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数据链路层协议(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s)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作为处理层和物理层的中间层,为处理层TLP 在链路中传递提供可靠机制。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TLP的可靠传输。所以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主要任务是:1、数据交换。接收发送方处理层的TLP包,并送到物理层。另外从物理层接收TLP 包并送到接收端的处理层。2、出错检测和裁决。LCRC和序列号(TLP Sequence Number)的生成;存储发送端的TLP用于再试重发;为TLP和DLLP做数据完成性检测(crc校验);DLLP 的ack和nack响应;错误指示;链接确认超时重试机制。3、初始化和电源管理。跟踪链路状态并传送链路活动、链路复位、链路失去连连等状态给处理层;4、生成DLLP。用于链路管理功能包括TLP确认、电源管理、流程控制信息(VC通道初始化)交流。在链接两端的数据链路层点对点传输.

数据完整性检测就是为DLLP和TLP做crc校验DLLP使用crc-16,TLP使用32bit的LCRC,此外,TLP还有一个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用于检测TLP丢失与否。LCRC和sequence Number检测有误的TLP或者在发送过程中丢失的TLP,将被发送端重新发送。发送端存放TLP的备份,在需要的时候将备份发送或者在收到接收端的正确接收确认后清除备份。

数据链路层跟踪链路连接的状态,并和处理层和物理层交流链路状态,通过物理层来完成对链路的管理。链路层中包含状态机DLCMSM(Data Lin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tate Machine)

来完成这些任务,以下详细介绍。

●DL_Inactive – Physical Layer reporting Link is non-operational

or nothing is connected to the Port

●DL_Init – Physical Layer reporting Link is operational, initialize

Flow Control for the default Virtual Channel

●DL_Active – Normal operation mode

Status output:

●DL_Down – The Data Link Layer is no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omponen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k.

●DL_Up – The Data Link Layer i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omponen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k.

Dl_Inactive状态随PCIE复位之后,将所有数据链路状态信息恢复到默认值,并放弃数据层重试缓冲器中的内容。当数据链路处于DL_Inactive状态时,将通知处理层链路处于非连接状态(DL_Down),处理层将停止发送TLP。数据链路层将不产生和接收DLLP。当接收到处理层的链路不是因软件致不使能的报告和物理层的Physical LinkUP=1b(一个物理层连接标志位)时,状态转换至DL_Init。

处于DL_Init状态时,初始化流程控制成为VC0通道,当在FC_INIT1初始化阶段时输出DL_Down链路状态给处理层,在FC_INIT2初始化阶段时输出DL_UP连接状态给处理层。在初始

化成功和物理层继续传递Physical LinkUp=1b后,状态转换至

DL_Active。如果Physical LinkUp=0b,状态转换至DL_Inactive。

DL_Active就是总线正常运转的状态,数据包TLP和DLLP正常发送和接收,发送DL_Up至处理层。物理层的Physical LinkUp=0b报告使得状态转换至DL_Inactive。

接下来就要提到流程控制初始化协议(Flow Control Initialization)。上电或者互连复位后,总线正常操作前,需要流程控制初始化至默认虚拟通道VC0。如果需要额外使能其他虚拟通道,必须在初始化VC0之后初始化相应虚拟通道的流程控制机制。VC初始化过程包括以下两个状态:1、FC_INIT1,2、FC_INIT2。

首先介绍FC_INIT1状态,在需要初始化VC通道时进入

FC_INIT1状态,条件是链路处于DL_Init状态,VCx=VC0;某VC 通道(1-7)被软件使能。在FC_INIT1状态,处理层阻止TLP的发送,数据链路层为VC通道按以下顺序发送InitFC1 DLLP:1、InitFC1—p;2、InitFC1—NP;3、InitFC1—Cpl。这些DLLP包的发送至少持续24us,并且建议按特定频率重复发送。在这期间,数据链路层不能阻止其他已经被初始化的虚拟通道的数据包发

