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沥青材料-1教案

第二章 沥青材料-1教案
第二章 沥青材料-1教案

第二章沥青材料

2.1 沥青的分类与性能

沥青(asphalt)是一种有机胶结材料,为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沥青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及其他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形态,颜色呈辉亮褐色以至黑色。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塑性、不透水性及耐化学侵蚀性,并能抵抗大气的风化作用。在建筑工程上主要用于物面积地下的防水、车间耐腐蚀地面及道路路面等。此外,沥青是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油膏、胶粘剂及防锈防腐涂料的重要原材料。一般用于建筑工程的有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两种。

沥青一般分为地沥青(asphalt)和焦油沥青(tar asphalt)两类。地沥青按产源分为天然沥青(natural asphalt)和石油沥青(petroleum asphalt)。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入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存在于自然界,或含沥青砂岩和砂中,经加工的产品。天然沥青最著名的产地为中美洲的特里尼达(Trinidad)沥青湖。我国新疆虽然也有沥青矿,但开采困难,产量很少,工程中很少应用。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炼制出汽油、煤油、柴油及润滑油后的残渣或在经加工的副产品,在经处理而成。其成分与性能取决于原油的成分与性能。它的韧性较好,略有弹性,燃烧时烟无色,略有松香或石油味,但无刺激性臭味。工程上采用的绝大部分为石油沥青。焦油沥青又称煤焦沥青、柏油、臭柏油,按产源分为煤沥青、木沥青、泥碳沥青和页岩沥青。煤沥青是煤焦油蒸馏后的残余物。木沥青是木焦油蒸馏后的残余物,页岩沥青是油页岩残渣经加工处理而得。

沥青的分类可表示为:

┌固体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半固体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

┌地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

│└─天然沥青└普通石油沥青

沥青─┤┌煤沥青

│├木沥青

└焦油沥青┼泥碳沥青

└页岩沥青

2.2 沥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石油沥青是由多种极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包括烷族C n H2n+2,环烷族C n H2n,少量芳香烃C n H n,n≮6等)及其非金属(主要为氧、硫、氮等)衍生物组成的复杂化合物。由于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复杂,且不能反映沥青物理性质的差异,因此,将沥青重化学成分及性质极为接近,且与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关系的成分,划分为若干组,这些组即称为“组分”。石油沥青的性质随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而改变。沥青的分析方法很多,分离条件不同,所得组分的性质及数量也随之改变,根据国产沥青的特点,目前,多将沥青分为以下组分:

(1)油分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主要为烷烃,是沥青中最轻的组分,分子量为200~700,密度是介于0.7g/cm2~1.0g/cm2之间,能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但不溶于乙醇。在170℃较长时间加热,油分逐渐挥发与转化,油分主要起柔软和润滑作用,赋予沥青以流动性,是优质沥青不可缺少的组分,道路沥青中一般为40%~50%,建筑沥青中含量较少,油分含量愈大,沥青的粘度愈小,愈便于施工。

(2)胶质胶质为半固体粘稠物质,主要为链烷烃与杂烷烃,分子量比油分大(600~1000),密度为1.0g/cm2~1.1g/cm2之间。其性质介于油分和沥青质之间,但更近于沥青质,多呈中性,少量酸性,熔点低于100℃。酸性胶质是油分氧化后的产物,能被碱皂化,含量不高,但活性很大,对沥青与矿物质混合材料、石灰石、白云石的结合起表面亲合作用,提高了胶结力,在120℃长期加热则转化为中性胶质。酸性胶质溶于乙醇、氯仿而难溶于石油醚和苯。中性胶质赋予沥青以良好的粘结性、塑性和可流动性,它溶于三氯甲烷、汽油和苯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酒精和丙酮。中性胶质含量愈多,石油沥青的延度和粘结力等品质愈好。胶质是沥青中的强极性组分,能提高沥青

的粘附性,而且对沥青的粘弹性和胶体溶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沥青必须有适量的胶质组分。

(3)沥青质沥青质为黑色易碎的粉状固体,是石油沥青中分子量最大的无定形物质(分子量1000以上),密度大于1.0g/cm2。它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到300℃以上分解成气体和焦炭。沥青质的含量一般为10%~20%,作为胶体溶液的核心分散在其他组分中。沥青质的含量增多,沥青的软化点提高,感温性改善,使沥青在较高的温度下仍能有较大的粘度。沥青质也是优质沥青的必备组分。

(4)蜡蜡与油分均为低分子烷烃。含蜡油经稀释、冷冻、结晶、过滤后,固体部分为蜡,液体部分为油分。石油中的蜡按其物理性质分为石蜡和地蜡。地蜡是微晶蜡,坚韧且有一定的塑性,石蜡则性脆易裂,蜡对沥青使用性质的影响极其复杂,蜡的存在将降低沥青的质量,使针入度增大,软化点、延度以及粘附性降低,使沥青在低温下易开裂。

碳青质和油焦质含量不大,对沥青质量影响较小。

一般认为,石油沥青的结构是以地沥青质为核,表面层被胶质浸润包裹,而胶质又能很好地溶于油分中,这样就构成了沥青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形成胶体结构。在这个分散体系中,分散相是沥青质和胶质构成的胶团,分散介质为溶有胶质的油分。油分流动性好,是使胶团之间形成紧密联结,使沥青容易成膜、且防水性好的主要原因。

