气,由于其没有观空的力量予以根本铲除,所以在果位上只能在无色界空无边处、无所有处感得天仙身。

应当承认,在因位的见地上,佛法与道家相较更为具体、完整和殊胜。佛教在破除身见上不遗余力,极尽克伐之功。全面而系统地针对人身的贪执、人生的着染,一一予以破除。以生、老、病、死等无常观、自身的九种想、他身的五不净想等,又修小乘人无我空、大乘二无我空等破除身见,而修行者乘此空性之力,作舍身忘己的大悲事业。在密宗,共经十三重防止后有身,以无常等三十九重破除身见,以四灌、生圆次第等三十八重升华作用,然后才可以起修中脉。一步一步深入,稳健可行。健民上师以如下四事作为修中脉自检的标准:

(1)所修为明空无二法身之正见,内除七识所执八识之我。外修从上祖师无比中脉教授,别成明行道系统;

(2)所修习中脉之较近加行、疏远加行,是否取得现量证德?

(3)中观见是否如量证德?菩提心是否如实发出?

(4)如来藏信心是否完整?

虽然道家也有自成系统的修行理论,但作为一种在极少数人中的秘密传授,为黄道起修和开显提供坚实身心基础和保障的见地体系无疑是内丹学所缺乏的,值得道家修行者认真学

习和借鉴。但是,是否真如上面所言,道家自然见会结成任病,不能显现大悲事业,无法开发法、报、化三身?

历史上一直有所谓道家消极之说,健民上师虽是明睿之人,于此窠臼也未能幸免。老子思想中不仅有宇宙变化之道和出世理论,也有经世致用之学。世人只知老子以无为为体,却不知他以无不为为用。老子所说的“自然”,所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有”、

“利万物而不争”等等,人们往往注意到“不有”、“不恃”、“不争”、“不宰”,却忽略了前面的“生”、“为”、“长”、“利万物

”等。若是任其自然,何来这些作为?若没有了前面的有为,又怎会有后面的否定和消解?只是老子视自然为至道,此自然境界是顺自然而为又复归自然,又岂是追逐执持有为成就之人所能理解?故而于有为后杳然无踪不落形迹,如自然之大为而无所以为。再如老子“知雄守雌

”之道,人常以为是守雌柔弱为其命脉,却不知其非不能雄,实不为也。守雌方能合道,选择而为非任其自然而是顺应自然,何来任病?任病之说与自然之道相差何止千里!再者,内丹学声称“我命在我不在天”,在自然之道要下盗夺天机、逆转造化,而行炼化精气神之生命

升华事业,并以还虚合道为终的,此气魄、智慧所需的积极态度和技巧与任病之相南辕北辙。可见,对道家任病的断论无疑是不明就里或执见较深所致。

内丹学籍此自然之道见,在果位上可与密宗中脉显现之相一一印证。健民上师在《辨》文中以十事验证中脉的开显:(1)烦恼与菩提无别;

(2)力大无比、飞行自在;

(3)无云晴空相续现起;

(4)一切禅案真理无不了达;

(5)具足无漏通;

(6)超出时间、空间之限制,大悲事业所行无阻;

(7)通达三世智;

(8)无念光明大定相续不断;

(9)烟等十相前行早已具足;

(10)安乐充满,涅槃、轮回无有分别。

下面,将道家内丹黄道的修行成果与密宗中脉的开显逐条作一比较。

首先,关于中脉显现的前行部分。第九条中烟等十相在密宗中分为日、夜五相。其中夜五相为:烟、阳焰、萤火、灯光、无云晴空;日五相为:月、日、电光、霓虹、光点。这些是本觉光明外显之色相,为中脉开通之前相。那么,在内丹修行中有无这些前相内景呢?事实上,光点、萤火、阳焰、灯

光、烟等相在道家内丹炼精化气之前、筑基炼己之时已陆续现前,电光与月相在炼精化气的过程中逐渐闪现、圆满,日相则是在得月之后大定中呈现,在“乾坤相交”之后进入大周天,无云晴空、霓虹等相继生起。

其次,第一条中的力大无比、飞行自在(神境通);第五条中的具足漏尽通;第六条超出时间、空间之限制(神境通);第七条通达三世智(宿命通);第八条无念光明大定相续不断;第十条安乐充满等在内丹修行中的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两阶段中都已具备,可参见丹经中的具体描述。伍冲虚在《伍真人丹道九篇》中对于十个月“大周天”大定作了详细表述,他说:

