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课题名称个人收入与分配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3、 29 授课班级13机电 1 授课地点教室授课类型新课课时数 1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本课教材内容是在前课内容《企业中的劳动者》基础上编写的,我国居民绝大多数个

人收入来自职场,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人有了一定收入,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自

然想到了理财,故本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包括个人收入的

来源、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三部分内容,逻辑严密,但较为抽

象和宏观。

本班为职高机电专业一年级的学生,35 人全部为男生,他们对宏观的社会现象较女生

更为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作了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家长购买过股票,有的购买过国债; 有的学生家里开店做生意、办工厂;有的学

生家里有房屋出租;学生的这些感性认识非常利于本话题的教学活动。不足的是学生对分

配制度,尤其对从效率与公平角度理解分配制度认识不深,通过本课的教学,将提高学生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了解个人收入的种类;理解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内容,该制度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决定因素;能认识到在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重要

性。

通过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

难点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能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值观目标力,对微观社会的洞察力。

重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关键点

教法选择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启发点拨、案例教学。

学法指导课前调查;合作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环节课前准备

引入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将班级同学分为7 组,每组 5 人;布置学生对家庭收入的来源进行调查

1请说说你家的收入来源?列出各种来源

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2.针对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加大现象你是

怎样评价的?

3.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收入来源的图片。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

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

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对照上述归类 , 你家的收入分别属于哪一种?

二、个人收入与分配

思考

1. 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 1 )什么是按劳分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配,它的核心是什

2. 分配方式:

么?

按劳分配: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

( 2)其他分配形式包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括哪些内容?请列举

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你熟悉的例子。

独立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活动所获得的

( 3)实行这种制度的

收入。

决定因素有哪些 ?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劳动、资本、技术和管

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

新课

请你断一断

王某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月薪 3500;自己利用

闲暇时间搞出的一项小发明很有市场前景, 作为出

资参股一企业, 每年分红20000 元;前不久他买了

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 , 每个月有 500 元的

分红;此外他家的承包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 每年

有一笔租金 . 请判断哪些是按劳分配 , 哪些是按生产

要素分配 .

辩一辩:有人说,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

大的罪魁祸首是高房价。有人成为富翁 , 有人成为

“负翁”,工资总是跑不过房价。请结合

房屋限购,征 20%的个人所得税等时下热点问

题谈谈你的看法。

3.该制度的决定因素: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决定,也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二.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劳动

贡献和劳动报酬结合起来;按各种生产要素

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

系怎样?问题:我国

现阶段生

产力状况如

何?

说一说:

我国现阶段

分配制度

的优越性 .

思考

(1

(2

?

(3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公平原则: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

距过分悬殊。

3怎样做到公平:

(1)保证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

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

制。

(4)注重再分配中的公平。

小组讨论: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编织一张覆

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

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

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

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

活 . 请从再分配公平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

4效率与公平是辨证统一的

(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2)公平是提高效益的保证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小莲的困惑

小莲的爸爸开了一家工厂, 王叔叔一直以来在工

厂干活, 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 平常与小莲的爸爸

称兄道弟 , 莲爸对他也不错 , 连续几年年

薪 6 万 , 在同档次的企业里已经算不错了 . 但最近

王叔叔提出至少要年薪 8 万 , 因为物价上涨 .

但厂里因欧债危机 , 定单减少 , 原材料价格及各

种费用看涨 , 小莲家该怎么办?

