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论文

摘要

综合铁路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领域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有一些实践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需求,从城市空间一体化层面,阐述了枢纽的建设内容,整理出枢纽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流程,并归纳总结了枢纽建设的一般程序,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建设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高铁客站为代表的综合交通枢纽。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将铁路客运站与长途汽车站、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站、公交始末站、出租停靠站)、社会车辆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交通设施高效衔接、融为一体,形成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它承载了城市交通与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成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综合性枢纽。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且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交通枢纽有北京南站枢纽、上海虹桥枢纽、广州南站枢纽、天津西站枢纽等。这些枢纽在前期的规划研究、过程中的设计指引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都总结了一些经验。那么如何能够高效地推进枢纽规划的实施,稳步地开展枢纽设计流程,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便成为目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需要探讨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论文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再加上城市的集聚效应,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出行次数迅速增多。使人们对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需求相应增加对运输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人们对交通运输设施设备以及运输能力需求的增长通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铁路和城市交通。铁路方面,近年来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里程不断攀升,客运专线大规模建设,运输能力不断增,基本缓解了以往运能不足的问题。城市交通方面,目前我国己经基本形成了“大型公共交通为主,其它交通方式为辅”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各大中城市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面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交通拥堵,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的产生虽然和交通需求总量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供应滞后之间的矛盾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再既定的交通供给水平下,一体化运输水平较低,已有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没能实现

有效的衔接。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过程的一体化,要求多种运输方式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要求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促使了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传统铁路客运站开始向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转变。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在城市边缘的铁路客运站逐步被包含在了城市内部,有的甚至处于城市的中

心地区,如深圳罗湖客运站、北京客运站、武昌客运站等,铁路客运站的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已经不仅仅是承担衔接内外交通的任务,更是融入到城市内部交通系统里,要承担起衔接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的重担,铁路客运站渐渐发展成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集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私人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不断新建或改扩建铁路客运站场,不少新型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或完工,如北京南站,杭州东站,南

昌西站,广州新客站,改建的南京站等。随着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己经发展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综合运输效率。过去,我国对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重线路(道

路、轨道交通等)建设,轻枢纽设计的误区,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受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客运综合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行政主体、立场不同,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协调,导致了不少问题如;多种交通方式衔接配合和协调不畅、运能不匹配、乘客换乘不便、换乘次数过多、换乘时间过长等。

1.1.2 论文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作为两者衔接的铁路客运站逐渐发展成为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于是建设交通枢纽型铁路客运站进行交通统筹和梳理,是城市铁路客运站建设的必由之路,这也是铁路客运站作为一个枢纽型节点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所具有的超越自身价值的作用。研究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衔接合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良好的换乘衔接系统能更好的为人们出行服务,使旅客更好地在枢纽内完成换乘,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距离、缩短换乘时间,防止因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能力不协调造成的运力运能和资源的浪费。明确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能力的组成,实现各种能力之间的衔接配合与运能匹配,建立整体与均衡的铁路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客运衔接系统,发挥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特长,提高整体的运输效能,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如何更好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换乘衔接,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换乘设施,组织换乘流线,线组织方案,对于较好地满足客流需求,保

障乘客顺,捷地完成换乘过程,提高铁路综合枢纽换乘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1发达国家,因其较长交通发展史而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方面均起步较早,对于新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国外比较典型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通常将T线铁路、城市轨道、公共巴士以及私人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组合成为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使其具备顺畅通达、高效运转、换乘便利等特征。上述发达国家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方面已积累大量宝贵经验法国是世界上高速列车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其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多将高速铁路车站与城市内部公共交通接驳起来,高速铁路系统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流,充分发挥其快速、舒适的优点,将多种城市交通方式直接引入高速铁路车站,乘客在车站内可以直接完成换乘,构成了以高速铁路为主的综合换乘系统,戴高乐空港换乘

枢纽即是法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的典型代表日本京都火车站不论是其建筑综合体的

设计还是立体空间的综合利用,都充分体现了日本对铁路枢纽空间利用的集约性和高科技。它将传统的火车站建筑、商业购物设施、休闲娱乐设施、景观绿地集于一体、其多功能的相互渗透,增加了综合体的公共性和吸引力,满足了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等不同人群的需求。京都火车站被日本媒体评为“2 l世纪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设施。华盛顿特区与纽约市的联合车站(UnionStation)是美国比较典型的综合客运枢纽,该客运枢纽集中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郊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私人交通,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形式为垂直立体换乘,铁路位于最上层,地铁、市郊轨道交通位于下层,多层停车库在旁边,公交在地面,各层之间有自动扶梯连接,车站大楼内还有各类供乘客就餐购物的商店,使整个大楼成为一个为交通服务的流动城市窗口。这些成功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共同特点就是布局集中紧凑,多层次衔接、换乘距离短、,标识清楚明显,方便舒适,换乘枢纽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等,这些都是我国在规划建设铁路客运站综合枢纽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理论研究层面上我国起步较晚,很多规划没有统一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差异和对应的不同的空间组织;一些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交通枢纽非但不能发挥交通整合作用反而造成周边道路的堵塞。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交通枢纽的建设理论和技术仍不过成熟。在究层面上单一方面论述较多,缺乏整体思考,相关著作也比较少。其中陆锡明在《综合交通规划》书中提出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大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内容。在铁路客运站与市内交通衔接方面,指出地面公交枢纽站是铁路客运站内外交通衔接的重点、轨道交通是大城市铁路客运站重要的衔接方式、出租车是铁路客运站另一种重要的换乘方式等概念。

