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 总说明书汇总

道路设计 总说明书汇总
道路设计 总说明书汇总

总说明

一、概述

(一)项目背景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阔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辖13乡5镇,293个村1521个社,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48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1.66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2.19亩。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近十年平均降雨量565毫米,年平均气温9.0℃。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庄浪县各族群众齐心协力,遇山开道、逢水架桥,庄浪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技术等级稳步提升,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在“十一五”末至“十二五”期间,庄浪县公路交通建设进入了全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8年,国家大力实施了以油路、水泥路为主要标准的“通达、通畅”工程,庄浪县以此为契机,全力实施了通乡、通村油路建设项目,使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骨干网络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为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及我省“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骨干网络为重点,从2015年起至2020年,集中力量开展“6873”交通突破行动,即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亿元、铁路建设3000亿元、民航建设4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以上(公路67000公里、铁路3400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3大突破,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该方案已于2015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以甘政办发【2015】29号文件正式批复实施。

2014年底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通报:按照省政府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将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全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至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同时,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重达到80%以上;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300公里,到今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300公里,实现14个市州和44个县区通高速公路。

本公路目前是卧龙镇及沿线村民与庄浪县唯一的通行道路,也是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发展的唯一通道,辐射面积较大。沿线的农村公路均以此路为基础展开。本公路起点与S218线相接,终点与规划的S220线(泾源(宁夏)—秦安)相接;本公路将S218线与S220线以更短捷的路线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庄浪县西部地区公路网的主骨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加速庄浪县融入“平凉-庆阳经济圈”进程,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

1、任务依据

(1)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2)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3)平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平交发[2015]169 号;

2、采用的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8)《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2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2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5)《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2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2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2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2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 号)

(3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31)《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

(32)《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33)《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

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位于庄浪县西北部,主要由两段组成,路线走廊总体呈西-东、东北-西南走向,其中主线起于庄浪县北部的马家官路,与S218线K69+490处相接,经柳梁乡苋麻湾村、卧龙乡仇梁村、谢家庙湾、卧龙乡至本段终点,主线全长16.3Km(含2.938m长链);支线起点与主线K8+200平面交叉,经郝家新庄、朱店镇赵山村、阳虎湾、梁山村、谢家村、大庄乡至本段终点,支线全长18.145Km。本公路路线全长34.445km。

路线所经主要控制点为柳梁乡苋麻湾村、卧龙乡仇梁村、谢家庙湾、卧龙乡、郝家新庄、朱店镇赵山村、阳虎湾、梁山村、谢家村、大庄乡。

(四)旧路概况

本公路全线均为旧路改造,现有道路路基宽7m,路面宽6m,3cm-4cm厚沥青表处路面,两侧红砖镶边。

路线平纵面线形较好,基本可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由于使用年限长,路面磨损严重,随经多次罩面,但病害未能完全处治,路面翻浆、搓板、雍包、老化碎裂等病害较多,现有公路路面坑洼不平,车辆颠簸难行,行车性能较差;原有道路部分路段硬化边沟可以完全利用。

(五)主要技术指标表

路段技术指标等级

主线支线

备注

四级公路

标准值采用值采用值

设计速度(km/h)20 20 20

路基宽度(m) 6.5/4.5 7.0 7.0

行车道宽度(m) 6.0/3.5 6.5 6.5

停车视距(m)20 >20 >20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5 22.0 22.1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0 20 20

最大纵坡(%)9.0 6.459 7.28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 1/25 1/25

新建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

注:公路改扩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六)测设简况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公司派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于2016年1月31日同庄浪县交通局主要领导及技术人员踏勘了全线,在现场对全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 2016年2月1日测设人员开始外业测量。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行广泛、全面的基础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标。参加外业测量的有高级工程师1,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并聘用民工配合测量工作。得到了庄浪县交通局及沿线村民的大力支持,于2016年2月6日完成外业测设任务,实测路线全长34.445km。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与庄浪县交通局保持紧密的联系,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时向交通局进行工作汇报。

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对测量工作进行了自检,其误差均符合勘测细则要求。

(七)主要工程量

1、土石方

主线土方:25064.4m3;

支线土方:26186.6m3

2、路面:

5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34.340Km2;

透油层:234.340Km2;

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211.654Km2;

20cm冷再生基层:21.740Km2;

4、桥梁:

