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对顶角、补角和余角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对顶角、补角和余角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对顶角、补角和余角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对顶角、补角和余角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并掌握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性质,会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若把剪刀看成是两条相交的直线构成的,那么形成的角中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顶角及其性质

【类型一】对顶角的概念

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解析:选项A中的两个角的顶点没有公共;选项B、D中的两个角的两边没有在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条直线上,只有选项C中的两个角符合对顶角的定义.故选C.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直接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度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

解析:结合图形,由∠1和∠BOC求得∠BOF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2的度数.

解:因为∠1=40°,∠BOC=110°(已知),所以∠BOF=∠BOC-∠1=110°-40°=70°.因为∠BOF =∠2(对顶角相等),所以∠2=70°(等量代换).

方法总结:两条相交直线构成对顶角,这时应注意“对顶角相等”这一隐含的结论.在图形中正确找到对顶角,利用角的和差及对顶角的性质找到角的等量关系,然后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探究点二:补角和余角

【类型一】利用补角和余角计算求值

已知∠A与∠B互余,且∠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30°,求∠B的度数.

解析:根据∠A与∠B互余,得出∠A+∠B=90°,再由∠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30°,从而得到∠A=3∠B+30°,再把两个算式联立即可求出∠2的值.

解:∵∠A 与∠B 互余,∴∠A +∠B =90°.又∵∠A 的度数比∠B 度数的3倍还多30°,∴设∠B =x ,∴∠A =3∠B +30°=3x +30°,∴3x +30°+x =90°,解得x =15°,故∠B 的度数为15°.

方法总结:此题把角的关系结合方程问题一起解决,即把相等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利用方程来解决.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类型二】 补角、余角和角平分线的综合计算

如图,已知∠AOB 在∠AOC 内部,∠BOC =90°,OM 、ON 分别是∠AOB ,∠AOC 的平分线,

∠AOB 与∠COM 互补,求∠BON 的度数.

解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AOB +∠COM =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B +∠BOM =90°.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M =12

∠AOB .根据解方程,可得∠AOB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AOB 与∠COM 互补,∴∠AOB +∠COM =180°,即∠AOB +∠BOM +∠COB =180°.∵∠

COB =90°,∴∠AOB +∠BOM =90°.∵OM 是∠AOB 的平分线,∴∠BOM =12∠AOB ,即∠AOB +12

∠AOB =90°,解得∠AOB =60°,∴∠AOC =∠BOC +∠AOB =90°+60°=150°.∵ON 平分∠AOC 得

∠AON =12∠AOC =12

×150°=75°.由角的和差,∴∠BON =∠AON -∠AOB =75°-60°=15°.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利用了补角的性质,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做到数形结合.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类型三】 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

(1)如图①,若CE 是∠ACD 的角平分线,那么CD 是∠ECB 的角平分线吗?并简述理由;

(2)如图②,若∠ECD =α,CD 在∠BCE 的内部,请你猜想∠ACE 与∠DCB 是否相等?并简述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请问∠ECD 与∠ACB 的和是多少?并简述理由.

解析:(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特点得到∠ACD =90°,∠ECB =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出∠ECD 和∠DCB 的度数即可;(2)∠ACE 与∠DCB 相等,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即可.

解:(1)CD 是∠ECB 的角平分线.理由如下:∵∠ACD =90°,CE 是∠ACD 的角平分线,∴∠ECD =45°.∵∠ECB =90°,∴∠DCB =90°-45°=45°,∴∠ECD =∠DCB ,∴CD 是∠ECB 的角平分线;

(2)∠ACE =∠DCB .理由如下:∵∠ACD =90°,∠BCE =90°,∠ECD =α,∴∠ACE =90°-α,∠DCB =90°-α,∴∠ACE =∠DCB ;

(3)∠ECD +∠ACB =180°.理由如下:∠ECD +∠ACB =∠ECD +∠ACE +∠ECB =∠ACD +∠ECB =90°+90°=180°.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查考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形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三、板书设计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本节课学习了对顶角及其性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这些角,结合图形说出对顶角的特征.对顶角的识别是易错点,可以结合例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纠错,不断进步

