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

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
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

文章编号:1004-132 (2000)01-0021-05

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

潘际銮 院士

潘际銮

摘要:回顾20世纪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证焊接科学发展的趋势,分

析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对焊接技术的挑战,讨论焊接科学研究特别是焊接自动化方面的几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焊接;科学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TH -1;T G 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1999—11—15

1 焊接技术发展的历程

焊接是一门新兴的同时又是一门古老的技术。从历史上说,它在3000年以前就有记载,但真正成为一门重要的制造技术,是20世纪的事情。1802年俄罗斯的В.В.Петров发现电弧现象,1890年俄罗斯的Н.Н.Бенардос

发明电弧焊,从此开始它极为迅速地发展,成为制造工业中的重要技术。从工艺方法上来说,它现在已有90余种工艺,采用了热、电、光、声、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热源,应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控制技术;从应用范围来说,它包括了交通、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一切工业领域。在它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焊接的理论也逐步成熟,成为一门系统的技术科学。

焊接技术的发展与钢铁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统计,世界上45%钢铁材料通过焊接才成为人类可使用的产品,这意味着每年需要焊接的钢材达到3~4亿t 。80年代以来有一种论点,认为钢铁将趋于饱和,钢铁工业将成为夕阳工业,由此可推想,焊接技术也将成为夕阳技术,对此应予以论证。

2 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1,2]

2.1 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

1900年,世界钢产量为2850万t ,到1973年

就超过7亿t ,1997年达到7.99亿t ,预计2000

年全世界钢产量可能超过8亿t ,约为1900年的28倍。本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持续

增长的。50年代以前,对钢铁工业影响较大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每次战争硝烟一起,世界钢产量就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危机,钢产量大幅度下降。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钢产量迅速增长。50年

代以后,随着转炉技术与连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世界钢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增长速度相当惊人。70年代后期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成了O 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价格上涨。随后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两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世界钢产量下降,并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萎缩。进入90年代,出现了薄板坯连铸技术,美国最先采用这项技术,取得了良好业绩。薄板坯连铸技术的开发应用引发了一系列钢铁生产新工艺开发,再次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2.2 21世纪钢铁工业发展的预测

为预测21世纪焊接技术的前途,就应该预测钢铁工业在21世纪的发展前途。

(1)钢铁产量人口平均水平仍然很低 少数先进国家钢铁生产总产值很高,按人口平均水平也很高,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说,钢铁总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口的需要,如1985年日本人均钢产量达到1050kg ,德国为664kg ,苏联为592kg ,我国只有47kg 。若2000年全世界人口以60亿计,钢产量为8亿t ,则人均钢铁产量不过133kg ,处在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2)钢铁材料的不可代替性 现代工业的产品对材料要求非常高,需要能经受高温、高压、冲击、疲劳等苛刻条件的材料,目前只有钢铁最合适,例如148万kVA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壳,水流速度为20m s ,进口温度为290℃,压力为17651.97kPa ,蒸发量为7160t h ,高为12.85m ,直径为5570mm ,壁厚为200mm ~600mm ,

总重量为483t 。像这样庞大的在高温高压下,工

作要求又极严格的装置非钢铁材料莫属。图1a 是该电站核岛的全貌,图1b 是核岛中反应堆压力壳实际尺寸图。相似情况,不胜枚举。

(3)世界资源条件钢铁最好 在世界金属资

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潘际銮

(a )核岛全貌 (b )反应堆压力壳

图1 148万kVA 核电站

源中,铁矿石在地壳中的蕴藏量大,分布广,且采矿条件好,这是由地球的地壳构成所决定的,其他金属材料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4)绿色结构材料 从可以回收利用的角度看,钢铁是一种绿色结构材料,表1为主要材料的回收利用情况[1]。从表中可知,当前人类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回收率都不高,某些材料使用后还不能降解,造成白色污染。相比之下,钢铁的可回收利用率最高,使用后锈蚀也不会污染环境,因此,钢铁是一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材料。

表1 主要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单位:%钢铁

玻璃

塑料

55

45

35

27

10

(5)钢铁材料具有最佳价格性能比 钢铁科

学技术经过100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钢铁生产工艺有重大的变化,主要成就表现为氧气转炉炼钢代替平炉炼钢;连续连轧代替铸锭浇铸和初轧开坯。因此,它的生产流程大为缩短,消耗降低

,生产率提高,使得钢铁材料的价格保持稳定。图2所示为钢材与其他产品的价格比较[1]。由图

图2 钢材与其它产品的价格比较

(1974年价格指数=100)

中可见机械产品和汽车的价格,90年代比70年

代上涨了2倍多,一般民用品也上涨了1倍多,而钢铁价格保持稳定。表2所示为一些材料的价格与比强度之比的数据[1]。由此可知,钢材是目前价格与性能比最便宜的材料,水泥虽然便宜,但性能远不及钢材。随着冶金科学的进步,钢材性能将会更加改善,其廉价优势也将日益突出。

表2 一些材料的价格与比强度比值 单位:kg mm

2

材料钢

铝合

水泥

A l 2O 3陶瓷碳纤维

聚丙烯

比强度①

5.211.10.897.4160.93.9价格 比强度1

3.9

0.4

4.0

5.2

3.8

①比强度=强度 比重;陶瓷与水泥为压缩强度;价格为1981年日本市场价

2.3 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仍将持续发展[3]

21世纪钢铁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是,①钢厂

生产流程的连续化——金属制造流程的连续化与紧凑化;②钢厂排放过程的控制和排放物质的再能源化、再资源化;③新一代钢研究与开发:前两项工作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的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控制环境污染;后一项工作的发展则将为工业提供新的高质量钢材,推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国民经济各部门都要求可靠性更高、单位消耗量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价格更低,而且便于回收利用和环境协调相容的钢材,例如全球范围内35家主要钢厂和汽车厂刚刚联合开