送(包括物理层初始化信息、ack和nak DLLP、TLP)。对接收到的InitFC1和InitFC2 DLLP按以下处理:1.记录FC值(以credit 为单位的基本缓冲空间值和类型)2.P、NP、CPL的FC值被记录后,设置Flag FI1。在Flag FI1被设置后,状态转至FC_INIT2。

在FC_INIT2状态,所做的处理基本与FC_INIT1状态相同,

除了对接收到的InitFC2 DLLP处理:以接收到的InitFC2 DLLP设置flag FI2。之后,流程控制初始化结束。

上面多次提到DLLP,是用于支持链路操作数据信息包。

▲Ack DLLP:TLP序列数据确认(sequence Number),用于表明成功接收到某些TLP。

▲Nak DLLP:TLP序列数据否定确认,用于初始化数据链路层再试机制。

▲InitFC1、InitFC2、UpdataFC DLLP:流程控制初始化。

▲此外还有电源管理DLLP。

数据链路包(DLLP)规范,包结构如下:

保留信息R应设置为0,并被接收端忽略,采用CRC-16bit校验。DLLP Type的编码如下:

Ack、Nak:

InitFC1、InitFC2、UpdateFC DLLP:

HdrFC包含P、NP、Cpl的包头Header的credit值,DataFC包含P、NP、Cpl有效数据负荷的credit值。

PM DLLP:电源管理链路数据包。

Vendor Specific:

接下来就讨论数据的完整性了,在数据链路层,使用TLP sequence Number和LCRC校验做TLP的错误检测,用CRC-16做DLLP 的错误检测。包括两部分:一、发送端的LCRC、sequence Number处理和重试(retry)机制。二、接收端的LCRC、sequence Number处理机制。

在发送端,TLP通过数据链路层进行发送,并进行LCRC计算确保TLP通过链路(Link)时的数据完整性。Sequence Number 用于TLP重发机制,在发送端,TLP被存在重发缓冲器,TLP将被重发除非接收到接收端的ack,数据重发多次不成功则发送端裁决链路连接不正常,动用物理层对链路重试,如果接收不到Physical LinkUp=1b,则数据链路层跳转进DL_Inactive状态。12位计数器NEXT_TRANSMIT_SEG用于存贮TLP的Sequence Number,在DL_Inactive设置为000h。12位计数器ACKD_SEG存贮最近接收到的Ack或者Aak DLLP 的Sequence Number确认,初始值设为fffh。2位计数器REPLAY_NUM计数重发次数,初始值为00b。REPLAY_TIMER计时器计时判决什么时候需要重发,有如下规则:在每一次发送的最后一位开始计时,在每一次重发或者nak之后复位重新开始。

在接收端同样有很多数据位和计时器。NEXT_RCV_SEG保

存预期接收到的TLP Sequence Number。标志位

NAK_SCHEDULED。计时器AckNak_LATENCY_TIMER,为一个ack应答计时。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 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 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 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 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 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 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 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 ?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 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0000模2除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里论套习 4、理解MAC '地址的作用;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 的MAC 层帧结构和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时]工严11 1 厶-*■ ―鼻八匸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 ___________ Slepl:设走夹验环墳 2、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伽|12:运行ipconfig 命令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厂 5始閃:娠輻LLC 信息輔并灰洪 Step4:编頤IXC 噩拦巾贞和无 5、理解MAC 酩部中的LLC — 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 MAC 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流程 图 2.1-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 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 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 开始

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AccessCo 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 nkCon trol)两个 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 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以太网技术的核心。以太网不提供任何确认收到帧的应答机制,确认必须在高层完成。3、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被称为“帧”,以太网的“帧”结构如下: 各字段的含义: 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源地址:6个字节的源物理地址标识帧的发送结点。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数据链路层协议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成绩: 2015 年11 月11 日 前言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frame),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 数据链路层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向该层用户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基本服务。透明性是指该层上传输的数据的内容、格式及编码没有限制,也没有必要解释信息结构的意义;可靠的传输使用户免去对丢失信息、干扰信息及顺序不正确等的担心。在物理层中这些情况