初一数学上册《 余角和补角》

余角和补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设置问题,以趣激情;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范例教学,练习反馈;知识整理,归纳小结和作业布置六部分。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3、说教法 (1)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即以探究研讨法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为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对比、类比、尝试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说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数字入手向学生提问:90°和1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请学生画出这两个角。并与书上合作学习作比较得出课题。

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余角和补角和对顶角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的余角=90°-∠A 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与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对两个具有特殊位置的角的名称; 对顶角相等反映的是两个角间的大小关系。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注意: ①钝角没有余角; ②互为余角、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如∠A+∠B+∠C=90°,不能说∠A、∠B、∠C互余;同样:如∠A+∠B+∠C=180°,不能说∠A、∠B、∠C互为补角; ③互为余角、补角只与角的度数相关,与角的位置无关。只要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90°或180°,就一定互为余角或补角。 余角与补角概念认识提示: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如果∠1与∠2互余,那么∠1的余角是∠2 ,同样∠2的余角是∠1 ;如果∠1与∠2互补,那么∠1的补角是∠2 ,同样∠2的补角是∠1。 (2)互余、互补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两角互余或互补,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3)∠1 + ∠2 + ∠3 = 90°(180°),能说∠1 、∠2、∠3 互余(互补)吗? 不能,互余或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余角与补角

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理解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性质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并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先观察如图,∠1+∠2与Rt ∠AOB 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再观察如图,∠α+∠β与∠AOB 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测量,也可以剪下来拼等等,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鼓励) (二)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1+∠2与Rt ∠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1+∠2与Rt ∠AOB 相等吗? 同样∠α+∠β与∠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α+∠β与∠AOB 相等吗? 通过上面的演示,我们看到有时两个角的和是90°,有时两个角的和是180°,也就是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直角,或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平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两个新的概念: 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90°,所以∠1与∠2互余.反之,因为∠1与∠2互余,所以∠1+∠2=90°. 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180°,所以∠1与∠2互补.反之,因为∠1与∠2互补,所以∠1+∠2=180°. (三)归纳总结,概括知识 1、试举出互余、互补角的例子. 1 2 A O B α β A O 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

D F C A E B O 70? 15? 东 北 C A 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 基础检测 一﹨填空: 1.已知∠1=200 ,∠2=300 ,∠3=600 ,∠4=1500 ,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 2.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___,∠α的补角∠γ=_____,∠α-∠β=___. 3.若∠1+∠2=90°,∠3+∠2=90°,∠1=40°,则∠3=______°, 依据是_______。 二﹨选择: 4.如果∠α=n °,而∠α既有余角,也有补角,那么n 的取值范围是( ) A.90°

10.直线AB ﹨CD 相交于O,∠BOC=80°,OE 平分∠BOC,OF 为OE 的反向延长线. 画出图形并求出∠BOD 和∠DOF 的度数. 11.如图所示,A ﹨B 两条海上巡逻艇同时发现海面上有一不明物体,A 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东北方向,B 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 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 南 西 东北 A B 拓展提高 12.小华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50°方向走了80米到达B 地,从B 地他又向西走了100米到达C 地. (1)用1:2000的比例尺(即图上1cm 等于实际距离20米)画出示意图; (2)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出AC 的距离,以及C 点的方向角; (3)回答C 点距A 点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精确到1米),C 点的方向角为多少.(精确到1°). 13.在飞机飞行时,飞行方向是用飞行路线与实际的南或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表示的.如图,用AN(南北线)与飞行线之间顺时针方向夹角作为飞行方向角. 从A 到B 的飞行方向角为35°,从A 到C 的飞行方向角为60°,从A 到D 的飞行方向角为145°,试求AB 与AC 之间夹角为多少度AD 与AC 之间夹角为多少度并画出从A 飞出且方向角为105°的飞行线. D C A B N(北)

【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余角和补角(教案及练习题)