发的“超轻钢车”(UL SAB )研究目标表明,采用新开发的高强薄板可以使重量减轻25%,服役性能改善,车体的静态扭曲刚度提高80%,而且成本比代用材料低。

21世纪钢材的发展方向将是,在充分考虑经

济因素和环境友好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在高洁净度、高均匀性、高稳定的冶炼—凝固技术和超细晶粒组织控制等生产工艺基础上的新一代钢材。其主要目标是要使钢的强度比现有钢材提高1倍左右,服役能力和使用寿命相应得到明显提高,且易回收利用。由此将引发出一系列科研课题:诸如极限洁净度钢的化学冶金过程;经济洁净钢的技术实施;高洁度钢的凝固和偏析行为;快速非平衡凝固条件下钢的铸态组织和夹杂物分布特征;中温条件下(如850℃~7500℃)钢的压力加工和随后相变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微米、亚微米级超细组织的形成机理;非平衡状态下的物理金属学;微合金

化高洁净钢的开发;新一代钢种的可焊性及焊接材料和工艺的开发。

3 21世纪焊接技术面临的挑战

我国工业总体上较落后,许多工业产品,特别

?

22?中国机械工程第11卷第122期2000年2月

是重工业产品,仍须依赖进口,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必须加强制造技术的研究,现举若干工业为例。

3.1 能源工业

建国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有了巨大的进步。1988年煤产量为9.8亿t ,石油产量为1.37亿t (见表3),1985年发电量为3813亿k W ?h ,1984

年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已达0.8亿k W 。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年人均值都很低:能源消耗量为840kg (标准煤当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 3;耗电量只有381k W ?h ,不到美国的1 25[2]。

表3 中国每年提供能源量

年份

(亿t )石油

(亿t )天然气(亿t )水力发电量(亿k W ?h )核能发电量(亿k W ?h )总量

(亿k W ?h )1988

9.8

1.37

142.6

1092

5452

200013~141.7~2.0300

2300~2400240~30010000~12000

我国能源结构与国外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到1986年底,全世界已有397座核电站投入运行,每年提供电能237715兆W ,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6%;其中法国核能发电量已占该国全部发电量的69.8%。到2000年,全世界核电站装机容量

可达7.2~9.5亿k W ,占世界发电量的23%。然而我国核电工业尚处在起始阶段。现有核电站2座,总功率为120万k W 。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将达12000~13000亿k W ?h ,需要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5000万k W 以上。无论是核能发电装备,还是热能发电装备,焊接是最主要、最关键的技术。我国目前机械工业的水平仍然满足不了这项技术的要求,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其中关键的焊接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图3所示为该电站300MW 反应堆压力壳自日本引进,运抵核岛进行安装的情况。

图3 秦山300MW 核反应堆压力壳

3.2 汽车、交通运输工业

我国交通运输远远不能满足国计民生需要。据统计,1980年全世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交通

线22km ,而我国仅14.3km

。美国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铁路3.27km ,公路66km ,而我国分别只有0.54km 和9.47km ,分别是美国的1 6~1 7。

汽车生产中采用大量的先进焊接技术,其中包括机器人电阻焊及弧焊、激光切割及焊接等,我国尚未形成自己的产业,但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

3.3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包括海洋钻探平台、采油平台

、海洋管道铺设船等,这些产品的制造都是以焊接为主,例如欧洲北海油田的平台架平均18000t ,消耗埋弧焊丝近4500kg ,气体保护焊丝73000kg ,可以说是焊接出来的人工岛屿。见图4。

(a )全貌 (b )水下焊接结构

图4 海洋平台

由于海洋平台在海水、低温、风浪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国内外都发生过重大事故,因而海洋平台对焊接技术及结构断裂特性、失效分析和可靠性评估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航空母舰(见图5)的主体是用很厚(80mm 以上)的800M Pa 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而成。对于这种钢材的冶炼、轧制和焊接,我国尚处于初步涉足阶段。

图5 航空母舰的全貌

3.4 航空航天工业

航空航天工业中运载工具要求尽可能高的推力重量比,必须采用各种轻型材料和结构,因而要采用各种特殊的焊接方法对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焊接、钎接、拓散连接等。航空用的涡轮发动机要

求耐高温蠕变、精密化、轻量化,采用钛基及镍基等超级合金材料,火箭推进器要求这些产品的瞬时高温性好,采用复杂的冷却系统。图6所示为液体燃料发动机外貌,其喷管由大量输油管经焊接

?

32?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潘际銮

制成,目前还是采用人工进行焊接。类似部件的焊接技术都须不断研究开发

图6 火箭液体发动机外貌

4 21世纪焊接科研的几个重要方向

4.1 焊接机器人的开发与生产

近30年来,先进工业国家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1990年1月1日的一份统计资料介绍了世界各国和地区机器人拥有情况,其中日本遥遥领先,为18万台,其次为美国(4.2万台),联邦德国为2124万台,中国台湾有800台。根据1996年统计,大陆现有机器人500台,点焊、弧焊大约各一半,汽车工业占37%,机械工业占30%,摩托车工业占25%。图7表明联邦德国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领域分析,按数量大小,焊接占第一位,在2.24万台中占7845台,可见在焊接技术中发展机器人的重要性,焊接机器人应该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研究开发具有智能的机器人,特别是具有自动路径规划、自动校正轨迹、自动控制熔深的机器人将是近期及21世纪研究的重要方向

图7 联邦德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布情况

4.2 灵巧智能型焊接机械[4]

现在焊接机器人大多为固定位置的手臂式机械,一般具有6

1

2

个自由度,采用示教或编程方法执行任务。这种机器人,适宜于大量生产,用于流水线的固定工位上(如汽车覆盖件装配线)。对于

大型结构工地上的小批量生产没有用武之地,目前国内外工地焊接仍然采用手工或半自动的焊接方法,劳动强度很大,条件恶劣,质量难以保证。图8所示为我国石化工业中生产球罐的实际情况,从装配到焊接全部采用人工。