2.换成流线基础理论

2.1 前期规划研究是枢纽建设的基础

2.1.1 前期规划研究的内容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过程中,交通调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从而进行交通需求与预测分析,以此作为交通规划设计的依据和标准。(见图2)前期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枢纽的选址: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交通资源的利用、乘客的使用以及各种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制约,确定枢纽的区域位置。

枢纽的范围及功能定位:明确枢纽规划研究的四至范围,划分市政配套系统的各子项工程,明确枢纽的功能定位。

枢纽的控制性规划:枢纽建设用地与周边区域用地性质的确定与控制,确保枢纽规划与区域控规相匹配,为将来枢纽区域周边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

交通预测与分析:通过对人流、车流的预测与分析,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合理配置各种交通设施,以达到供需平衡。

合理的业态布局:在枢纽的前期规划研究阶段应有明确的业态策划分析,将枢纽的投资和建设纳入到市场化的运作之中。

图1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目标分析

2.1.2枢纽的基本功能

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换乘功能:通过枢纽实现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为乘客提供一个高效

快速、便捷的城市客运交通转换体系;

(2)连接功能:枢纽在实现不同交通方式衔接、转换的同时,为城市内各区域间建立便捷的联系,满足区域间往来要求,弱化城市的地域界限;

(3)导向功能:枢纽能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优点,改善城市客运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合理分工。

2.2 城市设计枢纽建设与建设核

2.2.1城市设计枢纽建设

前期的规划研究已经将枢纽的范围及功能确定,枢纽区域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基本明确。

那么如何提升地块的价值,打造区域内综合产业发展,创建城市的新地标便成为

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用地布局进行二维的空间安排,那么城市设计就是对三维的城市空间的合理艺术安排;城市规划研究的是各地块之间的关系及其综合效益,而城市设计研究的是各空间及其要素之间的邻里关系,是以人为主体的视觉空间、交往空间、生活和游憩空间的合理布局。

枢纽的城市设计应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功能关系,突出重点。城市设计之前应进行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其中包括枢纽周边道路交通、地下管线等现状资料的收集与调查。枢纽的城市设计要与周边设施进行一体化研究。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枢纽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与协调,重视与既有或拟建建筑的衔接设计,在保证满足客流换乘疏导的同时,为枢纽周边及自身用地的开发做好预留,为提供购物、休闲、餐饮等全方位服务打下基础。

2.2.2交通组织设计是枢纽建设的核心

枢纽交通组织设计是实现枢纽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点。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效率,方便人、车便捷转换,引导无缝衔接。在设计综合交通枢纽时,一定要将他与周边区域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联系在一起,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交通枢纽。作为一个运转良好、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其自身必然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是衡量一个枢纽成败的关键。

任何一座富有效率的综合交通枢纽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正常运转依靠周

边的城市交通网络的支持。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应该对该

区域的交通状况及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枢纽进行合理

的交通组织定位。实践表明,枢纽和城市道路的接口处往往会出现“瓶颈现象”,而某

一点的矛盾将殃及整个枢纽交通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仅搞好某一个建筑的单体设计,

其生命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交通网络的概念,才是搞好综合交通枢

纽设计的前提。在枢纽交通组织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点:

(1)合理安排枢纽内的各功能分区。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应分开。作为

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应采用立体空间分层布置。如将铁路客站布置在地面层,地铁布置

在地下层,社会车辆放在地铁车站侧面的地下层,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可设在地面

层或高架层。各层间行人可通过楼、扶梯或垂直电梯进行竖向联系。

(2)实现人车分流。进出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流有人流和车流。一般来说,主要

的人流通道都在地面层,乘客可以通过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或高架天桥进出铁路、轨

道交通站台和停车场。在各层间设置楼、扶梯供乘客进行竖向联系。对进出站的车流更

要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把出入口分开设置,使进出车流分开,保证各主要方向的车流进

出有序,避免进出站车流与过境车流的交叉。

(3)枢纽内外应设置简单、便于识别的标识导向系统。综合交通枢纽具有空间大、

通道多、流线复杂的特点,只有清晰的导向信息才能使乘客进出方便,少走弯路,节约

时间。标识导向设计应考虑无障碍的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4)合理确定通行宽度。根据客流预测及交通需求分析,计算出各部位的通行宽

度,确定远期各交通设施的需求分布和规模。

(5)突出建筑特色。根据人的行为模式和流线分析,在枢纽的空间布局方面应结合经济、环境、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建筑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地设置如中庭、下沉广场、采光天窗、建筑小品等,缓解大空间给人们带来的沉闷、压抑的感觉。