初行大周天之火,元神虽居于中田,却连合下田二炁以为妙用。必元神寂照于中下二田相与浑融,化成一虚空之大境,使二炁助神结胎,故二田皆是落处。……初入定时,守定三月则二炁之动机甚微,但微动于脐轮之虚境而已;若守至四五月间,则二炁因元神寂照,以至服食已尽而皆归定灭。元神因元气之增育以致阳明不寐而得证真空。二炁俱停,食性已绝,独存一寂照之元神,以为胎神之主矣。更守至六七月间,不但心不生灭,亦且昏睡全无;更守至八九月间,则寂照已久,百脉俱住;更守至十月,则候足纯阳,神归大定,于是定能生慧,自有六通之验。六通者,漏尽通、

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也。[12]

此种情形可再参看《玄机直讲》中的记录,张三丰曰:

……炼之百日,玄关自开,婴儿显相,龟蛇出现,自然蟠绕。学者到此地位,口中才干得外汞。炼之六个月,体似银膏,血化白浆,浑身香气袭人,口中出气成云,此是灵丹成熟,一块干汞,人服之永不死矣,亦能治死人返活。炼之十个月,阳神脱体,一身能化千万身。只候十二月,夺尽天地全数,阳神已就,浑身出入,只万四千阳神,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不能伤,鬼神不能测,变化无穷,已成真人也。[13]

内丹大周天用的是绵密寂照之功,要求功不间断。在无念大光明定中哺育阳神而自然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以黄道为元神升降、出入的通道,此后所具有的六通之验、报化身成就,入金石无碍、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不能伤、神鬼莫测等为黄道开显的后继成就,可与密宗中脉成就相互参证。

第三,在中脉开显十相中所列的烦恼与菩提无别、一切禅案真理无不了达、大悲事业所行无阻、轮回与涅槃不二等,均无具体的标准。在内丹修行中已达此层次的人物如吕洞宾、张三丰等人都以济世度人之心行教化事业,轮涅不二在他们

即是与道同体。此外,他们均倡导“三教合一”,认为三教同此一道,不同的教化反映的都是同一真理。此种无分别心显然要超越因宗教不同而存的执见。健民上师所言的“本辨欲招学密甚浅而转入道家者归来,欲招学道已深未入佛门者归来”,却不知学人契入何道各有所缘、各有所归,庶不知因起心处已动意,将在评论辩驳时会着意而失公允?更会因占有资料不充分而导致论证失察

耶?健民上师对于内丹的了解和资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

张义上先生,张先生在《中黄督脊辨》的序言中曾说:“道家授受既慎且秘,甚至数世一传,故传承系统极隐晦不明;修证成功之后,究竟事业若何?归结如何?亦始终无明确可靠之指示或记录。”[14]可见,他对丹家的成就持保留态度,因无明确的证实而无法判定。通人如张义上先生,深入丹道历载经年,依其丹道传承、经历和体验尚不能对前人丹经中的记述,特别是内丹黄道与密宗中脉的相同性作出印证。其他人若只凭着对内丹学的粗浅了解,不加仔细审度就妄自评论,不察修行的共性而忽略了彼此可资取益的部分,以致误判误导,实为修行比较研究中的一大遗憾!

再看在最高果位上的不同。密宗认为道家的最高成就虽能住于虚无之境,与无色界空无边处、无所有处相应,修得天仙身,但仍不能超越三界出轮回,乃是天仙仍有细微之我执习气。那么,内丹学自身的看法如何呢?

“炼神还虚”是内丹修炼中的较高境界。这一阶段又名“上关”、“九年关”,目的是出神入化。它不同于有为的“初关”,有无相交的“中关”,这是在入定中的内观定照,行无为之法。这一段工夫主要在于锻炼纯阳之神性,正如李道纯在《中和集》所说;“工夫到此,一个字也用不著

”。在此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一说便错,因为文字和语言在此丝毫也借不得力了。但是,在为何要有这一段炼虚工夫和还虚成就的论述中,我们还是可以对此有一个初步了解的。内丹西派创始人李西月说:

九层炼心是炼已灵之心,而使之归空也。前此温养,胎之神已出而不感,随心所欲,无往不宜,高踏云霞遍游行,至灵至乐矣。但灵心不虚则不能包含万有,此所以有炼虚之著也。炼虚者,心胸浩荡,象有皆无,清空一静,悟得天地间是我非我,是空不空。世界有坏,惟空不坏,乾坤有碍,惟空无碍,此所以神满虚空,法周沙界也。[15]