要真正解决焊接中

(a )已装配好的球罐 (b )球罐内部焊接情况

图8 我国石化工业中球罐装配和焊接情况

的劳动强度和质量,必须研究开发、生产灵巧的具有智能的焊接机械,这里用“焊接机械”这个名称是为了与手臂机器人相区别。为了适应焊接各种场合的应用,焊接机械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实质上也是机器人。这种机械应具有以下特点:灵巧、轻便,可以很容易移动,以适应不同结构、不同地点的焊接任务;具有很高的智能,能自动跟踪焊缝轨迹、自动调整焊炬姿态、自动调节规范、自动控制焊接质量。21世纪应该努力开发类似“傻瓜相机”那样的“傻瓜焊机”,任意一个普通的工人都能够操作,而且获得优良的焊接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解决以下4个问题:①研究设计各种不同的灵巧运动机构,以实现焊接电弧的运动、焊丝送进和焊炬姿态的调节;②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感器,以探测焊缝坡口形状与位置、焊接温度场、熔池状态、熔透情况等;③研究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模式识别,以便迅速适时地提供各种需要的控制参数;④研究最佳控制方法,包括线性控制和各种非线性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解决以上问题将从根本上解决焊接劳动强度和质量问题,应该成为21世纪的努力目标。4.3 计算机模拟技术

焊接技术历史悠久,但长期作为一种技艺主要是依靠经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0世纪焊接逐渐形成科学,从冶金金属学、电工电子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透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但是,由于这种工艺过程非常复杂,单纯采用理论方法,

?

42?中国机械工程第11卷第122期2000年2月

很难准确地、有把握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在研究焊接生产技术时,往往采用实验手段作为基本方法。其模式为“理论→实验→生产”。由于焊接实验困难,故需花去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举一例:汽轮机转子的主轴由多节耐热钢圆盘焊接而成,一般先加工后焊接,为了保证焊接后主轴线上各节的同心度,曾经采用1∶1的见证件进行焊接实验,以求出其残余变形情况。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结果,方能确定最后的生产工艺,其代价可想而知。与此相同,一个数十吨及至数百吨的铸锭或锻件,往往都需要通过1∶1的试生产,进行解剖分析,最后才能确定其工艺过程,保证最后产品的质量。随着计算机的出现,20世纪末期提出了计算机模拟的手段,为热加工,包括焊接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焊接技术数值模拟可包括以下方面:①焊接热过程;②焊缝金属凝固和焊接接头相变过程;③焊接应力和应变发展过程;④非均质焊接接头的力学行为;⑤焊接熔池液体流动及形状尺寸;⑥重大结构及其部件的应力分析等。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期望21世纪将热加工的研究模式转变为“理论→计算机模拟→生产”,这将大大提高热加工的科学水平,节约大量实验人力、财力。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有赖于以下4个方面:①数学模型;②物理参数的确定;③验证计算结果的检测方法;④计算机能力。最近10~20年,计算机能力的发展最快,它为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但是,②、③两项发展很慢,大家不十分重视,必须大力加强。为了发展这项技术,应该①建立工程数据库,如材料物理特性、金属宏观结构、金属相图,尤其是非衡相图和亚稳相、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的数据等,根据我国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测试和总结;②开发研究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残余应力等的测试装置和方法[2]。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模式见图9,在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时发展测试结果修正数字模型,结合物理参数的测定以达到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模拟技术在实际过程中应用的目的。单纯使用计算机研究计算方法是没有前途的。

4.4 发展无损探伤技术及可靠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

焊接产品乃至所有机械产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干缺陷,如何探明这些缺陷,确定在某种具体工作条件下(如材料,应力及介质等)所能允许的缺陷极限和裕度,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经济

图9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模式

效益。近年来提出“可适用度”(fitness fo r pu rpo se)概念,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须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并制定简化的评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断裂失效准则的完善化;②各种临界断裂参量的测量方法的提高和完善;③利用随机理论研究工件可靠性;④焊接件断裂失效的微观机理研究;⑤安全可靠性评估的计算机软件及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

4.5 焊接件使用寿命评估与延寿技术

焊接工件中存在的缺陷,在使用初期尚不致使工件发展破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缺陷不断发展,以致使其达到临界数值,而造成破坏。这一过程称为失效过程,包括疲劳、应力腐蚀、腐蚀疲劳、蠕变等。因此须要研究这些失效的机制,建立模型,确定裂纹拓展精确过程,估计寿命,并寻找延长寿命的措施:①寿命评估的方法和理论;②焊接过程以及热加工过程对寿命的影响;③在服役过程中材质性能的变化及其对寿命的影响,如高温下材料组织结构自身不断变化;④延寿技术的研究,如喷丸、锤击焊趾重熔、内应力消除、表面处理等。

4.6 恶劣条件下的焊接技术

恶劣条件主要指高温、放射性、水下及空间技术。许多重要结构必须在预热条件下(100℃~150℃)进行焊接,目前还是靠工人拚体力完成,必须予以解决。核能工业、海洋工业以及空间技术在21世纪的发展,必然会要求在放射性、水下以及太空进行焊接或修补,一些技术先进国家已经在这些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为太空焊接(高真空条件下)开发新的焊接工艺;为放射性及深水条件下焊接研究远距离操纵的自动化焊接装备,为水下焊接建立深水焊接模拟中心,研究高气压的电弧及焊接质量。图10为德国多年前建立的水下焊接模拟装置。我国焊接工作者在21世纪必将面临这些挑战。

5 结论

(1)20世纪是钢铁工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焊接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转第35页)

展望21世纪焊接科研——潘际銮

[7] Housner G W .Structural Contro l :Past ,P resent

and Future ,J .Engineering M echanics ,Special Is 2

sue ,1997,123(9):897

~971[8] Charles T .T roy F iber Op tic s m art Structures :A

techno logy A head of Its T i m e Is F inally W inning A ccep tance ,J .Pho tonics Spectra ,1997,31(5):112~128

[9] CHAN G F K .Structural H ealth M onito ring :a

Summ ary R epo rt on the F irst Internati onal W o rk 2shop on Structural H ealth monito ring ,Sep tem ber 18-20,1997,T he P roceedings of "Structural H ealth M onito ring :",Stanfo rd U niversity ,Stan 2fo rd ,CA ,Sep .,1999,xix -xxix .