余角和补角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推导过程,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 等。 2、理解和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二、教材导学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余角和补角? 2、如图,C是直线AB上一点,CD是∠ACB的平分线 ①图中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根据你所学的补角与余角定义,完成下面问题: 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 因为∠1与∠2 ;∠3与∠4 , 所以∠2= - ;∠4= - , 又因为∠1=∠3,所以∠2 ∠4。 三、引领学习 (一)强化新知 补角的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对于余角有类似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二)例题示范 例1、如图、已知∠AOC= ∠BOD=90o,指出图中还有哪些角相等, 并说明理由。

小结:利用余角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 小结:复习方位角: (1)认识方位(如图):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2)会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某方向:如北偏东30°,南偏东25°等。 (三)补充拓展 1、如图,C 是直线AB 上一点,CD 是∠ACB 的平分 , ∠2=∠1 (1)∠3与∠4相等吗?为什么? (2)∠ECA 与∠FCB 相等吗?为什么? (3)图中互余的角有哪些?图中互补的角有哪些? 2、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对互余的角? (2)图中哪几对角是相等的角(直角除外)?为什么? 小结:余角性质和补角性质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4 32 1 F E D 西北 西南 东北 东南 东 西 南 北

七年级数学余角和补角习题精选

7.6 余角和补角 [基础训练] 1、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 (即 °),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 是 即( °),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 3、若∠α=50o,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4、7150'?=∠α,则它的余角等于________;β∠的补角是2183102'''?,则β∠=_______ 5.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___,∠α的补角∠γ=_____,∠α-∠β=___. 一个角的补角比余角大 ° 6、若∠β=120o,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7.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 8.若∠1+∠2=90°,∠3+∠2=90°,∠1=40°,则∠3=____°, 依据是_______。 5、如图,∠ACB=∠CDB=90o,图中∠ACD 的余角有 个。 6、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o,那么 ∠1= 。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7、如果∠1+∠2=90 o,∠2+∠3=9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如果∠1+∠2=180 o,∠2+∠3=18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 如果∠1+∠2=90 o,∠2=∠3,∠3+∠4=9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 如果∠1+∠2=180 o,∠2=∠3,∠3+∠4=180 o,则∠1与∠3的关系为________,其理由 是__________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 8、如图,其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A C B D

余角和补角(1)讲学稿

80? 65? 46?44? 25? 10?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2 1 4 3 4.3.3余角和补角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学习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 【学习难点】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一副三角板中有哪些锐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教材理解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__(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_,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_. (1)几何语言表示为: 如果∠1+∠2= °,那么∠1与∠2互为_____.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想一想: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吗? (3)下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把它们用线连起来. 3、结合教材理解互为补角的定义: 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_,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 (1)几何语言表示为: 如果∠3+∠4= °,那么∠3与∠4互为____. 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2)想一想: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吗? (3)下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补角?把它们用线连起来.

2 1 4 3 4、填表: (1)∠α(∠α <90°)的余角是 ___ _ ,它的补角是 __ . (2)如何判断两个角是互余还是互补呢? ____ (3)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______°. 5、探究补角(余角)的性质: 思考:(1)∠1 与∠2,∠3 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 与∠2,∠3 都互为补角 ∴∠2 = ______________,∠3 = ______________(补角的定义) ∴∠2 __________∠3 即: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2)∠1 与∠2互补,∠3 与∠4互补 ,若∠1=∠3,则∠2与∠4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与∠2互余,∠3与∠4互余 ∴ ∠2 = ______________,∠4 = ______________(余角的定义) ∵ ∠1=∠3 ∴ ________ =__________ ( 等式性质 ) ∴∠2 _________∠4 (等量代换) 即: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综合(1)、(2),得到 补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补角的性质,你能否归纳出余角的性质? 余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概括出本节的主要内容: 7、在解答以上问题时,你遇到的疑难问题: .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2018-11-28 一、教学目标: ⑴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⑴ 复习角的定义。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 ⑵ 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 ∠1的余角:90°-∠1 ② ∠α的补角:180°-∠α 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 α一定是锐角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问题2:①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一人回答) ②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 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性质:①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看图找互余的角和互补的角,以及相等的角。 结论:直角的补角是直角。凡是直角都相等。 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 小结: ⑴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⑵ 这节课,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⑶ 这节课,我学会了…… ⑷ 这节课,我发现生活中…… ⑸ 这节课,我想我将……