本公路无桥梁。

5、涵洞:

全线共设置涵洞53道,均为新建圆管涵,其中主线24道;支线29道。

(八)占地、拆迁

本工程的实施是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多年心愿,因此地方政府应协调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征地、拆迁等工作。(九)新技术采用情况

本公路外业测设采用GPS进行平纵面控制测量,内业设计采用了西安海地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公路设计优化系统》、江苏东南大学编制的《路面结构设计系统(HPDS2006)》、珠海纵横smartcost V9.0造价管理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平纵、横断面的设计与制图、施工图预算编制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比例为100%。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区属甘东黄土山地区,沿线沟壑纵横,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介于1400~2857m之间,地表呈现群山层峦,千山万壑之貌,河谷、丘陵、高山相间分布,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本区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受六盘山抬升影响形成白垩系隆起带;西部第三纪以前为山间盆地,接受第三系沉积地层后卷入陇西构成体系,并抬升形成了以第三世系红色地层为主的丘陵区,构成了现代地貌的基本骨架。第四系中上更新世时期松散黄土层堆积继承了基底构造骨架,它与第三系红粘土地形相吻合,形成了现代黄土地貌景观—河谷阶地、梁、峁、洼地。全新世时期经强烈的线状侵蚀而形成的水洛河水文网,在原有黄土地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切割,形成了水洛河树枝状沟谷、河谷阶地及其它地形地貌形态,构成了现代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

2、地层岩性

庄浪县境地层出露按地质年代,有7个系(纪),即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本公路区域地层出露由老至新主要有:

1、第三系泥岩(N):棕红色、浅黄色,沿线沟谷内有零星分布,表面有一层很厚的风化层,层理发育。

2、第四系全新统(Q):下更新统午城黄土和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Q1-2),在沟壑和低洼处有出露,这两种黄土底部多含有砂、砾石层,粉砂层及浅黄色亚砂土,厚度80m左右。上更新统的黄土(Q3)多为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的原生黄土与黄色粉砂土状沉积,沉积厚度随地形变更而变化,最厚处达到20m以上。全新统黄土(Q4)沿线表面均有分布,黄土层疏松,富含钙质结核。

3、地质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

庄浪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构成现代地貌骨架。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本公路所在区域无断裂无褶皱。

(二)气候

1、气温

庄浪县位于内陆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最大风速20m/s。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高,多冰雹、雨洪,夏秋季雨水集中。全年平均气温7.9℃,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19.9℃,历年最高气温34.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23℃,最大冻土深63cm,多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年蒸发量1310.2mm。

2、降水

庄浪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8.0,年降水总量8.356亿m3。其中,葫芦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3.6mm,年降水总量3.151亿m3,占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7.7%;水洛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4.4mm,年降水总量4.3871亿m3,占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8.3%;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46.9mm ,年降水总量0.334亿m3,占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4.0%。

(三)水文地质条件

1、河流、水文

项目区内主要有水洛河,为长流水。

水洛河属渭河二级支流,上游分为南洛河和北洛河两条支流,两支流于庄浪县城处汇合,汇合后称下洛河。北洛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苏台乡马鹿沟和黄草沟,由东北流向西南,于庄浪县通边乡佛崖湾峡流入庄浪县境,流经通边乡、通化乡、良邑乡和水洛镇,河长31Km,流域面积278km2,年均径流量2974万m3,年均流量0.943m3/s。

上述河流对本公路无影响,

(四)沿线不良地质

本道路所经沿线未发现不良地质情况,路线未跨越断裂带。

(五)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道路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属Ⅲ3区,即甘东黄土山地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地貌,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单一,场地和地基相对较为稳定,作为道路建设的场地是稳定和适宜的。

(六)地震基本烈度及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地震基本烈度

由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历史上地震记录记载较少。

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区划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反映普特征周期为0.45s,对照的地震裂度为Ⅷ度,路线所经地区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差地区。

2、地震液化

本道路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深,沿线土层不具备地震液化条件。

三、总体设计

本公路属低等级公路未做总体设计。

四、路线

(一)平面线形设计

1、设计原则

根据工程现有旧路的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以及现场考察,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城镇规划、周围景观等特点进行路线方案布设,确定合理路线方案。测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满足路线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公路和旧路基。

(2)路线布设尽量直捷顺畅,避免不必要的绕行,以缩短建设里程降低工程造价;