石油沥青的胶团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1)溶胶型(gol structure) 当沥青质含量胶少而分子量又与胶质相近时,虽然有胶团形成,但数量少且在油分中高度分散,近于真溶液,故成为溶胶型胶体,它服从牛顿定律,在很小的剪切力作用下即发生变形。这种结构的石油沥青也称为溶胶型石油沥青。其特点是流动性和塑性较好,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较强,对温度很敏感,高温下粘度很小易流淌,低温下流动性降低不是由于内部形成网状结构,而是由于溶液粘度的增大,故性质胶脆,在相同软化点时,其针入度值最小。由芳香基石油炼制的石油沥青多属此类。

(2)凝胶型(gel structure) 当沥青质含量较多而无足够的油分时,分散介质的溶解能力不足,将生成较大的胶团,由于分子的凝聚而形成网状结构,成为凝胶型胶体。表现出非牛顿液体的性质。凝胶结构具有结构粘度,当施加较小荷载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弹性变形,并几乎可完全恢复。当荷载增大超过屈服值或延长载荷时间,将出现不能完全恢复的变形和粘性变形。这种结构的是由沥青称为凝胶型石油沥青,其特点是弹性和粘性胶高、温度敏感性小、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较差、流动性和塑性较低,氧化建筑沥青多属于凝胶型沥青。

(3)溶胶—凝胶型(gol-gel strcture) 当沥青质含量适宜并有较多的胶质时,沥青中形成的胶团相距较近,胶团之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将它们分开需要一定的力,但这些胶团又不足以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这种介于溶胶和凝胶两者之间的结构,称为溶胶-凝胶结构。大多数优质道路沥青多配成这种结构。

通常沥青组分含量相对稳定,则沥青性质亦稳定;若改变组分的相对含量,则沥青的胶体结构发生改变,性质亦发生相应改变。

2.3 沥青的技术性质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粘滞性(粘性viscosity) 石油沥青的粘滞性是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用粘度表示。粘性的实质反映了沥青胶体的紧密程度。粘性大小与组分含量及温度有关。地沥青质含量多,同时有适量的胶质,而油分含量较少时,呈凝胶结构,粘性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反之粘度提高。

对于粘稠石油沥青的粘度是用针入度仪测定的针入度(penetration)来表示。针入度是用一定重量的标准针(200g,100g或50g),在一定的温度(0℃、25℃或46.1℃)条件下,经一定时间(5s或60s)插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表示。通常采用的试验条件是标准针重100g,温度25℃,贯

入时间5s。针入度值大小反映石油沥青抵抗剪切变形能力,针入度愈小,表明粘度愈大。

对于液体石油沥青的粘度是用标准粘度计测定的标准粘度表示。标准粘度是在规定温度(20℃、25℃、30℃或60℃)、规定直径(3.5或10mm)的孔口流出的50cm3沥青所需时间,常用符号“C t d T”表示,d为流孔直径(mm),t为试样温度,T为流出50cm3沥青的时间(s)。T值大,表明粘度大。

(2)塑性塑性是指石油沥青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石油沥青的塑性与其组分、温度等因素有关,当石油沥青中油分和地沥青质适量时,树脂含量愈多,沥青膜层越厚,塑性越大,温度升高,塑性增大。反之沥青膜层薄,塑性差,当膜层薄至1μm,塑性近于消失,即接近于弹性。沥青之所以能随建筑物变形而变形,防水层不致破裂。若一旦破裂,由于其塑性大而具有较强的自愈合能力。沥青的塑性对冲击振动荷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并能减少摩擦时的噪声,故沥青是一种优良的道路路面材料。石油沥青的塑性用延度(伸长率)表示,将沥青试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中,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将其拉断时所延伸的长度即为延度,以cm为单位。试验温度通常为25℃,拉伸速度为5cm/min。延度越大,沥青的塑性越大。

(3)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滞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沥青是一种高分子非晶态热塑性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沥青塑性增大,粘性减小,由固态或半固态逐渐软化,此时沥青就像液体一样发生粘性流动,称为粘流态。与此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沥青的粘性增大,塑性减小,由粘流态凝固为固态,进而变脆变硬。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升降时,各种沥青的粘性和塑性变化程度是不同的。变化程度小,即温度感应性小;反之,温度感应性大。

通常石油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较多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其温度敏感性,沥青中含蜡较多时,则会增大温度敏感性,在工程中使用时往往加入滑石粉、石灰石粉或其他矿物填料来减少其温度敏感性。用于防水工程的沥

青,要求具有较小的温度敏感性,以免高温下流淌和低温下脆裂。

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沥青受热从固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我国规定,沥青软化点采用环与球法测定。在沥青试样上安好钢球后,置于水或甘油中,以5℃/min的速度升温,沥青试件逐渐软化流动,当下垂到2.54cm(1英寸)时水或甘油的瞬间温度即为软化点,以℃表示。沥青加热过程,没有明显的熔点,也没有状态的急剧变化,软化点只是沥青达到一定稠度时所表现的温度,必须在严格固定的条件下试验,才能取得可比性的结果。软化点愈高,沥青温度感应性愈小。

(4)耐久性耐久性在工程上称为大气稳定性,即沥青在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保持其性能稳定的能力。

沥青在贮运、加工、施工及应用过程中,由于长期遭受温度、空气、阳光、风雨等因素的作用,沥青将发生蒸发、脱氢、缩合、氧化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硬化变脆,沥青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质出现的这种不可逆的变化称为老化。