余角补角对顶角经典练习题

2.1~2.4 台球桌面上的角、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特征、 一、请准确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α是它的余角的2倍,则∠α=________. 2.如图1所示,AB 与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若∠BOD =40°,请再写出三个不同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D B O C A B C D a b α β 3.如图2所示,已知a ∥b ,BC ⊥CD ,点C 在直线b 上,若∠α=20°,则∠β=________. 4.如图3所示,a 、b 、c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你认为图中的∠1、∠2、∠3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1 2 3 60 o 70 o D A E C B 1 A B C D F E 1 2 图3 图4 图5 5.如图4所示,∠1的错角是________,∠B 的同旁角有________. 6.如图5所示,FE ⊥CD ,∠2=26°,猜想当∠1=________时,AB ∥CD . 7.如图6所示,AB ∥CD ∥EF ,∠B =100°,∠C =130°,则∠BFC =________. A B C D E F A 3.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的两块平面镜片,AB 、CD 为太射向平面镜的光线,BE 、DF 分别为直线AB 、CD 经平面镜反射出的光线,则图1中存在互为平行线的是________;互为等角的是________(只写出两组即可 、太线看成是平行线 ). 10.如图6,∠A =50°,∠1=∠2,则∠ACD 等于

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稿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 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余角与补角》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学案的编写及意图、学习过程、学案的运用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一节《余角与补角》。《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为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作准备的,而《余角与补角》是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为研究平行线和相交线作知识铺垫。本节内容通过光的反射现象,创设了有利于学习补角、余角、对顶角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他们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本课主要知识点 ①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教材整改 本教材借助物理学科光的反射定律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引入余角补角的定义,并为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作铺垫;再通过剪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引出了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此素材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来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但是,此教材最大的缺点在于课本中没有例题,学生就没有可以参照、模仿的范本,这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培养严密的几何推理能力相当不利;而且课本中也没有配套的巩固练习。因此,我在学案的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几何解题例题,并且提供了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帮助学生掌握和

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平行线、相交线,在初一上学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 2、学生已有活动经验 同时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几何说理。 3、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 我校学生进入七年级以来,一直采用“DJP”教学模式。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训练,我校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阅读、动手、讲解和评价,并能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台讲解和互相评价。因此,本节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评价等形式来完成。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并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会用定义和性质进行数学表达,并会利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 ⑴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⑴复习角的定义。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 ⑵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1的余角:90°-∠1 ②∠α的补角:180°-∠α 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 α一定是锐角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问题2:①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一人回答) ②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 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性质:①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看图找互余的角和互补的角,以及相等的角。 结论:直角的补角是直角。凡是直角都相等。 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 小结: ⑴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⑵这节课,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⑶这节课,我学会了…… ⑷这节课,我发现生活中…… ⑸这节课,我想我将…… (学生思考作答) 作业:目标检测P64, 书P139-6(写书上), 书P147-9,10(写本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余角和补角