课堂小结小组讨论:李克强总理的安全网理念。

拓展延伸:小莲的困惑

小民的爸爸每个月工资有6000 多元,但领到手的收入总比这个少,原来是会计直

接将缴纳的个税扣除了。小敏的妈妈前不久摸奖,中了一辆汽车,去领车时被通知布置作业

要缴 36000 元税。这些不都是个人收入吗?怎么要交税呢?请为他们作出解释

教学反思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扬帆启航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课活动设计 作者单位:谢文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10030 [关键词]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涯唤醒 【设计理念】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本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应该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检视自我概念,评估自我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思考未来的生涯角色定位,探索未来的工作出路。然而,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在埋头苦读的同时,忽略了此阶段探索各项事物的重要任务,导致他们对自己在生涯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一无所知,对未来彷徨无措,最后常常只能随波逐流。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尝试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而第一节课能不能让学生对本门课产生兴趣,能不能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对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教学设计为生涯规划的唤醒阶段,包括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生涯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希望可以通过老师引导以及学生的活动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出系统的生涯规划意识。 【活动背景】 1.活动内容分析: 本课程借由“生涯时光列车”等活动环节,通过绘画、游戏、象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生涯发展历程,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系统的生涯规划方法,同时再加上签订生涯规划契约书环节,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期,他们有强烈的进一步了解自我,探索自我的愿望,具有了理性思索未来生涯发展的能力。然而目前的社会和教育大背景使得他们在这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显得尤为不足。从主观和客观上,学生都迫切的需要生涯规划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唤起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 2.对于系统的生涯规划方法能有初步的认识。 3.学生通过回顾过去和描绘未来,形成新的视角,增加改善自我的可能性。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内容如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指点,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继续学习、探索。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财经学院杨举华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现行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和理财活动内容,让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法规的阐述力求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掌握适当,对发展变化的实务与理论既要把握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个金融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会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个人理财活动的内容均应系统学习,而且要掌握各个理财产品的基础知识和理财实务操作。 二、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财活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理财产品的内容和理财实务操作。 2.技能目标: (1)掌握证券、保险、银行、房地产等各理财投资产品的内容。 (2)掌握理财工作的实践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狼嚎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年级上期开设,一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

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9-10-1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

《个人理财》教案

钱是一种力量, 但更有力量的是 有关理财的教育。 ----[美]清崎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中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财商:理财能力,投资收益能力 绪论 一、如何理解理财 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个人财务规划,etc。 简单定义:个人理财,即管理个人一生的财富,具体指根据个人可容忍的风险程度,对 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及进行相应投资,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在各时期的 财物需要。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理财栏目主持人口头禅) 二、课前准备:心理测试——测出你的金钱观念 假设你驾着一辆轿车正要进入隧道,你觉得当过完隧道后,又会是什么风景呢? 海边 枫叶林 小村庄 山 又一个隧道 规律:理财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对金钱的意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个人花钱的习惯可以表现出他(她)的精神境界如何以及他(她)的生活能 力的高低。 心理测试——家居布置测试你的“金钱观”(附答案) 以下六种居住条件,哪种你最喜欢?

A、适合两人世界的温馨小窝 B、每个房间都要舒适 C、坐北朝南、风水佳 D、标准三室两厅 E、重视单人独立空间的设计 F、宽阔、无多隔间的西式房子 三、个人理财的几个观念 1.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钱为人服务,而不是钱支配人。 有财能使贵推磨 4.财富是不断积累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5.正确理财有利于财富的增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6、理财方式和水平可以决定贫富 7、理财需要投资,但不拒绝投机 8.理财收益与风险并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9.理财具体决定除了个人关于钱的知识,还与人的胆识与勇气有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0.理财需要学习与训练 11、个人理财起始越早越好 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 早起的虫子………… 几个问题: 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 有关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的问题 消费理念问题:

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

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易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 1、出示算式:(18+7)×6=18×6+7×6= (1)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2)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易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易,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高中生涯规划教案