[10] L oew y R G .R ecent developm ents in s m art struc 2

tures w ith aeronautical app licati ons ,R eview A rti 2cle ,J .Sm art M 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97,6(5):11~42

[11] Yuji M atsuzak i .Sm art structures research in

Japan ,R eview A rticle

,J .Sm art M 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97,6(4):1

~10[12] A ustin R E .T he X -33P rogram :P roving Feasi 2

bility of the N ext Generati on R eusable L aunch V eh icles ,T he P roceedings of "Structural H ealth M onito ring ",

Stanfo rd U niversity ,

Stanfo rd ,

CA ,Sep .1999:3

~22[13] Kudva J N .A dap tive Sm art W ing D esign fo r M ili 2

tary A ircraft :R equirem ents ,Concep ts and Pay 2

offs ",SP IE P roceedings ,1995,2447:35

~44[14] A CX 公司网上下载,产品介绍,h ttp : www .

acx .com .

[15] L and Rover 公司网上下载,产品介绍,h ttp :

www .discovery .com .. 笔者注:因未直接引用,故文内无呼应注。

(编辑 华 恒)

作者简介:黄尚廉,男,1936年生。重庆大学(重庆市 400044)光电工程学院智能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陶宝祺,男,1937年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市 210016)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亚鹏,男,1936年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 710049)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试验室前主任、教授。

(上接第25页)

图10 德国GKKS 水下模拟装置“GU S I ”

(2)21世纪钢铁工业将持续发展,焊接技术

亦将持续发展,并且将遇到更迫切、更高的要求,面临更严重的挑战。

(3)在21世纪,焊接工作者应该着重解决焊接生产中目前仍然存在的两大关键问题:①劳动条件差;②依靠经验或实验进行开发和生产的方法。

大力推动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努力研究开发灵巧智能型焊接机械是解决劳动条件差,使工人脱离艰苦的重要方向。

深入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使焊接生产的模式由“理论→实验→生产”改变为“理论→计算机模拟→生产”,是焊接技术进一步升华为更完善的

科学的重要措施。

(4)为适应21世纪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应创造新一代钢种,并研究其可焊性、焊接材料及工艺。

(5)发展无损探伤技术,研究焊接结构可靠性及寿命的评估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推动焊接结构应用的重要关键,也是21世纪发展焊接技术的重要科学内容。

(6)在恶劣条件下(放射性、太空、水下、高温等)的焊接技术,是21世纪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寿荣.21世纪的钢铁工业.武汉钢铁公司科学技

术协会,1999:2~12

[2] 潘际銮.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

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机械制造科学(热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26~46

[3] 莫叔迟,梁文阁.近几年世界及日本的钢铁生产概

况.中国钼业,1998,22(6):9~12

[4] 潘际銮.现代弧焊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第10章、第15章.

(编辑 华 恒)

作者简介:潘际銮,男,1927年生。南昌大学(南昌市 330049)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德国汉诺威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焊接及其工艺装备。曾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中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智能结构系统——梦想、现实与未来——黄尚廉 陶宝祺 沈亚鹏

ISSN1004-132X

CH I NA M ECHAN I CAL EN G I N EER I N G (T ran sacti on s of CM ES)

V o l.11,N o.122,Feb.,2000

M on th ly(Serial N o.73274)Ed ited and Publ ished by:CH I NA M ECHAN I CAL

EN G I N EER I N G M agazine O ffice Add:N o.14Sh i pailing W uchang W uhan Ch ina

D istr ibuter:Ch ina In ternati onal Book T rading

Co rpo rati on(P.O.box399,B eijing) Code:4163M

M A IN T OP I CS, ABSTRACTS & KEY WORD S

Ten Y ears i n Retrospect,Step Forward to new Cen tu-ry——Runn i ng Exper iences and Th i nk i ng for Ch i na M e-chan ical Eng i neer i ng PAN X inhan(C M ES,Beijing, Ch ina) CA I Yulin p125

Abstract:H isto ry and m issi on of T ransacti ons of C M ES,Ch ina M echanical Engineering,is review ed;the great p rogresses of the T ransacti ons established in1990 are emphasised;the running rules i m p licated in10year p ractice are analyzed;feature fo r m ati on of the j ournal and the interacti on betw een T ransacti ons developm ent and disci p line evo luti on are described and 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 ent of the T ransacti ons is pondered cal m ly.

Key words:Ch ina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T ransacti ons of C M ES feature of j ournal disci2 p line evo luti on future

Strengthen Technolog ical I nnovation and I m ple m en t Technolog ical L eap Over L I J ian(M inistry of Science &T echno logy,Beijing,Ch ina) p629

Abstract:It is described that techno logical leap over is an i m po rtant w ay fo r develop ing countries to catch up w ith the developed ones.In o rder to carry out techno logi2 cal leap over in Ch ina,the existing foundati on and condi2 ti ons are analysed and several p roblem s to be so lved have been po inted out as w ell.

Key words:innovati on techno logical leap over Eng i neer i ng of Technolog ical I nnovation:Rev iew and Forecasti ng WAN G J ianzeng(State Econom ic& T rade Comm issi on,Beijing,Ch ina) p10215

Abstract:T h is paper deals w ith the Engineering of T echno logical Innovati on carried out by the State Eco2 nom ic and T rade Comm issi on(SETC).A review of the Engineering is p rovided,including guideline,goal and ach ievem ents.T hen,the m ain task s in the com ing years are given.