沥青受温度的影响,轻质组分蒸发损失,原有的化学组分改变,使其性质变硬。但沥青老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沥青在空气中受到氧化作用,油分部分地转变为胶质,胶质又部分地转化为沥青质,其结果是油分显著减少而沥青质增加。组分所发生的这一变化,必然使沥青的塑性、粘附性降低,脆性增大,从而导致性能的恶化。沥青中个组分的老化速度,虽然与其性质和工艺条件有关,但温度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氧化作用虽然主要发生在沥青的表面,但有时也会扩展到沥青内部。

沥青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温度一般不会超过80℃,但当受到阳光的辐射时,沥青所受光量子能量的作用远大于热能的影响,以致氧化速度显著增大,成为老化的主要原因。通常光氧化作用主要是无光照下的氧化引起,但老化速度缓慢的很多。

沥青在浸水条件下,对老化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沥青光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也不大。但有些微量金属元素存在,会大大加速沥青的氧化速度。沥青

中加入1%的硬脂酸铜,可使吸氧量提高4倍,铁盐对氧化则有抑制的作用。工程上,为了提高沥青的粘附性而掺入各种金属皂类掺料,但应注意它对耐久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要避免带来不利的后果。

(5)防水性石油沥青是憎水性材料,几乎完全不溶于水。不仅本身构造致密,而且与矿物材料表面有很好的粘结力,能紧密粘附于矿物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层。同时,它还有一定的塑性,能适应材料或构件的变形,所以石油沥青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广泛用作建筑工程的防潮、防水、抗渗材料。

(6)耐蚀性耐蚀性是石油沥青抵抗腐蚀介质侵蚀的能力。石油沥青对于大多数中等浓度的酸、碱、盐类都有较好的耐蚀能力。

此外,为评定沥青的品质和保证施工安全,还应当了解石油沥青的溶解度、闪点和燃点。

溶解度是指石油沥青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或苯中溶解的百分率,表示石油沥青中有效物质的含量,即纯净程度。那些不溶物质会降低石油沥青的性能,应加以限制。

闪点(也称闪火点)是指加热沥青至挥发出可燃气体,与火焰接触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燃点是指加热沥青产生的气体与火焰接触持续燃烧5s以上时,此时沥青的温度。燃点的温度比闪点温度约高10℃。为安全起见,沥青应与火焰隔离。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石油沥青分为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和专用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和建筑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指标来划分的,同时,为保证相应的延度和软化点,以及溶解度、蒸发损失、蒸发后针入度比、闪点等。专用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其用途划分的,普通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其性质及用途划分的。建筑石油沥青分为10号和30号两个标号。道路石油沥青分为7个标号,专用石油沥青分为3个标号,

(1)建筑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建筑石油沥青按沥青的针入度值划分为40号、30号和10号三个标号。建筑石油沥青针入度较小、软化点较高,但延度较小。建筑石油沥青的技术

性能应符合GB/T494-1998《建筑石油沥青》的规定,见表2-1。

表2-1 建筑沥青质量指标

(2) 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在国家标准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将道路石油沥青分为中、轻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和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两种。中、轻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2-2。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2-3。中、轻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用于二级以下公路和城市次干路、支路路面。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铺筑路面。

表2-2 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注:当25℃延度达不到100cm,但15℃延度不小于100cm时,也认为是合格的。

表2-3 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要求

注:1.有条件时,应测定沥青60℃温度的动力粘度(Pa·s)及135℃温度的运动粘度(mm2/s),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

2.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路面,如有需要,用户

可对薄膜加热试验后的15℃延度、粘度等指标向供方提出要求。

(3)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液体石油沥青是指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的沥青。它可以是油分含量较高的直馏沥青,也可以是稀释剂稀释后的粘稠沥青。随稀释剂挥发速度的不同,沥青的凝结速度快慢也不同。国家标准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

规范》规定,依据凝结速度的快慢,液体石油沥青可分为AL(R)-1和AL(R)-2两个标号,中凝和慢凝液体沥青按粘度分为AL(M)-1~AL(M)

-6和AL(S)-1和AL(S)-6等六个标号。

煤沥青是将煤焦油进行蒸馏,蒸去水分和所有的轻油及部分中油、重油和蒽油后所得的残渣。根据蒸馏程度不同,煤沥青为低温沥青、中温沥青和高温沥青。建筑上所采用的煤沥青多为粘稠或半固体的低温沥青。

与石油沥青相比,由于两者成分不同,煤沥青具有如下性能特点:

(1)由固态或粘稠态转变为粘流态(或液态)的温度间隔较小,夏天易软化流淌,而冬天易脆裂,即温度敏感性较大。

(2)含挥发性成分和化学稳定性差的成分较多,在热、阳光、氧气等长期综合作用下,煤沥青的组成变化较大,易硬脆,故大气稳定性差。

(3)含有较多的游离碳,塑性较差,容易因变形而开裂。

(4)因含有蒽、酚等,故有毒性和臭味,防腐能力较好,适用于木材的防腐处理。

(5)因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与矿物表面的粘附力较好。

2.4 沥青的掺配、改性及主要沥青制品

在工程中,往往一种牌号的沥青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常常需要用不同牌号的沥青进行掺配。在进行掺配时,为了不使掺配后的沥青胶体结构破坏,应选用表面张力相近和化学性质相似的沥青。试验证明同产源的沥青容易保证掺配后的沥青胶体结构的均匀性。所谓同源是指同属石油沥青或同属于煤沥青。当采用两种沥青时,每种沥青的配合量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1