3. 交通布局设计

3.1 交通布局设计及专项研究是枢纽建设的保障

3.1.1枢纽交通布局设计

枢纽的交通布局设计是指对枢纽内部各种交通设施和其他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其内容包括竖向功能层布局设计、与商业的衔接设计,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设计以及交通功能层的平面布局设计。枢纽的交通布局设计一方面以规划限制条件为约束,另一方面亦可以对相关规划提出反馈调整建议,使其更加协调合理。枢纽交通布局设计需要把握如下原则:

(1)发展的原则

“交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枢纽必须具备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随着商业载体的介入,枢纽建筑也不可能是单纯的交通建筑,它必然成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

(2)环保的原则

这是一条所有建筑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但对于枢纽建筑来说尤为重要。枢纽中容纳的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噪音、震动、废气等对城市环境和建筑的空间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环保为人们带来的决不仅仅是舒适的环境和完善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交通的认同和理解。

(3)人性化的原则

所有的建筑设计归根结底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枢纽是人使用的建筑,而非交通工具的建筑,建筑的空间也必须是人性化的空间。要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于实践之中,就需要切实地分析和掌握人在枢纽中的活动规律,并把它体现于枢纽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1.2枢纽专项研究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他不同于以往单一功能的交通类建筑设计。由于涉及到多专业、多领域的相互协调,且存在一些无法预测或潜在的风险源,仅靠常规的设计手段和规范的执行很难创造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创新手段来实现枢纽的现代化。如有必要,需进行专项研究,以支撑枢纽方案的最优性。如建立SketchUp空间模型,模拟枢纽建成后的空间效果,查找不足,及时修正;进行枢纽周边道路车流模拟,验证道路的通行能力,查找拥堵节点,为优化交通

组织设计提供支持;开展客流仿真模拟,实现最优客流流线,完善换乘布局设置;通过消防性能化研究,解决超大空间的防火及疏散问题;通过景观专项设计,提出合理的风亭、出入口及冷却塔等地面建筑的布局要求,优化场地布置。总之,通过各种专项研究,为枢纽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使之成为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

4. 界面划分及运营管理分析

4.1 界面划分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般由若干个子项工程组成,而每个子项工程投资建设的主体各不相同,将来运营、维护的部门也很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系统地研究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的问题,在保证综合交通枢纽整体功能的合理性上,统筹考虑各项目间的投界.

4.2 运营管理分析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枢纽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管理、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向乘客

提供客运及交通信息服务,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枢纽的管理系统设计一方面以交通设计为基础,保证其设计意图的实现;另一方面又针对交通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之与交通设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保证枢纽功能的实现。

5. 结论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 是各种交通方式连接的纽带。作为城市交通的中枢神经,枢纽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交通方式乃至整个城市交通功能的发挥。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可以使各种交通方式在各自的优势范围内发挥特长、相互补充, 对于改善乘客换乘环境、均衡客流分布、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激活城市用地、带动区域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流程的分析,希望能对类似枢纽工程的建设给予一些参考。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鉴于此,论文从对外客运枢纽的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外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布局和选址模型、客运需求预测方法、换乘客流预测、衔接系统规划及综合评价研究等。首先,在分析和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对对外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过程与形态,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和其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对我国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布局和选址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开发密集的老城区和土地规划正在进行(或尚未完成)的新城区,以城市对外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分别提出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种选址模型,并分别进行求解。接着,从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在城市之间分布和城市内部分布两个层面,提出了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模型和方法。随后,分析了对外客运枢纽客流的特征,针对对外客运枢纽换乘客流换乘的机动性、可达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的优化目标,以换乘系统最优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对外客运枢纽换乘方式优化模型,并以此进行对外客运枢纽换乘客流预测。然后,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为重点,从衔接模式、场站、线路及运营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优化模型与方法;根据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的方法;根据对外客运枢纽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分类,研究并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乘客信息服务优化设计方法。进而,从枢纽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两个层次,完善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对对外客运枢纽评价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将集对分析法引入到微观换乘系统评价中。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

参考文献

[1]周铁征.新型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建设思路[J].铁道工程学报,2008,(10)80-86.

[2]王小奇、李方豫.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9)75-77.

[3]胡华、杨晓光.基于TOD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2)106-110.

[4]李仁涵、顾煜、沈荣芳.交通枢纽理论研究是规划大都市圈重要基础[J].交通与运输,2006,(12)50-52.

[5]何宁、贺瑞梅.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需求分析方法[J].城市交通,2006,(9)13-18.

[6]褚伟、高永.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要点[J].城市交通,2005,(2)20-23.