(3)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较高的平、纵线型指标以保证公路投入运营后能够发挥其快速、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输功能。

(4)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合理运用标准,妥善处理公路建设与工业、农业基本建设的关系,注意与公路、管线、水利工程的配合,并结合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通过全面调查,综合研究分析,确定路线方案。

(5)路线布设考虑与沿线的城镇规划、经济开发相配合,合理布设平交道口,方便当地群众,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6)尽量避绕密集居民点、电力、电讯、自来水管道、光缆等管线工程,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老路基,本项目根据旧路现状以及银达镇、黑水沟村主要领导的建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旧路改造段选择了基本上利用老路路基,新建段选择尽量利用荒地和田间道。

2、平面设计方案及主要指标采用情况

本公路平面线形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主线共设交点74个、支线共设交点88个;全线均沿原有道路布设。本次改造后路线平面指标可完全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具体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表

(二)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断面设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符合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2、纵断面设计方案及主要指标采用情况

本公路原有旧路纵面较好,可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线纵面线形总体均衡平缓,平、纵面线形组合也较好。在竖曲线设计中尽量采用较大半径竖曲线,特别是凸形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以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在竖曲线之间尽量不设短直坡段,使纵面线形连续,避免视觉上的突变,断坡等感觉。具体指标见下表

路面及排水

(一)路基

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依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030-2015)等规程规范,本着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少占耕地、少拆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择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并采用经济合理的排水工程,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路基边坡设计

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并结合黄土地区公路设计的经验:

(1)填方路基: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方边坡为:填土高度0~8m,采用1:1.5的坡率;

(2)挖方路基:挖方高度0~8m,采用1:0.5的坡率;挖方高度8~20m,采用1:0.75的坡率

(3)半填半挖:在地面横坡陡于1:5的斜坡上或旧路基(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路堤时,路基底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设3%的倒坡

3、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km/h。

改建道路路段:

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及现场实地测量协商,建议路基宽度为7.0米,路面宽度6.5米,两侧各0.25米的硬化路肩(6.5+2×0.25)。

路拱坡度:路面横坡为2.0%。

街道罩面路段:

根据实际情况,路基宽度为8.0/9.0米,路面宽度8.0/9.0米。

路拱坡度:路面横坡为2.0%。

4、路肩设计

本公路改建路段路肩采用C20混凝土硬化路肩,路肩应在路面垫层施工完成后浇筑。

5、超高、加宽设计

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速度为20km/h时,路面路拱≤2%时,平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150m,对于小于150m的平曲线,均进行了平曲线超高设计;平曲线超高过渡在缓和段全长内进行,超高旋转方式采用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超高过渡方式,绕路基中线旋转。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设置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加宽设置在曲线内侧,本项目加宽值采用第一类加宽值。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比例过渡,过渡在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

6、桥涵台背路基处理

为减少桥台与路堤衔接处的工后差异沉降,增强地基承载力,防止桥头跳车,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涵洞等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的桥头、涵背采用天然砂砾回填,并分层夯实。台后填土与路堤采用挖台阶结合方式,台阶宽度为120cm,并保持向内3%的坡度。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为96%。

7、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及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填料以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压缩性小、施工方便以及运距短的岩土材料为宜。在选择填料时,一

方面要考虑料源和经济性,另一方面要顾及填料的性质是否合适。

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及压实标准

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

2. 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

3.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标准。

8、取、弃土原则

本公路主要为填方,路基填料尽量利用开挖的土方。取土按平均等厚度取,取土坑边坡不陡于1:1,靠路基一侧不陡于1:1.5。本项目取土坑位于路线沿线K1+000右侧,应做到尽量不破坏沿线现有的生态环境。(二)路面

1、路面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本次路面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及实地勘察,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运输畅通、经久耐用、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公路等级,并考虑到路面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抗滑以及耐疲劳、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等多种功能的要求。通过路面弯沉值和拉应力计算,同时,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经过对路面技术分析,并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候、水文条件等

多方面因素,选用经济合理、技术成熟的路面结构形式,努力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荷载100KN 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为6年。

沥青路面按部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其它设计依据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等。 2、路面结构型式

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甘东黄土山地区区,属公路二级区划的Ⅲ3区,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沥青砼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适应变形能力强、维修施工简便等显著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国内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发展,以及参照当地当地公路的设计经验,路面结构方案为:

改建道路路段:

面层采用5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20cm (3.5%)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2.85MPa) 由于本公路原有旧路基层为20cm 水泥稳定砂砾,故本次设计时未设置垫层。 街道罩面路段:

面层采用5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20cm 厚冷再生基层。 3、材料要求

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 PI 时的 5 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 0.997。

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 PI 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 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老化试验以 TFOT 为准,也可以 RTFOT 代替。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 篇一:模板 摘要 本设计是从到襄阳的某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3050m。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120km/h,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为45m,设置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3.75m,硬路肩3m,土路肩0.75m。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线路,此线路中有三个平曲线。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竖曲线的设计。横断面设计中,确定路面横断面的形式,土石方的数量的计算和调配。在路基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和边坡的形式。路面设计中,确定了路面的结构层次。专题设计的主要容包括对盖板、基础、台身和洞口建筑的设计。最后利用工程造价软件得出对比方案和选定方案的工程预算。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涵洞;工程预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section of a highway from Xinyang to Xiangyang.The sec- tion of route is 3050m.In this design,the speed of design is 120km/h,two-way eight lane,subg- gade width of 45m,setting up the central separtion belt,lane width

3.75m,hard shoulder 3m, soil shoulder 0.75m. In the graphic design,there are three horizontal curve in this line,determined by the sche- me xxparison.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ree vertical curve.The cross-section design,determine the road cross section form,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earth- work quantity.In the design of roadbed,mainly determine the embankment cross-section and the form of the slope form.The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pavement was determined.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project include the design of the cover,foudation,abutment and the building.Finally draw project budget of the xxparison scheme us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project software. Keywords:highway design;roadbed design;pavement design;culverts;project budget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1) 1.1 设计任务 ................................................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一)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K0+033.286-K0+407.5)工程招标书。 (二)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 (K0+033.286-K0+407.5)工程道路,给排水,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三)国家现行交通设施、市政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篇工程概况 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K0+033.286-K0+407.5)工程位于重庆市空港新城区,起

始桩号K0+033.286-K0+407.5,本标段全长374.214米,该工程为重庆市空港新城区内城市支道,标准路幅宽16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招投标暂定办法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工程有关施工图已由深圳南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现场已具备施工条件。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有效工期从业主签发的开工通知第二天算起。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 根据本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计划、高峰期施工人数,结合现场实际,在现场红线用地范围内和少部分红线外布置生产临时设施、生活临时设施、临时道路以及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管线。 2. 施工大临设施设于甲方指定的空置位置上。生活区面积为1200m2。房屋布置及面积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由于本工程主要结构部分采用商品混凝土(垫层除外),现场砼部分数量不大,现场设400公升砼搅拌机一台,二台200公升砂浆搅拌机。预制构件制作区、水泥稳定石粉渣拌和站,设于甲方指定红线范围内空置位置上。砼搅拌机和砂浆搅拌机位置随施工进度需要灵活移动。生活及施工区用水、用电从现场甲方指定接口位置接出(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 施工总平面管理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实用参考]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 (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 (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 四、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 5、抗震设计烈度7度 6、设计标准轴载:100KN 五、工程设计 5.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纵坡设计参数表 5.3横断面设计 5.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文成路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一板块结构,机动车到宽度为10.5米,不单设非机动车道,将10.5

(建筑工程设计)完整的市政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综述篇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 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 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 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路基断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 2.设计内容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 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 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 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 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道路设计说明书

江西赣北42公里分段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 1 章绪论 (2) 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2) 1.2 自然情况 (2) 1.3 设计成果 (2) 第 2 章路线平面设计 (3) 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3) 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 (4) 2.3 平曲线计算方法 (4) 2.4 平面图绘制方法 (5) 第 3 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5) 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 (5) 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 (5)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 (5) 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 (5) 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 (7) 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7)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 (7) 4.3 超高与加宽设计 (8) 4.4 横断面绘制方法 (8) 4.5 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 第 5 章结束语 (9)