2121?--=T T T T Q (2-1) 12%100Q Q -= (2-2)

式中 Q 1——较软沥青用量,%;

Q2——较硬沥青用量,%;

T——掺配后的沥青软化点,℃;

T1——较软沥青软化点,℃;

T2——较硬沥青软化点,℃;

根据估算的掺配比例和在其邻近的比例(±5%)进行试配,测定掺配后沥青的软化点,然后绘制“掺配比-软化点”曲线,即可从曲线上确定所要求的比例。同样可采用针入度指标进行估算及试配。如采用三种沥青混配时,可先计算两种沥青的配比,再与第三种沥青进行配比计算,然后再试配。

建筑上使用的石油沥青必须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如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塑性,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抗老化能力,还应该与各种矿物掺和料的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以及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耐疲劳性。而一般的沥青材料很难全面满足工程上的多项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对沥青材料进行有效的改性,常用的改性材料有橡胶、树脂和矿物填料等。

橡胶是一类重要的石油改性材料。它与沥青具有较好的混溶性,并能使沥青具有橡胶的很多优点,如高温变形小,低温柔性好等。沥青中掺入一定量的橡胶后,可改善其耐热性、耐侯性等。

常用于沥青改性的橡胶有氯丁橡胶、丁基橡胶、再生橡胶等

[1]刘祥顺. 建筑材料[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2]丁朴荣. 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M]. 北京:水利电力出

版社. 1990

[3]苏达根. 土木工程材料[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 2.掌握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 旧知复习:1.石灰土、水泥土的强度形成原理 2.石灰、水泥稳定类粒料的混合料组成设计过程 重点难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1、旧知复习5min; 2、概述25min; 3、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55min; 4、小结5min; 课后作业: 请结合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讨论道路工程中应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具体受力情况,并从结构与材料角度分析使用得失。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第三章沥青路面设计 §3.1概述 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1.结构组合设计 2.材料组成设计 3.厚度设计验算 4.结构方案比选 5.路肩构造设计 6.排水系统设计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二)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及实践基础原则 (三)满足交通与使用要求原则 (四)因地制宜、合理选材原则 (五)保护自然生态与沿线环境原则 (六)工厂及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原则 (七)技术与经济性并重原则 (八)分期修建、方便养护原则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种类 1.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2.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3.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4.优化设计法 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熟。 四、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确定交通量:如车型、轴重、轮胎压力、各车型通过数及横向分布; ②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材料品种及其它参数; ③参数修正: ④路面设计的指标与标准确定: ⑤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 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

(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计算公司为: 35.4121)(∑==n i i i P P n C C N 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 前轴:C1=1,C2=6.4,Pi=13.4KN ,ni=260 N=C1×C2×ni ×(Pi/P )4.35=1×6.4×260×(13.4/100)4.35=0.3(次/d) 后轴:C1=1,C2=1,Pi=27.4KN ,P=100KN,ni=260 N=C1×C2×ni ×(Pi/P )4.35=1×1×260×(27.4/100)4.35 =0.9(次/d) 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 前轴:N=7.9(次/d) 后轴:N=133.9(次/d) 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 前轴:N=110(次/d) 后轴:N=1704.3(次/d) 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 前轴:N=129.3(次/d) 后轴:N=305.8(次/d) 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 前轴:543.3(次/d) 后轴:N=1534.8(次/d) 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 前轴:N=0.6(次/d) 后轴:N=0.7(次/d) 合计:N=4471.8(次/d) 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 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以15年计,车道系数η=0.45,则累计当量轴次为: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 条文说明 2004年9月16日

1 总则 1.0.1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 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 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励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0.6 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对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书 1 路面设计的原则 路面结构是直接为行车服务的结构,不仅受各类汽车荷载的作用,且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面工程的工程造价占公路造价的很大部分,最大时可达50%以上。因此,做好路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路面设计内容应包括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路面建筑材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经济评价。 1.1 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 路面类型选择应在充分调查与勘察道路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施工和养护工艺等,并在路面类型选择的基础上考虑路基支承条件确定结构方案。由于路面工程量大,基垫层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地材料,并注意使用各类废弃物。必要时,应考虑采用新型路面结构形式、新材料、新施工工艺。同时,应注意路面的功能和结构承载力等是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共同保证的,可采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合理确定路面类型和结构。 1.2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 路面建筑材料设计往往是路面设计中不受重视的一块内容,原因在于设计仅仅依据设计规范或当地经验确定路面结构层次,指定各层次材料的标准规范名称。本次设计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的工程技术与材料科学知识,合理考虑了道路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材料所在路面结构层次的功能等,论证合理地选择了材料类型和建议配比。 1.3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就是对拟订的路面结构方案和选定建筑材料,运用规范建议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对结构进行力学验算。 现阶段公路路面使用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降水、材料、交通量等各方面因素后选定路面的类型,然后进行设计。 2 路面设计 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主要以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控制指标,对高等级道路路面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拉应力。 2.2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沥青路面设计