Key words:techno logical innovati on enterp rise upgrade

Refor m i ng and D evelop i ng i n Ch i nese H igher Eng i neer-i ng Education ZHON G B inglin(D epartm ent of H igher Educati on,M inistry of Educati on,Beijing,Ch ina) p152 17

Abstract:T he ach ievem ents in the field of h igher educati on refo r m are introduced especially,the refo r m ing and develop ing of h 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 on in Ch 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 lleges are emphasised.

Key words:educati on refo r m h igher educati on h 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 on

Conception of Fron tier and Top Pr ior ity F ields for M e-chan ical Eng i neer i ng&Sc ience L E I Yuanzhong(D ivi2 si on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N ati onal N 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Beijing,Ch ina) L IM in WAN G Xue p18220

Abstract:It is po inted out that advanced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frontier po ssesses obvi ous fea2 tures,on one hand,m 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is intersected w ith info r m atics,m aterial science,life science and m anagem ent science,on the o ther hand,it is p ro2 gressing and develop ing th rough so lving creatively key scientific p roblem s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T he future developm ent and the scientific frontier of m echanical en2 gineering and science are described,the concep ti on of top p ri o rity fields during the com ing five years is p ropo sed as w ell.

Key words:m 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ientific frontier nati onal fundati on of science top p ri o rity field

Prospects for W eldi ng Research i n21-st Cen tury PAN J iluan(P resident of N anchang U niversity,N an2 chang,Ch ina) p21225,35

Abstract:In th is paper the developm ent of w elding techno logy in20th century is firstly review ed,then the trend of w elding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in the future is discussed,the challenge of econom ic constructi on of Ch i2 na to w elding techno logy is analyzed,finally frontier areas of w elding research,particularly,in the field of w elding autom ati on are p ropo sed.

Key words:w e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 ro spects

Product Perfor mance Features and M odern D esign X ie Youbai(X i′an J iao tong U niversity,X i′an,Ch ina) p 26232

Abstract:In p rinci p le,modern design is started from m arket needs,i.e.driven by m arket needs.T raditi onal CAD system s are contro lled by geom etric features w h ile CA E system s are one w ay p rocess running from know n geom etry.Bo th of them does no t m atch the p ractical needs driving design p rocess.Continuous developm ent in such a directi on w ill no t be so good to the o rganizati on of co llabo rative design and to the use of distributed re2 sources from the view po int of know ledge acquisiti on, w h ich is the mo st i m po rtant and mo st hard task,vespe2 cially,in modern design.T he contents of m arket needs are investigated into and the elem ents of competitive pow er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F rom the basic and long peri od effect po ints of view,among all of the ele2 m ents,the perfo r m ance,e.g.the functi on and the quali2 ty,are the mo st i m po rtant ones.T hey are the p rinci p le aspects of m arket needs.In o rder to realize the design p rocess driven by the functi on and quality,including the o rganizati on of co llabo rati on and the use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 of know ledge acquisiti on,studying into a func2

M A I N TO P I CS, AB STRA CT S & KEY W ORD S

英语作文范文-展望21世纪

英语作文范文 展望21世纪 Looking Forward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new century is approaching. It can he expected that there will be a breakthrough in life science and space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First, scientists will conquer incurable disease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nes. With the same technology they can breed new species of animals and even human life in the lahoratory.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y can decelerate aging and prolong life. Besides, permanent stations will be set up in the moon or other planets or stars so that scientists can make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moon and other or the planets or stars suitable for the human existence will be discovered. Howeve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will also bring about some social problems. How should we regard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 the one who is bred through the gene technology in the laboratory7 How can the police identify the criminal from a group of people with the same DNA? It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21世纪的科技

21世纪的科技、城市、建筑和人 人们曾经预言,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发展的一个鼎盛时代,微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以及纳米技术将有一个大的飞跃,由于这些高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势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产品的发展。 对世纪城市规划将引入生态平衡规划理论,将O2和H2O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依据,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上半叶,将以提高城市绿化率为主体,到21世纪下半叶将有一个城市人口大迁移和大疏散重大举措。现有的特大城市将成为古城而小村镇将星罗棋布。上半叶将以发展地铁、轻轨为主体交通,逐步实现高速列车(时速>500公里)、轻轨和汽车(电动和燃气型)相结合的城市交通体系。 由于信息网络工程发展人们不必要每日上下班而奔波,多功能别墅已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体,公共建筑仅是少量,现有的无电梯多层建筑将在2030年之前拆除,现有的落后房型的高层建筑将在2050年之前拆除,人们将享受到大自然所赋予的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 21世纪对于人类500万年的进化史来说是一瞬间,21世纪开发人类右脑,将成为世界性运动,21世纪人类在文明素质有很大提高,科学技能、法律道德、环保意识都有进步。由于人们饮食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对饮水要求更卫生,并注重锻炼身体,

因此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比20世纪有所提高,寿命更长.但水仍然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份。人体排泄物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并没有改变. 2.建筑给水 1)用水量和水质 从宏观来说,21世纪人们用水量要有所增加,由于家庭游泳池、冲浪淋浴房、按摩浴池的普及、健身用水比例将有大幅度提高,家庭绿化、环境绿化率提高、绿化用水也有显著提高,预测在水源供应充沛城市2050年,人均最高日用水量可达500升/日,到21世纪末可达800升/日。 在一些边远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当地政府将根据水资源平衡的原则制订相应法律,限制用水,这种限制措施可能沿续到2080年,随着高科技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城市复用水量也逐步提高,这种限制也随之放宽。21世纪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应比现在要高,达到直接饮用水标准。由于水环境资源的保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的等级大为提高,可望到2030年之前,按现有水处理技术不增加投入完全可以达到。由于在管道系统设计中大大加重给水管道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以及管道施工安装工人素质提高,规范操作大大避免了水质污染途径。 2)供水系统 由于供水系统信息网络化管理和遥测遥控元件的微型化和