在内丹修行的第三阶段“炼神还虚”对应的正

是佛教所说的无色界天,通过空定而入无色界虚无之境。所谓依无为之法,行大定工夫,面壁九年,契入虚空,九载功圆,与虚空一体,就是进入到“万象空空,一念不起,

六根大定,不染一尘”[16]的境地,

但是,止于还虚为丹家所不取,他们认为炼神还虚还不是最高境界,只有“打破虚空”才是最上一乘丹法。《性命圭旨》道:“便是有个虚空体在,而着于体矣”,故谓:“命宗人,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了炼虚合道一段。”[17]闵一得订正的《证道仙经》也说:“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者,犹落第二义,非无上至真之道也。”[18]这些对于至还虚而止、执于虚空的批判,目的在于粉碎虚空心,只有做到无心于虚空,才能本体虚空,才能合于大道。张紫阳《采珠歌》云:“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19]这是从法身来描述还虚之后与道共存的状况,无相之相的本体非人非物,是有中之无,无中之有。翁葆光在《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中进一步补充道:“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无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寂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与道合真矣。”[20]这种境界与密宗所描述的佛之法、报、化三身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综上所述,从黄道与中脉的实际位置,两者开发后所呈现的境界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密宗所说的中脉即

是道家的黄道。这种认识反映了如下的事实:

(1)黄道(中脉)是人人具有的,只是被尘垢所蒙蔽而不能显现。密宗认为法性隐在其中,此脉开显后为法身。在内丹学中,它被称作“仙道”。元神最初寄寓此道的黄庭位置,黄道是元神升降、阳神脱体,取得圆满成就的必经之路,为内丹上乘究竟之功法的基本标志。

(2)生命的根本规律是相同的,黄道(中脉)是人人可以开显的。在不同宗教的修行实践中,只要到了一定的境界都能如实地把握这一条看似虚无却实际存在的脉道。黄道(中脉)在身、心、灵三个层次都发挥了它的效用,表现为各能量中枢在身体上沿着黄道(中脉)分布。在静坐时,这些中枢连成一线,可以把能量集中在不同的能量中枢里。修炼实质上就将能量从一个中枢提升到较高的中枢、一直到顶轮的过程,密宗与丹道的核心修炼都围绕着此展开。其他任何一种究竟的修炼方法最终也都离不开这个过程。随着能量的上升,人的意识层次也将得到扩展。这条脉道是生命获得自在和解脱的基本道路,不会因为不同的宗教而显现有或无。因此,中脉(黄道)为佛家密宗所独有的论断有失偏颇。(3)佛教密宗高屋建瓴,以因位之中观见、菩提心经修行实证中脉法身,扎实稳妥,步步为营,以空性正见带领修行实践,以成佛为终的;道家内丹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为次第,从有为入无为,最上乘法以道为

南京大学 2013 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2南京大学2013 届优秀毕业生名单(本科生共509 人)院系学号姓名文学院091010003 卜兴蕾文学院091010013 杜杨文学院091010014 方晨文学院091010021 寄宇琦文学院091010023 李亚梅文学院091010025 刘柯含文学院091010027 刘彦哲文学院091010030 罗雅琳文学院091010041 屠奕丹文学院091010043 汪书文学院091010046 王路畅文学院091010048 王玉琳文学院091010050 吴文丹文学院091010052 肖华裕文学院091010053 徐祎雪文学院091010060 依穆然.阿卜杜咯迪尔文学院091010065 张谌建文学院091010075 周卓东文学院091015004 韩紫玥文学院091015008 林悦文学院091015009 刘恋文学院091015022 杨易文学院091015024 袁宓琅文学院091015031 赵润东文学院091015032 周洁茗历史学系091020011 邓晓媛历史学系091020017 孔洋历史学系091020018 雷萌历史学系091020023 李梦晨历史学系091020033 潘建华历史学系091020037 沈苏敏历史学系091020038 史桢豪院系学号姓名历史学系091020044 王福莲历史学系091020062 赵凌烟法学院091030002 蔡佳宏法学院091030010 褚君怡法学院091030023 胡培培法学院091030024 胡新雨法学院091030028 吉晶法学院091030034 寇增艳法学院091030036 李林芳法学院091030046 刘莹法学院091030060 邱晨法学院091030067 谭秋婕法学院091030068 汤莲法学院091030080 王蔚法学院091030082 王亚玲法学院091030091 徐姗法学院091030092 徐颖蕾法学院091030095 杨梦佳法学院091030099 叶闻一法学院091030104 张继法学院091030116 訾立杰哲学系091040008 何乐心哲学系091040014 李萍哲学系091040015 李晓丽哲学系091040020 陆杰峰哲学系091040021 彭冬梅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03 蔡媛彧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05 陈吉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21 黄蓉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32 李怡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33 李瞾璇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35 刘曼冬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41 沐韵诗3 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47 邱冰清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60 王佳逸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68 伍姿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69 谢君妮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74 杨宁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75 杨宇菲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77 叶芊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78 叶婷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79 衣旭峰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82 俞丽云新闻传播学院091050092 赵欣悦新闻传播学院091055001 毕沈杰新闻传播学院091055008 马骁新闻传播学院091055021 赵涵青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08 陈凌霄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09 陈儒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17 付国凯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32 蒋茜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34 李艾桐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43 李缘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52 陆琴宇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58 梅寒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67 任弢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77 谭煜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80 汪子怡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92 吴峥嵘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94 谢一方政府管理学院091060102 杨荣慧政府管理学院091060104 杨舒淳政府管理学院091060110 游茜茜政府管理学院091060123 赵雨泽政府管理学院091060128 周正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26 姜彦舟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49 马德静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52 牛昱昕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54 钱澄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57 盛宇雷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60 宋元璟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65 童国平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73 王宇灿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74 位雨晨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78 肖裕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82 易斯琦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83 尹天久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87 袁芷露信息管理学院091070094 周换换社会学院091080007 陈丹引社会学院091080009 陈页瑾社会学院091080020 黄乐乐社会学院091080040 毛咪社会学院091080041 门雪洁社会学院091080043 穆若昕社会学院091080047 施旖旎社会学院091080061 肖心月社会学院091080066 杨非社会学院091080067 杨根茂社会学院091080070 张婧商学院091090005 蔡福祥商学院091090033 何美