都可能发生,在数据链路层中必须用纠错码来检错与纠错。数据链路层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无差错的线路。如果您想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数据链路层,那就是:“帧和介质访问控制”。 数据链路层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保证通信双方在有差错的通信线路上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中通信控制功能最典型的一种协议。 本实验实现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数据传送部分,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 二、实习时间 (第 12 周到 13周)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1 (总分:10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68.00) 1.测得一个以太网数据的波特率是40Mbit/s,那么其数据率是____。【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 (分数:2.00) A.10Mbit/s B.20Mbit/s √ C.40Mbit/s D.80Mbit/s 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相关知识。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意味着每发一位就需两个信号周期,那么波特率就是数据率的两倍,即波特率为40Mbit/s,数据率为20Mbit/s。故选B。 2.在以太网中,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信号,只有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与主机的地址一致时,主机才接收这个数据帧。这里所提到的地址是____。 (分数:2.00) A.MAC地址√ B.IP地址 C.端 D.地理位置 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MAC帧。由于总线上使用的是广播通信,因此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首先要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丢弃。故选A。 3.以太网地址是由____个字节组成的。【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 (分数:2.00) A.3 B.4 C.5 D.6 √ 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的MAC帧。以太网地址由48bit组成,常用6个字节表示。注意区分IPv4的地址,IPv4地址由32bit组成,常使用4个字节。故选D。 4.对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陈述中,正确的是____。 (分数:2.00) A.它依赖于硬件位置 B.它依赖于网络类型 C.它是由生产厂商指定的√ D.它随着每次硬件的开机和关机而改变 解析:解析:考查以太网地址。每块网络适配器(网卡)有一个地址,称为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MAC 地址长6个字节,一般用由冒号分隔的6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如8:0:2b:e4:b1:2,共48位,高24位为厂商代码,低24位为厂商自行分配的网卡序列号。因此选C。 5.以下正确的MAC地址是____。【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分数:2.00)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 C.1031 D.192.2.0.1