焊接技术现状及展望

浅析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焊接技术是人们常用的加工工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我国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焊接技术;材料;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人们为了推动缓解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我国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材料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人们对其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加工处理施工的时候,人们就对焊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其焊接技术的加工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而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焊接加工技术当中,从而实现了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这不仅有效的加快了焊接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大幅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目前,我们也已经将焊接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并且还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防治设计受到,来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进行相关的控制。如今,在我国焊接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全面的对焊接介绍的内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进而有利于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焊接学科研究成就及进展 1.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钢铁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焊接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焊接来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提高。但是,在对其进行焊接施工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焊接处理,使其自身结构的平衡性结晶组织出现问题,那么这就对钢铁焊接材料的品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实现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施工人员就要结合相关的焊接要求,来对其焊接材料、金属质量以及纯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焊接技术应用到了复合合金材料的加工制作当中,这就给我国焊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目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的过程中,药芯焊丝技术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其焊接施工前,施工人员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不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在对高品质焊接材料进行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工艺多的学习。 2.对无铅连接材料及无铅可靠性技术与标准的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焊接施工技术应用到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加工生产当中。但是,由于多数电子电气产品中都含铅以及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电子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开发。近年来,人们在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将许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的其中,从而通过多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无铅连接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人们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来改善无铅连接材料的物理性能,使其可靠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目前,我国在无铅连接材料研发试验中,对其无铅绿色电气电子产品的开发以

21世纪高新技术展望结课论文

21世纪高新技术展望结课论文——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学院:专业: 学号:姓名: 联系方式:

摘要: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微粒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Because nanoparticles of small size effect, surface effect, quantum size effect and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 effect Should be, etc., make them in such aspects as magnetic, optical, electric, sensitive tak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s do not have. soNanoparticles in magnetic materials, electronic materials, optical materials, high density material of sintering, catalysis, preach,Sense, ceramics toughening, etc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 正文: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船舶焊接技术现状与展望

船舶焊接技术现状与展望 XXX 澄城县职业中专(陕西渭南 715200) 【摘要】自1986年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以来,通过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针,在船舶行业中大力推广应用铁粉焊条、重力焊条、下行焊条、CO2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单面焊技术、多丝埋弧焊技术、气电垂直自动焊、气电横向自动焊、多丝高速自动角焊、双丝MAG焊、双丝气电垂直自动焊、管子法兰自动机器人焊等项高效焊接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使焊接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从而促进了船舶产量的大幅度的增长,基本满足了主力船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等)的建造和质量要求,从中可见船舶焊接技术是船舶建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推进先进船舶建造技术,缩短造船周期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字∶船舶制造焊接技术焊接工艺焊接材料设备 1.船舶工业的新形势 2006年是我国船舶工业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经各船舶企业的努力奋斗,使船舶工业呈现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船订单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等先进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32%,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24%。 2.焊接技术是船舶工业的关键 目前,世界各主要造船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普遍完成了一轮现代化改造。同时,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启动了新一轮现代化改造计划。投资目标很显然集中于高新技术,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大量采用全新的造船焊接工艺流程,高度柔性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系统和先进的焊接机器人技术,以保证这些造船强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我国船舶焊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是极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并以此来激励我们去做好当前必须做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高效焊接技术,加快焊接技术改造步伐,努力将相对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促进船舶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否则,将不但难以实现船舶工业振兴的宏伟发展计划,甚至会出现我国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都难以维持的严峻局面。 3.船舶焊接技术现状 受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期2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世界造船业总局面发生了重要变化。日本、韩国、中国(包括台湾省)造船业迅速发展起来,使世界造船中心由欧洲转向东

展望二十一世纪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10 2017-11-23 11:33:31 大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 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关于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问题的谈话,《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先后出版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本。以下文字为池田大作为《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文版出版20周年而作。 汤因比博士已去世30年(1889-1975年)此刻,感慨萦怀,想起和晚年的博士在他伦敦那整洁的住宅里交谈的那些黄金般的日子。如果他还健在,该多么高兴啊。对谈开始,眼镜后面总是面带微笑的博士的目光严肃起来,说:“开始吧,为了21世纪的人类,让我们交谈下去!”那是1972年,熏风吹拂、鲜花绽放的5月。博士83岁,浑身充满了沉静的热情,和44岁的我坦诚相对。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恰好电视播报在英国召开首脑会议的新闻。博士看着,悠然说了一句话,至今在我胸中震响―― “可能我们的对话不惹人注意,但是将永远留存下去。”那时我倡议“日中邦交正常化”已4年。在东西冷战的旋涡中,各种既成势力对我的倡言施加压迫。然而,为了亚洲

与世界的和平,中国和日本非缔结友好不可,这就是我的信念。 汤因比博士非常了解我的这种行动。他露出慈父般的微笑,说:“因信念而遭受无端的责难是一种荣誉。浅薄的指责跟本质毫无关系。我们还是谈本质问题吧。”我们谈论的本质问题很广泛,概括起来,就是探究“何谓人”“何谓社会”以及“何谓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这就汇集成了《展望二十一世纪》这本书。 博士用他那无以伦比的文明史巨眼俯瞰在薄薄覆盖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中展开的人类史,遥望未来。博士集毕生学术之大成所说的警世词句须臾不离我耳畔。对于哲学告缺、迷失方向的现代世界,那些珠玑话语今天也深刻提示着根本价值观,即“为了创造新地球文明需要什么”,“为了可持续的繁荣,人类应该怎样生存” 对谈跨越了两年,总计10天,长达40个小时。我曾问:“如果再生为人,博士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在广大地域多民族融合、协调,一贯保持一个文明,对中国的这种悠久历史博士刮目相看。他还清晰论述了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