福州市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1.设计目的 在掌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前提下,进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 2.题目描述和要求 本题为第六套设计资料,题目要求为: 福州市郊区(Ⅳ4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中央划双线分隔。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为-1m ,路基填土高度0.5m 。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如表2-1所示: 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 表2-1 车型 黄河JN150 解放CA10B 南京 NJ130 长征CZ160 小汽车 交通量(辆/d ) 300 380 250 180 300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2%,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3.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3.1.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a.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 各级轴载(小于25KN 的不计)换算计算结果如表3-1-1-1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汇总表(以弯沉为标准时) 表3-1-1-1 车型 ()KN P i 1C 2C () 1 /-日次i n ()) /(/135 .4121-????日次P P n C C i 黄河JN150 前轴 49 1 6.4 300 86.2 后轴 101.6 1 1 300 321.4 解放CA10B 后轴 60.85 1 1 380 43.8 南京NJ130 后轴 38.3 1 1 250 4.72

接表3-1-1-1 车型 ()KN P i 1C 2C () 1 /-日次i n ()) /(/135 .4121-????日次P P n C C i 长征CZ160 前轴 45.2 1 6.4 180 36.4 后轴 83.7 2.2 1 180 182.6 () ∑=???=k i i P P n C C N 1 35 .41211/合计: 674.24 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2年,双向双车道的车道系数=η0.65,则设计使用期累计当量轴次为: ()[]()[]289540665.024.6721 072.0365072.013651112 1 ???-?+=???-+= ηγ γN N t e 次 b.当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 各级轴载(轴载小于50KN 的不计)换算计算结果如表3-1-1-2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汇总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表3-1-1-2 车型 ()KN P i '1C ' 2C () 1 /-日次i n () ) /(/18 1' 2' 1-????日次P P n C C i 黄河JN150 后轴 106.6 1 1 300 340.6 解放CA10B 后轴 60.85 1 1 380 7.14 长征CZ160 后轴 83.7 3 1 180 130.1 () ∑=???=k i i P P n C C N 1 8 1' 2'1 1/合计: 477.84 则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的累计当量轴次为: ()[]()[]205200165.084.477072 .0365072.013651112 1 =???+=???-+= ηγ γN N t e 次 3.1.2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某公路沥青路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

山东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院(部):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期限:一周 指导教师:耿立涛周艳

目录 一、设计任务明细 (2) 二、设计方案论证 (2) 三、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2) 四、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 (3) 五、设计任务明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17)

一、设计任务明细 按照设计任务书给定的资料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进行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要求,手算,并以HPDS 2006复核); 2、确定公路等级; 3、设计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复合、柔性基层3种路面结构; 4、对每种路面结构,进行路面结构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5、路面结构层厚度需满足最小防冻厚度要求。 二、设计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2.交通资料。3.筑路材料。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设计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复合路面结构、柔性路面结构3种路面结构。先进行手算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然后以HPDS2006复核。多次试验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结果。 三、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面层材料采用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可采用沥青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材料。 试验测定沥青材料、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五、 六、表3 半刚性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试结果

按规范方法测定各种路面材料的劈裂强度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四、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 1、轴载换算和累积轴载计算(手算)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低拉应力为指标时 将表中各种不同轴载换算成BZZ-100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1.解放CA340 N=1.0*6.4*1124*(22.1/100)^4.35+1.0*1.0*1124*(56.6/100)^4.35=104.6(次)2.太脱拉111S C1=1+1.2*(m-1)=1+1.2*(2-1)=2.2 N=1.0*6.4*560*(38.5/100)^4.35+2.2*1.0*560*(78.2/100)^4.35=479.1(次)3. 宇通ZK6890HG N=1.0*6.4*936*(43/100)^4.35+1.0*1.0*936*(62/100)^4.35=269.4(次) 4. 北京BK6150A N=1.0*6.4*292*(48.5/100)^4.35+2*1.0*1.0*292*(71.2/100)^4.35=213.5(次) 5. 东风YCY-900 N=1.0*6.4*360*(25/100)^4.35+2*1.0*1.0*360*(78.2/100)^4.35=252.6(次)6. 平板车 N=1.0*6.4*836*(23.7/100)^4.35+1.0*1.0*836*(69.2/100)^4.35=178.7(次) 总的轴载当量:N=104.6+479.1+269.4+213.5+252.6+178.7=1498(次) 5年后轴载当量:N=1497.6*(1+7.5%)^5=2150(次) 10年后轴载当量:N=2150.0*(1+6%)^5=2877(次) 15年后轴载当量:N=2877*(1+5%)^5=3672(次)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Ne=[(1+γ)^t-1]*365/γ*N1*η= [(1+7.5%)^5-1]*365/7.5%*1497.9*0.4+[(1+6%)^5-1]*365/6%*2150*0.4+ [(1+5%)^5-1]*365/5%*2877 *0.4=1270257+1769483+2320997= 5360737(次)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_周利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周 利,蔡迎春,杨泽涛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 450002)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典型设计方法(CBR法、AASHTO法、SHELL法、AI法及国内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针对现行设计方法,特别是我国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9-6477(2007)04-0036-04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B Summary of Domestic&Overseas Asphalt Pavemen t Design Method Zhou Li,Cai Yingc hun,Yang Zetao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以沥青路面为主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典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3个阶段。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大体为后面2种,即以工程使用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和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为了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今后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设计方法:(1)经验法的代表方法:CBR法和AASHTO法;(2)力学-经验法的典型代表:AI法和SHELL法;(3)我国2004规范(报批稿)采用的设计方法,并作简单评价。 1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国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2大类[1]。 1.1 经验法 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荷载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美国加州承载比(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柔性路面设计法。 1.1.1 CBR法[2-3] CBR法是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3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所提出的C BR指标已作为路面材料的一种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路面设计经验法(TA法)就是以CBR法为基础制定的。 1.1.2 AASHTO法[2,4-5] AASHTO法是在1958—1962年间AAS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了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路面结构中的路基土采用回弹模量表征其性质,路面结构层按各层材料性质的不同转换为用一个结构数(SN)表征。AASHT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 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PSI是一个由评分小组进行主观评定后得到的指标,它与路面实际状况(坡度变化、裂缝面积、车辙深度、修补面积)之间建立经验关系式,提出了轴载换算的概念和公式,考虑了结构的可靠度和排水条件的影响,这些思想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首先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应力、应变、位移),利用在力学 公路交通技术 2007年8月 第4期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ug.2007 No.4 收稿日期:2007-01-10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五章路面设计 5.1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村道,村道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使用功能、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做到经济、适用。同时,村道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村道的行车道(包括错车道)均应铺设路面。 5.2 路面设计及土路肩加固形式 该道路的路基宽度为6.5m,行车道宽6m,土路肩宽度为0.5m。由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徽县交通局规划路面结构分为三层,面层采用沥青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采用天然砂砾。由于道路级别低,没有设置路缘带和紧急停车带,当路基宽度为4.5m或在道路的不通视地段时,每隔200m 左右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小于20m,在错车道两端应设不小于10m过渡段。土路肩的基层与路面相同,在表层宜铺置一些粗粒式沥青碎石或砂砾石。若行车道宽度不够,需要加固部分路肩,提供侧向宽度,以利于行车安全,见下图5.1所示:

图5.1道路横断面的构成 5.2 路面结构类型的计算 1.基本资料 (1)设计任务书要求 甘肃徽县村村通道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年限10年,拟采用沥青碎石路面,需进行结构设计。 (2)气象资料 该公路处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而湿润,冷季短,暖季长。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782mm。 (1)地质资料 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沿线路段有大量的砂砾、岩石块,水源充足, 可以说筑料丰富。 (2)交通分析 由设计资料可知该路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路基宽6.5m,路面宽6m,土路肩宽0.5 m,根据设计要求及规范砂砾石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0年,徽县麻沿乡的的汽车交通量2007年为300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到设计年2017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50辆/日。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载100kN为不标准轴载,以BZZ—100的各项参数见下表5.1。 表5.1标准轴载BZZ—100各项参数

路基路面教案(11章沥青路面设计)

第十一章沥青路面设计 § 11-1 概述 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p377 一般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选定、路面结构组合、厚度验算、方案比选对高速、一级公路:除以上外,还有路缘带、匝道、硬路肩、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收费站等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P377 6条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1、经验和半经验法:以已往的修建和使用经验为基础 2、解析法或理论法 解析法是以结构分析为基础,按设计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量不超过路面任意结构层中材料所容许的范围,来选择和确定铺面结构层的组合及其尺寸。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解析法为主,但需依赖经验给予补充。 四、沥青路面交通等级 1、路面设计年限 p378表14-1 2、标准轴载及当量换算 p378表14-2 3、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载当量轴次 4、交通等级 p380表14-4 例题11-1:标准轴载换算习题。已知条件见p404表14-18。求解过程按照习题册讲解。 § 11-2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 一、材料的非线性 严格的说,沥青路面在力学性质上属于非线性的弹-粘-塑性体。但考虑到行驶车辆作用的瞬时性(百分之几秒),在路面结构中产生的粘塑性变形数量很小,所以对于厚度较大、强度较高的高等级路面,将其视作线性弹性体,并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将是合适的。 二、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 见教材P380 § 11-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一、沥青面层结构

1、双层(二、三级)表面层 下面层 三层(高、一级)表面层:密实、抗磨、耐久;高低温稳定,抗老化 中面层:密水、抗剥离、抗剪切能力高 下面层:密水、抗剥离、抗剪切能力高;抗疲劳缝 2、各等级公路面层:沥青砼都适用 二、三级路上下面层:沥青砼和热拌沥青碎石、沥青贯入 三、四级公路:双层沥青表处;沥青表处+稀浆封层;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砼 3、沥青面层厚度 参考表14-5、6,p386。小于最小厚度,压实效果不好;太厚,不经济,因沥青路面在路面结构中价格最高。 二、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基层:传递应力;承上启下的承重层,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耐久性;抗滑;抗剪切略宽 1、柔性基层 种类沥青处治的级配碎石:适用中等及以上交通见表14-7,p388 无结合料的级配碎石:适用中等以下 优点:应力、应变传递协调;不易受水损害。柔性基层力学特性与沥青路面一样,是颗粒状材料级配成型,排水通畅 缺点:基层刚度低,沥青面层应加厚,但提高了工程造价 2、半刚性基层 概念:采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作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优点:对集料的品质要求不太高,有板体效应,增大路面的整体刚度,因半刚性基层承担大部分荷载,沥青厚度减薄,裂缝破坏少 缺点:本身的收缩裂缝反射至面层;多雨区雨水不易向下渗透,造成路面水损 3、刚性基层 概念:采用低强度混凝土修筑基层砼板 优点:承载力高,沥青面层弯拉应力小,主要满足表面功能效应 缺点:基层裂缝向上反射形成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4、基层厚度及其组合 厚度:为降低造价,用上基层,下基层(用性能略低的材料或便宜材料);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施工可行,大于砼最大粒径的4倍 组合比选:根据交通等级、水温状况、排水稳定等,作不同方案,择优。 条件十分恶劣配筋砼作基层