§ 4.3.3角的比较和运算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了解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能熟练应用 2.掌握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化, 3.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互余、互补等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互余、互补等概念并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 出示目标:(生齐读,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会求已知角的余角和补角。 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学指导: 1、阅读教材137页思考前的一段文字,思考下面问题(2-3分钟):(1)什么是余角、补角?你怎样理解“互为”? (2)怎么样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3)判断两个角互余、互补时需要考虑它们的位置关系么? 2、学习展示 (1)找出下列那些互为余角?那些互为补交?判断下列说法对么?(见课件) (2)比比谁做得快(求补交和余角,见课件) (3)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的角主要反映角的数量关系,而不是角的位置关系. 三、研讨交流: 完成学案上的探究内容: 探究一;探究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结合推理动手操作,再小组合作) 结论: ①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应用创新: 1、如图,已知∠AOB 是平角,OC 是∠AOB 的平分线,∠DOE 是直角,图中哪些角互余? C D E 1 2 A O B (生独立练习后,可以小组或个别交流,生口答,师生讲评) 2、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 AOB,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 五、 训练达标:(见学案,课件) 小结:你收获了什么?你想跟大家说说以后做题应注意什么? 4 3 O A B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导学案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学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三角板演示 找出α与β之间的关系 归纳新知:如果 互为余角,简称 ,其中一个叫做 另一个角的 。 如果 互为补角,简称 ,其中一个叫做 另一个角的 。 二、做一做 1 想一想:同一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已知3组角 A 组 B 组 C 组 ⑴对A 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 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 ⑵B 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 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三、想一想: 如果∠1与∠2互余,∠1与∠3互 余, 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如果你将上述题中的互余换成互补,如何?(同学相互交流) 总结: 。 试一试: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1 还小20°,求这个角。 练一练: 1.如果∠1=∠ 2,∠ 2=∠3,那么∠1 ∠3; 如果∠1>∠2,∠2>∠3,那么∠1 ∠3 1 2 3

2.如图,∠A+∠B=90°,∠BCD+∠B=90°, ∠A 与∠BCD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四、小结 五、当堂训练: 1.判断: ⑴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 ( ) ⑵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 ) ⑶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 ( ) ⑷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 ( ) 2.一个角为50°17′,则它的余角为 ;补角为 。 3.锐角α的余角比它的补角( ) A .大90° B .小90° C .大α D .小α 4.若互余的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 ) A .等于45° B .小于45° C .小于等于45° D .大于或等于45° 5.一个角的补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5 2 ,求这个角的度数。 6.如图AB 、CD 相交于O ,OB 平分∠DOE , 若∠DOE 等于60°,求∠AOC 的度数。 A O D B E C

初一数学上册《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设置问题,以趣激情;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范例教学,练习反馈;知识整理,归纳小结和作业布置六部分。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严重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详尽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胜利,感受到胜利的欢乐,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3、说教法 (1)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接)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即以探究研讨法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为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对比、类比、尝试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开朗,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欢乐。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说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数字入手向学生提问:90°和1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请学生画出这两个角。并与书上合作学习作比较得出课题。

余角和补角习题精选1

余角和补角习题精选(一) 1.90°=________________平角,35°30′=___________度。 2.两个角∠1、∠2,已经∠1比∠2多4 °,3∠1+11∠2是平角,则∠1=_________,∠2=_________度。 3.时钟表面4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3-4-5,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_________度。 5.判断: (1)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3)射线OA就是射线AO;() (4)若AC=CB,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图3-4-5 (5)两角是一条射线;() (6)两个角互余,这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7)几何中的点是没有大小的,只占有一定的位置;() (8)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已知∠AOB=30°,∠BOC=80°,∠AOC=50°,那么() A.射线OB在∠AOC内 B.射线OB在∠AOC外 C.射线OB与射线OA重合 D.射线OB与射线OC重合 7.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南偏西50°方向 B.南偏西40°方向

C .北偏东50°方向 D .北偏东40°方向 8.如果两个不相等的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可能是( ) A .两个小于直角的角 B .两个大于直角的角 C .一个小于直角,一个大于直角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图3-4-6,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且AB ⊥CD ,∠COE =35°,求∠DOF 、∠BOF 的度数。 图3-4-6 10.一个角的余角减去24°,与它的补角的13 相等,求这个角。 11.一棵小树生长时和地面成80°角,它的主要根深入泥土,如果主根和小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小树与铅垂线的夹角等于多少度? 12.如图3-4-7,射线OA 的方向是东偏北25°。试利用尺规在图中作出: (1)西偏南25°; (2)北偏西65°。 图3-4-7 13.小明有一张地图,有A 、B 、C 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染,C 地具体的位置看不清楚了,但知道C 地在A 地的北偏东30°,在B 地的南偏东45°,你能帮助他确定C 地的位置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练习