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真题(精华版2008--2013年)(DOC)

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真题(2008—2013年)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哲学史(3305) 适用专业:中国哲学宗教学 2008年(中国哲学专业做A卷宗教学专业做B卷)A卷(每题25分,共100分) 1、孔子“仁”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 2、老子“道”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 3、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述评 4、试论程朱理学对先秦儒学的丰富和发展 B卷(每题25分,共100分) 1、荀子天人思想述评 2、孟子仁学思想述评 3、王充元气自然论述评 4、郭象“独化”论述评 2009年 1、试述墨子对孔子学说的批评,并给予评论(25分) 2、老子、庄子思想异同(25分) 3、张载“气本论”思想述评(25分) 4、试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给予检讨(25 分)

1.孔子“仁爱”、老子“道爱”、墨子“兼爱”之比较(25分)2.魏晋玄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给予评论(25分) 3.试述程朱“理本论”与陆王“心本论”异同(25分) 4.试述儒学哲学化历程并给予评论:以先秦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为例。(25分) 2011年 1、试论儒学人文主义思想及其特质。(25分) 2、《大学》主要思想内容述评。(25分) 3、王夫之“理势合一”论述评。(25分) 4、试述老子的“道”与宋明理学的“理”之异同。(25分) 2013年 1、 2、老子辩证法及其评论(25分) 3、中国佛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25分) 4、张载《西铭》的主要思想述评(25分)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佛学(2294) 适用专业:中国哲学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慧远“法性论”思想述评(25分) 二、天台宗“三谛圆融”思想述评(25分) 三、试从佛学与儒学两个方面论述佛儒交融的内在根据(25分) 四、试评析《维摩诘经》对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影响(25分) 2009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如何理解《心经》中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25分) 二、竺道生佛性思想述评。(25分) 三、禅宗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 四、从王阳明的“本体工夫”看禅学对阳明学的影响。(25分) 2010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华严“四法界”思想述评(25分) 二、慧能对传统佛教进行了哪些根本性改革?(25分)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 四、什么是佛教的“不二法门”?(25分)

2014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入学考试题目,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中国通史: 1五经及其意义 2夏商周断代工程 3汉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 4五代以前的王位更替大多是以禅让的形式完成的,而五代以后则主要是以武力争夺实现的,试分析其原因。 5一条鞭法。 先秦社会历史文化 1郭店竹简的概况及对先秦史的意义,为什么一出土就成为热点? 2,谈谈你对文明起源的看法 3,战国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4。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 1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2《西游记》中的佛道思想 3科举制与唐代文学

1.What’s your name? 2.Does your name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 3.Where were you come from? 4.What kind of landscape surrounds your hometown? 5.What is the climate like in your hometown? 6.What is people’s favorite food in your region? 7.What do you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8.Can you describe one of the main festivals celebrated? 9.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customs of your hometown. 10.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XXX? 11.What place in XXX do you like best?Why? 12.Which is the best place you’ve been to China? 13.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you will face? 14.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15.When will you get married? 16.Wha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a post-graduate take? 17.What difficulties do your parents have concerning their old age? 18.Which kind of professor do you like best? 19.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make friend with? 20.What is your major? 21.How do you like your major? 22.When and where did you graduate?What qualifications have you obtained? 23.What impressed you most when you were at university? 24.What is the best university in your opinion? 25.Could you sum up your own study habits in a few points? 26.Do you think the subjects you are studying today are relevant to present-day society?Why? 27.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28.What are your job prospects? 29.If you had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your subject,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 30.What are your spare time interests? 31.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32.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What are the rules? 33.What kind of films do you like best? 34.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enjoy? 35.Where have you been traveling to?Which place interested you most? 36.Do you enjoy traveling?If yes.Where and why?