路面结构设计说明

路面结构设计说明 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计算依据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路面抗滑标准:交工检测指标值: 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 石料磨光值PSV≥42。 二、路面结构形式 (一)路面设计参数 道路建成后将成为沿线厂区货运车辆进出的主要道路,同时该道路也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施工通道,结合实际情况,对路面结构按照重交通偏下水平进行设计,根据道路勘察资料及相关规范,路基顶部回弹模量取值E0=30MPa。 一个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12*106 次 设计路面弯沉值:Ls= 21.5(0.01mm) (二)路面结构形式 上面层:5cm 厚 AC-16C型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9cm厚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下封层: 0.8cm厚 ES-3型稀浆封层; 上基层: 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3.5 MPa); 下基层: 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3.0 MPa); 底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压强度≥2.5MPa); 垫层:15cm厚天然砂砾(抗压强度≥2.0MPa);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E0=30MPa 三、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及技术要求说明 (一)材料要求 1.上面层用沥青: 上面层沥青混凝土采用SBS I-D型成品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须符合A 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和沥青样品。且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表4.6.2的要求时,方可使用,其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

土木工程材料1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填空 1、石油沥青的主要组丛有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2、防水卷材按材料的组成不同,分为氧化沥青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 3、低碳钢受拉直至破坏,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4、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不同,对它的主要技术要求不是强度,而是和易性。 5、石灰膏和熟石灰在砂浆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所以也称外掺料。 6、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 7、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主要由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产生,其中铝酸三钙水化热最大。 8、材料抵抗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其大小可用渗透系数表示,也可用抗渗等级表示。 9、烧结普通砖的标准尺寸为240㎜*115㎜*53㎜,如果计划砌筑10M3砌体需用该砖约5120匹。 10.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润湿边角)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来表示。 2.石膏的硬化时体积是(膨胀的),硬化后孔隙率较(大)。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硬化,是由(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故石灰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四种矿物成分的分子式是(C3A)、(C2S)、(C3S )、(C4AF)。 5.混凝土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并能获得良好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砂率。 6.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用(沉入度)表示,保水性用(分层度)来表示。 7.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 8、石油沥青按三组分划分分别为(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不变),吸水性(增强), 抗冻性(降低),导热性(降低),强度(降低)。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低),耐软水能力(好或强),干缩(大).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 比热容和热容(大)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增大),抗冻性(降低).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热脆性)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冷脆性)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2)克,干砂(200 )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快),硬化后体积(膨胀)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越大),大气稳定性(越好). 11.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足(不早于45min)。 12.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差)。 13.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14.钢的牌号Q235-AF中A表示(质量等级为A级)。 15.结构设计时,硬钢的强度按(条件屈服点)取值。 16.选择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热容量较(大)的材料,保证良好的室内气候环 境。 17.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中光圆钢筋用____HPB___符号表示,带肋钢筋用___HRB__符号表示。 18.钢结构设计时,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为(屈服强度)。σ0.2中,0.2表示的意义为(残余变形为原标距长度的 0.2%时所对应的应力值)。 19.用连续级配骨料配制的砼拌合物工作性良好,不易产生___离析____现象,所需要的水泥用量比采用间断级 配时__多___。 1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08月20日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0900090,学分:3.5,学时:40/5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和设计方法;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交通、环境、材料的特性与要求、结构设计参数;掌握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刚度)的测试方法、结构层(包括土基)材料模量的确定和取值方法、交通量确定方法、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方法;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重点: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设计;路面施工、养护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路基工程 (1)绪论:了解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的作用,路面对路基的依赖关系,路基路面整体强度与刚度 的影响因素;掌握路基土的分类、路基工作区、土基强度(刚度)指标、路基临界高度、相对含水量与 干湿类型;了解路基的变形、破坏和防治措施。 (2)一般路基设计:熟练掌握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及一般路基设计要点;了解路基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附属设施;理解路基压实的意义与作用机理、影响路基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土基压实度与压实标准要求。 (3)路基稳定性设计:熟练掌握直线法和圆弧法验算路基的边坡稳定性;能进行陡坡路堤的稳定性验算;理解浸水路堤的稳定性验算。 (4)路基的防护与加固:了解路基的坡面防护与冲刷防护的类型与方法,初步掌握地基加固的类型与方法。 (5)挡土墙设计:掌握挡土墙的用途、类型与使用条件;能熟练进行挡土墙的土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 2.掌握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 旧知复习:1.石灰土、水泥土的强度形成原理 2.石灰、水泥稳定类粒料的混合料组成设计过程 重点难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1、旧知复习5min; 2、概述25min; 3、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55min; 4、小结5min; 课后作业: 请结合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讨论道路工程中应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具体受力情况,并从结构与材料角度分析使用得失。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第三章沥青路面设计 §3.1概述 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1.结构组合设计 2.材料组成设计 3.厚度设计验算 4.结构方案比选 5.路肩构造设计 6.排水系统设计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二)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及实践基础原则 (三)满足交通与使用要求原则 (四)因地制宜、合理选材原则 (五)保护自然生态与沿线环境原则 (六)工厂及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原则 (七)技术与经济性并重原则 (八)分期修建、方便养护原则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种类 1.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2.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3.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4.优化设计法 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熟。 四、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确定交通量:如车型、轴重、轮胎压力、各车型通过数及横向分布; ②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材料品种及其它参数; ③参数修正: ④路面设计的指标与标准确定: ⑤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