大数据链路层习题集

在选择重传协议中,当序号字段为4比特,且接收窗口与发送窗口尺寸相同时,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D) A:5 B:6 C:7 D:8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选择重传协议的知识点。对于选择重传协议,若用n比特进行编号,则接收窗口大小为Wr<=2n-1 .所以答案选D 在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中,如果短帧过多,则(B) A:短帧过多可以增加网络的发送效率B: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 C:短帧过多会降低网络的负荷D:短帧过多可以增加网络的吞吐量解析: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因为(额外的)帧扩展部分将占用大部分的网络流量。千兆位以太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用了帧突发技术,即允许一次可以发送多个短帧。 IEEE802.3规定了(D)层次 A:物理层B:逻辑链路层(LLC)C:介质访问控制(MAC)D:以上三层都是解析: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的子层 局域网中访问冲突的根源是(B) A:独占介质B:共享介质C:引入MAC子层D:规则的拓扑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原理。由于采用随机访问和竞争技术,CSMA/CD只用于总线拓扑结构网络。 在HDLC协议中,(B)的功能是轮询和选择 A:I帧B:S帧C:U帧D:A和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HDLC协议。HDLC的帧类型包含三种: 1)信息帧(I帧) 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I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识。信息帧的控制字段中的N(S)用于存放发送帧序号,以使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而连续发送多帧。N(R)用于存放接收方下一个预期要接收的帧的序号,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帧要接受5号帧。换言之,5号帧前的各帧已被接收。N(S)和N(R)均以3位二进制编码,可取值0~7. 2)监控帧(S帧) 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为S帧。S帧以控制字段第一、二位为“10”来标识。S帧带信息字段,只有6字节即48比特,S帧的控制字段的第三、四位以S帧类型编码,共四种不同编码,分别表示: 00——接收就绪(RR),由主站或从站发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帧来轮询从站,即希望从站传输编号为N(R)的I帧,若存在这样的帧,便进行传输。从站也可用RR型S帧来做响应,表示从站希望从主站那里接收的下一个I帧的编号是N(R)。 01——拒绝(REJ),由主站或从站发送,用以要求发送方对编号为N(R)开始的帧及以后所有的帧进行重发,这也暗示N(R)以前的I帧已被正确接收。 10——接收为就绪(RNR),表示编号小于N(R)的I帧已被收到,但目前正处于忙状态,尚未准备好接受编号为N(R)的I帧,这可用来对链路流量进行控制。 11——选择拒绝(SREJ),它要求发送方发送编号为N(R)的单个I帧,并暗示其他编号的I帧已全部确认。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 的MAC 层帧结构和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时]工严11 1 厶-*■ ―鼻八匸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 ___________ Slepl:设走夹验环墳 2、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伽|12:运行ipconfig 命令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厂 5始閃:娠輻LLC 信息輔并灰洪 Step4:编頤IXC 噩拦巾贞和无 5、理解MAC 酩部中的LLC — 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 MAC 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流程 图 2.1-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 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 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里论套习 4、理解MAC '地址的作用; 开始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 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AccessCo 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 nkCon trol)两个 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 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以太网技术的核心。以太网不提供任何确认收到帧的应答机制,确认必须在高层完成。 3、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被称为“帧”,以太网的“帧”结构如下: 各字段的含义: 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源地址:6个字节的源物理地址标识帧的发送结点。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 数据链路层说课讲解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一习题 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 帧定界功能 B电路管理功能 C 差错检测功能 D链路管理功能 解析:B。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即将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从而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点,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二进制比特流组织成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管理。这些功能对应为帧定界,差错检测,链路管理等功能。 2 对于信道比较可靠并且对通信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采用()数据链路层服务比较合适。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D 无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解析: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器是指源机器向目标机器发送独立的帧,目标机器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事先并不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释放逻辑连接。若由于线路上有噪声而造成了某一帧丢失,则数据链路层并不会检测这样的丢帧现象,也不会恢复。当错误率很低的时候,这一类服务是非常适合的,这时恢复过程可以留给上面的各层来完成。这类服务对于实时通信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实时通信中数据的迟到比数据损坏更加不好。 3 在数据链路层中,网络互联表现为()。 A,在电缆段之间复制比特流 B 在网段之间转发数据帧 C 在网络之间转发报文 D 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 解析: B。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备(物理层设备)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为帧,网络层的传输单元为报文,物理层的传输单元为比特,所以A,C都是错误的。而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工作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4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的帧来发送。如果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那么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 A 40% B 60% C 80% D95% 解析:B。要成功发送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的概率是(0.95)10 ≈0.598,即大约只有60%的成功率。 这个结论说明了在不可靠的信道上无确认的服务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引入有确认的服务。 5 在可靠传输机制中,发送窗口的位置由窗口前沿和后沿的位置共同确定,经过一段时间,发送串口的后沿的变化情况可能为()。 I 原地不动 II 向前移动 III 向后移动 A I III B I II C II III D 都有可能 解析:B。发送窗口的后沿的变化情况只能有两种: 1)原地不动(没有收到新的确认)。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 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 4、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5、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回2.1- L 四实验流程 小亠| /I J ■ v 开始

结束 图21 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

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题目: 数据链路层网络通信协议计 姓名: 周小多 学号:2013302513 班号:10011302 时间:2015.11.12 计算机学院

目录 摘要 1 目的 (1) 2 要求 (1) 3 相关知识 (1) 4 设计原理及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实现思路及伪代码描述 (3) 6 意见或建议 (4) 7 参考文献 (4)