南京大学2016年历史学系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

南京大学2016年历史学系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黄建秋余家福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黄建秋雷少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黄建秋汪映雪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水涛郭泰宗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水涛李梦晨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张学锋董浩晖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贺云翱高姗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贺云翱朱棒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周学鹰王翊语 010历史学系考古学周学鹰牛志远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范金民李真真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夏维中张绕平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胡阿祥方圆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胡阿祥白雁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李玉秦军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李玉杨向昆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朱庆葆张楠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朱庆葆张映桥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陈谦平买玉华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陈谦平于宁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张生万秋阳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张生孙绪芹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马俊亚李发根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马俊亚周慧清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颜世安熊永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颜世安冯洁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孙江梁超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孙江闵心蕙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陈蕴茜黎心竹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刘相平王敏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刘相平徐雪明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韩丛耀陈志伟少民计划010历史学系中国史韩丛耀贾登红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曹大臣文丰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曹大臣王格格 010历史学系中国史姜良芹*陈波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于文杰刘晓倩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刘金源王英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刘金源莫磊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计秋枫顾怡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计秋枫黎荣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刘成邢文轩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刘成孙朝靖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陈仲丹马秀谊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谭树林宋艳华 010历史学系世界史谭树林姚伟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南京大学考研网

历史学近百年来各个学科的大牛们(附任教学校)

一.先秦史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徐中舒(史前和三王,四川大学),翦伯赞(先秦和秦汉,北大),齐思和(先秦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近代史,北大),马非百(中国历史博物馆),赵光贤(西周史和孔子研究,北师大),束世徵(华东师范大学),王玉哲(南开大学),唐兰(北大),李亚农(上海历史研究所),杨宽(复旦大学),童书业(山东大学),黄子通(北大)金景芳(吉林大学),田昌五(山东大学),吴荣曾(北大),徐修鸿(复旦大学),赵锡元(吉林大学),杜水生(北师大),张广智(青海师范大学),李学勤(清华),詹子庆(东北师范大学),晁福林(北师大),刘泽华(南开大学),王震中(社科院),江林昌(烟台大学),朱凤瀚(南开大学),罗新慧(北师大),韩巍(北大),陈伟(先秦及秦汉考古,武汉大学) 二.秦汉史 钱穆(秦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北大),林剑鸣(西北大学),顾颉刚田余庆(秦汉及魏晋史,北大),邢义田(台湾中央研究院),余英时(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林甘泉(人大),田人隆(社科院),李祖德(社科院),安作璋(山东大学),朱绍侯(秦汉和魏晋史,河南大学),陈苏镇(秦汉和魏晋史,北大),王子今(秦汉和魏晋史,北师大),李开元(北大),刘庆柱(秦汉考古,社科院) 三.魏晋南北朝史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北大),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武汉大学),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厦门大学),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山东大学),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北大),贺昌群(魏晋南北朝和汉唐史,社科院),尚钺(魏晋史、先秦史、中国古代通史,人大)何兹全(北师大),齐涛(山东大学),朱大渭(社科院),陈爽(社科院),阎步克(北大),罗新(魏晋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西域史,北大),赵克尧(魏晋史和汉唐史) 四.隋唐五代史(不计前面重复的) 胡如雷(河北大学),陶懋炳(五代史,湖南师范大学)吴宗国(北大),荣新江(北大),薄小莹(北大),王小甫(唐宋史,北大),郑学檬(唐史、古代经济史等,厦门大学),陈明光(汉唐史,厦门大学) 五.宋辽夏金元史 邓广铭(宋史,北大),漆侠(宋辽夏金史,河北大学),黄现蟠(宋元史及民族史,广西大学),韩儒林(西夏史和元史,北师大),吴天墀(西夏史,四川大学),陈述(辽史,社科院),张博泉(辽金史,吉林大学)舒焚(辽史,湖北大学),陈振(宋史,南京师范大学),周宝珠(宋史,华中师范大学),杨树森(辽宋金史,吉林大学),汝企和(宋史,北师大),邓小南(宋史、唐宋妇女史,北大),张希清(辽宋夏金史,北大),张帆(宋史,北大),刘浦江(辽金史,北大),李锡厚(辽金史,社科院) 六.明清史 吴晗(明史,清华),郑天挺(南开大学),谢国桢(南开大学),韦庆远(人大),邓之诚(北大),戴裔煊(明史、民族史、澳门史,中山大学),王毓铨(明史,社科院),梁方仲(明