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特点与配合比设计说明

SMA路面特点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其混合料具有以下特点: 1)粗集料多在SMA的组成中,矿料是间断级配,粗集料占到70%以上,粗集料颗料之间有良好的嵌挤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非常好的抵抗荷载变形的能力,即使在高温条件下,沥青玛蹄脂的粘度下降时,这种抵抗能力的影响也不会减小,因而有较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AC-13 AC-16 SMA-13 SMA-16 4.75mm通过率38~68 34~62 20~34 20~322)矿粉和沥青用量高,采用纤维稳定剂SMA使用矿粉高达8%~12%,沥青用量高达5.7%~6.5%,比一般AC-13/AC-16高1%左右。同时要使用纤维作稳定剂,由此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包裹在粗集料表面,充分填充集料间隙,在温度下降、混合料收缩变形时,玛蹄脂有较好的粘结作用,它的韧性和柔性使混合料有较好的低温变形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2)AC-13 AC-16 SMA-13 SMA-16 0.075mm通过率4~8 4~8 8~12 8~123) 空隙率小SMA混合料的内部空隙率很小(3%~4%),混合料渗水很少或几乎不渗水,混合料内部的水属毛细水形态,不易成为大的动力水,再加上玛蹄脂与集料的粘结力好,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有较多改善。同时由于密水性好,对下面的沥青层和基层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隔水作用,使路面能保持较高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路面表面粗糙,构造深度大SMA一方面要求采用坚硬的、耐磨的优质石料;另一方面矿料采用间断级配,粗集料含量高,路面压实后表面形成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例11.1】新建路面设计实例 本例为安徽境内某条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8.0m ,设计车速120km 。 ⑴设计交通量:设计使用年限15年,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预测结果如表1-1。 表(1-1)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表 如下表(1-2)所示。 表(1-2) 代表车型及预测交通量表 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及代表车型,根据 4.351121 ( )K i i i p N C C n p ==∑=7068 Ne=[(1+r )t-1]×365×N1×η/r=2.827166×107 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 ,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494万次。 设计弯沉:Ld=600×Ne-0.2×Ac ×As ×Ab=19.4 (0.01mm ) 根据累计当量轴次,本项目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弯沉19.4(0.01mm )。 若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时 ''' 8121() K i i i p N C C n p ==∑1 =2494 Ne=[(1+r )t-1]×365×N1×η/r = 997587 ⑶路基土干湿类型: 根据项目所处地区已有的设计经验及查表综合考虑得出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外业中调查的地下水位,确定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⑷土基回弹模量: 根据规范,全线属于Ⅳ5自然区划,结合沿线地质情况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经过清表回填、碾压,并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要求,保证上路床30cm,填料CBR值不小于8,下路床50cm填料CBR值不小于5,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交通量等级为重型时应保证土基回弹模量>40MPa,故本条道路土基回弹模量取41.0MPa。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路段对路床土进行试验,若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局部采用补压、固化处理、换填等措施,或调整底基层结构或厚度,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⑸路面设计的结构参数:统一采用圆柱体试件测定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沥青混凝土在弯沉指标计算中用20℃抗压模量,底层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抗压模量,允许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劈裂强度。半刚性材料的设计龄期:水泥稳定类为3个月。参照室内混合料实验结果,结合国内已建成路面调查情况,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表(1-3)。 表(1-3)结构设计参数 ⑹按设计弯沉计算路面厚度 初步结合以往施工及设计经验,拟定结构厚度: 表(1-4)主线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设计总说明

尤溪县洋中镇镇区道路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尤溪县洋中镇镇区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尤溪县洋中镇,设计全长约5556.98米,属III级城市次干路。 为改善我镇交通环境,洋中镇镇政府决定,2012年对镇区道路进行改造。该改造工程以形象工程、精品工程、科技工程为理念,树立我镇交通新形象,为洋中镇镇区再次增添一道靓丽的城市交通风景线。 其中一期施工范围为B0+000~B0+650,C0+000~C0+390,D0+000~D0+280,一期施工总长为1320米。 其他路段为二期施工范围,二期施工总长为4236.98米。 二、设计依据 1.<<尤溪县洋中镇镇区道路改造工程设计合同>> 2.设计范围现场勘测成果 3.业主提供1:1000电子地形图. 三、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本次道路设计范围为整个洋中镇镇区内的主要道路,施工全长为约5556.98米。 本次工程设计内容包含路基路面工程及道路附属工程。 四、主要技术规范 本设计道路作为III级城市次干路,综合采用国家建设部和交通部颁布的城市和公路设计规范,具体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7-98) 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所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如下: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五、设计标准 1、设计等级: III城市级次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30km/h和20km/h(车行道路面宽小于15米时,设计车为20km/h) 3、道路红线宽度:保持原有道路宽度不变 4、机动车道路面设计轴载:BZZ-100 5、路面类型: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 6、人行道火烧板 7、设计停车视距:30米和20米(20米对应20km/h设计车速) 8、构造物设计荷载:城-B级 9、抗震设计裂度:6度设防 六、设计概要 1、道路平面设计 尤溪县洋中镇镇区道路改造工程设计全长约5556.98米,全线为在原有路线上进行加铺改造,线形不变。其中一期施工范围为B0+000~B0+650,C0+000~C0+390,D0+000~D0+280,一期施工总长为1320米。其他路段为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