第 1 章绪论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道路及其构造物详细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使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公路有关技术标准及定额,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分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独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设计任务 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江西某二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路基设计表2、土石方计算表3、曲线要素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 2、道路纵断面图(包括超高方式图)(横:1/2000;竖:1/200;) 3、一般横断面图(1/200)4、标准横断面图5、标志标线设计图6、路面结构大样图7、圆管涵一般构造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构造图 设计内容 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设计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 (1)平面设计 1)进行平面设计 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绘制路线平面图 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小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 (2)纵断面设计 1)进行纵断面设计 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 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 比例尺1:200; (3)横断面设计 1)根据平、纵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 2)绘制标准横断面图(要求绘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三种形式)。路基高度不标出,但各部分名称、能固定的尺寸应注明。和一般横断面设计图(隔20m一个)3)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 所要设计的AB段道路位于江西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地处多田少山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不易排水。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0---1米为普通土 1---2米为硬土,2.2米以下为次坚石。 1.3 设计成果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述 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 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 (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 (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 (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 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其中,东环路为现状道路,洧水路计划近期施工,白亭路东侧正在施工中,花园路施工时应与之平顺衔接,并协调处理施工中与现状道路的衔接施工;其余道路均为规划道路,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 1 页共18 页 总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该设计路段为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 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技术标准: 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 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 一、平曲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100km/h。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6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7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介 1、本工程为丽水市顺佳·铭苑市政工程,位于大转盘东北角,丽青路北面,开发路东面。市政道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981.0平方米,路宽16.0米。设计内容包括路面、路基、人行道等设计。 二、设计依扰和主要技术指标 (一)设计依据及规范 1、业主提供的顺侍铭苑规划图;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169-2012);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其他有关道路和排水的各种国家和部颁设计规范。 (二)道路主要技术参数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路面轴载标准:100KN; 3、设计年限:砼道路20年; 4、设计车速:30km/h 三、道路平面 (一)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的平面线通常由线路的几何设计元素决定,包括转弯半径、视距、坡度等,这些要素与道路的设计车速有关,而设计车速又与道路的等级,沿线用地的开放、出入口管制的程度有关。 2、规划道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交通设备以及街道装置的需求也必须在规划阶段一并考虑,必须确保在适当的位置有足够的空间设产交通标志、路灯等,以保证这些设施不会过分接管车辆、行人造成事故隐患。(二)平面设计内容: 新振路(设计范围) 道路设计起点位于开发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000,坐标X=46354.386,Y=96458.986,设计道路终点位于丽青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307.500,坐标X=46192.583,Y=96595.341,道路全长307.5米; 四、道路纵断面 (一)纵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设计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满足纵向排水要求。 4、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形均匀,保持路面排水通畅。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标高尽量与地面现状和地块规划高程结合,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同时保证两侧地块的开发建设及相交道路的连接顺畅。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中最低标高49.70m,最高标高50.700m,最小坡度0.3%,最大坡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本设计为某二级公路,设计长度:4.923465公里,计算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路基的总宽为20.50米。路线所经地域自然区划为VI6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照充足。沿线所在地区筑路材料丰富,品质优良,供应量充足,运输方便。 沿线所在地区地形图及拟建公路起始控制点,起点A坐标为(0.000,0.000)标高为(138.400);终点B坐标为(801.917,4434.026)标高为(136.500)。 二.路线设计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路线设计在考虑保证汽车公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了线形对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具有适应性,按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桥梁、排水工程和沿线设施等诸多因素,在工程量增加不多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线形顺适、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做到了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2、路线布设情况 确定路线走向及控制点,在此前提下采取布线的要领上: 1)适应地形、地物,可取用较高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适。 2)结合城镇规划,靠近城镇,并为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其使用方便,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路网的连接,增大吸引交通量。 4)少占良田、果园,多利用荒坡薄地,尽量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5)避开厂矿和重要建筑物,减少管线交叉,尽量绕过村屯,减少房屋拆迁和相互干扰。 6)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自身的功能。 8)有利于节省投资,方便施工。 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线性设计。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设计 1)路基总宽8.5m。行车道宽2×3.5m,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 2)全线严格执行部颁设计规范及有关文件,同时对部分项目采用较高技术指标,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总结各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放缓了路堤及路堑边坡坡度,提高了路基及边坡稳定性。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土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20cm厚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水稻田地段,一般采取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路堤边坡高度小于9m,路堤边坡为1:1.5;路堤边坡高度小于20m大于9m时,每8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沟,边坡坡度分别为1:1.5,1:1.75。土质及全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为1:1.5,硬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25,软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挖方深度大于8m,根据岩质的风化程度,挖方深度小于14m大于8m时,每6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