【毕业论文选题】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2018年铁路毕业论文题目174个 铁路专业主要包括高铁乘务、地铁运行、票务安检、铁路运输等方向,随着我国铁路产业的发展,铁路技术与服务不断提升,现已走出国门,在世界铁路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方便论文写作,本站整理了部分铁路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方法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1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配对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措施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2

铁路车站及枢纽

第 1 讲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线间距 在车站、相邻两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离) 2.机车车辆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停在水平直线上时,沿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3.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也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 二、填空题 1.车站站线包括到发线、调车线、货物线、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 2. 为确保行车安全,铁路指定了各种专门限界,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3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_5_______米。

4.在铁路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有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5. 特别用途线是指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_ 。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1.线间距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及便利。(v ) 2.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6. 5米。(v ) 3.设在到发线之间所有设备的宽度,都对线间距有影响。( x) 4. 机车入段线在平面图上的标识是。(x ) 四、简答题 1. 车站线路的种类? 站线包括以下几类: 接发旅客列车或货物列车用的到发线; 供解体或编组货物列车用的调车线; 办理装卸作业的货物线; 办理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如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等。 2.线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线间距离决定于下列各项因素: 机车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超限货物装载限界; 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计算宽度; 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铁路站场设计、规程规范编制和技术管理的实践, 从宏观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点。 关键词: 铁路; 站场; 枢纽; 1、概述 由于运营便利与工程节省有一定的对立性,在以往站场设计中,过多关注工程节省, 因此造成不能满足新时期运输要求, 为此付出很大改扩建工程代价。铁路站场设计理念在铁路现行各层次规程、规范、部颁各类文件中均有涉及, 有关论文浩如烟海, 大多着眼于具体工点的运用, 归纳和总结不足。 2、车站设计 铁路沿线分布越行(会让)站、中间站或技术作业站,构成铁路分界点。除为列车提供交会、越行的基本功能外, 尚需为吸引区(辐射区)地方经济提供运输服务。项目前期研究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对运输有重大意义的客货运站、接轨站(点), 应贯彻以下理念: 2.1、客、货运站 线路经过较大经济区域时,以往设计是客货功能集中的一站横列式设计。从近年的地方运输需求和建设实践看,一站横列式已凸显出客货功能相互制约、作业交叉干扰、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的弊端。今后此类车站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客货分站、客货纵列或客货并列等布置方式。 为充分发挥铁路大能力、安全、节能、环保、全天候的优势和公益性, 客运站应结合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工程条件合理选址, 尽量邻近城镇,利于站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便捷居民出行,此亦适用于客运专线。 货运站直接为所在地对外货物运输服务,应摒弃传统的按行政区域设站理念, 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吸纳货流,集中办理,全面推进装、卸车基地站建设。 2.2、技术作业站 技术作业站的布局和建设应结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等因素统筹考虑,以实现长交路、直达运输为目的, 要少而壮。既有线改扩建中, 必须研究既有技术作业站归并、整合、变更作业性质的问题。 2.3、开站设计 应满足点线能力相协调, 合理辐射(覆盖)范围设站。并按照规模化、集中化、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 ——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资额:474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俯瞰,集机场、高速铁路、磁悬浮、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于一体,总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2008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虹桥铁路枢纽总投资将超过474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站房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设高速和城际普速两个车场,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磁悬浮,沪杭甬客运高铁专线和京沪铁路,沪昆铁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建成后的虹桥枢纽也是集铁路,浦东磁悬浮,航空,地铁,轻轨,公交,客运站和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中心,火车站远期年发送旅客超过8000万人次,用钢量在8万吨左右,虹桥铁路枢纽站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投入使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场。在既有的虹桥国际机场跑道的西侧将新建一

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以及一系列公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达153亿元,整个机场用地约占7.47平方公里,规划旅客吞吐量为3000万人次/年(日均为8万人次)。2020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规模约为4000万人次/年(日均为12万人次)。(2)铁路客站。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站场规模按照30股道设计,站场占地约43公顷,保留现状铁路外环线作为货运通道的功能,实行客货分流。铁路设施用地(包括站场与线路)约90公顷。高速铁路客运规模为年发送量达6000万人次旅客,日均16万人次。(3)长途巴士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4)磁悬浮客站。布局于铁路客站东侧,按照10线8站台的规模设计,站台长度按照280米考虑,站台范围内车站宽度约为135米。(5)轨道交通。规划引入4条轨道交通:即2号线、5号线、10号线、13号线及低速磁浮线和机场快速线,形成“4+2”的六线汇聚布局。规划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约60公顷。(6)地面公共交通:规划在铁路客站东、西两个广场共设总数不少于30条的公共汽车路线和日客运量2.5万人次的长途高速巴士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从地铁虹桥东站至虹桥西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贵广铁路贺广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 [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 一、设计原则 (1) 二、一般要求 (1)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 附: 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一、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 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注:四线并行段采用70mm2]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

铁道运营管理毕业论文

铁道运营管理毕业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商洛车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探讨与分 析 学生姓名: __ 卫晓东_____ _ 学号: 1231630 __ 专业班级:铁道运营321440 班 指导教师:____ 王公强___________