爱智慧优秀新人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管理办法 设立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旨在培育本科低年级的优秀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积极思考哲学问题,鼓励学生多出成果并参加基础学科论坛。基金评审坚持“依靠专家、注重创新、科学公正、宁缺勿滥”的原则,发现和培养各院系本科生中的优秀哲学人才。为规范基金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资助范围 1.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哲学有关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研究计划。 2. 学生运用哲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处理其他领域现实问题的计划。 二、申请与评审 1. 申请者为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已经或正在修习1-2门哲学系课程(包括系内课程与全校公选课程),并对所申请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全面了解。 2. 申请者必须邀请哲学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其指导下审慎选题并填写《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申请书》和项目申请的补充材料(文献综述等)。 3. 哲学系每年12月份集中受理,之后组织专家评审组评议、专家委员会审定,于12月底至1月初公示结果。 三、实施与管理 1、基金每年资助8项研究项目,资助期限一般为半年。 2、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财务规定,各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劳务酬金或挪作他用。项目立项后的配套经费分批次进行使用,具体经费报销事宜请按系内相关通知严格执行。 3、成果形式为论文或调研报告。 4、项目成果须参加次年校基础学科论坛的申请和评比。 5、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变动。因自费出国,或未经哲学系批准而自行终止课题研究者,须自筹已支出的资助经费退还哲学系。 6、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参加系内组织的“本科基金结项报告会”。 7、获得基金资助学生的研究成果须注明“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资助”字样,英文翻译统一为“Supported by the φιλοσοφ?α Foundation of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Nanjing University”。 8、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归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 2018年11月26日

南京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附件: 南京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本科生共484人) 院系学号姓名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14顾静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16管一凡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19韩韵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20何浣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25雷蕾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30梁缘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35卢言乐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48施尚永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51汤蓉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52陶琴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76张今明大气科学学院141170085周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05陈佳妮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06陈思怡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10程国权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15杜金霜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18郝硕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24贾亦真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25江斯达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41卢竞择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61王筱宇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68晏子怡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78张镇华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79赵芳鹤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141160083周孟洋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01曹维敏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25李全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38陆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39罗光明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41马文杰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45闵思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46聂铭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50彭妙妃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51曲扬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52申宗航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65王敬朝 院系学号姓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68邬冠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50087张卓然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03陈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08陈原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16丁俊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20方浩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21方浩轩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24耿聪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26顾薇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33韩子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38黄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0黄延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2黄益瑞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3嵇牵语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5江沛远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7姜颜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48蒋凯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50蒋玉婷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52黎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63李昀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90邱禹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92饶安逸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093任小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09田朝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18王美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43杨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49杨云开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58张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71赵婷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73郑依琳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41180180朱丹阳法学院141030006成栩慧 法学院141030008段佳敏 法学院141030013韩竹滨 法学院141030018侯松 法学院141030025雷希

南京大学近代史

【一】P11 南京条约,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特权 时间:1842年8月29日 地点:南京(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皋华丽号)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清政府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3)五口通商: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特权:(1)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3)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二】P21-22 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清朝对外的赔款 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也就是领事裁判权)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给俄国,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赔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至此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87年:中葡《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849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款23150万两白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免收内地税 1901年:《辛丑条约》(与英、美、日、俄、法、得、意、奥、比、西、荷):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清政府对外赔款

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导师姓名洪修平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佛教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禅宗;魏晋玄佛合流;僧肇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佛学与儒道哲学(教育部跨世纪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教育部项目);多卷本中国佛教史;多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 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 向 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 目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导师姓名李承贵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 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化情境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江西社科基金)、《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南京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导师姓名王月清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2宗教伦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宗教学》、《东亚新兴宗教研究》

导师姓名徐小跃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导师姓名伍玲玲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儒家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中大、金大出版物数字化(中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 导师姓名杨维中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学/儒道佛三教心性及其比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南京大学中流项目:佛道心性论比较研究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南京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 享 南京大学2019年我校公开招考全部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各院系根据《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工作管理办法》及院系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组织开展相关选拔工作,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博士生。各院系招生计划、具体考核办法,请查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公告说明、招生目录以及相关院系网站的实施“申请-考核制”相关规定。 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院系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在我校研究生中挑选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具体要求请咨询相关研究生培养部门。 获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复试后,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研究学科。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办法》。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在数十年历史中,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程石泉、倪青元、殷海光、熊伟、陈康、苗力田、潘菽、孙叔平、孙伯鍨等一批哲学大师和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本系任教。1978年,以本系教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在数代学者的努力下,本系形成了既注重学科基础研究、又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迄今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基地。 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