70? 15? 东 北 C A B D F C A E B O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 练习 一﹨填空: 1.已知∠1=200 ,∠2=300 ,∠3=600 ,∠4=1500 ,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 2.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___,∠α的补角∠γ=_____,∠α-∠β=___. 3.若∠1+∠2=90°,∠3+∠2=90°,∠1=40°,则∠3=______°, 依据是_______。 二﹨选择: 4.如果∠α=n °,而∠α既有余角,也有补角,那么n 的取值范围是( ) A.90°

(2)B 在O 的北偏东60°方向,距O 点3cm; (3)C 为O 的东南方向,距O 点1.5cm; (4)D 为O 的南偏西40°方向,距O 点2cm. 10.直线AB ﹨CD 相交于O,∠BOC=80°,OE 平分∠BOC,OF 为OE 的反向延长线. 画出图形并求出∠BOD 和∠DOF 的度数. 11.如图所示,A ﹨B 两条海上巡逻艇同时发现海面上有一不明物体,A 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东北方向,B 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 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 南 西 东北 A B 12.小华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50°方向走了80米到达B 地,从B 地他又向西走了100米到达C 地. (1)用1:2000的比例尺(即图上1cm 等于实际距离20米)画出示意图; (2)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出AC 的距离,以及C 点的方向角; (3)回答C 点距A 点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精确到1米),C 点的方向角为多少.(精确到1°).

对顶角 余角和补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三.教学准备图片、PPT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平行线、相交线,在初中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学生已对平行、相交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在形象上知晓了,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探索平行、相交的概念,为即将要学习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等打基础。 本课又是继“角”及“角的大小比较”之后的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并认识两角之间的关系,并为寻找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从知识的准备上,学生已认识了角,有了这个基础,对于本课认识做好了铺垫;从难度上,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学会;从知识呈现体系,也是很恰当地;从应用上,学生经常找角的数量关系,应用价值很大.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桥梁,楼梯,电线杆等,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 师生活动: 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板书:①平行、②相交,并给出相交和平行的定义)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平行线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 问题1:在2.1─1中,直线m和n 的关系是;a和b是;a和n是。 互动探究二、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活动:进入七年级学习以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各位同学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多媒体展示X型晾衣架、栅栏、剪刀、小孔成像原理等图片) 学生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给出对顶角定义) 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应关注:(1)对顶角只有在两条直线相交时才出现。

余角和补角(1)

4. 3. 3余角和补角(1) 课型:新授 时间:2012年12月 主备:吴珮 【学习目标】 1. 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 会应用余角和补角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学习重点】余角、补交的概念 【学习难点】利用余角、补交的概念解相关的角 【学前准备】1.动手做一做 请你将自己的两个三角板画在纸上,看一看,最大的角是多少度?其余两角的和 又是多少度? 2.如图所示,如果Z1与Z2的和是90°,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Z3与Z4的和乂 【顿有所悟】 互为余角 如果 的和是一个 ,那么这两个角叫做 余角.其中一个 角是 的余角。 互为补角 如果 的和是一个 ,那么这两个角叫做 补角,其中一个 角是 的补角。 应用格式1 请仿照格式1写出互为余角 VZ1 + Z2 =180 ° ???Z1和Z2互补(补角的定义) VZ1和Z2互补 ???Z1 + Z2二180 (补角的定义) 【探究活动】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 0,则它的补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余角是 _________________ 是180°,其关系呢? 83加 €

关系 看你掌握的怎么样?练一练 1.已知两个角互为补角,它们的差为3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2?5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一个角是70°39‘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2?—个角是钝角,它的一半是什么角? 3?—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 【自我提炼】 1.锐角Zd的余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锐角Zd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角互余则它的和是 ___________ ,两角互补则它的和是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 ?如图,要测量两堵圉墙所成的角A0B 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