摘要 把真诚为铁路服务把真诚为铁路服务、为建设和谐铁路做出贡献摆在了首要位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铁路运输面临艰巨任务,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铁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已做出客运要高速安全的决策。 近年来,随着旅客运输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各种旅客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铁路旅客运输面临的形式日益严峻,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刻不容缓。本论文分两部分阐述了怎么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第一部分从微观方面分析了铁路客运服务的硬件服务设施;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软件设施及各种情况的对应方案。比如,如何更好的实现铁路客运专线服务价值,以及国内外客运服务票务系统的研究等,从而发展分析大型客运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同小型客运站的分析比较。分析中国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所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大多数旅客关注的热点、难点与疑点问题。4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从而提出加大基础建设、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 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商洛车站旅客运输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重点讨论商洛车站旅客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售票、验票、安检查危、候车大厅、站台设施到组织旅客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及如何改善此种问题的方法。提高旅客运输服务水平,确保硬件设施设备质量。树立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员工学习和培训的介绍。 关键词:客运、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市场竞争 目录 1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_图文

]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初步分析 1)从图1可知,D站的车流来源于A、B、C三个方向,必须考虑折角车流问题,即D 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问题。 2)从○2和○3给出的站坪长2200米和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的数据,并结合表2可确定 本区段站的车站布置形式应当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 表2 不同车站站坪长度 车站种类车站布 置形式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m) 1050 850 750 650 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 会让站、 越行站 横列式1450 1700 1250 1500 1150 1400 1050 中间站横列式1600 2000 1400 1800 1300 1700 1200 区段站横列式2000 2500 1800 2300 1700 2200 1600 纵列式3500 4000 3100 3600 2900 3400 2600 3)由○4可知各衔接方向机车类型一致,结合○3中,限制坡度均为6‰,到发线有效长 为1050米,可知在D站不需要变换牵引重量,无需增减轴作业,则不需要加挂补 机。 4)根据○5可知,在D站需要定期对机车进行保养、维修,需要在D站设立站修所和机 务段。 5)根据○8可以确定D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到发线的数量、牵出线的数量。 6)根据○8和○9的综合考虑可以确定机车走行线的数量,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 2 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 设计车站为单线铁路区段站,按《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的有关规定,单线铁路区段站应选择横列式布置图型,在有多个方向接入且运量较大时,可以预留或采用纵列式图型。设计车站衔接三个方向,运量适中,根据规定选用横列式布置图。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 一、设计原则 (1) 二、一般要求 (1)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 附: 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一、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 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或直径不小于16mm)。

铁路车站交通枢纽播放解决方案

铁路车站交通枢纽播放解决方案 ——广角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背景 进入新世纪,北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北京铁路车站将伴随着首都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前进步伐,实现新线大发展、技术大进步、效益大提高和服务大提升,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北京铁路在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北京申奥成功,为加快道路发展和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创建文明行业,把北京建设成为首都文明长廊,使北京成为人们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变化的新窗口,看北京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的新窗口,看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和城市文明建设的新窗口。但是由于在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服务手段,特别是服务理念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乘客的需求,很难适应首都快速发展的前进步伐,精神文明建设也缺少时代特色和突出的特点。因此针对北京铁路车站的情况,应用广角多媒体系统为建设具有北京特色,体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数字奥运的理念起到了非常大作用。 2.广角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概述 广角多媒体播放系统以高质量的编码方式将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图片信息和滚动字幕组合成一个流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网络播放器(广角播放器),然后由播放器将流媒体信息转换成电视机(如液晶电视)的视频信号播出。这种显示方式对于信息的播放及信息的传播是极为理想的,不仅多媒体视频信息可以集中和远程管理,还可以随时更新信息内容,以最快的速度使观众了解到最新信息趋势,而且可以随时插播新闻片段、图片、天气预报和各种即时信息。