高中生涯规划教案 愿景照进职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一)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选用教材《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长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重点 中学生面对的两个职业 群 教学难点 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 求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师生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新课导入(8分钟) 让学生分析案例:以花为伴——小于的花样年华问题: 1.小于的经历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2.在小于的经历中,有哪些属于园艺毕业生横向发展即转岗的职业,有哪些属于园艺专业毕业生纵向发展,即晋升的职业? 你心目中的大学设置了哪些专业(学生回答)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你认为学习这个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学生回答) 【查一查】 上图书馆找高等学校专业目彔,查一查你所学专业属哪个大类,有哪些专门化,相关专业有哪些? 课前布置,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帮助学生从宏观认识专业,把专业放在系统中加以认识,对学生既是专业分类知识教育,也是方法论的教育。 讲授新课(32分钟) (一)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1.高等学校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1)专业的内涵 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生产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 (2)专业设置的分类 专业大类、专业、专门化。 (3)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专业和职业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 2.大学生面对的两个职业群(重点) 【学生活动】 画出我的“职业树” (大地:社会;树干:专业;树枝:职业群〈老师讲解什么职业群〉) 目的:活动完毕后,通过老师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专业可以对应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我们将来的就业前景广阔,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1)适用大学生横向发展的职业群 A: 主要体现为首次就业时择业面的拓展或今后可能转岗的范围。 图示:(以我校今年专业设置为例,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应职业群的导向细化) B:意义:帮助中职生拓宽眼界,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 利用案例进行分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演示声图并貌的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果。 图表归纳总结。

个人理财教案

校学京交通科技南学年下学期20142013~ 教 案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任课教师: 50 / 1 校技工院江苏省首页教案 授课日期 级班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个人理财的概念、业务分类、2、对比国内外理财发展现奖3、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业务分类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理财相关知识导入讲新课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引用案例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 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相关主体 3、相关市场 1.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1、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重点强调区别 2、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 50

50 / 3 院校工江苏省技页首教案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3、其他影响

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讲新课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因素 1.3.1宏观因素 政治 法律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 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5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麻城小学四(1)班贺朝智教学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教材中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对所学容的逐步加深,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又引申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容,在练习中演变出现许多扰乱学生视线的题目,甚至还推广到除法运算,给教学造成了多次重复教学的干扰,因此我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把乘法分配律的定律归纳成“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未来之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活动课教案

《未来之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活动课教案 一、主题辨析: 1 、目前高中学生较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当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的时候(比如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等) ,认识不够,准备不足。选择职业方向,确定未 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时期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2 、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成分分化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大部分高中生能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 3 、高中学生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走进独立生活道路,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其自治需求体现在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上。 二、活动目的: 1 、培养高中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 、增强高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1 、职业生涯描绘 2 、职业生涯定位 四、活动方式: 1 、讲述 2 、讨论和分享 3 、联想和想象

4 、角色扮演 五、活动准备 : 1 、白纸 2 张、彩色笔 2 、多媒体课件 六、活动步骤: 导入: 未来的你面临什么样的职业?将会有怎样的精彩的人生?请看心理测试:测试 最适合你的职场领域。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个话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媒体显示课题) 设问:人生需要规划吗 ? 我们今后的职业需要提早规划吗?如果不及时规划的话,会有什么 样的影响?提问班级学生有多人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过?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 展示:哈佛大学的目标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 的人,没有目标;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财经学院杨举华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现行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和理财活动内容,让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法规的阐述力求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掌握适当,对发展变化的实务与理论既要把握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个金融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会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个人理财活动的内容均应系统学习,而且要掌握各个理财产品的基础知识和理财实务操作。 二、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财活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理财产品的内容和理财实务操作。 2.技能目标: (1)掌握证券、保险、银行、房地产等各理财投资产品的内容。 (2)掌握理财工作的实践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狼嚎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年级上期开设,一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篇一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个人理财》课程教案 财经学院杨举华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现行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和理财活动内容,让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法规的阐述力求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掌握适当,对发展变化的实务与理论既要把握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个金融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会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个人理财活动的内容均应系统学习,而且要掌握各个理财产品的基础知识和理财实务操作。 二、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财活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理财产品的内容和理财实务操作。 2.技能目标: (1)掌握证券、保险、银行、房地产等各理财投资产品的内容。 (2)掌握理财工作的实践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狼嚎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年级上期开设,一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乘法分配律教案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通过有步骤地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定律内容,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个定律,掌握其数学特点和结构形式,会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 三、重点难点 1、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2、理解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和结构。 四、教具准备 例题情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谁可以用语言来叙述一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指名让学生回答。 谁说一说下面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简便? 板书:25X125X3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20)X3 10X3+20X3 5X(20+40) 5X20+5X40 提问: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结果相同吗? 老师: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结果却相等,那么两个算式之间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实施 1、教学例题 (1)、观察比较 问:从例题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老师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 (2)、怎样理解“一共要付多少钱?”这句话(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共用多少钱)(3)、根据题意,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1、(65+45)X5 =110X5 =550(元) 65+45表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再乘以5,也就是5套衣服的价钱。 学生2、65X5+45X5 =325+225 =550(元) 65X5表示买5件上衣的价钱,45X5表示买5条裤子的价钱,加起来就是5件上衣和5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实习班级: 实习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 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2014/5/30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自卑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培养自信,克服 自卑。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克服自卑的方法,克服生理心理上的自卑,健康向上的积极 乐观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情感上认同自己。认识到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着不为 人知的自卑苦恼,克服生理心理上的自卑,健康向上的积极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培养自信,克服自卑。 【教学难点】培养自信,克服自卑。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个人理财教案图文稿