题目: 数据链路层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帧校验字段 紧跟在信息字段之后的是两字节的帧校验字段,帧校验字段称为FC (Frame Check )字段, 校验序列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SDLC/HDLC 均采用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Cyclic Redundancy Code ),其生成多项式为CCITT 多项式X^16+X^12+X^5+1。除了标志字段和自动插入的"0" 位外,所有的信息都参加CRC 计算。 CRC 的编码器在发送码组时为每一码组加入冗余的监督码位。接收时译码器可对在纠错范围内的错码进行纠正,对在校错范 围内的错码进行校验,但不能纠正。超出校、纠错范围之外的多位错误将不可能被校验发现 。 4、设计原理及流程图 ? 可靠性分析:(1)差错控制:检错(CRC-32);纠错(序号+确认反馈+超时重发);(2 )流量控制:采用选择重发协议(序号为3个比特位,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存区,确定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对缓冲区和窗口管理) ? 不可靠性分析:支持不可靠通信服务。 ? 协议分析:语法,语义和同步 ? 语法:数据帧格式 ? 起始定界符=终止定界符:01111110; ? 目的地址:(48):bbbbbb; ? 源地址:(48):aaaaaa; ? 控制字段:定义帧类型,实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 数据部分:46~1500字节 ? 语义:不同类型帧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 1基本概念 (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 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 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 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 ;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x log2N , 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 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 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 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 1 )数/模转换--> 模拟通信系统--> 模/数转换 2 )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 模拟信号传输 1 )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 2 )数字通信:模/数转换--> 数字通信系统--> 数/模转换 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空分多路复用SDM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 和波分多路复用WD M 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 时分多路复用: 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端口 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按排队方式分配信道): 1)帧的长度固定 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入端 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方法。 答:每一个取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作为一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用后T1标准的传输比 特率为多少?8000 x (8 x 24+1)=1544000b/s E1 标准是32路复用(欧洲标准)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 x (8 x 32)= 2048000bps 4、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査2-1 各种交换方

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

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 1.数据链路层介绍 数据链路层协议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网络实体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具体包括∶将物理层的位(1和0)组成俗称为"帧"或"包"的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它是数据链路层逻辑信息交换单位。与字节一样,帧也是一系列连续的位组成的同层数据交换单位;传输差错检测及控制,能恢复时则予以纠正;数据流量控制;识别网上每台计算机,即网络数据链路层编址,这对局域网MAC尤为重要。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通常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AC子层控制收发器共享单一传输信道的方式。若使用MSAP支持LLC时,MAC子层负责帧的编址及其识别。MAC到MAC 操作通过同等层MAC协议实现。MAC还负责产生帧校验序列及其检验等功能。MAC的具体功能留待介质访问控制一节中专门讨论。 (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LLC子层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护及拆卸数据,以便数据帧无差错地从一台设备传向另一台设备。 LLC协议由IEEE 802.2定义,它是HDLC的一个兼容子集。它支持两种类型的链路层服务,即无连接LLC及面向连接LLC。网桥、智能集线器、网卡等互连硬件设备往往与数据链路层有关。 2.介质访问控制 逻辑拓扑结构使用特定的规则控制何时允许网络实体传送数据信号,这种控制规则就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对共享介质型局域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类似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控制,是IEE802MAC子层的核心内容。若没有介质访间控制协议,所有设备在它们准备好数据时就立即发送,就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其结果是不同的信号相互干扰破坏,甚至彻底丢失信号。这种情形叫做冲突,它破坏了站点间的有效通信。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多个并发信号之间的冲突或干扰,确定何时才允许网中设备发送数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分为

计算机网络关于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理解与实现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姓名王颖学号16008404 日期地点 成绩教师王磊 电气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