3.铁路播放系统解决方案 3.1铁路播放系统结构图 3.2方案说明 整个系统由管理中心、网络平台、广角播放器、显示终端组成。 管理中心:中心放有信息制作工作站、播放管理服务器和文件存储服务器等。节目制作工作站主要功能是视频信息的制作,影音广播,实现信息的编辑工作。播放服务器设在控制中心,对终端播放器的运程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架构灵活,可以采用分布式流服务器管理。播放管理服务器上安装发布管理软件负责文件信息的播放,供管理员对广角播放器实施管理,如素材管理(如不同的车站有不同的节目素材),编辑节目播出单,把节目单和节目内容传送到播放器上。一个管理服务器可以实现上百个广角网络播放器的远程、分布式实时管理,实现视频、音频、图片、控制信息、节目播出单的实时自动上载。存储服务器存放播放器要播放的视频文件。 网络平台:前端多媒体播放器通过ADSL网络连接到信息管理中心,服务器设在管理中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尽头式、混合式、通过式)及实例分析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 及实例分析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及实例分析 铁路客运站是主要办理售票、行李包裹运送、随身携带品寄存、旅客上下车等客运业务,以及旅客列车终到、始发、技术检查等行车工作和客车整备等作业的车站。办理大量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的客运站,还设置供客车检修、清洗等作业用的客车整备场。主要设在大、中城市,与城市的关系甚为密切,位置要既方便旅客,又不干扰市区,在建筑环境面貌上要具有特色,素有“城市大门”之称。铁路客运站的布局按线路配饰的不同,可分为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三类;按站房室内地面与站台面的高差关系,可分为线平式、线上式和线下式三类;按旅客同一时间内在站最高聚集人数可分为特大型站(4000人以上)、大型站(1500~4000人)、中型站(400~1500人)和小型站(400人以下)。下面就以第一种按线路配置的不同进行详细说明并配以实例进行分析。 一、尽头式客运站布局 尽头式客运站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都为尽头式,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中间站台用分配站台相连接,机务段和整备所与客运站纵列布置,尽头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容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不比跨越路线。它的缺点较多,主要有:车站作业集中在一段咽喉区进行,进路交叉干扰较大,车站通过能力较小;对通过类车的挂换机车和变更运行防线等作业均不方便;列车进站速度低,占用延后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都要进过靠近站房一端的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互相交叉;了此刻进、出站走形距离长。因此,新建客运站一般不采用尽头式客运站。只有在以始发、终到了旅客列车为主的客运站,当采用通过式客运站将近期巨大工程或当地条件不允许时,方可采用。 北京站是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 局,列车的到达和出发均在一端。北 京站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 客运特等站。北京站地处北京市东城 区,二环路内,建国门与东便门以西, 崇文门与东便门之间,原北京内城城 墙以北、东长安街以南。北京站主要 担当京包线、京秦线、京哈线、京沪 线、京承线等铁路的旅客运输任务, 并有北京站发出开往朝鲜平壤、蒙古 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的国际旅客 列车。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站内主要服务设施:大小贵宾室6个,软席候车室1个,普通候车室4个,高架检票厅候车室1个,重点旅客候车区4个。 上海站也是另一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局代表。上海是中国铁路的枢纽之一,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开往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的动车组卧铺列车,到南京、合肥等地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到西安、太原等地的直达特别快车,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车。因为上海站有开往

铁路站场与枢纽作业 最终 答案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2.道岔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四种。 3.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的公式:N=FE/AE=cotα。 4.为了缩短咽喉长度以及机车车辆站内走行距离,并节省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两相邻道岔间的距离应力求排列紧凑,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顺向道岔。 6.车站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渡线、梯线、线路平行错移、等。 7.普通渡线设置在两平行线路中间,由两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 及两道岔间的直 线段组成。 8.梯线按各道岔布置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梯线、缩短梯线及复式梯线三 种。 9.车场按其形状可分为梯形车场、异腰梯形车场、平行四边形车场、梭形车场。

10.异腰梯形车场只有在用地长度受限制且要保证各线路具有必要的有效长时方宜采用,一般用在线路数量不多的到发场及调车场。 11.警冲标应安设在两汇合线路中心线间垂直距离为 4M 处。 12.站坪长度决定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正线数目、车站种类、车站布置形式、等因素。 13.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的有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坡道、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阶梯型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六种形式。 14.在车站站线上,因行车速度较低,可不设曲线超高。 15.进出站线路纵断面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Ⅰ、Ⅱ级铁路坡度不应大于 12‰,Ⅲ级铁路不应大于 15‰ 。 16.车站路基面的形状应根据路基宽度、排水要求、路基填挖等情况设计为单面坡、双面坡、锯齿形坡。 17.站场排水设备按设置位置分为纵向排水设备、横向排水设备。 18.会让站的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会让站和纵列式会让站。 19.越行站一般应设两条到发线到发线,以便双方向列车都有同时待避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04410

山东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DK-1型电空制动机 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系别: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铁道机车车辆 班级:机车一班 学生姓名:王晨 指导教师:庞继伟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

摘要 有效的制动装置,又称制动系统(简称制动机),是铁道机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动机由原始的手动制动机、直通式制动机,发展到近代性能较完善的自动空气制动机、电空制动机等。与此同时,伴随着铁道牵引动力的革命,制动技术也得到飞跃发展,再生制动、电阻制动、加馈电阻制动和液力制动以及其强大的制动功率、较好的高速性能以及很高的经济性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DK-1型电空制动机是以电信号作为控制指令,以压力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制动机。DK-1型电空制动机广泛应用于国产SS系列电力机车上,其工作过程为自动空气制动机的基本作用原理,即“制动管充风-制动机缓解-制动管排风-制动机制动”。DK-1型电空制动机采用电信号传递控制指令和积木式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双端(或单端)的操纵。在双端操纵的六轴SS3、SS7E、SS9型电力机车上设置一套完整的双端操纵制动机系统;而在八轴两节式SS4改型电力机车上设置两套完整的单端操纵制动机系统,每节机车可以单独使用,而且通过重联装置使两节机车重联运行。 DK-1型电空制动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具有多重性的安全措施,而且可以方便地与列车安全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自动停车功能及机车动力制动系统等配合,为列车的自动控制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DK-1型电空制动机组成和工作原理故障应急处理