2019南京大学推免生名单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陈朦574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郭富宁752X吉林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孔伟宇1610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李俊鑫0054黑龙江大学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刘扬6860山东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潘铃英2728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阮玉3726吉林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王雪郦0086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王云鹏241X吉林大学 硕士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袁婷婷7620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丁香滢0549兰州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高章连1622厦门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季良玉192X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赖小龙0234南昌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梁媛452X兰州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张露1901东南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张雪琪1920武汉大学 硕士哲学系中国哲学郑涵丹0022南开大学 硕士哲学系外国哲学蔡典2410中山大学 硕士哲学系外国哲学邓连冲6754重庆大学 硕士哲学系外国哲学李嘉琪1524四川大学 硕士哲学系外国哲学马嗣瑞051X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哲学系外国哲学史季0064苏州大学 硕士哲学系逻辑学关骏俊2311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哲学系逻辑学刘雨轩5213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逻辑学张蓓1825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伦理学李金笑3680西北大学 硕士哲学系伦理学李明晗4421河南大学 硕士哲学系宗教学傅小倚2868西南大学 硕士哲学系宗教学桂玲0644南昌大学 硕士哲学系宗教学黄旭懋3517南昌大学 硕士哲学系宗教学史荣帅023X安徽大学 硕士哲学系宗教学钟涵蕾0520南京大学 硕士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冯雨晴122X南开大学 直博生商学院理论经济学葛扬侯景怡1568南开大学 直博生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沈坤荣李敏1827西北大学 直博生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沈坤荣闫佳敏0120西北大学 直博生商学院工商管理程德俊王肖宇8368山东大学 直博生商学院工商管理刘春林梁斐斐0088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博申请审核制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办法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4-11-04][字体大小:小中大][点击:5932] 本办法适用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招收的2015年申请入学的博士研究生(不包括硕博连读生及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考生,该类考生仍沿用南京大学相关招生规定)。 一、申请条件 (一)申请者需满足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考生政治表现、道德品格、身心健康方面的规定与要求,并提供本科、硕士阶段学校或所在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 (二)申请者毕业高校需为国民教育系列正规院校。 (三)申请者的学位需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1. 获得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生; 2. 应届毕业硕士生; 3. 申请者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需经中国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四)申请者的英语水平需满足如下条件之一(其他外语语种参照英语水平要求): 1. 硕士英语通过; 2. CET-4通过; 3. IELTS≥6.0; 4. TOEFL≥75; 5.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二、申请材料与资格初审 申请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均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南京大学博士入学报名登记表(从网站下载打印); (二)所毕业院校相关管理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原件; (三)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口试时提供原件); (四)本科学位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五)硕士或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复印件(口试时提供原件); (六)在学或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含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以及所取得的获奖证书、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等复印件(口试时提供原件); (七)两封推荐信原件(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要求密封、签名、盖章); (八)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状况回顾,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不少于5000字)。 以上所有材料请于2014年12月26日前寄至南京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历史系410室,本系组织教授考核小组,对于申请者提交的规范、完备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初审。考核小组综合考虑外语水平、硕士成绩及论文水平、发表科研成果、研究计划水平及可执行性,按每位导师名下不超出4位(含4位)申请者的额度,确定初审通过的考生,并于2015年1月10日前通知本人。 三、考核方式 考核定于2015年3月14、15日进行,届时请关注系内通知。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情报学专业(2019级)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注:本学期上课时间:2019年9月2日(新生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9日(共17周)复习考试时间: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2日(共2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图书馆学专业(2019级)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注:本学期上课时间:2019年9月2日(新生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9日(共17周)复习考试时间: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2日(共2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档案学专业(2019级)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注:本学期上课时间:2019年9月2日(新生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9日(共17周)复习考试时间: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2日(共2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出版学专业(2019级)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注: 本学期上课时间:2019年9月2日(新生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9日(共17周) 复习考试时间: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2日(共2周)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公共课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注:硕士生英语-综合、硕士生英语-阅读、硕士生英语-听力以及硕士生英语-口语均为网上选课; 需要上硕士生英语的学生只需任选以上四门课程中的一门即可; 本学期上课时间:2019年9月2日(新生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9日(共17周) 复习考试时间: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2日(共2周)