实验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理解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流量控制、差错处理方法的理解; 2.熟悉TCP/IP编程, 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验中; 3.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已有的模拟信道程序,编制发送、接收程序的部分模块,使系统具有可靠的收发功能。具体要求 1)采用无连接Socket编程 2)地址与端口 发送端:地址:127.0.0.1 端口:8001 接收端:地址:127.0.0.1 端口:6001 3 4)需考虑的异常情况:出错、丢失、延时 5)采用停等协议 6)单工方式 7)ACK/NAK的表示:ACK:0x06 NAK:0x15 2.待完成模块要求 1)发送程序:偶校验;编码;发送、接收;差错处理、流量控制。 2)接收程序:检查偶校验;应答;发送、接收 三.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Microsoft visual C++ 6.0 四.实验原理 1、程序实现的原理 Windows Sockets(套接字) 是在Windows下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规范。为Windows下网络异步通信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Windows Sockets规范建立在BSD UNIX 中实现的Berkeley 套接字模型上,现已是TCP/IP网络的标准。它独立于底层的协议。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1)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目的是建立在物理层基础上,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即数据链路层提供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并在数据链路连接上传送帧。依据功能可以分为有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本实验采用的是有应答,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时,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要发送数据时,就直接发送数据帧。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能够接受数据帧,或者收到的帧校验正确,就像源主机数据链路层发送应答帧;不能接受或接受到的帧校验不正确时,就返回否定应答,发送端要么重发原帧,要么进入等待状态。 面向无连接的socket使用方法如下:

数据链路层-ARQ协议-指导

?任务 1.同学编写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由《发送端程序》和《接收端程 序》实现,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2.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左侧装订):方案、编程、调试、 结果、分析、结论。 ?成绩评定 1. 若完全实现无差错传输(无丢失、无差错、不重叠、不乱序、...)且实验报告 出色,5分; 2. 若完成部分无差错传输,依据实验结果定成绩,3~4分; 3. 若没有完成基本的传输任务,依据实验结果定成绩,1~2分; 4. 没有进行实验和无实验报告者,0分; ?实验环境 1. Windows 9x/NT/2000/XP/2003 2. TCP/IP协议 ?同学程序 1. 认真复习数据链路层内容,熟悉编程语言C、C++和WINDOWS程序设计技 术(查阅参考书); 2. 开发工具:Visual C++ 6.0、Visual Basic 6.0、C++ Builder、Java、C#、Turbo C/C++或其它; 3. 程序示例:理想信道的《发送端程序》和《接收端程序》(含源码VC6.0); 1. ARQ基本协议1:_引入检错和应答帧 2. ARQ基本协议2:_引入超时计时器 3. ARQ基本协议3:_引入数据帧携带发送序号0~1 4. ARQ基本协议4:_引入确认帧携带发送序号0~1 5. ARQ基本协议5:_引入应答帧含有校验码 6. ARQ基本协议6:_引入数据帧和确认帧含有发送序号0~7, Ws=1,Ws=1 7. 下载:ARQ基本协议1~6及数字信道仿真程序

4. 示例实验指导 ?协议设计建议 -协议中不考虑成帧 1. 数据帧和应答帧以字节为单位; 2. 数据帧:低4位D3~D0为数据段(取值0000B~1001B,即0~9),最高 位为校验位(D7),发送序号段:D6~D4; 3. 应答帧:确认帧ACK:低4位D3~D0取值1111B(FH),否认帧NAK:低 4位D3~D0取值1110B(EH),发送序号段:D6~D4; 4. 按上述定义,发送序号个数最大为8;实际使用时,可自行选取发送序号个数 2或4,甚至不使用。 -协议中考虑成帧 1. 参见授课讲义和教材的相关内容; 2. 数据帧:帧头+发送序号+数据段+校验段+帧尾; 3. 应答帧:帧头+发送序号+校验段+帧尾; -协议方案提示 1. 基本ARQ协议;否认帧不必携带出错数据帧的发送序号。 2. 连续ARQ协议-回退N帧ARQ协议;应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和否认帧应携带 出错数据帧的发送序号。 3. 连续ARQ协议-选择重发ARQ协议;基本同上; ?信道仿真程序 1. 功能:可仿真信道上的信息(数据帧或应答帧)产生丢失、产生差错和传输时 延; 2. 下载:V1.21,解压后,直接运行! 1.界面: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答案详解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定义: 凡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计算机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与区别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传输简单信息为主要目的,用通信系统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是计算机网络的低级阶段。 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间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服务是层与层之间的,是纵向的; 协议是同一层内对等体之间的,是横向的。 4.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ISO)有几层? 物理层(The 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The Data Link Layer)、网络层(The Network Layer)、传输层(The Transport Layer)、会话层(The Session Layer)、表示层(The 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The Application Layer)。 5.通信子网分别是那几层? 物理层(The 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The Data Link Layer)、网络层(The