1.引言 DK-1型电空制动机是我国铁路电力机车的主型制动机,关于DK-1型电空制动机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又十分严谨的过程。一般包括分析过程和处理过程,其中分析过程是关键,只有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出故障点,才能实施处理;而处理过程则是故障分析与处理的结局,故障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DK-1型电控制动机能否重新恢复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在分析、处理故障时,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点,加以有效的处理,才能顺利地完成分析和处理故障的任务。 2. DK-1电空制动机组成 DK-1型电空制动机由电气线路和空气管路两部分组成。根据DK-1型电空制动机的安装情况,可将其分为电空制动屏柜部分、操作台部分及空气管路部分。 电空制动控制器(俗称大闸):操纵部件,用来控制全列车的制动与缓解。 空气制动阀(俗称小闸):操纵部件,电空位操作时,用来单独控制机车的制动与缓解,与列车的制动缓解无关。通过其上的电-空转换拨杆转换后,可以操纵全列车的制动与缓解。另外手把下压可单独缓解机车的制动压力。 压力表:设置两块双针压力表,其一显示总风缸、均衡风缸压力,其二显示制动管和制动缸的压力。 操纵台:操作台部分主要包括司机操纵台和学习司机操纵台。 司机操纵台:在司机操纵台上设有电空制动控制器、空气制动阀、压力表、充气及消除按钮。 学习司机操纵台:学习司机操纵台设有紧急停车按钮盒紧急放风阀(手动放风塞门)。 紧急停车按钮:设在学习司机操纵台仪表架上,当学习司机发现有危及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情况,又来不及通告司机时,可以直接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全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紧急放风阀(121或122):设在司机室右侧壁附近的制定管支架上。当制动机失效时,可以手动紧急放风阀直接排放制动管内烦人压力空气,使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电空制动屏柜:电空制动屏柜又称制动屏柜、气阀柜,主要安装有下列部件: 紧急阀:在列车制动管压力快速下降时动作,加速列车制动管的排风,同时接通保护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12届) 题目:从旅客心理服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系(部):铁道运输系 专业班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 05月 05 日

目录 1、旅客心理 (1) 1.1 旅客的分类 (1) 2、旅客的心理需求 (4) 2.1 旅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4) 3、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5) 3.1 安全心理 (5) 3.2 顺畅心理 (6) 3.3 快捷心理 (7) 3.4 方便心理 (7) 3.5 经济心理 (7) 3.6 舒适心理 (7) 3.7 安静心理 (8) 3.8 尊重的心理 (8) 4、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8) 4.1 旅客动机的产生 (8) 4.2 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9) 4.3 购票 (9) 4.4 去车站 (9) 4.5 进入车站及上车 (9) 4.6 车上旅行 (10) 4.7 到站下车及出站 (10) 4.8 继续乘车旅行 (10) 5、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11) 5.1 需要的档次性 (11) 5.2 需要的强度性 (11) 5.3 需要的主次性 (11) 6、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2) 6.1 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13) 6.2 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14) 6.3 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16) 6.4 根据旅行行程划分 (18) 6.5 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19) 7、旅客群体心理与服务 (21)

7.1 旅客群体的特点 (21) 7.2 对群体旅客心理的服务 (21) 8、关于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22) 8.1 在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上实现新突破 (22) 8.2 在服务管理考核上实现新突破 (23) 8.3 确保设备质量 (24) 8.4 加强服务管理 (24) 8.5 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舒适的旅行环境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 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中间站: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区段站: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 编组站: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的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 工业站、港湾站: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口外部运输服务的车站。前者称工业站,后者称港湾站。 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 进出站线路:进出枢纽或车站的单独线路的统称。 进出站线路疏解: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的进路交叉所采取的措施。 疏解线路: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的线路的简称。 3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文章编号:1003—1421(2011)06—0041—05中图分类号:U291.7+1;U291.7+5文献标识码:B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罗旭东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运输处,陕西西安710043) 摘要: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 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 安枢纽,西安北站在规划区内将形 成集高速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 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 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 枢纽.在西安北站按一站三场设计方 案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场间客车疏解 线,站区规划,区域交通和站房及交 通流线设计等进行了规划方案研究. 关键词:铁路;西安北站;综合交通 枢纽;规划 日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西安一成 I1.-K.都,大同一西安客运专线,西安一银川铁路和关中

城际铁路规划引入西安枢纽,西安北站为枢纽规划的”三主两辅”客运站的主要客运站,办理陇海东西方向,太原,银川,延安方向动车组列车及北部部分城际列车作业,按一站三场设计,各场间设客车疏解线,同时研究了站房与地下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城市道路,中长途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方案. 1西安枢纽规划及西安北站概况 1.1西安枢纽规划 目前,西安枢纽是衔接陇海及货运北环线,郑西, 包西,侯西,西康,宁西,成铜线和西户支线8条铁路的 大型准环形铁路枢纽.随着西成,大西客运专线,西银铁路,关中城际铁路等引入西安枢纽,将形成衔接8条普速线路,4条客运专线,6条城际铁路的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如图1所示. 黜 It’r~,E 期 一第33卷第6期一 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罗旭东 图1西安枢纽总布置示意图 1.2西安北站概况 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城市中轴未央路,机场高