个人理财教案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课程教案 学期:2011-2012-2 分院金融分院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 学时 34 教材《个人理财》 授课教师孙启声 授课对象 10金融专1-3 上课地点 9-C201 上课时间周二5,6节 教案 授课日期:2012年 2月14 日教案编号:1教学安排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 导论 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当前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理财人才的就业前景。 了解学习个人理财的必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1、当前社会对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5分钟 2、理财人才的就业前景分析 15分钟 3、理财规划师考试介绍 20分钟 4、学习个人理财的必要性 20分钟 5、个人理财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 20分钟 重点与难点: 学习个人理财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小结 本次课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如何从理财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 课后反思 学生兴趣浓厚,注意保持。 答疑、质疑请记录: 备注:一次课(2-3学时)为一个课时单元。 教案 授课日期:2012年2月 21日教案编号: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个人理财基础 第 1 节:个人理财和个人理财规划第 2 节:个人理财理论和计算基础

理解个人理财和个人理财规划的含义; 理解生命周期理论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第一章:个人理财基础 1.1宏观经济分析 1、个人理财的动机和目标 20分钟 2、个人理财规划的内容 25分钟 1.2个人理财理论和计算基础 1、生命周期理论 15分钟 2、货币的时间价值 30分钟 重点与难点: 货币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 课堂教学小结 本次课的主要介绍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为什么不同时间点相同金额的资产不等值? 课后反思 货币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但难度很大,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答疑、质疑请记录: 备注:一次课(2-3学时)为一个课时单元。 教案 授课日期:2012年 2月 28日教案编号:3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第一章:个人理财基础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红点内容信息窗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拟定自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究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继续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分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教师引导:有信心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 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 3.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第二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 看图上同学的对话。思考: (1)如何求济青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 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4.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调查学情: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1.小组交流: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困惑和体会,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班内汇报: 师指小组选代表按顺序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其余同学随机质疑、补充。 课堂生成预设: (1)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教师追问: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种算法呢? 预设一:先算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预设二:先算大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2)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1.高考以选择题呈现居多,主要以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常与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知识相结合 2.以民生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为背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和举措 热点题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命题规律: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最常见的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一种考法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例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据此回答4~5题。

4.鼓励土地流转,村民失地不失权、不失业,更不失利,又能跟专业人士学习养殖种植等技术。这表明实行土地流转() ①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5.老范是一家占地一百余亩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们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请村民在这儿打工,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个土地流转政策,真是转出了好日子。这反映出() ①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给人们带来了实惠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不断发展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土地流转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提分秘籍】分配方式的判断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