2016年南京大学推免录取名单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媛媛4201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清宇2011黑龙江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贺银垠3327湖南师范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黄美笛1044南开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玉竹3923吉林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赵立1813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马克思主义哲学祝文静4324东北师范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蔡涛503X武汉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刘万鹏0416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绳俐0029山东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王睿1512苏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伍宇昊001X兰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杨鹏程1836复旦大学 哲学系2-学硕中国哲学赵亚迪3068吉林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高攀3522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黄灿1627兰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巨智波4515中南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李林蜜004X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李南轩4828四川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马旭雅2746四川大学 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姚思燮0052南京大学支教团计划哲学系2-学硕外国哲学赵彤2011厦门大学 哲学系2-学硕逻辑学刘淘宁3882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2-学硕逻辑学水源8100厦门大学 哲学系2-学硕逻辑学伍岳轩0058华南师范大学 哲学系2-学硕逻辑学章圳4238中山大学 哲学系2-学硕伦理学关艺6022大连理工大学 哲学系2-学硕伦理学赖雅真1021兰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伦理学刘瑶0426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2-学硕宗教学关蕊5223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宗教学冀润雨6019兰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宗教学孔令行7325南京师范大学 哲学系2-学硕宗教学欧阳玉倩0028重庆大学 哲学系2-学硕宗教学郑友洁3027兰州大学 哲学系2-学硕科学技术哲学刘欢2045安徽大学 哲学系2-学硕科学技术哲学史晨0021南京大学 哲学系2-学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甘宁0268南京大学助理辅导员哲学系2-学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苏振源0010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12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授课计划及课程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学 分 周学时 专业 及年 级 人 数 主讲 教师 教 室 类 型 备注 合 计 网 上 讲 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4) 10284A002 2 2 2 硕一60 尚庆飞 2 硕士生英语10284A001 4 4 4 硕一60 网上选课 3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1201B0100 3 3 3 硕一120 徐薇 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1201B0300 2 2 2 硕一120 陈国华 5 决策与博弈论1201C0200 3 3 3 硕一60 肖条军 6 企业资源管理与控制1201C0500 2 2 2 硕一90 赵佳宝周跃进 7 项目管理1201C0700 2 2 2 硕一100 朱华桂 8 计量金融1201C0800 3 3 3 硕一60 张兵 9 微观金融技术与方法1201C0900 2 2 2 硕一60 朱洪亮 10 物流管理咨询1201C1000 2 2 2 硕一50 李敬泉 11 企业管理咨询1201D0100 2 2 2 硕一60 程书萍 12 项目计划与控制1201D0200 2 2 2 硕一40 高俊1-8周 13 现代工程综合集成1201D0300 2 2 2 硕一40 李迁 14 金融机构管理研究1201D0700 2 2 2 硕一50 肖斌卿 15 行为决策论1201D0900 3 3 3 硕一50 李娟 16 运营经济学1201D0110 2 2 2 硕博50 沈厚才 星期 节次 一二三四五 1 金融机构管理 教310 计量金融教301 2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教202 决策与博弈论 教301 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 计 馆3-103企业管理咨询 教105 运营经济学 教310 4 5 行为决策论 教310 中社4 馆3-201 物流管理咨询 教212 企业资源管理与控制 教301 微观金融技术与 方法 教301 6 7 项目计划与控制 教302 项目计划与控制 教302 现代工程综合集成 教302 8 9 项目管理 馆3-201 10 本学期上课时间:2012年8月27日(新生至9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共19周)复习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1月20日(共2周) 项目管理上课时间:6:30-8:30

南京大学专业 历史 历任院长简介

南京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南京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前身上可溯至源于汉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九校联盟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为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学府之一。从南京火车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3站, 到达鼓楼站步行约500米,到达南京大学,从火车站出发到南大的公交线路有:307路 305路(空调) 10路(空调) 5路内环(空调) 5路外环(空调)。南京大学地址:天津路1号。 南京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郭令智校长(1982-1984)曲钦岳校长(1984-1997)陈懿校长(1996-1997)蒋树声校长(1997-2006)陈骏校长(2006-至今) 南京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学校前身追溯至源于258年的南京太学。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后,校史追溯至清末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因受政治时局等影响,南京大学学校迭经变迁。三江师范学堂成立不久易名两江师范学堂,之后又先后改为南京高等师范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南京大学被拆分出工学、农学、林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以及组建有关院校相关系科;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合并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发展为新的综合大学。 南京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文学院:文学系、语言学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大学语文部、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学系理学院 :数学系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文学系、空间科学系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学系、大气物理学系物理学院:现代物理系、物理学系、光电科学系、声科学与工程系、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水科学系、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信息电子学系、通信工程系、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微制造与集成工艺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