Network Layer)。 第二章 1.带宽和宽带的概念? 信号占据的频率范围,称为信号的带宽。 宽带是大于56kbps的网络服务。 2.简述常用有3类线和5类线。 3类: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传输频率=16MHz, 语音传输/数据传输最大速度=10Mbps,主要用于10base-T。 5类: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100MHz;语音传输/数据传输速率=100Mbps(100M内);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3. The telephon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电话系统的构成) (1) Local loops 本地回路 (2)Trunks 干线 (3) Switching offices交换局 第三章 1. 当帧里的下列比特序列在链路上发送时,真实的比特序列是什么? 真实的:00101111100110 CRC多项式x3+1来检错,应该发送的信息块是什么?

数据链路层

对于任何设备,如果源地址与接收到消息的目标地址 不相同应忽略此消息。所有设备作为消息响应者应对全局目标地址(255)作出监听和响应 传输协议功能还提供了对于目标地址特定的传输的流控制和握手功能 只有当发送的字节数超过8时,定义为多包的参数组才使用传输协议进行传输。 采用PDU2这种格式的参数组只能作为全局消息进行通信 5.4.1 命令 命令类型的消息是指那些从某个源地址向特定目标地址或全局目标地址发送命令的参数组PDU1 格式(PS 为目标地址)和PDU2 格式(PS 为组扩展)都能用作命令 5.4.2 请求 参数组编号是24位的,所以使用了3个字节 对于特定目标地址的请求,目标地址必须做出响应。如果目标地址不支持请求的PGN(即没有,或不允许发送),也必须发出一个NACK 的响应以表明它不支持该PGN 如果是全局请求,当一个节点不支持某个PGN 时,不能发出NACK 响应。 5.4.3 广播/响应 此消息类型可能是某设备主动提供的消息广播,也可能是命令或请求的响应。

此消息类型使用的参数的数据范围: 控制字节:0 至3 见以下定义 3 至255 保留给CATARC 分配 组功能值0-250 可用时对每个PGN 作具体的定义 大多数情况下位于适用组功能参数组数据域的第一个字节。 251-255 按GB/T××××.5 的规定 肯定确认:控制字节= 0 字节: 1 控制字节= 0,肯定确认(ACK) 2 组功能值(若适用) 3-5 保留给CATARC 分配,置各字节为“FF16” 6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参数组编号的8 低8 位,位8是最高位) 7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参数组编号的2mid 字节,位8是最高位) 8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参数组编号的高8 位,位8是最高位) 否定确认:控制字节= 1 字节:1 控制字节= 1,否定确认(NACK) 2 组功能值(若适用) 3-5 保留给CATARC 分配,置各字节为“FF16” 6-8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见上) 拒绝访问:控制字节= 2 字节:1 控制字节= 2,拒绝访问(PGN 支持但被拒绝) 2 组功能值(若适用) 3-5 保留给CATARC 分配,置各字节为“FF16” 6-8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见上) 无法响应:控制字节=3 字节:1 控制字节=3,无法响应(PGN 支持但是ECU 忙无法立 刻响应。稍后重新请求数据) 2 组功能值(若适用) 3-5 为CATARC 分配保留,这些字节应放FF16 6-8 被请求消息的参数组编号(见上) 5.4.5 组功能 这种类型消息用于特殊功能组(如专用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多包传输功能等)。每个组功能由其PGN 识别 在数据结构中(一般是在数据域的第一个字节)定义功能。 使用专用组功能,可以消除在传输专用消息时,不同制造商之间使用 CAN 标识符造成的冲突。