铁路客运站发展战略

1、刺激城市商业发展 纵观世界各地区的客运站, 其所处区域无疑是商业十分发达的地区()。如今许多大型车站往往都超越了单一的列车出发到达的场所而成为交通枢纽, 联系多种交通方式, 包括市内轨道交通、公交、汽车和城际、区域快速交通等, 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 以满足多种通勤行为, 是城市紧凑发展、高效运作的保证。客运站地区往往因人流密集而吸引着其他城市功能的集聚, 也成为城市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通道两侧来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是打造现代客运站商圈, 形成具有综合消费功能的商业街或购物中心的普遍做法。大阪梅田车站、香港九龙车站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案例。 2、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客运站作为城市的大门, 是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品味。需要做好城市铁路客运站与周围城市公共建筑的有机结合, 使之成为一个建筑群体, 共同反映城市的面貌[ 3 ]。客运站有时还能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 组成既反映城市现代化气息, 又体现地方风格的独特景色。我国近年来新建的一些车站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外有些城市还把客运站与城市公共建筑结合成一座多层的综合型交通、服务中心, 这样的综合体布局紧凑、使用便利, 突出了城市面貌, 成为城市标志。 3、为城市发展带来机遇 客运站的高聚集性, 使其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客运站从其产生之日起, 就对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当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新建客运站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新客运站的建设, 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由于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城市问题, 满足特大城市发展多个城市中心的需要, 同时可以引导人流向其集聚, 从而导致城市中其他物质流的集中, 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四、城市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 现代铁路客运站改变了其传统发展模式, 开始与城市公交、地铁、轻轨等联为一体, 成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 4 ]。未来城市铁路客运站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由于综合铁路客运站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可达性极强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里, 交通的可选择性极大, 对商业,办公等城市功能有较大吸引力, 容易形成大型的城市交通综合体, 有的甚至发展成为都市的另外一个中心。另外,随着交通方式发展的多样化, 人们会搭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出铁路客运站, 由于交通流量巨大, 并且可以方便地到达城市的任何角落, 铁路客运站自然成为城市交通的核心[ 5 ]。而且, 人们搭乘航空、海运等城市对外交通工具后不得不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而铁路运输是其中最方便快捷的一种, 铁路客运站与其它城市对外交通方式相结合, 使得旅客出行更方便, 这些都为客运站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域 虽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乃至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客运站地区都是最旺最繁华最主要的商圈之一。尽管在许多国人眼里, 客运站商圈过于杂乱, 很难与繁华的商圈划上等号, 但大连火车站青泥洼商圈和厦门火车站商圈通过近年来大规模的改造, 都已经发展成为了非常繁华的重要商圈。上海的客运站商圈在引入太平洋百货和名品商厦成功改制之后, 业绩也在不断上升。交通枢纽与商业空间结合的方式在现今的许多城市中已经得到了实现。交通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何家英 学号: 20103616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10级交运7班 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指导教师:鲁工圆 2012年12月 第一章绪论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 本站为区段站 一、其设备为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仓库、 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 3、运转设备 ①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 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②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 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主要任务是: –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 –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第一节站型选择

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必须适合一定的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结合城镇规划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图形,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输需求相适应。在选择过程中,应力求达到每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最省、运营支出最少、投资效果良好的基本目的。 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原则,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理由有以下几点: 1)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不受地形影响; 2)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故上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 3、采用此布置图,可使车站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 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为方便,适应地形能力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 本站为枢纽区段站,有A、B、C三个引入方向,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同的调车系统而引起的,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的车流量一定时,减少折角车流的方法主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交换车流最小的进站线路布置方案,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的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物列车 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的列流表,进行折角车流的计算: A—B车流量大小为: 5+11+5+9=30 A—C车流量大小为: 3+5+3+7=18 B—C车流量大小为: 3+5=8 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的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确定B—C为折角车流,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

铁路信号毕业论文完整版

铁路信号毕业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论铁路信号设备维护与安全保障 专业铁道通信信号 班级 xxxxxxx 姓名 xx xx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xxxxxx 二0一一年 5 月 目录 1.铁路信号设备的概述………………………………………… 铁路信号设备的发展史………………………………………… 铁路信号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2.对铁路信号设备系统进行性能与故障分析,从而排除故 障……………………………………………………………… …

信号机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转辙机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轨道电路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3.铁路信号维护安全性问 题…………………………………… 典型事故案例…………………………………………………… .关于设备维护的建议…………………………………………… 谢辞………………………………………………………………… 参考文献…………………………………………………………… 注释………………………………………………………………… 附录………………………………………………………………… 摘要 铁路信号设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施。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主要技术之一。铁路信号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准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包括信号继电器,信号机,轨道电路,转辙机等是构成铁路信号系统的基础,他们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信号系统效能的发挥,可靠性能的提高,在铁路信号现代化的进程中,信号基础设备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造。 信号设备具有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使得铁路各专业存在的问题,最终均要反映到信号设备上,因此,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减少信号设备故障.一方面要重视信号设备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中所处的位置.二是要铁路全系统综合治理,这一点尤为重要。 关键词:“透镜式色灯信号机”“四开”“转辙机”“压敏电阻”“跳线”“引线” 1.铁路信号设备的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