21世纪高新技术

(顶头写)高新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内容提要]2l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科技发展的新纪元,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技术革命浪潮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于中国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革命;经济社会发展 一、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大趋势 在2l世纪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第一,技术自身自主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二,科学发展状态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必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以上影响21世纪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大趋势。第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l世纪初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将成为“世纪工程”。它将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其一,预计未来20年,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减半的被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而与之并行的处理技术难度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预计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级。过去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近两年达到每半年翻一番。其二,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5——1998年,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占l/3以上。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6年不足40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2.6亿户,预计到2005年将超过10亿户。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贸易总额已达150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可能将会有1/3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第二,生物学世纪正处在创新浪潮中,生物技术将得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改造生命,定向进化成为生物技术的新热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实现。一系列大型计划如《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预测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10年》、《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的实现,特使生物技术崛起。现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用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粮食匮乏、疾病威胁等都紧迫地需要发展生物技术以求解决。围绕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技术、生物——心理——社会技术等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致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第三,以纳米科技为前沿和核心的新材料科技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纳米科技应用非常广泛。即将到来的微型化和分子电子装置浪潮——纳米技术,正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的交叉领域形成。这次浪潮的出现,将引发一场比20世纪末达到鼎盛的微电子装置更加引人注目的大规模行业变革。随着纳米科技的新发展,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人们估计“后PC时代”正在到来。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核心,它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各种日常和器具之中,同时使得它具有联网功能和高度智能化,这一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个人计算机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大国地位及中美关系

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大国地位及中美关系 随着奥巴马竞选总统连任成功,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2012 年11 月15 日,在奥巴马即将飞赴亚洲参加东亚峰会之际,现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阐述了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对华政策。他指出,如何处理好同中国重要而复杂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优先考虑和关注的问题。在他看来,美中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一面。美国持续一贯的政策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既提高与中国合作的数量和质量,也提高与中国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寻求以健康而非破坏性的方式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分歧与竞争。多伦尼表示,美国再平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寻求同中国建立一种稳定而建设性的关系”。 中美之间既有利益交汇点,也有明显的分歧和矛盾。各种因素纠结其中,使得中美关系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未来有助于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先,主观上中美两国决策层都认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中美合作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上下日益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发展对华关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已成为两党主流共识。2012 年11 月20 日,奥巴马总统与温家宝总理在金边会晤。温家宝总理指出,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奥巴马表示,“美方继续致力于与中方建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他提出,双方高层可尽快进行沟通,为下一个四年美中关系发展制定具体路线图。 其次,客观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两国关系愈发重要,已经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有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的内涵。除了传统的安全威胁之外,中美两国还面对许多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两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增多。中美两国无论是在双边问题上还是在多边层面上,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涉及国际反恐、军控与核不扩散、地区安全与稳定、打击贩毒和非法移民、能源与环保、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事实上,在许多涉及地区和全球的重大问题上,中美之间都会事先进行沟通和磋商,协调立场。 目前中美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在华有巨额投资,截至2012 年9 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 555 亿美元,是美国海外第一大债权国。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推进对华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美国极为重要。奥巴马政府一直要求中国遵循国际规则,对华不断施压,但并不希望出现贸易战,因为那样只会两败俱伤。2012 年11 月27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定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这是奥巴马政府第八次没有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这份报告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大选期间共和党候选人威拉德尼(Willard Mitt Romney)曾一再宣称上任第一天就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二是奥巴马连任成功,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华政策的连续性。 最后,中美之间的磋商与合作日益机制化,并能就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有助于减少双方的误判。自2009 年以来,中美元首会晤多达12 次,胡锦涛与奥巴马成为中美建交以来会面最多的中美最高领导人。中美两国领导人还多次通过书信以及电话方式就双边关系以及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交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至今进行了四轮,促进了两国高层战略沟通,加深了对彼此战略意图和政策的了解,有力地推进了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文)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 一、世界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IT)是当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的高新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美国经济为例。信息技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过去5年内,IT领域在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中占四分之一的份额。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在显著增长,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长。1985年,美国信息产业在经济中占的比例为4.9%,随着PC在办公室和家庭中开始普及,1990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7.5%,1998年升至8.2%。与此同时,1994年以前,信息技术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在经济中所占份额成正比,而1994年以后,其贡献就几乎是其在经济中所占份额的两倍。 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购并、结盟、合作指向新目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出现了国家之间同行业的企业购并与结盟,目的是占领各国的市场;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趋势下,形成了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趋势,由此出现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购并、结盟与合作,旨在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购并、结盟已不再是以增加市场份额为唯一宗旨,共同开发新技术、新系统以及制订标准已成为当今购并、结盟的重要目标和共同特征。 为争夺电子信息高科技优势,政府参与度和干预度增强 在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政府已视它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技术,对其发展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在国际经济和外交斗争中给予保护,并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电子高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突出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政府意图和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二、21世纪初世界电子信息工业发展展望 21世纪,人类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将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发展潮流。 1997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40个代表方达成《信息技术协议》,承诺在2000年1月1日前取消计算机、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和科学仪器的关税,并允许部分发展中国家于2005年将上述信息产品关税减至零。1997年10月,WTO 在日内瓦召开“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协议”讨论会,准备将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印制板制造设备、平板显示器、电容制造设备、音频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也纳入《信息技术协议》零关税产品清单中,但准备在2002年1月1日才把这些产品关税降为零。《信息技术协议》的签署将使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全球化,加剧全球信息产品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使信息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高。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21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微电子技术与产品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 世界PC、网络相关产品、数字移动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产品和汽车电子设备需求量迅速增加,使得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公司(WSTS)的预测,1998年~200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5%,2002年全球半导体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作为21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