PCIE数据链路层协议(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s)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作为处理层和物理层的中间层,为处理层TLP 在链路中传递提供可靠机制。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TLP的可靠传输。所以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主要任务是:1、数据交换。接收发送方处理层的TLP包,并送到物理层。另外从物理层接收TLP 包并送到接收端的处理层。2、出错检测和裁决。LCRC和序列号(TLP Sequence Number)的生成;存储发送端的TLP用于再试重发;为TLP和DLLP做数据完成性检测(crc校验);DLLP 的ack和nack响应;错误指示;链接确认超时重试机制。3、初始化和电源管理。跟踪链路状态并传送链路活动、链路复位、链路失去连连等状态给处理层;4、生成DLLP。用于链路管理功能包括TLP确认、电源管理、流程控制信息(VC通道初始化)交流。在链接两端的数据链路层点对点传输. 数据完整性检测就是为DLLP和TLP做crc校验DLLP使用crc-16,TLP使用32bit的LCRC,此外,TLP还有一个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用于检测TLP丢失与否。LCRC和sequence Number检测有误的TLP或者在发送过程中丢失的TLP,将被发送端重新发送。发送端存放TLP的备份,在需要的时候将备份发送或者在收到接收端的正确接收确认后清除备份。 数据链路层跟踪链路连接的状态,并和处理层和物理层交流链路状态,通过物理层来完成对链路的管理。链路层中包含状态机DLCMSM(Data Lin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tate Machine)

来完成这些任务,以下详细介绍。 ●DL_Inactive – Physical Layer reporting Link is non-operational or nothing is connected to the Port ●DL_Init – Physical Layer reporting Link is operational, initialize Flow Control for the default Virtual Channel ●DL_Active – Normal operation mode Status output: ●DL_Down – The Data Link Layer is no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omponen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k. ●DL_Up – The Data Link Layer i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omponen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k.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实现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 实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2年11月11日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保证通信双方在有差错的通信线路上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中通信控制功能最典型的一种协议。 本实验实现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数据传送部分,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 二、实验内容 使用C 语言实现下面数据链路层协议: 1.分析和实现一个理想的链路层协议 2.对于前面实现的协议进行扩充,实现它的第一次改进,如何防止发方过快淹没 收方。

3.对上一步再假设在不可靠的的链路上进行通信。 三、实验步骤 1.熟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 2.编写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现程序; 3.调试并运行自己编写的协议实现程序; 4.了解协议的工作轨迹,如出现异常情况,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原因分析; 5.保留你实现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备教师检查。 四、实验过程 1、程序功能及设计思路 功能概述: 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代表A站、B站。先由客户端输入服务器IP地址,发送SYN 同步帧,告诉服务器准备接受。客户端输入数据后,会进行CRC编码,再发送数据帧;服务器收到后,先进行校验,数据正确则发送ACK帧,客户端则发送下一帧数据;否则服务器发送NAK帧,客户端重新发送该数据。 CRC校验: 1)将收到的字符转为int型(32位),并将其二进制码左移16位,存于data; 2)进行C(D)=Remainder[(S(D)?D^L)/g(D) ],即CRC校验,得到校验位。 3)将校验位加在信息元后,组成24位的码字,存于要发送的数据帧dframe。停等式ARQ协议:

计算机网络解析

第一章概述 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报文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宽带,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3、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 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 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 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4、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网路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要素组成:(1)语法:既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既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既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讯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讯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 见下面的协议。西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既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讯的规则的集合。但服务是 “垂直的”,既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 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5、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网路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要素组成:(1)语法:既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既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既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说明。 6、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性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