作为21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新材料是各领域孕育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摇篮”。这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显著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被认为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近日,从工信部传出消息,《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可能于今年8月份发布实施。 基础性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从我们穿的衣服、用的餐具、乘坐的交通工具、栖居的住宅到工作的场所,可能都正使用着新型材料;从大飞机、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到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一系列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需要材料,新材料是一种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产业,材料的突破将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主任唐见茂表示,新材料是众多产业振兴与发展的前提,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都需要材料作为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以碳素材料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碳素材料已成为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应用的首选高性能材料。传统的碳素材料是人造金刚石和耐高温石墨材料,而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碳素新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耐高温、抗疲劳、导电质轻、易加工等多种优异性能,正逐步取代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并开始深入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高端应用,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应用是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至少有20至30年的发展空间。”唐见茂表示,如果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飞机制造,将会比现在的铝合金减重20%至40%,在节能方面体现出很大效益。目前,波音787飞机有50%应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空客一款飞机62%的材料也将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新材料产业的下游涉及广泛,汽车、航空设备、通信设备、家电、IT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都在其中,而这些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同样巨大。“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预计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院长保育钧此前曾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体系初成但核心技术待突破 由于新材料关系其他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全球都高度重视新材料的发展,各国选择了不同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近十年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当前,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成为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 我国近年来也加大对新材料发展的关注。从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

焊接技术 发展 现状 及发展趋势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使用情况 姓名:xxx 学号:20100226x Xxxx学院 摘要:机械工业是为所有的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交通运输业提供机器和装备的工业。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解决自行设和制造效能高、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低的机器和设备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所介绍的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加工工创新新的焊接技术,艺,在机械行业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工业中,焊接技术已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和船舶、海洋结构物及压力锅炉,化工容器、’机械制造等产品的建造。就船舶建造而言,焊接工时要占船体建造总工时的30~40%。为了实现焊接产品或焊接结构生产的高效率、低,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发。 关键词:压力焊熔化焊钎焊 一、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焊接技术是随着金属的应用而出现的,中国最古代早的焊接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铸焊、钎焊和锻焊,在商朝时期制造的铁刃铜钺,就是铁与铜的铸焊件,其表面铜与铁的熔合线蜿蜒曲折,接合良好。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铜座上有许多盘龙,是分段钎焊连接而成的。19世纪末,当Oscar Kjellberg成立伊萨公

司以探索他发明的涂层焊条时,伊萨从一开始就和电弧焊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19世纪80年代,焊接只用于铁匠锻造上。工业化的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现代焊接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影响。基本焊接方法—电阻焊、气焊和电弧焊都是在一战前相继出现。但20世纪早期,气体焊接切割在制造和修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过些年后,电焊得到了同样的认可。 (1)压力焊 压力焊,对焊件待焊处加压或加压又加热,最后在压力下焊接的方法,如:电阻焊,摩擦焊,冷压焊等[1]。 。近代首例电阻焊实例是在1856年。James Joule(Joule加热原理发明者)成功用电阻加热法对一捆铜丝进行了熔化焊接。第1台电阻焊机用于对接焊。1886年,英国的Elihu Thomson造出了第1个焊接变压器并在来年为此项工艺申请了专利。该变压器在2V空载电压时能产生200A电流输出。此后,Thomson又发明了点焊机、缝焊机、凸焊机以及闪光对焊机,后来点焊成为电阻焊最常用的方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对其它许多金属片的焊接上。1964年,Unimation生产的首批用于电阻点焊的机器人在通用汽车公司使用。(2)熔化焊 熔化焊,将焊件待焊处加热至融化状态,冷凝固后焊接的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氩弧焊等。 1888年,俄罗斯发明了手工电弧焊接技术,使用无药皮的裸露金属棒来产生保护气体。直到20世纪初,在瑞典发明卡尔伯格

展望21世纪_高中作文

展望21世纪 听,21世纪的钟声鸣响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寥廓上空。人类文明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开启了一个新千年。 上一千年,人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人类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了现代文明。人类社会经过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在一些国家诞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类的经济活动进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创造了以往数千年无法比拟的巨大物质与精神财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必然王国而不断地向着自由王国飞跃。 面对新的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让我们一同展望。21世纪,美好蓝图都将实现,21世纪的中国是怎样的辉煌啊!我驾着时空飞船,来到21世纪的百年里畅游…… 不知不觉,我已到了2008年,北京的夜晚真美啊!到处是彩旗,到处是标语,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吗?“预祝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奥运会?北京?天啊!我终于想起来了,中国不是审办2008年的奥运会吗?成功了呀!我飞快地来到北京首都体育场,好盛大的场面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北京体委运用高科技技术,把十万只气球拼成了“为奥运加油”等字样,飘在体育场上空,好不壮观;会场的灯光全部采用新研制的镭射灯,虽然是在夜晚,但会场仍亮如白昼……盛大的开幕式开始了。作为奥运会东道主的中国队走在最前面,一进场,全场都沸腾了。看着他们个个志气饱满的样子,这次的奥运会肯定胜利在握。中国的体育事业可以发扬光大了……中国审办奥运会的成功,是中国步入21世纪后的辉煌成绩,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 飞船在向前飞行着,告别了北京奥运会,告别了2008年,我的飞船在台湾着陆了。台湾是个美丽的岛屿。它已回到祖国怀抱在尽情享受着母爱,多么幸福,多么快乐!这是亿万中国儿女日夜盼望的大团圆啊。这是多么辉煌的业绩!我只感到心底有一股热流在向上涌…… 我仍在时空隧道中行进着,突然觉得眼前亮了许多,鼻子吸进的空气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噢!原来21世纪开始,中国便开始启动了蓝天工程,全面彻底的根治了全国的大气污染,碧空万里,空气清新而且各地市级城市还建成了自动控制气象系统,何时需要晴天,何时需要下雨,只要一按钮就解决了。所以再也不必担心每天的天气了,这也是中国步入21世纪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呀!除此之外,21世纪还将完成“南水北调”、“北气东输”等巨大工程,让我们共同等待……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中国的未来不是梦,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向前迈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的未来将以无与伦比的辉煌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迎接这灿烂的时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